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螺旋藻及其蛋白质、多糖和脂类结合硒的研究 被引量:32
1
作者 周志刚 李朋富 +1 位作者 刘志礼 刘雪娴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63-370,共8页
于1992年9月—1995年1月将极大、钝顶、盐泽等三种螺旋藻在加4—100mg/L硒浓度的培养基内培养,研究藻细胞及其蛋白质、多糖和脂类结合硒的量,探讨硒的结合机理。结果表明,极大螺旋藻累积的硒随外加硒的浓度而增加,但累积系数接近... 于1992年9月—1995年1月将极大、钝顶、盐泽等三种螺旋藻在加4—100mg/L硒浓度的培养基内培养,研究藻细胞及其蛋白质、多糖和脂类结合硒的量,探讨硒的结合机理。结果表明,极大螺旋藻累积的硒随外加硒的浓度而增加,但累积系数接近平均值2.184;在同样的硒浓度(8mg/L)条件下,盐泽螺旋藻对硒的累积远大于极大和钝顶两种螺旋藻的,高达696.968×10-6;极大螺旋藻中蛋白质和脂类结合的硒分别占藻细胞含硒量的14.63%和16.05%,两者均高于其它两种藻中相对应的量;三种藻细胞多糖结合硒的能力均很弱,但胞外多糖结合硒的能力较强。根据实验结果推测,螺旋藻累积硒的机理一方面是大分子化合物的吸附作用,另一方面是通过生化过程使硒与蛋白质和脂类结合形成大分子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藻 累积 蛋白质 多糖 脂类
下载PDF
黄芪多糖对高游离脂肪酸所致巨噬细胞脂质沉积及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脂肪酸结合蛋白4通路的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胡阳黔 李静 +2 位作者 刘坚 王文峰 宋杰 《中国医药》 2014年第9期1388-1392,共5页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对高游离脂肪酸导致巨噬细胞内脂质沉积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培养的单核源性巨噬细胞( THP-1)分为对照组(加入与游离脂肪酸组等量的无水乙醇及牛血清清蛋白)、黄芪多糖组(培养液中加入黄芪多糖200 mg/L)、游离...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对高游离脂肪酸导致巨噬细胞内脂质沉积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培养的单核源性巨噬细胞( THP-1)分为对照组(加入与游离脂肪酸组等量的无水乙醇及牛血清清蛋白)、黄芪多糖组(培养液中加入黄芪多糖200 mg/L)、游离脂肪酸组(培养液中加入长链游离脂肪酸0.25 mmol/L)、游离脂肪酸加黄芪多糖组(培养液中加入黄芪多糖200 mg/L及长链游离脂肪酸0.25 mmol/L)及游离脂肪酸加黄芪多糖及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阻断剂(compound C)组(培养液中加入黄芪多糖200 mg/L、长链游离脂肪酸0.25 mmol/L及compound C 50μmol/L)。采用游离脂肪酸检测试剂盒和三酰甘油试剂盒分别检测游离脂肪酸及三酰甘油含量,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质蓄积,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内AMPK、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①游离脂肪酸组三酰甘油及游离脂肪酸含量[(3.35±0.79)mmol/L、(29.3±1.7)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0.81±0.19)mmol/L、(15.7±1.3)μmol/L]和游离脂肪酸加黄芪多糖组[(1.46±0.25)mmol/L、(15.5±2.1)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②油红O染色结果:游离脂肪酸组脂质含量较对照组增多,游离脂肪酸加黄芪多糖组脂质含量较游离脂肪酸组减少,提示游离脂肪酸增加细胞内脂质蓄积,而黄芪多糖减少细胞内脂质蓄积。③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MPK、p-AMPK、FABP4的蛋白表达情况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黄芪多糖组各种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游离脂肪酸组p-AMPK表达明显少于对照组和游离脂肪酸加黄芪多糖组[(54.3±3.0)%比(100.0±1.4)%、(96.5±3.9)%],FABP4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游离脂肪酸加黄芪多糖组[(138.3±2.3)%比(100.0±3.1)%、(72.3±2.6)%];与游离脂肪酸加黄芪多糖组比较,游离脂肪酸加黄芪多糖及compound C组FABP4表达明显增多[(136.9±4.3)%比(72.3±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黄芪多糖可以通过AMPK-FABP4途径减少高游离脂肪酸导致的巨噬细胞内脂质蓄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游离脂肪酸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脂肪酸结合蛋白4 巨噬细胞 脂质沉积
下载PDF
硒在紫球藻蛋白质、多糖和脂类物质中的累积与分布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艳 桑敏 +1 位作者 李爱芬 张成武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10年第3期22-27,共6页
目的探讨硒对紫球藻的生长及其主要生化组成的影响,分析紫球藻累积同化硒的动态过程及其硒在细胞主要生化组成中的分布特点。方法利用添加0.5 mg.L-1硒的ASW培养基培养紫球藻(Porphyridium sp.),采用2,3-二氨基萘(DAN)荧光分光光度法测... 目的探讨硒对紫球藻的生长及其主要生化组成的影响,分析紫球藻累积同化硒的动态过程及其硒在细胞主要生化组成中的分布特点。方法利用添加0.5 mg.L-1硒的ASW培养基培养紫球藻(Porphyridium sp.),采用2,3-二氨基萘(DAN)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藻体及各主要生化组成中的硒含量。结果与结论 (1)0.5 mg.L-1硒能够促进紫球藻的生长,最大干重可达到4.8 g.L-1,比对照组增加0.6 g.L-1,添加硒后紫球藻胞外分泌性多糖的产量明显提高,加硒组胞外分泌性多糖含量为180.7 mg.L-1,是对照组的1.69倍。添加硒培养紫球藻不会影响其生化组成和品质。(2)藻体硒含量在对数前期增加明显,由11.19μg.g-1增加到17.78μg.g-1;在培养中后期硒含量出现迅速升高,达到26.95μg.g-1,净增量为9.17μg.g-1;富硒紫球藻细胞的最高硒含量达到27.99μg.g-1,是对照组硒含量的14倍。每单位体积(L)培养物中,紫球藻富集硒的总量为140.16μg,硒的同化率达到28.03%。(3)添加硒后紫球藻培养物中胞外分泌性多糖的硒含量为31.02μg.g-1,,比藻体硒含量高3.03μg.g-1。藻体内硒主要分布在胞体多糖中,硒含量为7.08μg.g-1(DW),是细胞硒含量的25.3%,水溶性蛋白质和粗脂肪结合硒的量分别为5.84μg.g-1(DW)和0.89μg.g-1(DW),分别占细胞硒含量的20.9%和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球藻 蛋白质 多糖 脂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