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inite Deformation, Finite Strain Nonlinear Dynamics and Dynamic Bifurcation in TVE Solids
1
作者 Karan S. Surana Sri Sai Charan Mathi 《Applied Mathematics》 2023年第12期773-838,共66页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mathematical model consisting of conservation and balance laws (CBL) of classical continuum mechanics (CCM) and the constitutive theories derived using entropy inequality and representation the...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mathematical model consisting of conservation and balance laws (CBL) of classical continuum mechanics (CCM) and the constitutive theories derived using entropy inequality and representation theorem for thermoviscoelastic solids (TVES) matter without memory. The CBL and the constitutive theories take into account finite deformation and finite strain deformation physics. This mathematical model is thermodynamically and mathematically consistent and is ideally suited to study nonlinear dynamics of TVES and dynamic bifurcation and is used in the work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 finite element formulations are constructed for obtaining the solution of the initial value problems (IVPs) described by the mathematical models. Both space-time coupled as well as space-time decoupled finite element methods are considered for obtaining solutions of the IVPs. Space-time coupled finite element formulations based on space-time residual functional (STRF) that yield space-time variationally consistent space-time integral forms are considered. This approach ensures unconditional stability of the computations during the entire evolution. In the space-time decoupled finite element method based on Galerkin method with weak form for spatial discretization, the solutions of nonlinear ODEs in time resulting from the decoupling of space and time are obtained using Newmark linear acceleration method. Newton’s linear method is used to obtain converged solution for the nonlinear system of algebraic equations at each time step in the Newmark method. The different aspects of the deformation physics leading to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nonlinear dynamic response and dynamic bifurcation are established using the proposed mathematical model, the solution method and their validity is demonstrated through model problem studie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Energy methods and superposition techniques in any form including those used in obtaining solutions are neither advocated nor used in the present work as these are not supported by calculus of variations and mathema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fferential operators appearing in nonlinear dynamics. The primary focus of the paper is to address various aspects of the deformation physics in nonlinear dynamic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dynamic bifurcation phenomenon using mathematical models strictly based on CBL of CCM using reliable unconditionally stable space-time coupled solution methods, which ensure solution accuracy or errors in the calculated solution are always identified. Many model problem studies are presented to further substantiate the concepts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in the paper. Investigation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are also compared with published works when appropri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odynamic Consistency Dynamic Bifurcation static Bifurcation Nonlinear Formulation Finite strain Finite Deformation Thermoviscoelastic Classical Continuum Mechanics Conservation and Balance Laws Nonlinear Damping
下载PDF
静态机械牵张力对HPDLSCs和PPDLSCs破骨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2
作者 刘佳 郭冬会 +2 位作者 秦文 杨平 李强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7-262,共6页
目的:探讨健康牙周组织来源的牙周膜干细胞(HPDLSCs)和牙周病组织来源的牙周膜干细胞(PPDLSCs)在静态机械牵张力作用下破骨相关基因表达的异同。方法:采用低密度接种法分离培养HPDLSCs和PPDLSCs,应用流式细胞仪对两种细胞的表面间充质... 目的:探讨健康牙周组织来源的牙周膜干细胞(HPDLSCs)和牙周病组织来源的牙周膜干细胞(PPDLSCs)在静态机械牵张力作用下破骨相关基因表达的异同。方法:采用低密度接种法分离培养HPDLSCs和PPDLSCs,应用流式细胞仪对两种细胞的表面间充质干细胞标记物表达进行检测,使用Flexcell Tension Unit对HPDLSCs和PPDLSCs进行不同力值静态机械牵张力(SMS)加载,实时定量RT-PCR检测HPDLSCs和PPDLSCs中破骨相关基因RANKL和C-fos的表达。结果: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物STRO-1、CD146、CD90、CD29在HPDLSCs和PPDLSCs中均强阳性表达,且HPDLSCs中的表达显著高于PPDLSCs(P<0.05)。在未加载SMS情况下,PPDLSCs中RANKL和C-fos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HPDLSCs(P<0.05);当加载SMS≤12%形变量时,HPDLSCs中两种破骨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较未加力时无明显变化(P>0.05),而形变量达到14%时,二者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在PPDLSCs组,当SMS≤8%形变量时,RANKL和C-fos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而SMS≥10%形变量时,可明显激活两种破骨基因的表达(P<0.05)。结论:HPDLSCs和PPDLSCs对SMS的反应不同,过大的静态牵张力会导致PPDLSCs表达破骨相关基因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膜干细胞 静态机械牵张力 牙周炎 破骨相关基因
下载PDF
基桩综合检测技术在中风化泥岩中的应用
3
作者 龚红伟 耿旭 +2 位作者 陈磊 余明虎 姚明鑫 《工程质量》 2024年第7期39-41,共3页
高应变法具有适用性强、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常应用于摩擦型基桩检测,但该法在软岩地基检测中可参考的经验较少,研究资料相对缺乏,且受锤重、落距、贯入度等因素影响,CASE法阻尼系数jc参数选取具有较大主观性。论文基于CASE理论计算方... 高应变法具有适用性强、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常应用于摩擦型基桩检测,但该法在软岩地基检测中可参考的经验较少,研究资料相对缺乏,且受锤重、落距、贯入度等因素影响,CASE法阻尼系数jc参数选取具有较大主观性。论文基于CASE理论计算方法,提出中风化泥岩地基中的高应变检测贯入度及j_(c)值建议选取范围。以依托工程AZ18#、AZ35#、AZ57#桩基高应变、静载试验数据对比分析,动静误差分别为3.06%、15.74%、5.16%。结合高应变波形曲线图分析AZ35#桩侧阻与端阻,认为该桩身完整性类别为Ⅱ类桩,桩底反应明显,动静载误差虽>15%,尚属于试验可控的允许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应变检测 中风化泥岩地基 动静载 承载机理
下载PDF
全珊瑚海水混凝土静动态力学性能与数值模拟
4
作者 麻海燕 余红发 +2 位作者 郭建博 梅其泉 刘婷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58-1165,共8页
采用试验和三维随机骨料细观模型,研究了全珊瑚海水混凝土(CASC)在高温前后的静动态力学性能、抗侵彻和防爆性能.结果表明:添加剑麻纤维能有效改善CASC的脆性;随着温度的提高,CASC的残余抗压强度先增后减;经历高温后CASC的静动态力学性... 采用试验和三维随机骨料细观模型,研究了全珊瑚海水混凝土(CASC)在高温前后的静动态力学性能、抗侵彻和防爆性能.结果表明:添加剑麻纤维能有效改善CASC的脆性;随着温度的提高,CASC的残余抗压强度先增后减;经历高温后CASC的静动态力学性能明显降低,温度越高,高温弱化效应越明显.提出了描述CASC高温后受压应力-应变关系的两段式方程.建立了一种适用于CASC的三维随机骨料细观模型,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珊瑚海水混凝土 准静态力学性能 动态力学性能 应变率效应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二维动静组合加载下岩石破坏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3
5
作者 左宇军 李夕兵 +3 位作者 唐春安 张义平 马春德 闫长斌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809-1820,共12页
为模拟地下深部开采中二维应力状态下矿岩采掘及某些矿柱的稳定性问题,将特制的一维水平静压装置和Instron电液伺服材料试验机组合进行二维动静组合加载下红砂岩破坏的试验,研究当动载固定不变时红砂岩在不同水平静载和不同竖向静载下... 为模拟地下深部开采中二维应力状态下矿岩采掘及某些矿柱的稳定性问题,将特制的一维水平静压装置和Instron电液伺服材料试验机组合进行二维动静组合加载下红砂岩破坏的试验,研究当动载固定不变时红砂岩在不同水平静载和不同竖向静载下破坏的基本规律和特征,为深部采矿和矿柱等的稳定性分析提供理论与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二维动静组合加载 应变能 岩爆 应力-应变曲线
下载PDF
高温后砂岩静、动态力学特性研究与比较 被引量:33
6
作者 尹土兵 李夕兵 +2 位作者 殷志强 周子龙 刘希灵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3-279,共7页
通过在SHT4206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和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试验系统上对高温作用后砂岩分别进行静、动载荷加载试验,系统地分析比较了热作用后砂岩在静、动载荷加载下的破坏模式、峰值强度和峰值应变的差异,并从微观角度探讨温度对... 通过在SHT4206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和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试验系统上对高温作用后砂岩分别进行静、动载荷加载试验,系统地分析比较了热作用后砂岩在静、动载荷加载下的破坏模式、峰值强度和峰值应变的差异,并从微观角度探讨温度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高温后砂岩的动态力学特性与静态力学特性相比变化显著,随着温度的升高,静载荷时岩石破坏模式表现为劈裂破坏并伴随着脆性断裂,而动载荷作用时岩石破坏模式表现拉伸破坏;(2)静、动载荷作用下的峰值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明显降低,且基本呈线性关系,静载荷作用下,平均峰值强度从126.37 MPa降到64.76 MPa,降低幅度为48.8%,动载荷作用时,平均峰值强度从176.3 MPa降到83.1 MPa,降低幅度达到了52.9%;(3)静、动载荷作用下的峰值应变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温度引起的热应力和微结构的变化导致砂岩力学性质发生改变,以及不同加载方式引起试样内部孔隙扩展和微裂纹的生成方式不同,导致其抵抗外力变形的能力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静载荷 动载荷 高温 破坏模式 峰值强度 峰值应变
下载PDF
三种含能材料力学行为应变率效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吴会民 卢芳云 +1 位作者 卢力 宋先邨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27-230,共4页
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杆和万能材料试验机对复合固体推进剂(CSP)、高聚物粘接炸药(PBX)和B炸药(Comp.B)三种材料进行了高应变率和准静态压缩实验,得到了常温常压下,不同应变率的材料应力 应变曲线,对这三种材料本构行为的应变率效应进行... 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杆和万能材料试验机对复合固体推进剂(CSP)、高聚物粘接炸药(PBX)和B炸药(Comp.B)三种材料进行了高应变率和准静态压缩实验,得到了常温常压下,不同应变率的材料应力 应变曲线,对这三种材料本构行为的应变率效应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力学 含能材料 高应变率 准静态压缩 本构行为
下载PDF
中应变率下动静组合加载岩石的本构模型 被引量:48
8
作者 李夕兵 左宇军 马春德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65-874,共10页
阐述动静组合加载岩石的本构模型研究意义,并对国内外关于岩石动态本构模型的研究方法进行分类。采用组合模型研究方法,将统计损伤模型和黏弹性模型相结合,分别建立中应变率下一维和三维受静载荷作用岩石在动载荷作用下的本构模型(动静... 阐述动静组合加载岩石的本构模型研究意义,并对国内外关于岩石动态本构模型的研究方法进行分类。采用组合模型研究方法,将统计损伤模型和黏弹性模型相结合,分别建立中应变率下一维和三维受静载荷作用岩石在动载荷作用下的本构模型(动静组合加载本构模型)。对一维动静组合加载本构模型用不同静应力的相关试验进行验证,其结果表明,利用该模型计算得到的本构曲线与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对于三维动静组合加载本构模型,采用动力三轴试验机加围压时对应的岩石动载本构关系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动载荷 动静组合加载 中麻变率 本构模型 损伤 黏弹性
下载PDF
岩石动态与静态弹性参数差别的微观机理 被引量:24
9
作者 葛洪魁 陈颙 林英松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4-36,共3页
根据对岩石动、静态弹性参数的观测结果及岩石力学与岩石物理学的相关理论 ,对动、静态弹性参数差别的微观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动、静态弹性参数存在差别是由于岩石内部存在微裂隙与孔隙流体。在不同应变幅值和频率的动、静态载... 根据对岩石动、静态弹性参数的观测结果及岩石力学与岩石物理学的相关理论 ,对动、静态弹性参数差别的微观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动、静态弹性参数存在差别是由于岩石内部存在微裂隙与孔隙流体。在不同应变幅值和频率的动、静态载荷作用下 ,微裂隙与孔隙流体的微观变形特征不同。在静态大应变下 ,沿颗粒边界或裂隙面的摩擦滑动使岩石表观模量减小 ,而声波引起的应变很小 ,不足以引起这种滑动。另外 ,动态载荷下岩石处于“不排水”状态 ,并因“粒间喷流”引起模量频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弹性参数 动态测试 静脉测试 应变 摩擦滑动 微观机理
下载PDF
动静组合加载下岩石破坏的应变能密度准则及突变理论分析 被引量:48
10
作者 李夕兵 左宇军 马春德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2814-2824,共11页
阐述了岩石在动静组合载荷作用下使用应变能密度定义破坏准则的适用性。分析认为,岩石破坏的应变能密度的临界值与岩石破坏之前的不可逆变形过程和外界条件有关,而不可逆变形过程主要是由于岩石的非弹性变形、损伤和其他内部耗散机制引... 阐述了岩石在动静组合载荷作用下使用应变能密度定义破坏准则的适用性。分析认为,岩石破坏的应变能密度的临界值与岩石破坏之前的不可逆变形过程和外界条件有关,而不可逆变形过程主要是由于岩石的非弹性变形、损伤和其他内部耗散机制引起的,且反映静水压力的体积变形能在某些应力状态条件下的岩石破坏中是不能忽略的。提出用机械模型来反映动静组合加载下岩石单元体弹性的劣化和非弹性变形的产生以及加载速率的影响,并以机械模型为基础,求出受一维静载岩石在动载作用下破坏应变能密度的临界值。同时,根据静力预加载结构的冲击屈曲突变模型,建立了静加载岩石系统的冲击破坏模型,进一步分析了动静组合加载下岩石的破坏。最后,采用低周疲劳加载方法在Instron电液饲服控制材料试验机上进行了红砂岩中应变率下的动静组合加载破坏试验,对应变能密度准则和突变理论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理论模型与试验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动静组合加载 应变能密度 破坏准则 中应变率 低周疲劳加载
下载PDF
模型试验的微粒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30
11
作者 沈德建 吕西林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4-21,共8页
开展微粒混凝土不同加载应变率和不同初始静态荷载下力学性能和抗压强度尺寸效应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微粒混凝土的动态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随着加载应变率的增加而提高,不同应变率下微粒混凝土峰值应力处的应变基本相同,应力-应变曲... 开展微粒混凝土不同加载应变率和不同初始静态荷载下力学性能和抗压强度尺寸效应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微粒混凝土的动态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随着加载应变率的增加而提高,不同应变率下微粒混凝土峰值应力处的应变基本相同,应力-应变曲线相似,破坏形式相同;微粒混凝土的动态抗压强度随着初始静载比例的提高而降低,但破坏形式相同。振动台模型试验中微粒混凝土可以较好地模拟原型普通混凝土。在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考虑应变率和初始静载影响的微粒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计算方法,提出微粒混凝土不同应变率下本构关系实用计算模型和抗压强度尺寸效应计算公式,建立振动台模型试验微粒混凝土强度控制准则。研究成果可用于振动台模型试验微粒混凝土相似关系设计和结果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试验 微粒混凝土 应变率 初始静载 动态力学性能 尺寸效应 本构模型
下载PDF
准静态应变率下的煤岩非线性力学特性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晓辉 郝齐钧 +2 位作者 吴世勇 张茹 余洁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37-1445,共9页
为研究开挖扰动下煤岩的非线性力学特征,利用MTS815伺服刚性试验机对芙蓉白皎煤矿煤岩进行10-5~10-2s-1准静态应变率下的单轴压缩试验,分析准静态应变率下煤岩的应力-应变曲线、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等力学特性的变化规律,基于煤... 为研究开挖扰动下煤岩的非线性力学特征,利用MTS815伺服刚性试验机对芙蓉白皎煤矿煤岩进行10-5~10-2s-1准静态应变率下的单轴压缩试验,分析准静态应变率下煤岩的应力-应变曲线、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等力学特性的变化规律,基于煤岩显著的非线性力学特征,修正并验证黏弹性损伤本构模型的合理性。研究表明:①煤岩单轴压缩荷载作用下具有明显的压密、线弹性、塑性屈服、峰后破坏4个阶段;煤岩力学特性应变率相关性突出,随着应变率的增加,压密阶段缩短,线弹性阶段增长,屈服阶段应力强化特征及峰后破坏阶段应力软化特征趋于明显;②由于原生裂隙的闭合和扩展,煤岩受载作用下,各阶段均呈现显著的非线性力学特征,随着应变率的增加,压密阶段和线弹性阶段表现出的明显非线性特征呈减弱趋势;③准静态应变率10-5~10-2s-1范围内,抗压强度随应变率增加由8.83MPa增加至12.57MPa,增长率42.35%;弹性模量随应变率增加总体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在10-5~10-4s-1应变率区间,弹性模量由1644MPa增加至1825MPa,随后在10-4~10-2s-1应变率区间内减小,变化趋势发生明显转折;泊松比在准静态应变率下随应变率增加而呈现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从1.53下降到0.71,减小53.59%;整个准静态应变率范畴下,煤岩的力学特征参数(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均表现出显著的非线性变化趋势,均在临界应变率10-3s-1附近发生转折。④利用一个损伤体和一个Maxwell模型并联方式,综合考虑准静态应变率下煤岩的非线性变化特征后,引入材料常数a对胡克定律进行修正,推导得出准静态应变率下煤岩的非线性损伤演化本构方程,并结合煤岩单轴压缩试验对其合理性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 准静态应变率 力学特征 非线性 本构方程
下载PDF
肌肉伤后静力训练对其材料力学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胜年 陆爱云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8-43,共6页
采用动物实验法,对肌肉急性拉伤后自然修复和静力训练对肌肉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急性拉伤后自然修复肌肉其拉伸承载强度在24d基本恢复,30d后出现相对稳定状态;应变性能恢复较慢,若无外界干预较难恢复原有的应变性... 采用动物实验法,对肌肉急性拉伤后自然修复和静力训练对肌肉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急性拉伤后自然修复肌肉其拉伸承载强度在24d基本恢复,30d后出现相对稳定状态;应变性能恢复较慢,若无外界干预较难恢复原有的应变性能;适量静力训练对肌肉伤后材料力学性能恢复有着积极的影响,大运动量静力训练则对其产生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骨骼肌 伤后 应力 应变 静力训练 材料力学 性能
下载PDF
基于应变局部化的岩样单轴压缩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范海军 肖盛燮 彭凯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2634-2641,共8页
应变局部化是加载过程岩样内部变形自组织的结果。基于岩样变形局部化的客观存在性,提出以变形局部化带的力学行为描述加载过程,并用参数方程表示岩样单轴压缩本构关系的方法。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建立变形局部化过程的准静态增量平衡方程... 应变局部化是加载过程岩样内部变形自组织的结果。基于岩样变形局部化的客观存在性,提出以变形局部化带的力学行为描述加载过程,并用参数方程表示岩样单轴压缩本构关系的方法。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建立变形局部化过程的准静态增量平衡方程,推导峰值前后应力–应变曲线的参数方程、变形局部化与峰值应力及应变关系、II类岩石变形行为存在条件以及岩石失稳破坏判据。根据系统失稳临界条件,导出系统应力跌落量的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若应变局部化带的本构关系软化段曲线存在拐点,则系统发生应力跌落现象,否则发生脆性破坏。基于模型理论,证明II类岩石的破坏是不稳定的或是自持续的,以及常应变率下伺服式加载系统不能得到II类岩石软化段曲线的试验事实。通过对模型中力学参数的对比研究表明,岩石变形破坏不但在软化段具有尺寸效应和II类变形行为,而且硬化段也存在尺寸效应,表现出峰值对应的应变随着试件的增长而变小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应变局部化 准静态增量平衡方程 应力跌落
下载PDF
基于光纤光栅技术的半刚性基层力学响应测试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静 魏连雨 +2 位作者 马士宾 李娜 张奕杰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6-331,共6页
依托104国道改建项目,开展了光纤光栅传感器在半刚性基层动静态力学响应测试中的应用研究。通过测试静载和动载作用下半刚性基层底拉应变,分析静载作用下轴重对半刚性基层底拉应变的影响,以及动载作用下车速对半刚性基层底拉应变的影响... 依托104国道改建项目,开展了光纤光栅传感器在半刚性基层动静态力学响应测试中的应用研究。通过测试静载和动载作用下半刚性基层底拉应变,分析静载作用下轴重对半刚性基层底拉应变的影响,以及动载作用下车速对半刚性基层底拉应变的影响。研究表明,静载作用下半刚性基层底拉应变与荷载大小呈正比,且随荷载值增加拉应变增长率不断减小,当荷载较小时,基层承受大部分荷载,层底拉应变实测值大于理论值,随荷载的增加,实测值逐渐趋近理论值,即受力情况逐渐趋于结构整体受力;动载作用下,半刚性基层底拉应变与荷载大小呈正比,与车辆车速呈反比。测试结果表明光纤光栅传感器与半刚性基层协同变形良好,能较好地用于半刚性基层应变场的测试,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应变测试 光纤光栅传感技术 半刚性基层 动静态力学响应
下载PDF
早龄期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及其单轴本构模型 被引量:14
16
作者 徐仲卿 袁泉 +2 位作者 杨振坤 王梦梦 王冬雁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2-96,共5页
为了研究早龄期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静力受压弹性模量以及单轴受压应力应变曲线的规律,进行了系统的加载试验和试验数据分析.总结了早龄期阶段力学指标随龄期的变化规律以及与立方体抗压强度之间的换... 为了研究早龄期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静力受压弹性模量以及单轴受压应力应变曲线的规律,进行了系统的加载试验和试验数据分析.总结了早龄期阶段力学指标随龄期的变化规律以及与立方体抗压强度之间的换算关系,通过拟合相关参数,提出了分段式的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拟合公式,拟合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试验结果表明,早龄期C40混凝土的强度和弹性模量随着龄期非线性增长,7 d是增长变化的分界时点;随着龄期的增长,峰值应变减少,脆性变大;早龄期C40混凝土的单轴受压应力应变曲线与充分养护龄期混凝土形状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龄期混凝土 力学指标 单轴受压 应力-应变曲线 立方体抗压强度 轴心抗压强度 劈裂抗拉强度 静力受压弹性模量
下载PDF
三维动静组合加载下石灰岩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余永强 余雳伟 +2 位作者 范利丹 徐峰 周桂杰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4-91,共8页
深部岩体处于“三高一扰动”的复杂环境中,为研究巷道掘进过程中冲击荷载对巷道围岩的影响,以石灰岩为研究对象,通过河南理工大学改进的SHPB动静组合加载试验装置,开展三维动静组合加载下的石灰岩力学特性研究。选取典型的轴压梯度(8、1... 深部岩体处于“三高一扰动”的复杂环境中,为研究巷道掘进过程中冲击荷载对巷道围岩的影响,以石灰岩为研究对象,通过河南理工大学改进的SHPB动静组合加载试验装置,开展三维动静组合加载下的石灰岩力学特性研究。选取典型的轴压梯度(8、15、16、17 MPa)和围压梯度(1、2、3、5、7 MPa),开展冲击气压梯度(0.5、0.6、0.8、1.0 MPa)的三维组合加载试验。研究表明:在三维动静组合加载下,石灰岩峰值应变增大,吸收能也随之增大,峰值达到87.7 W/J时,约为入射能的60%,试件破碎程度最为明显,呈现实验室“岩爆”趋势;反射能、透射能、吸收能随入射能的增加呈线性增长,反射能、透射能、吸收能、入射能和单位体积吸收能随平均应变率的增加呈二次函数增长。此外,在轴压、围压不变时,随冲击气压的增加,应力—应变曲线分为4个阶段,在达到应变峰值时,出现回弹现象,即试件的变形达到峰值应变后应变又开始减小;围压与气压保持不变,轴压变化时试件应力—应变曲线的变化规律与轴压、围压不变时冲击气压的应力—应变曲线的变化规律基本吻合;不同围压下岩石的破坏形态主要为拉伸破坏和压剪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静组合 力学特性 能量耗散 应力—应变
下载PDF
动静组合加载下砂岩破坏机制及裂纹密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伟 梁渲钰 +3 位作者 张明涛 贾泽钰 张思怡 王奇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647-2658,共12页
为探讨砂岩在动静组合加载条件下的破坏特征及损伤规律,采用三维动静组合分离式Hopkinson压杆测试系统对砂岩试样进行了多组动静组合、不同加载速率条件下的冲击试验,利用CT扫描与数字岩芯技术得到了砂岩试样内部不同截面的破坏图和损... 为探讨砂岩在动静组合加载条件下的破坏特征及损伤规律,采用三维动静组合分离式Hopkinson压杆测试系统对砂岩试样进行了多组动静组合、不同加载速率条件下的冲击试验,利用CT扫描与数字岩芯技术得到了砂岩试样内部不同截面的破坏图和损伤后试样内部的三维重构图及裂纹密度,研究了砂岩在不同受力情况下的破坏形式和破坏机制,并对轴压、围压及应变率对砂岩裂纹密度的影响规律进行了探究。试验结果表明:常规动态冲击作用下,砂岩的动态破坏形式为典型的拉伸劈裂破坏;一维动静组合加载下,砂岩的动态破坏形式为典型的压剪破坏,内部呈现出共轭双曲线形的压剪面;三维动静组合加载下,砂岩的动态破坏形式同样表现为压剪破坏,但内部破坏面为圆台(锥)形,并对不同加载条件下砂岩的动态破坏机制进行了分析。在不同加载状态下砂岩的裂纹密度随应变率的增加均呈递增趋势,轴压、围压的施加限制了裂纹的产生和增长速率,围压相对于轴压对裂纹产生和扩展的限制程度更大,并从砂岩的抗压强度和裂纹产生的补偿空间角度对其进行了解释;利用轴压、围压模拟地应力,分析了地下0、200、400、600 m处应变率对砂岩裂纹密度的影响规律,并对其进行了定量分析,若要产生同样效果的裂纹密度,地下600 m处的砂岩所需应变率大约是无地应力状态下的3.4倍。从裂纹密度角度构建了不同加载状态下损伤变量和应变率之间的量化关系式,该研究结果可为无临空面爆破开采过程中不同爆炸应力波与岩石内部裂纹开展程度的量化问题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动静组合加载 CT扫描 破坏机制 应变率 裂纹密度
下载PDF
砂岩动静态拉伸力学性能试验与对比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平琦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6-252,290,共8页
通过对皖北矿区3个煤矿砂岩岩样加工成厚径比为0.5的圆盘试件,利用变截面分离式Hopkinson压杆(SHPB)试验装置,采用不同加载冲击气压驱动撞击杆高速运动,对圆盘试件实施不同加载速率下的动态劈裂拉伸试验,得到了3种砂岩试件的动态拉伸应... 通过对皖北矿区3个煤矿砂岩岩样加工成厚径比为0.5的圆盘试件,利用变截面分离式Hopkinson压杆(SHPB)试验装置,采用不同加载冲击气压驱动撞击杆高速运动,对圆盘试件实施不同加载速率下的动态劈裂拉伸试验,得到了3种砂岩试件的动态拉伸应力和应变率等力学参数,并与静态劈裂拉伸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了砂岩圆盘试件动静态劈裂破坏形态、动态拉伸应力与加载速率相关性规律;得到了试验冲击气压范围内砂岩动态拉伸应力强度与平均应变率之间近似为乘幂函数关系,比其静态拉伸应力强度提高2~3倍。对砂岩动静态拉伸力学性能研究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砂岩 分离式Hopkinson压杆(SHPB) 巴西圆盘 动静态拉伸强度 应变率
下载PDF
混杂纤维应变硬化水泥基复合材料(SHCC)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董留群 贺庆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161-2166,共6页
应变硬化水泥基复合材料(SHCC)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而混杂纤维SHCC通过调节不同纤维的比例关系,可便捷的获得满足工程需要的强度、变形、动态力学性能或经济性等要求。本文对混杂纤维SHCC的临界纤维掺量... 应变硬化水泥基复合材料(SHCC)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而混杂纤维SHCC通过调节不同纤维的比例关系,可便捷的获得满足工程需要的强度、变形、动态力学性能或经济性等要求。本文对混杂纤维SHCC的临界纤维掺量理论、准静态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动态力学性能试验研究进行了综述,最后就混杂纤维SHCC的研究存在的不足和发展方向进行了评述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杂纤维 应变硬化水泥基复合材料 临界纤维掺量理论 准静态力学性能 动态力学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