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study on state-owned forest area stakeholders' behavior
1
作者 ZHANG Ai-mei CHEN Shao-zhi +2 位作者 WU Wei-hong LI Wen-yu WANG Yang-yang 《Ecological Economy》 2014年第2期164-171,共8页
The development of state-owned forest area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forest industry, and eve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economy. As the backbone of Chinese forestry development, ... The development of state-owned forest area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forest industry, and eve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economy. As the backbone of Chinese forestry development, it contributes to Chinese economic developm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social progress. How to balance all stakeholders' interest and behaviors remains as one of the focuses in the stud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orest areas. On this basis, researches were carried out and described in the paper. Firstly, the paper goes through the concept and scope of state-owned forest area in China; Secondly, it defines the stakeholders of state-owned forest area, and discusses over the problems in stakeholders' behaviors from the aspect of responsibility, rights and interests; and Finally, it designs the stakeholders' behaviors on the basis of existing problems and provides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on deeper reform of state-owned forest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keholders' behaviors state-owned forest area China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rock fragments in different forest stony soil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macropore characteristics in mountain area, northern China 被引量:5
2
作者 MENG Chen NIU Jian-zhi +3 位作者 YIN Zheng-cong LUO Zi-teng LIN Xing-na JIA Jing-wei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8年第3期519-531,共13页
Rock fragments have major effect on soil macropores and water movement. Howev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ock fragment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macropore characteristics remain elusive in forest stony soils in nort... Rock fragments have major effect on soil macropores and water movement. Howev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ock fragment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macropore characteristics remain elusive in forest stony soils in northern mountainous area of China.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are to(1) use Industrial Computed Tomography(CT) scanning to quantitatively analyze rock fragment characteristics in intact soil columns in different forest lands and(2) ident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racteristics of rock fragments and that of the macropores. Intact soil columns that were 100 mm in diameter and 300 mm long were randomly taken from six local forest stony soils in Wuzuolou Forest Station in Miyun, Beijing. Industrial CT was used to scan all soil column samples, and then the scanned images were utilized to obtain the three-dimensional(3 D) images of rock fragments and macropore structures. Next, theparameters of the rock fragments and macropore structure were measured, including the volume, diameter, surface area, and number of rock fragments, as well as the volume, diameter, surface area, length, angle, tortuosity and number of macropor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soil rock fragments content in the 10-30 cm layer between mixed forest and pure forest, but in the 0-10 cm soil layer, the rock fragments in mixed forest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in pure forest. The number density of macropores has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number of rock fragments in the 0-10 cm soil layer, whereas this correlation is not significant in 10-20 cm and 20-30 cm soil layers. The volume density of macropore was not correlated with the volume density of rock fragments, and there i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ensity of macropore surface area and the density of rock fragment surface area. Industrial CT scanning combined with image processing technology canprovide a better way to explore 3 D distribution of rock fragments in soil. The content of rock fragments in soil is mainly determined by parent rocks. The surface soil(0-10 cm) of forest contains fewer rock fragments and more macropores, which may be caused by bioturbation, root systems, gravitational settling and faunal undermi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k fragment MACROPORE forest stone soil Mountain area Industrial Computed Tomography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涉农高职院校“三农”人才队伍建设探索——以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3
作者 王博 冯树林 王军利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3期143-146,共4页
乡村振兴是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保障,具有深远的意义和重大价值。为全面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充分发挥涉农高职院校在我国乡村振兴工作中的服务功能,笔者基于咸阳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林草产业项目在推动“三农”人才队伍... 乡村振兴是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保障,具有深远的意义和重大价值。为全面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充分发挥涉农高职院校在我国乡村振兴工作中的服务功能,笔者基于咸阳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林草产业项目在推动“三农”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发挥的示范和带动作用,阐述该校为科学高效服务地方“三农”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基于“三农”人才队伍建设所做的尝试和探索,以期为“三农”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农”人才 乡村振兴 职业教育 农林高校 林草产业
下载PDF
重点国有林区现代化的内涵、特征及评价体系建构
4
作者 万深玮 柯水发 《中国林业经济》 2024年第1期11-22,共12页
首先对重点国有林区的三生空间进行了建构并明确了其与五大文明和五大振兴之间的关系,进而引出三生空间与重点国有林区现代化之间的关系,从而探索出重点国有林区现代化应当涵盖林业经济发展的现代化、森工企业的现代化、林人自身的现代... 首先对重点国有林区的三生空间进行了建构并明确了其与五大文明和五大振兴之间的关系,进而引出三生空间与重点国有林区现代化之间的关系,从而探索出重点国有林区现代化应当涵盖林业经济发展的现代化、森工企业的现代化、林人自身的现代化、林区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建设的现代化与林区生态文明的现代化五个维度;其次,通过梳理现有研究明确了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的必要性,强调了建构重点国有林区现代化应当坚持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共识兼备、真实反映与数据可得性兼备、全面性与突出重点兼备三项原则;最后,从重点国有林区的现实情况与改革的实践经验出发,选取符合五个维度的36项指标构成重点国有林区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现实情况,借助三生空间的框架提出在林业生产上重视森林数量与质量并举、在林人生活上重视居民共同富裕、在林区生态上重视资源可持续利用等三条启示,以期对重点国有林区现代化进行学理性阐释并建构一套适用于中国重点国有林区的现代化评价体系,促使重点国有林区现代化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总目标,并为中国式重点国有林区的现代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重点国有林区 森工企业 三生空间 林区现代化
下载PDF
基于Grey-DEMATEL模型的生态文化产业发展关键影响因素识别研究——以中国重点国有林区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曹玉昆 张亚芳 +1 位作者 陈雨荷 朱震锋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5-202,共8页
基于灰数理论和DEMATEL模型思想构建了科学识别关键影响因素的Grey-DEMATEL模型,并以我国重点国有林区为例,通过理论分析、文献梳理及问卷调研、专家访谈等方式,对林区生态文化产业发展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在系统构建生态文化产业... 基于灰数理论和DEMATEL模型思想构建了科学识别关键影响因素的Grey-DEMATEL模型,并以我国重点国有林区为例,通过理论分析、文献梳理及问卷调研、专家访谈等方式,对林区生态文化产业发展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在系统构建生态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基础上,借助Grey-DEMATEL模型识别了影响林区生态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影响林区生态文化产业发展的6个关键因素分别为政府鼓励与支持、资本要素投入、创新要素投入、生态文化资源价值量、资源开发红线、资源保护约束。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强化政府职能、加快制度创新、加大财政支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及重视宣传推广等建议,为其他地区生态文化产业培育发展提供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化产业 生态系统服务 “两山”理论 Grey-DEMATEL模型 重点国有林区
下载PDF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生态产业化发展水平测度及障碍因子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倩倩 朱洪革 崔希洙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7-336,共10页
基于2001—2021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的统计数据,从生态环境质量、区域经济水平、支柱产业水平、政府资金投入4个维度构建了生态产业化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测度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生态产业化发展水平,并通过障碍度模型识... 基于2001—2021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的统计数据,从生态环境质量、区域经济水平、支柱产业水平、政府资金投入4个维度构建了生态产业化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测度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生态产业化发展水平,并通过障碍度模型识别阻碍生态产业化发展的障碍因子。结果表明:2001—2021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的生态产业化发展指数呈现波动上升趋势,系统层的发展水平变化趋势具有差异性;影响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生态产业化发展的障碍因素在各系统层中的分布并不均匀,森林资源、污染管理、产业结构、支柱产业产值4个指标是主要的障碍因子。为了提升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的生态产业化水平,应该坚持生态优先、优化产业布局、延长产业链和拓宽融资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林区 生态产业化 熵权TOPSIS模型 障碍度模型 黑龙江省
下载PDF
森林资源富集区魔芋产业与林下经济协同发展机制研究——以安康市为例
7
作者 薛焕霞 张依梦 《林业调查规划》 2023年第5期185-191,共7页
安康市地处秦巴山区森林资源富集区,依托优势资源发展林下魔芋产业是提升林下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新出路。以安康市为例,选取2010—2021年全市林业经济增加值及魔芋产业产值等数据,采用实地调研法和数据分析法,分别从魔芋产值产量、种... 安康市地处秦巴山区森林资源富集区,依托优势资源发展林下魔芋产业是提升林下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新出路。以安康市为例,选取2010—2021年全市林业经济增加值及魔芋产业产值等数据,采用实地调研法和数据分析法,分别从魔芋产值产量、种植面积、产业优势等方面对魔芋产业和林下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构建魔芋产业与林下经济协同互动发展机理及路径,依据资源禀赋理论,提出充分利用当地森林资源优势和富硒特色产业政策扶持,创造魔芋产业原生态种植条件和环境,扩大林下魔芋种植基地,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提高林下种植人员专业素养,科学开展林下魔芋种植技术等对策,共同促进魔芋产业与林下经济协同互赢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产业 林下经济 林芋种植 协同发展机制 森林资源富集区
下载PDF
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及其经济贡献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0
8
作者 罗小锋 王泽均 +1 位作者 李兆亮 薛龙飞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93-97,共5页
文章依据1999—2015年我国三大林区林业产业发展数据,采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对三大林区的产业结构和竞争力进行了动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多部门经济模型分析了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对三大林区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对各大林区林... 文章依据1999—2015年我国三大林区林业产业发展数据,采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对三大林区的产业结构和竞争力进行了动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多部门经济模型分析了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对三大林区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对各大林区林业经济增长速度、产业结构素质以及区域竞争力优势的分析,提出了各林区林业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的若干措施,为我国林业产业经济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大林区 林业产业结构 变动 贡献
下载PDF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集聚水平实证研究 被引量:31
9
作者 张占贞 王兆君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2-116,共5页
运用行业集中度指数、产业区域集聚程度指数,从市场和区域相结合的角度测度林业产业集聚水平及其发展阶段,并进行实证分析。根据分析结论给出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建议:木材采运业不适合作为集聚产业培植;林木种植培育业、经... 运用行业集中度指数、产业区域集聚程度指数,从市场和区域相结合的角度测度林业产业集聚水平及其发展阶段,并进行实证分析。根据分析结论给出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建议:木材采运业不适合作为集聚产业培植;林木种植培育业、经济林产品的种植与采集、木制品加工业可作为潜在产业集群进行引导和扶持;处于产业集聚发展期的锯材木片加工、人造板制造业集群,应整合各种资源大力培育发展;产业集聚水平较高的非木质林产品加工业、陆生野生动植物的繁殖与利用业集群,可作为林区发展的接续产业加快发展;处于产业集聚成熟期的木制家具业集群,应实施集群升级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国有林区 林业产业 产业集聚 行业集中度 产业区域集聚程度
下载PDF
重点国有林区产业结构综合效益的影响及评价 被引量:7
10
作者 朱震锋 曹玉昆 +1 位作者 王非 陈丽荣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6-161,共6页
通过测算2003~2013年重点国有林区产业结构综合效益指数Z及产业结构贡献份额指数Z',对林区产业结构综合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得到以下主要结论:2003~2013年Z值与Z'值均大于零,反映了期间林区产业结构效益较好,产业结构实现了一定程度... 通过测算2003~2013年重点国有林区产业结构综合效益指数Z及产业结构贡献份额指数Z',对林区产业结构综合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得到以下主要结论:2003~2013年Z值与Z'值均大于零,反映了期间林区产业结构效益较好,产业结构实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2005~2010年Z值与Z'值的变动趋势始终保持很高的一致性水平,说明产业结构调整长期以来对重点国有林区产业结构效益及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2003~2004年Z值和Z'值的变动趋势是相反的,Z值上升,Z'值下降,说明技术进步因素对改善林区产业结构效益同样具有积极作用。建议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增加产业发展的技术含量,为重点国有林区充分应对全面停伐新常态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国有林区 产业结构 效益 贡献份额 转型
下载PDF
黑龙江省森工林区贫困问题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於倩 冯月琦 李尔彬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10-313,共4页
分析了黑龙江森工林区贫困状况,指出其贫困程度不仅高于黑龙江省的平均水平,甚至比农民还要贫困。本研究概括了黑龙江森工林区贫困特征,剖析了林区贫困成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林区反贫困的对策:即深化林区体制改革,树立林区新的文化理念... 分析了黑龙江森工林区贫困状况,指出其贫困程度不仅高于黑龙江省的平均水平,甚至比农民还要贫困。本研究概括了黑龙江森工林区贫困特征,剖析了林区贫困成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林区反贫困的对策:即深化林区体制改革,树立林区新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发展林区特色产业、拓宽林区脱贫致富的途径,改善林区生产条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完善林区社会保障制度、帮助弱势群体脱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工林区 林区职工 贫困问题 反贫困
下载PDF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转型模式的构建 被引量:16
12
作者 张琦 万志芳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2-106,共5页
针对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现状,依据2001—2014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相关数据,分析了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值增长率、产业主导性及多样性,并结合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的实际情况及《国有林区改革指导... 针对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现状,依据2001—2014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相关数据,分析了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值增长率、产业主导性及多样性,并结合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的实际情况及《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国有林场改革方案》,提出:从资源型接续产业、非资源型替代产业、生态产业园区3个方面,构建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转型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林区改革 林业产业转型 林业产业模式 黑龙江省
下载PDF
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林业用地面积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琳 刘铁男 +1 位作者 刘美爽 刘俊昌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60-169,共10页
【目的】林区林业用地的大量流失已成为制约林区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通过林地变化数据分析,以期找出林区林业用地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及各因素对林业用地面积变化的影响程度,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借鉴和依据。【方法】选取黑龙... 【目的】林区林业用地的大量流失已成为制约林区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通过林地变化数据分析,以期找出林区林业用地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及各因素对林业用地面积变化的影响程度,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借鉴和依据。【方法】选取黑龙江省森工林区1986—2013年林地利用数据和同期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各项指标数据,在定性分析基础上,从经济、社会和政策因素3方面选取12项指标,以2002年之后的统计口径为标准,对1994—2002年的相应数据进行调整,应用SPSS18软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经过计算,得到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林业用地面积影响因素模型:Y=900.565-11.082D1-53.463X6,R^2=0.867,F=81.421,模型通过检验。森工林区林业产业总产值、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第一产业所占比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多种经营总产值占林业产业总产值的比重、林业固定资产投资、年末林业人口数、工人发生工伤事故人数与林业用地面积变化显著相关。1998年天保工程政策和多种经营总产值所占比重对林业用地面积变化影响最为显著。1998年天保工程政策变量符号为负,表明天保工程的实施对森工林区林业用地面积的减少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森工林区多种经营总产值所占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林业用地面积减少0.53万hm^2。【结论】在多种经营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林地资源,实现林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森工林区 林业用地面积 驱动因素
下载PDF
中国东北国有林区林业生态安全动态变化研究——生态与产业共生视角 被引量:16
14
作者 陈岩 张智光 廖冰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7年第4期411-416,共6页
基于生态和产业共生理论,应用林业Lotka-Volterra共生模型和算法对我国东北部内蒙古、黑龙江、吉林3个国有林区1993—2014年的林业生态安全动态变化进行测度研究。通过森林生态和林业产业间的共生度指数S(k)的大小、森林生态受力指数SE... 基于生态和产业共生理论,应用林业Lotka-Volterra共生模型和算法对我国东北部内蒙古、黑龙江、吉林3个国有林区1993—2014年的林业生态安全动态变化进行测度研究。通过森林生态和林业产业间的共生度指数S(k)的大小、森林生态受力指数SE(k)和林业产业受力指数SI(k)的正负号对内蒙古、黑龙江、吉林3个省区22年来的林业生态安全情况进行动态分析。结果显示:三个省区从2000年天然保护林一期工程实施开始,经过几年的红色或橙色等预警交替出现的状态,到了2008年以后基本上都开始出现健康级绿色安全状态。通过这三个省区的动态变化趋势可见,我国实施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对国有林区林业生态的恢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生态安全 生态与产业共生 Lotka—Volterra模型 国有林区 动态变化
下载PDF
南方集体林区林业产业结构分析与优化 被引量:5
15
作者 丁文恩 安利波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76-177,200,共3页
南方林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四大林区之一。南方集体林区丰富的森林资源为发展林业产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分析南方集体林区林业产业构成的基础上,重点运用区位商法计算了南方集体林区林业的主导产业,得出了南方集体林区林业主导产业的三... 南方林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四大林区之一。南方集体林区丰富的森林资源为发展林业产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分析南方集体林区林业产业构成的基础上,重点运用区位商法计算了南方集体林区林业的主导产业,得出了南方集体林区林业主导产业的三大特点,主导产业优势不明显,第二产业快速发展有望成为新的地区主导产业,第三产业发展落后。最后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3条优化南方集体林区产业结构的建议:(1)加快南方商品林基地的建设。(2)继续加强南方集体林区的林产工业发展。(3)加快发展林业第三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集体林区 林业 产业结构 主导产业
下载PDF
基于偏离-份额法的国有林区产业结构分析 被引量:25
16
作者 曹玉昆 黄显乔 朱震锋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共6页
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以全国林业为参照,对国有林区经济发展过程及产业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得到:随着国有林区的改革和天保工程的实施以来,国有林区三次产业结构在不断进行调整,总体趋于合理方向转变;国有林区三次产业在增长率、结构上均... 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以全国林业为参照,对国有林区经济发展过程及产业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得到:随着国有林区的改革和天保工程的实施以来,国有林区三次产业结构在不断进行调整,总体趋于合理方向转变;国有林区三次产业在增长率、结构上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竞争力较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竞争力水平;第一、第三产业受到的由木材大量调减所带来的影响较小,通过发展替代产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增长压力,而主要以木材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受到了较大影响,需要通过产业的转型升级带动经济的增长。针对研究结论,提出国有林区产业结构优化应加大扶持以森林生态旅游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维持第一产业的稳定增长,推动第二产业的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三大产业竞争力,支持林区多种经营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离-份额分析 国有林区 产业结构
下载PDF
资源枯竭型林区产业转型的困境与对策——以伊春市为例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晓陶 薛惠锋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7-139,150,共4页
长期的过量采伐,导致东北许多林区森林可采林木资源濒临枯竭,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实施彻底的产业转型,恢复林区的生态功能,促进资源枯竭型林区经济全面协调发展已经迫在眉睫。但是,林区在实施产业转型过程中遇到许多现实问题,需... 长期的过量采伐,导致东北许多林区森林可采林木资源濒临枯竭,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实施彻底的产业转型,恢复林区的生态功能,促进资源枯竭型林区经济全面协调发展已经迫在眉睫。但是,林区在实施产业转型过程中遇到许多现实问题,需要国家及当地政府及时出台相应扶持政策,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文章以伊春市国有林区为例,对东北林区产业转型的困境进行深入分析,剖析了影响林区产业转型制度障碍,提出了资源枯竭型林区产业转型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区 资源枯竭 产业转型
下载PDF
黑龙江森工林区经济转型发展的动力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岳 朱震锋 《森林工程》 2019年第3期26-31,共6页
基于对黑龙江森工林区经济转型发展现状的系统性描述分析,借助林区2005-2016年相关统计数据,通过构建林区经济转型发展动力模型,旨在实现森工林区经济转型发展动力因素有效识别及驱动效应定量研究。研究得到:产业结构水平对林区经济转... 基于对黑龙江森工林区经济转型发展现状的系统性描述分析,借助林区2005-2016年相关统计数据,通过构建林区经济转型发展动力模型,旨在实现森工林区经济转型发展动力因素有效识别及驱动效应定量研究。研究得到:产业结构水平对林区经济转型发展的驱动效应最为显著,这与其背后涵盖的科学产业布局、产业间资源优化配置等内容密切相关;资本要素、劳动力要素对林区经济转型发展具有积极驱动效应,但不及产业结构水平;资本要素的驱动效应大于劳动力要素,体现出当前林区接续替代产业发展对资本投入的紧迫需求,而林区劳动力资源质量不佳和结构不均衡等成为制约其对林区经济转型发展推动作用的重要原因。综上所述,黑龙江森工林区经济转型发展受到来自产业结构水平、资本及劳动力要素投入等一系列因素不同程度的驱动作用和影响,并结合研究结论及林区客观实际提出加快林区经济转型发展的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工林区 经济转型 动力因素 路径
下载PDF
关于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林业产业转型发展的调研报告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拓 陈阳 毛飞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50-54,共5页
通过实地调研,报告总结了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林业产业转型发展的主要特点;指出了当前存在政策扶持乏力、资金支持不足等突出问题;提出了产业转型发展的政策建议,包括设立国有林区产业转型扶持基金、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推动惠农政... 通过实地调研,报告总结了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林业产业转型发展的主要特点;指出了当前存在政策扶持乏力、资金支持不足等突出问题;提出了产业转型发展的政策建议,包括设立国有林区产业转型扶持基金、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推动惠农政策惠及国有林区林业人口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林区 林业产业 特点 问题 政策建议
下载PDF
黑龙江省大小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产业集聚的时空计量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阳 李朝洪 孙丹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8-84,共7页
以黑龙江省大小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林业产业为研究对象,以《中国林业统计年鉴》、《黑龙江年鉴》中研究区域范围内各地区2009—2018年林业产业总产值数据为基础,应用区位熵模型、行业集中度模型对黑龙江省大小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产业集... 以黑龙江省大小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林业产业为研究对象,以《中国林业统计年鉴》、《黑龙江年鉴》中研究区域范围内各地区2009—2018年林业产业总产值数据为基础,应用区位熵模型、行业集中度模型对黑龙江省大小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产业集聚水平进行测度;结合空间计量分析法中的莫兰指数,从时间、空间2个维度分析黑龙江省大小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产业集聚水平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2009—2018年,黑龙江省大小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内,大部分地区林业产业集聚化程度有提升的趋势,但产业集聚化程度仍然较低;各产业集聚性呈现出,由2014年及以前的行业集中度指数由大到小的“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集聚模式,向2015年及以后的行业集中度指数由大到小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集聚模式演替发展;研究区域内,大部分地区的林业产业集聚化程度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存在空间正向相关性,地理位置接近的地区彼此相互影响,存在“高-高”集聚区域、“低-低”集聚区域。总体看,黑龙江省大小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产业集聚性,在地理空间上呈现分布不均衡,在动态时间上呈现更替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林区 林业产业 产业集聚 时空计量 黑龙江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