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支架影像增强显影指导冠状动脉开口病变介入治疗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张蛟 段媛媛 +4 位作者 魏玉杰 荆丽敏 贾小伟 徐瑞 刘惠亮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62-667,共6页
目的探讨数字平板血管造影机支架影像增强显影(SBS)技术在指导冠状动脉开口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武警部队总医院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连续55例冠状动脉开口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58... 目的探讨数字平板血管造影机支架影像增强显影(SBS)技术在指导冠状动脉开口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武警部队总医院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连续55例冠状动脉开口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58个开口病变植入支架前后作SBS检查和血管内超声(IVUS)验证。根据支架完全膨胀和精确定位相关标准评价SBS检查和IVUS验证结果。结果对比IVUS验证结果,SBS技术精确指导PCI手术中48个(48/58,82.8%)病变的支架定位,同时检测到8个(8/58,13.8%)病变为支架膨胀不全。SBS技术预测支架膨胀不全的特异度为100%,灵敏度为80%。SBS检测到的支架管腔最小面积(MSA)与IVUS验证的MSA呈明显正相关(r=0.95,P<0.001)。结论 SBS技术是一种简便易行、能精确提供植入支架定位及支架完全膨胀信息的方法,可常规应用于PCI术治疗冠状动脉开口病变,尤其适用于那些无法开展IVUS检查的临床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影像增强显影 血管内超声 冠状动脉开口病变 支架释放优化
下载PDF
支架影像增强显影技术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贾小伟 张蛟 +1 位作者 李屹 刘惠亮 《武警医学》 CAS 2017年第7期672-674,共3页
目的探讨支架增强显影技术在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6-01至2016-06就诊于医院心内科,并行介入治疗的37例分叉病变患者临床资料,支架增强显影技术(stent boost subtract,SBS)采用荷兰PHILIPS Allura Xper FD20/10全... 目的探讨支架增强显影技术在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6-01至2016-06就诊于医院心内科,并行介入治疗的37例分叉病变患者临床资料,支架增强显影技术(stent boost subtract,SBS)采用荷兰PHILIPS Allura Xper FD20/10全数字血管造影机完成,根据支架柱及导丝的可视性将图像质量分为三个等级:(1)可视性优,即显影良好;(2)可视性次优,即显影欠佳,但不影响术者判断;(3)可视性差,即显影模糊,影响术者判断。结果采集并分析了196个SBS图像,其中,75.6%的支架柱及导丝的可视性优;21.6%的支架柱及导丝的可视性次优,2.7%的患者支架柱及导丝的可视性差。结论支架增强显影技术作为一种简捷、快速的成像方式,可通过增强支架柱及导丝的可视性指导优化支架精确定位、球囊后扩张、边支导丝再进入及球囊对吻等,在各个环节指导优化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增强显影 分叉病变 经皮冠脉介入
下载PDF
支架影像增强显影技术指导冠状动脉支架球囊后扩张的辐射剂量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利军 罗建平 +1 位作者 刘安恒 马宏宇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9年第6期1255-1259,共5页
目的:评价支架影像增强显影技术在冠状动脉介入中指导球囊后扩张射线剂量研究。方法:按照1:1随机入组分为支架影像增强显影技术(Stent-Boost subtract,SBS)组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angiography,CAG)组。比较2组术后即刻管腔获得直径... 目的:评价支架影像增强显影技术在冠状动脉介入中指导球囊后扩张射线剂量研究。方法:按照1:1随机入组分为支架影像增强显影技术(Stent-Boost subtract,SBS)组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angiography,CAG)组。比较2组术后即刻管腔获得直径、支架偏心指数及射线剂量。结果:SBS组支架后扩张比例、支架偏心指数明显优于CAG组(P<0.05),2组间射线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BS能够在不增加射线辐射量的情况下明显提高支架的可视性,指导支架后扩张,且不增加手术时间及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支架影像增强显影 射线辐射
下载PDF
支架增强显影技术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和疗效分析
4
作者 刘思博 刘远健 +2 位作者 朱栋梁 李韶南 潘艺朝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902-906,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支架增强显影技术(SBS)指导经皮腔冠状动脉内介入术(PCI)治疗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CAD)患者200例,患者冠脉造影结果均为美国心脏... 目的探讨应用支架增强显影技术(SBS)指导经皮腔冠状动脉内介入术(PCI)治疗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CAD)患者200例,患者冠脉造影结果均为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冠脉病变分型定义的B2或C型病变。200例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BS组82例和血管内超声(IVUS)组118例,SBS组患者应用SBS技术指导PCI治疗,IVUS组患者应用IVUS指导PCI治疗。两组患者支架植入后采用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自动分析系统测量支架直径的相关参数(包括支架直径的最小值、最大值、均值)并计算支架偏心指数,记录两组患者PCI术中支架偏心指数、支架后扩张、开口病变支架定位不良、长病变串联支架未能重叠情况、平均每台PCI的辐射累积剂量(CD)、总剂量面积乘积(DAP)、透视时间、手术时间和手术费用。PCI术后对患者进行18个月的随访,记录随访期间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无MACE事件的累积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支架偏心指数、指导支架后扩张比例、开口病变支架定位不良比例、支架未能重叠比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12±0.04)vs(0.10±0.03);80.49%vs 85.49%;2.44%vs 2.54%;1.22%vs 2.54%,均P>0.05]。SBS组PCI手术的CD、透视时间和DAP较IVU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94.18±42.29)Gy/cm^(2) vs(1391.82±45.06)Gy/cm^(2);(18.79±3.01)min vs(18.95±3.12)min;(100.24±5.70)Gy/cm^(2) vs(99.47±5.93)Gy/cm^(2);均P>0.05]。SBS组手术时间短于IVUS组[(70.91±6.51)min vs(73.89±8.95)min,P<0.05],手术费用少于IVUS组[(2.98±0.86)万元vs(3.85±0.81)万元,P<0.05]。PCI术后随访18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SBS组患者无MACE事件生存率与IVUS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46%vs 94.07%,Log Rank=0.480,P=0.489)。结论SBS技术能便捷、快速有效地指导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介入治疗,取得与IVUS指导相似的效果,在不增加辐射剂量的同时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手术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支架影像增强显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