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层状地貌特征及其成因初探 被引量:6
1
作者 邵兆刚 孟宪刚 +7 位作者 朱大岗 杨朝斌 雷伟志 王津 韩建恩 余佳 孟庆伟 钱程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86-194,共9页
青藏高原是全球海拔最高、形成时代最新和面积最广阔的高原,作为青藏高原典型的地貌特征,层状地貌成因研究对高原隆升、环境气候演化过程的认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野外调查和已有观测数据分析,对层状地貌形成进行探讨,重点从高原... 青藏高原是全球海拔最高、形成时代最新和面积最广阔的高原,作为青藏高原典型的地貌特征,层状地貌成因研究对高原隆升、环境气候演化过程的认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野外调查和已有观测数据分析,对层状地貌形成进行探讨,重点从高原现今地貌特征分析的角度,提出主平面和山顶面形成于高原隆升过程中。青藏高原是在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俯冲-碰撞的强烈挤压环境下,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内动力地质作用具有差异性整体隆升的特征。希望能对青藏高原隆升过程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夷平面 层状地貌 高原隆升
下载PDF
共和盆地层状地貌系统与青藏高原隆升及黄河发育 被引量:17
2
作者 孙延贵 方洪宾 +2 位作者 张琨 赵福岳 刘世英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6期1141-1147,共7页
利用卫星遥感影像,结合实地调查和测年结果,对共和盆地层状地貌系统进行了解译、分析。研究表明,共和盆地层状地貌系统由山麓剥蚀面、洪积扇面、盆地面以及黄河阶地面构成,其空间结构、物质组成对发生于早更新世早期的青藏运动C幕和中... 利用卫星遥感影像,结合实地调查和测年结果,对共和盆地层状地貌系统进行了解译、分析。研究表明,共和盆地层状地貌系统由山麓剥蚀面、洪积扇面、盆地面以及黄河阶地面构成,其空间结构、物质组成对发生于早更新世早期的青藏运动C幕和中更新世末期的共和运动反映清晰。青藏运动C幕使青藏高原主夷平面在高原差异性隆升中彻底解体,垂直变形量高达1700m。共和运动使黄河在0.11Ma进入共和盆地,其后黄河平均以3.5mm/a的侵蚀速率下切盆地,同时在盆地边部的山前古冲洪积扇以大致相近的速率被抬升,最终导致高差在2000m左右的层状地貌系统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和盆地 层状地貌系统 卫星遥感影像 黄河发育 高原隆升
下载PDF
中国大陆阶梯地貌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14
3
作者 蒋复初 吴锡浩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5-24,共10页
本文通过中国大陆山顶面高程等值线图和大河河床高程等值线图来研究和讨论中国大陆阶梯地貌的基本特征。大致沿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和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龙门山—玉龙山—喜马拉雅山存在两条明显的山顶面高程等值线和大河... 本文通过中国大陆山顶面高程等值线图和大河河床高程等值线图来研究和讨论中国大陆阶梯地貌的基本特征。大致沿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和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龙门山—玉龙山—喜马拉雅山存在两条明显的山顶面高程等值线和大河河床高程等值线梯度带。它们是重要的构造地貌界线,将我国大陆分成三级由西向东逐级降低的地貌阶块。中国大陆阶梯地貌于晚期喜马拉雅运动中初具雏形。在新构造运动中,特别是发生于1.4—1.2MaB.P.的构造运动以来,使其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发展。现今中国的地貌格局,主要是近100万年期间新构造运动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阶梯地形 山顶面 河床 大陆
下载PDF
西藏门巴地区层状地貌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量:2
4
作者 黄映聪 杨德明 +2 位作者 和钟铧 戴琳娜 张耀宇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54-159,共6页
西藏门巴地区发育多级层状地貌,即不同高度的山顶面、盆地面与多级河谷阶地地貌。深入研究这些层状地貌的特征、成因和形成时代,是探讨青藏高原隆升年代、幅度和过程的重要途径。对该区层状地貌的研究表明:门巴地区不同高度的山顶面是... 西藏门巴地区发育多级层状地貌,即不同高度的山顶面、盆地面与多级河谷阶地地貌。深入研究这些层状地貌的特征、成因和形成时代,是探讨青藏高原隆升年代、幅度和过程的重要途径。对该区层状地貌的研究表明:门巴地区不同高度的山顶面是渐新世晚期形成的老夷平面在高原持续隆升过程中解体后的残留;不同规模和方向的盆地地貌面是高原隆升过程中伸展作用的产物。研究区广泛分布的多级阶地表明0.15 Ma(共和运动)以来该区又进入了强烈的隆升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地貌 青藏高原 门巴地区
下载PDF
色尔腾山山前断裂东段与西段转折处构造演化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梁宽 马保起 +1 位作者 田勤俭 刘韶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00-616,共17页
色尔腾山山前断裂位于鄂尔多斯块体西北角,控制着临河凹陷(河套盆地西部)的持续沉降。对色尔腾山山前断裂东段与西段转折处构造演化模式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对正断层演化规律和区域地震风险的认识。本文在研究区大比例尺活动断裂填图的基... 色尔腾山山前断裂位于鄂尔多斯块体西北角,控制着临河凹陷(河套盆地西部)的持续沉降。对色尔腾山山前断裂东段与西段转折处构造演化模式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对正断层演化规律和区域地震风险的认识。本文在研究区大比例尺活动断裂填图的基础上,通过对重点区域进行无人机微地貌的测量、探槽开挖、钻孔资料与第四纪测年等方法获取数据,并运用构造地质学、地貌学和沉积地层学等理论,综合探讨断层转折处的构造演化模式及地震危险性。通过研究认为,近东西走向的色尔腾山山前断裂西段与北西走向的东段间以三角状的转换斜坡相连。现今的转折点为应力的积累区,具有较高的地震风险。水平拉伸力的持续作用使断层不断向盆地一侧迁移,同时使断裂转折部位更加平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盆地 色尔腾山山前断裂 正断层转折点 多级地貌面 转换斜坡
下载PDF
用高斯积分法计算混油浓度 被引量:5
6
作者 周立峰 吴明 《天然气与石油》 2005年第5期4-6,共3页
在成品油顺序输送过程中,两种油品的交界面上势必会产生混油。为了减少由混油造成的损失,一方面应优化输送设计方案;另一方面在混油切割时应采取最佳处理方法,其关键是要准确了解混油段内的混油浓度。对成品油现有混油浓度的计算方法进... 在成品油顺序输送过程中,两种油品的交界面上势必会产生混油。为了减少由混油造成的损失,一方面应优化输送设计方案;另一方面在混油切割时应采取最佳处理方法,其关键是要准确了解混油段内的混油浓度。对成品油现有混油浓度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用高斯积分法计算成品油混油浓度的新方法,并且用VisualC++编制了混油浓度模拟计算软件,利用软件可以计算出不同油品顺序输送的混油浓度。高斯积分法不但计算准确,而且数值稳定,可用于实际的成品油混油切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品油 顺序输送 浓度 高斯积分法
下载PDF
规划路网场地整体分析思维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运用 被引量:2
7
作者 陈玉虎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9年第3期11-13,7,共4页
以兰州市永登县西城区幸福大道设计为例,展开阐述城市道路设计中运用由"线"到"面"式的路网场地整体规划思路,并将路网场地整体分析、优化思维融入到道路设计过程中,从而使城市道路设计成果更加符合区域场地实际。... 以兰州市永登县西城区幸福大道设计为例,展开阐述城市道路设计中运用由"线"到"面"式的路网场地整体规划思路,并将路网场地整体分析、优化思维融入到道路设计过程中,从而使城市道路设计成果更加符合区域场地实际。通过梳理、复核及反馈,可使规划成果更符合工程实际,具备良好的落地性,避免规划路网场地在开发建设过程中的工程浪费和冲突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划路网场地 台阶式坪地地貌 落地性 场地竖向控制 场地整平
下载PDF
高阻抗岩石地貌变电站接地降阻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宗蔚 田燕山 +1 位作者 张德坤 晏居川 《山东电力技术》 2018年第2期35-39,共5页
高阻抗岩石地貌地区土壤电阻率较高,导致接地电阻较大,危及设备及人身安全。以岩石地貌地区较有代表性的220 k V源河变电站工程为例,详细阐述了接地降阻方案的选择过程,利用CDEGS软件建模仿真,对各接地降阻措施开展对比研究,选取最适合... 高阻抗岩石地貌地区土壤电阻率较高,导致接地电阻较大,危及设备及人身安全。以岩石地貌地区较有代表性的220 k V源河变电站工程为例,详细阐述了接地降阻方案的选择过程,利用CDEGS软件建模仿真,对各接地降阻措施开展对比研究,选取最适合的接地降阻方案,同时为类似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貌 接地电阻 地电位升高 跨步电压 接触电压 CDEGS
下载PDF
Geomorphologic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cesses in the Cangshan Mountains: Explanations for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Dali Glaciation
9
作者 Ye Wan Kaidao Fu +1 位作者 Yong Liu Zhengtao Sh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sciences》 2011年第2期155-163,共9页
The area around Cangshan Mountain, located on the southeastern fringes of the Tibetan Plateau, is a key region in terms of revealing the processes involved in the uplifting of the Tibetan Plateau, plus its environment... The area around Cangshan Mountain, located on the southeastern fringes of the Tibetan Plateau, is a key region in terms of revealing the processes involved in the uplifting of the Tibetan Plateau, plus its environmental effects. Based on systemic field and laboratory work, this study uncovers the step-like geomorphologic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cesses revealed in the Cangshan Mountain area, to argue for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Quaternary glaciation ther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were two paleo-glaciations in the area, which were the early and late Dali Glaciations, and that these occurred during the time periods 5.76 × 104 aBP and 1.6 × 104 aBP respectively, being the southernmost paleo-glaciations to have taken place in China. Two step-like paleo-planation surfaces were formed vertically at the mountain (that is, at the summit of Cangshan, which is 3800 to 4000 m above sea level (a.s.l) in height;and at the paleo-glacial and peri-glacial active zones: 3700 to 3900 m a.s.l. in height). Meanwhile three widespread erosion surfaces can be identified at about 2900 to 3500 m, 3000 to 3100 m and 2450 to 2550 m a.s.l. in height;three fluvial fans developed on the landform at about 2250 to 2200 m, 2200 to 2150 m and 2150 to 2100 m a.s.l. in height respectively, and lacustrine relief developed surrounding the Erhai La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DALI GLACIATION step-Like landform Cangshan MOUNTAIN
下载PDF
对浙江山地地貌发育的几点新认识
10
作者 顾嗣亮 《杭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2年第1期113-118,共6页
笔者经多年考察,认为浙江山地地貌中热带地貌遗迹显著,山区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缓慢地抬升,沿海阶梯状斜坡主要是由于差异风化和剥蚀所造成。
关键词 山地地貌 浙江 新构造运动
下载PDF
废弃矿区综合治理方法研究——以泉州市泉港区驿坂废弃矿区为例
11
作者 林国评 《福建建筑》 2019年第2期24-28,共5页
针对泉港区驿坂废弃矿区的现状地形、地貌等特征,分别对采区立面分台阶削坡,设置多级台阶,同时构建给排水等配套工程,覆土绿化,最终形成较强护坡固土和自然协调生长、演绎的植物群落,达到消除安全隐患、防止水土流失、恢复生态的目的。... 针对泉港区驿坂废弃矿区的现状地形、地貌等特征,分别对采区立面分台阶削坡,设置多级台阶,同时构建给排水等配套工程,覆土绿化,最终形成较强护坡固土和自然协调生长、演绎的植物群落,达到消除安全隐患、防止水土流失、恢复生态的目的。文章主要归纳、总结了该项目所采取的技术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剥蚀丘陵地貌 台阶削坡 高陡岩质边坡 厚层基材挂网喷播种子
下载PDF
南海浊流地貌 被引量:3
12
作者 钟广法 朱本铎 王嘹亮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75-82,共8页
南海深海底部浊流地貌十分发育。陆坡区有大量的海底峡谷,部分峡谷的谷底、越岸区或出口部位分布有超临界流成因的大型沉积物波和周期阶坎底形。多数峡谷在陆坡脚的出口处并未形成像样的海底扇,而深海平原中却保有高丰度的浊流沉积。这... 南海深海底部浊流地貌十分发育。陆坡区有大量的海底峡谷,部分峡谷的谷底、越岸区或出口部位分布有超临界流成因的大型沉积物波和周期阶坎底形。多数峡谷在陆坡脚的出口处并未形成像样的海底扇,而深海平原中却保有高丰度的浊流沉积。这可能暗示,南海峡谷浊流的能量较高,即使在经历陆坡脚的减速之后仍有足够的能量维持其沿平缓的深海平原作较长距离的搬运。浊流地貌的出现大多始于晚中新世,其成因与南海及周缘强烈的构造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地貌 超临界浊流 海底峡谷 沉积物波 周期阶坎 南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