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2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ew technological partition for “three zones” spontaneous coal combustion in goaf 被引量:21
1
作者 Pan Rongkun Cheng Yuanping +2 位作者 Yu Minggao Lu Chang Yang K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2013年第4期487-491,共5页
On detailed analysis basis of spontaneous coal combustion for the three zones in mine goaf,we use O2 and CO concentrations to divide the three zones of the coal combustion.Through our experiment,we selected a typical ... On detailed analysis basis of spontaneous coal combustion for the three zones in mine goaf,we use O2 and CO concentrations to divide the three zones of the coal combustion.Through our experiment,we selected a typical working face and focused on the changes in gas concentrations.In order to overcome establishment limitations of actual layout location and underground conditions in a mine goaf,we based our observations on the three zones,combined them with numerical simulation,described the distribution and the changes in O2 and CO concentrations during the co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 in the goaf,which provided us with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tribution of co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 in the three zones in the form of maps.Essentially,our study summarizes the changes of O2and CO concentrations in the entire goaf and shows them to be in agreement with our observations at the scene.The study shows that it is feasible to divide the three zones,given our comprehensive targets of O2,CO and our numerical simulation.This method avoids the limitation of dividing the three zones with a single target and the likely errors of observations at the scene.In addition,the method offers a basis for optimizing measures of fre-fghting with important and practical eff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af spontaneous combustion Three zones Target
下载PDF
Research on "three zone" classification of spontaneous combustion and its numerical simulation in gob of mines under the sea 被引量:1
2
作者 程卫民 郭艳培 +2 位作者 王刚 谢军 郑仰昕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 2007年第3期281-285,共5页
关键词 煤炭开采 海底开采 采空区 自燃 三层地带 模拟
下载PDF
Risk assessment of gas control and spontaneous combustion of coal under gas drainage of an upper tunnel 被引量:11
3
作者 Tingxiang Chu Pin Li Yuexia Che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9年第3期491-498,共8页
The adjustment of the gas drainage rate has an immediate impact on air leakage in gob,thus resulting in the change of self-heating of coal.While regulating the gas drainage parameters,the risk of spontaneous combustio... The adjustment of the gas drainage rate has an immediate impact on air leakage in gob,thus resulting in the change of self-heating of coal.While regulating the gas drainage parameters,the risk of spontaneous combustion of coal should be considered.The risk assessment of gas control and spontaneous combustion of coal under gas drainage in a tunnel was investigated at different gas drainage rates.The distributions of the air volume along the working face,the gas management effects and the width of the oxidation zone were subjected to risk analysis.A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ed,with increasing gas drainage rate,although the safety of gas dilution by ventilation was assured,the intensifying air leakage caused the oxidation zone to move into the deeper gob and led to an increase in the width of the oxidation zone.A risk assessment method was proposed to determine a suitable gas drainage rate for the upper tunnel.The correctness of the risk assessment and the validity of the numerical modelling were confirmed by the field measur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 drainage Risk assessment Air LEAKAGE OXIDATION zone spontaneous combustion
下载PDF
CFD simulation of spontaneous coal combustion in irregular patterns of goaf with multiple points of leaking air 被引量:3
4
作者 LI Zong-xiang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EI 2008年第4期504-508,515,共6页
Based on the non-linear air leakage seepage equation for an anisotropic porous medium, on the seepage diffusion equation of multicomponent gas and on the seepage synthetic heat transfer equation of a porous medium, th... Based on the non-linear air leakage seepage equation for an anisotropic porous medium, on the seepage diffusion equation of multicomponent gas and on the seepage synthetic heat transfer equation of a porous medium, the numerical model for field flow problems of irregular patterns of a goaf with multiple points of leaking air is established and simultaneously solved by the upwind mode finite element method (G3 computer program). According to the complexity of irregular patterns of a goaf with multiple points of leaking air, the flow pattern in a large area of such a goaf and the variation in gases of methane, oxygen and CO and in temperature are theoretically described. In the calculation, the goaf is regarded as a caving anisotropic medium and the coupling effect of methane effusion on spontaneous combustion is consider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gree well with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addition, the spontaneous combustion process is also simulated, indicating that 1) the spontaneous combustion often takes place near the area where fresh air leaks in and 2) the fire source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static and dynamic zones. Therefore, in practical fire preventing and extinguishing, we should clearly distinguish the upstream air leaking points from the downstream ones in order to take proper measures for leakage stopp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矿 空气泄漏 自燃 温度条件 压力平衡
下载PDF
High-Efficient Numeric Simulation of Spontaneous Potential Log in Complex Beds
5
作者 Pan Ke-jia Tan Yong-ji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2期118-124,共7页
关键词 自然电位 数值模拟 登录 水电阻率 有限差分法 计算机编程 物理参数 石油勘探
下载PDF
岩块尺度对采空区煤自燃区域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高科 张瑶 +3 位作者 石连增 李启文 刘泽毅 刘玉姣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6-132,共7页
为探究综放采空区岩块尺度对煤自然发火的影响,采用Fluent软件数值模拟不同直径岩块条件下采空区的煤自燃规律,分析采空区氧浓度场和风速场,分别以氧气体积分数和风速为指标,确定采空区氧化带面积并以二场叠加场作为采空区煤自燃危险区... 为探究综放采空区岩块尺度对煤自然发火的影响,采用Fluent软件数值模拟不同直径岩块条件下采空区的煤自燃规律,分析采空区氧浓度场和风速场,分别以氧气体积分数和风速为指标,确定采空区氧化带面积并以二场叠加场作为采空区煤自燃危险区划分标准,研究煤自燃危险区域与岩块直径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岩块直径由0增加到10 m时,以氧气体积分数为指标,氧化带宽度变小,面积由5563.84 m^(2)减至2602.69 m^(2);以风速为指标,氧化带面积由3376.60 m^(2)减至1262.95 m^(2);将2种指标确定的氧化带进行叠加得到煤自燃危险区,随着岩块直径的增加,其面积由1854.04 m^(2)减至552.91 m^(2),煤自燃危险区最大宽度由20.40 m缩减至9.06 m。研究结果可为采空区煤自燃发火区域的确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块尺度 采空区 氧化带 遗煤自燃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综合物探方法解译表层岩溶带空间结构特征研究——以广西平果市果化镇生态试验基地坡径流场为例
7
作者 刘永亮 刘振宇 +5 位作者 章程 吴秋菊 邬健强 张伟 甘伏平 韩凯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9-218,共10页
表层岩溶带是岩溶学研究的重要部分,其结构的解译对表层岩溶带水循环特征及岩溶水调蓄功能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综合物探方法(包括高密度电阻率法、自然电位法和地质雷达法),对平果市果化镇生态试验基地坡径流场的表层岩溶带空间结... 表层岩溶带是岩溶学研究的重要部分,其结构的解译对表层岩溶带水循环特征及岩溶水调蓄功能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综合物探方法(包括高密度电阻率法、自然电位法和地质雷达法),对平果市果化镇生态试验基地坡径流场的表层岩溶带空间结构特征进行了探测解译。通过对高密度电阻率数据和自然电位数据反演,获得坡径流场若干电阻率断面和极化源的空间分布特征,解译了3处强径流带发育的空间位置;通过地质雷达影像图划分了表层岩溶带发育深度。此外,坡径流场地西北侧有深部岩溶裂隙发育,向东南地势逐渐走低,岩溶裂隙也逐渐向面上扩大。研究结果表明,自然电位法是探测岩溶含水构造的有效方法,结合高密度电阻率法,可有效解译强径流带的空间发育位置,而地质雷达法可高分辨地探测表层岩溶带的发育厚度和浅部岩溶裂隙的发育情况;地质雷达法、高密度电阻率法和自然电位法的综合应用能有效探测表层岩溶带的结构特征,是解译表层岩溶带厚度和探测强径流带空间分布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表层岩溶带 空间结构 地质雷达 高密度电阻率 自然电位
下载PDF
不同通风方式下“110工法”采空区自燃“三带”数值模拟研究
8
作者 文虎 孟尧 +4 位作者 樊世星 徐奕铭 叶春辉 童校长 宋金锁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97,共10页
为探究不同通风方式下“110工法”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特征,以顾北矿1532(1)工作面“两进一回”通风方式为工程背景,基于风流控制方程、浓度组分方程和能量方程等,利用Fluent数值模拟方法建立煤自然发火多物理场耦合数值模型、工作... 为探究不同通风方式下“110工法”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特征,以顾北矿1532(1)工作面“两进一回”通风方式为工程背景,基于风流控制方程、浓度组分方程和能量方程等,利用Fluent数值模拟方法建立煤自然发火多物理场耦合数值模型、工作面实时动态推进模型,模拟了3种通风方式下“110工法”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工作面不断推进,在通风方式1(机巷侧和沿空留巷进风,回风巷回风)和通风方式2(机巷侧和回风巷进风,沿空留巷回风)条件下,采空区氧化自燃带均匀分布在运输巷侧、工作面中部和留巷侧,其氧气体积分数分布形状相差不大,采空区温度首先升高,开采约50 d后,最高温度出现在运输巷侧深部,且该位置温度不随工作面继续推进而升高;在通风方式3(沿空留巷和回风巷进风,机巷侧回风)条件下,采空区留巷侧氧化自燃带变宽2~4倍,工作面中部和运输巷侧明显变窄,采空区运输巷侧氧气体积分数较低,留巷侧氧气体积分数较高,漏风量明显增大。采空区高温位置主要出现在1532(1)工作面始采线留巷侧,且当工作面开采50 d后,此处采空区温度最高。综上所述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氧化自燃带宽度及位置进行分析,最终确定通风方式3更有利于防止煤自燃的发生,对矿井煤自燃的预防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0工法 矿井通风方式 自燃“三带” 移动网格 氧气体积分数
下载PDF
朱集西煤矿自燃“三带”分布及注氮参数研究
9
作者 王俊杰 张雷林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114-117,共4页
为了研究朱集西煤矿11503综采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规律,在进、回风巷侧埋设束管对采空区内部氧气浓度变化规律进行现场实测,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不同注氮流量下自燃“三带”分布变化规律,确定合理的注氮流量。研究表明:... 为了研究朱集西煤矿11503综采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规律,在进、回风巷侧埋设束管对采空区内部氧气浓度变化规律进行现场实测,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不同注氮流量下自燃“三带”分布变化规律,确定合理的注氮流量。研究表明:增加注氮流量,采空区氧化带的分布范围和宽度会减小,当注氮流量增加至900 m^(3)/h以上时对减小氧化带宽度效果甚微,据此确定了合理的注氮流量900 m^(3)/h;通过计算得到11503工作面安全通风量为222 m^(3)/min。研究结果为该工作面的后续防灭火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燃“三带” 注氮流量 数值模拟 采空区
下载PDF
贵州某矿采空区标志性气体优选及自燃“三带”划分
10
作者 张诺 江成玉 +1 位作者 张毅 覃晓波 《煤》 2024年第5期23-27,31,共6页
为解决贵州某矿采空区自然发火早期精准预测预报的难题,以该矿12501工作面采空区为研究对象,利用程序升温实验重点分析煤样在升温氧化过程中CO、CO_(2)、C_(2)H_(4)、C_(2)H_(6)等气体的变化规律,通过数值模拟及现场实测对采空区自燃“... 为解决贵州某矿采空区自然发火早期精准预测预报的难题,以该矿12501工作面采空区为研究对象,利用程序升温实验重点分析煤样在升温氧化过程中CO、CO_(2)、C_(2)H_(4)、C_(2)H_(6)等气体的变化规律,通过数值模拟及现场实测对采空区自燃“三带”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CO、C_(2)H_(4)、C_(2)H_(2)可作为自然发火标志气体,C_(2)H_(4)/C_(2)H_(6)可作为判别煤自然发火进程的辅助指标;散热带平均宽度约18 m,氧化带平均宽度约53 m,氧化带以外为窒息带;当采煤工作面的推进速度大于0.53 m/d时,采空区无自然发火危险;当工作面连续超过114 d时,推进速度均小于0.53 m/d,采空区将有自然发火危险。研究结果为贵州某矿煤层自燃预报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数据参考,对防治煤层自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自然发火 程序升温 标志性气体 自燃“三带”
下载PDF
再生顶板条件下煤自燃危险区域空间分布特征
11
作者 李敏 罗欧文 +3 位作者 鲁义 施式亮 李贺 林志军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9-136,共8页
为避免煤层开采过程中再生顶板遗煤自燃,明确其内部流场特性,探究煤自燃危险区域动态特征,以山东某矿再生顶板遗煤自燃特性分析为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比分析采空区及再生顶板在不同风量下的漏风特征,并结合再生顶板结构特性,基于氧... 为避免煤层开采过程中再生顶板遗煤自燃,明确其内部流场特性,探究煤自燃危险区域动态特征,以山东某矿再生顶板遗煤自燃特性分析为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比分析采空区及再生顶板在不同风量下的漏风特征,并结合再生顶板结构特性,基于氧气质量分数与漏风速度复合指标,采取投影叠加判定新方法,确定煤自燃危险区域范围。研究结果表明:采空区深度小于60 m时,氧气质量分数逐渐减小,60 m后氧气质量分数不再受风量影响;而再生顶板氧气质量分数分布具有非对称性,在回风巷尾端会形成一个“三角形”中空区域。采空区在倾向上20~40 m范围内发生漏风回流,而再生顶板漏风速度分布呈“U”型对称分布。采空区煤自燃危险区域变化特征与氧化带相类似,而再生顶板煤自燃危险区域范围主要分布在靠近进风巷中部及回风巷前中部内侧区域,且随风量的增加,危险区域面积逐渐增大并逐渐向尾部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顶板 煤自燃 危险区域 采空区 氧化带
下载PDF
复采工作面煤自燃危险区域划分及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12
作者 王崇景 杨峰 +1 位作者 李可可 刘硕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6-92,共7页
针对运河煤矿F1301复采工作面煤自然发火事故,基于F1301工作面开采的实际情况,对工作面自然发火隐患进行分析,根据进回风巷钻孔的气样数据将工作面巷道两侧采空区煤自燃的危险程度分为高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三个级别,对此提出防灭火... 针对运河煤矿F1301复采工作面煤自然发火事故,基于F1301工作面开采的实际情况,对工作面自然发火隐患进行分析,根据进回风巷钻孔的气样数据将工作面巷道两侧采空区煤自燃的危险程度分为高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三个级别,对此提出防灭火监测监控系统及综合治理技术,并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应用结果表明,各观测钻孔内CO浓度整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最终稳定在0.024‰以下,有效抑制了采空区内遗煤的氧化进程,消除了F1301工作面开采过程中邻近1301、1302采空区的煤自燃隐患,有利于保障F1301工作面后续的顺利回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矿井防灭火 自燃危险区划分 治理技术
下载PDF
高位钻孔抽采对采空区自燃“三带”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陈德山 杨婉欣 +1 位作者 贾永磊 焦健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以甘肃某矿北1103工作面为背景,采用数值模拟、现场观测等方法研究高位钻孔抽采对采空区自燃“三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空区内部漏风路径与钻孔至工作面的距离呈正相关关系,采空区氧化带、窒息带所处区域随漏风路径的增加向采空区深... 以甘肃某矿北1103工作面为背景,采用数值模拟、现场观测等方法研究高位钻孔抽采对采空区自燃“三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空区内部漏风路径与钻孔至工作面的距离呈正相关关系,采空区氧化带、窒息带所处区域随漏风路径的增加向采空区深部扩大;随着钻孔抽采流量的增加,采空区氧化带范围随之增加,但钻孔与工作面的瓦斯浓度呈降低趋势;随着抽采负压的增大,氧化带、散热带的边界线在进风侧向采空区深部移动,在回风侧向工作面方向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发火 瓦斯抽采 数值模拟 自燃三带
下载PDF
近距离煤层群联合开采火区“三位一体”治理技术
14
作者 王帅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0-126,共7页
针对近距离煤层群开采期间的自然发火防治难题,以新维煤矿2110、3108工作面断层区域火点处置为例,通过实验研究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手段,开展隐蔽火点的探测与综合治理技术研究。3号煤层自然发火模拟实验结果表明:CO、C_(2)H_(4)体积分... 针对近距离煤层群开采期间的自然发火防治难题,以新维煤矿2110、3108工作面断层区域火点处置为例,通过实验研究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手段,开展隐蔽火点的探测与综合治理技术研究。3号煤层自然发火模拟实验结果表明:CO、C_(2)H_(4)体积分数与煤温呈二次函数关系,可用于煤层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氧气体积分数的降低可以有效抑制煤自燃氧化进程,氧气体积分数为7%时最为明显,因此将其设为3号煤层自然发火的临界氧气体积分数。通过自燃隐患分析结合钻孔探查划定了3110轨道巷以西长80 m、宽10 m的F9断层区域为自然发火隐患区域,并提出以注浆降温为先导,以注胶堵漏为核心,以注氮阻爆为手段的液-胶-气“三位一体”的火区治理思路,累计向隐患区域注浆180 t、注胶504 m^(3),2110工作面采空区注氮流量保持在810 m^(3)/h,实现了火区的有效治理,保障了2个工作面的顺利启封与安全回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 自然发火 火区精准探查 火区治理 液-胶-气“三位一体” 无机复合胶体
下载PDF
沟壑地区浅埋煤层采空区煤自燃危险区域研究
15
作者 秦志华 刘尚明 +2 位作者 魏高明 张雅婷 刘磊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170-174,共5页
沟壑地区浅埋煤层上覆岩层厚度不均匀,采动影响造成地表开裂形成台阶式下沉趋势,造成地表裂隙漏风,长时间漏风供氧致采空区遗煤自燃氧化条件良好,威胁矿井安全生产。以典型的某矿沟壑地貌浅埋煤层中11B602工作面为研究对象,现场观测地... 沟壑地区浅埋煤层上覆岩层厚度不均匀,采动影响造成地表开裂形成台阶式下沉趋势,造成地表裂隙漏风,长时间漏风供氧致采空区遗煤自燃氧化条件良好,威胁矿井安全生产。以典型的某矿沟壑地貌浅埋煤层中11B602工作面为研究对象,现场观测地表裂缝发育几何形貌及大尺度漏风裂缝分布特征,并采用数值模拟研究采空区漏风规律,划分煤自燃危险区域。研究表明:工作面对应地表存在拉伸型和开裂型等裂缝,且风流由地表漏向采空区;受地表漏风影响,采空区内整体O_(2)浓度升高,两巷位置O_(2)浓度大于8%,采空区内由地表向两道漏风引起的煤自燃危险区域为进风侧100~151 m、回风侧14~85 m。通过采取井上下综合防治的措施,有效控制了地表漏风和采空区遗煤自燃,保障了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浅埋煤层 地表漏风 氧浓度场 自燃危险区域
下载PDF
多漏风通道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研究
16
作者 李江涛 张九零 +1 位作者 范酒源 白阳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50-58,共9页
为研究多漏风通道条件下采空区氧浓度分布规律,采用数值模拟对四种漏风情况下采空区自燃“三带”进行划分,并通过现场实测数据验证了模拟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漏风导致氧化带向采空区深部移动,且漏风量随工作面向前推进逐渐增加,当采空... 为研究多漏风通道条件下采空区氧浓度分布规律,采用数值模拟对四种漏风情况下采空区自燃“三带”进行划分,并通过现场实测数据验证了模拟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漏风导致氧化带向采空区深部移动,且漏风量随工作面向前推进逐渐增加,当采空区氧气浓度降低至8%时,进、回风侧到工作面距离由Ⅰ阶段的245m、140m,增大至Ⅳ阶段的420m、470m;2091工作面1、2号束管监测点与Ⅰ阶段数值模拟结果误差小于5%。该研究成果能够为类似漏风条件下采空区煤自燃的针对性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及有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风通道 采空区 自燃“三带” 氧气浓度
下载PDF
新景矿综采工作面自燃“三带”范围分布规律研究
17
作者 陈守钰 《煤炭与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126-129,共4页
山西新景矿15317综放工作面属于Ⅱ类自燃煤层,为确保安全推进速度,需要对采空区自燃“三带”进行测定。此次测定利用煤自然发火临界氧浓度指标来划分,采用束管监测监控技术对15317综放工作开采期间采空区氧气浓度进行了实测,并据此对采... 山西新景矿15317综放工作面属于Ⅱ类自燃煤层,为确保安全推进速度,需要对采空区自燃“三带”进行测定。此次测定利用煤自然发火临界氧浓度指标来划分,采用束管监测监控技术对15317综放工作开采期间采空区氧气浓度进行了实测,并据此对采空区自燃“三带”进行了划分,同时计算了工作面的最小安全推进速度,为工作面安全开采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工作面 自燃“三带” 安全开采
下载PDF
综采工作面采空区注氮防灭火技术应用
18
作者 孙侯明 《现代矿业》 CAS 2024年第4期197-199,203,共4页
为解决工作面回采通过构造区域造成采空区遗煤氧化威胁工作面安全生产的问题,对工作面地质条件、煤体自燃以及注氮防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采用注氮防灭火技术对采空区进行治理。利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对注氮位置进行计算,设计在滞后工作... 为解决工作面回采通过构造区域造成采空区遗煤氧化威胁工作面安全生产的问题,对工作面地质条件、煤体自燃以及注氮防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采用注氮防灭火技术对采空区进行治理。利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对注氮位置进行计算,设计在滞后工作面50 m位置处进行间隔式注氮,注氮量2200 m^(3)/h。结果表明:工作面在采取注氮防灭火措施后,CO浓度由0.0096%下降至最高0.0002%,确保了工作面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煤自燃 氧化带 间隔式注氮
下载PDF
JSG6束管监测系统优化及应用
19
作者 黄文军 《煤矿机械》 2024年第6期163-166,共4页
为预测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情况,在12403工作面安装JSG6矿井火灾束管监测系统为矿井防灭火工作提供依据。该系统在应用过程中出现探头位置过低、缺乏保护、束管进水、漏气难以检测、阻力过大等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对核心部件铺设位置进行... 为预测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情况,在12403工作面安装JSG6矿井火灾束管监测系统为矿井防灭火工作提供依据。该系统在应用过程中出现探头位置过低、缺乏保护、束管进水、漏气难以检测、阻力过大等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对核心部件铺设位置进行优化,并设计采样探头保护装置、正压发烟法束管检漏装置、U形气水自动分离装置和双泵采气装置,为监测系统正常运转和检修提供便利。根据束管监测结果,对12403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进行划分,其回风侧散热带和氧化带发育范围分别为0~18.3 m和18.3~67.4 m,根据采空区自燃“三带”的划分,结合束管监测结果可以对采空区重点区域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确保矿井防灭火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发火 束管监测 系统优化 防灭火 “三带”划分
下载PDF
李雅庄煤矿工作面采空区自然发火“三带”分布特性研究
20
作者 于江 徐文俊 张连超 《晋控科学技术》 2024年第1期11-14,共4页
针对霍州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李雅庄煤矿2-801综采工作面采空区煤自燃问题,采用现场实测的方法对采空区自燃“三带”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测试数据,确定2-801工作面采空区自然发火“三带”散热带的宽度为0~21.2m,氧化带宽度为21.2~83.5... 针对霍州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李雅庄煤矿2-801综采工作面采空区煤自燃问题,采用现场实测的方法对采空区自燃“三带”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测试数据,确定2-801工作面采空区自然发火“三带”散热带的宽度为0~21.2m,氧化带宽度为21.2~83.5m,85.5m以上为窒息带。研究结果为采空区煤自燃防治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发火 散热带 氧化带 窒息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