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on seismic stress triggering
1
作者 万永革 吴忠良 +2 位作者 周公威 黄静 秦立新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2002年第5期559-577,共19页
This paper briefly reviews basic theory of seismic stress triggering. Recent development on seismic stress triggering has been reviewed in the views of seismic static and dynamic stress triggering, application of visc... This paper briefly reviews basic theory of seismic stress triggering. Recent development on seismic stress triggering has been reviewed in the views of seismic static and dynamic stress triggering, application of viscoelastic model in seismic stress trigger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earthquake triggering and volcanic eruption or explosion, other explanation of earthquake triggering, etc. And some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y on seismic stress triggering in near future are giv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ulomb failure stress change seismic static stress triggering seismic dynamic stress triggering viscoelastic medium
下载PDF
Complete Coulomb stress changes induced by the Ms7.6 earthquake in Lancang-Gengma, Yunnan and triggering of aftershocks by dynamic and static stress 被引量:4
2
作者 Michel BOUCHON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7年第11期1655-1662,共8页
The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patterns of complete Coulomb stress changes caused by 1988 Ms7.6 earthquake in Lancang-Gengma, Yunnan, are calculated and studied. And the triggering problems of Ms7.2 Gengma shock occurri... The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patterns of complete Coulomb stress changes caused by 1988 Ms7.6 earthquake in Lancang-Gengma, Yunnan, are calculated and studied. And the triggering problems of Ms7.2 Gengma shock occurring 13 minutes after the main shock and of Ms5.0―6.9 aftershocks within 24 days after the main shock a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complete Coulomb stress changes of the Ms7.6 main shock are strongly asymmetric. The areas of positive dynamic and static Coulomb stress are both coincident well with the strong aftershocks' loca-tions. The Ms7.2 Gengma shock and most of strong aftershocks are subjected to the triggering effect of dynamic and static Coulomb stresses induced by the Ms7.6 Lancang earthqua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LETE coulomb stress changes dynamic and static stress triggering earthquakes in YUNNAN
原文传递
Static Stress Triggering Effects Related with M_s8.0 Wenchuan Earthquake 被引量:9
3
作者 朱航 闻学泽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1期32-41,共10页
In this article, firstly, we calculated and analyzed the patterns of Coulomb stress changes induced by a sequence of strong earthquakes that occurred in Songpan (松藩), Sichuan (四川) Province in 1973 and 1976, an... In this article, firstly, we calculated and analyzed the patterns of Coulomb stress changes induced by a sequence of strong earthquakes that occurred in Songpan (松藩), Sichuan (四川) Province in 1973 and 1976, and discovered that the Ms8.0 Wenchuan (汶川) earthquake of 2008 was epicentered in a relevant Coulomb stress triggering zone. This suggests that the Coulomb stress on the middle and southern segments of the Longmenshan (龙门山) fault zone increased after the Songpan sequence of strong earthquakes, and the stress increment might cause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having al- ready occurred somewhat ahead of time. Further, we calculated and analyzed Coulomb stress changes coinduced by both the Songpan sequence and the Ms8.0 Wenchuan mainshock.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Ms6.4 Qingchuan (青川) earthquake of May 25, 2008 on the northeastern segment of the Longmenshan fault zone was triggered by the Wenchuan mainshock, and that the southwestern segment of the fault zone is also in the stress triggering zone. Besides, the Maoxian (茂县)-Wenchuan fault (i.e., the back-range fault of the Longmenshan fault zone), which extends parallel to the seismogenic fault of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is in a shadow zone of the Coulomb stress changes, and therefore, its potential hazard for producing a strong or large earthquake in the near future could be reduced rela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Songpan strong earthquake sequence static stress triggering coulomb failure stress change seismic hazard.
原文传递
1973~1976年四川松潘强震序列的应力触发过程 被引量:52
4
作者 朱航 闻学泽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94-1003,共10页
本文计算和研究了1 973~1976年四川松潘4次强震组成的序列引起的库仑应力变化图像,分析了由该序列各次事件引起的近场应力变化及其与后续强震发生以及余震分布的关系,同时分析了该序列引起的远场应力变化与随后25年区域中-强地震活动... 本文计算和研究了1 973~1976年四川松潘4次强震组成的序列引起的库仑应力变化图像,分析了由该序列各次事件引起的近场应力变化及其与后续强震发生以及余震分布的关系,同时分析了该序列引起的远场应力变化与随后25年区域中-强地震活动的关系.结果显示:1973年8月11日松潘黄龙6.5级地震导致虎牙断裂带中段上库仑应力的显著增加并触发了1976年8月16日的7.2级地震;此后,又沿断层向南相继触发了1 976年8月22日的6.7级地震和8月23日的7.2级地震.该序列的绝大多数余震主要发生在主震发震断层的近场库仑应力增加区.另外,在该强震序列发生后的25年中、在距该序列发震断层中部约200 km范围内,6次5.0~6.6级地震均发生在由该序列引起的远场、微量的库仑应力变化增加区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潘强震序列 静态应力触发 库仑应力变化 近场 远场
下载PDF
1966年邢台地震静态库仑应力触发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守勇 邹立晔 +1 位作者 孙晴 赵爱平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18-921,926,共5页
通过分析1966年邢台5次地震的静态库仑应力触发情况发现,前2次地震对后面的地震有较好的触发,而M_S7.2以后地震的触发不理想。从而认为,随着地震的发生和震源深度的增加,岩浆活动对地壳介质的影响越来越大,地壳介质弹性性能越来越弱,即... 通过分析1966年邢台5次地震的静态库仑应力触发情况发现,前2次地震对后面的地震有较好的触发,而M_S7.2以后地震的触发不理想。从而认为,随着地震的发生和震源深度的增加,岩浆活动对地壳介质的影响越来越大,地壳介质弹性性能越来越弱,即该区域浅部可以用均匀弹性半空间来近似,而深部在岩浆等因素的影响下,用均匀弹性半空间来近似存在较大的误差,不适合用弹性位错理论计算地震的触发关系。这从侧面反映了该地区岩浆活动的剧烈性和超壳断层存在的客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邢台地震 静态库仑应力触发 震源深度 岩浆 高导层
下载PDF
2005年江西九江—瑞昌M_S5.7地震破裂参数及余震静态应力触发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俊 孙业君 +3 位作者 詹小艳 霍祝青 阮祥 郑江蓉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2-58,共7页
根据地震破裂过程中的多普勒效应,利用多台波谱参数推算九江—瑞昌MS5.7地震的震源破裂参数,得到主震的破裂方位角φ0≈319.6,°破裂速度约为2.3 km/s,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的相关系数极值约为0.80。在此基础上,分别计算了主震在4.8级... 根据地震破裂过程中的多普勒效应,利用多台波谱参数推算九江—瑞昌MS5.7地震的震源破裂参数,得到主震的破裂方位角φ0≈319.6,°破裂速度约为2.3 km/s,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的相关系数极值约为0.80。在此基础上,分别计算了主震在4.8级强余震的两个节面上的静态库仑应力变化量,结果显示:主震在4.8级余震节面Ⅰ、Ⅱ上的静态库仑应力变化均为正值,分别为0.48 MPa和0.02 MPa。主震在节面Ⅰ、Ⅱ上产生的静态库仑应力的变化十分接近。应力增加的区域主要位于主震断层的右侧,应力减小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震中南部。统计显示:绝大部分余震均发生在静态库仑应力增加的区域内,尤其是在节面Ⅰ上,表明主震破裂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对4.8级余震的发生有重要的触发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大多数余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江-瑞昌Ms5.7地震 震源破裂参数 静态库仑应力 余震触发
下载PDF
静态应力触发中影响库仑应力变化的参数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周宇明 单斌 熊熊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1-26,共6页
基于弹性位错理论,分析了库仑应力计算中断层的有效摩擦系数、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最大主应力大小及方向对震后库仑破裂应力场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静态应力触发的研究中,这些参数对同震库仑应力变化场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构造应力... 基于弹性位错理论,分析了库仑应力计算中断层的有效摩擦系数、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最大主应力大小及方向对震后库仑破裂应力场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静态应力触发的研究中,这些参数对同震库仑应力变化场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构造应力场主应力轴方向的改变直接影响接收断层的最优化破裂面,对计算接收断层面上正应力和剪应力变化将产生直接影响,不仅改变库仑应力变化的大小,还明显改变库仑应力变化增强区及影区的空间分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应力触发 库仑应力变化 区域应力场 有效摩擦系数 最优化破裂面
下载PDF
南海东部俯冲洋脊区段地震静态库伦应力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健 詹文欢 +2 位作者 朱俊江 姜莲婷 冯英辞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3-73,共11页
根据对马尼拉海沟及其邻区地震分布和震源机制解所反映的最大主压应力轴分布特征的分析,并结合古洋脊俯冲区段地震产生的静态库伦应力分析,发现在马尼拉海沟区域地震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带特性,北部以NW向挤压应力为主,俯冲洋脊区段以近EW... 根据对马尼拉海沟及其邻区地震分布和震源机制解所反映的最大主压应力轴分布特征的分析,并结合古洋脊俯冲区段地震产生的静态库伦应力分析,发现在马尼拉海沟区域地震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带特性,北部以NW向挤压应力为主,俯冲洋脊区段以近EW向的挤压应力为主;1999年7.2级地震使得2000年6.2级地震和2011年6.0级地震震中位置的静态库伦应力分别增加了约0.5和0.3bar;2011年6.0级正断型地震和5.0级余震的静态库伦应力变化能较好地反映与余震分布的对应关系,大部分余震位于库伦应力变化值大于0.1bar的触发阈值区域;计算古洋脊俯冲区段强震产生的静态库伦应力变化,结果显示海沟西侧小于10km的深度范围内库伦应力增加值达到0.3~0.5bar,呈NE向展布,吕宋岛弧一侧20km深度范围内均表现为应力增加,应力增加区域与地震的分布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 静态库伦应力 应力触发 马尼拉海沟
下载PDF
地震应力触发研究 被引量:83
9
作者 万永革 吴忠良 +3 位作者 周公威 黄静 秦立新 万永革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33-551,共19页
介绍地震应力触发基本理论.从地震静态和动态应力触发、粘弹性模型在地震应力触发中的应用、火山喷发或爆炸与地震触发及地震触发的其它解释等几个方面,综述近年来地震应力触发的研究进展,并对地震应力触发研究近期的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 地震应力触发 库仑破裂应力变化 地震静态应力触发 地震动态应力触发 粘弹性介质
下载PDF
2014年鲁甸地震(MS=6.5)静态库仑应力变化及其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缪淼 朱守彪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9-181,共13页
2014年8月3日在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了MS6.5左旋走滑型地震。为了解本次地震所造成的影响,文中利用前人反演的震源模型计算了主震产生的同震静态库仑应力变化,考察其对1个月内余震的触发效果以及对周围断层的影响。经计算后发现,82.... 2014年8月3日在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了MS6.5左旋走滑型地震。为了解本次地震所造成的影响,文中利用前人反演的震源模型计算了主震产生的同震静态库仑应力变化,考察其对1个月内余震的触发效果以及对周围断层的影响。经计算后发现,82.43%的后续余震发生在静态库仑应力增加>0.01MPa的区域;说明大部分余震是由主震触发产生的。然后,使用周围断层作为接收断层,计算了鲁甸地震在周边断层上产生的库仑应力变化:发现昭通-鲁甸断裂(西支)的东北端及该断层东支的东北段库仑应力增大,发生地震的危险性会增大;而该区的大凉山断裂、莲峰断裂、则木河断裂、小江断裂和马边-盐津断裂的库仑应力都减小,即未来发生地震的危险性下降。另外,计算还发现,当选择最优破裂面作为库仑应力变化的投影面时,无论使用不同的震源模型还是改变有效摩擦系数,鲁甸地震对其后续余震始终具有较好的触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4年鲁甸地震 静态库仑应力变化 余震触发
下载PDF
俯冲带上特大地震静态库仑应力变化对后续余震触发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缪淼 朱守彪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982-2993,共12页
地震静态触发研究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并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否所有的大地震,地震静态触发都有很好的效果,对此目前还不甚清楚.本文通过计算最近发生在俯冲带上的三次特大地震(2011年日本东北地震(Mw=9.1)、2010年智利地震(Mw=8.8)与2... 地震静态触发研究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并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否所有的大地震,地震静态触发都有很好的效果,对此目前还不甚清楚.本文通过计算最近发生在俯冲带上的三次特大地震(2011年日本东北地震(Mw=9.1)、2010年智利地震(Mw=8.8)与2004年苏门答腊—安达曼地震(Mw=9.0))所产生的静态库仑应力变化,考察主震库仑应力变化对其后续余震空间分布的影响,从而研究俯冲带上特大地震对地震的触发效果.计算结果显示:对于2011年日本东北地震,仅有47%的后续余震发生在库仑应力增加的区域;2010年智利地震也只有47.6%的余震位置处于库仑应力变化的正值区;2004年苏门答腊地震触发了49.8%的后续余震.文中通过进一步改变模型参数(如:采用不同的有效摩擦系数,使用不同作者给出的震源模型等)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这三大地震对后续余震的触发比例仍然不高(最好情况下,触发比例也不超过60%).但对于板内地震(如:2008年汶川地震,1999年集集地震),主震对后续余震的触发比例超过85%.由此可以推知,对于俯冲带上的特大地震,地震静态触发效果不显著.因此,对于俯冲带上大地震的触发问题,还需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静态触发 库仑应力变化 俯冲带 余震分布
下载PDF
利用InSAR和GPS数据分析台湾西南两次M_w>6地震的触发关系及应力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乐洋 高华 冯光财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44-1253,共10页
利用InSAR和GPS进行地震研究具有很大的优势,InSAR能够在较大范围内快速地获得连续的同震形变观测,而GPS测量精度高,可迅速获得稳定的测量结果。随着SAR卫星的增多、重返周期的缩短,利用InSAR和GPS联合进行地震触发关系及应力影响研究... 利用InSAR和GPS进行地震研究具有很大的优势,InSAR能够在较大范围内快速地获得连续的同震形变观测,而GPS测量精度高,可迅速获得稳定的测量结果。随着SAR卫星的增多、重返周期的缩短,利用InSAR和GPS联合进行地震触发关系及应力影响研究也变得更为有力。2010年3月4日和2016年2月6日台湾西南部接连发生两次Mw6.0以上地震,分别被称为甲仙地震和美浓地震。本文利用GPS和InSAR同震形变场联合反演了甲仙地震的滑动分布模型;结合之前的研究成果,基于静态库伦应力改变对甲仙地震与美浓地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还为台湾西南部7个主要断层构建了断层格网并获取了它们的应力改变模型。结果表明,甲仙地震的发震断层表现为逆冲倾滑兼一定走滑分量的断层。甲仙地震的主要滑动区域处于12~16km深度之间;最大滑动量为0.61m位于约14km深处。本文线性反演得到的甲仙地震地震矩为2.27×10^18Nm,相当于Mw6.20。甲仙地震后美浓地震的发震断层上应力增值达4.0MPa,应力增加的面积约占推断断层总面积的74%,表明甲仙地震对美浓地震的发生具有十分明显地加速作用。甲仙和美浓地震共同作用下,西侧的左镇断层和新化断层产生了较明显地应力积累。根据应力改变结果,本文认为甲仙地震和美浓地震后,台湾西南部的左镇断层和新化断层都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值得持续关注和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仙地震 震源参数反演 INSAR 地震触发 静态库伦应力
下载PDF
2007年宁洱6.4级地震强余震库仑破裂应力触发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强 倪四道 +2 位作者 秦嘉政 付虹 王绍晋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31-336,共6页
运用Okada方法计算了2007年6月3日宁洱MS6.4地震在其MS5.1强余震破裂面上产生的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结果表明,该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量为0.36MPa,超过"触发阈值"(10-2MPa)1个数量级,说明宁洱6.4级地震在其5.1级强余震破... 运用Okada方法计算了2007年6月3日宁洱MS6.4地震在其MS5.1强余震破裂面上产生的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结果表明,该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量为0.36MPa,超过"触发阈值"(10-2MPa)1个数量级,说明宁洱6.4级地震在其5.1级强余震破裂面上引起的应力变化可能触发了该强余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洱6.4级地震 静态库仑破裂应力 触发阈值 强余震触发
下载PDF
库仑应力变化及其在地震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方斌 王爱国 冀战波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47-655,共9页
首先介绍了库仑应力的定义及其物理含义。阐述了库仑应力在强震对余震的触发作用、强震对后续地震序列的触发、应力影区对地震的抑制作用、地震活动性分析以及相关软件的应用等五个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最后探讨了库仑应力在地震学应用... 首先介绍了库仑应力的定义及其物理含义。阐述了库仑应力在强震对余震的触发作用、强震对后续地震序列的触发、应力影区对地震的抑制作用、地震活动性分析以及相关软件的应用等五个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最后探讨了库仑应力在地震学应用中存在的不足与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仑应力 静态应力变化 应力触发 地震活动性
下载PDF
完全库仑破裂应力变化与云南龙陵震群序列的应力触发 被引量:12
15
作者 吴小平 付虹 +5 位作者 Michel Bouchon 胡家富 胡毅力 黄雍 虎雄林 解朝娣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11-1122,共12页
计算和研究了1976年云南龙陵Ms7.3、Ms7.4双主震产生的完全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及其对后续震群序列的动态和静态应力触发作用.结果显示,龙陵第2主震受到了第1主震的动态和静态库仑破裂应力的触发作用.龙陵双主震的13个后续强余震中,发生在... 计算和研究了1976年云南龙陵Ms7.3、Ms7.4双主震产生的完全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及其对后续震群序列的动态和静态应力触发作用.结果显示,龙陵第2主震受到了第1主震的动态和静态库仑破裂应力的触发作用.龙陵双主震的13个后续强余震中,发生在龙陵三角形块体内部的强余震,90%都受到了第1或第2主震的动态库仑破裂应力触发或静态库仑破裂应力触发作用,发生在三角形块体外部的强余震,2/3受到了第2主震的动态库仑破裂应力触发作用.从触发作用的强度和范围上看,第2主震的动态和静态库仑破裂应力触发作用都大于第1主震.就近场而言,受到龙陵双主震的动态和静态库仑破裂应力触发作用的余震数目相当,但动态库仑破裂应力的触发作用范围大于静态库仑破裂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库仑破裂应力变化 动态和静态库仑破裂应力触发 云南地震
下载PDF
2003年2月24日新疆巴楚—伽师M_S6.8地震的静态库仑应力触发作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琼 陈学忠 王海涛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13-220,共8页
2003年2月24日新疆巴楚—伽师发生MS6.8地震,截止2004年6月30日发生了7次MW5以上的中强余震,序列的余震丰富、强度大.本文求算了MS6.8主震及其序列中主震和中强余震共同在后续中强余震(7次MW5.0以上余震)破裂面上产生的静态库仑破裂应... 2003年2月24日新疆巴楚—伽师发生MS6.8地震,截止2004年6月30日发生了7次MW5以上的中强余震,序列的余震丰富、强度大.本文求算了MS6.8主震及其序列中主震和中强余震共同在后续中强余震(7次MW5.0以上余震)破裂面上产生的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情况.考虑到震中定位的误差,分几种情况分别讨论了此次MS6.8主震及其中强余震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情况,并定量分析了MS6.8地震序列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与断层类型的关系及其静态应力触发模型作用的延迟时间和空间范围.认为采用哈佛大学矩心矩张量目录的震源机制解、矩心深度和新疆震中定位结果较合理,由此得到的7次中强余震均发生在库仑破裂应力增加的区域.综合分析表明,巴楚—伽师MS6.8主震对后续中强余震具有一定的触发作用,而中强余震之间的触发作用不显著.但由于目前震源定位精度的限制,不能肯定序列中7次中强余震是完全受MS6.8主震触发而发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楚-伽师 Ms6.8地震 静态库仑破裂应力 触发作用
下载PDF
伽师强震群活动过程的应力触发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琼 王海涛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5-46,共12页
2003年2月24日位于1997~1998年伽师震区东南约20km的新疆巴楚-伽师地区发生了Ms6.8地震,其余震丰富、强度大。1997—1998年伽师强震群的发生是否会对2003年巴楚-伽师Ms 6.8地震产生触发作用? 1996年阿图什发生Ms 6.7地震,时隔10... 2003年2月24日位于1997~1998年伽师震区东南约20km的新疆巴楚-伽师地区发生了Ms6.8地震,其余震丰富、强度大。1997—1998年伽师强震群的发生是否会对2003年巴楚-伽师Ms 6.8地震产生触发作用? 1996年阿图什发生Ms 6.7地震,时隔10个月距其70km处又发生了伽师强震群,1996年阿图什地震的发生是否有利于1997-1998年伽师强震群的发生?1997-1998年伽师震区接连发生9次6级以上地震,伽师强震群中各强震之间会产生怎样的影响?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结合伽师周围地区地震活动特征分析研究了自1996年阿图什Ms 6.7地震及1997~1998年伽师强震群至2003年巴楚-伽师Ms 6.8地震在整个伽师强震群活动过程中的应力触发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996年阿图什Ms 6.7地震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1997—1998年伽师强震群的发生;伽师强震群中先发生的6级地震产生的累加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对后续6级地震有一定触发作用;1997—1998年伽师强震群折合为1次地震产生的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表明,其对2003年巴楚-伽师Ms 6.8地震触发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师强震群 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 应力触发
下载PDF
2003年2月24日新疆巴楚—伽师M_S6.8地震的应力触发作用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海涛 王琼 赵翠萍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35-340,共6页
自1997-1998年新疆伽师强震群后,伽师震区余震活动渐趋平静。2003年1月4日伽师发生了5.4级地震,其后50天在距其20km左右在巴楚-伽师地区发生了MS6.8地震,其后发生了7次MS5.0以上强余震,序列的余震丰富、强度大。通过计算几次强余震破裂... 自1997-1998年新疆伽师强震群后,伽师震区余震活动渐趋平静。2003年1月4日伽师发生了5.4级地震,其后50天在距其20km左右在巴楚-伽师地区发生了MS6.8地震,其后发生了7次MS5.0以上强余震,序列的余震丰富、强度大。通过计算几次强余震破裂面上产生的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结合余震活动的时空演化特征定量探讨了强余震活动的可能机理。结果表明,巴楚-伽师MS6.8地震不仅有利于分布与主破裂面方向较一致的余震发生,而且触发了与其共轭方向的地震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库仑破裂应力 巴楚-伽师Ms6.8地震 应力触发
下载PDF
玛尼Mw7.6地震和可可西里Mw7.8地震应力迁移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汪建军 许才军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14,共4页
根据库仑破裂准则研究了1997年玛尼Mw7.6和2001年可可西里Mw7.8地震间的静态及黏弹性库仑应力的迁移。计算结果表明:静态库仑应力和黏弹性库仑应力均不超过0.005 MPa,小于典型的应力触发阈值0.01MPa;玛尼地震对可可西里孕震区应力状态... 根据库仑破裂准则研究了1997年玛尼Mw7.6和2001年可可西里Mw7.8地震间的静态及黏弹性库仑应力的迁移。计算结果表明:静态库仑应力和黏弹性库仑应力均不超过0.005 MPa,小于典型的应力触发阈值0.01MPa;玛尼地震对可可西里孕震区应力状态的改变影响甚弱,震后造成的下地壳和上地幔的应力迁移效应对2001年可可西里地震的影响也甚弱;静态库仑应力和黏弹性库仑应力的迁移效应对可可西里地震无明显的触发作用,可能是随距离衰减相对较缓的动态库仑应力触发了可可西里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触发 静态库仑应力 黏弹性库仑应力 玛尼Mw 7.6地震 可可西里Mw 7.8地震
下载PDF
巴颜喀拉块体东-南边界强震序列库仑应力触发过程 被引量:7
20
作者 屈勇 朱航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6-225,共10页
计算和研究了1973—2014年发生在巴颜喀拉块体东-南边界断裂带上的、由9次M_S≥6.3地震组成的强震序列引起的库仑静应力变化图像,分析序列中先发地震破裂对后发地震的应力触发作用。结果表明:(1)1973—1976年在巴颜喀拉块体东边界的虎... 计算和研究了1973—2014年发生在巴颜喀拉块体东-南边界断裂带上的、由9次M_S≥6.3地震组成的强震序列引起的库仑静应力变化图像,分析序列中先发地震破裂对后发地震的应力触发作用。结果表明:(1)1973—1976年在巴颜喀拉块体东边界的虎牙断裂带上发生的4次强震存在着显著的应力触发关系,同时改变了龙门山断裂带中南段及周围区域的应力状态,相继触发了汶川M_S8.0地震和芦山M_S7.0地震;(2)南边界鲜水河断裂带自1973年以来发生的3次强震同样存在应力触发关系,2014年康定M_S6.3地震是巴颜喀拉块体东、南边界强震活动导致的库仑应力变化共同触发的结果;(3)序列中9次地震共同产生的库仑应力变化图像显示: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汶川地震至芦山地震破裂段之间的空区,鲜水河断裂带南段的道孚地震至康定地震破裂段之间的空区以及鲜水河断裂带、安宁河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交汇的三岔口地区均在库仑应力增加区的覆盖范围之内,需要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颜喀拉块体 库仑应力变化 静应力触发 强震序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