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材植物川芎的3种新病害鉴定记述 被引量:7
1
作者 谭万忠 王立东 +2 位作者 李培 王志坤 王教敏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2-107,共6页
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是我国重要的传统大宗常用中药材,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和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川芎的病害也有加剧的趋势.该研究通过对四川省都江堰市川芎种植园的调查,采集感病植株样品回室内分离并根据科赫氏证病律步骤进... 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是我国重要的传统大宗常用中药材,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和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川芎的病害也有加剧的趋势.该研究通过对四川省都江堰市川芎种植园的调查,采集感病植株样品回室内分离并根据科赫氏证病律步骤进行病害诊断鉴定,发现并确诊了3种新的真菌性病害,即川芎根腐萎蔫病、叶褐斑病和灰霉病,它们的病原菌分别是茄腐镰刀菌(Fusarium solani)、细极链格孢组(Alternaria tenuissima group)成员和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该文分别记述了3种病害的症状和病原菌特征,为进一步探讨川芎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综合防治措施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 根腐萎蔫病 叶褐斑病 灰霉病 症状 病原菌
下载PDF
川芎茎叶中苯酞类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唐飞 闫洪玲 +5 位作者 杨丽 孙家宜 胡昌江 彭成 敖慧 谭玉柱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2年第3期390-398,共9页
研究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茎叶中具有舒张血管活性的苯酞类成分。采用MCI、硅胶等进行成分分离。本文共分离出15个苯酞化合物,分别为当归内酯A(1)、茶芎内酯D(2)、环氧藁本内酯(3)、5-羟基-3-丁烯基苯酞(4)、洋川芎内酯B(5)、7-羟... 研究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茎叶中具有舒张血管活性的苯酞类成分。采用MCI、硅胶等进行成分分离。本文共分离出15个苯酞化合物,分别为当归内酯A(1)、茶芎内酯D(2)、环氧藁本内酯(3)、5-羟基-3-丁烯基苯酞(4)、洋川芎内酯B(5)、7-羟基-3-丁烯基苯酞(6)、Z-藁本内酯(7)、Z-6-羟基-7-甲氧基-藁本内酯(8)、川芎内酯B(9)、欧当归内酯A(10)、东当归内酯B(11)、(3 S,3a R)-3-羟乙基-3a,4,5,6-四氢苯酞(12)、(3 S,3a R,10 R)-(-)-10-羟基苯酞(13)、洋川芎内酯F(14)、新二聚藁本内酯(15)。其中,化合物1、2、8、12、13和15为首次从川芎中分离。所试化合物均对大鼠胸主动脉环有舒张作用,其中化合物1、10、15最高浓度(12μM)舒张率分别为65%、73%、93%(P<0.01),EC 50分别为8.8、8.2、6.2μM。化合物15(20μM)也能显著抑制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构效分析发现,羟基取代位置对苯酞类成分血管舒张活性影响较大,另化合物1活性:消旋体>左旋体>右旋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茎叶 苯酞 血管舒张 构效关系
下载PDF
日粮中添加川芎茎叶对彭县黄鸡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及器官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陈亚迎 邱时秀 +8 位作者 李娟 刘瀚扬 许祯莹 吴永胜 朱佳文 徐麒麟 雷春龙 杨雪 齐桂兰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109-113,共5页
试验旨在通过研究日粮中添加川芎茎叶对彭县黄鸡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及器官指数的影响,以期为川芎茎叶的利用提供理论基础。试验随机选取72日龄雄性彭县黄鸡2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4只。A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B组、... 试验旨在通过研究日粮中添加川芎茎叶对彭县黄鸡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及器官指数的影响,以期为川芎茎叶的利用提供理论基础。试验随机选取72日龄雄性彭县黄鸡2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4只。A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B组、C组和D组为试验组,分别饲喂日粮中含1%、3%和5%川芎茎叶的试验日粮,试验期为47 d。结果表明:C组和D组彭县黄鸡末期体重显著高于A组(P < 0.05),分别增加1.56%和1.68%,B组彭县黄鸡末期体重高于A组,增加0.58%,但无显著差异(P > 0.05);与A组相比,D组全净膛率显著提高2.75%(P < 0.05),B组和C组分别提高0.42%和0.62%,但是无显著差异(P > 0.05);C组法氏囊指数最高且比A组、B组和D组分别提高0.22、0.20和0.15,C组法氏囊指数显著高于A组和B组(P < 0.05),C组和D组间差异不显著(P > 0.05),且A组、B组和D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 > 0.05)。在本试验条件下,在彭县黄鸡的饲粮中添加川芎茎叶对彭县黄鸡生长发育与健康无负作用,饲粮中含较高比例的川芎茎叶可改善末期体重、全净膛率以及法氏囊指数,并且可提高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增强免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茎叶 彭县黄鸡 生产性能 屠宰性能 器官指数
下载PDF
ATR-FTIR鉴别丹参和川芎的不同部位 被引量:2
4
作者 郑怡然 马芳 +1 位作者 夏雪 孙素琴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55-156,共2页
利用衰减全反射(ATR)鉴别丹参和川芎的新鲜叶片、花朵和干燥根茎,凭借红外光谱具有的指纹特征性,构建丹参和川芎的新鲜叶片、花朵和干燥根茎样本的红外指纹图谱。
关键词 丹参 川芎 新鲜叶片 鲜花 ATR
下载PDF
川芎菌核病的症状及病原菌鉴定 被引量:4
5
作者 罗玲 黄云 +2 位作者 王靖 何苗 万英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32-535,共4页
Symptoms of sclerotinia stem rot of Ligusticum chuanxiong were observed and the causal agent of the disease was identif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ymptoms of this disease began with the formation of dark brown hy... Symptoms of sclerotinia stem rot of Ligusticum chuanxiong were observed and the causal agent of the disease was identif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ymptoms of this disease began with the formation of dark brown hygrophanous splotch on the basal leaves,followed by the appearance of dark brown circular spot on the basal stem.Finally,the whole plant stoped growing and died.White mycelium and/or sclerotia were formed under moisturized conditions.On PDA medium,the pathogen of this disease formed brown sclerotia with various shapes and 2-5 mm in diameter.The diameter of apothecia was 0.3-0.8 cm and the length of stipes was 2-8 cm.Asci were columniform in shape and(100-135)×9 μm in size,each containing 8 ascospores sized by(6-12) μm×(3-7) μm.No asexual spore formation was observed.Based on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equence of ribosomal DNA-ITS,the pathogen was identified as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 de Ba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菌鉴定 川芎 症状 中药材 四川省 伞形科 根茎 止痛
原文传递
川芎萃取物对蓝莓叶斑病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欣 沈亚伦 +5 位作者 李云鹏 陈思博 聂为红 赵鑫 王文萱 刘迦南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9,共5页
研究川芎的4种萃取物对蓝莓叶斑病菌(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观测其中抑制作用最强的萃取物对病菌菌丝形态、孢子萌发和菌丝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种萃取物中,川芎石油醚萃取物对蓝莓叶斑病菌菌丝生长抑... 研究川芎的4种萃取物对蓝莓叶斑病菌(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观测其中抑制作用最强的萃取物对病菌菌丝形态、孢子萌发和菌丝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种萃取物中,川芎石油醚萃取物对蓝莓叶斑病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最强,IC_(50)为3.39 mg/mL;在IC_(50)浓度下,该萃取物可导致菌丝形态异常,对孢子萌发也有一定抑制作用。在供试浓度范围内,经川芎石油醚萃取物处理的菌丝电解质渗出率和MDA含量明显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大,PPO、SOD活性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萃取物 川芎 蓝莓叶斑病 棒状拟盘多毛孢 抑菌活性
原文传递
川芎茎叶中一个新的脂肪酸单甘油酯 被引量:2
7
作者 闫洪玲 陈瑶 +5 位作者 唐飞 冯健 郭晨婉 胡昌江 鲁军 谭玉柱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573-2576,共4页
利用MCI、硅胶、Sephadex LH-20及半制备高效液相等多种色谱技术,从川芎茎叶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2个脂肪酸单甘油酯。经1D NMR、2D NMR、HR-ESI-MS和旋光数据解析确定结构,其中1个为新化合物,命名为14, 15-dehydrocrepenynic acid monogl... 利用MCI、硅胶、Sephadex LH-20及半制备高效液相等多种色谱技术,从川芎茎叶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2个脂肪酸单甘油酯。经1D NMR、2D NMR、HR-ESI-MS和旋光数据解析确定结构,其中1个为新化合物,命名为14, 15-dehydrocrepenynic acid monoglyceride (1),另1个为已知化合物(R)-α-(7’Z, 10’Z, 13’Z)-hexadecatrienoic acid monoglyceride (2),二者均为首次从川芎中分离得到。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1和2对MCF-7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 IC50分别为30.75和36.82μ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 茎叶 脂肪酸单甘油酯 结构鉴定 抗肿瘤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