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绶草萃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其总酚含量比较 被引量:7
1
作者 严鑫 王委 刘量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43-146,共4页
采用DPPH法、ABTS法测定绶草不同有机溶剂萃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用福林酚法测定其总酚含量。结果表明:绶草各溶剂萃取物均有明显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且呈剂量依赖性;各溶剂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强弱及总酚含量大小顺序均为:乙酸乙酯萃取... 采用DPPH法、ABTS法测定绶草不同有机溶剂萃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用福林酚法测定其总酚含量。结果表明:绶草各溶剂萃取物均有明显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且呈剂量依赖性;各溶剂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强弱及总酚含量大小顺序均为: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石油醚萃取物。说明绶草不同萃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与总酚含量呈正相关,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清除DPPH·及ABTS^+·的IC_(50)值分别为(45.270±0.005),(75.420±0.015)μg/mL,总酚含量为(13.861±0.0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绶草 萃取物 抗氧化活性 总酚
下载PDF
盘龙参内生真菌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高宁 毕珊珊 +2 位作者 胡凤 王振月 程玉鹏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367-370,共4页
目的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盘龙参内生真菌。方法以12种细菌作为供试菌种,采用纸片法进行盘龙参内生真菌的抑菌活性研究。结果在分离得到的盘龙参内生真菌中,共有32株内生真菌对至少1种供试菌种具有抑制效果,占全部内生真菌的65.3%。结论... 目的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盘龙参内生真菌。方法以12种细菌作为供试菌种,采用纸片法进行盘龙参内生真菌的抑菌活性研究。结果在分离得到的盘龙参内生真菌中,共有32株内生真菌对至少1种供试菌种具有抑制效果,占全部内生真菌的65.3%。结论盘龙参内生真菌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龙参 内生真菌 纸片法 抑菌活性
下载PDF
中药盘龙参ITS的序列分子鉴定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家敏 喻鹏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8-32,共5页
为研究盘龙参DNA分子鉴定方法,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盘龙参总DNA,根据rDNA ITS基因片段(AB 740176)设计引物,对样本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克隆并测序,MEGA 5.2软件分析。结果表明:扩增得到的rDNA ITS片段总长为667 bp,ITS变异位点比率为17.... 为研究盘龙参DNA分子鉴定方法,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盘龙参总DNA,根据rDNA ITS基因片段(AB 740176)设计引物,对样本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克隆并测序,MEGA 5.2软件分析。结果表明:扩增得到的rDNA ITS片段总长为667 bp,ITS变异位点比率为17.10%,信息化位点比率为6.56%;通过ITS序列构建系统树进行聚类分析表明,ITS序列在绶草属种内是保守的,可作为中药盘龙参分子鉴定标记,而绶草属的系统发生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龙参 ITS序列 分子鉴定
下载PDF
盘龙参内生真菌分布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程玉鹏 王振月 +1 位作者 李慧玲 高宁 《中国林副特产》 2008年第2期22-23,共2页
从盘龙参[Spiranthes sinensis(Pers)Ames]的根、茎、叶中共分离得到49株内生真菌,经形态观察,鉴定为3目、4科、9属。其中曲霉属、镰刀孢属、丝核菌属为优势种群,分别占已分离菌株数的16.3%、14.3%和14.3%。不同组织部位所分离得到的内... 从盘龙参[Spiranthes sinensis(Pers)Ames]的根、茎、叶中共分离得到49株内生真菌,经形态观察,鉴定为3目、4科、9属。其中曲霉属、镰刀孢属、丝核菌属为优势种群,分别占已分离菌株数的16.3%、14.3%和14.3%。不同组织部位所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在种群及数量上都存在差异:根中的优势属为镰刀孢属,占到了根中分离菌种数的23.5%;叶中的优势属是链格孢属,占到叶中分离菌种数的26.3%;茎中的优势属为长蠕孢属,占到叶中分离菌种数的23.1%。表明盘龙参内生真菌的分布具有一定的组织专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龙参 内生真菌 鉴定 分布 多样性
下载PDF
不同产地绶草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家敏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866-1867,1871,共3页
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波长为510 nm,以芦丁为对照品,测定绶草(Spiranthes sinensis(Pers)Ames)中总黄酮的含量。总黄酮含量在0.004 03~0.020 16 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7),平均回收率(n=6)为97.68%,RSD为1.93%。该方法操作... 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波长为510 nm,以芦丁为对照品,测定绶草(Spiranthes sinensis(Pers)Ames)中总黄酮的含量。总黄酮含量在0.004 03~0.020 16 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7),平均回收率(n=6)为97.68%,RSD为1.93%。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绶草中总黄酮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绶草(spiranthes sinensis(pers) ames) 黄酮 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濒危药用植物盘龙参根际真菌与内生真菌的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刘紫英 《宜春学院学报》 2010年第12期120-121,177,共3页
对盘龙参的根际真菌和内生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盘龙参的根际真菌分属于9个属的真菌:木霉属(Trichoderma)、青霉属(Penicillium)、镰刀孢属(Fusarium)、链格孢属(Alternaria)、曲霉属(Aspergillus)、毛霉属... 对盘龙参的根际真菌和内生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盘龙参的根际真菌分属于9个属的真菌:木霉属(Trichoderma)、青霉属(Penicillium)、镰刀孢属(Fusarium)、链格孢属(Alternaria)、曲霉属(Aspergillus)、毛霉属(Mucor)、丝核菌属(Rhizoctonia)、轮枝孢属(Verticillium)、拟茎点霉属(Phomopsis);从盘龙参根、茎、叶等组织分离得内生真菌分属13个属:丝核菌属(Rhizoctonia)、青霉属(Penicillium)、木霉属(Trichoderma)、曲霉属(Aspergillus)、镰刀孢属(Fusarium)、链格孢属(Alternaria)、头孢霉属(Cephalosporium)、小孢霉属(Microsporum)、枝孢属(Cladosporium)、小尾孢属(Cercosporella)、地霉属(Geottrichum)、长蠕孢属(Helminthosporium)和弯孢霉属(Currularia)。盘龙参根际真菌和内生真菌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和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龙参 根际真菌 内生真菌 多样性
下载PDF
盘龙参内生真菌多样性及其拮抗作用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裴东方 吴秋秋 +4 位作者 莫俊鑫 金缘 罗欢 邓建新 周燚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65-371,共7页
为研究盘龙参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并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内生真菌。通过组织分离法分离重庆合川野生盘龙参内生真菌,利用ITS序列分析进行其多样性研究,并选用3种重要农作物病原菌进行平板对峙试验,最后对拮抗效果较好的菌株进行鉴定。结果... 为研究盘龙参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并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内生真菌。通过组织分离法分离重庆合川野生盘龙参内生真菌,利用ITS序列分析进行其多样性研究,并选用3种重要农作物病原菌进行平板对峙试验,最后对拮抗效果较好的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盘龙参的根、茎、叶和花序中共分离出内生真菌48株,从中挑选出17株代表菌株,经ITS序列分析其分属于10个属,其中假埃希氏菌属真菌Pseudallescheria minutispora对番茄灰霉病菌有较好的拮抗作用,抑菌带达7.1 mm。本研究为盘龙参内生真菌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资料,首次在国内详细描述了P. minutispora的形态学特征,为P. minutispora的分类鉴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龙参 内生真菌 拮抗作用 PSEUDALLESCHERIA minutispora
下载PDF
不同地区野生绶草药用成分检测及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吕亚凤 《福建林业科技》 2020年第1期48-51,55,共5页
于2018年对收集于河北、贵州、四川、云南、西藏、广西、泉州等7个地区的野生绶草进行16种氨基酸、总黄酮、粗多糖含量测定,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并对绶草的药用成分和产地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绶草的特征... 于2018年对收集于河北、贵州、四川、云南、西藏、广西、泉州等7个地区的野生绶草进行16种氨基酸、总黄酮、粗多糖含量测定,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并对绶草的药用成分和产地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绶草的特征元素为16种氨基酸,其中包含了人体必需的8种元素;7个产区样品的综合得分大小排序为贵州>四川>西藏>河北>云南>泉州>广西;聚类分析表明河北、贵州、四川、西藏产区为一类,其药用价值高于另一类产区的云南、广西、泉州。说明绶草药用价值有地区差异性,其中贵州产地的绶草综合性状高于其它产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绶草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药用成分
下载PDF
盘龙参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于蕾 赵目聪 +5 位作者 董琳 黄兹宝 姬敏 曹明玉 刘辰鹏 张小坡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4089-4095,共7页
目的研究盘龙参Spiranthessinensis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95%乙醇回流提取,石油醚萃取获得萃取物,运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制备,采用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计算电子圆二色谱法(ECD)判... 目的研究盘龙参Spiranthessinensis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95%乙醇回流提取,石油醚萃取获得萃取物,运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制备,采用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计算电子圆二色谱法(ECD)判定新化合物的绝对构型。体外考察化合物对棕榈酸诱导MIN6细胞损伤后的细胞活力影响。结果从盘龙参根乙醇提取物石油醚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R)-2’-(2,4-二甲氧基-8-{4’-羟基-5’,6’-二甲基-四氢呋喃[7,8]}-9,10-二氢菲)(1)、红门兰酚(2)、spiranthesphenanthreneA(3)、2-methoxy-4,7-dihydroxy-6-isopentenyl-9,10-dihydrophenanthrene(4)、3,5-二羟基-4’,7-二甲氧基黄酮(5)、樱花素(6)、5-羟基-3,7,3’,4’-四甲氧基黄酮(7)、5-hydroxy-4’-[(2-isopentenyl)oxy]-3,7,3’-trimeoxyflavone(8)、hydroxydihydro-bovolide(9)、原儿茶醛(10)、β-谷甾醇(11)。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1(0.39~25μmol/L)或11(12.5~50μmol/L)与棕榈酸共同处理后的各组细胞增殖活力均明显增强。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二氢菲类化合物,命名为盘龙参醇A;化合物6~7、9~10为首次从绶草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11能够拮抗棕榈酸对MIN6细胞的损伤作用,促进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龙参 二氢菲类 MIN6细胞活力 盘龙参醇A 樱花素 5-羟基-3 7 3’ 4’-四甲氧基黄酮
原文传递
绶草内生真菌化学成分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程玉鹏 匡海学 +3 位作者 高宁 胡凤 侯素云 王振月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305-2311,共7页
目的探讨绶草内生真菌与其宿主化学成分的相关性,为阐明药用植物真菌与宿主植物产生相同或相似化学成分的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HPLC法对绶草及其内生真菌各提取部位进行色谱分析,并利用SPSS16.0软件对色谱结果进行聚类,得到绶草内生... 目的探讨绶草内生真菌与其宿主化学成分的相关性,为阐明药用植物真菌与宿主植物产生相同或相似化学成分的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HPLC法对绶草及其内生真菌各提取部位进行色谱分析,并利用SPSS16.0软件对色谱结果进行聚类,得到绶草内生真菌之间化学成分的相关性。结果绶草内生真菌石油醚提取物的聚类规律不明显;醋酸乙酯提取物及水饱和正丁醇提取物均表现为分离自同一部位的真菌倾向于聚类在同一分支,相同种属的内生真菌同样倾向于聚类在同一分支,且以醋酸乙酯提取物表现最为明显。结论绶草内生真菌石油醚提取物之间的相关性最小,醋酸乙酯提取物与真菌分离部位相关性最为明显,与真菌的种属同样存在较大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绶草 药用植物 内生真菌 聚类分析 HPLC
原文传递
盘龙参内生真菌S-3产黄酮发酵条件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冷桂华 刘紫英 《食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6-28,共3页
盘龙参内生真菌S-3可产生黄酮类化合物,通过ITS法测序分析,S-3鉴定为嗜松青霉Penicillium pinophilum。为了增加内生真菌S-3产黄酮量,以单因素结合正交法优化S-3菌株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如下:发酵培养基组成为马铃薯100 g,... 盘龙参内生真菌S-3可产生黄酮类化合物,通过ITS法测序分析,S-3鉴定为嗜松青霉Penicillium pinophilum。为了增加内生真菌S-3产黄酮量,以单因素结合正交法优化S-3菌株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如下:发酵培养基组成为马铃薯100 g,玉米粉40 g,葡萄糖10 g,豆饼粉10 g,磷酸二氢钾3 g,硫酸镁1.5 g,水1 000 mL,pH6.7;发酵温度28℃,摇床转数160 r/min,发酵时间4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龙参 内生真菌 黄酮类化合物 发酵条件
原文传递
绶草中洛罗兰糖苷对STZ诱导高血糖小鼠的降糖作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石东旭 吕若雪 +4 位作者 宋歌 阿如娜 鲁碧楠 周文斌 庞宗然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59-1165,共7页
目的:研究绶草中洛罗兰糖苷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高血糖小鼠的降糖作用。方法:利用色谱技术从绶草中分离制备洛罗兰糖苷单体化合物,采用STZ(50 mg·kg-1)连续5 d腹腔注射法构建高血糖小鼠模型,给予不同剂量洛罗兰... 目的:研究绶草中洛罗兰糖苷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高血糖小鼠的降糖作用。方法:利用色谱技术从绶草中分离制备洛罗兰糖苷单体化合物,采用STZ(50 mg·kg-1)连续5 d腹腔注射法构建高血糖小鼠模型,给予不同剂量洛罗兰糖苷水溶液,检测给药1,2,3和4周小鼠空腹和随机血糖、给药4周后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和胰岛素耐量(insulin tolerance test,ITT)试验、测定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A1c,Hb A1c)和血清中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水平,并利用计算机模拟方法分析洛罗兰糖苷体内代谢动力学性质及化合物毒性。结果:洛罗兰糖苷可显著降低高血糖小鼠随机血糖和Hb A1c水平,但对空腹血糖无明显作用;还可显著抑制胰岛素耐量损伤;增加高血糖小鼠血清中GLP-1水平。另外,计算机模拟预测洛罗兰糖苷具有良好的体内代谢性质,毒性较小,但可能存在hERG心脏毒性。结论:洛罗兰糖苷具有较显著的降糖活性,计算机模拟分析该化合物成药性良好,具有较好的研究价值和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绶草 洛罗兰糖苷 高血糖小鼠 降糖作用 成药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