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tical and Computational Analysis of Flow Splitting in Multiple, Parallel Channels Systems
1
作者 Alejandro I. Lazarte J. C. Ferreri 《World Journal of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6年第3期170-190,共22页
Previous analytical results on flow splitting are generalized to consider multiple boiling channels systems. The analysi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approximations usually adopted in the use of systems codes (like RELAP5 ... Previous analytical results on flow splitting are generalized to consider multiple boiling channels systems. The analysi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approximations usually adopted in the use of systems codes (like RELAP5 and TRACE5, among others) commonly applied to perform safety analyses of nuclear power plants. The problem is related to multiple, identical, parallel boiling channels, connected through common plena. A theoretical model limited in scope explains this flow splitting without reversal. The unified analysis performed and the confirmatory computational results found a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New maps showing the zones where this behavior is predicted are also shown considering again twin pipes. Multiple pipe systems have been found not easily amenable for analytical analysis when dealing with more than four parallel pipes. However, the particular splitting found (flow along N pipes dividing in one standalone pipe flow plus N -1 identical pipe flows) has been verified up to fourteen pipes, involving calculations in systems with even and odd number of pipes using the RELAP5 systems thermal-hydraulics co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ple Parallel Boiling channels Systems Asymmetric splitting flow Verification of Codes Systems Thermal-Hydraulics Codes Nuclear Engineering
下载PDF
PEM燃料电池阴极侧分流式流道研究
2
作者 徐康 方存光 《内燃机与配件》 2024年第13期34-36,共3页
流道是PEM燃料电池里面负责反应物运输和产物排除的场所,因此流道结构对PEM膜燃料电池性能有重要影响。因为阳极通的是纯氢气,氢气扩散系数较大。阳极不会出现氢气量满足不了反应需要的情况,所以本文不研究阳极的反应情况。阴极侧是主... 流道是PEM燃料电池里面负责反应物运输和产物排除的场所,因此流道结构对PEM膜燃料电池性能有重要影响。因为阳极通的是纯氢气,氢气扩散系数较大。阳极不会出现氢气量满足不了反应需要的情况,所以本文不研究阳极的反应情况。阴极侧是主要的反应场所,阴极侧流道需要让尽可能多的氧气参与反应同时要有更好的排水能力。基于传统流道的研究现状,设计了1种分流式的阴极侧流道。利用多物理场耦合软件COMSOL对新型流道做了数值模拟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与传统直流道相比,阴极侧采用分流式流道设计的燃料电池比阴极侧采用传统直流道设计的燃料电池能提供更大质量分数更均匀的氧气分布、减少水的质量分数、更均匀的电流密度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M燃料电池 直流道 分流式流道 电流密度
下载PDF
新型等通道球形转角膨胀挤压过程模拟与实验验证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晓溪 张翔 +2 位作者 金旭晨 黄传辉 何敏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281-2287,共7页
将"球形分流"和"膨胀挤压"概念引入传统ECAP技术,提出一种新型等通道球形转角膨胀挤压(ECAEE-SC)工艺。采用有限元模拟和实验验证的方法研究ECAEE-SC过程中工业纯铝的塑性变形行为。结果表明:ECAEE-SC工艺具有复合... 将"球形分流"和"膨胀挤压"概念引入传统ECAP技术,提出一种新型等通道球形转角膨胀挤压(ECAEE-SC)工艺。采用有限元模拟和实验验证的方法研究ECAEE-SC过程中工业纯铝的塑性变形行为。结果表明:ECAEE-SC工艺具有复合剧烈塑性变形的效果,球形转角和膨胀通道为两个主要变形区域;挤压过程中材料处于理想的压应力状态,坯料单道次ECAEE-SC变形累积等效应变量约为3.5,整体变形均匀性良好,挤压效率大幅提高。挤压实验与有限元模拟结果相一致,挤出坯料外形完整且宏观无裂纹,坯料显微硬度平均值从初始36.6HV增加至70.2 HV,力学性能得到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分流 等通道球形转角膨胀挤压 复合剧烈塑性变形 变形行为 显微硬度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长江口北支河槽容积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陈维 顾杰 +1 位作者 李雯婷 秦欣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0-74,共5页
根据实测水文及泥沙等资料,采用现在较成熟的且应用广泛的BP人工神经网络建立了北支0 m以下河槽容积与大通流量、大通输沙量及北支分流比3个因子间的神经网络模型,网络结构为3-1-7-1,通过选择合适的参数,模型训练较好,预测结果与线性回... 根据实测水文及泥沙等资料,采用现在较成熟的且应用广泛的BP人工神经网络建立了北支0 m以下河槽容积与大通流量、大通输沙量及北支分流比3个因子间的神经网络模型,网络结构为3-1-7-1,通过选择合适的参数,模型训练较好,预测结果与线性回归模型预测结果相近,说明BP神经网络模型能够广泛应用于河口水文等方面的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长江口北支 河槽容积 北支分流比
下载PDF
多级中开式离心泵级间过水流道的流场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丛小青 张啸 +1 位作者 袁丹青 葛嘉军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40-845,共6页
为了研究多级中开式离心泵级间过水流道的流速、静压及湍动能的分布规律,在设计工况下对多级中开式离心泵级间过水流道进行数值模拟计算.针对导流叶片附近产生的回流及旋涡现象,在原始设计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导流叶片的形状及位置,提出3... 为了研究多级中开式离心泵级间过水流道的流速、静压及湍动能的分布规律,在设计工况下对多级中开式离心泵级间过水流道进行数值模拟计算.针对导流叶片附近产生的回流及旋涡现象,在原始设计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导流叶片的形状及位置,提出3种不同的改进方案.分别对改进方案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3种方案流场的变化并通过积分计算出4种不同级间过水流道的能量损失值,对比分析后确定方案二为最佳方案,并通过试验验证数值模拟计算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流体沿级间过水流道流动,在过桥末段的导流叶片处产生回流及旋涡,造成一定的能量损失,从而影响离心泵的性能;可以通过改变前端进口角、后端出口角以达到提高多级中开式离心泵整体性能和效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中开式离心泵 数值模拟 级间过水流道 导流叶片 流场
下载PDF
新型三通道渗透管装置的研制 被引量:1
6
作者 胡树国 吴海 齐燕岭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13年第6期74-76,共3页
介绍了自行设计和研制的新型三通道渗透管装置。利用计算机控制和监测渗透池温度、气体流量以及混合气浓度等参数,利用采集的数据可对装置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对装置进行了分流设计,以确保不同通道的气体能够快速混合均匀。该装置可以实... 介绍了自行设计和研制的新型三通道渗透管装置。利用计算机控制和监测渗透池温度、气体流量以及混合气浓度等参数,利用采集的数据可对装置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对装置进行了分流设计,以确保不同通道的气体能够快速混合均匀。该装置可以实现在保证输出混合气流量不变的情况下,快速改变不同通道混合气的摩尔分数,从而达到校准仪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三通道 渗透管装置 分流设计
下载PDF
一种新型旋流排沙渠道的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 被引量:6
7
作者 南军虎 高欢 +4 位作者 汪超群 马康宁 罗涵 刘一安 李伟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6-123,共8页
引水时泥沙含量过高会导致一系列工程问题,为解决多泥沙河流引水时的水沙分离问题,常在渠首处设置排沙设施。旋流排沙渠道作为一种渠道排沙新技术,其综合性能和排沙效果是其推广应用的关键所在。本文采用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 引水时泥沙含量过高会导致一系列工程问题,为解决多泥沙河流引水时的水沙分离问题,常在渠首处设置排沙设施。旋流排沙渠道作为一种渠道排沙新技术,其综合性能和排沙效果是其推广应用的关键所在。本文采用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旋流排沙渠道内水流的水力特性和排沙特性进行了分析。首先,采用物理模型进行试验,获得相应的水力参数和截沙率;其次,通过试验所得参数验证数值模拟的准确性,其中流速、水面线等参数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值一致,数值模拟能够反映旋流排沙渠道内水流的运动状态;最后,结合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对旋流排沙渠道的水力特性和排沙特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起旋室流态随渠道来流量的增加呈自由流、临界流及淹没流的流态演变序列;在淹没流流态下,排沙洞内能形成有利于泥沙悬浮卷扬的旋转水流,且对引水渠道内的流态影响很小;随着上游渠道水深增加,排沙洞的分流比呈非线性规律减小,在上游渠道内相对水深为0.97时,排沙洞的分流比仅为6.07%;上游渠道内相对水深为0.21时,排沙洞内最大流速较渠道平均流速增大了175%,对粒径为0.075~3.000 mm泥沙的截沙率达93.7%。综上所述,旋流排沙渠道是一种高排沙率、低耗水量的渠道排沙技术,成果有利于丰富引水工程中的水沙分离技术,为解决渠道泥沙淤积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排沙渠道 流态 分流比 截沙率
下载PDF
工业纯铝等通道球形转角挤压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晓溪 张翔 +2 位作者 张磊 金旭晨 韩颢源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60-1366,共7页
为提高传统ECAE工艺的挤压效率和变形效果,提出一种具有“球形分流”结构的新型等通道球形转角挤压工艺。采用DEFORM-3D有限元软件对工业纯铝ECAE-SC变形过程进行模拟,研究金属流动、挤压载荷、等效应变以及平均应力的分布及变化规律;... 为提高传统ECAE工艺的挤压效率和变形效果,提出一种具有“球形分流”结构的新型等通道球形转角挤压工艺。采用DEFORM-3D有限元软件对工业纯铝ECAE-SC变形过程进行模拟,研究金属流动、挤压载荷、等效应变以及平均应力的分布及变化规律;在自行设计的ECAE-SC模具上成功实现工业纯铝室温单道次连续变形,对变形组织进行了EBSD分析和显微硬度测试。结果表明:ECAE-SC模具外角处球状圆弧的平滑过渡有效改善底部金属流动性,坯料经球形转角依次发生剪切、膨胀和挤压等3种不同形式的复合变形,挤压载荷表现出“急剧上升缓慢增加稳定变形”的变化趋势;1道次ECAE-SC变形后,坯料内部平均累积塑性应变高达3.07,沿长度方向形成1个近似平行四边形的稳定应变区,变形均匀性良好;工业纯铝坯料经室温1道次ECAE-SC变形后,外形完整、表面光滑、宏观无裂纹;材料内部形成大量细长的剪切变形带,晶粒破碎和细化现象明显,平均显微硬度大幅提高,由初始36.6HV增加至58.7H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通道球形转角挤压 球形分流 有限元分析 变形行为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一种新型多通道分流转阀设计
9
作者 蒋守勇 梁朝晖 孔祥臻 《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 2018年第4期45-47,共3页
设计了一种新型多通道分流转阀。该转阀用于解决多种液体或试剂的分流和通道切换问题,实现了液体的多通道选择进入、1通道流出的功能。阀芯采用平面配合密封设计,有效解决了通道切换过程中的液体泄漏问题。切换通道前利用位移传感器首... 设计了一种新型多通道分流转阀。该转阀用于解决多种液体或试剂的分流和通道切换问题,实现了液体的多通道选择进入、1通道流出的功能。阀芯采用平面配合密封设计,有效解决了通道切换过程中的液体泄漏问题。切换通道前利用位移传感器首先复位的控制原理,有效消除了切换过程中产生的累计误差,实现了精确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分流转阀 通道切换 平面配合密封 精确定位
下载PDF
矩形明渠均匀流水深和底宽的算子分裂算法 被引量:5
10
作者 许延生 伏广涛 侯召成 《长江科学院院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7,共3页
应用算子分裂思想将矩形明渠均匀流方程分裂为两个简单算式 ,通过耦合方法建立了整个定义域内的统一近似算式 ,该算式结构简明 ,计算方便 ,精度可达
关键词 算子分裂法 矩形明渠 均匀流水深 近似算式
下载PDF
多方法联合识别河道技术在南八仙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曹哲 陈海清 +3 位作者 沈亚 祁成业 冀原 屈燕微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A01期92-96,163+171,共5页
本文以柴达木盆地北缘南八仙构造北斜坡为研究对象,在充分了解目标区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地震属性、谱分解、Sobel相干、能量比相干和普通相干及可视化等系列技术,对该区N21层河道砂体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同时对各种方法的特... 本文以柴达木盆地北缘南八仙构造北斜坡为研究对象,在充分了解目标区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地震属性、谱分解、Sobel相干、能量比相干和普通相干及可视化等系列技术,对该区N21层河道砂体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同时对各种方法的特点和效果进行了分析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仙北斜波河道砂体发育,并沿东南向西北方向展布,是该区的岩性圈闭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预测 地震属性 水下分流河道 谱分解 Sobel相干 能量比相干 三维可视化
下载PDF
分流式热量表流道模型
12
作者 赵光霞 徐坤 陈风明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58-1062,共5页
针对一种新型的分流式热量表的结构模型,采用了RNG的流体湍流模型,建立了偏心流道不同开度大小和不同偏离角度的数学模型,通过Fluent仿真软件,分析了这种分流式热量表的分流结构以及内部流体的运动特性,并针对试验中模拟的分流式流道模... 针对一种新型的分流式热量表的结构模型,采用了RNG的流体湍流模型,建立了偏心流道不同开度大小和不同偏离角度的数学模型,通过Fluent仿真软件,分析了这种分流式热量表的分流结构以及内部流体的运动特性,并针对试验中模拟的分流式流道模型,采用流体动力学计算方法,对分流式流道结构优化后不同宽度流道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计算.模拟结果表现出了分流式流道内流体的湍流特性,同时研究分析表明了分流式流道与叶轮叶片呈一定角度时,水流可以较好地增强叶轮叶片的作用力.通过对分流式流道开口大小、偏离角度的优化等研究,为提高分流式热量表的测量精确度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流式热量表 分流式流道模型 流道 流场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冷却器热量回收在S-CO_(2)燃煤发电系统中的优化方案研究
13
作者 郭源东 孙恩慧 +2 位作者 徐进良 王兆福 刘国华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5-235,共11页
S-CO_(2)循环的冷却过程为变温放热,因此,通过空气回热实现冷却器的热量回收(CHR)是提高S-CO_(2)燃煤发电系统效率的有效方法.炉膛尾部烟道烟气余热吸收是冷却器热量回收应用于S-CO_(2)燃煤发电面临的关键难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首先围... S-CO_(2)循环的冷却过程为变温放热,因此,通过空气回热实现冷却器的热量回收(CHR)是提高S-CO_(2)燃煤发电系统效率的有效方法.炉膛尾部烟道烟气余热吸收是冷却器热量回收应用于S-CO_(2)燃煤发电面临的关键难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首先围绕具备再热与间冷的再压缩循环(RC+RH+IC)应用了双烟道冷却器热回收方案,使空气预热器内的空气能在更宽的温区吸收烟气热量,显著提高炉膛烟气余热吸收能力,解决了进行冷却器热回收时排烟温度升高的问题.当循环主汽参数为620℃/30 MPa时,相比单烟道冷却器热量回收方案,循环效率由51.95%(RC+RH+IC+CHR)提升至52.36%(RC+RH+IC+DCHR).为进一步优化冷却器热回收与烟气余热吸收的耦合关系,本文提出冷却器减流方案(CFR),并应用循环拆分法对新系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提高了系统的回热程度,增加了循环中效率等效为1的子循环工质质量流量份额,最终使循环效率由51.95%(RC+RH+IC+CHR)提升至52.50%(RC+RH+IC+DCHR+CF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O_(2)燃煤发电系统 冷却器热量回收 冷却器减流 循环拆分法 双烟气通道
原文传递
分流流道内流动结构的测试与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薛翔 王彤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29-534,共6页
分叉管道常见于工程上的流量分配装置、飞行器内外涵道结构,其中分流流道的流动结构影响着主流道的通流量,且回流涡的产生与扩大会引起分流流道的阻塞,使之失去分流的作用。本文采用高速摄影对分流流道内部的流动结构进行识别,发现在其... 分叉管道常见于工程上的流量分配装置、飞行器内外涵道结构,其中分流流道的流动结构影响着主流道的通流量,且回流涡的产生与扩大会引起分流流道的阻塞,使之失去分流的作用。本文采用高速摄影对分流流道内部的流动结构进行识别,发现在其入口处存在明显的回流涡,进而对回流涡处壁面进行了压力动态测量。压力动态测试与高速摄影的结果显示出分流通道中回流涡流场变化的频率信息。在不同的管道入口雷诺数(Re_(in)=80249到179414)下,回流涡处的壁面压力变化具有混沌特性,随着入口雷诺数的增加,压力脉动的幅值增大,而随机性却减小,确定性和稳定性增强,且在回流涡产生位置尤为显著,影响整个分流流道的通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流流道 回流涡 高速摄影 压力动态测量
原文传递
交错叶片型定位格架对SCWR堆芯子通道流动及换热影响分析
15
作者 邱庆刚 赵帅 +2 位作者 丁雅倩 朱晓静 杜鑫 《热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67-272,共6页
数值模拟已经成为研究超临界水冷堆堆芯热工水力特性的重要22具。采用AnsysCFX模拟超临界水冷堆堆芯带交错叶片型定位格架子通道与无格架子通道的流动及换热。结果表明,堆芯子通道的流动及换热都存在周向不均性。交错叶片的导流作用在... 数值模拟已经成为研究超临界水冷堆堆芯热工水力特性的重要22具。采用AnsysCFX模拟超临界水冷堆堆芯带交错叶片型定位格架子通道与无格架子通道的流动及换热。结果表明,堆芯子通道的流动及换热都存在周向不均性。交错叶片的导流作用在子通道内产生低压区形成涡,产生较强的二次流,这种流动会使包壳表面流体快速脱离壁面,同时会有其他位置处流体冲撞壁面,促进包壳表面热量的转移。从而有效地降低包壳温度,有利于功率的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芯子通道 交错叶片 壁温 二次流
原文传递
渠道非定常流动的一种二阶高性能数值格式
16
作者 蔡启富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23-27,共5页
对非线性双曲型方程式的TVD格式坡度限制函数作了分析讨论.根据矢通量差分裂技术推导了任意断面形状、底坡为常数、有摩擦的渠道非定常流的一种二阶精度、无振荡差分格式.给出的算例与解析解符合。
关键词 非定常流动 渠道 数值格式 水动力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