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名优茶机采适期的研究 被引量:53
1
作者 骆耀平 唐萌 +2 位作者 蔡维秩 文冬华 温正军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13,共5页
根据名优茶生产对鲜叶原料的要求,以一芽一、二叶及其对夹叶为标准芽叶,研究三个采摘时期机采鲜叶的机械组成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标准芽叶达84.9%~75.0%(采摘期二)时机采,可以获得较高比率的名优茶原料,为机采适期。本试验条件下,按采... 根据名优茶生产对鲜叶原料的要求,以一芽一、二叶及其对夹叶为标准芽叶,研究三个采摘时期机采鲜叶的机械组成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标准芽叶达84.9%~75.0%(采摘期二)时机采,可以获得较高比率的名优茶原料,为机采适期。本试验条件下,按采摘期二标准进行名优茶机采,春茶机采间隔期约20 d。按鱼叶开展时间确定机采间隔期,春季鱼叶展后15d,秋季鱼叶展后12d为机采适期。杭州茶区春季平均展叶间隔期为5.4d/叶,秋季为4.2d/叶。适当调整机采时间,可获相应的名优茶生产原料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优茶 机采适期 标准芽叶 机械组成
下载PDF
云抗10号茶园机采适期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肖星 殷丽琼 +5 位作者 夏锐 孙云南 罗琼仙 夏丽飞 梁名志 刘德和 《山西农业科学》 2015年第10期1276-1278,共3页
采用茶树物候期、鱼叶展期和田间机采试验的方法,应用单人采茶机对云抗10号茶园的机采适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标准芽叶(一芽一二叶)占新梢总数的70%~80%时机采,机采鲜叶质量较高,适合作为云抗10号茶园的开采适期;试验条件下,云抗1... 采用茶树物候期、鱼叶展期和田间机采试验的方法,应用单人采茶机对云抗10号茶园的机采适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标准芽叶(一芽一二叶)占新梢总数的70%~80%时机采,机采鲜叶质量较高,适合作为云抗10号茶园的开采适期;试验条件下,云抗10号茶园一年可机采8次,其中,春、夏、秋季各采2,4,2次,间隔期分别为30,18,20 d;按鱼叶开展时间判定,春季鱼叶展后15 d左右,夏、秋季鱼叶展后9 d左右为机采适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抗10号 机采适期 标准芽叶 机械组成 鱼叶展期
下载PDF
外源激素和温度对切花菊侧芽萌发与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赵凤 王小乐 +5 位作者 房伟民 张飞 陈发棣 管志勇 姚建军 薛建平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5-151,共7页
以少侧芽标准型切花菊精の一世为材料,比较了离体条件下不同部位侧芽的萌发特性,以及添加外源NAA、6-BA和不同温度处理对其侧芽萌发及内源激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部茎段侧芽萌发速度快于上部和下部,长枝率从上部至下部逐步提高。上部侧... 以少侧芽标准型切花菊精の一世为材料,比较了离体条件下不同部位侧芽的萌发特性,以及添加外源NAA、6-BA和不同温度处理对其侧芽萌发及内源激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部茎段侧芽萌发速度快于上部和下部,长枝率从上部至下部逐步提高。上部侧芽IAA和ABA含量均显著高于中下部;中部ZT/IAA最高,下部次之,上部最低,中下部ZT/ABA、GA/ABA均高于上部。外源NAA浓度的增加使侧芽萌发率和长枝率降低、侧芽的ZT含量显著下降、IAA含量显著上升,而GA和ABA含量没有显著变化,导致ZT/ABA和ZT/IAA显著降低。0.5 mg/L和1.0 mg/L 6-BA处理均促进了侧芽的萌发,但长枝率明显下降,侧芽的ZT含量显著升高,GA和IAA含量显著下降,导致ZT/IAA显著升高。高温(30℃)引起侧芽中ZT含量极显著降低,ABA和GA含量显著升高,使ZT/ABA、IAA/ABA、ZT/IAA以及(GA+IAA+ZT)/ABA显著降低,抑制侧芽萌发生长,而25℃侧芽正常萌发生长。综上所述,外源激素和温度能对侧芽的萌发生长产生影响,其中内源激素ZT/IAA的变化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在大量扩繁时应选取萌发率、长枝率高的植株中部或者下部茎段,且在培养基中添加0.5 mg/L的6-BA,25℃的培养温度,有助于精の一世的快速扩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切花菊 侧芽 萌发 生长 激素 温度
下载PDF
植物生长剂对茶树新梢萌发及茶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胡留杰 盛忠雷 +2 位作者 邓敏 徐泽 姚永宏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第23期62-64,87,共4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油菜素内酯(BR)、细胞分裂素(CTK)、赤霉素(GA3)对茶树物候期、内源激素含量、百芽重、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生长剂后,茶树物候期提前1~4d;春茶新梢各内源激素与ABA的比值均高于对照;新梢标准芽比...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油菜素内酯(BR)、细胞分裂素(CTK)、赤霉素(GA3)对茶树物候期、内源激素含量、百芽重、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生长剂后,茶树物候期提前1~4d;春茶新梢各内源激素与ABA的比值均高于对照;新梢标准芽比例、百芽重以及茶叶各组分含量以CTK效果最好,其中CTK处理下,酚氨比最低,低于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长剂 物候期 标准芽 茶叶组分
下载PDF
蜡梅切花产品质量标准研究与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宋兴荣 袁蒲英 何相达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48-53,共6页
通过连续3年对蜡梅切花产品30余项指标的调查、整理与研究,筛选和归纳出影响蜡梅切花产品质量标准的主要指标为总花蕾数、分枝数、平均节间距、枝径、平均每厘米主枝花蕾数、缺枝率、脱节率7个数据指标和1个整体观感的综合形质指标,并... 通过连续3年对蜡梅切花产品30余项指标的调查、整理与研究,筛选和归纳出影响蜡梅切花产品质量标准的主要指标为总花蕾数、分枝数、平均节间距、枝径、平均每厘米主枝花蕾数、缺枝率、脱节率7个数据指标和1个整体观感的综合形质指标,并初步形成了1套产品质量分级标准,以期为蜡梅产品分级、规范市场、促进商品生产和交易、推进标准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梅 切花 产品质量标准 花蕾数
下载PDF
关于完善《中国药典》2015年版槐花炭质量标准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彦奇 李娆娆 +2 位作者 曹俊岭 景佳麟 韩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3期620-626,共7页
目的:为了有效控制槐花炭的质量,本研究建立了饮片的质量控制方法与标准。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10版附录相关方法,对槐花炭的水分、灰分和醇溶性浸出物进行测定。以芦丁、槲皮素为对照品,硅胶G为薄层板,芦丁以乙酸乙酯-甲酸-水(8:1:1... 目的:为了有效控制槐花炭的质量,本研究建立了饮片的质量控制方法与标准。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10版附录相关方法,对槐花炭的水分、灰分和醇溶性浸出物进行测定。以芦丁、槲皮素为对照品,硅胶G为薄层板,芦丁以乙酸乙酯-甲酸-水(8:1:1)为展开剂,槲皮素以氯仿-甲醇-水(6.5:1:1)为展开剂,均在紫外(365 nm)下检视,建立薄层鉴别方法。采用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以500 nm为检测波长。采用HPLC法测定芦丁、槲皮素含量;芦丁的色谱条件为:以Kromasil C18为固定相,以甲醇-1%冰醋酸水(32:68)为流动相,流速为0.8 m L·min-1,检测波长257 nm,柱温35℃;槲皮素的色谱条件为:以Kromasil C18为固定相,以甲醇-0.4%冰醋酸水(44:56)为流动相,流速为0.8 m L·min-1,检测波长257 nm,柱温40℃。结果:槐花炭(花)中水分、总灰分、酸不溶灰分分别不得超过6.0%、16%、8.0%;在薄层条件下,2个对照品与其他斑点分离度良好;浸出物、总黄酮、芦丁、槲皮素含量分别不得低于40.0%、5.0%,2.5%,0.2%。槐花炭(花蕾)中水分、总灰分、酸不溶灰分分别不得超过6.0%、9.0%、1.5%;在薄层条件下,2个对照品与其他斑点分离度良好;浸出物、总黄酮、芦丁、槲皮素含量分别不得低于45.0%、10.0%,5.0%,0.9%。结论:本标准提高了饮片的质控水平,为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了实验依据,为《中国药典》2015年版提供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花炭 质量标准 总黄酮 芦丁 槲皮素
下载PDF
玄参良种的子芽分级标准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雪 陈大霞 李隆云 《种子》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1-144,148,共5页
使用SPSS统计软件对不同处理的玄参良种的子芽长、粗和重3个指标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制定玄参子芽的质量分级标准。结果表明,Ⅰ级良种的子芽长度不低于8 cm,子芽粗不低于25 mm,子芽重不低于28 g;Ⅱ级长度不低于6 cm,粗不低于20 mm,重不低... 使用SPSS统计软件对不同处理的玄参良种的子芽长、粗和重3个指标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制定玄参子芽的质量分级标准。结果表明,Ⅰ级良种的子芽长度不低于8 cm,子芽粗不低于25 mm,子芽重不低于28 g;Ⅱ级长度不低于6 cm,粗不低于20 mm,重不低于16 g;Ⅲ级长度不低于3 cm,粗不低于9 mm,重不低于5 g。此标准的Ⅰ级和Ⅱ级良种子芽标准明显高于常规玄参子芽分级标准。此分级标准科学、可行,可作为玄参良种子芽的质量控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参 良种子芽 质量分级标准
下载PDF
春季不同品种景宁白茶的适采期研究初报
8
作者 李文萃 范起业 +2 位作者 王家鹏 蓝香平 唐小林 《中国茶叶加工》 2018年第1期44-48,共5页
为指导浙江景宁茶区景宁白茶的及时采摘,以当地的主栽品种——景白1号和景白2号为研究对象,一芽一二叶为标准芽叶,在春季3个不同时期分别对茶树冠面和采摘后鲜叶的机械组成以及茶树生长发育规律进行调查研究,并结合鲜叶的主要品质成分含... 为指导浙江景宁茶区景宁白茶的及时采摘,以当地的主栽品种——景白1号和景白2号为研究对象,一芽一二叶为标准芽叶,在春季3个不同时期分别对茶树冠面和采摘后鲜叶的机械组成以及茶树生长发育规律进行调查研究,并结合鲜叶的主要品质成分含量,综合判断景宁白茶的适采期。结果表明,景白1号的开采时间较景白2号晚3~5天,标准芽叶状态的持续时间约9天,大面积采摘主要集中在4月中旬。景白2号的开采时间早,标准芽叶状态的持续时间约12天,鲜叶在4月上旬采摘的鲜叶嫩度和内在品质最佳。4月20号之后,景白1号和景白2号鲜叶品质均较差,不适宜加工中高档名优绿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宁白茶 品种 适采期 标准芽叶 机械组成 鱼叶展期
下载PDF
云南茶园机械采摘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德和 肖星 +6 位作者 殷丽琼 夏锐 孙云南 罗琼仙 夏丽飞 梁名志 方成刚 《山东农业科学》 2015年第4期49-51,共3页
为探明云南茶园机采适应性,田间应用单人采茶机,以一芽一、二叶为标准芽叶,对4个采摘时期机采鲜叶的机械组成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并对比分析机采与手采的功效和成本。结果表明,应用NV60 H型单人采茶机采摘,油耗量较低,机采鲜叶完... 为探明云南茶园机采适应性,田间应用单人采茶机,以一芽一、二叶为标准芽叶,对4个采摘时期机采鲜叶的机械组成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并对比分析机采与手采的功效和成本。结果表明,应用NV60 H型单人采茶机采摘,油耗量较低,机采鲜叶完整芽叶率达64.81%。在本试验条件下,当茶树冠面上标准芽叶占新梢总数的70%~80%时,机采鲜叶的标准芽叶达66.75%~72.73%,此时期可作为机采适期。茶园中应用机械采摘比手工采摘的工效可提高10.42倍,采摘成本节省84.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茶园 机械采摘 标准芽叶 机械组成
下载PDF
上海市突发公共卫生苗子事件监测系统的构建与思考 被引量:14
10
作者 何懿 陆殷昊 +1 位作者 何永超 黄晓燕 《中国卫生资源》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4-98,共5页
回顾突发公共卫生苗子事件监测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总结上海市突发公共卫生苗子事件监测系统的建设原则、报告范围、阈值设定、流程设计,阐述2016年6月以来的3年监测初步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突发公共卫生苗子事件监测系统的... 回顾突发公共卫生苗子事件监测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总结上海市突发公共卫生苗子事件监测系统的建设原则、报告范围、阈值设定、流程设计,阐述2016年6月以来的3年监测初步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突发公共卫生苗子事件监测系统的发展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卫生 突发事件 苗子事件监测 聚集性疫情 暴发疫情 阈值标准 应急响应 预先警报
下载PDF
回望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纪念改革开放30年
11
作者 陈岱松 《科技与经济》 CSSCI 2009年第1期70-73,共4页
改革开放30年以来,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地区到全国乃至融入国际市场,逐步发展壮大,并且成为我国经济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回望30年来资本市场走过的历程,根据不同的时点以及特定的历史事件,将其创新地划分为萌芽、探索、巩固... 改革开放30年以来,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地区到全国乃至融入国际市场,逐步发展壮大,并且成为我国经济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回望30年来资本市场走过的历程,根据不同的时点以及特定的历史事件,将其创新地划分为萌芽、探索、巩固与调整、规范与发展4个阶段,介绍每个阶段市场的发展状况,分析各个时期不断完善的法律制度,归纳总结整个发展过程的脉络与特点。并在总结历史的基础上,思考资本市场健康持续发展的各项要素和条件,展望中国资本市场更加美好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市场 发展历程 萌芽 探索 调整 规范
下载PDF
不同茶树品种对氟的富集特征 被引量:18
12
作者 梁远发 刘声传 +4 位作者 王家伦 陈正武 鄢东海 刘红梅 周宇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4-26,31,共4页
为弄清不同茶树品种对氟的富集特征,为选育低富集氟茶树品种提供依据,以贵州省茶叶研究所茶树种质资源圃(贵州湄潭)20个品种为材料,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了3种不同标准芽叶氟的含量。结果表明:1)不同标准芽叶氟的含量由高到低的... 为弄清不同茶树品种对氟的富集特征,为选育低富集氟茶树品种提供依据,以贵州省茶叶研究所茶树种质资源圃(贵州湄潭)20个品种为材料,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了3种不同标准芽叶氟的含量。结果表明:1)不同标准芽叶氟的含量由高到低的次序为一芽5叶〉一芽2叶〉单芽;芽叶标准与芽叶氟含量的Pearson相关系数r为0.657(P〈0.01);芽叶标准与其平均芽叶氟含量的线性回归关系达显著水平,决定系数达0.989 5(P〈0.01)。2)单芽、一芽2叶和一芽5叶氟含量分别为51.24~182.96 mg/kg、97.85~255.46 mg/kg和106.98~521.48 mg/kg;LSD多重比较表明,20个品种间,单芽、一芽2叶和一芽5叶氟含量差异显著。3)Furthest neighbor聚类分析发现,20个茶树品种可划分为4个类型,其中,低氟含量品种类型包含11个品种。选育低富集氟茶树品种并及时采摘可有效降低茶叶氟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茶树品种 芽叶标准
下载PDF
关于2010年版《中国药典》麦芽出芽率检查方法的商榷
13
作者 马明彦 刘洁 胡浩彬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1年第5期421-422,共2页
经过大量的观察和调研,对《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麦芽等的"出芽率"检查方法提出商榷性意见。研究认为:只要麦芽等基部生出须根,不论是否看见幼芽,均可认定已经发芽。
关键词 麦芽 出芽率检查 标准完善
下载PDF
丹参种苗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丽娅 李琦 朱光明 《上海医药》 CAS 2020年第11期103-105,共3页
目的 :对丹参种苗质量标准进行研究,为生产实践中选择具有优良经济效益的丹参种苗提供依据。方法 :对丹参种苗进行形态观察和含量测定,然后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获得丹参种苗在种苗期、栽培期、收获期的指标数据。结论:制定... 目的 :对丹参种苗质量标准进行研究,为生产实践中选择具有优良经济效益的丹参种苗提供依据。方法 :对丹参种苗进行形态观察和含量测定,然后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获得丹参种苗在种苗期、栽培期、收获期的指标数据。结论:制定丹参种苗的通用标准和分级标准,依据根长、根直径、分芽数等指标将丹参种苗分为四个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种苗 根长 根直径 分芽数 质量标准
下载PDF
三七花药材质量控制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晓青 刘春花 +4 位作者 龙庆德 王爱民 李勇军 王永林 陆苑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2期1390-1395,共6页
目的:建立三七花的质量控制方法,提高其质量可控性。方法:对5批次三七花外观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并对其表面特征和粉末特征进行显微鉴别;以三七花自身为对照建立薄层色谱法(TLC)进行鉴别,按2015版《中国药典》中方法测定三七花的水分、总... 目的:建立三七花的质量控制方法,提高其质量可控性。方法:对5批次三七花外观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并对其表面特征和粉末特征进行显微鉴别;以三七花自身为对照建立薄层色谱法(TLC)进行鉴别,按2015版《中国药典》中方法测定三七花的水分、总灰分及醇溶性浸出物。结果:三七花呈不规则的球形或半球形,表面灰绿色,花梗基部具鳞片状苞片,花萼5齿裂,花瓣5,气清香,味微苦、甘;显微鉴别中观察三七花粉末呈黄绿色,表皮细胞呈类圆形、排列紧密,气孔在表皮细胞中呈不定式、导管多为螺纹,花粉粒呈圆球形、外壁有疣状雕纹、3个萌发孔、非腺毛甚多、单细胞或多细胞、长29~138μm,树脂道呈黄色,花冠顶端表皮细胞呈乳头状短绒毛突起;TLC中三七花在正丁醇-乙酸丁酯-水(4∶1∶5,上层)展开效果最好,展开效果受湿度、温度影响小;在确定的方法中样品稳定性好,样品TLC斑点明显,分离度好,色谱带清晰;5批三七花水分平均值9.63%,总灰分平均值7.41%,醇溶性浸出物平均值30.93%。结论:建立的方法可用于三七花的鉴别和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谱法 薄层 三七花 质量标准 显微特征 水分 总灰分 醇溶性浸出物
下载PDF
树状月季‘2004-4’的组织培养及快繁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4
16
作者 马雪 陈雪 +2 位作者 张金柱 杨涛 车代弟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2-64,I0003,共4页
以树状月季‘2004-4’的茎段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不同组合及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树状月季快繁体系建立及不同配比的基质对组培苗移栽成活的影响。结果表明:(1)芽的最佳诱导培养基:MS+6-BA 2.0mg/L+NAA 0.2mg/L;(2)芽的最佳... 以树状月季‘2004-4’的茎段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不同组合及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树状月季快繁体系建立及不同配比的基质对组培苗移栽成活的影响。结果表明:(1)芽的最佳诱导培养基:MS+6-BA 2.0mg/L+NAA 0.2mg/L;(2)芽的最佳增殖培养基:MS+6-BA 2.5mg/L+NAA 0.1mg/L;(3)生根的最佳培养基:1/2MS+NAA 0.05mg/L;(4)组培苗移栽到东北山土和珍珠岩比例为2∶1的混合基质时,成活率高达7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状月季 不定芽诱导 快速繁殖
原文传递
关于完善《中国药典》2010年版炒槐花质量标准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景佳麟 高慧敏 +4 位作者 李娆娆 王智民 龚千锋 张永欣 顾雪竹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8-92,共5页
目的:建立炒槐花中总黄酮、芦丁、槲皮素含量限度要求,为完善2010年版药典中该饮片的质量标准提供实验数据。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采用HPLC测定芦丁和槲皮素的含量,均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芦丁的流... 目的:建立炒槐花中总黄酮、芦丁、槲皮素含量限度要求,为完善2010年版药典中该饮片的质量标准提供实验数据。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采用HPLC测定芦丁和槲皮素的含量,均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芦丁的流动相为甲醇-1%冰醋酸溶液(32∶68);槲皮素的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44∶56∶0.4);检测波长均为257 nm。结果:炒槐花(花)中总黄酮、芦丁、槲皮素含量均不得低于8%,6%,0.35%;炒槐花(花蕾)中总黄酮、芦丁、槲皮素含量均不得低于20%,16%,0.3%。结论:本文方法简便易行、重复性好、结果准确,所制定炒槐花的质量标准提高了该饮片的质控水平,为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了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炒槐花 总黄酮 芦丁 槲皮素 质量标准
原文传递
茶褐芽病发生规律及其病情严重度分级标准研究
18
作者 陈瑶 刘惠芳 +3 位作者 马驰宇 姚雍静 周玉锋 杨文 《贵茶》 2022年第1期43-51,共9页
为茶树新发病害——茶褐芽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开展了其发生规律及其病情严重度分级标准研究。通过连续3年系统调查,此病害从4月上旬至10月中下旬持续发病,在此发病期内具3个高峰期,分别是4月中下旬、5月中下旬和7月中下旬至9月... 为茶树新发病害——茶褐芽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开展了其发生规律及其病情严重度分级标准研究。通过连续3年系统调查,此病害从4月上旬至10月中下旬持续发病,在此发病期内具3个高峰期,分别是4月中下旬、5月中下旬和7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通过分析发病率与最高气温的关系,初步明确其为高温型病害。根据发病率为其产量损失率的特点,按照各季茶青产量最大允许损失率(即利润率)对应100%利润损失率的关系,结合2019和2020年的茶青产量及其利润率调查分析结果,推导出利润损失百分率100%、80%、40%、20%、10%、0%对应的产量允许损失率分别为40%、32%、16%、8%、4%和0%,据此将茶褐芽病病情严重度划分为6级,0级:发病率为0;1级:0<发病率≤4%;3级:4%<发病率≤8%;5级:8%<发病率≤16%;7级:16%<发病率≤32%;9级:32%<发病率。结合3年发病率的调查数据,进一步验证了该分级标准准确可靠。研究结果可为该病害的防控措施和田间防效试验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褐芽病 发生规律 病情严重度 分级标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