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ellar光子探测器薄层重建对冠脉支架CT成像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金士琪 杨帆 +3 位作者 初金刚 于扬 赵宇 戴旭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77-1181,共5页
目的:评价Stellar光子探测器联合Safire迭代重建技术冠脉CTA中不同重建层厚对冠脉支架显示的影响,探讨改善CT冠脉支架成像效果的有效方法。方法:36例冠状动脉支架(81个)植入术后患者行双源CT(采用Stellar光子探测器)冠状动脉血管... 目的:评价Stellar光子探测器联合Safire迭代重建技术冠脉CTA中不同重建层厚对冠脉支架显示的影响,探讨改善CT冠脉支架成像效果的有效方法。方法:36例冠状动脉支架(81个)植入术后患者行双源CT(采用Stellar光子探测器)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使用Safire迭代重建技术、并分别采用3种层厚(0.50、0.60及0.75mm)进行图像重建获得3组图像。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和客观评价,并比较3组图像间的差异。结果:两位阅片者对三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的一致性均良好(Kappa=0.85~0.88)。三组间支架显示情况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以0.50mm组的评分最高[(94.130±0.558)分];图像噪声的主观评分中,随着重建层厚的增加,图像的噪声降低,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但0.50mm组与0.60mm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质量客观分析显示,支架内管腔噪声在3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ellar光子探测器0.50mm层厚重建配合Safire迭代重建技术获取的冠脉支架CTA图像质量整体最佳,尤其对于直径〈3mm的冠脉支架,能为临床提供高质量的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支架 光子探测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迭代重建技术 图像质量
下载PDF
星敏感器单星模拟光源系统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文明 王效才 +1 位作者 马屹 段海峰 《光电工程》 CAS CSCD 1998年第A12期74-78,共5页
在星敏感器的标定检测中 ,通常要求提供一个模拟星 ,以便在实验室内标定星敏感器 ,从而减少大气变化的影响。模拟星的设备通常称为星模拟器 ,它们提供相对被测物体无限远的点光源作为模拟星 ,对其大小、光度 (星等值 )、光谱特性、色温... 在星敏感器的标定检测中 ,通常要求提供一个模拟星 ,以便在实验室内标定星敏感器 ,从而减少大气变化的影响。模拟星的设备通常称为星模拟器 ,它们提供相对被测物体无限远的点光源作为模拟星 ,对其大小、光度 (星等值 )、光谱特性、色温类型等进行严格模拟。对实现模拟单星的研究作了详细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光探测器 模拟星 恒星光谱
下载PDF
光子探测器双源CT个性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在头颈部CTA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刘洋 桂振朝 +6 位作者 王锡明 段艳华 齐耀东 杨佳 陈宝锦 顾慧 赵硕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6期997-1000,共4页
目的探讨光子探测器双源CT个性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在头颈部血管性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5年2月~2016年11月临床疑诊头颈部血管性疾病并于我单位行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的78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采用个性化对比剂注射方案,用... 目的探讨光子探测器双源CT个性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在头颈部血管性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5年2月~2016年11月临床疑诊头颈部血管性疾病并于我单位行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的78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采用个性化对比剂注射方案,用4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并客观评价图像的CT值、信号噪声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结果 78例患者中,前交通动脉瘤5例,大脑中动脉瘤7例,大脑后动脉瘤1例,颅内多发动脉瘤2例,动静脉畸形5例,后交通动脉发育不良18例,开窗畸形5例,动脉粥样硬化并管腔狭窄和/或闭塞23例,颈动脉体瘤3例,无异常9例。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83±0.41)、(3.78±0.40),所有图像的CT值均高于300HU,满足临床诊断需要,CNR分别为(32.1±8.1)、(35.9±10.7)、(25.5±10.0)、(18.2±8.5)分。结论光子探测器双源CT头颈部血管成像个性化对比剂注射方案操作简单、方便,对头颈部血管性病变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探测器双源CT 头颈部CTA 对比剂
下载PDF
光子双源CT血管成像在下肢动脉支架植入术后随访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李顺珍 田红岸 +2 位作者 余开湖 袁劲松 贾弯弯 《西部医学》 2020年第4期593-597,601,共6页
目的探讨光子双源CT血管成像在下肢动脉支架植入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8年12月咸宁市中心医院行下肢动脉支架植入术及CT血管成像随访的90例患者资料,采用多种后处理技术进行血管及支架重建,由两名高级职称... 目的探讨光子双源CT血管成像在下肢动脉支架植入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8年12月咸宁市中心医院行下肢动脉支架植入术及CT血管成像随访的90例患者资料,采用多种后处理技术进行血管及支架重建,由两名高级职称医师独立进行图像质量评价,比较光子双源CT与普通螺旋CT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及检查时间,并结合DSA检查结果,评价光子双源CT诊断支架再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两名医师对103枚支架重建图像独立评分为(4.59±0.57)分、(4.62±0.54)分,评分具有较好的一致性(ICC=0.886);与普通螺旋CT比较,光子双源CT的图像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但辐射剂量及检查时间优势明显(均P<0.05);光子双源CT随访的58例患者(69枚支架)与DSA造影结果比较,二者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83),且光子双源CT诊断支架再狭窄的敏感性为96.15%,特异性94.12%,阳性预测值98.04%,阴性预测值88.89%,准确性95.65%。结论光子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安全、无创,能清晰地对下肢动脉血管及支架进行显像,对支架再狭窄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且能显著降低患者辐射剂量,缩短检查时间,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光子探测器 血管成像 下肢动脉 支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