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匙同蝽属(Elasmucha Stal)一新种(半翅目:同蝽科)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振耀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3期80-81,共2页
本文报道在广东省封开县采集到的匙同蝽属昆虫一新种封开匙同蝽。
关键词 新种 匙同蝽属 封开匙同蝽
下载PDF
Contact toxicities of imidacloprid on rice brown plant hopper(Nilaparvata lugens Stal)
2
作者 WANG Qiang,HAN Lijuan,HUANG Qianglin,GU Zhonyan,and XU Xiaolong,Inst of Plant Protection,Jiangsu Acad of Agri Sci,Nanjing 210014,China 《Chinese Rice Research Newsletter》 1995年第4期6-7,共2页
Rice brown planthopper (BPH) (Nilaparvata lugens Stal, ) which occurs 4 generations within one year in Jiangsu Province has become a serious pest and causes loss of yield on rice every year in this region. The contact... Rice brown planthopper (BPH) (Nilaparvata lugens Stal, ) which occurs 4 generations within one year in Jiangsu Province has become a serious pest and causes loss of yield on rice every year in this region. The contact toxicities of imidacloprid and methamidophos to rice BPH were tested by means of immerse topical application method and a field trial from 1993 to 1994. A randomized complete design was laid out in 6 treatments with three re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H Nilaparvata lugens stal Contact toxicities of imidacloprid on rice brown plant hopper
下载PDF
Relationship between biological features and the SMVS's inhibitory effect on mating behavior of Nilaparvata lugens (Stal)
3
作者 FU Qiang and ZHANG Zhitao, CNRRI, Hangzhou 310006, China 《Chinese Rice Research Newsletter》 1997年第3期3-4,共2页
Our previous studies revealed that second malevibration signal (SMVS) restrained the matingbehavior of N. lugens, the influences of threebiological features (density, age, and wingform) on SMVS’s inhibitory effect we... Our previous studies revealed that second malevibration signal (SMVS) restrained the matingbehavior of N. lugens, the influences of threebiological features (density, age, and wingform) on SMVS’s inhibitory effect were hereinstudied by playing back its record. The dura-tion of playback was 4 h. Except otherwisestatement, N. lugens tested were virginmacropterous males and females aged 4-6 d af-ter emergence, and the density was 5 pairs (5females and 5 males) of N. lugens per cage (4cm in diameter and 8 cm in height).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SMVS was evaluated usingmating rate (i. e. the rate of females withspermatophore).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l Relationship between biological features and the SMVS’s inhibitory effect on mating behavior of Nilaparvata lugens
下载PDF
安徽省十种水稻主栽品种对褐飞虱的抗性鉴定
4
作者 许明 李大邦 +3 位作者 林璐璐 谢明惠 肖青青 陈浩梁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70-74,80,共6页
采用经过改良的国际水稻研究所标准苗期集团筛选法和成株期鉴定法,对安徽省内主栽的10个水稻品种的褐飞虱抗性进行了鉴定。苗期鉴定结果表明,在测试的10个品种中,高感褐飞虱9级的品种7个,感褐飞虱7级的品种3个。成株期的鉴定结果与苗期... 采用经过改良的国际水稻研究所标准苗期集团筛选法和成株期鉴定法,对安徽省内主栽的10个水稻品种的褐飞虱抗性进行了鉴定。苗期鉴定结果表明,在测试的10个品种中,高感褐飞虱9级的品种7个,感褐飞虱7级的品种3个。成株期的鉴定结果与苗期存在一定的差异,10个品种中,有6个品种的成株期抗性等级鉴定高于苗期,其余4个品种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主栽品种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BPH) 抗性鉴定 抗性等级 安徽省
下载PDF
低空急流对中国褐飞虱重大北迁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22
5
作者 包云轩 谢杰 +2 位作者 向勇 徐希燕 刘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5773-5782,共10页
低空急流是褐飞虱远距离迁飞的理想空中通道之一,为了揭示低空急流对褐飞虱北迁的动力作用机制,在全面分析2007年中国褐飞虱虫情资料的基础上,筛选出典型个例,结合相应的气象背景资料,对低空急流在褐飞虱北迁中的动力影响进行了系统的... 低空急流是褐飞虱远距离迁飞的理想空中通道之一,为了揭示低空急流对褐飞虱北迁的动力作用机制,在全面分析2007年中国褐飞虱虫情资料的基础上,筛选出典型个例,结合相应的气象背景资料,对低空急流在褐飞虱北迁中的动力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1)低空急流作为一种大尺度天气系统,对2007年中国褐飞虱的重大北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对虫源输送和降虫上;(2)低空急流的时空分布和强度变化对褐飞虱降虫时段、降虫范围、降虫量多少和主降虫区位置的选择有重要的影响;(3)逆推轨迹计算的结果显示:迁入主降区的褐飞虱是由低空急流输送的,这与其动力作用相吻合;(4)低空急流中的下沉气流对降虫区分布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 低空急流 北迁 特征参数 迁飞轨迹
下载PDF
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的抗性及褐飞虱致害性变异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峰 傅强 +1 位作者 罗举 桂连友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 CAS 2008年第1期5-10,共6页
综述了近年来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的抗性机制、抗性机制的生化基础、抗性基因的研究以及褐飞虱致害性变异规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水稻(Oryzasativa L.) 品种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 抗性 致害性变异
下载PDF
烯啶虫胺和阿维菌素及其复配药剂对褐飞虱的田间防效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小磊 李建洪 +1 位作者 朱福兴 周锋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4110-4112,共3页
试验测定了10%的烯啶虫胺水剂、1.8%的阿维菌素乳油及其复配药剂对褐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8%的阿维菌素乳油[18 g(a.i.)/hm2]对褐飞虱3 d和7 d的防效分别为70.51%和81.63%;10%的烯啶虫胺水剂[36 g(a.i.)/hm2]对褐飞虱3 d和7 ... 试验测定了10%的烯啶虫胺水剂、1.8%的阿维菌素乳油及其复配药剂对褐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8%的阿维菌素乳油[18 g(a.i.)/hm2]对褐飞虱3 d和7 d的防效分别为70.51%和81.63%;10%的烯啶虫胺水剂[36 g(a.i.)/hm2]对褐飞虱3 d和7 d的防效分别为84.92%和96.58%;烯啶虫胺和阿维菌素有效成分以1∶4混配药剂[22.5 g(a.i.)/hm2]对褐飞虱3 d和7 d的防效分别为76.79%和93.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 烯啶?胺 阿维菌素 防效
下载PDF
褐飞虱ABCG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闸雯俊 王芳芳 +6 位作者 李三和 胡刚 陈志军 刘凯 周雷 杨国才 游艾青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5871-5874,共4页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ATP-binding cassette,ABC)广泛分布于各种生物体中,是最大的膜蛋白家族之一。在昆虫中,ABC转运子不仅在分子转运过程中有重要的功能,同时在杀虫剂抗性、代谢和发育中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克隆和鉴定了褐飞虱(Ni...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ATP-binding cassette,ABC)广泛分布于各种生物体中,是最大的膜蛋白家族之一。在昆虫中,ABC转运子不仅在分子转运过程中有重要的功能,同时在杀虫剂抗性、代谢和发育中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克隆和鉴定了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BPH)ABCG基因(Nl ABCG),结果表明Nl ABCG基因全长1 222 bp,含有一个长度为789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63个氨基酸。Nl ABCG蛋白与内华达古白蚁(Zootermopsis nevadensis)ABCG的同源性最高,达到69%。利用q RTPCR检测Nl ABCG基因在褐飞虱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发现Nl ABCG转录本在褐飞虱的所有发育阶段都有表达,在1龄若虫中表达量最低,随着生长发育表达量逐渐升高。Nl ABCG在褐飞虱5龄若虫的中肠中表达量最高。Nl ABCG基因的序列特征和表达谱非常保守,为其功能的分析提供了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 BPH) NlABCG 克隆
下载PDF
呋虫胺对水稻褐飞虱的敏感性试验 被引量:2
9
作者 黄建华 阳任峰 +2 位作者 杨迎青 兰波 李湘民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10期89-91,共3页
为明确20%呋虫胺SG(护瑞)对水稻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的田间防效以及施用剂量,采用笼罩法进行稻苗叶面喷雾,调查药后2~7 d 20%呋虫胺可溶粒剂(SG)对褐飞虱的防效。结果表明,20%呋虫胺SG在施用制剂量为60~600 g/hm^2时,其防... 为明确20%呋虫胺SG(护瑞)对水稻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的田间防效以及施用剂量,采用笼罩法进行稻苗叶面喷雾,调查药后2~7 d 20%呋虫胺可溶粒剂(SG)对褐飞虱的防效。结果表明,20%呋虫胺SG在施用制剂量为60~600 g/hm^2时,其防效与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WG)60~120 g/hm^2基本相当,优于50%吡蚜酮SG 300~600 g/hm^2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WP)300~600 g/hm^2的防效。田间施用20%呋虫胺SG推荐剂量为60 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呋虫胺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 笼罩试验 防效
下载PDF
田间噻嗪酮与黄绿绿僵菌对褐飞虱的协同防治 被引量:2
10
作者 耿博闻 张润杰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8-81,85,共5页
在广州郊区稻田中用黄绿绿僵菌Metarhiziumanisopliaevar acridumBosenbergetStrand和低用量农药噻嗪酮(buprofezin)对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St l进行了协同防治作用药效试验。试验验共设低用量噻嗪酮、高用量噻嗪酮、黄绿绿僵菌、l... 在广州郊区稻田中用黄绿绿僵菌Metarhiziumanisopliaevar acridumBosenbergetStrand和低用量农药噻嗪酮(buprofezin)对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St l进行了协同防治作用药效试验。试验验共设低用量噻嗪酮、高用量噻嗪酮、黄绿绿僵菌、l低用量噻嗪酮和黄绿绿僵菌混施、清水对照共5个喷雾处理,每处理3个重复小区(4m×5m),随机区组排列。在处理前1天、处理后的第2、6、11、16、21d分别调查褐飞虱每丛的飞虱数。结果表明,低用量噻嗪酮与黄绿绿僵菌混施可以有效的控制田间稻飞虱的种群密度,对成虫的防效在第16天、对若虫第21天时达到95%以上,其相对防效和虫口减退率都有明显升高并表现出明显的协同作用,这种协同作用对褐飞虱成虫的防治效果优于对褐飞虱若虫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绿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var.acridum Bosenberg et Strand 噻嗪酮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协同作用
下载PDF
中国水稻褐飞虱研究的文献计量及热点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玉冲 冯锐 +2 位作者 郭辉 陈灿 温国泉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20期5-9,14,共6页
利用文献数据库,客观分析国内水稻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ål)]研究现状,为农业科研工作者和决策者提供数据参考。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58—2019年国内发表的水稻褐飞虱研究文献进行分类统计。结果表明,①褐飞虱研究从200... 利用文献数据库,客观分析国内水稻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ål)]研究现状,为农业科研工作者和决策者提供数据参考。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58—2019年国内发表的水稻褐飞虱研究文献进行分类统计。结果表明,①褐飞虱研究从2004年以后进入大幅增长阶段,每年发文量均超过100篇;②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有水稻品种、翅型、生物型和抗药性等;③近10年来,RNA干扰(RNAi)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也频繁出现在褐飞虱研究文献中;④在褐飞虱研究领域,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黄凤宽和中国水稻研究所的傅强发文量最大,各发表褐飞虱研究论文94篇;⑤《昆虫知识》《昆虫学报》《植物保护》《浙江农业科学》和《中国水稻科学》等期刊是发表该研究领域论文的主要期刊,每个刊物的褐飞虱论文载文量均在100篇以上。随着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的推进,水稻抗虫育种已受到科研人员的重视,特别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方法已在水稻抗褐飞虱育种中大量使用;RNAi技术既是昆虫功能基因组研究的有力工具,又是水稻抗虫新策略的首选,已成为褐飞虱研究领域新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 研究热点 文献计量 高频关键词
下载PDF
基于液体饲喂模式的褐飞虱取食行为监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常菊花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6期1374-1377,1382,共5页
采用刺探电位图(EPG)技术监测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对人工取食液的取食行为,参考褐飞虱取食水稻的EPG波形,对褐飞虱取食Parafilm膜下液体状物质的EPG波形进行解析,发现褐飞虱在液体饲喂模型中产生5种典型波形,分别为非... 采用刺探电位图(EPG)技术监测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对人工取食液的取食行为,参考褐飞虱取食水稻的EPG波形,对褐飞虱取食Parafilm膜下液体状物质的EPG波形进行解析,发现褐飞虱在液体饲喂模型中产生5种典型波形,分别为非刺探波形(np波)、口针刺入波形(P波)、口针在液体中移动波形(M波)、主动抽吸波形(I波)和口针在液体中的未知波形(X波)。采用饲喂模式分析褐飞虱取食不同浓度蔗糖溶液的刺吸行为,发现褐飞虱对2.50%-20.00%浓度范围的蔗糖溶液吸食时间较长,尤其是5.00%和20.00%蔗糖组的褐飞虱有一半左右的记录时间处于主动吸食状态。蔗糖溶液在用于褐飞虱EPG监测的液体饲喂模式时,推荐5.00%-20.00%作为候选人工取食液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 液体饲喂模式 蔗糖 取食行为 刺探电位图
下载PDF
贵州不同地区褐飞虱种群对三种杀虫剂的敏感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曾祥盛 李明 赵文晋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34-336,共3页
为明确贵州省不同地区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对吡虫啉、噻虫嗪和异丙威的抗性,采用点滴法测定了贵州省黄平县、开阳县和桐梓县褐飞虱种群对吡虫啉、噻虫嗪和异丙威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三地褐飞虱种群对供试杀虫剂的敏感性存... 为明确贵州省不同地区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对吡虫啉、噻虫嗪和异丙威的抗性,采用点滴法测定了贵州省黄平县、开阳县和桐梓县褐飞虱种群对吡虫啉、噻虫嗪和异丙威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三地褐飞虱种群对供试杀虫剂的敏感性存在差异,桐梓种群对吡虫啉和噻虫嗪的敏感度高;开阳种群对吡虫啉和异丙威敏感度低;黄平种群对异丙威的敏感度高,而对噻虫嗪的敏感度低。与敏感品系相比,黄平种群、开阳种群和桐梓种群对吡虫啉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8.7、25.7和13.9,表现出中等水平抗性;对异丙威的抗性倍数分别为6.2、9.4和7.5,表现出低水平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 吡虫啉 噻虫嗪 异丙威 敏感性 贵州省
下载PDF
稻田节肢动物群落营养层及优势功能集团的组成与多样性动态 被引量:109
14
作者 郝树广 张孝羲 +2 位作者 程遐年 罗跃进 田学志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43-353,共11页
该项研究通过系统调查,把稻田节肢动物群落按营养和取食关系划分为三个营养层(基位物种,中位物种,顶位物种)和不同的功能集团,在物种、功能集团和营养层三个组织层次水平上探讨了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和多样性,较全面地考察了... 该项研究通过系统调查,把稻田节肢动物群落按营养和取食关系划分为三个营养层(基位物种,中位物种,顶位物种)和不同的功能集团,在物种、功能集团和营养层三个组织层次水平上探讨了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和多样性,较全面地考察了整个群落中物种和功能集团在时间上的结构动态、功能关系和数量消长规律。结果表明;功能集团多样性与种多样性的变化趋势较一致,在群落研究中似乎可以用对功能集团的研究代替对种的研究,从而简化物种间复杂的网络关系,认为这是研究群落物种间功能关系的途径之一。营养层多样性在时间序列过程中波动性较小,所以可用于群落相似性和稳定性的分析。研究分析了中性昆虫对害虫调控的意义,认为对于天敌作用的评价应以整个群落为基础,全面考虑天敌、害虫、以及中性昆虫的数量、丰盛度、空间时间生态位等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节肢动物群落 功能集团 稻田 多样性
下载PDF
黄铁矿载金的原因和特征 被引量:71
15
作者 高振敏 杨竹森 +3 位作者 李红阳 罗泰义 姚林波 饶文波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56-162,共7页
对 10 2个金矿床载金矿物的统计表明 ,黄铁矿是最普遍最重要的载金矿物。造成黄铁矿成为主要载金矿物的原因 ,有三个矿物学方面的因素 ,即结构因素、成核因素和电化学因素。结构因素表现在黄铁矿晶体结构中存在对硫 [S2 ]2 - ,对硫形成... 对 10 2个金矿床载金矿物的统计表明 ,黄铁矿是最普遍最重要的载金矿物。造成黄铁矿成为主要载金矿物的原因 ,有三个矿物学方面的因素 ,即结构因素、成核因素和电化学因素。结构因素表现在黄铁矿晶体结构中存在对硫 [S2 ]2 - ,对硫形成过程中对金离子具还原效应。成核因素表现在自然金成核常选择原子排布与之最接近的黄铁矿表面为衬底 ,以降低成核能。电化学因素表现在黄铁矿的热电性导致金离子在其表面发生电化学反应而沉淀结晶。对黄铁矿载金能力的分析表明 ,细粒、它形、裂隙发育程度高、As和Sb含量高以及P型的黄铁矿载金能力高 ,自形黄铁矿中的 { 2 10 }、S面 { 10 0 }及其聚形晶的载金能力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载金矿物 载金原因 晶体生长
下载PDF
利用SSR定位籼稻品种Kaharamana中抗褐飞虱基因Bph9(英文) 被引量:11
16
作者 苏昌潮 翟虎渠 +2 位作者 王春明 孙立宏 万建民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2-268,共7页
褐飞虱是危害水稻生产最重要的害虫之一,利用寄主抗性被认为足防治褐飞虱最经济而有效的方法。斯里兰卡水稻品种Kaharamana对东亚和东南亚的褐飞虱种群均表现抗虫性,利用分子遗传学的方法对其携带的Rph9基因进行了SSR 定位。所用的遗传... 褐飞虱是危害水稻生产最重要的害虫之一,利用寄主抗性被认为足防治褐飞虱最经济而有效的方法。斯里兰卡水稻品种Kaharamana对东亚和东南亚的褐飞虱种群均表现抗虫性,利用分子遗传学的方法对其携带的Rph9基因进行了SSR 定位。所用的遗传群体为来源于Kaharamana和02428的含有180个单株的F2分离群体,每个F2单株套袋自交获得F2:3家系。利用苗期集团鉴定对F2:3家系进行抗褐飞虱鉴定,以推测相应F2单株的基因型。连锁分析表明,Bph9位于第12染色体上的两个SSR标记RM463和RM5341之间,分别与之相距6.8 cM和9.7 cM。该标记有助于将Bph9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褐飞虱基因 SSR标记 籼稻品种 定位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分子遗传学 水稻生产 水稻品种 斯里兰卡 分离群体
下载PDF
水稻挥发性次生物质对褐飞虱寄主定向及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6
17
作者 杨朗 黄凤宽 +2 位作者 曾玲 黄立飞 梁广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106-5114,共9页
从褐飞虱的抗虫与感虫水稻品种植株中提取挥发性次生物质,分析其对褐飞虱的定向选择、生长发育及成虫触角电位反应影响。结果表明,感虫品种TN1挥发性次生物质对褐飞虱生物型Ⅱ若虫的取食及生长发育未表现不良作用,对其定向选择有引诱作... 从褐飞虱的抗虫与感虫水稻品种植株中提取挥发性次生物质,分析其对褐飞虱的定向选择、生长发育及成虫触角电位反应影响。结果表明,感虫品种TN1挥发性次生物质对褐飞虱生物型Ⅱ若虫的取食及生长发育未表现不良作用,对其定向选择有引诱作用;而抗虫品种IR36的挥发性物质对褐飞虱为负作用,表现为褐飞虱取食添加挥发性物质的人工饲料后,其死亡率均增加,生长发育受阻,且随着浓度的增加,不良影响加大。触角电位试验结果表明褐飞虱的电位反应总的趋势是对相同浓度的TN1挥发性物质的触角电位反应值比IR36大,且触角电位值基本都随着挥发性物质浓度的升高而增大;短翅型成虫电位值强于长翅型成虫,雄性成虫的电位值强于雌性成虫。挥发性物质气质联用检测分析结果发现抗虫与感虫水稻中挥发性次生物质的化学组成及含量相差较大,从抗感两个品种的挥发性物质中共检到44种已知化合物,部分化合物对褐飞虱有引诱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挥发性次生物质 抗性
下载PDF
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抗稻褐飞虱新基因的鉴定与利用 被引量:50
18
作者 李容柏 李丽淑 +10 位作者 韦素美 韦燕萍 陈英之 白德朗 杨朗 黄凤宽 吕维莉 张向军 李小勇 杨新庆 魏源文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6年第3期365-371,共7页
稻褐飞虱(BPH,NilaparvatalugensSt#l)是中国和世界稻区最严重的水稻害虫之一,发现和利用新抗性基因和进行抗性种质创新对于稻褐飞虱抗性品种的培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进行了1200多份普通野生稻(OryzarufipogonGriff)种质对多种BPH... 稻褐飞虱(BPH,NilaparvatalugensSt#l)是中国和世界稻区最严重的水稻害虫之一,发现和利用新抗性基因和进行抗性种质创新对于稻褐飞虱抗性品种的培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进行了1200多份普通野生稻(OryzarufipogonGriff)种质对多种BPH生物型的抗性鉴定,获得了30份抗性资源,其中6份对分布于世界主要稻区的稻褐飞虱生物型1和2、孟加拉、湄公河(越南)、九龙江(越南)、潘特纳加(印度)等6种生物型或其中5种具有广谱高抗性。遗传分析证明了这些种质对BPH生物型2和九龙江生物型的抗性受2对重复作用隐性基因控制,对潘特纳加生物型的抗性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表明抗源对不同褐飞虱生物型具有不同的遗传机制。普通野生稻材料2183存在的2对隐性基因很可能是新发现的基因,因为在这些染色体区域还没报道有BPH抗性基因,这两对基因暂命名为bph18(t)和bph19(t)。研究总共培育出143份抗性创新种质和6份抗性品系或高产优质杂交水稻组合,这些优良的抗性创新种质为培育抗性新品种建立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水稻 稻褐飞虱 抗性品种 基因标记 bph18(t) bph19(t)
下载PDF
褐飞虱对噻虫嗪和烯啶虫胺的抗性风险评估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李燕芳 张扬 +3 位作者 崔百元 张振飞 廖永林 肖汉祥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39-543,共5页
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广州市本地褐飞虱种群对噻虫嗪和烯啶虫胺的室内毒力,评估褐飞虱对其的抗性风险。结果表明:广州本地褐飞虱种群对噻虫嗪和烯啶虫胺的LC50分别为0.2857mg/L和0.5022mg/L,分别是敏感品系LC50的2.67倍和1.06倍,仍属... 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广州市本地褐飞虱种群对噻虫嗪和烯啶虫胺的室内毒力,评估褐飞虱对其的抗性风险。结果表明:广州本地褐飞虱种群对噻虫嗪和烯啶虫胺的LC50分别为0.2857mg/L和0.5022mg/L,分别是敏感品系LC50的2.67倍和1.06倍,仍属敏感水平。室内抗性筛选结果表明:经过30代的连续筛选后,噻虫嗪的抗性上升829.80倍,达到极高抗性水平,烯啶虫胺的抗性上升31.70倍,达到中等抗性水平,表明褐飞虱对噻虫嗪和烯啶虫胺存在抗性风险的可能。根据试验结果,对褐飞虱噻虫嗪和烯啶虫胺抗性的预防治理提出了应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噻虫嗪 烯啶虫胺 抗性风险
下载PDF
纳米铜单晶拉伸力学性能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13
20
作者 梁海弋 王秀喜 +1 位作者 吴恒安 王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54-458,共5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了绝对零度时三种不同边界条件下纳米铜单晶的拉伸力学性能 .计算结果发现 :不同边界约束对铜单晶的内在原子运动和整体力学行为有明显影响 ;纳米杆、纳米薄膜良好的延性主要来源于位错运动 ;铜单晶块体的破坏源于内...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了绝对零度时三种不同边界条件下纳米铜单晶的拉伸力学性能 .计算结果发现 :不同边界约束对铜单晶的内在原子运动和整体力学行为有明显影响 ;纳米杆、纳米薄膜良好的延性主要来源于位错运动 ;铜单晶块体的破坏源于内部孔洞的发展 ,破坏时延性较差 ;此外 ,纳米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镶嵌原子法 铜单晶 拉伸性能 纳米材料 晶体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