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秦汉畤祭遗址出土玉人功用研究
- 1
-
-
作者
高崇文
-
机构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
出处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4-80,共7页
-
文摘
目前发现秦汉畤祭遗址的祭祀坑内,多是男女玉人一对与玉琮组合,应是畤祭礼仪最主要的祭祀形式。文章认为玉琮象征天圆地方,是祭天礼地的祭器。周秦汉时期奉行“以天为父,以地为母”之信仰,男女玉人与琮组合用于祭祀,正符合天为阳,地为阴,以天为父,以地为母的认知。并由此推断,男女玉人应分别是受祭的天神和地神之神主,用驷马车载之前往雍地进行畤祭之礼。西汉畤祭仍然继续沿用秦故礼仪,此正是由春秋至西汉数百年间,畤祭所用男女玉人造型及功用基本相同的缘由所在。
-
关键词
秦汉畤祭
天圆地方
祭天礼地
男女玉人
天地神主
-
Keywords
Zhiji sacrificial site of the Qin-Han period
Dome-like heaven and vast earth
Sacrificial offering to the heaven and earth
Human figurines of male and female
spiritual tables of heaven and earth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从精神文化考古的维度看中原观念的出现与形成
被引量:4
- 2
-
-
作者
何驽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
出处
《中原文化研究》
2015年第5期41-50,共10页
-
基金
"中华文明探源及其相关文物保护技术研究(2013-2015)"之"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三大都邑性聚落综合研究"(2013BAK08B04)"陶寺专项"阶段性成果
-
文摘
中原的概念取决于以政治地理五方为表象的天下观,而天下观取决于地中概念。通过对现有考古资料的分析,对比陶寺文化与王湾三期文化的地中理论概念标准与政治地理五方的观念,提出地中和天下观同时出现于陶寺文化,确立于王湾三期文化,普及于二里头文化。于是中原概念在陶寺文化开始出现,只是在邦国林立的当时,这一概念并不一定能得到周边文化和族群的承认。中原概念被王湾三期文化通过文化扩张和政治作为所推出,至少被江淮地区或海岱地区的文化和族群所接受,既可自称,也可他称。作为王湾三期文化直接后裔的二里头文化,则通过王朝的各种手段,普及中原概念。而黄河中游地区的地中的理论标准,是依据政治中心的夏至晷影通过政治话语霸权确定的。
-
关键词
精神文化考古
地中
天下观
中原观念
-
Keywords
spiritual Cultural Archaeology
earth Center
Concept of Land under heaven
Central Plains Concept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老子道家思想的精神内核及当代启示
被引量:1
- 3
-
-
作者
许斌华
-
机构
江西农业大学
-
出处
《科教导刊》
2018年第24期162-163,共2页
-
文摘
老子,道家思想的创始人,唯一留存的著作《道德经》站在回答人类终极问题的高度提出了"道"的学说,深刻地揭示了世界的本源,与儒家思想相辅相成,从"少私寡欲"、"上善若水"、"慎终如始"等方面给后世以智慧的启迪;从"不争"、"无为"、"善下"等角度给人们以心灵的慰籍,极大地丰富、充实了炎黄子孙的精神世界。老子的学说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巨大影响,作出了伟大贡献。
-
关键词
老子
天地之道
人生智慧
心灵慰籍
-
Keywords
Laozi
the way of heaven and earth
the wisdom of life
spiritual comfort
-
分类号
B223.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论《中庸》的天地精神
- 4
-
-
作者
张红翠
-
机构
大连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大连大学学报》
2020年第2期59-62,共4页
-
基金
辽宁省教育厅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第二层次“《中庸》的天地精神与世界结构研究”(wjq2015005)。
-
文摘
建构君子人格是儒家经典《中庸》的核心命题之一,而君子的人格有一套依据,其依据为天地精神。《中庸》不仅呈现了天与地的双重特性——自然性与精神性;还呈现了天地的内在精神:天人合一的世界原则、行动的理性原则、主体精神的内敛谦卑原则、仁爱的及物原则。多重内涵的天地精神不仅是《中庸》思想的重点,也是贯穿于中国古典文化的精神中、伦理信念以及哲学运思。
-
关键词
中庸
天地精神
儒家
-
Keywords
Golden mean
spiritual Subject Rationality of heaven and earth
Confucianist
-
分类号
I06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探讨
被引量:3
- 5
-
-
作者
姬永宽
满天
-
机构
河南中医药大学
-
出处
《河南中医》
2018年第12期1791-1794,共4页
-
文摘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对"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现象的解释可以理解为:"左手足不便、耳目聪明"与"右耳目不聪明、手足便"是在气血分布影响下产生的结果。气血的不均衡分布导致了左右耳目、手足偏强的现象,这种不均衡分布以人体左右"阳阴"属性的不同为条件,即"东方阳也、西方阴也"("左右"与"东方、西方"属同义概念替换),而这一"阴阳属性"的差异则是受四季更迭影响而产生的结果。冬春两季气血主要分布在左手和左足,夏秋两季气血主要分布在右手和右足。"人气"冬春在人体之左,夏秋在人体之右。冬春"人气"在左,时值春季"升浮"之性,气血上浮而养头面,故左耳目"聪明"于右耳目;夏秋"人气"在右,又值秋季"收敛"之性,气血下行而养四肢,故右手足"强"于左手足。"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这一现象既是对古人所总结的"天人合一"观念的具体运用,也是对后世脉诊原理的探索,对揭示古人的阴阳观念具有一定价值。
-
关键词
“天不足西北
地不满东南”
《黄帝内经·素问》
《灵枢经》
《伤寒论》
东方阳
西方阴
-
Keywords
"Yang qi in the heaven is insufficient in the northwest,while yin qi in the earth is insufficient in the southeast"
Huang Di's Internal Classics ·Plain Questions
The spiritual Pivot
Treatise on Cold Damage Diseases
the east pertaining to yang
the west pertaining to yin
-
分类号
R221.09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