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藏事碑的“大一统”叙事
1
作者 宋荻 黎竞飞 《西藏发展论坛》 2024年第2期45-53,共9页
清代藏事碑是清中央与西藏地方“大一统”意识构建的重要文献,也是清廷在西藏地方“大一统”政治实践的金石之证。清代藏事碑记录了清代西藏与其他边疆地方一起融入国家疆域“大一统”的进程,见证了清中央、入藏驻藏官兵与西藏地方人民... 清代藏事碑是清中央与西藏地方“大一统”意识构建的重要文献,也是清廷在西藏地方“大一统”政治实践的金石之证。清代藏事碑记录了清代西藏与其他边疆地方一起融入国家疆域“大一统”的进程,见证了清中央、入藏驻藏官兵与西藏地方人民国家疆域“大一统”、民族“大一统”的意识形态构建与演变过程,并为清代中央政府在西藏地方的法治与行政“一体化”留下实证。清代藏事碑是西藏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践的重要史料,是中国边疆历史文化的有机组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藏事碑 疆域“大一统” 民族“大一统” 行政“一体化”
下载PDF
萍乡古代寺产纠纷案初考——以显华寺碑刻所录案例为中心
2
作者 邓里 胡志群 《萍乡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6-53,共8页
古代,萍乡地区的寺庙因田产与村民发生纠纷的案件,地方文献不见有相关资料记载。近年,萍乡博物馆对全市庙宇文物进行调查时,在显华寺内发现数通碑刻,其中清同治二年(1863)重立的《永远遵守》碑和光绪四年(1878)刊立的《千秋永賴》碑涉... 古代,萍乡地区的寺庙因田产与村民发生纠纷的案件,地方文献不见有相关资料记载。近年,萍乡博物馆对全市庙宇文物进行调查时,在显华寺内发现数通碑刻,其中清同治二年(1863)重立的《永远遵守》碑和光绪四年(1878)刊立的《千秋永賴》碑涉及有关寺产纠纷方面的内容,尤其是《千秋永賴》碑刻比较详细地记录了一件萍乡显华寺寺产纠纷案的整个发生过程和最终处理结果,为我们研究清代该时期寺产纠纷案的处理及其衍生问题,提供了一手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华寺 清代碑刻 寺产纠纷案
下载PDF
移民社会的形象塑造——四川万源清代碑坊建筑艺术的田野考察与研究
3
作者 何雅闻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5-32,共8页
基于对四川省万源市清代碑坊建筑艺术的田野调查,文章认为万源市的清代碑坊建筑艺术处在“湖广填四川”的特殊移民背景下,除了埋葬、祭祀的功能需求外,旨在通过艺术的形式完成墓主及家族在移民社会中关于地域、血缘、社会等多重身份重... 基于对四川省万源市清代碑坊建筑艺术的田野调查,文章认为万源市的清代碑坊建筑艺术处在“湖广填四川”的特殊移民背景下,除了埋葬、祭祀的功能需求外,旨在通过艺术的形式完成墓主及家族在移民社会中关于地域、血缘、社会等多重身份重构。这些碑坊建筑艺术一方面作为物质载体帮助墓主及家族在新的地域塑造个人形象,树立家族威望、获取他人认同。另一方面是在一个需要文化整合的移民地区,通过民间美术表现中华民族共享的文化符号,塑造移民社会的民族视觉形象,构建新的集体意识和文化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碑坊建筑艺术 湖广填四川 民间美术
下载PDF
从存世碑刻 考清代诗歌 被引量:2
4
作者 朱则杰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71-74,共4页
清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有不少曾被刻碑上石。这些碑刻很少为各种文献所著录,而大都以实物的形式散布在各地,并且正在日益减少,渐趋湮没。而对于清诗研究来说,它们实际上是一笔十分宝贵的财富,从中可以挖掘出不少为其他文献所缺乏的东西... 清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有不少曾被刻碑上石。这些碑刻很少为各种文献所著录,而大都以实物的形式散布在各地,并且正在日益减少,渐趋湮没。而对于清诗研究来说,它们实际上是一笔十分宝贵的财富,从中可以挖掘出不少为其他文献所缺乏的东西,对考察作品的版本异同、创作背景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现在以杭州所见康熙皇帝、袁枚、梁章钜等三位清代作家的诗碑为例,特提出从存世碑刻,考清代诗歌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诗 碑刻 考证
下载PDF
北京大学校园内植树碑考证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希群 王安琪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1期34-35,共2页
在北京大学未名湖旁有两块植树碑,一块是清朝乾隆皇帝丁未年(1788)所立,一块是民国十一年(1922)燕京大学教育系壬戌班所立,本文对这两块碑的碑文进行了考证。
关键词 石碑 北京大学 未名湖 清朝 乾隆 “种松”诗 燕京大学 民国时期
下载PDF
魏碑书法中的佛学意蕴探微——兼论清代碑学的误区 被引量:1
6
作者 兰浩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4年第2期51-56,共6页
以北魏为代表的魏碑书法历代为书法家所推崇,魏碑书风形成的根本动因是印度佛学思想,魏碑书法展示出佛学意蕴的出离心、度世心以及无粘滞心;魏碑书风不同于儒道思想影响下的秦汉篆隶,也有别于魏晋钟王书法;碑学和帖学的正确解读应放置... 以北魏为代表的魏碑书法历代为书法家所推崇,魏碑书风形成的根本动因是印度佛学思想,魏碑书法展示出佛学意蕴的出离心、度世心以及无粘滞心;魏碑书风不同于儒道思想影响下的秦汉篆隶,也有别于魏晋钟王书法;碑学和帖学的正确解读应放置于印度佛学和中华儒道不同的思想基础;清代碑学仅仅从形式美的角度解释魏碑书法而忽视其佛学意蕴,因此对碑学书法解释并不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碑书法 佛学思想 出离心 度世心 无粘滞心 清代碑学误区
下载PDF
《天中山碑》考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新锋 《天中学刊》 2008年第4期120-123,共4页
历史上的天中山不仅是地理概念,更有着特殊的历史文化内涵。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在劝降李希烈时被囚此地,因钟情于这个具有象征和特殊意义的"天中"之地,在就义前书写了"天中山",并刻石立碑,即《天中山碑》。后来《天... 历史上的天中山不仅是地理概念,更有着特殊的历史文化内涵。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在劝降李希烈时被囚此地,因钟情于这个具有象征和特殊意义的"天中"之地,在就义前书写了"天中山",并刻石立碑,即《天中山碑》。后来《天中山碑》被毁,现存竖碑是明嘉靖年间重刻,横碑乃清中叶镌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真卿 《天中山碑》
下载PDF
从文山地区“裁撤夫马”碑刻看晚清云南夫马弊政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芳 《文山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45-49,共5页
晚清时期云南社会动荡不安,各民族起事反抗清政府统治。为镇压起义,清政府设夫马局,重利盘剥以支撑云南地方财政。战事结束后,改革夫马弊政成为恢复重建社会秩序的重要举措。根据文山州文物部门和笔者田野调查所见,迄今在文山地区共发... 晚清时期云南社会动荡不安,各民族起事反抗清政府统治。为镇压起义,清政府设夫马局,重利盘剥以支撑云南地方财政。战事结束后,改革夫马弊政成为恢复重建社会秩序的重要举措。根据文山州文物部门和笔者田野调查所见,迄今在文山地区共发现晚清光绪年间所立的裁撤夫马相关内容的碑刻12通。从碑刻内容可知,云南官府采取多项措施改革夫马弊政,取得一定成效,得到了基层民众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夫马 碑刻 晚清弊政 国家权力认同 文山地区
下载PDF
清代四川地区四角攥尖墓碑的营建之道
9
作者 罗晓欢 王慧灵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1年第1期100-108,共9页
清代四川地区的四角攥尖式墓碑又称为“四方碑”或“轿子碑”,其“四柱顶帽”的基本结构,“四面环视”的视觉秩序,“四角攒尖”的屋顶样式,“四平八稳”的整体意象,反映了在“湖广填四川”这一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川、渝等地独特的丧... 清代四川地区的四角攥尖式墓碑又称为“四方碑”或“轿子碑”,其“四柱顶帽”的基本结构,“四面环视”的视觉秩序,“四角攒尖”的屋顶样式,“四平八稳”的整体意象,反映了在“湖广填四川”这一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川、渝等地独特的丧葬习俗、建造技艺和装饰风格。四方碑充分地体现出了中国传统建筑形式和装饰艺术对等级身份、象征寓意等观念层面的表达方式。在僻远乡野之中的民间工匠,仍然深谙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营建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墓葬建筑 四方碑 墓葬美术 中国传统建筑
下载PDF
广西恭城傅家街清代女性节孝神道碑文考释
10
作者 李东 黎锦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第2期1-6,共6页
广西恭城傅家街现存清代女性节孝神道碑,由于历史原因,人为损毁严重,文字漫漶。经笔者识别抄录和考证,释读出碑文主要内容,对所涉人物生平通过文献进行还原,丰富了碑刻背景。经过考释,笔者认为,傅家街神道碑并非普通的墓葬神道碑,而是... 广西恭城傅家街现存清代女性节孝神道碑,由于历史原因,人为损毁严重,文字漫漶。经笔者识别抄录和考证,释读出碑文主要内容,对所涉人物生平通过文献进行还原,丰富了碑刻背景。经过考释,笔者认为,傅家街神道碑并非普通的墓葬神道碑,而是树立供奉在文庙节孝祠的节孝旌表碑刻;古代节孝牌坊建筑是在庙飨基础上的递进旌表形式;奉祀建坊及刊立节孝神道碑是一定社会推动力下的特殊时代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广西恭城 女性 节孝神道碑
下载PDF
论乾嘉“访碑”活动与清中期金石学的嬗变 被引量:1
11
作者 凌彤 《社会科学论坛》 2020年第5期47-60,共14页
清代乾嘉时期的访碑活动轨迹不同于清初。受到清廷的积极引导,乾嘉时期金石学研究特为兴盛,访碑活动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扩展。这一时期访碑群体大多亦官亦学,因此古碑的保护与利用更为突出、访碑的地域范围和物质范畴更为广阔... 清代乾嘉时期的访碑活动轨迹不同于清初。受到清廷的积极引导,乾嘉时期金石学研究特为兴盛,访碑活动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扩展。这一时期访碑群体大多亦官亦学,因此古碑的保护与利用更为突出、访碑的地域范围和物质范畴更为广阔、访碑活动的相关著录亦远盛前代,这些都为金石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同时,乾嘉时期的访碑活动更加重视“碑”的物质空间及物质形态。这一方面使得清中后期金石学研究超越了单纯的文本考据,从“以金石证经史”扩展至“以金石为史”的层次;一方面使得清中后金石学研究更加注重碑刻的“艺术性”,影响所及至于书画鉴藏,并为乾嘉之后的碑学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准备。由此,艺术鉴赏和艺术史研究被更深层地带入金石学研究的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访碑活动 清代金石学 乾嘉时期
下载PDF
略论《颜勤礼碑》的风格及渊源
12
作者 吴彦泽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1期107-109,共3页
颜真卿晚期代表作《颜勤礼碑》用笔圆润.结构稳重。章法严谨。其风格形成有其社会历史原因,也是其个性、性格的反映,是他对历朝书家、本朝书家以及民间书法勤奋学习又不断创新的产物。
关键词 颜真卿 颜勤礼碑 风格 渊源
下载PDF
从碑刻看晚清大理地区的民间环境意识
13
作者 田占营 沈峥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30-34,共5页
荏苒代谢,日月更迭,世间万物无一不在变化更迭,唯有用先人的智慧和血汗交织成的华夏五千年传统文化如同窖藏老酒,被时光层层堆叠,发出阵阵醇香。当处于新时代的我们因为雾霾、白色污染而逐渐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的时候,我们的先人前辈在... 荏苒代谢,日月更迭,世间万物无一不在变化更迭,唯有用先人的智慧和血汗交织成的华夏五千年传统文化如同窖藏老酒,被时光层层堆叠,发出阵阵醇香。当处于新时代的我们因为雾霾、白色污染而逐渐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的时候,我们的先人前辈在这方面早已建立了足够的认知,留下了诸多丰富的痕迹。在该课题研究中,笔者将通过相关课题的文本分析法,积极地从多维度的方面去印证晚清年间云南大理的民间环境意识,通过对当地碑刻的碑刻进行考释,分析出环境碑刻中所蕴含的环境意识。积极探讨当时古人为环境保护所做出的历史贡献,争取探寻其在现实和未来推动中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碑刻 晚清大理 环境意识
下载PDF
族规生成与社会变迁——以清代中后期成都刘氏族规碑刻为例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广辉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9-182,共14页
清代中后期,由于人口剧增、社会动乱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民间社会出现了订立家法族规的高潮。现存于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镇宝胜村的刘氏族规碑刻为探讨族规生成的过程和原理提供了较好例证。碑刻记载了道光至光绪年间刘氏家族订立的三种族... 清代中后期,由于人口剧增、社会动乱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民间社会出现了订立家法族规的高潮。现存于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镇宝胜村的刘氏族规碑刻为探讨族规生成的过程和原理提供了较好例证。碑刻记载了道光至光绪年间刘氏家族订立的三种族规和一种诉讼首状,通过逐一解析各族规和首状的内容及其生成逻辑,可以发现综合性族规实际上是一个较长时期家族演变和社会变迁的反映,其内容生成并非“一次性”的知识生产,而是知识层累的结果。族规研究,需要将其置于社会情境和生活实践中加以阐释,注重对其生成、演变过程的梳理,贯通其与其他文献类型的关联。此外,刘氏族规碑刻对从微观角度深入理解清代中后期成都平原的家族特征与地方社会的结构过程颇具启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规生成 社会变迁 清代中后期 成都平原 刘氏族规碑刻
下载PDF
云南明清林业碑刻词语考释十题
15
作者 刘鑫鑫 郭洪义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44-49,共6页
云南明清林业碑刻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语言文字信息,但是云南明清林业碑刻中有部分词语较为生僻,不易被准确理解,不利于准确把握上下文意,亦为深入理解与研究林业碑刻内容设置了词义障碍。因此,选取“盗戢”“烽■”“讦弊”“鸠谋”... 云南明清林业碑刻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语言文字信息,但是云南明清林业碑刻中有部分词语较为生僻,不易被准确理解,不利于准确把握上下文意,亦为深入理解与研究林业碑刻内容设置了词义障碍。因此,选取“盗戢”“烽■”“讦弊”“鸠谋”“愧励”“扭禀”“庶合”“树头”“示仰”“诹言”等十个词语加以考释,提供释义,为今后大型辞书的编纂及修订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明清 林业碑刻 词语 考释
下载PDF
清初隶书在碑学中的先导性表现
16
作者 武建中 《三明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92-99,共8页
就清初书法发展而言,有两个现象值得注意:一是沉寂千年的隶书重新登上历史舞台;二是碑学萌芽出现。清初隶书的复兴拉开了碑学发展的序幕,它代表了早期碑学与帖学的对立,打破了帖学的长期垄断。清初隶书书家对古拙思想、取法溯源、书宗... 就清初书法发展而言,有两个现象值得注意:一是沉寂千年的隶书重新登上历史舞台;二是碑学萌芽出现。清初隶书的复兴拉开了碑学发展的序幕,它代表了早期碑学与帖学的对立,打破了帖学的长期垄断。清初隶书书家对古拙思想、取法溯源、书宗篆隶等观念的倡导为碑学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清初隶书在取法对象、工具材料、书写性等方面的探索,在碑学实践中起到了率先垂范的作用。种种表现说明,清初隶书复兴是碑学的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 隶书 碑学
下载PDF
保定古莲花池清刻王阳明诗碑刻诗创作地点辨析
17
作者 柴汝新 柴一鸣 《保定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124-127,共4页
保定古莲花池是我国最古老的园林之一,清代曾以莲池书院、皇帝行宫而闻名。园内今藏有历代碑石200余通,王阳明诗碑是最有价值碑石之一。关于该诗的创作地点,有说作于安徽九华山,有说作于江西庐山,各种版本书籍说法不一。经过考订,认为... 保定古莲花池是我国最古老的园林之一,清代曾以莲池书院、皇帝行宫而闻名。园内今藏有历代碑石200余通,王阳明诗碑是最有价值碑石之一。关于该诗的创作地点,有说作于安徽九华山,有说作于江西庐山,各种版本书籍说法不一。经过考订,认为该诗作于江西庐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定莲池 莲池书院 清代刻石 王阳明诗 创作地点
下载PDF
The influence of the rise of the stone inscriptions of Dao Xian and Chung Hsing on the painting style of Huang Binhong
18
作者 KONG Xiaofeng 《International English Education Research》 2017年第5期17-19,共3页
In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y, the coastal cities of Shanghai opened and opened trade, attracting artist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They first accepted the reform thought and foreign culture, and carried out bold... In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y, the coastal cities of Shanghai opened and opened trade, attracting artist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They first accepted the reform thought and foreign culture, and carried out bold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In the "orthodox school", the "flag of other trees" formed a "sea painting school"". "Shanghai", the special period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was influenced by the prosperity of epigraphy, absorbs the stele theory of characteristics, the inscription in "stone spirit" became "one of the main features of the basic style" pain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ng Dynasty stele Huang Binhong stone art
下载PDF
晚清尊碑抑帖下的状元书风:坚守干禄书与旁涉碑学
19
作者 赵晓娇 《艺术探索》 2020年第4期15-29,共15页
晚清状元书法一方面呈现干禄书走上工整圆熟的极端,以陆润庠、刘春霖等人为代表,另一方面以翁同龢、徐郙、张謇为典型,呈现以碑改造帖的书法创作模式。清代状元在法帖方面的探索历程,展现了他们对于帖学与碑学交融的敏感性,与时俱进的... 晚清状元书法一方面呈现干禄书走上工整圆熟的极端,以陆润庠、刘春霖等人为代表,另一方面以翁同龢、徐郙、张謇为典型,呈现以碑改造帖的书法创作模式。清代状元在法帖方面的探索历程,展现了他们对于帖学与碑学交融的敏感性,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积极开拓帖学向更广阔的天地发展,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他们推翻了清代专崇碑学和独尚赵董书风的固有观念,证明了晚清碑帖共进的书法发展历程,是清代帖学发展的重要支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状元 干禄书 碑学
下载PDF
清代海南槟榔生产管理探析——兼谈清代崖州“奉官示禁”碑
20
作者 韩飞 《农业考古》 2024年第6期176-181,共6页
槟榔具有多种药用价值,是我国的“四大南药”之一。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奉官示禁”碑,记述了崖州、感恩两地禁止盗窃窝赃、提早开割槟榔、纠众抢夺槟榔家财的史实,是研究清代海南槟榔生产、经营、管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海南岛气... 槟榔具有多种药用价值,是我国的“四大南药”之一。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奉官示禁”碑,记述了崖州、感恩两地禁止盗窃窝赃、提早开割槟榔、纠众抢夺槟榔家财的史实,是研究清代海南槟榔生产、经营、管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海南岛气候炎热、降水充沛,自汉代以来就是槟榔种植的重要区域。槟榔在海南岛种植经营历经两千余年,不仅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还推动了岛上产业结构变化,对海南岛古代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之形成的独特槟榔文化一直延续下来,成为海南岛乃至南方地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至今仍在海南人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槟榔 清代 示禁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