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蕨(Stenoloma chusanum)水部位的体内抗氧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卢海啸 李家洲 +1 位作者 黄超宇 农秀珍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69-72,共4页
目的:研究乌蕨水部位的体内抗氧化作用.方法:采用小鼠CCl4损伤模型,观察乌蕨水部位的抗氧化作用,测定乌蕨对小鼠血液中SOD、GSH-PX酶活性、MDA含量的影响.结果:乌蕨可降低血清中MDA含量(P<0.01),提高小鼠的血清SOD酶(P<0.01)、全... 目的:研究乌蕨水部位的体内抗氧化作用.方法:采用小鼠CCl4损伤模型,观察乌蕨水部位的抗氧化作用,测定乌蕨对小鼠血液中SOD、GSH-PX酶活性、MDA含量的影响.结果:乌蕨可降低血清中MDA含量(P<0.01),提高小鼠的血清SOD酶(P<0.01)、全血GSH-PX酶的活力(P<0.05).结论:表明乌蕨水部位具有体内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蕨 水部位 抗氧化作用
下载PDF
HPLC法测定乌韭的荭草苷和牡荆素含量 被引量:9
2
作者 任冰如 夏冰 +2 位作者 李维林 吴菊兰 张涵庆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7年第5期103-106,共4页
建立乌韭地上部分荭草苷和牡荆素含量的测定方法,检测不同产地乌韭中两种黄酮苷的含量,对乌韭资源进行评价。用超声波提取法提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Gemini C18色谱柱,乙腈/1%磷酸溶液(体积比15:85)为流动... 建立乌韭地上部分荭草苷和牡荆素含量的测定方法,检测不同产地乌韭中两种黄酮苷的含量,对乌韭资源进行评价。用超声波提取法提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Gemini C18色谱柱,乙腈/1%磷酸溶液(体积比15:85)为流动相,流速1mL/min,检测波长340nm。荭草苷在0.025~0.148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为100.61%,相对标准偏差(RSD)2.18%;牡荆素在0.035—0.207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为99.77%,RSD2.37%。云南丘北所产乌韭的荭草苷和牡荆素质量分数都是最高,分别达到0.1166%和0.1457%,移栽到南京地区1年后荭草苷含量下降,牡荆素含量增高。以荭草苷和牡荆素含量为指标,云南丘北所产乌韭是较好的种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韭 荭草苷 牡荆素
下载PDF
乌蕨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春椿 熊耀康 +2 位作者 顾芳芳 黑秀明 张龙 《中国药业》 CAS 2008年第2期42-43,共2页
目的筛选乌蕨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乙醇浓度、溶剂倍数、提取时间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并与水煎法、乙醇温浸法比较。结果乌蕨的乙醇回流提取法效果最好。结论乌蕨中总... 目的筛选乌蕨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乙醇浓度、溶剂倍数、提取时间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并与水煎法、乙醇温浸法比较。结果乌蕨的乙醇回流提取法效果最好。结论乌蕨中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加15倍量65%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蕨 总黄酮 正交设计 提取工艺
下载PDF
乌蕨总黄酮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吴晓宁 余陈欢 徐静红 《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3期292-294,共3页
目的研究乌蕨总黄酮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乌蕨总黄酮对羟自由基、脂质过氧化的清除能力、总还原力和总抗氧化作用,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考察了乌蕨总黄酮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结果乌蕨总黄酮具有较... 目的研究乌蕨总黄酮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乌蕨总黄酮对羟自由基、脂质过氧化的清除能力、总还原力和总抗氧化作用,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考察了乌蕨总黄酮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结果乌蕨总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能、自由基清除能力和一定的还原力,可有效抑制脂质过氧化,且抗氧化作用与乌蕨总黄酮含量呈正相关。结论乌蕨总黄酮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黄酮类化合物可能是其抗氧化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蕨 总黄酮 抗氧化
下载PDF
乌蕨醇提取物对1型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及其机制初探 被引量:9
5
作者 陈明 王恒 +3 位作者 赵鸿宾 余跃生 段萍 范芳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077-2081,共5页
为探讨乌蕨醇提取物对1型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及其机制,本研究以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诱导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将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1型糖尿病模型组、乌蕨醇提取物低剂量组(30 mg/kg)和高剂量组(60 mg/kg)。分别用生理盐... 为探讨乌蕨醇提取物对1型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及其机制,本研究以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诱导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将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1型糖尿病模型组、乌蕨醇提取物低剂量组(30 mg/kg)和高剂量组(60 mg/kg)。分别用生理盐水及乌蕨醇提取物每天灌胃1次,连续28 d,灌胃容积为20 m L/kg。结果证明,乌蕨醇提取物可减缓STZ致1型糖尿病大鼠体重的负增长,降低空腹血糖水平(P <0. 05);升高胰岛素及葡萄糖激酶(GCK)含量;降低醛糖还原酶(AR)含量(P <0. 05)。同时,胰腺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乌蕨提取物高、低剂量组糖尿病大鼠的胰岛数目较1型糖尿病模型组显著增多,胰岛及外分泌腺萎缩均有不同程度减轻。提示乌蕨提取物可显著降低STZ致1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空腹血糖水平,其降糖作用可能与升高糖尿病大鼠血清葡萄糖激酶含量和降低AR含量、改善糖尿病大鼠胰岛损伤、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蕨 1型糖尿病 降血糖
下载PDF
乌韭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任冰如 夏冰 +2 位作者 李维林 吴菊兰 张涵庆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研究乌韭Stenoloma chusanum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聚酰胺、Lichroprep RP-18、Sephadex LH20等对乌韭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根据化学方法和波谱数据(ESI-MS、1H-NMR、13C-NMR、DEPT、HSQC、HMBC)对分离所得的化合物进行结... 目的研究乌韭Stenoloma chusanum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聚酰胺、Lichroprep RP-18、Sephadex LH20等对乌韭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根据化学方法和波谱数据(ESI-MS、1H-NMR、13C-NMR、DEPT、HSQC、HMBC)对分离所得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荭草苷(orientin,Ⅰ)、荭草苷-2″-O-β-D-吡喃葡萄糖苷(orientin-2″-O-β-D-glucopyranoside,Ⅱ)、牡荆素(vitexin,Ⅲ)、芹菜素(apigenin,Ⅳ)、丁香酸(syringic acid,Ⅴ)、香草酸(vanillic acid,Ⅵ)和龙胆酸(gentisic acid,Ⅶ)。结论化合物Ⅰ、Ⅱ、Ⅳ、Ⅵ、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韭 化学成分 荭草苷 龙胆酸
下载PDF
不同产地乌韭地上部分总黄酮含量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吴菊兰 任冰如 +2 位作者 李维林 汪洪江 张涵庆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77-78,共2页
Contents of total flavonoids in above-ground part of Stenoloma chusanum(L.) Ching collected from different production regions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otal flavonoid content in above-ground part of S.chu... Contents of total flavonoids in above-ground part of Stenoloma chusanum(L.) Ching collected from different production regions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otal flavonoid content in above-ground part of S.chusanum collected from Qiubei of Yunnan Province was the highest,reached to 127.461 mg·g-1,and could keep the high content after transplanted to Nanjing of Jiangsu Province.The total flavonoid content in leaf blade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leaf stalk.It is suggested that S.chusanum from Qiubei is an excellent resources and the leaf blade of S.chusanum should be used main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韭 总黄酮 含量测定
下载PDF
乌蕨不同部位总黄酮和元素的分析 被引量:19
8
作者 吴晓宁 张春椿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587-588,共2页
[目的]比较乌蕨全草、根、茎、叶等不同部位总黄酮和元素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部位总黄酮的含量;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法)测定不同部位元素的含量。[结果]乌蕨全草、根、茎、叶等不同部... [目的]比较乌蕨全草、根、茎、叶等不同部位总黄酮和元素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部位总黄酮的含量;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法)测定不同部位元素的含量。[结果]乌蕨全草、根、茎、叶等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分别11.89%、4.47%、3.46%和11.75%,不同药用部位元素的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乌蕨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和多种元素,具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蕨 不同部位 总黄酮 元素
下载PDF
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大叶金花草总黄酮 被引量:14
9
作者 李超 王乃馨 +2 位作者 郑义 崔珏 陈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31-35,共5页
目的:研究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大叶金花草总黄酮的工艺参数,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静态、动态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最佳工艺参数。结果:最佳工艺参数为上样液pH4.5、上样液质量浓度1.00mg/mL、上样液流速80mL/h、洗脱液... 目的:研究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大叶金花草总黄酮的工艺参数,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静态、动态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最佳工艺参数。结果:最佳工艺参数为上样液pH4.5、上样液质量浓度1.00mg/mL、上样液流速80mL/h、洗脱液为体积分数70%乙醇溶液、洗脱液流速40mL/h、洗脱液用量60mL,分离纯化后的总黄酮产品纯度可达66.16%。结论:采用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大叶金花草总黄酮操作简单、安全、成本低廉,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金花草 总黄酮 分离纯化
下载PDF
大叶金花草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25
10
作者 李明芳 罗娅君 李辉容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8-360,共3页
对大叶金花草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应用各种色谱技术和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4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芹菜素7-O-β-D-吡喃葡... 对大叶金花草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应用各种色谱技术和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4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apigenin7-O-β-D-glucopyranoside),(2)牡荆素(vitexin),(3)山萘酚(kaempferol),(4)山萘酚-3-O-β-D-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glucopyranosid).其中化合物(1)和(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金花草 化学成分 黄酮
下载PDF
大叶金花草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及结构分析 被引量:22
11
作者 罗娅君 肖新峰 王照丽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8-72,共5页
采用热水提取法从大叶金花草中提取大叶金花草多糖,用酶法和Seveg法去除蛋白质,H2O2脱色,经DEAE-纤维素(Cl-)柱层析纯化后,纸层析和Sephadex G-100凝胶柱层析证实为单一组分,并用凝胶色谱法、薄层层析、乙酰化GC-MS、紫外光谱和红外光... 采用热水提取法从大叶金花草中提取大叶金花草多糖,用酶法和Seveg法去除蛋白质,H2O2脱色,经DEAE-纤维素(Cl-)柱层析纯化后,纸层析和Sephadex G-100凝胶柱层析证实为单一组分,并用凝胶色谱法、薄层层析、乙酰化GC-MS、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等对其组成和结构进行了研究。大叶金花草多糖平均分子质量为8.6×104u,由阿拉伯糖、葡萄糖和糖醛酸组成,在260和280nm处有多糖无核酸和蛋白质的吸收峰。大叶金花草多糖是含有β-吡喃葡萄糖的非蛋白类单一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金花草 多糖 分离纯化 结构分析
下载PDF
大叶金花草微量元素的化学形态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罗娅君 张新申 +1 位作者 肖新峰 王照丽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6-60,共5页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探讨了中草药大叶金花草中微量元素的初级和次级形态。初级形态结果表明,8种元素在原药中的含量特征如下:Ca>Mg>Fe>Mn>Cu>Zn>Cr>Ni,总提取率中Ni和Mg超过了50%,其他元素均在40%以下,各元...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探讨了中草药大叶金花草中微量元素的初级和次级形态。初级形态结果表明,8种元素在原药中的含量特征如下:Ca>Mg>Fe>Mn>Cu>Zn>Cr>Ni,总提取率中Ni和Mg超过了50%,其他元素均在40%以下,各元素残留率中,Cr、Zn的头煎残留率最高(88.09%,81.35%),Ni的残留率最低(63.09%)。次级形态结果表明,元素的颗粒物浓度均远远超过可溶态,各金属成分只有少量以有机态结合,大多为无机结合态;Zn、Ca和Mg的游离态形态超过75%,Mn不存在游离态;Cu、Fe和Ni主要以不可交换的离子状态存在;鳌合柱分离表明Zn的不稳定态成分较多(62.82%),Ni没有不稳定态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金花草 微量元素 初级形态 次级形态
下载PDF
乌蕨不同提取物体外抑菌作用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吴晓宁 张春椿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6期1267-1268,共2页
目的:比较乌蕨不同提取物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提取物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乌蕨醇提物、水提物抑菌作用明显强于其乙酸乙酯提物、丙酮提物、正丁醇提物。结论:各提取物均有一定抑菌作用,乌蕨可进一步开发利用。
关键词 乌蕨 体外抑菌作用
下载PDF
大孔树脂吸附乌蕨总黄酮的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晓宁 余陈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3期648-649,共2页
目的:研究乌蕨总黄酮在大孔树脂上的吸附特性及热力学性质。方法:采用静态法,考察HPD系列和XAD系列共12种大孔吸附树脂对乌蕨总黄酮的吸附及解析特性,确定最佳吸附树脂。根据不同等温吸附模型Langmuir及Freundlich方程分别对实验数据进... 目的:研究乌蕨总黄酮在大孔树脂上的吸附特性及热力学性质。方法:采用静态法,考察HPD系列和XAD系列共12种大孔吸附树脂对乌蕨总黄酮的吸附及解析特性,确定最佳吸附树脂。根据不同等温吸附模型Langmuir及Freundlich方程分别对实验数据进行线性回归,通过相关系数的分析评价模型的适用性,并计算吸附过程热力学参数。结果:HPD300的吸附效果最好。其吸附焓变ΔH>0,吸附熵变ΔS和吸附自由能ΔG均小于零。结论:HPD300吸附乌蕨总黄酮的过程为放热过程,低温有利于吸附;同时,吸附过程为非自发过程,范德华力克服放热过程吸附主动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蕨 总黄酮 大孔树脂 热力学
下载PDF
乌蕨不同提取液对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罗娅君 赵正娟 +1 位作者 刘思曼 王照丽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3-96,共4页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乌蕨3种不同提取液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羟自由基(.OH)的清除作用大小.结果表明水提液、质量分数为50%的乙醇提取液和质量分数为80%的丙酮提取液在干样浓度为10.00~50.00μg.mL-1时,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为:...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乌蕨3种不同提取液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羟自由基(.OH)的清除作用大小.结果表明水提液、质量分数为50%的乙醇提取液和质量分数为80%的丙酮提取液在干样浓度为10.00~50.00μg.mL-1时,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为:水提液(36.85%)>乙醇(20.61%)>丙酮(18.70%);对超氧自由基的清除率为:丙酮(31.77%)>水提液(31.03%)>乙醇(24.37%).还利用超声提取法对乌蕨水提液的抗氧化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水提液对超氧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均大于回流提取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蕨 提取液 氧自由基 清除作用
下载PDF
大叶金花草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崔珏 李超 +1 位作者 王乃馨 陈华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7-120,129,共5页
[目的]研究大叶金花草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方法]分别采用DPPH自由基法、羟基自由基法和对亚硝化反应的抑制作用研究了大叶金花草总黄酮的抗氧化性。[结果]当大叶金花草总黄酮浓度在13.16μg/mL 78.96μg/mL和0.43μg/mL 52.64μg/mL... [目的]研究大叶金花草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方法]分别采用DPPH自由基法、羟基自由基法和对亚硝化反应的抑制作用研究了大叶金花草总黄酮的抗氧化性。[结果]当大叶金花草总黄酮浓度在13.16μg/mL 78.96μg/mL和0.43μg/mL 52.64μg/mL范围内,其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20.87%71.11%和9.04%52.21%,且都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0.115mg/mL的大叶金花草总黄酮溶液12mL对亚硝胺合成的阻断率可达69.66%,0.088mg/mL的大叶金花草总黄酮溶液12mL对NaNO2的清除率可达60.71%。[结论]大叶金花草总黄酮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金花草 总黄酮 抗氧化活性 清除率 阻断率
下载PDF
大叶金花草中微量元素的次级形态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罗娅君 张新申 +1 位作者 肖新峰 王照丽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90-393,共4页
The second speciation of eight trace elements(Zn,Cr,Mg,Mn,Cu,Fe,Ni and Ca)in Stenoloma chusana(L.)Ching were studied.The aqueous solution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was separated into the dissolved and part... The second speciation of eight trace elements(Zn,Cr,Mg,Mn,Cu,Fe,Ni and Ca)in Stenoloma chusana(L.)Ching were studied.The aqueous solution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was separated into the dissolved and particulate forms by means of 0.45μm membrane filter.The dissolved form was determined as free ions and non-free ions,organic and inorganic,stable and labile forms by means of cation exchange resin,CHCl3 and D-411 Chelating resi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 of eight elements in particulate are far more than that in dissolved.The contents of free ions form of Zn,Ca and Mg are more than 75%.Mn hasn’t any free ions form.Cu、Fe and Ni exist on mostly non-free ions form.The content of free ions form of Cr is 54.23%.Eight elements exist on mostly inorganic forms after extraction of CHCl3.After the separation of D-411 Chelating resin,the content of Zn in labile form is 62.82%.The contents of else elements in stable form are higher than those in labile form and Ni hasn’t any labile for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金花草 微量元素 次级形态
下载PDF
乌蕨孢子繁殖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国珍 李策宏 +1 位作者 谷海燕 余道平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0年第12期1062-1064,F0002,共4页
研究了乌蕨(Stenoloma chusanum(L.)Ching)孢子无菌繁殖和常规繁殖方法。结果表明,乌蕨孢子在1/4MS培养基培养时的萌发率最高,达85.3%;在1/2MS培养基中的配子体成苗率最高,达85.9%;1/2MS培养基是培养优质孢子体苗的最佳培养基;河沙与草... 研究了乌蕨(Stenoloma chusanum(L.)Ching)孢子无菌繁殖和常规繁殖方法。结果表明,乌蕨孢子在1/4MS培养基培养时的萌发率最高,达85.3%;在1/2MS培养基中的配子体成苗率最高,达85.9%;1/2MS培养基是培养优质孢子体苗的最佳培养基;河沙与草炭土体积比为1∶1的混合基质是播种孢子的理想基质,孢子萌发率和配子体成苗率分别达到82.6%和73.4%;无菌繁殖和常规繁殖所得的幼孢子体苗移栽成活率均达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蕨 孢子 无菌培养 常规繁殖
下载PDF
药用植物乌蕨配子体发育的观察 被引量:6
19
作者 郭治友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61-964,共4页
药用植物乌蕨(Stenoloma chusanum(L.)Ching)配子体发育周期短而迅速,是一种研究蕨类配子体世代的生理生态和分子生物学等特征的理想试验材料。本文采用原生境腐殖土培养方法对乌蕨的孢子进行人工培养,观察并记录其孢子萌发和配子... 药用植物乌蕨(Stenoloma chusanum(L.)Ching)配子体发育周期短而迅速,是一种研究蕨类配子体世代的生理生态和分子生物学等特征的理想试验材料。本文采用原生境腐殖土培养方法对乌蕨的孢子进行人工培养,观察并记录其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的过程。结果表明:乌蕨孢子呈黄色,单裂缝,二面体形;孢子萌发为书带蕨型(Vittaria-type)。丝状体4~6个细胞,有时具二叉分枝。片状体为长楔形,达6-8个细胞宽。成熟的原叶体为对称心形,裸露,发育为槲蕨型(Drynaria-type),并且具备一定的营养繁殖能力。原叶体上的假根为单细胞且不含叶绿体。精子器为盖裂开放,颈卵器短而直立。利用孢子培养的方法对乌蕨种苗进行人工繁殖,将为保护性开发利用这一重要药用资源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蕨类 乌蕨 孢子萌发 孢子繁殖 配子体发育
下载PDF
GC-MS分析大叶金花草中挥发性成分和脂肪酸 被引量:7
20
作者 罗娅君 肖新峰 王照丽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58-62,共5页
应用GC-MS联用技术对大叶金花草(Stenoloma chusana(L.)Ching)的挥发性成分和脂肪酸进行了检测,共检测出7种挥发性成分和32种脂肪酸,脂肪酸检出量为87.65%,其中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53.13%,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46.87%。该研... 应用GC-MS联用技术对大叶金花草(Stenoloma chusana(L.)Ching)的挥发性成分和脂肪酸进行了检测,共检测出7种挥发性成分和32种脂肪酸,脂肪酸检出量为87.65%,其中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53.13%,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46.87%。该研究为大叶金花草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金花草 挥发性成分 脂肪酸 GC-M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