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与黑》心理分析特色论 被引量:5
1
作者 苏晖 黎蓉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89-193,共5页
运用叙事学、心理学理论考察《红与黑》中的心理分析手法 ,认为《红与黑》心理分析的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小说的视角模式 ,从而将外部描写心灵化 ;二是主要运用独白手法展现人物剧烈的内心冲突 ;
关键词 《红与黑》 司汤达 法国文学 心理分析 叙事学 心理学 心灵化 人物 外部描写 内聚焦视角 内心冲突 独白
下载PDF
自我实现与悲剧人生——析《红与黑》中于连形象的社会隐喻意义 被引量:21
2
作者 郭成芳 《山东外语教学》 2004年第3期100-102,共3页
本文从文化学、社会学的视角,审视了法国作家司汤达的代表作<红与黑>主人公于连的艺术形象.文章认为:于连形象集中地体现了司汤达的社会观、人文观与文艺观;作家以于连的悲剧人生对当时的法国社会作了深刻的解读与批判,充分肯定... 本文从文化学、社会学的视角,审视了法国作家司汤达的代表作<红与黑>主人公于连的艺术形象.文章认为:于连形象集中地体现了司汤达的社会观、人文观与文艺观;作家以于连的悲剧人生对当时的法国社会作了深刻的解读与批判,充分肯定于连崇尚自我、实现人性的人文主义精神;于连生理生命的悲剧性毁灭,正标志其精神生命的辉煌诞生与永恒,从而预示了压抑人性的黑暗时代必然行将灭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汤达 于连形象 悲剧 自我实现 社会隐喻
下载PDF
《红与黑》爱情描写特点探讨 被引量:6
3
作者 胡明蓉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35-37,共3页
司汤达的小说《红与黑》 ,通过主人公于连与两个女人之间的爱情描写 ,反映了法国大革命后王政复辟时期整整一代小资产阶级青年的憧憬、追求、奋斗、苦闷 ,从中可以看到当时法国的整个社会风貌 ,也揭露和鞭挞了查理十世的黑暗统治。《红... 司汤达的小说《红与黑》 ,通过主人公于连与两个女人之间的爱情描写 ,反映了法国大革命后王政复辟时期整整一代小资产阶级青年的憧憬、追求、奋斗、苦闷 ,从中可以看到当时法国的整个社会风貌 ,也揭露和鞭挞了查理十世的黑暗统治。《红与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与黑》 司汤达 爱情描写
下载PDF
司汤达小说中的“边缘人”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璇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9-71,共3页
"边缘人"出现在欧洲文学的人物长廊上并非偶然,他们体现了司汤达本人回答"生存核心问题"的方式,是司汤达通过艺术手段对边缘的生存状态和生存方式所进行的一种体验,是对如何既活得幸福又不丧失个人尊严这个重大人... "边缘人"出现在欧洲文学的人物长廊上并非偶然,他们体现了司汤达本人回答"生存核心问题"的方式,是司汤达通过艺术手段对边缘的生存状态和生存方式所进行的一种体验,是对如何既活得幸福又不丧失个人尊严这个重大人生课题的思索。本文通过对《阿尔芒斯》中的奥克塔夫和《巴马修道院》中的法布里斯分析来说明了这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汤达 “边缘人” 奥克塔夫 法布里斯
下载PDF
浅析大冈升平的战争题材文学作品 被引量:2
5
作者 何建军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00-103,共4页
大冈升平的战争题材文学作品描写了二战给人们带来的创伤 ,具有浓厚的反战色彩。在《俘虏记》和《野火》中 ,他站在受害者的立场 ,把战争作为受害者 (个人 )对加害者 (国家 )的事情来描写。在《莱特战记》中 ,他则从宏观的视点出发 ,把... 大冈升平的战争题材文学作品描写了二战给人们带来的创伤 ,具有浓厚的反战色彩。在《俘虏记》和《野火》中 ,他站在受害者的立场 ,把战争作为受害者 (个人 )对加害者 (国家 )的事情来描写。在《莱特战记》中 ,他则从宏观的视点出发 ,把战争作为国与国之间的事情来描写 ,对战争的认识也更为深刻。其文学创作深受司汤达的影响 ,作品文体清晰、逻辑性强 ,并抱有建设“小宇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冈升平 战争题材 文学作品 司汤达
下载PDF
情感视域和公共领域中的自我与他者——以司汤达的自传写作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杨亦雨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2-90,共9页
司汤达的两部自传《自恋回忆录》和《亨利·布吕拉的一生》既观照自我,又指涉他者。作者以情感的分析为进路,描绘自我,探寻个体的多维特质,同时也意识到在自我的建构过程中,少不了他者的凝视与参与。最后,两者在公共领域中相遇,由此... 司汤达的两部自传《自恋回忆录》和《亨利·布吕拉的一生》既观照自我,又指涉他者。作者以情感的分析为进路,描绘自我,探寻个体的多维特质,同时也意识到在自我的建构过程中,少不了他者的凝视与参与。最后,两者在公共领域中相遇,由此,自我和他者的关系进而泛化为个人对世界的体察与联系。作者试图通过考察司汤达自传中自我与他者的关系,以展示情感视域下自我认识的历程、他者和主体存在对自我建构的不同意义,并进一步分析在自我和他者的共同参与下,公共领域的具体内涵和它与个体的辩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汤达 自传 情感 自我与他者 公共领域
下载PDF
论《红与黑》中的人物激情及其社会内涵 被引量:2
7
作者 邝姗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年第9期62-63,共2页
《红与黑》在表现人物的现实生活时表面上多倾向于描写精神、情感、爱情、婚姻方面,实际上作者却对这些方面所蕴含的心理内容赋予了深刻的现实意义,使其中贯穿着社会性的主线,作品透过人物的心灵深处,折射出社会氛围和时代特征。
关键词 司汤达 《红与黑》 激情 社会性
下载PDF
从反抗到妥协:于连矛盾性格的表现及其社会成因 被引量:1
8
作者 贾华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5年第2期42-44,共3页
于连是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家司汤达的经典名著《红与黑》中的主人公,反抗性和妥协性是于连矛盾性格的基本内涵。怎样从一个理想家变为一个野心家,从一个不合理社会的反抗者变为一个个人奋斗的失败者,细读文本,从19世纪初期法国的社... 于连是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家司汤达的经典名著《红与黑》中的主人公,反抗性和妥协性是于连矛盾性格的基本内涵。怎样从一个理想家变为一个野心家,从一个不合理社会的反抗者变为一个个人奋斗的失败者,细读文本,从19世纪初期法国的社会现状以及平民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可以解读出于连复杂性格形成的社会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与黑》 于连 反抗 妥协 社会成因 司汤达 性格 现实主义
下载PDF
诠释司汤达《红与黑》中的爱情观 被引量:2
9
作者 马庆霞 《海外英语》 2015年第15期168-169,共2页
《红与黑》分别以政治与爱情作为小说的经线与纬线,主要描述了于连·索黑尔与两个女人的爱情故事,在赞美个性解放、肯定平等恋爱、歌颂婚姻自由的同时,对当时的封建门阀制度给予了无情的鞭挞。就其中的爱情观而言,于连的爱情是自私... 《红与黑》分别以政治与爱情作为小说的经线与纬线,主要描述了于连·索黑尔与两个女人的爱情故事,在赞美个性解放、肯定平等恋爱、歌颂婚姻自由的同时,对当时的封建门阀制度给予了无情的鞭挞。就其中的爱情观而言,于连的爱情是自私的、功利的,是他跻身于上层社会的手段;德·瑞纳夫人的爱是无私的、真诚的,可称得上为真爱;而德拉莫尔小姐的爱情则是悲剧的,即使抛弃一切,依然无法获得一丁点的回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汤达 《红与黑》 爱情观
下载PDF
欲望及其表达方式——论司汤达《意大利遗事》中心理描写和分析的现代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阎伟 《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4-7,共4页
《意大利遗事》是司汤达的一部短篇小说集 ,司汤达采用了无意识和意识流的表现手法 ,展示了人的行为动机和人格结构 ,在心理描写和分析上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本文试图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来阐释其心理描写和分析的现代性 ,并指出... 《意大利遗事》是司汤达的一部短篇小说集 ,司汤达采用了无意识和意识流的表现手法 ,展示了人的行为动机和人格结构 ,在心理描写和分析上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本文试图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来阐释其心理描写和分析的现代性 ,并指出欲望和本能才是所谓“意大利激情”和“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汤达 《意大利遗事》 心理描写 意识流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理论
下载PDF
论司汤达与巴尔扎克小说创作风格的差异性
11
作者 刘艳萍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67-69,共3页
受个体审美心理机制的制约 ,司汤达侧重剖析人物内心的隐秘 ,创作显内倾性 ;巴尔扎克着重揭示并鞭挞社会弊端 ,创作呈外倾性 ,两者从不同角度丰富并完善了批判现实主义创作。
关键词 司汤达 巴尔扎克 内倾性 外倾性 创作风格
下载PDF
司汤达“民族悲剧”的构建及其在文学史上的角色
12
作者 夏多多 《城市学刊》 2016年第4期64-69,共6页
司汤达民族悲剧的提出既是对古典主义僵化模仿的不满,也是与浪漫主义创作原则的分歧。民族悲剧构建的核心内质是时代精神:宏观层面是广大的时代变动,微观层面是细致的心理真实。司汤达民族悲剧的构想看似没有继承者,实际上对浪漫主义与... 司汤达民族悲剧的提出既是对古典主义僵化模仿的不满,也是与浪漫主义创作原则的分歧。民族悲剧构建的核心内质是时代精神:宏观层面是广大的时代变动,微观层面是细致的心理真实。司汤达民族悲剧的构想看似没有继承者,实际上对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既是浪漫主义最早的辩护人,也是现实主义最早的理论先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汤达 《拉辛与莎士比亚》 浪漫主义 民族悲剧 时代精神
下载PDF
于连形象在汉语“外国文学史”中的百年沉浮
13
作者 管新福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0年第5期38-48,60,157,158,共14页
中国汉语"外国文学史"的撰写始于民初。不管在外国文学综合史、区域史,还是在法国国别文学史中,斯丹达尔及《红与黑》基本能进入文学史家的视野。民国时所出的外国文学史,由于对外国作家作品的认识还欠全面,且大多是独著形式... 中国汉语"外国文学史"的撰写始于民初。不管在外国文学综合史、区域史,还是在法国国别文学史中,斯丹达尔及《红与黑》基本能进入文学史家的视野。民国时所出的外国文学史,由于对外国作家作品的认识还欠全面,且大多是独著形式,因此内容比较粗线条,将于连形象的解读置于启蒙、现实话语的整体框架中展开,但于连野心家形象的表述已很普遍。新中国成立后到八十年代,由于受革命、阶级话语和苏联文学史范型的影响,这一时段的外国文学史充斥着单一的阐述模式,于连成为小资产阶级野心家的典型,是恶的化身。九十年代以来,因当代西方文学理论的大量引进,文学解读日益多元,文学史从阶级、革命话语和人性善恶二元对立的模式中抽离出来,于连被视为一个丰满多元、性格特征复杂的奋斗者形象。可以说,于连形象的嬗变沉浮,体现了百年来文学观念、阐释方式、文学史家知识史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与黑》 斯丹达尔 于连形象 外国文学史 百年沉浮
下载PDF
跨越时空的邂逅--大冈升平与司汤达
14
作者 韩阳阳 《科教文汇》 2017年第18期154-155,共2页
司汤达这位19世纪伟大的文学大师,以其独特的文学魅力征服了无数文人墨客。日本战后派作家大冈升平就是其众多崇拜者中的一位。自1933年由《巴马修道院》邂逅司汤达文学之后,大冈升平一直孜孜不倦地从事着对司汤达作品的翻译和研究。这... 司汤达这位19世纪伟大的文学大师,以其独特的文学魅力征服了无数文人墨客。日本战后派作家大冈升平就是其众多崇拜者中的一位。自1933年由《巴马修道院》邂逅司汤达文学之后,大冈升平一直孜孜不倦地从事着对司汤达作品的翻译和研究。这些都对他的作家生涯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他将司汤达的文学创作手法运用到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并融合自己的写作特色,从而形成大冈文学的独特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冈升平 司汤达 文学创作 影响
下载PDF
自我意识的反射——司汤达的爱情和他的小说 被引量:1
15
作者 梁亚茹 胡足凤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20-122,共3页
爱情在司汤达的生活和创作中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以司汤达的《红与黑》和《红与白》为例,分析司汤达的"自我意识"在小说世界中的映现,将小说中的爱情描写和作家潜在的心理因素结合起来。《红与黑》印证了司汤达的爱情... 爱情在司汤达的生活和创作中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以司汤达的《红与黑》和《红与白》为例,分析司汤达的"自我意识"在小说世界中的映现,将小说中的爱情描写和作家潜在的心理因素结合起来。《红与黑》印证了司汤达的爱情法则,而《红与白》中的爱情则是司汤达本人爱情经历的投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汤达 爱情 自我意识
下载PDF
论司汤达的俄狄浦斯情结 被引量:1
16
作者 秦春光 《长春大学学报》 2008年第3期51-53,共3页
司汤达具有的俄狄浦斯情结可以从他的个人经历和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身上得到有力佐证。从上述两方面分析其俄狄浦斯情结的抑制、转移和升华过程,认为这种情结是司汤达对母性疯狂迷恋的审美诉求,也是触发其艺术创作的深层心理动机。
关键词 司汤达 俄狄浦斯情结 抑制 转移 升华 人物形象
下载PDF
浅论司汤达《红与黑》的悲剧意识 被引量:5
17
作者 姚亚波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17-19,共3页
《红与黑》是一部浸透着悲剧意识、具有悲剧美的作品。它运用了悲剧的艺术特点,阐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冲突等在主人公于连身上的集中体现,揭示了于连的悲剧命运和造成这种悲剧的社会原因及性格原因。
关键词 《红与黑》 司汤达 于连 悲剧意识
下载PDF
司汤达的人生与于连矛盾性格的内在联系探析
18
作者 曹晛 王艳玲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78-81,共4页
司汤达笔下《红与黑》中的于连,在人生方向的选择、爱情、阶级意识和性格中都有着强烈的矛盾,有着“红与黑”的不可调和性。这些矛盾性是与作者司汤达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的。本文将对于连身上的矛盾性进行论述,并探究司汤达的人生经历... 司汤达笔下《红与黑》中的于连,在人生方向的选择、爱情、阶级意识和性格中都有着强烈的矛盾,有着“红与黑”的不可调和性。这些矛盾性是与作者司汤达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的。本文将对于连身上的矛盾性进行论述,并探究司汤达的人生经历与其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汤达 人生经历 于连 矛盾性
下载PDF
《红与黑》:一种原型读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晓东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35-36,45,共3页
原型批评为文学研究和阅读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更加宽广的视野,本文是运用原型批评的观点进行具体文本阅读的初步尝试,对司汤达的代表作《红与黑》中的象征性意象及结构、主题等进行了原型式的理解。
关键词 红与黑 司汤达 于连 原型 典型 反讽
下载PDF
司汤达的意大利“狂热症”
20
作者 李丹丹 杨亦军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33-35,39,共4页
古往今来的学者对司汤达的研究,都离不开他文中所表现的"意大利情节"。可以说司汤达对意大利的狂热已经达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纵观他的生平和著作,可知他的意大利"狂热症"离不开他的家庭以及他的意大利经历。文章... 古往今来的学者对司汤达的研究,都离不开他文中所表现的"意大利情节"。可以说司汤达对意大利的狂热已经达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纵观他的生平和著作,可知他的意大利"狂热症"离不开他的家庭以及他的意大利经历。文章就上述因素来分析司汤达的意大利"狂热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汤达 意大利 家庭 经历 “狂热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