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腺癌大鼠RAD51和MAX的表达 被引量:3
1
作者 杨乐平 谭兴国 +2 位作者 杨竹林 李清龙 苗雄鹰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6-151,共6页
目的:研究SD大鼠胰腺癌和非癌胰腺组织中DNA双链断裂修复蛋白(RAD51)和C-Myc相关因子X(MAX)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将二甲基苯荓蒽(DMBA)直接置入胰腺实质内(模型组+干预组),干预组每周腹... 目的:研究SD大鼠胰腺癌和非癌胰腺组织中DNA双链断裂修复蛋白(RAD51)和C-Myc相关因子X(MAX)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将二甲基苯荓蒽(DMBA)直接置入胰腺实质内(模型组+干预组),干预组每周腹腔注射曲古霉素A(TSA)1μg,模型组和干预组于第3~5个月处死,对照组于第5个月处死;肉眼检查和镜下观察胰腺癌发生情况;RAD51和MAX染色方法均为EnVisionTM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模型组3~5个月癌发生率为48.7%(18/37),其中17例为胰腺导管腺癌,1例为纤维肉瘤;干预组3~5个月癌发生率为33.3%(12/36),其中11例为胰腺导管腺癌,1例为纤维肉瘤;模型组肿块最大径均值大于干预组(P<0.05);对照组胰腺和模型组、干预组2组胰腺外肝、胆、胃、肠、肾及肺等主要脏器均无明显病理改变。模型组+干预组及模型组或干预组胰腺导管腺癌RAD51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其相应组别的非癌胰腺组织(P<0.01);但MAX表达阳性率则相反(P<0.01);RAD51阳性表达和(或)MAX阴性表达的非癌胰腺组织导管上皮均呈不典型增生;对照组胰腺RAD51均阴性表达而MAX均阳性表达,2例纤维肉瘤RAD51和MAX均阴性表达;RAD51和MAX表达水平与胰腺导管癌分化程度和肿块大小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较大剂量DMBA置入胰实质内可在短期获得较高胰腺癌发生率,TSA能抑制胰腺癌的发生和生长;RAD51过表达和(或)MAX失表达可能在DMBA诱导胰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sprague-dawely大鼠 动物模型 DNA双链断裂修复蛋白 C-Myc相关因子X
下载PDF
DBTC诱导SD大鼠慢性胰腺炎及血清AMS、TNF-α含量测定 被引量:7
2
作者 柳兴其 杨竹林 梁珊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7年第3期682-685,共4页
目的应用二氯二丁基酯(DBTC)诱导SD大鼠慢性胰腺炎(CP),研究CP发生发展过程中病理学变化及血清淀粉酶(AMS)、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变化。方法实验组鼠尾静脉注入0.8mg/kg/DBTC80%乙醇液,对照组注入等量80%乙醇液,实验组鼠分别于第3... 目的应用二氯二丁基酯(DBTC)诱导SD大鼠慢性胰腺炎(CP),研究CP发生发展过程中病理学变化及血清淀粉酶(AMS)、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变化。方法实验组鼠尾静脉注入0.8mg/kg/DBTC80%乙醇液,对照组注入等量80%乙醇液,实验组鼠分别于第3、14、28d和56d处死,对照组鼠于第56d处死,均行大体肉眼观察及胰腺、肝、肺、肾病理组织学观察及评分。血清AMS含量由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TNF-α含量测定为ELISA法。结果3d组胰腺大体形态及组织学形态基本正常,其他各组胰腺大体形态改变包括不同程度的肿胀、出血、坏死及与周围组织有粘连等;镜下组织学观察发现:14d组(8只)1只轻度CP;28d组(10只),5只轻度CP,1只中度CP和1只重度CP;56d组(12只)4只轻度CP,3只中度CP和4只重度CP;28d组和56d组病变程度评分、纤维化程度评分及CP发生率明显高于14d组(P<0.05或P<0.01),28d组病变程度评分和纤维化程度评分明显低于56d组(P<0.05)。实验组中部分肝和肺大体形态表现为不同程度出血、坏死及脓肿形成,肾无明显肉眼形态改变;镜下表现与大体形态表现基本一致。对照组胰腺、肝、肺和肾大体形态及组织学形态表现均正常。各实验组血清AMS、TNF-α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8d组明显低于14d组和56d组(P<0.05或P<0.01),56d组和14d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DBTC一次性尾静脉注入能成功地建立SD大鼠CP模型,具体操作简单、时间短、发病率高及费用低廉等优点,但对肝和肺等主要脏器有一定非致死性毒副作用。该模型较符合人类CP病理形态学特征及血清AMS、TNF-α含量改变,TNF-α在CP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胰腺炎 sprague-dawely大鼠 动物模型 淀粉酶 肿瘤坏死因子-Α 病理学
下载PDF
大鼠胰腺癌CHK_1和PLK_1表达及曲古霉素A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杨乐平 杨竹林 +2 位作者 李清龙 谭兴国 苗雄鹰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建立SD大鼠胰腺癌模型,研究胰腺癌和非癌胰腺组织中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1(CHK1)和polo样激酶1(PLK1)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成3组:胰腺癌模型组(A组),曲古霉素A(TSA)干预组(B组)和对照组(C组),将二甲基苯荓蒽(DMBA)直... 目的建立SD大鼠胰腺癌模型,研究胰腺癌和非癌胰腺组织中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1(CHK1)和polo样激酶1(PLK1)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成3组:胰腺癌模型组(A组),曲古霉素A(TSA)干预组(B组)和对照组(C组),将二甲基苯荓蒽(DMBA)直接置入胰腺实质内(A组+B组),B组每周腹腔注射TSA 1μg,A组和B组鼠3~5个月处死,对照组(C组)于第5个月处死;肉眼检查和镜下观察胰腺癌发生情况;CHK1和PLK1染色方法均为EnVisionTM免疫组化法。结果 (1)A组3~5个月癌发生率为48.7%(18/37),17例为胰腺导管腺癌和1例为纤维肉瘤;B组3~5个月癌发生率为33.3%(12/36),11例为胰腺导管腺癌和1例为纤维肉瘤;A组肿块最大径均值大于B组(P<0.05);C组胰腺和3组胰腺外主要脏器无明显病理改变。(2)A组或B组胰腺导管癌CHK1表达阳性率与A组或B组非癌胰腺组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组或B组胰腺导管癌PLK1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A组或B组非癌胰腺组织(P<0.01);PLK1表达阳性的非癌胰腺组织导管上皮均呈不典型增生;C组胰腺CHK1和PLK1均阴性表达,2例纤维肉瘤CHK1和PLK1均阳性表达;CHK1和PLK1表达与胰腺导管腺癌分化程度、肿块大小等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较大剂量DMBA置入胰实质内可在短期获得较高胰腺癌发生率,TSA能抑制胰腺癌的发生和生长;CHK1在DMBA和(或)PLK1诱导胰腺癌发生过程中可能起较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sprague-dawely大鼠 动物模型 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1 POLO样激酶1
下载PDF
4-辛基衣康酸对大鼠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樊丽超 左秀美 周立春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1-6,共6页
目的探究4-辛基衣康酸(4-OI)对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36只清洁级SD级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2只。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4-OI 100 mg... 目的探究4-辛基衣康酸(4-OI)对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36只清洁级SD级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2只。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4-OI 100 mg/kg。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中动脉栓塞模型;对照组行假手术,缺血1 h后恢复血流。手术24 h后对3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及脑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进行评估。比较3组大鼠梗死区脑组织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硫氧还蛋白互作蛋白(TXNIP)和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和脑梗死面积百分比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减低,脑梗死面积百分比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MDA含量显著升高,SOD含量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MDA含量减低,SOD含量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L-1β含量、TXNIP、NLRP3、Nrf2和HO-1蛋白表达量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IL-1β含量、TXNIP和NLRP3蛋白表达量均降低,Nrf2和HO-1蛋白表达量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4-OI激活Nrf2/HO-1抗氧化应激通路,抑制TXNIP/NLRP3炎症通路,从而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4-辛基衣康酸 Nrf2/HO-1通路 TXNIP/NLRP3通路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大鼠 sprague-dawely
下载PDF
康脑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干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
5
作者 潘妍婷 邹玉安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08年第11期991-993,共3页
目的在药物干预下观察内源性神经细胞干细胞因子(SCF)mRNA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间、不同部位的表达情况。方法成年SD大鼠,以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和药物干预组。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脑缺... 目的在药物干预下观察内源性神经细胞干细胞因子(SCF)mRNA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间、不同部位的表达情况。方法成年SD大鼠,以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和药物干预组。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脑缺血1.5h再灌注1~14d后,脑组织不同部位的SCFmR-NA表达情况。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药物干预组、模型组SCFmRNA的表达在皮质区及纹状体区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于7d达高峰,14d下降。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SCF mRNA表达在脑内不同部位、不同时间具备同样的规律,可能具有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作用。但两组SCF 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因子 大鼠 sprague-daw|ey 再灌注损伤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