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rterial and End-Tidal Carbon Dioxide in Supine Obese Patients during General Anesthesia
1
作者 Kenichi Satoh Mami Chikuda +4 位作者 Ayako Ohashi Miho Kumagai Masahito Sato Akiyoshi Kuji Shigeharu Joh 《Open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 2015年第5期79-84,共6页
Background: We investigate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partial pressure of arterial carbon dioxide and end-tidal carbon dioxide (P(a-ET)CO2) with respect to the Broca-Katsura index (BKI), which is an obesity index, in ob... Background: We investigate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partial pressure of arterial carbon dioxide and end-tidal carbon dioxide (P(a-ET)CO2) with respect to the Broca-Katsura index (BKI), which is an obesity index, in obese patients during general anesthesia. Materials and Methods: From January 2003 to December 2013, we studied 601 patients aged 16 years old or over undergoing general anesthesia. Patients had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y physical status I and II and we reviewed their anesthetic charts. The P(a-ET)CO2 with respect to the BKI divided patients into two groups: 16 to 2 valu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In patients aged 16 to 2 was 2.2 ± 3.1 mmHg at BKI 2 was 3.2 ± 4.1 mmHg at BKI 2 tends to increase in obese patients during general anesthesia with increasing BKI in patients aged 16 to < 65 years o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erial-Alveolar carbon dioxide Tension difference Broca-Katsura Index End-Tidal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 of ARTERIAL carbon dioxide SUPINE Position
下载PDF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联合修正版Geneva评分对急性肺栓塞的联合预测效能
2
作者 侯俊飞 柴卫芳 黄娜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378-380,425,共4页
目的:探讨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_(2))联合修正版Geneva评分对急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APE)的联合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疑似急性肺栓塞患者的... 目的:探讨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_(2))联合修正版Geneva评分对急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APE)的联合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疑似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265例。据计算机断层扫描肺血管造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检查结果将265例患者分为APE组(CPTA阳性)与Non-APE组(CPTA阴性),其中APE组138例,Non-APE组127例。收集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PaCO_(2)联合修正版Geneva评分的联合预测效能。结果:APE组与Non-APE组患者的呼吸困难、咳血、晕厥、胸痛症状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PE组患者修正版Geneva评分分布明显高于Non-APE组(P<0.05);APE组PaCO_(2)<35 mmHg的患者明显多于Non-APE组(P<0.05)。PaCO_(2)联合修正版Geneva评分对于急性肺栓塞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95%CI高于单独指标。结论:PaCO_(2)联合修正版Geneva评分预测急性肺栓塞的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单一指标,其敏感度显著优于单独修正版Geneva评分系统,特异度优于PaCO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修正版Geneva 急性肺栓塞 预测效能
下载PDF
外周灌注指数、血乳酸、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与动脉-中心静脉氧含量差比值对脓毒症液体复苏预后的评估价值
3
作者 徐美玲 吴婉君 容永璋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33-36,41,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灌注指数(PI)、血乳酸(Lac)和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与动脉-中心静脉氧含量差比值(Pv-aCO_(2)/Ca-vO_(2))对脓毒症液体复苏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江门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 目的探讨外周灌注指数(PI)、血乳酸(Lac)和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与动脉-中心静脉氧含量差比值(Pv-aCO_(2)/Ca-vO_(2))对脓毒症液体复苏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江门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中心静脉导管进行液体复苏。根据患者28 d预后分为存活组58例和死亡组24例。比较两组患者复苏6 h后的PI、Lac、Pv-aCO_(2)/Ca-vO_(2)。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I、Lac、Pv-aCO_(2)/Ca-vO_(2)对脓毒症液体复苏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存活组复苏6 h后的PI高于死亡组,Lac、Pv-aCO_(2)/Ca-vO_(2)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Lac、Pv-aCO_(2)/Ca-vO_(2)预测脓毒症液体复苏不良预后的灵敏度分别为66.67%、75.00%、79.17%,特异度分别为87.93%、86.21%、91.38%,截断值分别为0.350、4.625、1.720。联合预测的灵敏度为87.50%,特异度为94.83%(AUC=0.962)。结论PI、Lac、Pv-aCO_(2)/Ca-vO_(2)评估对脓毒症液体复苏治疗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液体复苏 外周灌注指数 血乳酸 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 动脉-中心静脉氧含量差
下载PDF
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的临床意义及应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罗荣 莫桂熙 《医药前沿》 2024年第3期40-43,共4页
血流动力学失稳是危重患者救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实质是机体低灌注和氧气代谢异常。如果在早期未得到有效的治疗,就会出现多个脏器的功能障碍,甚至会对患者的预后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中,对局部血流进行检测和校正非... 血流动力学失稳是危重患者救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实质是机体低灌注和氧气代谢异常。如果在早期未得到有效的治疗,就会出现多个脏器的功能障碍,甚至会对患者的预后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中,对局部血流进行检测和校正非常有必要。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乳酸、中心静脉压(CVP)等常规检测方法对机体的代谢影响不大,而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_(2))能更灵敏地反映机体血流灌注及血流动力学,对临床治疗及预防感染所致的慢性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对Pcv-aCO_(2)在脓毒性休克、失血性休克、重度烧伤、颅脑损伤、外科手术和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 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 临床意义 应用
下载PDF
重症超声检查联合Pcv-aCO_(2)指导脓毒性休克合并HFpEF患者液体复苏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林菊 王辉 +4 位作者 林乐清 景云烟 王磊 梁栋诚 姚白雪 《浙江医学》 CAS 2023年第6期603-608,共6页
目的 探讨重症超声检查联合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_(2))指导脓毒性休克合并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患者液体复苏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脓毒性休克合并HFpEF患者60例... 目的 探讨重症超声检查联合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_(2))指导脓毒性休克合并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患者液体复苏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脓毒性休克合并HFpEF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按照脓毒性休克液体复苏指南给予液体复苏。观察组液体复苏通过重症超声动态监测下腔静脉变异度(IVCV)并联合Pcv-aCO_(2)进行;对照组液体复苏按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策略进行。比较两组患者复苏前与复苏24、48、72 h心功能指标[脑钠肽(BNP)、心排血指数(CI)、左心室流出道血流速度时间积分(VTI)],3、6 h复苏达标情况,启动反向液体复苏时间,肺水肿发生率,ICU停留时间和28 d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复苏24、48、72 h 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及复苏前,CI、VTI水平高于对照组及复苏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3 h复苏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启动反向液体复苏时间、肺水肿发生率、ICU停留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6 h复苏达标率、28 d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与EGDT策略相比,重症超声检查联合Pcv-aCO_(2)指导脓毒性休克合并HFpEF患者液体复苏,在提高早期复苏效率、降低急性肺水肿发生率、改善患者心功能和预后方面更为有效,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超声 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 脓毒性休克 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 液体复苏
下载PDF
新生儿经皮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值与动脉血气二氧化碳分压检测值差值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卓宇 王欢欢 +2 位作者 王瑞 曹云 张崇凡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10-423,共14页
背景无创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cPCO_(2))/经皮氧分压(TcPO_(2))监测技术能对新生儿二氧化碳分压(PCO_(2))/氧分压(PO_(2))进行连续监测,减少采血次数,临床非常关注其安全性和监测值的准确性。目的通过系统评价/Meta分析反映TcPCO_(2)/TcPO... 背景无创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cPCO_(2))/经皮氧分压(TcPO_(2))监测技术能对新生儿二氧化碳分压(PCO_(2))/氧分压(PO_(2))进行连续监测,减少采血次数,临床非常关注其安全性和监测值的准确性。目的通过系统评价/Meta分析反映TcPCO_(2)/TcPO_(2)监测值与PaCO_(2)/PaO_(2)检测值的一致性。设计系统评价/Meta分析。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Ovid 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以新生儿和TcPCO_(2)/TcPO_(2)监测中英文自由词和主题词构建不同数据库的检索式,去重后的文献由2人背靠背阅读题目和摘要初筛,阅读全文复筛,提取发表年份,出生胎龄,监测时胎龄,出生体重,监测时体重,样本量和监测对数,TcPCO_(2)/TcPO_(2)监测组的探头温度,监测部位、时长和设备,参照组(动脉、静脉、末梢和混合)血气PCO_(2)/PO_(2),两组血气差值、相关系数和不良事件。采用STATA 17软件行Meta分析。主要结局指标TcPCO_(2)/TcPO_(2)监测值与PaCO_(2)/PaO_(2)检测值差值。结果中英文数据库检索到875篇文献,经去重、初筛和全文筛选40篇文献进入本文分析,中文14篇,英文26篇。Meta分析显示,探头温度43℃和44℃亚组、42℃亚组、40℃和41℃亚组及38℃和39℃亚组TcPCO_(2)与PaCO_(2)差值分别为2.37(95%CI:2.17~2.67)、2.48(95%CI:1.17~3.79)、4.47(95%CI:3.03~5.92)和5.96(95%CI:5.27~6.64)mmHg,4个亚组Pearson系数为0.78~0.89;与PaCO_(2)偏差43℃和44℃亚组为5%、40℃和41℃亚组为11.8%~14.8%,38℃和39℃亚组为17%。Meta分析显示,探头温度43℃和44℃亚组、42℃亚组、40℃和41℃亚组、38℃和39℃亚组TcPO_(2)与PaO_(2)差值分别为-7.28(95%CI:-12.92~-1.63)、-5.61(95%CI:-6.61~-4.62)、-28.85(95%CI:-35.12~-22.58)和-31.42(95%CI:-35.97~-26.88)mmHg,4个亚组Pearson系数为0.35~0.91。8篇文献描述了轻微的皮肤发红,未发现皮肤烫伤不良事件。结论在没有控制TcPCO_(2)监测部位、时长、时点、设备和新生儿疾病及其状态下,TcPCO_(2)值与PaCO_(2)值强相关,高于PaCO_(2)约7 mmHg;规范操作下可选择使用TcPCO_(2)代替PaCO_(2)。在TcPCO_(2)监测的临床常用探头温度38℃~44℃的范围内,探头设定的温度越高越能准确反映PaCO_(2),较少发生皮肤发红不良事件。TcPO_(2)与PaO_(2)弱相关,不建议选择使用TcPO_(2)反映PaO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经皮二氧化碳分压 经皮氧分压 二氧化碳分压 动脉
下载PDF
运动过程中人体“二氧化碳耐受力”与心肺耐力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吴东哲 高晓嶙 +3 位作者 时永进 李闯涛 王昊 王文迪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3693-3699,共7页
背景:最大摄氧量作为评估心肺耐力的“金标准”,根据其概念的逻辑关系,除心肺功能外,外周组织(肌肉)对氧气的利用能力应作为心肺耐力水平的关键和决定因素。心肺功能水平是人体运动过程中氧气供应的重要保证因素,但或并不能作为氧气利... 背景:最大摄氧量作为评估心肺耐力的“金标准”,根据其概念的逻辑关系,除心肺功能外,外周组织(肌肉)对氧气的利用能力应作为心肺耐力水平的关键和决定因素。心肺功能水平是人体运动过程中氧气供应的重要保证因素,但或并不能作为氧气利用的“关键因素”。目的:通过评估有氧代谢过程中人体CO_(2)耐受力,探究其与心肺耐力的关联。方法:在北京5所高校筛选92名健康在校大学生,经受试者知情同意,进行心肺运动试验采集CO_(2)耐受及心肺耐力评估指标,并进行关联分析。试验经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1)人体CO_(2)耐受力指标与最大摄氧量相对值和绝对值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与身高、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2)通过CO_(2)耐受指标构建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可准确解释及预测最大摄氧量的变化(校正R^(2)分别为0.847,0.668,P<0.01),模型验证评价提示预测值与实测值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3)有氧代谢过程中人体CO_(2)耐受指标与最大摄氧量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有氧代谢过程中高CO_(2)耐受力预示着更强的心肺耐力水平,且通过数理模型发现有氧代谢过程中CO_(2)耐受指标可在较大程度上对最大摄氧量的变化提供解释与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耐受力 心肺耐力 心肺运动试验 最大摄氧量 动脉血CO_(2)分压
下载PDF
二氧化碳调节罩对气管切开术后呼吸性碱中毒患者血气分析及脑氧代谢的影响
8
作者 梁保平 刘凯文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8期56-62,共7页
目的探讨二氧化碳调节罩对气管切开术后呼吸性碱中毒患者血气指标、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50例气管切开术后呼吸性碱中毒患者,据干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使用二氧化碳调节罩固定于面... 目的探讨二氧化碳调节罩对气管切开术后呼吸性碱中毒患者血气指标、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50例气管切开术后呼吸性碱中毒患者,据干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使用二氧化碳调节罩固定于面部行腹式呼吸,对照组使用传统纸袋罩住口鼻行腹式呼吸。比较2组临床疗效与症状完全缓解时间;2组气管切开前(T1)、气管切开后10 min(T2)、气管切开后30 min(T3)、术毕(T4)时血气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细胞外液碱剩余(BEecf)、实际碳酸氢盐(AB)、总二氧化碳]、循环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脑氧代谢指标[脑动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_(2))、脑氧摄取率(CERO_(2))]、氧化应激指标[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症状完全缓解时间为(32.27±10.62)min短于对照组的(154.23±40.16)min(P<0.01)。2组T2时PaCO_(2)、BEecf、AB、总二氧化碳、SOD均较T1时明显下降,T3~T4时均较T2时升高,对照组T3~T4时低于T1时,观察组T3~T4时高于对照组(P<0.05)。2组T2时MAP、HR、RR、Da-jvO_(2)、CERO_(2)、MPO、MDA均较T1时明显升高,T3~T4时均较T2时下降,对照组T3~T4时高于T1时,观察组T3~T4时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管切开后呼吸性碱中毒患者使用二氧化碳调节罩可提高临床疗效,加快改善临床症状,促使血气循环更加平稳,纠正脑氧代谢异常状态,有助于减轻机体氧化应激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术 碱中毒 呼吸性 二氧化碳调节罩 二氧化碳分压 平均动脉压 脑氧摄取率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下载PDF
预防性护理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效果评价
9
作者 尹红 胡兴燕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9期112-114,共3页
目的:探究预防性护理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效果。方法:选取遵义市妇幼保健院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66例NRDS患儿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采取预防性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目的:探究预防性护理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效果。方法:选取遵义市妇幼保健院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66例NRDS患儿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采取预防性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氧合功能、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血氧分压水平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无创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肺动脉高压、气胸、脑室出血、视网膜病变、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结论:对NRDS患儿实行预防性护理,能有效调节氧合功能,缩短无创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护理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动脉血氧分压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并发症发生率
下载PDF
不同术中PaCO_(2)对老年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冯伟 袁圣芝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11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术中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实施急诊全身麻醉(全麻)气管插管手术的老年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不同术中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实施急诊全身麻醉(全麻)气管插管手术的老年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术中保持PaCO_(2)于35~44 mm Hg(1 mm Hg=0.133 kPa),观察组术中保持PaCO_(2)于45~55 mm Hg。比较两组麻醉期间脑电双频指数(BIS)值,术后6 h血清生化指标[血清S-100B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认知功能主客观指标[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听觉诱发电位中波幅及潜伏期],术后麻醉苏醒相关指标(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复苏室停留时间),术中知晓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BI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30 min及手术结束前15 min,观察组患者的BIS值分别为(51.3±1.4)、(58.8±1.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6.8±2.6)、(63.3±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观察组患者的血清S-100B蛋白(0.4±0.1)ng/ml和NSE(10.8±0.2)ng/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0.3)、(15.1±1.1)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28.3±1.1)分高于对照组的(25.7±0.5)分,听觉诱发电位中潜伏期(461.8±33.6)ms长于对照组的(391.5±15.7)ms,听觉诱发电位中波幅(6.8±0.2)μV低于对照组的(9.2±0.6)μ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复苏室停留时间分别为(15.8±2.5)、(18.5±2.9)、(25.4±3.3)min,均短于对照组的(23.9±3.1)、(26.8±3.7)、(38.7±4.7)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知晓率0、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2.5%均低于对照组的10.0%、1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接受全麻手术的老年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保持术中PaCO_(2)相对高值,能更好的维持术中镇静状态,降低神经损伤相关蛋白水平,改善术后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 术后认知功能 老年
下载PDF
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对急性脑出血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影响分析
11
作者 陈光梅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第15期54-57,60,共5页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对急性脑出血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选取和田地区人民医院2020年2月-2023年1月收治的90例急性脑出血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在常规...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对急性脑出血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选取和田地区人民医院2020年2月-2023年1月收治的90例急性脑出血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有创呼吸机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呼吸功能指标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气管切开率、院内病死率和院内感染率。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2 h、24 h后PaO_(2)水平均升高,PaCO_(2)水平降低(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2 h、24 h后PaCO_(2)、PaO_(2)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气管切开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ICU住院时间、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以及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出血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无论采取无创还是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均能够提升患者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呼吸功能指标,但应用无创呼吸机辅助更能够提升患者预后,缩短住院时间和通气时间,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呼吸机 机械通气 急性脑出血 Ⅱ型呼吸衰竭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动脉血氧分压
下载PDF
经皮无创血气监测在儿童危重症中的应用价值评估 被引量:9
12
作者 唐林林 符跃强 刘成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血循环状态下经皮氧分压(transcutaneous oxygen pressure,PctO_2)与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in arterial blood,PaO_2)、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ranscutaneous carbon dioxide pressure,PctCO_2)与血二氧化碳分... 目的:分析不同血循环状态下经皮氧分压(transcutaneous oxygen pressure,PctO_2)与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in arterial blood,PaO_2)、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ranscutaneous carbon dioxide pressure,PctCO_2)与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in arterial blood,PaCO_2)的相关性及差异性,从而了解PctO_2及PctCO_2在微循环障碍时的监测意义。方法:对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56例患儿进行PctO_2/PctCO_2监测,因病情需要,部分患儿不同时段予动态监测,共采集110份数据。分析微循环正常组(n=75)、轻度障碍组(n=20)及重度障碍组(n=15)间PctO_2与PaO_2及PctCO_2与PaCO_2的相关性及差异性。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curve,ROC curve)评价PctO_2、PctCO_2诊断低氧血症及二氧化碳潴留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相关性分析:在微循环正常组(n=75),PctO_2与PaO_2、PctCO_2与PaCO_2均有良好相关性(r=0.937、0.569,均P<0.05);在微循环轻度障碍组(n=20)及重度障碍组(n=15),患儿PctCO_2与PaCO_2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718、0.679,均P<0.05),而PctO_2与PaO_2无相关性(P=0.175、0.074)。氧分压差(△PO2):微循环正常组(n=75)、轻度障碍组(n=20)和重度障碍组(n=15)的△PO2分别为:(0.24±1.08)、(7.99±7.99)和(9.71±5.15)k Pa。ROC曲线分析:微循环正常组(n=75)中,PctO_2在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为0.89(95%CI=0.82~0.96,P=0.036),PctO_2=10.25 k Pa时诊断缺氧的敏感度是81.5%,特异度是83.3%。PctCO_2的AUC为0.77(95%CI=0.65~0.88,P=0.000),PctCO_2=5.45 k Pa时诊断二氧化碳潴留的敏感度是81.5%,特异度是66.7%。结论:在微循环正常时,PctO_2/PctCO_2监测在一定程度上可预测PaO_2/PaCO_2。在微循环轻度障碍及重度障碍时,PctCO_2监测可预测PaCO_2。PctO_2与PaO_2差别明显时往往提示微循环灌注不良,对于此类危重症患者,可结合PctO_2/PctCO_2监测与血气分析中PaO_2/PaCO_2综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氧分压 经皮二氧化碳分压 血氧分压 血二氧化碳分压 微循环
下载PDF
Scv02联合P(cv-a)CO2监测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指导意义及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5
13
作者 牛杏果 张思森 +4 位作者 焦宪法 郭宇红 王小雯 李锦绣 王红宇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39-944,共6页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联合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指导价值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94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编号并分为观察...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联合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指导价值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94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编号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入组后常规放置中心静脉导管,依据临床治疗指南进行液体复苏,对照组以ScvO2为目标指导液体复苏,观察组以ScvO2联合P(cv-a)CO2为目标指导液体复苏.对比两组液体复苏前及复苏6h后监测指标[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ScvO2、心脏指数(CI)、乳酸清除率]变化、病情转归情况[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治疗基本情况及预后肺水肿发生率、28 d病死率.结果①监测指标:液体复苏前两组CVP、MAP、ScvO2及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液体复苏6h后,两组CVP、MAP、ScvO2及CI较液体复苏前改善(P<0.05),观察组CVP、ScvO2、CI及乳酸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②病情转归情况:液体复苏前两组APACHEⅡ及SOF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液体复苏6h后两组APACHE Ⅱ及SOFA较液体复苏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基本情况:观察组ICU入住时间(9.31±4.24)d、机械通气时间(11.72±4.93)d短于对照组且[(13.27±5.01)d和(14.83±5.26)d,P<0.05],去甲肾上腺素用量(13.01±5.21)mg及多巴酚丁胺用量(87.26±28.34)mg少于对照组[(16.73±6.44)mg和(109.47±31.23)mg,P<0.05].④预后:观察组肺水肿发生率19.15%(9/47)与对照组14.89%(7/4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 d病死率6.38%(3/47)与对照组14.89%(7/4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cvO2与P(cv-a)CO2联合监测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过程中有重要指导意义,有利于进一步保证复苏有效开展,提高治疗效果,并缩短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且不会增加肺水肿发生风险,但尚无直接有效数据证实其可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液体复苏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 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 病情转归 机械通气时间 肺水肿发生率
下载PDF
经皮-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在脓毒性休克液体复苏中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8
14
作者 方红龙 陈娟 +5 位作者 罗建 吴华勇 陈梅琴 冯兴林 王丹琼 张伟文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29-532,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tc-a)CO2〕在脓毒性休克液体复苏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衢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住院的脓毒性休克患者168例,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6 h后根据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 目的探讨经皮-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tc-a)CO2〕在脓毒性休克液体复苏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衢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住院的脓毒性休克患者168例,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6 h后根据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及乳酸清除率(LC)达标情况分为ScvO2和LC达标组(ScvO2≥0.7和LC≥10%)、单纯ScvO2达标组(ScvO2≥0.7和LC<10%)、单纯LC达标组(ScvO2<0.7和LC≥10%)、未达标组(ScvO2<0.7和LC<10%).比较4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P(tc-a)CO2等指标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P(tc-a)CO2对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变化趋势均为ScvO2和LC达标组<单纯LC达标组<单纯ScvO2达标组<未达标组〔机械通气时间(d)分别为:6.12±2.59、8.43±3.24、11.78±4.12、13.03±4.75,ICU住院时间(d)分别为10.31±2.32、13.85±3.56、16.41±3.83、18.52±4.05,28 d病死率分别为28.85%(15/52)、40.91%(18/44)、51.28%(20/39)、69.70%(23/33)〕,且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GDT 6 h后4组心率(HR)、乳酸(Lac)、P(tc-a)CO2均较液体复苏前降低,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ScvO2均较液体复苏前升高;除CVP外,其余指标ScvO2和LC达标组、单纯ScvO2达标组、单纯LC达标组与未达标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GDT 6 h后,ScvO2和LC达标组、单纯ScvO2达标组、单纯LC达标组HR、Lac、P(tc-a)CO2均明显低于未达标组〔HR(次/min):89.05±29.43、98.82±30.21、94.33±28.64 比 112.85±32.74,Lac(mmol/L):2.97±1.95、3.87±2.32、2.69±1.52 比 4.17±2.44,P(tc-a)CO2 (mmHg,1 mmHg=0133 kPa):7.18±4.61、12.61±5.34、9.71±4.11比16.56±10.19〕,MAP、ScvO2均明显高于未达标组〔MAP(mmHg):88.05±21.67、77.33±18.56、83.11±19.71比70.32±18.79,ScvO2 :0.76±0.14、0.75±0.16、0.67±0.14比0.63±0.18,均P<0.05〕.ScvO2和LC达标组、单纯ScvO2达标组、单纯LC达标组、未达标组28 d存活者P(tc-a)CO2均明显低于死亡者(mmHg :5.78±2.27比14.14±3.65,7.07±2.81比15.06±4.11,6.35±2.09 比 14.94±4.06,7.93±3.81 比 18.34±4.63,均 P<0.05).P(tc-a)CO2>7.24 mmHg预测ScvO2和LC达标组28 d死亡的敏感度为89.29%,特异度为91.45%,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P(tc-a)CO2>9.46 mmHg预测单纯LC达标组28 d死亡的敏感度为88.72%,特异度为85.83%,AUC为0.91;P(tc-a)CO2>12.05 mmHg预测单纯ScvO2达标组28 d死亡的敏感度为82.79%,特异度为86.90%,AUC为0.79;P(tc-a)CO2>16.22 mmHg预测未达标组28 d死亡的敏感度为73.35%,特异度为80.68%,AUC为0.68.结论P(tc-a)CO2可作为评估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效果及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脓毒性休克 液体复苏
下载PDF
经皮氧气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呼吸支持新生儿的应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巍巍 马建荣 邹丽颖 《北京医学》 CAS 2020年第3期193-196,共4页
目的评价经皮氧气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需要呼吸支持的新生儿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中收治的需要呼吸支持的新生儿105... 目的评价经皮氧气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需要呼吸支持的新生儿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中收治的需要呼吸支持的新生儿105例,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新生儿进行经皮氧分压(transcutaneous oxygen pressure,TcPO2)和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ranscutaneous carbon dioxide pressure,TcPCO2)监测,并与PaO2及PaCO2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了解TcP CO2监测的使用效果及作用特点。结果常规探头温度设置在42.5℃,TcPO2和TcPCO2监测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效果良好,均呈正相关(r=0.805,P<0.01;r=0.907,P<0.01);TcPCO2与PaCO2值相差≤3 mmHg(1 mmHg=0.133 kPa)的患儿比例为52.4%(55/105),相差≤5 mmHg的比例为80.95%(85/105),连续监测2 h,TcPO2、TcPCO2监测数据稳定。探头温度分别设定在40℃、41℃、42℃时,TcPCO2与PaCO2结果分别为(53.57±8.65)mmHg比(50.16±11.23)mmHg,(42.29±9.42)mmHg比(45.22±11.15)mmHg,(42.67±8.73)mmHg比(45.10±10.26)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cP CO2监测效果良好。但探头温度为40℃、41℃时,TcPO2显著低于PaO2[(41.81±13.31)mmHg比(52.70±11.03)mmHg,(41.96±9.06)mmHg比(45.10±10.92)mmHg,P均<0.05]。结论TcPCO2可连续获取二氧化碳分压结果,连续监测2 h结果稳定,尤其适用于高频振荡通气等模式呼吸支持的早产儿监测,且在探头温度40℃、41℃均可获得良好的二氧化碳监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氧分压 经皮二氧化碳分压 动脉血氧分压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新生儿 呼吸支持
下载PDF
持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相互的关系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李燕 代志刚 张示杰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1期76-78,共3页
为探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选择成年颅内手术患者20例,全麻维持采用异丙酚60~100ug/kg.min复合异氟醚吸入,加卡肌宁6~9ug/kg.min微电脑泵输注,呼吸机控制呼吸,呼吸... 为探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选择成年颅内手术患者20例,全麻维持采用异丙酚60~100ug/kg.min复合异氟醚吸入,加卡肌宁6~9ug/kg.min微电脑泵输注,呼吸机控制呼吸,呼吸频率12次/分,氧流量1.5~2.0L/min。开颅后调节潮气量,使PetCO2分别为25mmHg(T1)、30mmHg(T2)、38mmHg(T3),并维持30min后采取动脉血,测定血气及生化各指标。在抽取动脉血标本时,需要保持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在99%~100%,各时相间心率与动脉血压之差〈±15%。得出3组间pH、PaCO2和总二氧化碳(TCO2)差异显著,而PaCO2与PetCO2之差(Pa—etCO2),HCO3^-,BE以及Na^+、K^+值无组间差异,这表明颅内手术控制性过度通气时,PetCO2是反映PaCO2变化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颅手术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动脉二氧化碳分压
下载PDF
动静脉血pH和二氧化碳分压差与胃粘膜pH监测组织氧合相关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阮净 张淑文 +5 位作者 袁振铎 靳红 王莘 张宝红 纪华 罗薇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SCD 2000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探讨反应组织氧合状况简便易行而有实用价值的指标。方法:用致病性大肠杆菌(E.coliO111B4 )活菌液制备兔感染性休克模型(实验组10 只,对照组6 只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种菌前、种菌后0... 目的:探讨反应组织氧合状况简便易行而有实用价值的指标。方法:用致病性大肠杆菌(E.coliO111B4 )活菌液制备兔感染性休克模型(实验组10 只,对照组6 只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种菌前、种菌后0.5、1.0、1.5、2.0 和2.5 小时平均动脉压(MAP)、胃粘膜pH 值(pHi)和动、静脉血pH(a vpH)及二氧化碳分压差(v aPCO2)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10 只实验组休克兔中有2 只在种菌后2.5小时死亡,8 只在种菌后2.0 小时MAP下降到4.67 kPa(1 kPa= 7.5 m m Hg)以下;实验组在种菌后1.5 小时pHi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05);实验组v aPCO2、a vpH 种菌后逐渐增大,在种菌后2.0 小时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05)。pHi的变化与v aPCO2、a vpH 呈显著负相关(r1 =- 0.765,r2= - 0.551,P均< 0.01),a vpH 与v aPCO2 成显著正相关(r= 0.763,P< 0.01)。结论:a vpH、v aPCO2 与pHi的变化在兔感染性休克时几乎同时出现,而且随着缺氧程度的不断加重,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pH 二氧化碳分压差 胃粘膜PH 组织氧合
下载PDF
P(cv-a)CO_2评价创伤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效果的价值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亚林 张雪飞 +1 位作者 赵中林 邹帅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10期1441-1443,共3页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ressure(central venous-arterial)carbon dioxide,P(cv-a)CO2]评价创伤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效果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创伤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患者119例,根据P(cv-a)CO2水平将患者分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ressure(central venous-arterial)carbon dioxide,P(cv-a)CO2]评价创伤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效果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创伤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患者119例,根据P(cv-a)CO2水平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 mm Hg,60例)和对照组(≥6 mm Hg,59例),比较两组患者液体复苏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和液体平衡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去甲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药物应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乳酸清除率、心脏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血肌酐、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v-a)CO2对创伤性休克液体复苏效果具有重要的评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 创伤性休克 液体复苏
下载PDF
新西兰大白兔PetCO_2与PaCO_2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俊哲 罗中兵 +3 位作者 张燕辉 胡明 宋晓阳 陶军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观察新西兰大白兔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at end-trial,PetC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PaCO2)的关系,探讨无创PetCO2监测用于新西兰大白兔的可行性和... 目的观察新西兰大白兔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at end-trial,PetC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PaCO2)的关系,探讨无创PetCO2监测用于新西兰大白兔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3只,麻醉后行气管切开插管后机械通气,呼吸次数40/min,调整潮气量使PetCO2在25~35 mmHg(1 mmHg=0.133 kPa),每增加1 mmHg为1组,共11组,每组3只动物。持续监测有创血压(blood pressure,BP)、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和PetCO2。PetCO2数值稳定30 min后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pH值、PaCO2、HCO3-、P(a-et)CO2[P(a-et)CO2=PaCO2-PetCO2]。结果新西兰大白兔在PetCO2为25~35 mmHg区间时,PetCO2与PaCO2呈高度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r=0.905。线性方程为y=1.87 x-15.85,其中y为PaCO2,x为PetCO2。P(a-et)CO2=(9.72±3.97)mmHg。结论持续无创的PetCO2监测能有效反映新西兰大白兔动脉血PaCO2,可用于指导新西兰大白兔机械通气,其合理的PetCO2在28~32 mm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二氧化碳分压
下载PDF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吴书铭 蒋红兵 石莉 《中国医疗设备》 2013年第1期36-37,共2页
目的探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同步血的血气分析和PETCO2监测仪,对同一患者动脉血中的PETCO2及PaCO2进行测量,并对上述的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同步的动脉血... 目的探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同步血的血气分析和PETCO2监测仪,对同一患者动脉血中的PETCO2及PaCO2进行测量,并对上述的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同步的动脉血气分析值与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护仪监测值之差的平均值分别为(5.70±3.94)mmHg和(5.97±2.67)mmHg,相关性分别为0.587和0.735。结论排除影响监测设备的因素,PETCO2监测仪的监测值是反映PaCO2变化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CO2监测仪 血气分析仪 动脉二氧化碳分压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