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常规资料、自动站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NCEP每6 h 1次、1°×1°的实时分析资料,对2007年8月10—12日庄河地区出现的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受副热带高压后部深厚的暖湿气流及西风带高空槽、切变...采用常规资料、自动站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NCEP每6 h 1次、1°×1°的实时分析资料,对2007年8月10—12日庄河地区出现的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受副热带高压后部深厚的暖湿气流及西风带高空槽、切变线及气旋倒槽等动力系统共同影响,庄河地区出现了大暴雨天气,但没有出现强雷暴;此过程主要影响系统是地面气旋倒槽;700hPa和850 hPa低涡、切变线使中低层辐合加强,形成了较强的动力抬升和水汽辐合;庄河地区处于强而宽的假相当位温锋区中,位势不稳定的建立是造成此次强降水的必要条件。造成本次大暴雨天气的水汽通道有2条:一条来自孟加拉湾和减弱的热带低压,另一条来自东海。展开更多
利用常规资料、气象卫星、多普勒天气雷达、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对2013年8月10日凌晨发生在青岛近海上空一次飑线大风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飑线过程与低空急流的水汽输送、高空急流入口...利用常规资料、气象卫星、多普勒天气雷达、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对2013年8月10日凌晨发生在青岛近海上空一次飑线大风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飑线过程与低空急流的水汽输送、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的强辐散抽吸以及850 h Pa切变线的触发等因素共同影响形成。分析飑线的垂直结构,发现高空存在强烈辐散,低空存在强烈辐合,对流层中高层较干的下沉气流,是导致海面强阵风形成的主要原因。对假相当位温、k指数等物理量进行诊断分析发现,出现海难事故海区强对流发生前大气层结不稳定。利用WRF模式成功地模拟了此次飑线过程,表明可利用区域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分析强对流天气系统的结构和时空变化特征。展开更多
文摘采用常规资料、自动站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NCEP每6 h 1次、1°×1°的实时分析资料,对2007年8月10—12日庄河地区出现的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受副热带高压后部深厚的暖湿气流及西风带高空槽、切变线及气旋倒槽等动力系统共同影响,庄河地区出现了大暴雨天气,但没有出现强雷暴;此过程主要影响系统是地面气旋倒槽;700hPa和850 hPa低涡、切变线使中低层辐合加强,形成了较强的动力抬升和水汽辐合;庄河地区处于强而宽的假相当位温锋区中,位势不稳定的建立是造成此次强降水的必要条件。造成本次大暴雨天气的水汽通道有2条:一条来自孟加拉湾和减弱的热带低压,另一条来自东海。
文摘利用常规资料、气象卫星、多普勒天气雷达、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对2013年8月10日凌晨发生在青岛近海上空一次飑线大风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飑线过程与低空急流的水汽输送、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的强辐散抽吸以及850 h Pa切变线的触发等因素共同影响形成。分析飑线的垂直结构,发现高空存在强烈辐散,低空存在强烈辐合,对流层中高层较干的下沉气流,是导致海面强阵风形成的主要原因。对假相当位温、k指数等物理量进行诊断分析发现,出现海难事故海区强对流发生前大气层结不稳定。利用WRF模式成功地模拟了此次飑线过程,表明可利用区域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分析强对流天气系统的结构和时空变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