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argardt病的FFA和ICGA同步造影释义 被引量:4
1
作者 俞素勤 张剑虹 张皙 《临床眼科杂志》 2001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 了解 Stargardt病在同步进行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过程中 ,不同时期的荧光表现。方法 使用海德堡共焦激光眼底扫描系统 (Heidelber... 目的 了解 Stargardt病在同步进行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过程中 ,不同时期的荧光表现。方法 使用海德堡共焦激光眼底扫描系统 (Heidelberg Retina Angiography,HRA) ,对 7例 14眼典型的 Stargardt病患者进行 FFA和ICGA同步造影检查 ,对所摄取的同步图像进行同期对比分析。结果  14只眼的 FFA检查均表现出明显的脉络膜湮没征 (choroidal silence sign or dark choroid) ,ICGA则能显现脉络膜血管 ,但有 10只眼的脉络膜血管影像比正常的暗。黄斑部病变在 FFA检查中 ,14只眼均表现为典型的横椭圆形强烈的透见荧光 ,而在 ICGA检查中 ,早期 14只眼均表现出比周围更强的脉络膜血管荧光 ,晚期 (>2 0分钟 )有 8只眼发现围绕黄斑病灶有一环形的弱荧光晕。8只眼除黄斑病灶外还伴有黄色斑点 ,在 FFA检查中 ,黄色斑点大部分表现为高荧光斑 ,而在 ICGA检查中则大部分表现为低荧光斑 ,偶而有散在的高荧光点。结论  FFA和 ICGA同步造影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同一病变部位 ,在同一时刻 ,不同造影的不同荧光表现 ,其联合应用可以加深对 Stargardt病病理的认识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RGARDT病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吲哚青绿 诊断
下载PDF
Stargardt病的临床表现及眼底荧光素与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被引量:19
2
作者 张承芬 陈有信 +1 位作者 徐海峰 韩宝玲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72-75,共4页
目的研究Stargardt病的临床表现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greenangiography,ICGA)在该病研究中的价值。方法对25例Stargardt病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f... 目的研究Stargardt病的临床表现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greenangiography,ICGA)在该病研究中的价值。方法对25例Stargardt病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和ICGA检查。结果Stargardt病患者90.0%的视力在0.1以下,眼底均有萎缩性黄斑病变,多为青灰色横椭圆形,横径为1.3~3.2PD。84.0%的眼底有黄色斑点。FFA检查全部黄斑部病变均为强透见荧光,典型者呈“牛眼”状,91.7%的眼底呈现暗脉络膜背景荧光。ICGA早期,黄斑部可见弱荧光区,以后显露不同层次的脉络膜血管形态;眼底黄色斑点为弱荧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gardt病 吲哚青绿 诊断 血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与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眼底形态学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文峰 吴德正 +5 位作者 陈艳丽 孙祖华 黄时洲 罗光伟 关天芹 刘彩娇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07-309,共3页
目的 观察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 (AMD)与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 (PCV)眼底表现的异同。 方法 回顾性分析渗出型 AMD患者 12 3例 137只眼及 PCV患者 4 2例 4 8只眼的眼底彩色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ICGA)检... 目的 观察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 (AMD)与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 (PCV)眼底表现的异同。 方法 回顾性分析渗出型 AMD患者 12 3例 137只眼及 PCV患者 4 2例 4 8只眼的眼底彩色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ICGA)检查资料。 结果  137只渗出型 AMD患眼中 ,FFA显示 16只眼为典型脉络膜新生血管 (CNV) ,占 11.7% ;隐匿型 CNV12 1只眼 ,占 88.3%。隐匿型 CNV患眼中 ,4 2只眼 ICGA检查可见“热点状”(hot spots)荧光 ,占 34.7% ;74只眼表现为后期斑状强荧光 ,占6 1.2 % ;2只眼 CNV与 PCV共存 ,占 1.7%。 4 8只 PCV眼中 ,7只眼的眼底彩色像可见特有的视网膜下橘红色结节样病灶 ,占 14 .6 % ;2只眼 FFA即显示出分支状脉络膜血管网及息肉状病灶 ,占 4 .2 % ;36只眼ICGA显示异常分支的脉络膜血管网及其末梢的息肉状扩张灶 ,占 75 .0 % ;12只眼 ICGA显示多个息肉状扩张灶而未见伴有分支状脉络膜血管网 ,占 2 5 .0 %。息肉状病灶呈葡萄串样外观者 16只眼 ,占 33.3% ;,呈多个孤立并存者 32只眼 ,占 6 6 .7%。造影后期部分息肉状病灶染料渗漏或染色 ,部分呈息肉状病灶中心为弱荧光 ,周围环状染色的“冲刷现象”。 结论 渗出型 AMD与 PCV不同的 ICGA表现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 脉络膜 病灶 眼底 ICGA 渗出 CNV
原文传递
外伤性脉络膜破裂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被引量:9
4
作者 欧杰雄 于强 +3 位作者 李梅 张欣 阎宏 文峰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 探讨脉络膜破裂 (choroidal rupture,CR)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indocyanine greenangiography,ICGA)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的影像学表现及其同步检查的意义。 方法 对 17例眼挫伤致 CR患者... 目的 探讨脉络膜破裂 (choroidal rupture,CR)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indocyanine greenangiography,ICGA)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的影像学表现及其同步检查的意义。 方法 对 17例眼挫伤致 CR患者的 17只患眼进行 FFA和 ICGA同步检查 ,并对 FFA和ICGA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CR部位 FFA显示为强荧光 ,ICGA显示为弱荧光 ;5只眼 (2 9.4% )ICGA显示 CR长度较 FFA所显示的长 ;有 6只眼 (35 .3% )在出血灶内 ,ICGA显示出 FFA不能显示的隐匿 CR带。 结论  ICGA较 FFA能更好地确定脉络膜裂伤的范围和程度 ,FFA和 ICGA同步检查能全面地了解 CR的程度和眼底各组织的病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脉络膜破裂 诊断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吲哚花春绿 血管诊断
原文传递
急性后极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风 王光璐 +5 位作者 李雪非 孟淑敏 彭晓燕 焦树玲 严伟 周辉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后极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acuteposteriormultifocalplacoidpigmentepitheliopathy,APMPPE)的发病机制及病变的变化规律。方法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 目的探讨急性后极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acuteposteriormultifocalplacoidpigmentepitheliopathy,APMPPE)的发病机制及病变的变化规律。方法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检查(indocyaninegreenangiography,ICGA)观察本病的改变,共6例(8只眼),其中1例观察160天。结果①FFA:3只眼急性病变病灶早期为弱荧光,以后着染荧光。5只眼陈旧病灶为色素上皮脱色素的窗样缺损及色素沉着的遮蔽荧光;②ICGA:3只眼急性期病变呈斑片状充盈缺损,4只眼陈旧病灶弱荧光斑未见恢复,1只眼无异常表现。结论本病变发病为脉络膜毛细血管阻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青绿 诊断 荧光素 血管造影 视网膜疾病
原文传递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吲哚青绿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被引量:30
6
作者 刘晓玲 林冰 瞿佳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 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特征。 方法 用共焦激光扫描眼底血管造影仪对 70例 CSC患者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und... 目的 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特征。 方法 用共焦激光扫描眼底血管造影仪对 70例 CSC患者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与 ICGA同步检查。 结果 79只眼 FFA检查有视网膜色素上皮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渗漏。 ICGA检查 2 3只眼的脉络膜血管充盈迟缓 ;79只患眼有脉络膜血管扩张充血 ;78只眼的 RPE渗漏处有脉络膜血管的通透性增高 ;2 7只对侧健眼有同样的改变 ;19只患眼和 6只健眼有 RPE脱离 ;2 1只眼有 RPE的色素脱失、萎缩和 /或带状萎缩。 结论 脉络膜血管异常是 CSC的基本 ICGA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病变 脉络膜 CSC 眼底血管造影
原文传递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临床表现及眼底血管造影 被引量:5
7
作者 徐海峰 董晓光 +1 位作者 陈楠 王筱云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281-283,共3页
目的 观察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 (polypio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的临床表现及眼底血管造影特征。 方法 回顾分析 6例 PCV患者 7只眼的临床资料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undus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与吲哚青绿血管造... 目的 观察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 (polypio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的临床表现及眼底血管造影特征。 方法 回顾分析 6例 PCV患者 7只眼的临床资料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undus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与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检查资料。 结果  PCV患者早期眼底仅可见橘红色病变 ,随病情进展出现出血、渗出、水肿、浆液性和 (或 )出血性视网膜色素上皮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脱离 ,病程长者可出现视网膜、脉络膜萎缩。 FFA检查 1只眼病变处脉络膜血管网扩张 ,6只眼见密度不均的斑点状强荧光 ,造影过程中荧光渗漏 ,晚期呈强度不均的强荧光片 ;ICGA检查 5只眼早期显示分支状脉络膜血管网 ,末端扩张呈息肉状 ,晚期脉络膜血管结构不清 ,息肉状扩张仍然可辨 ,7只眼均有形态独特的孤立或簇状分布的息肉状强荧光点 ,晚期仍有染料存留。 结论 PCV患者眼底可见橘红色病变及出血、渗出和 RPE脱离 ,FFA及 ICG检查可见分支状脉络膜血管网及末端息肉状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 息肉 血管网 眼底血管造影 血管病变 FFA 患者 结论 过程 特征
原文传递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7
8
作者 蔡善君 唐健 赵英杰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273-276,共4页
目的 观察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 (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的临床特征。 方法 回顾分析 1999年 8月~ 2 0 0 2年 10月临床诊断为脉络膜新生血管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性疾病的 71例连续病例的 14 2只... 目的 观察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 (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的临床特征。 方法 回顾分析 1999年 8月~ 2 0 0 2年 10月临床诊断为脉络膜新生血管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性疾病的 71例连续病例的 14 2只眼的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及其中 9例 9只眼的光相干断层扫描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的临床资料。 结果  11例 11只眼诊断为 PCV,分别占本组CNV患者 71例 14 2只眼的 15 .4 9%和 7.75 %。全部为单眼发病 ,其中男性 7例 ,占 6 3.6 % ,女性 4例 ,占36 .4 %。年龄 32~ 75岁 ,平均年龄 6 2 .3岁。检眼镜检查 8只眼可见出血性或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 detachments,RPED) ,6只眼在黄斑区见结节样隆起病灶 ,9只眼视网膜下有出血 ,8只眼见脂质沉着。FFA检查显示脉络膜血管网及息肉样结构 7只眼 ,早期呈边界清楚的强荧光 ,进行性渗漏 ,新生血管末梢膨大处出现点状强荧光。出血性 RPED4只眼 ,出血性同时有浆液性 RPED4只眼。ICGA检查 11只眼均可见伞样或树枝样异常扩张的脉络膜血管网 ,以及血管网末梢多个息肉样膨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 息肉 血管网 出血性 ICGA 血管病变 黄斑区 结论 滋养 中心
原文传递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伴视网膜色素上皮撕裂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3
9
作者 于珊珊 杨诚 +3 位作者 袁敏而 闫宏 欧杰雄 梁小玲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58-461,共4页
目的观察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伴视网膜色素上皮(RPE)撕裂的临床特征。方法临床确诊为PCV伴RPE撕裂的12例患者12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39~71岁,平均年龄58.6岁。均为单眼发病,其中右眼8只,左眼4只... 目的观察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伴视网膜色素上皮(RPE)撕裂的临床特征。方法临床确诊为PCV伴RPE撕裂的12例患者12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39~71岁,平均年龄58.6岁。均为单眼发病,其中右眼8只,左眼4只。12只眼中,浆液性RPE脱离1只眼,出血性RPE脱离11只眼。所有患者均行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3例患者同时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以血管弓为界,将RPE撕裂区位置分为血管弓内、血管弓上及血管弓外。根据撕裂区的形状分为新月形、半月形及不规则形。观察患者眼底、FFA、ICGA及0cT表现特征。结果眼底检查发现,RPE撕裂区呈灰白色病灶。12只眼中,RPE撕裂区位于血管弓内4只眼,占33.3%;血管弓上5只眼,占41.7%;血管弓外3只眼,占25.0%。RPE撕裂区形状为新月形1只眼,占8.3%;半月形10只眼,占83.3%;不规则1只眼,占8.3%。FFA检查发现,所有患者表现为早期RPE撕裂区可见透见脉络膜荧光,晚期病灶内呈强荧光、边缘锐利。早晚期均无荧光渗漏,RPE撕裂区边缘可见卷曲皱缩的遮蔽荧光。ICGA检查发现,早期可见RPE撕裂区清晰的透见荧光,缺乏毛玻璃样荧光;晚期9只眼可见RPE撕裂区边缘清晰的分界线,卷曲皱缩的遮蔽荧光。行OCT检查的3只眼,其RPE撕裂区均可见RPE光带断裂缺失,边缘可见RPE层卷边的强反射区。结论PCV伴RPE撕裂区多呈半月形,多位于血管弓内及血管弓上。血管造影检查可见RPE撕裂区呈透见荧光,边缘呈卷曲皱缩的遮蔽荧光。OCT检查可见RPE撕裂区RPE光带断裂缺失,断裂的边缘RPE层卷边呈卷曲的强反射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疾病/诊断 色素上皮 眼/损伤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吲哚花青绿/诊断应用
原文传递
眼底营养不良性疾病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光璐 张风 +5 位作者 孟淑敏 焦淑玲 彭晓燕 卢宁 严伟 周辉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88-91,共4页
目的观察一组营养不良性疾病脉络膜血液循环的改变。方法采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fluroresceinangiography,FFA)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greenangiograph... 目的观察一组营养不良性疾病脉络膜血液循环的改变。方法采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fluroresceinangiography,FFA)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greenangiography,ICGA)两种方法对21例42只眼共4种眼底营养不良性疾病进行视网膜和脉络膜血液循环的对比分析。结果4种营养不良性疾病均见到脉络膜毛细血管的充盈迟缓或缺损。结论ICGA可提供眼底营养不良性疾病的确切脉络膜血液循环的信息,对进一步了解这些疾病的有关问题很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青绿 诊断 荧光素 血管造影术 视网膜疾病
原文传递
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多种眼底影像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洪涛 张军军 +1 位作者 曾志冰 包力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7-260,共4页
目的 观察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MEWDS)患者的多种眼底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临床检查确诊的MEWDS患者11例11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例1只眼,女性10例10只眼;年龄15~41岁,平均年龄27.6岁。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为2~... 目的 观察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MEWDS)患者的多种眼底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临床检查确诊的MEWDS患者11例11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例1只眼,女性10例10只眼;年龄15~41岁,平均年龄27.6岁。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为2~13 d,出现症状至就诊的平均时间为4.7 d。所有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眼底彩色照相、眼底自身荧光(AF)、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检查。平均随访时间3.2个月。观察病灶的彩色眼底像、AF、FFA、ICGA、OCT特征。结果 所有患眼黄斑区均可见橘红色颗粒样改变;AF表现为后极部边界模糊融合成片的强AF;FFA表现为早期病灶呈细针尖样花环状排列的强荧光,晚期荧光素染着;ICGA表现为晚期病灶呈边界不清、融合成片的弱荧光;SD-OCT表现为黄斑中心凹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强反射物质堆积伴椭圆体区等结构改变,病灶处交叉区及椭圆体区结构紊乱。结论 MEWDS患眼黄斑区呈橘红色颗粒样改变;呈不均匀弥漫性强AF;FFA 早期表现为细针样花环状排列边界不清的强荧光;ICGA晚期呈小片状融合的弱荧光病灶;SD-OCT表现为黄斑中心凹RPE表面强反射物质堆积,病灶处椭圆体区结构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疾病/诊断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吲哚花青绿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诊断 显像
原文传递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眼底影像检查特征对比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珺 张晓峰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1-275,共5页
【摘要】目的观察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影像检查特征及其意义。方法18例临床确诊的CSC患者的21只眼纳入观察。其中,男性12例14只眼,女性6例7只眼。年龄26~47岁,平均年龄(39.1±5.4)岁。急性CSC9例11只... 【摘要】目的观察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影像检查特征及其意义。方法18例临床确诊的CSC患者的21只眼纳入观察。其中,男性12例14只眼,女性6例7只眼。年龄26~47岁,平均年龄(39.1±5.4)岁。急性CSC9例11只眼,慢性CSC7例7只眼,复发性CSC2例3只眼。采集患眼的眼底彩色像以及眼底红外(IR)、自身荧光(FAF)、红外自身荧光(NIR-AF)、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联合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的图像,对比观察其影像特征及各种影像特征的相互关系。结果21只患眼的彩色眼底像均可见呈圆形的黄斑区浆液性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在IR像中,21只眼的浆液性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区均呈弱反光区。其中,10只眼的弱反光区内夹杂斑驳状强反光斑点,与FFA检查所示渗漏部位一致。在FAF像中,15只眼的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区表现为弱荧光;6只眼的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区表现为较强荧光。其中,14只眼的FFA检查所示渗漏灶对应处或周边结构可见弱或强荧光,7只眼的FFA检查所示渗漏灶未见异常荧光。3只急性CSC患眼的FAF像上可见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区下方大片散在的点状强荧光,这些点状强荧光在ICGA检查期间始终表现为弱荧光。在NIR—AF像中,15只眼的浆液性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区呈弱荧光;6只眼的浆液性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区呈相对强荧光。其中,14只眼的FFA检查所示渗漏灶对应处呈强或弱或斑驳状荧光,7只眼的FFA检查所示渗漏灶未见异常荧光。在FFA检查时,21只眼均可见荧光渗漏。在药物注射1~5min的ICGA像中,8只眼表现为区域性脉络膜充盈迟缓;13只眼表现为区域性脉络膜静脉扩张。FFA联合ICGA像中,6只眼在ICGA像中显示的病灶数比在FFA像中多;3只眼FFA检查未显示异常的部位在ICGA晚期像中可见明显的斑片状弱荧光。结论CSC在IR、FAF及NIR—AF上有其特征性的眼底影像表现。FFA为CSC的主要检查方法,ICGA可以更好的揭示其脉络膜的损害;IR、FAF及NIR—AF对于渗漏灶的检出不如FFA及ICG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疾病 诊断 脉络膜疾病 诊断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吲哚花青绿 诊断应用 诊断显像
原文传递
原田病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特征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玉涛 代玉娟 +2 位作者 梁丽 白领娣 孙秋艳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2-13,共2页
目的 探讨原田 (Harada)病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特征。 方法 对 2 6例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undus fluorescien angiography,FFA)确诊的 Harada病患者2 6例 5 2只眼同时进行 ICGA检查。 结果... 目的 探讨原田 (Harada)病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特征。 方法 对 2 6例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undus fluorescien angiography,FFA)确诊的 Harada病患者2 6例 5 2只眼同时进行 ICGA检查。 结果  Harada病的主要 ICGA表现为 :1早期异常暗的背景荧光 5例8只眼 ;2脉络膜灌注不良 12例 18只眼 ;3脉络膜血管及涡静脉扩张 2 0例 34只眼 ;4晚期斑片状强荧光 8例 12只眼 ;5中周及后极部斑点状弱荧光 4例 5只眼。 结论 Harada病 ICGA特征 :早期异常暗的背景荧光 ,脉络膜灌注不良 ,脉络膜血管及涡静脉扩张 ,中周及后极部斑片状弱荧光 ,晚期可见斑片状强荧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田病 葡萄膜炎 眼底血管造影 吲哚青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