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中气下陷”理论探析膜性肾病的病机及诊治思路
1
作者 曹博宁 王珍 王耀献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9-523,528,共6页
基于中气下陷理论探讨膜性肾病的病机,提出“湿蕴脾肾,中气下陷”的病机理论,其中以风邪外侵,中土亏损为发病先导,中气不足,脾肾亏虚为发病基础,气机凝滞,湿瘀阻络为病机核心,毒损脾肾,中气下陷为病情进展,大气虚散,脏腑衰惫为病重结局... 基于中气下陷理论探讨膜性肾病的病机,提出“湿蕴脾肾,中气下陷”的病机理论,其中以风邪外侵,中土亏损为发病先导,中气不足,脾肾亏虚为发病基础,气机凝滞,湿瘀阻络为病机核心,毒损脾肾,中气下陷为病情进展,大气虚散,脏腑衰惫为病重结局,中气亏虚贯穿膜性肾病发病始终。论治当取升阳举陷大法,强调早期调补脾肾,御风于外,中期祛湿化瘀解毒,升阳通络,晚期升阳益胃排毒,兼顾心肾虚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性肾病 蛋白尿 水肿 中气下陷 升阳益胃 脾肾亏虚 风邪外侵 毒损脾肾
下载PDF
从“中焦如衡”论治胃癌前病变
2
作者 刘平 唐旭东 +1 位作者 王凤云 王萍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47-1450,1454,共5页
“中焦如衡”是清代医家吴鞠通基于脾胃的生理特点,提出的脾胃病治疗大法。后世医家在此论点基础上,结合大量临床实践不断深化,形成了以“中焦如衡”为切入点的论治脾胃病病因病机与治疗大法为一体的理论体系。胃癌前病变(PLGC)是具有... “中焦如衡”是清代医家吴鞠通基于脾胃的生理特点,提出的脾胃病治疗大法。后世医家在此论点基础上,结合大量临床实践不断深化,形成了以“中焦如衡”为切入点的论治脾胃病病因病机与治疗大法为一体的理论体系。胃癌前病变(PLGC)是具有较高癌变风险的病理改变。从“中焦如衡”理论探讨PLGC的病因病机,立足于脾胃的生理病理特点,以“中焦如衡,以平为期”为切入点,认为本病由多种因素叠加导致胃黏膜遭受持续损害,而在正邪交争中,胃黏膜的保护和防御机制被激活,动态平衡机制被打破,出现以脾胃虚损为本、毒瘀损络为要、升降失衡为主要表现的病机特点,随之而出现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通过调和气血、虚实、气机等多种因素,以调和中焦为手段,以恢复脾胃平衡、气机升降为目的,从而防治PLG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前病变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焦如衡 脾胃虚损 毒瘀损络 升降失衡
下载PDF
基于络病理论探讨莪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丽 冯佳琪 +1 位作者 陈静 吕文良 《山东中医杂志》 2023年第3期225-228,共4页
络病病机具有久病入络、久痛入络、多瘀多滞、易入难出、易积成形的特点,慢性萎缩性胃炎与络病相似,病机为脾虚络瘀,故可归属于胃络病。莪术具有“辛以走窜,引经通络”“温以消积,缓攻宿疾”的功效特点,专攻“气中血滞”,恰合慢性萎缩... 络病病机具有久病入络、久痛入络、多瘀多滞、易入难出、易积成形的特点,慢性萎缩性胃炎与络病相似,病机为脾虚络瘀,故可归属于胃络病。莪术具有“辛以走窜,引经通络”“温以消积,缓攻宿疾”的功效特点,专攻“气中血滞”,恰合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络瘀之病机,故以其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获良效。临床与黄芪、木香、黄芩、蒲公英等药配伍,更能增强通络之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病理论 莪术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络病 脾虚络瘀 配伍
下载PDF
国医大师王庆国时相辨证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被引量:3
4
作者 高婧 范淑月 +3 位作者 倪钰莹 崔颖 罗再奕 刘敏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7期728-731,共4页
王庆国教授运用时相辨证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机演变过程划分为“脾胃气虚”“脾胃湿热”“瘀阻胃络”三个阶段。针对此过程,提出不同阶段应分别以补脾益气、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要治法,选用归脾建中抗萎汤、百乌泻心汤、丹参、三棱... 王庆国教授运用时相辨证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机演变过程划分为“脾胃气虚”“脾胃湿热”“瘀阻胃络”三个阶段。针对此过程,提出不同阶段应分别以补脾益气、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要治法,选用归脾建中抗萎汤、百乌泻心汤、丹参、三棱、莪术、延胡索等方药,及时干预,阻断病情,同时,根据该疾病发展的时相规律,提前用药,先证而治,如此往往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时相辨证 脾胃气虚 脾胃湿热 瘀阻胃络 名医经验
下载PDF
根据“脾虚毒损胃络”探讨胃“炎-癌”转变的论治思路
5
作者 丁鑫 刘冬梅 袁方 《吉林中医药》 2023年第8期882-884,共3页
“炎-癌转化”是炎症相关性疾病从炎症到癌症发生、发展、转化过程的总称。基于“脾虚毒损胃络”理论并结合古今对炎症和癌症的认识,详细论述辨治胃“炎-癌转化”思路,应健脾益气以治其本,祛邪解毒以治其标,凉润通降以顺其性,以期为中... “炎-癌转化”是炎症相关性疾病从炎症到癌症发生、发展、转化过程的总称。基于“脾虚毒损胃络”理论并结合古今对炎症和癌症的认识,详细论述辨治胃“炎-癌转化”思路,应健脾益气以治其本,祛邪解毒以治其标,凉润通降以顺其性,以期为中医药干预胃“炎-癌转化”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毒损胃络 “炎-癌”转变 论治思路
下载PDF
基于益气活血理论探讨二参三草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
6
作者 何梅 祝芳 王艳芳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3期164-166,共3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是由脾胃阴阳气血失调、脾胃气虚、胃络血瘀所致。单兆伟教授的自拟方二参三草汤具有健脾益气、活血通络之效,临证时根据患者证候的不同,可适宜调整剂量或佐温中、或佐疏肝、或佐养阴、或佐清热、或佐化浊等。本文主... 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是由脾胃阴阳气血失调、脾胃气虚、胃络血瘀所致。单兆伟教授的自拟方二参三草汤具有健脾益气、活血通络之效,临证时根据患者证候的不同,可适宜调整剂量或佐温中、或佐疏肝、或佐养阴、或佐清热、或佐化浊等。本文主要是基于益气活血理论探讨二参三草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脾胃气虚 胃络血瘀 健脾益气
下载PDF
王爱华教授辨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被引量:14
7
作者 朱卫 高亚 +1 位作者 王爱华 宾东华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48-51,共4页
湖南省名中医王爱华教授认为脾胃气虚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之本,湿热为致病之标,热毒为下血之因,血瘀为局部病理变化,肠疡为局部病理表现,日久则病及于肾,脾肾双亏,提出健脾助运是根本、调气和血辅其治、清热化湿贯其中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脾胃虚弱 湿热蕴结 毒瘀互结 脾肾气虚 王爱华
下载PDF
建立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大鼠脾胃气虚、毒损胃络病证结合模型的探索 被引量:5
8
作者 彭继升 杨晋翔 +1 位作者 安静 贺梅娟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第10期1357-1360,共4页
目的建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大鼠脾胃气虚、毒损胃络病证结合的实验模型。方法以120μg/ml的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溶液灌胃为基础,配合自由饮用浓度为0.05%氨水溶液,进食含0.03%盐酸雷尼替丁大鼠饲料,进行造模。... 目的建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大鼠脾胃气虚、毒损胃络病证结合的实验模型。方法以120μg/ml的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溶液灌胃为基础,配合自由饮用浓度为0.05%氨水溶液,进食含0.03%盐酸雷尼替丁大鼠饲料,进行造模。于实验第20周起每4周分别随机抽检2只,检测模型复制程度。记录大鼠宏观表征、体质量、饮水、进食量。造模成功后,停止干预12周,观察自然恢复组胃黏膜病理变化情况。结果于第32周成功建立异型增生大鼠模型,且模型组表现出偏小,皮毛散乱,黯淡无光,蜷缩少动喜扎堆,尾部紫暗,舌质瘀紫等表征,体重、饮水量、进食量均低于正常组。停止干预12周后自然恢复组胃黏膜病理仍为异型增生表现。结论采用MNNG灌胃,配合低浓度氨水、雷尼替丁喂养,所建立的萎缩性胃炎合并异型增生大鼠模型,符合脾胃气虚、毒损胃络的中医证候表现,模型较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萎缩性胃炎合并异型增生 脾胃气虚 毒损胃络证 病证结合 动物模型
下载PDF
中医辨证论治Hp相关性慢性胃炎30例 被引量:2
9
作者 翟金海 花海兵 +1 位作者 陈兰 张肖 《河南中医》 2015年第3期589-590,共2页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论治联合西医三联根除方案治疗Hp相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Hp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予三联根除方案,治疗组给予中药联合西医三联根除方案,中药疗程8周,西药疗程7 d...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论治联合西医三联根除方案治疗Hp相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Hp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予三联根除方案,治疗组给予中药联合西医三联根除方案,中药疗程8周,西药疗程7 d。观察两组Hp根除率和主要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Hp根除率为83.3%,对照组Hp根除率为66.7%,两组Hp根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主要症状积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辨证论治联合西医三联根除Hp疗法可以提高Hp根除率,改善患者主要不适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肝胃不和证 脾胃湿热证 脾胃虚弱证 胃阴不足证 胃络瘀血证
下载PDF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分布与病理特点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许戈林 《河南中医》 2022年第8期1226-1230,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证型分布与病理特点。方法:选择12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其中脾胃虚弱证42例,脾胃湿热证35例,肝胃不和证22例,胃阴不足证14例,胃络瘀血证11例。通过胃镜、胃黏膜病理学活...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证型分布与病理特点。方法:选择12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其中脾胃虚弱证42例,脾胃湿热证35例,肝胃不和证22例,胃阴不足证14例,胃络瘀血证11例。通过胃镜、胃黏膜病理学活检及检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等方法对各证型患者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与胃络瘀血证比较,其余各证型黏膜白相率较高,血管透见率及颗粒增生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型黏膜粗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脾胃虚弱证比较,其余各证型单纯性、伴糜烂以及伴黏膜出血比例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型伴增生及伴胆汁反流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脾胃虚弱证比较,其余各证型轻度萎缩及重度萎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度萎缩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脾胃虚弱证比较,脾胃湿热证及胃络瘀血证萎缩伴肠化生比例较高,胃络瘀血证萎缩伴异型增生比例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脾胃湿热证比较,其余各证型Hp阳性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分布以脾胃虚弱证比例较高,胃络瘀血证较低,脾胃湿热证Hp检测阳性率最高,其中胃络瘀血证患者黏膜白相、血管透见、颗粒增生以及重度萎缩等病理特点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证型分布 肝胃不和证 脾胃虚弱证 脾胃湿热证 胃阴不足证 胃络瘀血证 病理特点
下载PDF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 被引量:4
11
作者 于盼盼 田晶晶 戚经天 《河南中医》 2020年第4期593-596,共4页
目的:研究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探讨其主要症状与其他症状间的联系。方法:收集18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四诊信息,诊断中医证型,采用CONCOR迭代相关收敛法、可视化分析法等对其相对中心度、节点中心度、接近中心度等进行分析... 目的:研究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探讨其主要症状与其他症状间的联系。方法:收集18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四诊信息,诊断中医证型,采用CONCOR迭代相关收敛法、可视化分析法等对其相对中心度、节点中心度、接近中心度等进行分析,并形成可视化图谱。结果:胃食管反流病患病几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中年人>年轻人>老年人。18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有明显诱因者136例,其中与情绪相关者50例,与饮食相关者58例,与劳累相关者16例,与感受外邪相关者8例,另因手术或药物诱发者4例。18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肝胃郁热证38例,胆热犯胃证26例,气郁痰阻证32例,瘀血阻络证10例,脾虚湿阻证29例,痰气交阻证21例,寒热错杂证30例。嗳气、乏力、反酸、胃痛贯穿于各个证型中,与胃食管反流病诊断关系密切,而嗳气在胃食管反流病的证候网络中相对中心度最高。子群2的内部密度数值最大,子群2的症状包括:乏力、反酸、口苦。结论:胃食管反流病的关键病机为"脾胃虚弱,胃虚气逆",嗳气、反酸、乏力、胃痛与胃食管反流病诊断关系密切,乏力、反酸、口苦三症状内部联系最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社会网络视角 证候分布 肝胃郁热证 胆热犯胃证 气郁痰阻证 瘀血阻络证 脾虚湿阻证 痰气交阻证 寒热错杂证
下载PDF
基于“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辨治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雅芸 田梅 +1 位作者 王灿 张伟 《山东中医杂志》 2022年第9期930-933,共4页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出自李杲《脾胃论》,脾胃为元气生发之本,很多疾病的病机多为脾胃虚弱,升降失司,治疗上应重视脾胃,培补元气。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虽病机繁复,但究其本质均为“肺气虚损,脾胃不足”。肺正常生理功能的发挥有赖于脾...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出自李杲《脾胃论》,脾胃为元气生发之本,很多疾病的病机多为脾胃虚弱,升降失司,治疗上应重视脾胃,培补元气。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虽病机繁复,但究其本质均为“肺气虚损,脾胃不足”。肺正常生理功能的发挥有赖于脾胃运化,胃气不充,元气不足,则不能将水谷之清气上输于肺,故肺虚气少;胃阴液亏损,虚火上炎,则阴虚肺燥;肺脾气虚,气血津液运化失常,停聚于内,变为痰湿、瘀血,最终形成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无论是在生理还是病理上,肺与脾胃均密切相关,补益脾胃贯穿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治疗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内伤脾胃 肺脾气虚 痰瘀阻络 健脾益肺
下载PDF
叶天士学术思想概说 被引量:4
13
作者 果志霞 曹力明 《河南中医》 2011年第10期1106-1108,共3页
叶天士是中医温病学派的主要代表医家之一,也是当时吴医的优秀代表,他的主要学术贡献不仅仅体现在温病学方面,在中医诊断学、脾胃学说、儿科方面、络病理论、内风杂痹、中风学术、奇经虚实辨治等方面均有颇多建树。
关键词 叶天士 温病学 中医诊断学 脾胃学说 儿科 络病理论 内风杂痹 中风 奇经虚实辨治
下载PDF
基于脾虚毒损胃络假说的健脾消积解毒方治疗脾胃虚寒型CAG癌前病变患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于建平 王宏博 王朝伟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2年第5期957-960,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脾虚毒损胃络”假说的健脾消积解毒方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患者的效果及其对核转录因子(NF-kB)及肠三叶因子(intestinal TFF3)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105例脾胃虚寒型CAG癌前病变患者作... 目的:探讨基于“脾虚毒损胃络”假说的健脾消积解毒方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患者的效果及其对核转录因子(NF-kB)及肠三叶因子(intestinal TFF3)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105例脾胃虚寒型CAG癌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掷币法分组。对照组52例给予胃复春片等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53例增加基于“脾虚毒损胃络”假说的健脾消积解毒方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TFF3及NF-kB水平、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嗳气、疲倦乏力、纳呆、大便稀溏、胃痛、胃脘胀满、气短症状积分均<对照组(P<0.05);观察组NF-kB、TFF3水平均<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基于“脾虚毒损胃络”假说的脾消积解毒方联合胃复春片能够提高脾胃虚寒型CAG癌前病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毒损胃络 健脾消积解毒方 脾胃虚寒型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下载PDF
儿童髋错缝辨证施护 被引量:1
15
作者 庄琼霞 《光明中医》 2016年第15期2278-2279,共2页
目的通过辨证施护在髋错缝患儿中的应用,促进疾病康复,提供不同的治疗护理方法。方法对324例髋错缝患儿按照辨证分型共同从病房环境、心理护理、手法理筋与牵引护理、加强健康教育,并重点根据不同分型分别对其进行辨证施护。结果本组病... 目的通过辨证施护在髋错缝患儿中的应用,促进疾病康复,提供不同的治疗护理方法。方法对324例髋错缝患儿按照辨证分型共同从病房环境、心理护理、手法理筋与牵引护理、加强健康教育,并重点根据不同分型分别对其进行辨证施护。结果本组病例324例,治愈218例,好转95例,未愈11例,有效率为96.6%。结论患儿及家长对不同类型髋错缝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消除了焦虑、恐慎的情绪,增强了治疗的信心,掌握了日常调护,防止疾病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且经过辨证施护均提高疾病康复进程,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髋错缝 风寒阻络型 风热蕴结型 湿热痹阻型 血瘀气滞型 脾胃虚弱型
下载PDF
基于脾胃浊毒理论辨治干燥综合征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 被引量:3
16
作者 苏健 刘学 +1 位作者 张伟 李霜霜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2-396,共5页
干燥综合征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属于中医学“燥痹”范畴,一般认为其病机以内燥为核心,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外感燥邪,使得燥热内生,灼伤津液而致病。水谷精微游溢滞缓,谷精积聚过多或运化异常皆可变生浊邪,而浊邪积聚是变生浊毒的基础。浊毒... 干燥综合征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属于中医学“燥痹”范畴,一般认为其病机以内燥为核心,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外感燥邪,使得燥热内生,灼伤津液而致病。水谷精微游溢滞缓,谷精积聚过多或运化异常皆可变生浊邪,而浊邪积聚是变生浊毒的基础。浊毒兼有毒邪之特性,其性峻烈,更易耗伤气血,具有胶着、黏滞、秽浊的特点。浊毒可归为一类本原之毒,其化毒原基为浊,浊自谷化,若谷精正化则为醇厚濡养之精华,异化则酿作腐秽之邪浊。脾虚生浊成毒是一个逐渐积蓄的过程,浊毒致病可损伤脏腑,且病性复杂,迁延易复。本团队认为,脾胃不足为生燥之源,浊毒挟痰瘀胶结于中焦及肺络是加重燥象的关键因素。脾胃浊毒贯穿本病始终,早期脾胃亏虚,浊邪初聚,碍气伤津;中期由浊酿毒,毒热迫蒸,痰瘀交结;晚期浊毒壅滞,癥瘕聚络,败坏诸脏。临床诊疗应根据浊毒化生程度,早期应阻截浊毒生成之源,重视顾护津液;中晚期应化浊解毒开通络脉,兼顾补虚以复正气。干燥综合征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的病证表现与浊毒侵犯人体的特点相一致,脾胃浊毒理论可为本病的中医辨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脾胃亏虚 浊毒 间质性肺疾病
原文传递
基于络病理论探析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病机 被引量:40
17
作者 燕东 王少丽 +3 位作者 白宇宁 马继征 刘明坤 姚乃礼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1282-1285,共4页
络病理论是中医学重要的病机学说。基于络病理论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中医病机,提出了"脾虚络阻毒损"为CAG的基本病机,"脾虚""络阻""毒损"是CAG病机演变中的基本因素,多表现为脾胃亏虚→... 络病理论是中医学重要的病机学说。基于络病理论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中医病机,提出了"脾虚络阻毒损"为CAG的基本病机,"脾虚""络阻""毒损"是CAG病机演变中的基本因素,多表现为脾胃亏虚→胃络瘀阻→毒损胃络的病机演变规律。其中脾胃亏虚是CAG的始动因素、发病之本;胃络瘀阻是CAG致病的关键条件;毒损络脉是CAG发展为癌前病变的重要因素。本病的表现较为符合络病发病的特点,通过络病理论可以更好地阐明CAG的病机特点,更加深入了解CAG的病机演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病理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 脾胃亏虚 胃络瘀阻 毒损络脉
原文传递
从“脾虚毒损胃络”探讨CAG癌前病变的防治 被引量:18
18
作者 庞立伟 刘冬梅 +1 位作者 曹志群 胡冬青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01-403,共3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为胃癌癌前状态之一,伴有胃黏膜上皮不典型增生(异型增生)和(或)肠上皮化生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时,视为胃癌前病变。胃癌前病变发展为胃癌需要经历较为漫长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可逆性,积极进行胃癌前病变的防治,逆转其癌变,阻... 慢性萎缩性胃炎为胃癌癌前状态之一,伴有胃黏膜上皮不典型增生(异型增生)和(或)肠上皮化生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时,视为胃癌前病变。胃癌前病变发展为胃癌需要经历较为漫长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可逆性,积极进行胃癌前病变的防治,逆转其癌变,阻断胃癌的发生具有重大意义。"脾虚毒损胃络"是CAG癌前病变的基本病机,将健脾通络解毒法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防治,为临床CAG、PLGC的防治提供新思路,同时发挥中医"治未病-已病防变"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毒损胃络 慢性萎缩性胃炎 癌前病变 健脾通络解毒
原文传递
胃癌前病变中医证型分类探讨 被引量:13
19
作者 黄钰萍 王熠慧 +1 位作者 安振涛 朱方石 《中医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406-409,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的中医证型分类现状和结构,为PLGC的临床辨证和确定治法主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调查分析被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确诊为PLGC的11... 目的:探讨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的中医证型分类现状和结构,为PLGC的临床辨证和确定治法主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调查分析被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确诊为PLGC的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胃镜、病理诊断和中医证型分析,归纳PLGC的证型分类结构,并分析证型构成与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相关性。结果:嗳气、腹胀、胃脘胀痛或灼痛或刺痛、口苦、口干为PLGC大多患者最常见的共性症状。PLGC常见证型按构成比从高到低依次是脾胃虚弱证(24.55%)、脾胃湿热证(22.73%)、肝胃气滞证(20.00%)、胃络瘀血证(12.73%)、胃阴不足证(8.18%)。其中,胃黏膜萎缩以脾胃虚弱证多见(32.14%),肠上皮化生以肝胃气滞证多见(28.95%),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以胃络瘀血证多见(50.00%)。结论:脾胃虚弱证、脾胃湿热证、肝胃气滞证、胃络瘀血证和胃阴不足证5种证型为PLGC的临床主要证型;不同证型与萎缩、肠化及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等不同的病理阶段具有一定相关性,随着萎缩-肠化-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病理变化,呈由脾胃虚弱-肝胃气滞-胃络瘀血发展的病机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前病变 中医证型 脾胃虚弱证 脾胃湿热证 肝胃气滞证 胃络瘀血证 胃阴不足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