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战国晋系金文异体字整理与成因探析
1
作者 翟筱雪 《现代语文》 2024年第1期38-44,共7页
在王宁汉字构形学理论的指导下,对战国时期晋系金文的异体字形进行梳理,并探究其形成原因。据统计,晋系金文异体字头共计201个,异写字176组,异构字32组。其中,“造”“梁”“明”等7个异体字组,既有异写字,又有异构字。异体字的形成主... 在王宁汉字构形学理论的指导下,对战国时期晋系金文的异体字形进行梳理,并探究其形成原因。据统计,晋系金文异体字头共计201个,异写字176组,异构字32组。其中,“造”“梁”“明”等7个异体字组,既有异写字,又有异构字。异体字的形成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汉字发展的基本规律、汉字的表意性质、民众的审美心理、构件形体相近、书写者的书写习惯与书写材料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系金文 战国时期 异体字 异写字 异构字
下载PDF
汉晋时期河西走廊张掖地区的开发研究——以黑水国汉代墓葬为例
2
作者 王宁远 申冉冉 辛欣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10,共10页
黑水国汉代墓葬出土的农具、动物骨骼、农作物遗存和人骨为人们了解河西走廊张掖地区汉晋时期生业经济和农业发展等问题提供了重要证据。通过动物骨骼、农作物遗存鉴定结果和人骨碳氮同位素检测结果,可以揭示汉晋时期黑水国人群的食物... 黑水国汉代墓葬出土的农具、动物骨骼、农作物遗存和人骨为人们了解河西走廊张掖地区汉晋时期生业经济和农业发展等问题提供了重要证据。通过动物骨骼、农作物遗存鉴定结果和人骨碳氮同位素检测结果,可以揭示汉晋时期黑水国人群的食物结构和生业模式特点。墓葬出土的农作物有粟、黍、稻,随葬动物有鸡、猪、绵羊、黄牛、狗、马,人骨骨胶原碳稳定同位素主要呈现C3和C4混合信号,部分呈现C3信号和C4信号,氮稳定同位素值相较牛羊等家养食草动物较高。综合研究说明汉晋时期河西走廊形成麦类、粟黍和豆类的混合农业模式,所以黑水国汉代先民摄取的粮食作物来源呈多样化。同时,河西走廊畜牧业发达,使当时人群摄取了大量的肉食资源,导致蛋白质摄入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水国汉墓 河西走廊 张掖地区 汉晋时期 生业经济 农业发展
下载PDF
图案美学视角下晋国青铜主题文创设计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孙燕 《丝网印刷》 2023年第15期9-12,共4页
晋国青铜文创作为活跃的设计主题之一,将文化与创意相融合,丰富设计内涵的同时,达到弘扬文化的目的。文章从图案美学视角出发,将青铜纹样与文创产品结合,发掘晋国青铜主题文创设计的多元应用形式。
关键词 图案美学 晋国青铜 文创设计
下载PDF
南宋使臣使金“觇国”职能考论
4
作者 刘春霞 《孙子研究》 2023年第1期40-53,共14页
宋金对峙时期,宋金双方沿袭交聘制度,互遣使臣。除常使外,南宋还因临时之需大量向金国派遣泛使。除协调两国关系、维护友好邦交之礼仪目的外,南宋使臣还负有“觇国”即打探敌情的任务。南宋使臣“觇国”之职能,是对古代行人制度的延续,... 宋金对峙时期,宋金双方沿袭交聘制度,互遣使臣。除常使外,南宋还因临时之需大量向金国派遣泛使。除协调两国关系、维护友好邦交之礼仪目的外,南宋使臣还负有“觇国”即打探敌情的任务。南宋使臣“觇国”之职能,是对古代行人制度的延续,又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表现出“求和”与“求战”的不同目的。南宋使臣使金“觇国”对于了解对方情状并最终维护两国和好、促成百余年南北共治局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南宋使臣使金“觇国”的政治职能,使其文学写作带上了独特的“觇国”视角,成为我们探讨使金文学的又一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 使金 觇国 战争 文学
下载PDF
仿古、复国、循制——《晋文公复国图》中建筑表达的三个维度
5
作者 王书林 徐新云 《建筑史学刊》 2023年第4期149-159,共11页
从《晋文公复国图》中四处场景绘制的建筑形象出发,从仿古风(时代性)、复故国(地域性)、循共制(等级性)三个维度分析,认为画作紧扣“晋文公复国”主题,以早于宋代的早期建筑样式体现仿古倾向、以北方故国的典型建筑形制表达复国思潮、... 从《晋文公复国图》中四处场景绘制的建筑形象出发,从仿古风(时代性)、复故国(地域性)、循共制(等级性)三个维度分析,认为画作紧扣“晋文公复国”主题,以早于宋代的早期建筑样式体现仿古倾向、以北方故国的典型建筑形制表达复国思潮、以社会共知的制度性建筑等级刻画场景空间。作为历史题材类的绘画作品,该图既体现复古意味,又关照当下,反映了南宋前期的时代背景、技术制度和社会观念的相关问题,为研究古代绘画作品的建筑表达提供了很好的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文公复国图》 时代 地域 等级 古代绘画 建筑表达
下载PDF
《左传·僖公二年》“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考论
6
作者 赵暾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23-29,共7页
《左传·僖公二年》提到晋国有“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两件至宝。汉儒解经,多主“屈产”为地名,结合上古汉语构词机制,可知“屈产”之“产”为动词,“屈”为地名,即晋公子夷吾之封地。屈邑有南北二处,《左传·僖公二年》所... 《左传·僖公二年》提到晋国有“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两件至宝。汉儒解经,多主“屈产”为地名,结合上古汉语构词机制,可知“屈产”之“产”为动词,“屈”为地名,即晋公子夷吾之封地。屈邑有南北二处,《左传·僖公二年》所言“屈地”乃北屈,位于今山西吉县一带。地方志多主张“垂棘之璧”与山西曲沃的吉(棘)璧村有关,有说法以水晶簇的三种形态和六种颜色,分别附会“三棘”与“六异”。据《墨子》相关条目及《说文》《尔雅》等训释,可知“三棘六异”即为“三翮六翼”,亦即“九鼎”,吉(棘)璧村与水晶簇实为附会之说。综合历史地理学的方法及清人沈钦韩的考证,可以确定“垂山”即为“垂棘”,位于今山西高都镇境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屈产之乘 垂棘之璧 晋国 屈邑 吉县 垂山 高都镇
下载PDF
魏晋南朝时期沛国相县刘氏家族的世系和迁徙
7
作者 李艳洁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34-139,共6页
魏晋南朝时期,沛国相县刘氏是一个活跃于政坛、极有影响力的家族。以曹魏时期的刘邠为第一世算起,魏晋南朝时期的刘氏家族历经十三世而绵延不衰。尤其是在东晋和南朝时期涌现出的刘惔、刘瓛、刘显、刘臻等代表人物,在政坛和文坛均取得... 魏晋南朝时期,沛国相县刘氏是一个活跃于政坛、极有影响力的家族。以曹魏时期的刘邠为第一世算起,魏晋南朝时期的刘氏家族历经十三世而绵延不衰。尤其是在东晋和南朝时期涌现出的刘惔、刘瓛、刘显、刘臻等代表人物,在政坛和文坛均取得了耀眼的成就,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随着战争的频发、南北割据的形成,沛国相县刘氏在两晋之际历经了由北至南的迁徙,于刘惔之时寓居京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朝 沛国 相县 刘氏家族 世系 迁徙
下载PDF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X-CT)在子仲姜盘制作工艺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丁忠明 周亚 吴来明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25,共14页
子仲姜盘内现有12只圆雕水生动物不能从盘中拔出,但都能在原地作360°旋转,在青铜器制作技术上堪称一绝。为了揭示其独特的制作工艺,运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X-CT)分析了子仲姜盘的圆雕水生动物、攀龙、虎足及附耳与盘体的连接方式... 子仲姜盘内现有12只圆雕水生动物不能从盘中拔出,但都能在原地作360°旋转,在青铜器制作技术上堪称一绝。为了揭示其独特的制作工艺,运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X-CT)分析了子仲姜盘的圆雕水生动物、攀龙、虎足及附耳与盘体的连接方式和内部结构。结果显示:圆雕水生动物内部都相应地配有一个转轴与盘体铸接。轴分为两种结构:一种是带有柱帽的圆柱体转轴;另一种是下半部分圆柱体,中间设有直径较大的圆盘,上半部分是圆锥体的转轴,在水生动物脊背上设有与圆锥体相对应的卯口;攀龙与虎足都自带多个"铸接销",与盘体构成隐蔽、牢固的铸接结构;附耳实心,与盘体浑铸。通过对子仲姜盘的X-CT检测,充分揭示了中国古代工匠在继承先人高超的陶范技术基础上,又有创新性应用。其理念是在设计中以美观为前提,呈现复杂而和谐的外观,而在制作技术上则以实用、简便为主,体现了合理性与巧妙性。运用X-CT检测技术对子仲姜盘内部复杂结构的精确呈现,表明该技术在古代青铜器工艺研究中的广泛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仲姜盘 X-CT技术 转轴 铸接销 铸接 晋国
下载PDF
试论曲沃羊舌墓地的归属问题 被引量:10
9
作者 孙庆伟 《南方文物》 2012年第2期74-76,共3页
山西曲沃县羊舌墓地是继天马——曲村遗址北赵晋侯墓地之后发现的另一处重要的晋国贵族墓地,但学术界对该墓地的归属存有较大争议。本文从两周之际晋国史事出发,综合考察北赵和羊舌墓地的年代,认定羊舌墓地是继北赵晋侯墓地之后的另一... 山西曲沃县羊舌墓地是继天马——曲村遗址北赵晋侯墓地之后发现的另一处重要的晋国贵族墓地,但学术界对该墓地的归属存有较大争议。本文从两周之际晋国史事出发,综合考察北赵和羊舌墓地的年代,认定羊舌墓地是继北赵晋侯墓地之后的另一处晋侯墓地,其中的两组共4座大墓应是昭侯、孝侯两代晋侯及其夫人的墓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国 晋侯墓地 羊舌墓地
下载PDF
争霸战争中的和平运动——析春秋时期宋国主持的“弭兵”之盟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凤祥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6-120,共5页
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也加剧了各国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对此,饱受战争之苦的弱小国家竭力反对战争。在这种情况下,宋国发起和主持了以“弭兵”为口号的和平运动。争霸战争和弭兵运动都对春秋时期的变局产生了很... 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也加剧了各国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对此,饱受战争之苦的弱小国家竭力反对战争。在这种情况下,宋国发起和主持了以“弭兵”为口号的和平运动。争霸战争和弭兵运动都对春秋时期的变局产生了很大影响,是推动春秋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而“弭兵”运动的促成,也反映了宋国作为弱小国家在春秋政治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宋国外交的巨大胜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 争霸 弭兵 宋国
下载PDF
秦、晋法家文化之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克森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51-156,共6页
秦晋两地都对法家文化做出巨大贡献,即三晋之地诞生了当时中国一批最杰出的法学理论家,创立了法家学派,而秦国即为法家理论的实践做出了卓越贡献,变法改革在秦国的成功使秦国迅速强大起来,为后来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相同点乃在于二者有... 秦晋两地都对法家文化做出巨大贡献,即三晋之地诞生了当时中国一批最杰出的法学理论家,创立了法家学派,而秦国即为法家理论的实践做出了卓越贡献,变法改革在秦国的成功使秦国迅速强大起来,为后来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相同点乃在于二者有着共同的戎狄文化背景;但三晋能够产生出卓越的法学理论家,变法改革却不能取得最后成功,秦国在变法改革中取得巨大成就,而在法学理论方面却毫无创建,其中差异即由于三晋文化中深厚的人道主义、道德观念和自由主义背景,而秦国人民的文化素养低下,对事物的认识只停留在感性阶段,而无法上升到理论层面等多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晋 法家文化 比较
下载PDF
天下的另一种形态——东晋及东北族群政权建构中的天下意识探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磊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7-27,178-179,共11页
分裂时期的多元天下与大一统时期的一元天下共同构成中国历史上的天下形态。列国并立之4世纪的天下形态集中体现了多元天下的特征。首先,天下秩序之所以能存在,是以华夷共有的天下意识为前提。东晋、慕容氏、高句丽都从天下意识中找到... 分裂时期的多元天下与大一统时期的一元天下共同构成中国历史上的天下形态。列国并立之4世纪的天下形态集中体现了多元天下的特征。首先,天下秩序之所以能存在,是以华夷共有的天下意识为前提。东晋、慕容氏、高句丽都从天下意识中找到不同的合法性资源。正因为"夷"在天下秩序中的地位上升,大一统时代"中心—边缘"的单向支配关系被多元互动关系所取代。也因如此,天下秩序并不稳定,聚变与裂变两种反向运动同时发生。东晋在兼并列国的同时,也分裂出慕容燕。但因为天下意识的制约,聚变是历史的主线。高句丽在参与晋或燕天下秩序的同时,建构自己的小天下,出现了"天下套嵌小天下"的新形态。在4世纪的多元天下中,东晋一元独大,列国皆受其制约与影响,这是天下意识得以维系、多元天下向一元天下迈进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 多元天下 一元天下 政权 东晋 慕容氏 高句丽
下载PDF
晋曲沃考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保春 《晋阳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24,共6页
曲沃作为晋国的一个都城,或可成立,但其地望,还有争论,在广泛搜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并结合考古资料及多次实地考察的体会,可以看出,曲沃一名不只是一座城邑之名,它在不同的时期所指不一,在桓叔初封和庄伯时期,曲沃是在峨嵋岭以北的今曲... 曲沃作为晋国的一个都城,或可成立,但其地望,还有争论,在广泛搜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并结合考古资料及多次实地考察的体会,可以看出,曲沃一名不只是一座城邑之名,它在不同的时期所指不一,在桓叔初封和庄伯时期,曲沃是在峨嵋岭以北的今曲沃境内;武公时期,曲沃更是一个区域的地名,桓、庄以来攻取或迁居的曲沃邑及其周围其它地区都可以称之为曲沃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沃 晋国 峨嵋岭
下载PDF
魏在战国前期的地理特征与作战方略 被引量:4
14
作者 宋杰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9-18,共10页
本文论述了战国前期魏国的疆域概况和主要特征 ,其对外用兵的方向和作战次序、战略内容及产生原因 ,并从地理角度分析其得失。
关键词 战国时期 魏国 河东 晋国 河内 河西 河外 中山 中原 地理特征 作战方略 对外战争 资源 交通 地缘战略
下载PDF
蒲城地望考 被引量:2
15
作者 畅海桦 杜海龙 《文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7-82,112,共7页
晋国献公时期,出于军事方面的考虑,在北部边疆建立了城防要塞蒲城,并让公子重耳在此驻守长达十几年。后因骊姬之乱,重耳逃离蒲城,随后蒲城再无晋史记载。其地望汉代以后就已模糊不清,虽有韦昭与杜预二人注解,终因证据不足反生歧义。现... 晋国献公时期,出于军事方面的考虑,在北部边疆建立了城防要塞蒲城,并让公子重耳在此驻守长达十几年。后因骊姬之乱,重耳逃离蒲城,随后蒲城再无晋史记载。其地望汉代以后就已模糊不清,虽有韦昭与杜预二人注解,终因证据不足反生歧义。现在随着隰县古城遗址与均庄遗址的考古调查,蒲城地望也渐露端倪,大量考古资料结合文献记载,确认古城遗址系汉代蒲子县所在地,和蒲子县相关的蒲城也在今隰县行政辖区内,其地望可能在城川河上游均庄村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国 蒲城 地望 考证
下载PDF
试论春秋时期晋国霸主与周王室的关系 被引量:2
16
作者 闫丽环 《焦作大学学报》 2011年第2期130-132,共3页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已经失去号令诸侯的能力。晋国经过改革后,国力大增,继齐之后称霸。晋文公也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帜,以达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目的;晋国既想摆脱周王室控制,又想利用王室达到号令诸侯的目的;...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已经失去号令诸侯的能力。晋国经过改革后,国力大增,继齐之后称霸。晋文公也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帜,以达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目的;晋国既想摆脱周王室控制,又想利用王室达到号令诸侯的目的;周天子虽说徒有虚名,但其声望还是起一定作用的;周王室与晋国之间是既相互利用又相互猜忌的复杂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国 春秋 周王室 霸主
下载PDF
萨尔浒战役前后之后金与明朝、朝鲜关系探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臻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7-83,共7页
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后,同腐朽、没落的明朝展开了争夺天下的对峙斗争;但因担心明朝与朝鲜的联合,于是积极拉拢朝鲜。明帝国衰落,急需得到朝鲜的军事支持,夹攻后金。朝鲜光海君既要听命于宗主国明皇朝,又不得不顾忌强盛的... 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后,同腐朽、没落的明朝展开了争夺天下的对峙斗争;但因担心明朝与朝鲜的联合,于是积极拉拢朝鲜。明帝国衰落,急需得到朝鲜的军事支持,夹攻后金。朝鲜光海君既要听命于宗主国明皇朝,又不得不顾忌强盛的后金政权的威胁,故只好在明与后金之间左右周旋,明哲保身。如此一来,在1619年萨尔浒战役前后的东北亚政治舞台上,就出现了富有特色的三角关系态势,这对彼时中朝传统政治秩序的演进产生了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努尔哈赤后金 朝鲜光海君王朝 明皇朝
下载PDF
王弼《周易注》与东晋官方易学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晓毅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3-27,共5页
王弼《周易注》于东晋太兴二年(319年)六月始立官学,标志着魏晋玄学义理易学成为官方政治哲学。尽管太兴四年(321年)增补郑玄《周易注》,太元九年(384年)增补王肃《周易注》,形成王弼、郑玄、王肃三家并立官学的局面,但王弼易学无疑占... 王弼《周易注》于东晋太兴二年(319年)六月始立官学,标志着魏晋玄学义理易学成为官方政治哲学。尽管太兴四年(321年)增补郑玄《周易注》,太元九年(384年)增补王肃《周易注》,形成王弼、郑玄、王肃三家并立官学的局面,但王弼易学无疑占主导地位。这种格局,是东晋玄学名士与司马氏皇权"共天下"在经学领域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弼 《周易注》 东晋 官学
下载PDF
北宋末年的两次中原大移民 被引量:2
19
作者 任崇岳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39-43,共5页
靖康元年(1126)十一月,金人的铁骑攻陷开封,北宋覆亡,翌年春,徽宗、钦宗被俘北上。随从徽、钦父子北迁的除后妃、宗室外,还有中原的工匠、医官、乐工、妓女、内侍等约10万人(一说20万),这是北宋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移民。不久,高宗赵... 靖康元年(1126)十一月,金人的铁骑攻陷开封,北宋覆亡,翌年春,徽宗、钦宗被俘北上。随从徽、钦父子北迁的除后妃、宗室外,还有中原的工匠、医官、乐工、妓女、内侍等约10万人(一说20万),这是北宋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移民。不久,高宗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即位,金兵继续牧马南寇,高宗无力回天,抵挡不住金人的凌厉攻势,只得退往江南。随高宗南迁的中原士民亦有10万之众,这批移民对江南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金兵 移民 江南文化
下载PDF
“下宫之难”探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白国红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16,共6页
春秋中期,各诸侯国内部的政治格局悄然发生着变化,公室出现衰弱迹象,而卿大夫家族则日趋强大,公室与世族之间以及世族与世族之间的矛盾日益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各世族均致力于内部的争权与兼并,“坠命亡氏”者比比皆是。赵氏,时为晋国强... 春秋中期,各诸侯国内部的政治格局悄然发生着变化,公室出现衰弱迹象,而卿大夫家族则日趋强大,公室与世族之间以及世族与世族之间的矛盾日益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各世族均致力于内部的争权与兼并,“坠命亡氏”者比比皆是。赵氏,时为晋国强卿,也在“下宫之难”中遭受灭族之祸。历史上,对“下宫之难”发生的时间、原因和涉及的范围众说纷纭,颇多疑点。对于“下宫之难”的诸多疑点,有必要依据典籍文献,并结合春秋时期的社会背景以及晋国的相关制度进行深层次的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 晋国世族 赵氏 下宫之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