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怀菊花茎叶中聚炔类化合物对ox-LDL诱导的HUVECs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1
作者 王小兰 石静亚 +3 位作者 李孟 王滢清 郑晓珂 冯卫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42-1750,共9页
研究怀菊花茎叶中分离得到的聚炔类化合物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初步探讨作用机制。采用ox-LDL(200μg... 研究怀菊花茎叶中分离得到的聚炔类化合物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初步探讨作用机制。采用ox-LDL(200μg/mL)处理HUVECs细胞建立内皮细胞损伤模型,同时给予聚炔类化合物1~10(100μg/mL)干预;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生存率,筛选出有细胞保护作用的目标化合物;采用目标化合物5和9(12.5、25、50、100μg/mL)干预细胞24 h,CCK-8检测细胞生存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生成率,酶联免疫(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含量;细胞免疫印迹法(In-Cell Western)检测细胞中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κB,NF-κB)2p100/p52与NF-κBp65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Con)相比,模型组(ox-LDL)中的细胞生存率明显下降,细胞凋亡率、ROS生成,炎性因子IL-1β、IL-6及TNF-α明显升高(P<0.01);与ox-LDL组相比,聚炔类化合物5和9可以明显提高HUVECs细胞的生存率、降低细胞凋亡率、ROS生成率,炎性因子IL-1β、IL-6及TNF-α的分泌(P<0.05或P<0.01),下调NF-κB2 p100/p52、NF-κB p65蛋白的表达(P<0.05或P<0.01)。综上所述,怀菊花茎叶中聚炔苷类成分可以改善ox-LDL诱导的HUVECs细胞损伤与功能障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NF-κB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菊花茎叶 聚炔类化合物 HUVECS 凋亡与炎症 NF-ΚB
下载PDF
基于谱-效关系筛选菊茎叶总黄酮抗氧化物质基础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巫梦莹 陈慧芳 +5 位作者 程冉冉 丁杨飞 熊俊伟 夏成凯 吴德玲 张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4-477,共14页
为探讨菊茎叶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from stems and leaves of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TFCSL)抗氧化应激的活性成分,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采用HPLC建立不同批次TFCSL指纹图谱;以高浓度葡萄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建立... 为探讨菊茎叶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from stems and leaves of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TFCSL)抗氧化应激的活性成分,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采用HPLC建立不同批次TFCSL指纹图谱;以高浓度葡萄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建立氧化损伤模型,将丙二醛含量、乳酸脱氢酶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作为药效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度和偏最小二乘法分析其谱-效关系确定抗氧化药效物质基础;基于网络药理学结合分子对接探究核心靶点及作用通路。从12批次TFCSL指纹图谱中确定12个共有峰,指认其中9个化学成分;各批次总黄酮样品均可减少细胞凋亡、降低丙二醛及乳酸脱氢酶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综合2种数学模型确定峰5(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峰6(异绿原酸C)、峰7(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为抗氧化物质基础;筛选出的3个活性成分作用于抗氧化应激的33个靶点;关键靶点为TNF、CASP3、EDNRA、XDH、PTGS2、MMP2,主要涉及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糖尿病并发症AGE-RAGE信号通路、TNF通路、MPKA通路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之间均有较好的结合力。表明TFCSL抗氧化应激的物质基础可能为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异绿原酸C、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推测通过TNF、CASP3等靶点作用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发挥作用,体现菊茎叶多成分、多靶点抗氧化的作用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茎叶 总黄酮 氧化应激 谱效关系
下载PDF
菊茎叶精油微乳凝胶剂制备工艺优化及其有效成分测定、抑菌作用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夏进 李懿 +3 位作者 宿树兰 严辉 孙晓东 段金廒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66-1773,共8页
目的优化菊茎叶精油微乳凝胶剂制备工艺,并测定其有效成分含量,评价其抑菌作用。方法以伪三相图面积、粒径、Zeta电位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试验优化微乳制备工艺。以外观性状、涂展性、耐热、耐寒、离心稳定性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单因素... 目的优化菊茎叶精油微乳凝胶剂制备工艺,并测定其有效成分含量,评价其抑菌作用。方法以伪三相图面积、粒径、Zeta电位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试验优化微乳制备工艺。以外观性状、涂展性、耐热、耐寒、离心稳定性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试验优化微乳凝胶剂制备工艺。UPLC、GC-FID法测定有效成分含量,考察抑菌作用。结果微乳最佳制备工艺为每100 g含菊茎叶精油0.396 g、薄荷精油7.15 mg、油酸乙酯4.37 g、吐温8021.82 g、丙三醇7.26 g、黄芩醇提物0.156 g、菊茎叶水提物0.234 g,水相加至100 g;微乳凝胶剂最佳制备工艺为每100 g含主药0.80%、卡波姆U203%、保湿剂15%、三乙醇胺2.4%。微乳及其凝胶剂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为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黄芩苷、β-石竹烯、α-姜黄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2、4 mg/mL,对痤疮丙酸杆菌的MIC分别为4、8 mg/mL。结论该方法简便、稳定、可行,可用于制备有效成分含量稳定、对致痘菌抑制效果明显的菊茎叶精油微乳凝胶剂,从而为其在化妆品中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茎叶精油 微乳凝胶剂 制备 有效成分 抑菌作用 金黄色葡萄球菌 痤疮丙酸杆菌
下载PDF
菊花、茎、叶中总黄酮及绿原酸含量动态分析评价 被引量:22
4
作者 钱大玮 朱玲英 +1 位作者 彭蕴茹 沈红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05年第6期14-16,共3页
目的为菊茎、叶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品种菊花、茎、叶中总黄酮的含量;用HPLC法测定绿原酸的含量。比较总黄酮及绿原酸在菊花、茎、叶中的含量高低,结合药理实验结果判断菊茎、叶的利用价值。结果不同品... 目的为菊茎、叶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品种菊花、茎、叶中总黄酮的含量;用HPLC法测定绿原酸的含量。比较总黄酮及绿原酸在菊花、茎、叶中的含量高低,结合药理实验结果判断菊茎、叶的利用价值。结果不同品种的菊叶在各个采收期总黄酮及绿原酸的含量均高于菊花,菊茎中含量最低。结论含量测定结果结合药理实验结果,表明菊茎、叶在抗菌、抗氧化、控制急性心肌缺血、保护心肌细胞损伤方面体现较强的活性具有化学物质基础,可进一步利用菊茎、叶,充分体现菊的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菊叶 菊茎 总黄酮 绿原酸 含量
下载PDF
基于光温的温室多杆切花菊干物质生产与分配的预测模型 被引量:11
5
作者 杨再强 罗卫红 +2 位作者 陈发棣 谢以萍 顾俊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78-1485,共8页
根据菊花生长对光温的反应,设计不同品种、不同单株主杆数、不同定植密度和不同定植日期的试验,构建了以生理辐热积(Physiological product of thermal effectiveness and PAR,PTEP)为尺度的温室多杆切花菊的干物质生产与分配预测模型,... 根据菊花生长对光温的反应,设计不同品种、不同单株主杆数、不同定植密度和不同定植日期的试验,构建了以生理辐热积(Physiological product of thermal effectiveness and PAR,PTEP)为尺度的温室多杆切花菊的干物质生产与分配预测模型,并用与建模相独立的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随单位面积杆数增加,切花菊的单位面积地上干物质产量增加,单枝切花鲜重减少。所建模型对温室多杆切花菊的单株叶干重、茎干重、花干重和地上部分鲜重的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基于1∶1线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6、0.95、0.82和0.97,回归估计标准误(RMSE)分别为:0.863、1.005、0.201和10.190g.株-1。模型模拟精度较高,可为温室切花菊栽培密度和保留杆数的优化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杆数 密度 模型 干物质生产与分配
下载PDF
祁菊叶化学成分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被引量:8
6
作者 瞿璐 刘艳霞 +3 位作者 李建良 布淑阳 王涛 张祎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为缓解生态压力,扩大药用菊花的临床适用范围,对祁菊非药用部位叶70%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法,如正相硅胶、反相ODS、Sephadex LH-20及高效液相色谱等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鉴定化合... [目的]为缓解生态压力,扩大药用菊花的临床适用范围,对祁菊非药用部位叶70%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法,如正相硅胶、反相ODS、Sephadex LH-20及高效液相色谱等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祁菊叶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6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茵芋苷(1),菊苣苷(2),苯甲基-6-O-β-D-吡喃葡萄糖苷(3),苄醇-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4),icariside D1(5),松柏苷(6)。[结论]化合物4、5为首次从菊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菊叶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下载PDF
不同来源药用菊花营养器官形态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冬玲 朱洪武 +1 位作者 任全进 徐增菜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845-1849,共5页
目的:比较同一生境下栽培的12个不同种源3种药用菊花的营养器官形态,为药用菊花的引种、种内分化、品种选育以及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实验田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营养器官形态观测、统计和分析。结果:叶型、叶形差异比较明... 目的:比较同一生境下栽培的12个不同种源3种药用菊花的营养器官形态,为药用菊花的引种、种内分化、品种选育以及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实验田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营养器官形态观测、统计和分析。结果:叶型、叶形差异比较明显。黄山贡菊均为深刻长叶,亳菊、滁菊、杭白菊、杭黄菊为深刻正叶,菊花脑、野菊(东阳)为长叶,野菊(盱眙)为蓬叶;滁菊、亳菊无叶耳,其余均有叶耳;黄山贡菊(三溪村)、黄山贡菊(山斗村)、黄山贡菊(下坦村2)、亳菊和杭白菊幼叶全缘;其余幼叶均分裂。结论:该12个药用菊花营养器官形态有明显差异,据此建立药用菊花叶形态检索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脑 野菊 营养器官 叶形态
下载PDF
祁菊秸秆中奎宁酸酯类成分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被引量:3
8
作者 瞿璐 史文中 +3 位作者 张静慧 陈开炎 王涛 张祎 《天津中医药》 CAS 2016年第8期496-499,共4页
[目的]对祁菊非药用部位秸秆70%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为提高现有药用植物资源的再生能力和内在质量奠定化学基础。[方法]利用正相硅胶、反相ODS、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及波... [目的]对祁菊非药用部位秸秆70%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为提高现有药用植物资源的再生能力和内在质量奠定化学基础。[方法]利用正相硅胶、反相ODS、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祁菊非药用部位秸秆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8个奎宁酸酯类单体化合物,分别为3-O-咖啡酰基奎宁酸(1),绿原酸甲酯(2),4-O-咖啡酰基奎宁酸(3),1,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4),1,4-二咖啡酰基奎宁酸(5),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6),3,4-二咖啡酰基奎宁酸(7),3,4-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8)。[结论]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3、5、6、8为首次从秸秆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菊 秸秆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下载PDF
怀菊花茎叶中酚类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杨颖 石静亚 +4 位作者 李孟 邓晓颜 张博文 郑晓珂 冯卫生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66-869,共4页
目的:研究怀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茎叶的化学成分。方法:怀菊花茎叶的50%丙酮提取物采用Toyopearl HW-40、Diaion HP-20、Sephadex LH-20、ODS、半制备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目的:研究怀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茎叶的化学成分。方法:怀菊花茎叶的50%丙酮提取物采用Toyopearl HW-40、Diaion HP-20、Sephadex LH-20、ODS、半制备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怀菊花茎叶中分离得到12个酚类成分,分别鉴定为:大豆素(1)、apigenin-6-C-α-arabinoside-8-C-β-glucoside(2)、3′-甲氧基大豆苷元(3)、猫眼草酚D(4)、高北美圣草素(5)、5,3′,4′-三羟基-6,7,5′-三甲氧基黄酮(6)、1-O-(E)-4-methoxybenzoyl-β-D-glucopyranose(7)、3-(4′-羟基-3′-甲氧基苯基)-1-丙醇(8)、3,5-二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甲酯(9)、isoaurostatin(10)、5,7-二羟基色原酮(11)、3,3′-methylene-bis(4-hydroxybenzaldehyde)(12)。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菊花茎叶 化学成分 酚类
下载PDF
怀菊花茎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石静亚 李孟 +4 位作者 张靖柯 朱登辉 刘娟娟 郑晓珂 冯卫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39-445,共7页
目的研究怀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茎叶的化学成分。方法怀菊花茎叶50%丙酮提取物采用Toyopearl HW-40、Diaion HP-20、Sephadex LH-20、ODS、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目的研究怀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茎叶的化学成分。方法怀菊花茎叶50%丙酮提取物采用Toyopearl HW-40、Diaion HP-20、Sephadex LH-20、ODS、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2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H-吲唑(1)、6,7-二羟基香豆素(2)、8E-decaene-4,6-diyn-l-O-β-D-glucopyranoside (3)、2′-脱氧胸腺嘧啶核苷(4)、2′-脱氧尿嘧啶核苷(5)、尿嘧啶(6)、litchiol B (7)、8E-decacnc-4,6-diyn-l-O-β-D-gluc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 (8)、lippianoside E (9)、1-核糖醇基-2,3-二酮-1,2,3,4-四氢-6,7-二甲基-喹喔啉(10)、黑麦草内酯(11)、异嗪皮啶(12)、(+)-去氢催吐萝芙木醇(13)、cytidine (14)、paeoveitols B (15)、4β,6β-dihydroxy-10α-methoxy-1α,5β,7α(H)-guaiane (16)、scopoletin (17)、(2E,9Z)-pentodeca-2,9-dien-12,14-diynoic acid piperidide (18)、tetradeca-2E,4E,10E-trien-8-ynoic acid pyrrolidide (19)、7-羟基香豆素(20)、6-羟基-7,8-二氧亚甲基香豆素(21)、3-吲哚甲酸(22)。结论化合物1、7、9~2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菊花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下载PDF
9个不同产地菊茎叶中多类型资源性化学成分的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4
11
作者 常相伟 魏丹丹 +8 位作者 宿树兰 严辉 赵明 郭盛 谢倩茹 尚尔鑫 钱大玮 孙晓东 段金廒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0年第4期564-572,共9页
目的:分析与评价不同产地菊茎叶中多类型资源性化学成分,为其资源化利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不同产地菊茎叶中总黄酮、总酚、总多糖进行分析与评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对不同产地... 目的:分析与评价不同产地菊茎叶中多类型资源性化学成分,为其资源化利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不同产地菊茎叶中总黄酮、总酚、总多糖进行分析与评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对不同产地菊茎叶中单糖和寡糖组成及其含量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祁菊茎叶(QJ-JY)中总黄酮和总酚含量均最高,分别为(37.89±4.17)、(17.12±2.00)mg·g-1。怀白菊茎叶(HBJ-JY)和射阳杭白菊茎叶(SYHBJ-JY)中总多糖平均含量较高,分别高达(70.84±1.08)、(70.32±2.90)mg·g-1。菊茎叶中含有的单糖类成分主要是果糖和葡萄糖,双糖主要是蔗糖。其中果糖是菊茎叶中主要的糖类成分。福白菊茎叶(FBJ-JY)中果糖质量分数最高,为(94.22±6.20)mg·g-1。相关性分析显示,总黄酮与总酚呈显著正相关性,中性多糖与总黄酮和总酚均呈负相关性,可溶性糖类成分之间均呈较强正相关性。结论:菊茎叶中含有丰富的总黄酮、总酚、可溶性总多糖、果糖和葡萄糖等资源性化学成分,且不同产地之间各类型成分的含量差异较为显著。研究结果为菊茎叶的精细化利用与产业化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茎叶 资源化学 不同产地 总黄酮 总酚 可溶性糖类
下载PDF
菊茎叶提取物改善肠功能失调的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魏丹丹 段金廒 +5 位作者 宿树兰 郭盛 严辉 钱大玮 孙晓东 朱文彬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3084-3093,共10页
目的整体评价菊茎叶水提取物(JST)和乙醇提取物(JCT)对肠功能失调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脂多糖(LPS)制备兔肠功能失调模型,给予JST和JCT,应用1H-NMR技术研究兔粪便内源性代谢物变化规律。结果相比对照组,模型组乳酸盐、甲酸盐显... 目的整体评价菊茎叶水提取物(JST)和乙醇提取物(JCT)对肠功能失调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脂多糖(LPS)制备兔肠功能失调模型,给予JST和JCT,应用1H-NMR技术研究兔粪便内源性代谢物变化规律。结果相比对照组,模型组乳酸盐、甲酸盐显著增加,丙酸盐、谷氨酰胺、谷氨酸盐、天冬氨酸等显著下降;JST和JCT均能够增加天冬氨酸、腺嘌呤、苯丙氨酸、酪氨酸水平,同时降低甲酸盐水平。结论代谢通路分析表明JST和JCT通过调节LPS所致紊乱的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盐代谢,以及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发挥改善肠道功能紊乱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叶 代谢组学 肠功能失调 资源利用
原文传递
菊花、叶、茎抗氧化活性比较 被引量:16
13
作者 刘东顺 陈春林 +4 位作者 车晓航 谭林燕 陈力 徐丽丽 熊筱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40-44,共5页
目的:研究菊花、叶和茎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为菊花、叶、茎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绿原酸为对照组(CHA),分为菊花水提物组(JH-S),菊花醇提物组(JH-C),菊叶水提物组(JY-S),菊叶醇提物组(JY-C),菊花茎水提物组(JJ-S),菊花茎醇... 目的:研究菊花、叶和茎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为菊花、叶、茎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绿原酸为对照组(CHA),分为菊花水提物组(JH-S),菊花醇提物组(JH-C),菊叶水提物组(JY-S),菊叶醇提物组(JY-C),菊花茎水提物组(JJ-S),菊花茎醇提物组(JJ-C),分别测定提取物的还原能力及对羟基自由基(·OH),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脂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O-2·)的清除率,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菊花,叶,茎提取物和绿原酸的抗氧化作用与浓度呈正相关。菊花、叶、茎的水、醇提取物(0.20 g·L-1)和绿原酸相比,还原能力分别为2.260,2.270,2.261,2.260,2.261,2.272,2.256均无差异,且各醇提物和水提物之间也无差异;对·OH,O-2·均具较强的清除作用,且水提物的作用均好于其醇提物,尤其抗O-2·作用明显强于绿原酸清除DPPH·,脂自由基方面效果均优于水提物,菊茎醇提取物对DPPH·清除率略高于绿原酸,相同浓度下菊叶清除脂自由基作用胜于菊花。结论:菊花、叶和茎提取物均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菊叶抗氧化作用与菊花相当。菊叶和茎作为天然抗氧化剂有较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菊叶 菊茎 绿原酸 抗氧化活性
原文传递
杭菊叶生长过程中绿原酸类和木犀草苷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慧芳 戴衍朋 陈坚波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65-1069,共5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测定杭菊叶中5种绿原酸类成分及木犀草苷的方法,并分析不同生长过程杭菊叶中绿原酸类和黄酮类成分的动态变化,比较同期采收的杭菊叶与杭菊花中成分的差异,为杭菊叶的质量控制、合理利用提供参考。方法...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测定杭菊叶中5种绿原酸类成分及木犀草苷的方法,并分析不同生长过程杭菊叶中绿原酸类和黄酮类成分的动态变化,比较同期采收的杭菊叶与杭菊花中成分的差异,为杭菊叶的质量控制、合理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摘不同生长时期的杭菊叶样品及盛花期的杭菊花样品,采用HPLC法对杭菊叶及杭菊花中绿原酸类及黄酮类成分进行检测。结果:不同生长时期杭菊叶中绿原酸类及木犀草苷成分呈不同的规律。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B随着生长时间而逐渐累积,到9月含量达到峰值后逐步下降;绿原酸、异绿原酸A则随着成分累积,在9月达到峰值,下降后又在11月出现次峰值。木犀草苷则随着生长过程逐步增加,到11月达到含量峰值。同期采收的杭菊叶中绿原酸类及黄酮类成分高于杭菊花。结论:该研究结果为确定杭菊叶的采收时间及质量测定标准提供了参考和依据,为揭示杭菊叶生长过程中资源性化学成分的变化以及药材品质的控制奠定了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菊叶 绿原酸 黄酮 生长过程 动态变化
原文传递
怀菊花茎叶中一个新聚炔类化合物 被引量:4
15
作者 石静亚 李孟 +5 位作者 曾梦楠 张靖柯 刘娟娟 朱登辉 郑晓珂 冯卫生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83-288,共6页
采用多种色谱技术从怀菊花茎叶中分离得到8个聚炔类化合物。通过UV、IR、ESI-MS、HR-ESI-MS及NMR等波谱技术对其进行结构鉴定,分别为菊花新炔C(2E,4E,12Z-十四碳三烯-1-吡咯烷基-1-酮-8,10-二炔)(1)、tetradeca-2E,4E,12E-trien-8,10-di... 采用多种色谱技术从怀菊花茎叶中分离得到8个聚炔类化合物。通过UV、IR、ESI-MS、HR-ESI-MS及NMR等波谱技术对其进行结构鉴定,分别为菊花新炔C(2E,4E,12Z-十四碳三烯-1-吡咯烷基-1-酮-8,10-二炔)(1)、tetradeca-2E,4E,12E-trien-8,10-diynoic acid pyrrolidide(2)、tetradeca-2E,4E-dien-8,10-diynoic acid pyrrolidide(3)、tetradeca-2E,4E,10Z-trien-8-ynoic acid pyrrolidide(4)、2E,4E,12E-tetradecatriene-8,10-diynoic acid isobutylamide(5)、2E,4E-undecyldiene-8,10-diynoic acid isobutylamide(6)、2E,4E,10E-N-isobutyl-2,4,10-tetradecatrien-8-ynoic acid amide(7)和十一-2E,4E-二烯-8,10-二炔酸苯乙胺(8)。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8为首次从植物菊花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8在一定浓度下对A549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说明其具有潜在的抗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茎叶 化学成分 聚炔 细胞毒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