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30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or recurrent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cervix within one year after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1
作者 Shi-Ping Liu Jia-Xin Yang +1 位作者 Dong-Yan Cao Keng Shen 《Cancer Biology &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4期227-231,共5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currence sites, risk factors, and prognosis of'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or recurrent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CC) of the cervix within one year after undergoing concurrent chemorad...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currence sites, risk factors, and prognosis of'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or recurrent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CC) of the cervix within one year after undergoing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CCRT).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30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or recurrent SCC of the cervix within one year after CCRT between July 2006 and July 2011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hese data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35 SCC cases with no signs of recurrence after complete remission. These 35 patients were treated during the same period (between 2,006 and Z011) and selected randomly. Results: Among these 30 patients, 25 exhibited distant metastases of which 14 were observed within 6 months after CCRT. 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higher incidence of pelvic or para-aortic lymphadenectasis and SCC-ag 〉 10 ng/mL in the group with persistent or recurrent disease before treatment (P〈0.01). Multivariate analysis by logistic regression revealed that the pre-therapeutic pelvic or para-aortic lymph node enlargement and SCC-ag 〉 10 ng/mL wer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Palliative chemotherapy was the main treatment option for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or recurrent disease. The 2-year survival rate was 21.7%, and the median survival time was 17 months. 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or recurrent SCC of the cervix after CCRT exhibited a high rate of distant metastasis with poor prognosis. The pre-therapeutic pelvic or para-aortic lymph node enlargement and SCC-ag 〉10 ng/mL were identified as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persistent or recurrent SCC within i year after CC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cinoma squamous cell cervix uteri CHEMORADIOTHERAPY neoplasm recurrence local risk factors PROGNOSIS
下载PDF
Evolution of Cervical Lesions Associated with 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Vaccination
2
作者 Montserrat de la Torre Ana María Colino +9 位作者 Lone Nielsen Alejandro Pascual Concepción Millana María Jesús González Patricia Barreiro Eva Rodríguez Dolores García Aranzazu Gómez Rosa Rodero María Jesús Fernández 《Ope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2023年第8期1307-1323,共17页
Background: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se the change in the type of lesions developed by HPV-infected patients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vaccine in three different periods;2002-2006 (years previou... Background: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se the change in the type of lesions developed by HPV-infected patients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vaccine in three different periods;2002-2006 (years previous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vaccine in Spain), 2009-2011 (shortly after the vaccination) and 2020-2021 (years where the vaccine was well established) at a single hospital. Methods: This is an observational, descriptive, retrospective study based on the review of the results of the biopsies of patients with HPV lesions at a single large tertiary hospital, Hospital Clínico San Carlos, in Madrid, Spain. We have collected the data from three different time periods: 2002-2006, 2009-2011, 2020-2021 to try to understand the potential changes in these lesions after vaccine introduction. Results: In this time we have reviewed the data from 946 women. In these three periods, a decreasing trend in the rate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was noted, the rate of adenocarcinoma remains stable, and the rate of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grades 2 - 3 (CIN 2-3) lesions shows an increasing trend. We have also found a change in the mean ages of the patients with these lesions, as this increased in the three lesions caused by HPV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vaccine. Our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identification of other high risk serotypes, apart from 16 and 18, as well as those with indeterminate risk, has undergone a progressive increase, increasing from 24.24% and 14.11% respectively in 2002-2006 to 40.42% and 28.34% in 2020-2021. Conclusion: Our study confirm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vaccines developed so far, against the HPV serotypes they contain. This is demonstrated by the evidence, in our population, of a decrease in the incidence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 uterine cervix. In parallel, an increase in the mean age of diagnosis has been verified, for both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d its CIN 2-3 precursor lesions, as well as a change in the infective trend of HPV serotypes that are not included in the current vacci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V SEROTYPES cervix VACCINE CIN 2 - 3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Women’s Health
下载PDF
漏诊宫颈鳞癌卵巢转移1例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刘红霞 王姚 +4 位作者 杨艳 黄楠 张敏 蔺雪晴 邓玮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3期104-107,共4页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卵巢转移率较低,临床应予以重视,提高诊断效率。本文回顾分析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漏诊宫颈鳞癌并发卵巢转移患者的诊治过程,患者11+个月前外院行宫颈活检提示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卵巢转移率较低,临床应予以重视,提高诊断效率。本文回顾分析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漏诊宫颈鳞癌并发卵巢转移患者的诊治过程,患者11+个月前外院行宫颈活检提示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未规范随访及治疗,入本院前1个月体检发现异常后行宫颈环形电切术,病理检查结果提示宫颈鳞状上皮高级别内瘤变伴累及腺体,进一步行手术治疗,最终病理提示宫颈鳞癌,累及宫体、输卵管和卵巢,术后行补充放射治疗。通过该病例和相关文献复习,可使妇科医师对宫颈鳞癌卵巢转移的高危因素、转移方式、诊断和治疗有一定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锥切 宫颈鳞癌 卵巢转移
下载PDF
免疫组化法与RNAscope原位杂交法检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D⁃1和PD⁃L1表达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鲍书友 李丽 +1 位作者 劳吉锋 倪建 《海军医学杂志》 2023年第3期305-309,共5页
目的研究免疫组化法与RNAscope原位杂交法检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和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PD⁃L1)表达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被江阴市中医院病理科诊断为宫颈鳞状细胞癌的80例患者石蜡组织... 目的研究免疫组化法与RNAscope原位杂交法检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和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PD⁃L1)表达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被江阴市中医院病理科诊断为宫颈鳞状细胞癌的80例患者石蜡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与RNAscope原位杂交法测定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D⁃1和PD⁃L1表达情况,分析此2种方法检测癌组织中PD⁃1和PD⁃L1表达一致性。分析RNAscope原位杂交法检测癌组织中PD⁃1mRNA、PD⁃L1mRNA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随访1年,记录所有患者总生存时间。结果免疫组化法结果显示,8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中PD⁃1蛋白阳性52例,阳性率为65.00%;PD⁃L1蛋白阳性60例,阳性率为75.00%。RNAscope原位杂交法结果显示,8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中PD⁃1蛋白阳性49例,阳性率为61.25%;PD⁃L1蛋白阳性57例,阳性率为71.25%。免疫组化法与RNAscope原位杂交法检测PD⁃1表达一致性良好(Kappa值=0.847,P>0.05);免疫组化法与RNA⁃scope原位杂交法检测PD⁃L1表达一致性良好(Kappa值=0.861,P>0.05)。PD⁃1mRNA、PD⁃L1mRNA表达与患者年龄、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神经侵犯、肿瘤分期(TNM)、肿瘤直径无关(P>0.05)。随访1年,PD⁃1mRNA阳性表达与PD⁃1mRNA阴性表达的总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L1mRNA阳性表达与PD⁃L1mRNA阴性表达的总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组化法与RNAscope原位杂交法检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D⁃1和PD⁃L1表达一致性较好,且PD⁃1mRNA、PD⁃L1mRNA表达与患者总生存时间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化法 程序性死亡分子1 RNAscope原位杂交法 宫颈鳞状细胞癌 表达一致性 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
下载PDF
DNA 异常甲基化在口腔鳞癌中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许益敏 崔丹 +3 位作者 卢志远 卢杨 周梦缘 肖灿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455-461,466,共8页
口腔鳞癌是一种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其发生和发展与基因的异常表达有关。DNA异常甲基化是一种影响基因表达的机制,已经被证实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综述主要对DNA甲基化在口腔鳞癌中的研究进展及检测技术手段进行阐... 口腔鳞癌是一种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其发生和发展与基因的异常表达有关。DNA异常甲基化是一种影响基因表达的机制,已经被证实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综述主要对DNA甲基化在口腔鳞癌中的研究进展及检测技术手段进行阐述,包括样本的类型、与口腔鳞癌相关的基因甲基化水平、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肿瘤进展中的临床解读。未来的研究将继续深入探究DNA异常甲基化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寻找更有效的治疗策略和预后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化 口腔鳞癌 诊断 发生发展和预后
下载PDF
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组织蛋白酶D和糖类抗原125检测对宫颈鳞癌诊断及预测转移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6
6
作者 王攀 蒋智钢 +3 位作者 郑家深 杨昌伟 陈大勇 王东红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2-47,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组织蛋白酶D(Cath-D)、糖类抗原125(CA125)联合检测对宫颈鳞癌诊断及预测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SCCAg和CathD水平,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CA125... 目的探讨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组织蛋白酶D(Cath-D)、糖类抗原125(CA125)联合检测对宫颈鳞癌诊断及预测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SCCAg和CathD水平,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CA125。收集2009年1月30日-2012年4月1日宫颈鳞癌患者(ⅠA2~ⅡA期)60例为研究组;宫颈上皮内瘤变组(CIN组)60例为对照组1;慢性宫颈炎组60例为对照组2。研究组在术前检测血清SCCAg、Cath-D、CA125水平,分析血清SCCAg、Cath-D、CA125水平与宫颈鳞癌、临床病理特征、转移及复发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宫颈鳞癌组手术前的SCCAg、Cath-D和CA125水平分别为(1.41±0.26)ng/ml、(19.14±1.52)ng/L和(17.42±0.90)u/ml,明显高于CIN组和慢性宫颈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05、0.000、0.000、0.000和0.000);SCCAg、Cath-D水平与宫颈鳞癌临床分期、肿瘤体积、分化程度、间质浸润深度、脉管癌栓、宫旁转移、盆腔淋巴结转移有不同程度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125水平变化与宫颈癌间质浸润深度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应用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SCCAg、Cath-D和CA125诊断宫颈鳞癌的临界值分别为1.03 ng/ml、13.58 ng/L和8.16 u/ml,预测转移临界值分别为3.21 ng/ml、21.20 ng/L和12.45 u/ml,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54、0.905和0.718。结论血清SCCAg和Cath-D水平对宫颈鳞癌的诊断、临床分期、预判复发具有很高的临床诊断价值;SCCAg、Cath-D和CA125 3项指标联合使用,可明显提高预测宫颈鳞癌转移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癌 鳞状细胞癌抗原 组织蛋白酶D 糖类抗原125 诊断 转移
下载PDF
宫颈鳞癌及腺癌组织HPV感染型别分布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石彩歌 顾芸 +6 位作者 耿建祥 顾昕 范雪梅 徐晓兰 王昱 梅静 赵雪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40-843,共4页
目的国内有关女性宫颈鳞癌和腺癌组织HPV感染型别对比研究的大样本研究报道较少。文中旨在探讨区域性女性宫颈鳞癌和腺癌组织中HPV感染基因型分布状况和分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78年11月至2017年12月29家区域性医院病理组织学... 目的国内有关女性宫颈鳞癌和腺癌组织HPV感染型别对比研究的大样本研究报道较少。文中旨在探讨区域性女性宫颈鳞癌和腺癌组织中HPV感染基因型分布状况和分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78年11月至2017年12月29家区域性医院病理组织学诊断为女性宫颈鳞癌(n=826)和宫颈腺癌(n=218)石蜡组织标本1044例。从其组织中抽提HPV DNA,使用基因芯片结合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对所有宫颈鳞癌和腺癌组织检测23种HPV,并对受检者HPV感染型别分布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044例女性宫颈鳞癌和腺癌患者HPV检出者901例,检出率为86.30%。其中宫颈鳞癌检出率为91.53%(756/826),以16、18、58、33、52、31型最为常见,16型检出率显著高于18型(56.84%vs 9.93%,P<0.05);宫颈腺癌检出率为66.51%(145/218),以16、18、31、33、52、58型最为常见,16型与18型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29%vs32.35%,P>0.05)。结论女性宫颈鳞癌和腺癌组织HPV检出率不同,16、18、31、33、52、58型是宫颈鳞癌和腺癌最主要的基因型,宫颈鳞癌中16型的检出频率远高出18型;而宫颈腺癌中16型和18型两型检出频率非常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组织 鳞癌 腺癌 基因分型
下载PDF
宫颈鳞癌组织中NRDR选择性剪接新亚型的鉴定及意义 被引量:6
8
作者 宋旭红 梁斌 +3 位作者 刘戈飞 李蕊 谢建平 黄东阳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088-1092,共5页
目的:探讨NRDR选择性剪接新亚型NRDRB1 mRNA和蛋白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免疫荧光、免疫沉淀、免疫印迹、MALDI-TOF质谱分析等技术,检测正常宫颈上皮及宫颈鳞癌组织中NRDRB1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NRDRB... 目的:探讨NRDR选择性剪接新亚型NRDRB1 mRNA和蛋白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免疫荧光、免疫沉淀、免疫印迹、MALDI-TOF质谱分析等技术,检测正常宫颈上皮及宫颈鳞癌组织中NRDRB1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NRDRB1亚型全长1 171 bp,其蛋白保留了SDR家族的N末端辅酶结合模序、C末端底物结合模序以及过氧化物酶体定位信号。因第3外显子的缺失,导致SDR家族典型的“LVSNAA”折叠的丢失,使NRDRB1蛋白空间构象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该蛋白的细胞内定位和功能,NRDRB1蛋白的亚细胞定位明显不同于NRDR,酶活性亦明显低于NRDR。NRDRB1 mRNA及蛋白在宫颈鳞癌组织中表达(15/27,55.6%),明显高于正常宫颈上皮组织(P<0.05),正常宫颈上皮除NRDR外,未检测到NRDRB1 mRNA及其蛋白。结论:NRDR选择性剪接的异常,以及新的剪接亚型NRDRB1细胞内定位及蛋白酶活性的改变可能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肿瘤 鳞状细胞 NADH NADPH氧化还原酶类 HELA细胞
下载PDF
血清TSGF、SCC联合检测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7
9
作者 闵玲 钟亮星 +1 位作者 陈琳娜 邓粤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98-900,共3页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ssociated antigen,SCC)和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umor specific growth factor,TSGF)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0例健康体检者、56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ssociated antigen,SCC)和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umor specific growth factor,TSGF)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0例健康体检者、56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患者和101例宫颈癌患者,采用化学发光法和生化比色法分别检测各组SCC和TSGF的含量,然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宫颈癌组血清SCC、TSGF的含量分别为(6.95±1.23)ng/mL和(81.0±16.3)U/mL,明显高于CIN组和对照组(P<0.05),两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1.1%和87.4%,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SCC和TSGF对宫颈癌的辅助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两者联合检测明显提高宫颈癌患者诊断的敏感性及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鳞状细胞癌抗原 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
下载PDF
浸润宫体的Ⅰ_b~Ⅱ_a期宫颈癌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的探讨 被引量:7
10
作者 寿华锋 陈雅卿 +1 位作者 羊正炎 方铣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6-209,共4页
背景与目的:宫颈癌在分期中未考虑是否侵及宫体,但近来有研究报道了宫颈癌宫体浸润可能是影响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故本研究探讨了浸润宫体的Ⅰb~Ⅱa期宫颈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肿瘤医院妇瘤科2006年9月-2008年4月收治... 背景与目的:宫颈癌在分期中未考虑是否侵及宫体,但近来有研究报道了宫颈癌宫体浸润可能是影响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故本研究探讨了浸润宫体的Ⅰb~Ⅱa期宫颈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肿瘤医院妇瘤科2006年9月-2008年4月收治的406例初始治疗行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的Ⅰb~Ⅱa期宫颈癌患者临床与病理资料,根据癌灶有无浸润宫体分为研究组(浸润宫体的宫颈癌共69例)和对照组(未浸润宫体的宫颈癌共337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发病年龄,肿瘤情况,包括临床分期、肿瘤直径,病理类型、病理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脉管内瘤栓情况。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较对照组临床分期晚、肿瘤直径大、浸润深度深、淋巴结转移情况多见,差异均有显著型(P<0.01),且病理类型中非鳞癌(non-squamous cell cancer,non-SqCC)比例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logistical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晚、肿瘤直径大、浸润深度深、非鳞癌是宫颈癌浸润宫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P<0.01)。结论:临床分期晚、肿瘤直径大、浸润深度深、非鳞癌可能是宫颈癌浸润宫体的主要危险因素,宫体浸润可能为影响宫颈癌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其治疗也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宫体浸润 高危因素 预后
下载PDF
^(18)F-FDG PET/CT在随访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升高的宫颈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胡莹莹 孙新儒 +3 位作者 林晓平 梁培炎 张旭 樊卫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94-999,共6页
背景与目的:宫颈癌患者治疗后早期、正确诊断复发并积极治疗可改善预后。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g)是检测无症状复发性宫颈癌最常用的肿瘤标志物。研究表明,宫颈癌随访期间血清SCCAg升高提示肿瘤复发... 背景与目的:宫颈癌患者治疗后早期、正确诊断复发并积极治疗可改善预后。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g)是检测无症状复发性宫颈癌最常用的肿瘤标志物。研究表明,宫颈癌随访期间血清SCCAg升高提示肿瘤复发,但并非所有随访SCCAg升高的宫颈癌患者经体格检查及传统影像均能探测到复发病灶。本研究探讨18F-FDGPET/CT在宫颈癌随访血清SCCAg升高中的应用,评估SCCAg升高在宫颈癌随访中的价值。方法:对宫颈癌随访血清SCCAg升高并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行18F-FDGPET/CT显像检查的3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病理类型、随访SCCAg升高水平、PET/CT显像结果、其他影像检查结果、病理及临床随访结果。结果:31例患者均为宫颈鳞癌,包括3例鳞腺癌。所有患者均经PET/CT探测到病灶,PET/CT诊断宫体或阴道局部复发3例,转移28例;最终经病理或临床证实局部复发3例,转移27例,原发肺鳞癌1例;PET/CT探测恶性病变率为100%(31/31),诊断宫颈癌复发准确率为96.8%(30/31)。随访血清SCCAg值为1.5~37.8pg/L,SCCAg值与PET/CT病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无相关性。与其他影像检查相比,PET/CT明显提高探测效率,发现更多的病灶。结论:宫颈癌治疗后随访血清SCCAg升高提示肿瘤复发,PET/CT能有效探测病灶,并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鳞状细胞癌抗原 肿瘤复发 ^18F-FDG PET/CT
下载PDF
子宫颈癌中Ezrin、IL-6和MMP-9的表达及其与浸润和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秋兰 张煦 +1 位作者 杨国嵘 薛永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99-702,共4页
目的探讨Ezrin、IL-6和MMP-9在子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癌浸润和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40例子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38例原位癌、28例上皮内瘤变和15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中Ezrin、IL-6和MMP-9的表达。结果Ezrin、... 目的探讨Ezrin、IL-6和MMP-9在子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癌浸润和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40例子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38例原位癌、28例上皮内瘤变和15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中Ezrin、IL-6和MMP-9的表达。结果Ezrin、IL-6和MMP-9在子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上皮内瘤变组(P<0.05),MMP-9在子宫颈浸润性癌组中的表达高于原位癌组(P<0.05);Ezrin、IL-6和MMP-9在子宫颈浸润性癌中的表达,与子宫颈癌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无关,但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Ezrin、IL-6和MMP-9在子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中的高表达与子宫颈癌的侵袭性行为有关,可作为判断早期子宫颈癌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鳞状细胞癌 EZRIN IL-6 MMP-9
下载PDF
PCNA,Ki-67,p53蛋白及β-HCG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8
13
作者 孙咏梅 陈迎秀 +2 位作者 贾惠英 王宇为 谢秋红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9年第3期250-252,共3页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Ki-67,p53蛋白及β-HCG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不同临床分期、不同病理分级的55例宫颈鳞癌标本中PCNA,Ki-67,p53及β-HCG的表达情况。结果:PCNA,Ki-67,p53蛋白...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Ki-67,p53蛋白及β-HCG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不同临床分期、不同病理分级的55例宫颈鳞癌标本中PCNA,Ki-67,p53及β-HCG的表达情况。结果:PCNA,Ki-67,p53蛋白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率高于慢性宫颈炎,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Ⅲ级鳞癌及有淋巴结转移者中的表达率高于Ⅰ级、Ⅱ级鳞癌及无淋巴结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HCG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率高于慢性宫颈炎,在中晚期宫颈癌及有淋巴结转移者中的表达高于早期宫颈癌及无淋巴结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NA,Ki-67,p53蛋白的表达率与宫颈癌的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有关;β-HCG表达率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CNA,Ki-67,p53,β-HCG与宫颈癌的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鳞癌 PCNA KI-67 P53蛋白 Β-HCG 免疫组化
下载PDF
Ⅰb2~Ⅱb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术前3种新辅助化疗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7
14
作者 范岳锋 金龙 +4 位作者 洪楠 高健 陈雷 王建六 杜湘珂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0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比较应用3种新辅助化疗方法治疗Ⅰb2~Ⅱb期宫颈鳞状细胞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新辅助化疗方法治疗的50例Ⅰb2~Ⅱb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其中全身化疗组13例,单纯动脉化疗(TAC)组19例,动脉栓塞化疗(TACE)组18例。观察... 目的比较应用3种新辅助化疗方法治疗Ⅰb2~Ⅱb期宫颈鳞状细胞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新辅助化疗方法治疗的50例Ⅰb2~Ⅱb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其中全身化疗组13例,单纯动脉化疗(TAC)组19例,动脉栓塞化疗(TACE)组18例。观察化疗后的肿瘤缓解情况、肿瘤缩小率及不良反应、术中出血以及术后标本提示的预后不良因素(包括脉管癌栓、盆腔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阴道切缘阳性、卵巢转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AC组和TACE组的肿瘤缓解情况、肿瘤缩小率和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全身化疗组(P<0.05);TAC组和TACE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ACE组的脉管癌栓和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低于另外2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病例在宫旁浸润、阴道切缘阳性、卵巢转移等因素和化疗后不良反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Ⅰb2~Ⅱb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术前TAC和TACE优于全身化疗。与TAC相比,TACE有望减少脉管癌栓、盆腔淋巴结转移等预后不良因素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 宫颈 新辅助化疗
下载PDF
宫颈鳞癌同步放化疗后未控或1年内复发3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石萍 杨佳欣 +1 位作者 曹冬焱 沈铿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1055-1058,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同步放化疗后未控或1年内复发的部位、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1年7月北京协和医院同步放化疗初治后未控或1年内复发的30例宫颈鳞癌患者临床资料,并随机抽取同期收治的35例无复发宫颈鳞癌病例...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同步放化疗后未控或1年内复发的部位、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1年7月北京协和医院同步放化疗初治后未控或1年内复发的30例宫颈鳞癌患者临床资料,并随机抽取同期收治的35例无复发宫颈鳞癌病例作对照。结果:30例患者中25例出现远处转移,其中14例发生于同步放化疗结束后6个月内。单因素分析显示放疗前盆腔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10 ng/mL是宫颈鳞癌同步放化疗后未控或1年内复发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肿大及SCCAg>10 ng/mL为独立危险因素。后续治疗以化疗为主,2年生存率为21.7%,中位生存时间为17个月。结论:宫颈鳞癌同步放化疗后未控或1年内复发以远处转移为主,预后差。放疗前盆腔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SCCAg>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癌 同步放化疗 肿瘤复发 危险因素 预后
下载PDF
宫颈鳞癌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付欣 杜晓琴 郝权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357-359,共3页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分化程度、大小、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宫颈原位癌、90例无转移的宫颈鳞癌、30例有转移的宫颈鳞癌和30例正常宫颈鳞状上皮中HMGB...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分化程度、大小、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宫颈原位癌、90例无转移的宫颈鳞癌、30例有转移的宫颈鳞癌和30例正常宫颈鳞状上皮中HMGB1表达情况,并应用Westernblot技术定量检测其表达情况。结果:HMGB1在宫颈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为58.67%(88/150),明显高于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的16.66%(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MGB1阳性率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而与肿瘤的大小、浸润及转移呈正相关,P<0.01。结论:HMGB1在宫颈鳞癌组织中尤其是发生转移的宫颈鳞癌组织中呈强阳性表达,可作为宫颈鳞癌浸润、转移及预后的重要判定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病理学 宫颈肿瘤/病理学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应用 被引量:16
17
作者 黄玲莎 李美琴 黄文成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1904-1906,1909,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浸润性宫颈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的表达,结合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在评估宫颈癌预后及疗效中的作用。方法用ELISA法检测94例[其中30例接受全程同步放化疗(CCRT)]的宫颈癌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 目的通过检测浸润性宫颈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的表达,结合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在评估宫颈癌预后及疗效中的作用。方法用ELISA法检测94例[其中30例接受全程同步放化疗(CCRT)]的宫颈癌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清中的SCC-Ag水平。结果①血清SCC-Ag的水平与宫颈癌的组织学分型有关,鳞癌阳性率最高(71.4%),腺癌亦有表达(20.0%),总灵敏度为67.0%(63/94);②血清SCC-Ag的水平与宫颈癌肿瘤的直径大小呈正相关性(P<0.05);③血清SCC-Ag≥4.00ng/mL时,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④在接受CCRT后,86.7%(26/30)的患者血清SCC-Ag水平降至正常范围;⑤在25例完全缓解的宫颈癌患者中,有96%(24/25)治疗后SCC-Ag水平降至正常范围。结论血清SCC-Ag的表达对宫颈癌的诊断、预后评估和疗效观察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 宫颈癌 同步放化疗
下载PDF
联合检测宫颈鳞癌患者血清SCC-Ag和TSGF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郑爱文 朱笕青 张毅敏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360-362,共3页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鳞状上皮癌抗原(SCC-Ag)和肿瘤相关生长因子(TSGF)的含量在宫颈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患者的诊断及疗效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67例SCC患者、58例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鳞状上皮癌抗原(SCC-Ag)和肿瘤相关生长因子(TSGF)的含量在宫颈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患者的诊断及疗效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67例SCC患者、58例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和50位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样本,分别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和化学比色定量法测定SCC-Ag和TSGF含量,然后进行分析。结果:与CIN组和健康体检组相比,SCC组治疗前血清SCC-Ag和TSGF的含量及阳性率较高,且随肿瘤分期升高而升高,P<0.05。SCC-Ag和TSGF测定对SCC的敏感度分别是61.1%和69.5%,两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89.4%。早期SCC患者中,TSGF的阳性率较SCC-Ag阳性率高,P<0.05。有复发高危因素者与无高危因素者比较,血清TSGF含量较高,P=0.000,而两组的SCC-Ag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清SCC-Ag含量及阳性率在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TSGF含量及阳性率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CC-Ag、TSGF测定对SCC的诊断有辅助价值,两者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TSGF可作为早期诊断的辅助指标,其浓度高低与预后因素相关。SCC-Ag在早期疗效评估方面较TSGF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病理学 宫颈肿瘤/病理学 抗原 肿瘤 比色法
下载PDF
子宫颈癌△Np63蛋白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任香善 林贞花 +3 位作者 吴群英 赵祎玮 玄延花 金仁仙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46-648,共3页
目的探讨△Np63蛋白表达在子宫颈癌不同组织学类型中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43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包括15例CIN1,6例CIN2和22例CIN3),21例角化型和33例大细胞非角化型宫颈鳞状细胞癌(鳞癌)、40... 目的探讨△Np63蛋白表达在子宫颈癌不同组织学类型中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43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包括15例CIN1,6例CIN2和22例CIN3),21例角化型和33例大细胞非角化型宫颈鳞状细胞癌(鳞癌)、40例腺癌、4例神经内分泌癌、4例腺鳞癌、2例移行细胞癌、2例玻璃样细胞癌和1例腺瘤样基底细胞癌的标本选自韩国高丽大学安岩附属医院和延边妇幼保健医院病理科,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Np63蛋白在上述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Np63蛋白在所有子宫颈鳞癌标本中呈阳性表达,而在所有腺癌则为阴性。随着CIN病变级别的增加,△Np63蛋白表达的分布范围也逐渐增多,而且在不同组织学类型的子宫颈癌中,合并鳞状细胞分化(associatedwithsquamousdifferentiationofuterinecervix)的病变区△Np63表达增强,但在腺性分化和神经内分泌分化的区域△Np63则不表达。结论△Np63蛋白检测对区分子宫颈癌组织学类型的具有重要意义,且对子宫颈腺癌的鉴别诊断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鳞状细胞癌 腺癌 P63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Stat3和PTEN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晨丽 张煦 +1 位作者 史淑霞 杨爱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19-422,共4页
目的探讨转录信号传导子与激活子3(Stat3)和抑癌基因PTEN在子宫颈鳞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及正常子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58例子宫颈鳞癌组织,37例CIN组织,17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中Stat3和PTEN... 目的探讨转录信号传导子与激活子3(Stat3)和抑癌基因PTEN在子宫颈鳞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及正常子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58例子宫颈鳞癌组织,37例CIN组织,17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中Stat3和PTEN的表达。结果Stat3在子宫颈鳞癌、CINⅡ~Ⅲ、CINⅠ和正常子宫颈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7%、33.3%、13.6%和5.9%。Stat3在子宫颈浸润癌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CINⅠ及CINⅡ~Ⅲ(P均〈0.05)。Stat3在子宫颈鳞癌的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值均〈0.05)。PTEN在子宫颈鳞癌中阳性表达率为34.5%,在正常子宫颈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8.2%,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PTEN在淋巴结未转移组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组(P〈0.01)。PTEN表达与临床分期呈负相关,而与患者年龄、病理分级无相关性(P均〉0.05)。子宫颈鳞癌中Stat3与PTEN表达成负相关(rs=-0.375,P〈0.01)。结论Stat3的过表达和PTEN的失活在子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二者联合检测可作为子宫颈良、恶性病变早期病理诊断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鳞状细胞癌 转录信号传导子与激活子3 PTEN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