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30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or recurrent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cervix within one year after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1
作者 Shi-Ping Liu Jia-Xin Yang +1 位作者 Dong-Yan Cao Keng Shen 《Cancer Biology &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4期227-231,共5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currence sites, risk factors, and prognosis of'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or recurrent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CC) of the cervix within one year after undergoing concurrent chemorad...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currence sites, risk factors, and prognosis of'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or recurrent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CC) of the cervix within one year after undergoing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CCRT).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30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or recurrent SCC of the cervix within one year after CCRT between July 2006 and July 2011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hese data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35 SCC cases with no signs of recurrence after complete remission. These 35 patients were treated during the same period (between 2,006 and Z011) and selected randomly. Results: Among these 30 patients, 25 exhibited distant metastases of which 14 were observed within 6 months after CCRT. 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higher incidence of pelvic or para-aortic lymphadenectasis and SCC-ag 〉 10 ng/mL in the group with persistent or recurrent disease before treatment (P〈0.01). Multivariate analysis by logistic regression revealed that the pre-therapeutic pelvic or para-aortic lymph node enlargement and SCC-ag 〉 10 ng/mL wer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Palliative chemotherapy was the main treatment option for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or recurrent disease. The 2-year survival rate was 21.7%, and the median survival time was 17 months. 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or recurrent SCC of the cervix after CCRT exhibited a high rate of distant metastasis with poor prognosis. The pre-therapeutic pelvic or para-aortic lymph node enlargement and SCC-ag 〉10 ng/mL were identified as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persistent or recurrent SCC within i year after CC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cinoma squamous cell cervix uteri CHEMORADIOTHERAPY neoplasm recurrence local risk factors PROGNOSIS
下载PDF
Ⅰb2~Ⅱb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术前3种新辅助化疗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7
2
作者 范岳锋 金龙 +4 位作者 洪楠 高健 陈雷 王建六 杜湘珂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0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比较应用3种新辅助化疗方法治疗Ⅰb2~Ⅱb期宫颈鳞状细胞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新辅助化疗方法治疗的50例Ⅰb2~Ⅱb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其中全身化疗组13例,单纯动脉化疗(TAC)组19例,动脉栓塞化疗(TACE)组18例。观察... 目的比较应用3种新辅助化疗方法治疗Ⅰb2~Ⅱb期宫颈鳞状细胞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新辅助化疗方法治疗的50例Ⅰb2~Ⅱb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其中全身化疗组13例,单纯动脉化疗(TAC)组19例,动脉栓塞化疗(TACE)组18例。观察化疗后的肿瘤缓解情况、肿瘤缩小率及不良反应、术中出血以及术后标本提示的预后不良因素(包括脉管癌栓、盆腔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阴道切缘阳性、卵巢转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AC组和TACE组的肿瘤缓解情况、肿瘤缩小率和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全身化疗组(P<0.05);TAC组和TACE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ACE组的脉管癌栓和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低于另外2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病例在宫旁浸润、阴道切缘阳性、卵巢转移等因素和化疗后不良反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Ⅰb2~Ⅱb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术前TAC和TACE优于全身化疗。与TAC相比,TACE有望减少脉管癌栓、盆腔淋巴结转移等预后不良因素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 宫颈 新辅助化疗
下载PDF
香菇C_(91-3)菌丝发酵液蛋白抑制小鼠宫颈癌细胞株U14生长及诱导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戴兵 黄敏 +1 位作者 宁安红 高鹏 《浙江医学》 CAS 2004年第9期656-658,共3页
目的研究香菇C91-3菌丝发酵液蛋白LFP91-3对小鼠腹水型宫颈癌细胞株(U14)的作用。方法应用不同剂量(50、100、150μg)的LFP91-3对U14所致小鼠腹水型宫颈癌模型进行治疗,观察荷瘤小鼠的生存期;并用MTT法LFP91-3浓度5、10、15μgml和流式... 目的研究香菇C91-3菌丝发酵液蛋白LFP91-3对小鼠腹水型宫颈癌细胞株(U14)的作用。方法应用不同剂量(50、100、150μg)的LFP91-3对U14所致小鼠腹水型宫颈癌模型进行治疗,观察荷瘤小鼠的生存期;并用MTT法LFP91-3浓度5、10、15μgml和流式细胞仪对经LFP91-3作用的U14进行观察和检测。结果LFP91-3能明显延长U14所致荷瘤小鼠的生存期。对体外培养的U14有直接杀伤作用,抑制率随LFP91-3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升高。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LFP91-3阻滞U14于细胞周期的分裂中期。结论LFP91-3能抑制小鼠宫颈癌细胞株的生长并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C91-3菌丝发酵液蛋白 小鼠 宫颈癌 肿瘤细胞 U14细胞 细胞生长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β-catenin、Cyclin D1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蒋欣 孙卫华 张亚军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27期17-19,共3页
目的观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β-连环蛋白(catenin)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8份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及22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中β-catenin和Cyclin D1的表达,分析两者之间及... 目的观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β-连环蛋白(catenin)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8份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及22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中β-catenin和Cyclin D1的表达,分析两者之间及其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β-catenin异位表达率及Cyclin D1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子宫颈组织(P均<0.05);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β-catenin和Cyclin D1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r s=0.538);β-catenin表达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Cyclin D1表达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结论β-catenin异常表达所致Cyclin D1激活表达上调可能是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的重要途径,联合检测两者表达有助于评估肿瘤恶性程度、侵袭转移能力及为预后分析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癌 子宫颈 Β-连环蛋白 细胞周期蛋白D1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hFAM92A1在人宫颈癌细胞不同周期时相的表达 被引量:1
5
作者 方娟 王珺 +2 位作者 龚坚 王燕 阮绪芝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304-306,共3页
目的:探讨h FAM92A1在人宫颈癌He La细胞不同周期时相的表达差异。方法:常规培养Hela细胞,应用血清饥饿法将He La细胞同步化于G1期,胸腺嘧啶核苷双阻断法同步化于S、G2期,秋水仙素阻断法同步化于M期,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同步化效率,应用R... 目的:探讨h FAM92A1在人宫颈癌He La细胞不同周期时相的表达差异。方法:常规培养Hela细胞,应用血清饥饿法将He La细胞同步化于G1期,胸腺嘧啶核苷双阻断法同步化于S、G2期,秋水仙素阻断法同步化于M期,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同步化效率,应用RT-PCR方法检测h FAM92A1在人宫颈癌He La细胞不同周期时相的表达水平。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同步化效率G1期为77.5%、S期为85.5%、G2期为61.9%、M期为44%;FAM92A1基因在各期均有表达,但存在差异,以S期表达最高。结论:FAM92A1基因在He La细胞不同周期时相的表达有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子宫颈 细胞周期
下载PDF
宫颈癌p53和c-erbB-2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周华宁 任崇敏 +1 位作者 冉立 孙渝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382-384,387,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p53、c-erbB-2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 liV ision二步法检测43例宫颈癌组织切片的p53、c-erbB-2蛋白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p53、c-erbB-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4%和69.8%;(... 目的:探讨宫颈癌p53、c-erbB-2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 liV ision二步法检测43例宫颈癌组织切片的p53、c-erbB-2蛋白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p53、c-erbB-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4%和69.8%;(2)p53蛋白的表达在鳞癌高于腺癌(P<0.05),其表达与年龄、临床分期、临床分型、病理分级、宫旁浸润、近期疗效无明显相关(P>0.05);(3)c-erbB-2蛋白的表达在鳞癌的病理分级、宫旁浸润中有显著差异(P<0.01),在临床分期的表达中也有显著差异(P<0.05),但与年龄、临床分型、近期疗效、病理类型、腺癌的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P>0.05);(4)p53与c-erbB-2蛋白共同阳性表达在癌旁浸润中,有显著差异(P<0.01),二者阳性表达随宫颈癌临床分期表达增高(P<0.05)。结论:c-erbB-2蛋白阳性表达与宫颈癌恶性程度呈正相关;p53与c-erbB-2蛋白共同阳性表达与癌旁浸润有关,随临床分期表达增高,提示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可能有多种癌基因共同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 腺泡细胞 子宫颈 蛋白质P53 基因 ERBB-2
下载PDF
肿瘤出芽预测ⅠA2-ⅠB1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意义
7
作者 卢善明 罗文娟 +2 位作者 刘堃 薛祥兴 谢玉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68-872,共5页
目的 探讨肿瘤出芽预测ⅠA2-ⅠB1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意义。方法 收集108例FIGO(2009)ⅠA2-ⅠB1期宫颈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资料,HE切片下计数瘤芽数量,分析肿瘤出芽与临床病理特点的相关性。分析33例宫颈鳞癌HE切片与免疫组化Pa... 目的 探讨肿瘤出芽预测ⅠA2-ⅠB1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意义。方法 收集108例FIGO(2009)ⅠA2-ⅠB1期宫颈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资料,HE切片下计数瘤芽数量,分析肿瘤出芽与临床病理特点的相关性。分析33例宫颈鳞癌HE切片与免疫组化Pan-CK染色切片中肿瘤出芽分级的一致性。结果 高级别瘤芽组比低级别组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30/52 vs.23/56),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4)。高级别瘤芽与低分化肿瘤显著相关(P=0.004),但与患者年龄、肿瘤浸润深度和脉管癌栓不相关。淋巴结转移与传统临床病理特点显著相关。HE染色和免疫组化Pan-CK染色切片肿瘤出芽分级一致率为81.8%(Kappa=0.629)。结论 瘤芽计数方法、高瘤芽阈值和肿瘤出芽预测早期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仍有待更多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 鳞状细胞癌 肿瘤出芽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子宫颈鳞癌放疗前后血清铜锌变化的分析
8
作者 李震 李清 左力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CAS 2003年第4期7-8,共2页
目的 :检测子宫颈鳞癌患者放疗前后血清铜、锌的变化 ,并与正常人血清铜、锌水平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采用三电极直流等离子原子发射光电直读光谱仪法检测。结果 :子宫颈鳞癌患者血清铜 (SCu)、铜锌比值(Cu/Zn)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l... 目的 :检测子宫颈鳞癌患者放疗前后血清铜、锌的变化 ,并与正常人血清铜、锌水平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采用三电极直流等离子原子发射光电直读光谱仪法检测。结果 :子宫颈鳞癌患者血清铜 (SCu)、铜锌比值(Cu/Zn)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0 1) ,Ⅲ期患者又显著高于Ⅱ期患者 (P <0 0 0 1) ,放疗后癌灶完全消退者 (CD)SCu、Cu/Zn明显下降 (P <0 0 1) ,部分消退者 (PD)二值仍处于高水平。结论 :SCu和Cu/Zn可以检测放疗效果 ,评估预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鳞癌 放射治疗 铜锌 测定
下载PDF
153例宫颈鳞状细胞癌间质分析
9
作者 李庆选 姚健 +1 位作者 李文俊 张立东 《右江医学》 2000年第2期115-117,共3页
通过对 15 3例宫颈鳞癌间质的研究 ,探讨间质变化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发现淋巴细胞浸润占10 0 % ,浆细胞浸润占 70 .5 9% ( 10 8例 ) ,47.0 6 % ( 72例 )见中性白细胞浸润 ,淋巴细胞与纤维组织均显著高者并不多见仅为 10余例。在与... 通过对 15 3例宫颈鳞癌间质的研究 ,探讨间质变化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发现淋巴细胞浸润占10 0 % ,浆细胞浸润占 70 .5 9% ( 10 8例 ) ,47.0 6 % ( 72例 )见中性白细胞浸润 ,淋巴细胞与纤维组织均显著高者并不多见仅为 10余例。在与其它器官鳞癌、移行细胞癌的对比中发现纤维组织增生以宫颈鳞癌最多 ,其次为肺鳞癌、食道鳞癌、膀胱鳞癌 ,而膀胱移行细胞癌最少。认为间质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的浸润表示免疫反应 ,浸润增加则预后较好 ;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癌 间质 浸润 预后
下载PDF
宫颈鳞状上皮异常诊治结果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谢云 周家德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6-329,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上皮异常的诊治结局,为临床正确处理提供借鉴。方法对资料完整的11746例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TCT)示宫颈鳞状上皮异常的893例诊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宫颈鳞状上皮异常的发生率为7.60%,其中非典型鳞状细胞为5.82%,轻度鳞...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上皮异常的诊治结局,为临床正确处理提供借鉴。方法对资料完整的11746例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TCT)示宫颈鳞状上皮异常的893例诊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宫颈鳞状上皮异常的发生率为7.60%,其中非典型鳞状细胞为5.82%,轻度鳞状上皮内病变为1.26%,重度鳞状上皮内病变为0.47%,原位癌为0.026%;轻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病理符合率为49.67%,重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病理符合率为81.82%,非典型鳞状细胞病理检查结果分布广泛,高级别病变的发生率达31.87%;细胞学级别高,高级别病变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0.01);不典型增生(CIN)发病年轻化,在31~40岁年龄段占60%左右;病理的符合率仅36.11%;CINⅠ的微波(破坏)治疗和CIN切除治疗,治愈率为99.52%,残留率为0.47%,复发率为0.71%。结论非典型鳞状细胞临床上应高度重视,在没有HPV检测分流的情况下,及时行阴道镜检查是必须的;CIN发病有明显年轻化趋势,应加强对年轻妇女宫颈疾病的筛查工作;细胞学技术的改进,使异常宫颈细胞学与病理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阴道镜点活切在宫颈疾病诊断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宫颈锥切有不可替代的诊断和治疗作用;足够范围的切除治疗CINⅢ具有可行的近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诊断 宫颈疾病/诊断 宫颈肿瘤/诊 阴道镜检查 电外科手术 子宫颈/外科学
下载PDF
CyclinD1和P16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7
11
作者 周咏梅 李庭芳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7期658-660,共3页
目的:探讨CyclinDl、P16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宫颈鳞癌(squamouscellcarcinomaofcervixuteri.SCC)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CyclinDl蛋白和P16蛋白在54例宫颈鳞癌组织... 目的:探讨CyclinDl、P16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宫颈鳞癌(squamouscellcarcinomaofcervixuteri.SCC)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CyclinDl蛋白和P16蛋白在54例宫颈鳞癌组织(SCC组)、2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Ⅲ组)的表达.20例慢性宫颈炎组织作对照组.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在对照组CyclinD1蛋白几乎未见表达.在CIN组和SCC组中表达强度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组和SCC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SCC组中随着临床分期增加,CyclinD1蛋白的表达强度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P16蛋白在对照组、CIN组和SCC组中表达强度逐渐降低.但是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CyclinD1蛋白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2)CyclinD1蛋白在SCC组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其过度表达提示宫颈鳞癌预后不良。(3)P16的失活可能参与部分宫颈鳞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癌 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 P16 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48例阴式扩大性子宫颈切除术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曾四元 李隆玉 +7 位作者 李诚信 舒宽勇 潘玫 李汉萍 罗兵 安云婷 梁美蓉 吴云燕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阴式扩大性宫颈切除术保守性治疗Ⅰa1期宫颈鳞癌及不适于行宫颈锥切术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级患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2002年7月-2007年5月,选择经环形电切术(LEEP)并活检后病理诊断的宫颈鳞癌Ⅰa1期(除外脉管癌栓... 目的探讨阴式扩大性宫颈切除术保守性治疗Ⅰa1期宫颈鳞癌及不适于行宫颈锥切术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级患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2002年7月-2007年5月,选择经环形电切术(LEEP)并活检后病理诊断的宫颈鳞癌Ⅰa1期(除外脉管癌栓)、大面积CINⅢ(阴道镜下病变面积≥3/4)、CINⅢ合并阴道上段上皮内瘤变(VAIN)、CINⅡ-Ⅲ锥切术后或LEEP术后复发、病变残存、切缘阳性,且要求保留子宫和(或)生育功能的患者,行阴式扩大性宫颈切除术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8例患者顺利实行阴式扩大性宫颈切除术,其中Ⅰa1期宫颈鳞癌患者5例,大面积CINⅢ患者38例(9例累及腺体),CINⅢLEEP术后病变残存2例、切缘阳性2例,CINⅡ锥切术后复发1例。患者年龄27-40岁,中位年龄34岁,平均手术时间60min(30-100min),平均出血量加ml(5-300ml),平均住院天数10d(7-17d)。随访1~39个月,随访时间的中位数为14个月,无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病例。结论阴式扩大性宫颈切除术是一种保守性治疗Ⅰa1期宫颈鳞癌、大面积CINⅢ、CINⅢ合并VAIN以及CINⅡ-Ⅲ锥切术后复发、病变残存、切缘阳性等不适于行宫颈锥切术患者的、安全有效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鳞状细胞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子宫颈 妇科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前哨淋巴结检测结果指导早期子宫颈鳞癌患者行子宫颈广泛性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杜雪莲 盛修贵 +2 位作者 钟艳 李大鹏 刘乃富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48-351,共4页
目的评价前哨淋巴结(SLN)对早期(Ia2~Ib1期)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状态的预测价值,探讨SLN检测结果指导腹式宫颈广泛性切除术(RAT)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选择2005年1月一2009年6月间山东省肿瘤医院收治的31例早期宫颈鳞癌患... 目的评价前哨淋巴结(SLN)对早期(Ia2~Ib1期)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状态的预测价值,探讨SLN检测结果指导腹式宫颈广泛性切除术(RAT)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选择2005年1月一2009年6月间山东省肿瘤医院收治的31例早期宫颈鳞癌患者,术中检测SLN并原位切除,然后行盆腔淋巴清扫术,术中行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排除淋巴结转移后,行RAT,术后将SLN及其他盆腔淋巴结石蜡包埋行常规病理检查和抗角蛋白免疫组化检测。通过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和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术后妊娠、复发情况,评价SLN检测结果指导早期宫颈鳞癌患者行RAT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结果31例患者均检测到SLN,共检出SLN109枚,平均每例3.5枚,SLN检出率为100%(31/31)。其中2例患者快速冰冻病理报告SLN转移,放弃RAT改行子宫广泛性切除术。SLN及其他部位盆腔淋巴结抗角蛋白免疫组化检测未检出HE染色病理检查漏诊的微转移灶。SLN检测盆腔淋巴结转移状态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100%,阴性预测值为100%。29例SLN阴性的患者均成功实施RAT,其手术时间为205—270min,中位手术时间为240min,术中出血量为220~500ml,中位出血量为310ml;术中2例患者发生膀胱肌层损伤、3例因损伤一侧子宫动脉而只保留了对侧子宫动脉,术后5例患者发生盆腔淋巴囊肿、3例残留宫颈管狭窄、1例残留宫颈肉芽组织增生;术后19例患者有生育要求,5例妊娠,其中1例妊娠达7个月,但均未足月分娩;随访期内(36~90个月),未发现复发或转移患者。结论SLN能准确预测早期宫颈鳞癌患者盆腔淋巴结的转移状态。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早期宫颈鳞癌患者在SLN检测结果指导下行RAT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鳞状细胞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子宫颈 妇科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大蒜素对子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胡晓艳 姜梁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31-732,共2页
目的:探讨大蒜素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大蒜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Hela细胞的形态学变化;采用MTT法检测大蒜素对Hela细胞增殖抑制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大蒜素对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结... 目的:探讨大蒜素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大蒜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Hela细胞的形态学变化;采用MTT法检测大蒜素对Hela细胞增殖抑制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大蒜素对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MTT显示大蒜素能抑制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并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术测定结果显示50μg/ml浓度的大蒜素可明显诱导Hela细胞凋亡,并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结论:大蒜素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与诱导Hela细胞凋亡和阻抑细胞周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素 宫颈癌 HELA细胞株 凋亡
原文传递
血清SCC-Ag对宫颈上皮内瘤变和早期宫颈癌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章杰捷 陈鲁 羊正炎 《肿瘤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1期965-967,共3页
[目的]探讨鳞状上皮癌抗原(SCC-Ag)水平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早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的诊断及疗效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97例早期宫颈鳞癌患者和107例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CIN),及78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样本,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技术(M... [目的]探讨鳞状上皮癌抗原(SCC-Ag)水平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早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的诊断及疗效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97例早期宫颈鳞癌患者和107例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CIN),及78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样本,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技术(MEIA)测定法测定SCC-Ag含量。[结果]早期宫颈鳞癌组治疗前血清SCC-Ag含量以及阳性率明显比CIN组和健康体检组高(P=0.000),CIN组与体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宫颈鳞癌患者血清SCC-Ag含量随肿瘤分期升高而升高(P=0.000)。早期宫颈鳞癌患者手术后SCC-Ag水平明显降低(P=0.000)。[结论]SCC-Ag的检测不适合作为CIN患者诊断和筛查的依据,SCC-Ag的检测对早期宫颈鳞癌的诊断和筛查有重要意义。SCC-Ag检测可作为早期宫颈鳞癌手术后的疗效观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上皮癌抗原 宫颈肿瘤 宫颈上皮内瘤变
原文传递
EZH2基因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16
作者 李兰玉 张蔚 +2 位作者 郭婉茹 张文婷 钟亚娟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2年第2期88-90,共3页
目的探讨EZH2基因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21例正常子宫颈组织、27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48例子宫颈鳞癌组织中EZH2mRNA的表达,并分析EZH2... 目的探讨EZH2基因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21例正常子宫颈组织、27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48例子宫颈鳞癌组织中EZH2mRNA的表达,并分析EZH2与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EZH2mRNA在子宫颈鳞癌中的表达为(1.67±0.01),明显高于正常子宫颈组织(0)和CIN组织(0.36±0.02)(均P〈O.01);EZH2mRNA在子宫颈鳞癌中表达与患者年龄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组织学分期、临床病理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均P〈0.01)。结论EZH2在子宫颈鳞癌中高表达,提示其在子宫颈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子宫颈鳞癌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EZH2 子宫颈 鳞状细胞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子宫颈鳞癌患者放疗前后血清铜、锌的变化
17
作者 穆玉兰 马悦冰 +2 位作者 王慧敏 赵秀兰 汤春生 《齐鲁肿瘤杂志》 1998年第2期96-97,共2页
目的检测子宫颈癌患者放疗前后血清铜、锌的变化,检测子宫颈癌患者与正常人血清铜、锌水平的比较。材料与方法采用三电极直流等离子原子发射光电直读光谱仪法检测。结果子宫颈鳞癌患者血清铜(SCu)、铜锌比值(Cu/Zn)显著高... 目的检测子宫颈癌患者放疗前后血清铜、锌的变化,检测子宫颈癌患者与正常人血清铜、锌水平的比较。材料与方法采用三电极直流等离子原子发射光电直读光谱仪法检测。结果子宫颈鳞癌患者血清铜(SCu)、铜锌比值(Cu/Zn)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Ⅲ期患者又显著高于Ⅱ期患者(P<0.001);放疗后癌灶完全消退者(CD)SCu、Cu/Zn明显下降(P<0.01);部分消退者(PD)二值仍处于高水平。结论:SCu和Cu/Zn可以检测放疗疗效,估计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癌 放射疗法 子宫颈肿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