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extracranial vertebral artery stenosis 被引量:13
1
作者 Burak Kocak Bora Korkmazer +2 位作者 Civan Islak Naci Kocer Osman Kizilkilic 《World Journal of Radiology》 CAS 2012年第9期391-400,共10页
Percutaneous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 for the treatment of extracranial vertebral artery(VA) stenosis seems a safe,effective and useful technique for resolving symptoms and improving blood flow to the posterior circul... Percutaneous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 for the treatment of extracranial vertebral artery(VA) stenosis seems a safe,effective and useful technique for resolving symptoms and improving blood flow to the posterior circulation,with a low complication rate and good long-term results.In patients with severe tortuosity of the vessel,stent placement is a real challenge.The new coronary balloon-expandable stents may be preferred.A large variability of restenosis rates has been reported.Drug-eluting stents may be the solution.After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percutaneous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 of extracranial VA stenosis is technically feasible,but there is insufficient evidence from randomized trials to demonstrate that endovascular management is superior to best medical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rtebral artery stenosis ENDOVASCULAR treatment STENT ANGIOPLASTY
下载PDF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 for severe vertebral artery orifice stenosis: effects on cerebellar function remodeling verified by blood oxygen level-dependent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被引量:2
2
作者 Bo Liu Zhiwei Li Peng Xie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23期2095-2101,共7页
Vertebral artery orifice stenting may improve blood supply of the posterior circulation of the brain to regions such as the cerebellum and brainstem. However, previous studies have mainly focused on recovery of cerebr... Vertebral artery orifice stenting may improve blood supply of the posterior circulation of the brain to regions such as the cerebellum and brainstem. However, previous studies have mainly focused on recovery of cerebral blood flow and perfusion in the posterior circulation afte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functional recovery of local brain tissue on cerebellar function remodeling using blood oxygen level-dependent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 nance imaging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A total of 40 Chinese patients with severe unilateral vertebral artery orifice stenosis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Patients were equally and randomly assigned to intervention and control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drug treat- ment only. The intervention group received vertebral artery orifice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 + identical drug treatment to the control group. At 13 days after treatment, the 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 score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intervention and control groups. Cerebellar function remodeling was observ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using blood oxygen level-dependent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he improvement in dizziness handicap and cerebellar function was more obviou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Interventional therapy for severe vertebral artery orifice stenosis may effectively promote cerebellar function remodeling and exert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 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 DIZZINESS 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 vertebral artery stenosis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 endovasculartreatment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erebellar function remodeling cerebral vessels atheromatous plaque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Severe pseudo-stenosis of intracranial segment of verte-bral artery:a case report
3
作者 Yanlun Gao Yanhui Wang +2 位作者 Yingchun Du Mingming Yao Chuanjie Wu 《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Neuroscience》 2023年第1期24-28,共5页
Objective:To describe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a case of ischemic stroke caused by pseudo severe stenosis of vertebral artery(VA).Methods:The clinical history and image data of a 52-year-old man with ischemic stroke ... Objective:To describe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a case of ischemic stroke caused by pseudo severe stenosis of vertebral artery(VA).Methods:The clinical history and image data of a 52-year-old man with ischemic stroke were collected.Results: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revealed stenosis of V1 and V4 of the left VA.DSA confirmed that the anterior blood flow recov-ered after stent implantation,and the V4 segment of the left VA was normal without stenosis.Conclusions:It is spec-ulated that the upper stenosis is due to local hemodynamic changes rather than real stenosis.This case suggests that the interpretation of stenosis on CTA should consider cere-bral vascular anatomy and hemodynamic chan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rtebral artery stenosis ischemic stroke HEMODYNAMIC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下载PDF
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起始处狭窄疗效观察
4
作者 刘婧 马海玲 +3 位作者 徐坤 何清 张岩 刘建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8期941-945,共5页
目的观察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P-DCB)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起始处狭窄(VAO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01—2021-12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采用P-DCB治疗的51例症状性VAOS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术前及术后即刻的狭窄程度,记... 目的观察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P-DCB)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起始处狭窄(VAO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01—2021-12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采用P-DCB治疗的51例症状性VAOS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术前及术后即刻的狭窄程度,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采用NIHSS评分、mRS评分评价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随访时行CTA检查以明确再狭窄情况。结果最终纳入完成P-DCB治疗患者51例,年龄(67.7±9.2)岁。术后即刻狭窄率(34.0±6.7)%,明显低于术前的(87.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发生椎动脉夹层1例,未特殊处理;围手术期未发生30 d内死亡、颅内出血、TIA和与椎动脉狭窄相关的卒中。患者术后随访时NIHSS评分、mR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12个月,所有患者均接受CTA检查,椎动脉起始处狭窄率为(42.3±9.3)%,与术后即刻狭窄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11例发生无症状性再狭窄,再狭窄发生率为21.6%。结论P-DCB成形术治疗症状性VAOS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起始处狭窄 紫杉醇 药物涂层球囊成形术 再狭窄
下载PDF
开放手术重建椎动脉V3段的单中心临床分析
5
作者 杨根欢 廖鹏志 +3 位作者 刘新农 汪岩 沈晨阳 贾玉龙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开放手术重建椎动脉V3段的临床疗效并总结单中心治疗经验。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19年3月至2023年7月4例应用开放手术重建椎动脉V3段的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椎动脉V3段重建的手术指征、重建策略、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开放手术重建椎动脉V3段的临床疗效并总结单中心治疗经验。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19年3月至2023年7月4例应用开放手术重建椎动脉V3段的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椎动脉V3段重建的手术指征、重建策略、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手术均取得成功。手术时间210~270 min,中位手术时间255 min;术中出血80~150 ml,中位出血量90 ml;椎动脉阻断时间15~20 min,中位阻断时间15 min。围手术期均无脑梗死、脑出血及高灌注综合征的发生。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5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2.5个月,桥血管及吻合口均通畅,无新发脑梗死、脑出血及颅内缺血表现。结论开放手术重建椎动脉V3段安全有效,需根据患者弓上动脉病变情况采取个体化重建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 动脉狭窄 动脉闭塞 开放手术 血管重建
下载PDF
双侧椎动脉不对称性与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6
作者 张峰 华扬 +1 位作者 刘一铭 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脑颈动脉规范化评估数据库课题组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2-318,共7页
目的分析无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人群的椎动脉不对称性与椎动脉起始段狭窄(VAOS)病变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脑颈动脉超声规范化评估数据库”中无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接受颈部动... 目的分析无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人群的椎动脉不对称性与椎动脉起始段狭窄(VAOS)病变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脑颈动脉超声规范化评估数据库”中无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接受颈部动脉粥样硬化超声筛查者共6423例。收集受试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及左、右两侧椎动脉超声检查参数,即椎间隙段(V2段)内径及采用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和PSV起始段/PSV椎间隙段]评估的VAOS的程度(轻度、中度、重度及闭塞)。依据检测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VAOS组与非VAOS组。将椎动脉内径≤2.0 mm定义为椎动脉发育不良(VAH);将双侧椎动脉V2段内径差值≥1.2 mm定义为椎动脉优势(VAD),并将所有患者分为VAD组和非VAD组(内径差<1.2 mm)。最终统计分析时,若涉及侧别,各组以侧进行统计;若未涉及侧别,各组以例数进行统计。以发生VAOS作为因变量,将一般资料、解剖学因素(VAH、VAD)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将其中P<0.05的项目作为自变量,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VAO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符合纳排标准的人群6423例,男1985例,女4438例;年龄19~80岁,平均(43±13)岁。其中VAD组628例,非VAD组5795例。(1)与VAD组比较,非VAD组女性占比更高(69.9%比61.3%,P<0.01),年龄更小[(43±13)岁比(45±14)岁,P<0.01],且年龄<40岁人群占比高于VAD组(46.3%比38.4%,P<0.01),VAH患者比例和VAOS发生比例均低于VAD组(分别为0.6%比17.2%和1.5%比4.0%,均P<0.01)。(2)无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人群发生VAOS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VAOS组男性比例、年龄、BMI及VAH和VAD的比例均高于非VAOS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1.92,95%CI:1.30~2.85,P=0.001)、年龄(OR=1.12,95%CI:1.10~1.14,P<0.01)和VAD(OR=2.14,95%CI:1.30~3.40,P=0.002)是无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行颈部动脉粥样硬化超声筛查人群发生VA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VAD的发生受性别和年龄影响,VAD是无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人群发生VAOS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 超声 起始段狭窄 椎动脉发育不良 椎动脉优势
下载PDF
雷帕霉素洗脱椎动脉支架治疗重度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临床效果观察
7
作者 晋永强 戴健 +3 位作者 陈国栋 江学伟 刘超 汤璐璐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5-279,共5页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椎动脉支架治疗重度椎动脉起始部狭窄(OVAS)的临床效果及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率。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5月于我院就诊行支架成形手术治疗的重度OVAS患者共96例,包括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椎动脉支架治疗重度椎动脉起始部狭窄(OVAS)的临床效果及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率。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5月于我院就诊行支架成形手术治疗的重度OVAS患者共96例,包括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给予植入雷帕霉素洗脱椎动脉支架,对照组给予植入外周球囊扩张金属裸支架,观察对比围手术期基本情况、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率。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植入支架,围手术期均未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支架脱落或断裂、椎动脉或支架相关脑卒中等并发症。两组患者手术植入的支架长度及支架管径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管狭窄率及术后血管残余狭窄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残余狭窄率均小于20%。术后随访患者(12.33±5.82)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椎动脉或支架相关的脑卒中发生率分别为0%和4.17%,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患者头晕、眩晕等症状均较前改善,均未再发后循环TIA,均未发现支架相关血栓事件。观察组患者的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率(10.42%)明显低于对照组(29.17%,P<0.05)。结论雷帕霉素洗脱椎动脉支架能安全有效地治疗重度OVAS,且能减少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狭窄 雷帕霉素 药物洗脱支架 支架内再狭窄
下载PDF
颈部CTA二维及三维后处理指导颈椎病诊断及椎动脉狭窄程度评估的价值
8
作者 辛瑞文 张莉 +2 位作者 蒋竞 刘志欢 胡珊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6-420,共5页
目的:探讨颈部CT血管成像(CTA)二维及三维后处理对于颈椎病诊断及椎动脉狭窄程度评估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0月149例于本院行颈部CTA检查的颈椎疾病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通过CTA二维后处理分析患者颈椎病变情况,... 目的:探讨颈部CT血管成像(CTA)二维及三维后处理对于颈椎病诊断及椎动脉狭窄程度评估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0月149例于本院行颈部CTA检查的颈椎疾病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通过CTA二维后处理分析患者颈椎病变情况,CTA三维后处理观察椎动脉变化,分析其对颈椎疾病分型、椎动脉狭窄程度及狭窄部位的诊断价值。结果:颈部CTA检查结果显示颈椎体骨质增生122例、颈椎曲度变直76例、曲度反弓状58例、椎间隙变窄66例、增生压迫神经根47例,椎动脉狭窄29例。颈部CTA检查颈椎病分型与颈椎病临床分型的总体符合率为84.56%,Kappa系数为0.763。29例患者接受椎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颈部CTA检查椎动脉狭窄程度与DSA检查的总体符合率为93.10%,Kappa系数为0.885;CTA检查与DSA诊断椎动狭窄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8)。结论:颈部CTA二维及三维后处理对颈椎病分型有良好鉴别诊断价值,且对椎动脉狭窄程度及部位的诊断与DSA检查有较高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CT血管成像 诊断 椎动脉狭窄
下载PDF
椎动脉彩超在无症状椎动脉中度狭窄患者治疗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9
作者 刘建芬 金涛 +1 位作者 刘凌华 胡智慧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507-510,共4页
目的:探讨椎动脉彩超在无症状椎动脉中度狭窄患者治疗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8月—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无症状椎动脉中度狭窄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患者均行规范化药物治疗+健康指导,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均行椎动脉多... 目的:探讨椎动脉彩超在无症状椎动脉中度狭窄患者治疗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8月—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无症状椎动脉中度狭窄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患者均行规范化药物治疗+健康指导,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均行椎动脉多普勒彩色超声(彩超)。比较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椎动脉管径,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形态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前后入组患者的椎动脉管径及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形态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PSV、EDV、PI、RI指标有所好转,但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椎动脉彩超在无症状椎动脉中度狭窄患者治疗监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规范化药物治疗+健康指导可以有效控制无症状椎动脉中度狭窄患者的病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 多普勒彩色超声 无症状性椎动脉狭窄 中度狭窄 治疗监测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临床护理规范专家共识
10
作者 吴从从 +5 位作者 王金萍 李海燕 植艳茹 魏小龙 刘静 赵志青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04-710,共7页
为规范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临床护理,撰写了《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临床护理规范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在充分借鉴颈动脉狭窄诊疗指南和共识、参考国内外近10年护理循证依据基础上,邀请血管外科及相关领域51名医护专家对... 为规范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临床护理,撰写了《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临床护理规范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在充分借鉴颈动脉狭窄诊疗指南和共识、参考国内外近10年护理循证依据基础上,邀请血管外科及相关领域51名医护专家对初稿进行修改完善,形成本共识终稿,内容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常见手术方法、术前护理、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出院教育等5方面。本共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为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临床护理提供实践指导,确保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 腔内手术 外科开放手术 临床护理 专家共识
下载PDF
Bilateral medial medullary infarction with distal stenosis of hypoplastic vertebral artery 被引量:13
11
作者 Jie-Ping Lu Yan Wu +2 位作者 Fang Xiao Huai-Yu Li Qi-Qiang Ta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8期998-999,共2页
To the Editor:Bilateral medial medullary infarction(MMI)is a rare stroke subtype.[1]usually leads to quadriplegia,sensory disturbance,hypoglossal palsy,bulbar paralysis,etc.[2]We encountered a patient with rapidly pro... To the Editor:Bilateral medial medullary infarction(MMI)is a rare stroke subtype.[1]usually leads to quadriplegia,sensory disturbance,hypoglossal palsy,bulbar paralysis,etc.[2]We encountered a patient with rapidly progressive tetraparesis and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exhibited a“heart appearance”sign in the bilateral ventral medulla.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demonstrated that the left vertebral artery(VA)was hypoplastic and there was an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 in the V4 seg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LatERAL medial MEDULLARY infarction DISTAL stenosis HYPOPLASTIC vertebral artery
原文传递
经颅多普勒对椎动脉盗血的分类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谢萍 石逸秋 +2 位作者 沈雨雯 惠品晶 刘可夫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2期180-185,共6页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椎动脉盗血频谱的分类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和分析TCD显示一侧椎动脉呈盗血血流频谱同时行颈部CT血管成像(CTA)或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的22例病例的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资料。TCD对椎动脉盗血严重程度分级...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椎动脉盗血频谱的分类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和分析TCD显示一侧椎动脉呈盗血血流频谱同时行颈部CT血管成像(CTA)或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的22例病例的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资料。TCD对椎动脉盗血严重程度分级,CTA和MRA评价血管的狭窄程度。病例分为单纯锁骨下动脉狭窄、锁骨下动脉狭窄伴患侧椎动脉纤细或狭窄、单纯椎动脉盗血3组,并分析3组间临床指标和椎动脉TCD参数。结果22例病例中,单纯锁骨下动脉狭窄者10例,锁骨下动脉狭窄伴患侧椎动脉纤细或狭窄者7例,单纯椎动脉盗血5例。单纯锁骨下动脉狭窄组、锁骨下动脉狭窄伴患侧椎动脉纤细或狭窄组、单纯椎动脉盗血组女性发病率分别为10%、40%、60%,右侧发生率分别为10%、57%、40%,隐匿型盗血的发生率分别为0、43%、60%,平均年龄分别为68岁、68岁、78岁。单纯椎动脉盗血组患侧椎动脉反向峰值流速(48±34)cm/s,单纯锁骨下动脉狭窄组、锁骨下动脉狭窄伴患侧椎动脉纤细或狭窄组患侧椎动脉反向峰值流速(9±14)cm/s,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Z=-2.219,P=0.026)。利用测量患侧椎动脉反向峰值流速来鉴别单纯椎动脉盗血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29,当以18 cm/s为界值时,敏感性为76.5%,特异性为80%。结论左侧锁骨下动脉狭窄是引起椎动脉出现盗血流频谱最常见的原因。当椎动脉盗血频谱表现为隐匿型、病变在右侧、患者为女性、年龄>70岁时,需考虑伴椎动脉纤细或狭窄,或单纯椎动脉盗血的可能。患侧椎动脉反向峰值流速对于诊断单纯椎动脉盗血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超声 椎动脉盗血 锁骨下动脉狭窄 椎动脉狭窄 血流频谱 反向峰值流速 CT血管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
下载PDF
开放手术重建颅外段椎动脉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根欢 廖鹏志 +1 位作者 汪岩 贾玉龙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1-256,共6页
目的探讨开放手术重建颅外段椎动脉的临床疗效并总结其治疗经验。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血管外科2018年9月至2022年6月应用开放手术重建颅外段椎动脉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椎动脉不同部位病变的治疗策略、手... 目的探讨开放手术重建颅外段椎动脉的临床疗效并总结其治疗经验。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血管外科2018年9月至2022年6月应用开放手术重建颅外段椎动脉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椎动脉不同部位病变的治疗策略、手术的适用范围、临床疗效及相关并发症。结果11例行椎动脉V1段-颈总动脉转位术、2例行椎动脉V1段内膜剥脱术、2例行椎动脉V3段-颈外动脉搭桥术或转位术。手术时间120~340 min,中位手术时间240 min。术中出血50~300 ml,中位出血量100 ml。颈总动脉阻断时间12~25 min,中位阻断时间16 min。围手术期均无心脏意外、脑过度灌注综合征、脑出血及淋巴漏的发生。术后脑梗死1例,不完全性Horner综合征3例。15例患者获随访4~4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6个月。随访期间吻合口及桥血管均通畅,无新发脑梗死,无颅内缺血表现。结论开放手术重建颅外段椎动脉安全可行、效果确切,需根据不同病变部位采取个体化的重建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治疗 血管重建 椎动脉狭窄 椎动脉闭塞
下载PDF
颈部CTA评估颅外段椎动脉狭窄及颅外段椎动脉发育不良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金兆维 张丹丹 +1 位作者 马飞龙 王璐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9-172,共4页
探究颈部CT血管造影(CTA)技术评估颅外段椎动脉狭窄及颅外段椎动脉发育不良的价值分析。选取80例颅外段椎动脉狭窄及发育不良患者为研究组,包括34例颅外段椎动脉狭窄患者(A组)、46例颅外段椎动脉发育不良患者(B组),并且选取50例同期健... 探究颈部CT血管造影(CTA)技术评估颅外段椎动脉狭窄及颅外段椎动脉发育不良的价值分析。选取80例颅外段椎动脉狭窄及发育不良患者为研究组,包括34例颅外段椎动脉狭窄患者(A组)、46例颅外段椎动脉发育不良患者(B组),并且选取50例同期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均进行CTA检查,记录患者左侧椎动脉(L-VA)直径、L-VA面积、右侧椎动脉(R-VA)直径、R-VA面积,并对患者颅外段椎动脉狭窄及发育不良左右两侧及性别比例情况进行分析。与对照组相比,A组、B组患者的L-VA直径、L-VA面积、R-VA直径、R-VA面积均减小(P<0.05);研究组中,右侧发生颅外段椎动脉狭窄及发育不良患者总比例高于左侧(P<0.05);女性患者发生颅外段椎动脉狭窄及发育不良比例高于男性患者(P<0.05)。颈部CTA对于颅外椎动脉狭窄及发育不良情况能够进行准确评估,临床诊断、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CT血管造影 颅外段椎动脉狭窄 颅外段椎动脉发育不良 诊断价值
下载PDF
椎动脉起始部腔内血栓治疗1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艺婕 陈毅刚 +2 位作者 叶姗 郑续 张锦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54-1056,共3页
椎动脉起始部腔内血栓(intraluminal thrombus,ILT)较为少见,主要通过动脉-动脉栓塞机制引发后循环缺血,甚至危及生命。目前治疗尚无统一标准,方法包括抗血小板、抗凝、机械取栓、支架成形术和动脉内膜剥脱等。尚无高等级证据支持何种... 椎动脉起始部腔内血栓(intraluminal thrombus,ILT)较为少见,主要通过动脉-动脉栓塞机制引发后循环缺血,甚至危及生命。目前治疗尚无统一标准,方法包括抗血小板、抗凝、机械取栓、支架成形术和动脉内膜剥脱等。尚无高等级证据支持何种方法更优[1]。药物治疗方面,药物种类、剂量、疗程等亦无统一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 腔内血栓 抗凝 椎动脉开口狭窄 椎动脉开口支架植入术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超声评估椎动脉起始段狭窄与解剖学因素相关性的多中心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峰 华扬 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脑颈动脉规范化评估数据库课题组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09-615,共7页
目的 分析椎动脉起始段狭窄(VAOS)与椎动脉解剖学因素(走行变异、管径和起源情况)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连续性纳入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脑颈动脉超声规范化评估数据库”中11 255例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患者。... 目的 分析椎动脉起始段狭窄(VAOS)与椎动脉解剖学因素(走行变异、管径和起源情况)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连续性纳入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脑颈动脉超声规范化评估数据库”中11 255例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患者。根据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和PSV_(起始段)/PSV_(椎间隙段)]确定VAOS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率<50%)、中度(狭窄率50%~<70%)、重度(狭窄率70%~99%)狭窄及闭塞,并依据VAOS的程度将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患者分为VAOS组(轻、中、重度狭窄及闭塞)与正常组(无狭窄)。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椎动脉解剖学因素,包括椎动脉走行变异、起源异常、椎间隙段(V2段)内径;心脑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史、饮酒史、肥胖(BMI≥28 kg/m~2)。最终统计分析时,若涉及侧别,各组以侧数进行统计,其中双侧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分别计入左侧和右侧;若未涉及侧别,各组以例数进行统计。以发生VAOS作为因变量,将一般情况、解剖学因素及心脑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将其中P<0.05的项目作为自变量,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VAO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1)11 255例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患者中,剔除基本信息不完整、彩色多普勒超声数据缺失或录入错误者819例,共纳入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10 436例,其中VAOS组547例,正常组9 889例。(2)10 436例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患者共20 872侧椎动脉,其中VAOS组634侧(右侧399侧、左侧235侧),右侧VAOS检出率(1.9%)高于左侧(1.1%),两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5,P<0.01);正常组20 238侧(右侧10 037侧、左侧10 201侧)。右侧椎动脉的VAOS组均无椎动脉走行变异,V2段内径较正常组粗,两组椎动脉走行变异比例及V2段内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走行变异:正常组2.98%(229/10 037),χ~2=9.31;V2段内径:3.5(3.1,3.8) mm比3.2(2.9,3.5) mm,Z=8.21;均P<0.01]。左侧椎动脉的VAOS组无椎动脉起源异常,V2段内径较正常组粗,椎动脉走行变异、起源异常比例及V2段内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走行变异:正常组2.90%(296/10 201),VAOS组0.43%(1/235),χ~2=5.09;起源异常:正常组1.75%(179/10 201);V2段内径:3.7(3.3,4.0) mm比3.4(3.1,3.8) mm,Z=5.46;均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8,95%CI:1.07~1.09,P<0.01)、吸烟史(OR=1.91,95%CI:1.53~2.37,P<0.01)、高血压病(OR=1.90,95%CI:1.56~2.31,P<0.01)、高脂血症(OR=1.30,95%CI:1.01~1.65,P<0.05)、糖尿病(OR=1.44,95%CI:1.14~1.80,P=0.002)是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患者发生VAOS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女性(OR=0.53,95%CI:0.42~0.66,P<0.01)、走行变异(OR=0.47,95%CI:0.26~0.80,P=0.009)为保护因素。结论 VAOS与椎动脉解剖学因素可能存在关联,VAOS患者中走行变异比例较低,且走行变异为VAOS的保护因素。本研究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 超声 起始段狭窄 走行变异
下载PDF
药物洗脱支架与金属裸支架治疗椎动脉开口狭窄的疗效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承东 张贤军 +2 位作者 宫文韬 王乃东 张勇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3期345-349,共5页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与金属裸支架治疗椎动脉开口狭窄的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21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30例椎动脉开口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椎动脉植入支架的不同将其分为药物洗脱支架组(n=121)和金属裸...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与金属裸支架治疗椎动脉开口狭窄的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21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30例椎动脉开口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椎动脉植入支架的不同将其分为药物洗脱支架组(n=121)和金属裸支架组(n=109)。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狭窄程度、术后即刻血管残余狭窄程度、术后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术后6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至出院前时间、出院时卒中或死亡发生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支架内再狭窄情况、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即刻,两组患者血管残余狭窄程度均低于本组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NIHSS评分、mRS评分均低于本组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至出院前时间、出院时卒中或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个月,两组患者卒中或TIA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药物洗脱支架组患者再狭窄率为7.55%(8/106),低于金属裸支架组患者的23.53%(24/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洗脱支架与金属裸支架治疗椎动脉开口狭窄均安全、有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且药物洗脱支架效果更好,可有效降低术后远期支架内再狭窄率、卒中或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开口狭窄 药物洗脱支架 金属裸支架 疗效
下载PDF
锁骨下动脉狭窄合并椎动脉狭窄复发脑梗死1例
18
作者 董焱 宋丽 +1 位作者 卢艺 李小兵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3年第4期7-10,25,共5页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狭窄(SS)合并椎动脉狭窄(VAS)复发脑梗死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1例行支架开窗技术治疗的SS合并VAS复发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前术后影像学表现,同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患者术前脑血管造影示左锁骨下动脉中...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狭窄(SS)合并椎动脉狭窄(VAS)复发脑梗死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1例行支架开窗技术治疗的SS合并VAS复发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前术后影像学表现,同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患者术前脑血管造影示左锁骨下动脉中度狭窄合并左椎动脉开口重度狭窄,CT灌注成像(CTP)提示左侧部分脑区较对侧血流减少减慢,行血管支架置入术后左锁骨下动脉及左椎动脉起始段狭窄较前均明显改善,复查CTP示双侧脑区脑血流量、脑血容积相差不大,提示手术效果明显。结论支架开窗技术治疗SS合并VAS复发脑梗死患者,技术上可行,短期疗效尚可,但远期预后仍需要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狭窄 椎动脉狭窄 支架置入 复发性脑梗死
下载PDF
腘动脉闭塞患者行开放手术重建的临床分析
19
作者 杨根欢 廖鹏志 +1 位作者 汪岩 贾玉龙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7期777-780,共4页
目的总结腘动脉闭塞患者行开放手术重建的策略和经验。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进行开放手术治疗的12例腘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病变情况的治疗策略及临床疗效。结果12例腘动脉闭塞患者... 目的总结腘动脉闭塞患者行开放手术重建的策略和经验。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进行开放手术治疗的12例腘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病变情况的治疗策略及临床疗效。结果12例腘动脉闭塞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进行腘动脉P1段内膜剥脱术的患者3例,应用大隐静脉进行重建的患者6例,应用人工血管进行重建的患者3例。手术时间为120~210 min,中位160 min。术中出血量为50~200 ml,中位100 ml。术后踝肱指数(ABI)为0.66~1.04,中位0.85。随访时间为3~51个月,中位13.5个月。随访期间,2例患者发生人工血管桥闭塞,其余患者的桥血管或重建的腘动脉均通畅。结论腘动脉闭塞的病因多样,需根据不同的病变情况采取个体化的血管重建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腘动脉闭塞 腘动脉狭窄 开放手术 血管重建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CTA对椎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的诊断价值初探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晗 郭曼 刘犇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22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CTA对椎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连续性收集2021年1月—2023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收治的160例疑似椎动脉重度狭窄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CT血管造...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CTA对椎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连续性收集2021年1月—2023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收治的160例疑似椎动脉重度狭窄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CT血管造影(CTA)检查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共计115例阳性患者,其中有5例患者双侧椎动脉重度狭窄。以DSA作为金标准,分别比较CDUS、CTA以及CDUS联合CTA与DSA的诊断符合率及影像率,并进行一致性分析,评价其对椎动脉重度狭窄的诊断价值。结果:CDUS单独检出椎动脉重度狭窄70处,诊断符合率为58.3%;CTA单独检出椎动脉重度狭窄92处,诊断符合率76.7%;CDUS联合CTA检出椎动脉重度狭窄99处,诊断符合率为82.5%,三者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CDUS诊断阳性85例、阴性75例、误诊10例、漏诊40例;CTA诊断阳性98例、阴性62例、误诊7例、漏诊24例;CDUS+CTA诊断阳性107例、阴性53例、误诊4例、漏诊12例;CDUS+CTA联合检查诊断椎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CDUS、CTA单一检查,误诊率、漏诊率均低于CDUS、CTA单一检查,同DSA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65)。结论:CDUS联合CTA对椎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对比CT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椎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