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7世纪入蕃汉医名实考 被引量:3
1
作者 刘英华 吉太才让 +1 位作者 范习加 甄艳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0-96,共7页
藏史记载松赞干布在位期间,从天竺、唐朝和大食请来三位医师。三位医师的名字,藏史中虽有不同记载,但都是音译名。国内医史学界研究认为,唐朝医师名字是"轩辕黄帝"音译,是汉族医学的象征人物,并不是入藏医师的实名。这一观点... 藏史记载松赞干布在位期间,从天竺、唐朝和大食请来三位医师。三位医师的名字,藏史中虽有不同记载,但都是音译名。国内医史学界研究认为,唐朝医师名字是"轩辕黄帝"音译,是汉族医学的象征人物,并不是入藏医师的实名。这一观点为藏汉学者所普遍接受,但是缺乏汉藏语古音对音的论证。通过对相关古文献记载和已有研究进行梳理,以敦煌吐蕃藏汉对音文书为工具,从语音和医史两方面对汉医之名与实做进一步考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蕃医学史 松赞干布 轩辕黄帝 中医 敦煌文献
下载PDF
松赞干布时期所建不丹两个拉康之兴衰史略
2
作者 尕藏本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藏文版)》 2019年第4期17-30,共14页
吐蕃王朝松赞干布时期兴建12座镇魔寺,其中包括今不丹境内的帕罗吉曲拉康和本姆塘强巴拉康。本文对上述两个拉康当初如何兴建,之后如何由盛而衰的历史进行了简单梳理,并就它们对西藏与不丹之间的关系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松赞干布 不丹 罗刹女 帕罗吉曲拉康 本姆塘强巴拉康
下载PDF
“賨王”考--兼议“古孜”(古宗)之来源
3
作者 丹珠昂奔 昂青才让(译)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2年第4期19-43,共25页
唐高宗即位伊始,授松赞干布驸马都尉,封西海郡王,旋即进封“賨王”。汉文典籍中有“賨王”“宾王”“宝王”等多种写法,不同解释形成歧义,至今未归一致,故而藏文翻译自然也难能统一。此封号与称藏族为“古孜”(古宗)等同,学界亦有多说,... 唐高宗即位伊始,授松赞干布驸马都尉,封西海郡王,旋即进封“賨王”。汉文典籍中有“賨王”“宾王”“宝王”等多种写法,不同解释形成歧义,至今未归一致,故而藏文翻译自然也难能统一。此封号与称藏族为“古孜”(古宗)等同,学界亦有多说,各执其理。文章在结合大量藏汉史籍与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使用“賨王”一词的原因,认为唐高宗加封松赞干布为“賨王”,盖与賨人、賨国及其历史文化相关,是褒义;而“古孜”(古宗)应为藏语“སྤུ་རྒྱལ།”(宝髻)之音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赞干布 賨王 古孜(古宗) 唐蕃关系
下载PDF
热振岗拉山顶的松赞宝座遗迹初探
4
作者 丹增顿珠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藏文版)》 2019年第3期1-8,共8页
位于热振寺不远处岗拉山顶的松赞宝座,至今少有研究者涉及。文章以《噶当祖师问道语录》和《热振寺渊源》所述相关资料、民间口碑资料、敦煌藏文文献资料等作为实证依据,对该宝座的真伪和历史价值等方面进行了甄别分析,认为该宝座实属... 位于热振寺不远处岗拉山顶的松赞宝座,至今少有研究者涉及。文章以《噶当祖师问道语录》和《热振寺渊源》所述相关资料、民间口碑资料、敦煌藏文文献资料等作为实证依据,对该宝座的真伪和历史价值等方面进行了甄别分析,认为该宝座实属松赞干布宝座,呼吁有关单位引起重视,并开展修复工作、制定保护措施,以便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振 岗拉山顶 松赞干布宝座
下载PDF
《柱间史》的叙事艺术及其文化意义
5
作者 泽拥 旦增遵珠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6-137,217,共13页
《柱间史》是西藏割据时期非常重要的一部文献,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文章将其作为松赞干布的传记,主要着眼于作品的叙事,把它放在世界文学中古时期英雄故事书写的背景中,解析其作为英雄故事的特点,确证该书对松赞干布作为佛教法王形象... 《柱间史》是西藏割据时期非常重要的一部文献,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文章将其作为松赞干布的传记,主要着眼于作品的叙事,把它放在世界文学中古时期英雄故事书写的背景中,解析其作为英雄故事的特点,确证该书对松赞干布作为佛教法王形象的塑造。在以松赞干布为核心主导的故事周边,充斥着来源复杂、串连拼贴的各种故事和话语。文章通过遴选和设置佛像、修建佛殿、调服异教、嫔妃关系等不同主题的故事组,将这些零散的故事连缀起来,通过解析这些故事组的功能和意义,来显现潜藏其背后的《柱间史》的主题主线。作为松赞干布的传记,《柱间史》并非仅仅以书写其事迹为目的,它借助重塑松赞干布的形象,对西藏文明历史的发展进行了反思和展望,倾注了写作者的一腔热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间史》 西藏割据时期 松赞干布 叙事艺术 文化意义
原文传递
虚实相通:从松赞干布的“賨王”封号看中国古代多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6
作者 黄博 史淑娅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2-79,214,共9页
唐高宗即位后晋封松赞干布为賨王,但无论是地域上还是族属上,吐蕃与賨人都没有直接的联系,而且吐蕃崛起于隋唐之际,賨人在此时却已基本消失。文章梳理了史料中关于賨人和吐蕃的族源、特征及其与汉、唐等中原王朝的关系,分析了汉文文献... 唐高宗即位后晋封松赞干布为賨王,但无论是地域上还是族属上,吐蕃与賨人都没有直接的联系,而且吐蕃崛起于隋唐之际,賨人在此时却已基本消失。文章梳理了史料中关于賨人和吐蕃的族源、特征及其与汉、唐等中原王朝的关系,分析了汉文文献中賨人、吐蕃族源记载纷繁复杂的原因,认为唐高宗之所以封松赞干布为賨王,可能是賨人与吐蕃存在着一种跨越时间的虚拟联系。賨人、吐蕃与中国古代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高度相似,这使得两者在这个意义上构成了一种虚实相通的共同性。另一方面,两者各自呈现出与同时代其他民族的混融状态和多民族文化的深度交融状态,即可能是松赞干布得名賨王之由,更在不经意间体现了中古时代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賨王 松赞干布 吐蕃 唐朝 交往交流交融
原文传递
“賨王”考——兼议“古孜”(古宗)之来源
7
作者 丹珠昂奔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1-71,214,共12页
唐高宗即位伊始,授松赞干布驸马都尉,封西海郡王,旋即进封“賨王”。汉文典籍中有“賨王”“宾王”“宝王”等多种写法,不同解释形成歧义,至今未归一致,故而藏文翻译自然也难能统一。此封号与称藏族为“古孜”(古宗)等同,学界亦有多说,... 唐高宗即位伊始,授松赞干布驸马都尉,封西海郡王,旋即进封“賨王”。汉文典籍中有“賨王”“宾王”“宝王”等多种写法,不同解释形成歧义,至今未归一致,故而藏文翻译自然也难能统一。此封号与称藏族为“古孜”(古宗)等同,学界亦有多说,各执其理。文章在结合大量藏汉史籍与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使用“賨王”一词的原因,认为唐高宗加封松赞干布为“賨王”,盖与賨人、賨国及其历史文化相关,是褒义;而“古孜”(古宗)应为藏语“■”(宝髻)之音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赞干布 賨王 古孜(古宗) 唐蕃关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