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锁骨胸骨端薄层CT扫描并图像重组的骨骺发育分级方法 被引量:9
1
作者 王亚辉 魏华 +2 位作者 应充亮 万雷 朱广友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3期168-171,179,共5页
目的运用薄层CT扫描并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及容积再现(volume reconstruction,VR)技术探讨青少年锁骨胸骨端骨骺发育CT分级方法。方法通过薄层CT冠状面、横断面扫描以及MPR、VR技术观察我国华东、华南地区460名1... 目的运用薄层CT扫描并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及容积再现(volume reconstruction,VR)技术探讨青少年锁骨胸骨端骨骺发育CT分级方法。方法通过薄层CT冠状面、横断面扫描以及MPR、VR技术观察我国华东、华南地区460名15~25周岁男、女性青少年双侧锁骨胸骨端发育影像特征,测量并计算双侧锁骨胸骨端骨骺最长径、干骺端最长径、骨骺最长径与干骺端最长径比值、骨骺面积、干骺端面积以及骨骺面积与干骺端面积比值,建立锁骨胸骨端骨骺发育CT分级方法。结果在Schmeling分级的基础上,融合锁骨胸骨端CT图像重组信息,将锁骨胸骨端骨骺发育过程分为1~5级,其中2级和3级分别包括a、b、c 3个亚级。结论应用于本分级的样本量大、年龄范围宽、可操作性强,利用CT图像重组技术,分析与青少年锁骨胸骨端骨骺发育密切相关的数据,增加了本分级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人类学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多平面重组 容积再现 骨骺 锁骨胸骨端
下载PDF
基于CT扫描并图像重组青少年锁骨胸骨端骨龄数学模型 被引量:4
2
作者 魏华 特来提.赛依提 +2 位作者 万雷 应充亮 王亚辉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5期340-343,共4页
目的:利用我国青少年锁骨胸骨端骨骺发育变化规律,探讨CT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数据与生物学年龄的相关性,并建立推断骨龄的数学模型。方法通过对我国华东、华南地区684名15~25周岁青少年双侧锁骨胸骨端进行CT薄层扫描... 目的:利用我国青少年锁骨胸骨端骨骺发育变化规律,探讨CT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数据与生物学年龄的相关性,并建立推断骨龄的数学模型。方法通过对我国华东、华南地区684名15~25周岁青少年双侧锁骨胸骨端进行CT薄层扫描并VR三维图像重组,测量并计算双侧锁骨胸骨端骨骺最长径、干骺端最长径及其长度比、骨骺面积、干骺端面积及其面积比等数据,并建立骨龄推断的数学模型。再将50例训练样本代入数学模型,检验模型的准确性。结果左、右两侧骨骺与干骺端长度比、面积比在同一年龄组男女性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立的数学模型表明锁骨胸骨端骨骼的发育规律与生物学年龄具有高度的相关性,所有模型的准确率都高于70.5%(±1.0岁)和82.5%(±1.5岁)。结论建立的骨龄数学模型的可操作性强、准确性较高。这不仅可与图谱法相互印证和支持,提高骨龄推断的准确性;同时,该方法对未来研究其他单一部位骨龄推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人类学 年龄测定 骨骼 锁骨胸骨端 容积再现 数学模型
下载PDF
以锁骨内侧端最高点为标志行右静脉角部穿刺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4
3
作者 孙国刚 刘玉林 +1 位作者 聂红艺 屈强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2年第4期204-207,共4页
目的 研究以“颈锁等腰三角”为新标志的右静脉角穿刺的应用解剖。方法 将 74具成年尸体分为解剖观测组 (2 0具 )和尸体试穿组 (5 4具 )。以锁骨内侧端最高点 (P点 ,锁骨胸上结节 )为标志 ,向上作垂线 (N线 ) ,向外侧作水平线 (T线 ) ... 目的 研究以“颈锁等腰三角”为新标志的右静脉角穿刺的应用解剖。方法 将 74具成年尸体分为解剖观测组 (2 0具 )和尸体试穿组 (5 4具 )。以锁骨内侧端最高点 (P点 ,锁骨胸上结节 )为标志 ,向上作垂线 (N线 ) ,向外侧作水平线 (T线 ) ,沿锁骨向外上作斜线 (C线 ) ,通过局部解剖确定颈根部大血管与它们投影关系 ,进行了右静脉角部试穿 ,并测量其各项参数。结果 有 95 . 95 %的人 ,双侧锁骨内侧端存在明显的标志性突起即P点。 (2 )大多数人的右静脉角位于锁骨内侧端的稍上方。从右侧“颈锁等腰三角”底边的中、外 1/3交点 ,向锁骨胸上结节穿刺右静脉角部 ,是经颈根部大静脉置管的理想选择。只有不到一半的人 ,在解剖学上 ,存在着临床上作为穿刺标志的胸锁乳突肌三角。结论 以右侧锁骨内侧端最高点 (P点 )确立的“颈锁等腰三角”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内侧端最高点 右静脉角部 穿刺 应用解剖
下载PDF
左侧肋间切口与胸骨中下段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效果的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
4
作者 李景辉 张哲俊 +6 位作者 杨寅 白云鹏 张凯 杨东艳 李军山 魏东 王联群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02-1007,共6页
目的 比较左侧肋间切口(left anterior small thoracotomy,LAST)与胸骨中下段小切口(lower-end sternal splitting,LESS)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2020年12月于天津市... 目的 比较左侧肋间切口(left anterior small thoracotomy,LAST)与胸骨中下段小切口(lower-end sternal splitting,LESS)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2020年12月于天津市胸科医院行LAST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作为试验组(LAST组);收集同期接受LESS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作为LESS组。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按照1∶1比例,对两组患者进行匹配。比较匹配后两组患者临床基线数据、围术期临床数据、桥血管分布及通畅性。结果 匹配前,LAST组纳入110例,LESS组纳入206例。匹配后两组各纳入110例患者,LAST组男83例、女27例,平均年龄(60.6±8.3)岁;LESS组男80例、女30例,平均年龄(61.0±9.6)岁。匹配后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ST组总住院时间(t=2.255,P=0.025)和呼吸机使用时间(t=-2.229,P=0.027)显著短于LESS组。两组在术后住院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左室射血分数、术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平均桥血管数、二次插管、二次开胸、术后伤口感染、胸骨并发症、术后心房颤动、术后肺部感染、围术期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靶血管分布在前降支、对角支、后降支区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ST组靶血管在钝缘支、室后支区域显著多于LESS组;LESS组靶血管在右冠区域显著多于LAST组(P<0.05)。术后CT血管造影提示LAST组1例钝缘支静脉桥血管闭塞,两组其余患者桥血管均通畅。结论 LAST与LESS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均是安全有效的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式。LAST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以实现多支血管病变的完全再血管化,且安全可靠,具有创伤小、美观等优点,但手术技术需要一定学习曲线,需要掌握一定手术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微创 外科手术 左侧肋间切口 胸骨中下段切口
原文传递
基于机器学习和锁骨胸骨端薄层CT的年龄推断研究
5
作者 孙雨潇 王欣怡 +4 位作者 热发提江·克然木 徐震 倪海元 占梦军 邓振华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6期623-627,632,共6页
目的 采用Kellinghaus分级法对锁骨胸骨端薄层CT进行人工阅片分级,运用多种传统统计学方法以及机器学习方法构建青少年及成人早期年龄推断模型,探索机器学习技术在四川汉族人群年龄推断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491例10~30岁... 目的 采用Kellinghaus分级法对锁骨胸骨端薄层CT进行人工阅片分级,运用多种传统统计学方法以及机器学习方法构建青少年及成人早期年龄推断模型,探索机器学习技术在四川汉族人群年龄推断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491例10~30岁个体的胸部薄层CT影像,参照Kellinghaus分级法对所收集样本进行阅片分级赋分。随机选取10%的数据作为测试集,其余数据作为训练集,综合构建多种青少年及成人早期年龄推断的传统统计学回归模型与机器学习模型,采用平均绝对误差值(Mean Absolute Error,MAE)对模型的性能进行评估。结果统计回归模型中效能最好的模型为三次回归模型,男性MAE值为1.34,女性MAE值为1.57;三种机器学习模型中,随机森林模型对男性的预测效能最好,MAE值为1.39;支持向量模型对女性的预测效能最好,MAE值为1.51。结论在锁骨胸骨端年龄推断模型的构建中,机器学习模型在年龄推断中的准确性有一定提升,但与传统统计学回归模型相比并无明显优势,机器学习方法在锁骨胸骨端年龄推断中的应用价值仍有待进一步探索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影像学 年龄推断 机器学习 锁骨胸骨端
原文传递
男性第四肋软骨和肋骨胸骨端形态推断年龄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明 杨小城 +4 位作者 宋若冰 孙广胜 李卡纳 谢玉波 夏鹏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4期379-381,共3页
目的探讨第四肋软骨和肋骨胸骨端随年龄演变规律。方法收集已知年龄的男性第四肋软骨和肋骨胸骨端56例,平均年龄38.57岁,观察肋软骨切面颜色、结构、质地和肋骨胸骨端的窝、前后壁、质地变化,分析不同年龄段形态变化。结果肋软骨横切面... 目的探讨第四肋软骨和肋骨胸骨端随年龄演变规律。方法收集已知年龄的男性第四肋软骨和肋骨胸骨端56例,平均年龄38.57岁,观察肋软骨切面颜色、结构、质地和肋骨胸骨端的窝、前后壁、质地变化,分析不同年龄段形态变化。结果肋软骨横切面形态适合快速推断50岁以前个体年龄;第四肋骨胸骨端形态推断年龄跨度大,结合肋软骨和其他骨骼可以避免误判,缩小误差。结论第四肋软骨和肋骨胸骨端推断年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人类学 肋软骨 肋骨胸骨端 年龄推断
原文传递
颈前肌群胸骨端离断入路在双侧巨大甲状腺肿物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朱信强 张明 +2 位作者 丁闯 陈焰 管小青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77-81,共5页
目的探讨胸骨端离断颈前肌群翻转固定在双侧巨大甲状腺肿物切除术中的应用优势。方法采用胸骨端离断颈前肌群翻转固定法完成甲状腺手术53例(观察组),采用颈白线切口行甲状腺手术44例(对照组),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分别对2组患者的... 目的探讨胸骨端离断颈前肌群翻转固定在双侧巨大甲状腺肿物切除术中的应用优势。方法采用胸骨端离断颈前肌群翻转固定法完成甲状腺手术53例(观察组),采用颈白线切口行甲状腺手术44例(对照组),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分别对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野显露效果、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引流量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构成以及肿瘤大小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短(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4);手术野暴露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经胸骨端入路行双侧巨大甲状腺手术是可行的,手术操作简便,手术野显露优于颈白线切口,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肌群 胸骨端离断入路 双侧巨大甲状腺肿物
原文传递
应用远端锁定钢板治疗移位的锁骨胸骨端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2
8
作者 艾常庆 陈春华 +4 位作者 张玥 邵钦 杨晨松 季晟超 孙贵新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21-324,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远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完全移位的锁骨胸骨端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15年3月至2019年6月在我科采用远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倒置治疗完全移位的锁骨胸骨端骨折患者11例,根据Edinburgh分型:B1型6例,B2型5例。术后定期随访,... 目的探讨应用远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完全移位的锁骨胸骨端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15年3月至2019年6月在我科采用远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倒置治疗完全移位的锁骨胸骨端骨折患者11例,根据Edinburgh分型:B1型6例,B2型5例。术后定期随访,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末次平均DASH得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为10〜16个月,平均12.6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8〜20周,平均12.5周,未见关节僵硬、内固定松动、感染、创伤性关节炎等远期并发症。末次平均DASH得分为1.8(0〜12.1);功能评分:优8例,良3例。所有患者均对手术结果满意。9例患者恢复以前的工作岗位。结论采用远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倒置固定治疗完全移位的锁骨胸骨端骨折,可以维持骨折稳定,促进骨折愈合,早期获得良好的功能恢复,是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 骨折固定术 胸骨端 远端锁定钢板
原文传递
经胸骨端入路离断颈前肌群翻转固定在双侧巨大甲状腺肿物手术中的优势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常海宏 曹农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4年第20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经胸骨端入路离断颈前肌群翻转固定在双侧巨大甲状腺肿物手术中的应用优势。方法选择行双侧巨大甲状腺肿物手术患者107例,采用机械抽样法随机分为两组,其中采用经颈白线切口行甲状腺手术52例(对照组),采用经胸骨端人路离... 目的探讨经胸骨端入路离断颈前肌群翻转固定在双侧巨大甲状腺肿物手术中的应用优势。方法选择行双侧巨大甲状腺肿物手术患者107例,采用机械抽样法随机分为两组,其中采用经颈白线切口行甲状腺手术52例(对照组),采用经胸骨端人路离断颈前肌群翻转固定法完成甲状腺手术55例(观察组),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野显露效果、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引流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88.53±5.95)min]、术中出血量[(18.58,±5.95)ml]及术后引流量[(47.58±14.76)ml]均少于对照组[分别为(113.98±15.85)min、(39.27±16.32)ml、(73.90±14.4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3%(4/55)比13.5%(7/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野显露效果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胸骨端入路离断颈前肌群翻转固定行双侧巨大甲状腺肿物手术是可行的,手术操作简便,手术野显露优于颈白线入路,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切除术 治疗结果 经胸骨端入路 离断颈前肌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