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9,11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自由度随机干摩擦系统的Stick-slip运动 被引量:2
1
作者 温建明 冯奇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年第6期1341-1346,共6页
研究具有两个摩擦面的两自由度系统,引入随机摩擦模型,考虑摩擦力的随机特性,建立了系统的随机动力学模型。通过解耦,将系统分为确定性运动和随机运动的叠加。采用事件驱动法确定系统的运动状态,是全局stick状态,还是全局slip状态,或者... 研究具有两个摩擦面的两自由度系统,引入随机摩擦模型,考虑摩擦力的随机特性,建立了系统的随机动力学模型。通过解耦,将系统分为确定性运动和随机运动的叠加。采用事件驱动法确定系统的运动状态,是全局stick状态,还是全局slip状态,或者是一个slip状态而另一个stick状态。在确定的Stick-slip运动状态下,分别求解确定性方程的解和随机方程的均值。实例分析发现,阻尼可以改变摩擦系统的运动模式跃迁的周期特性。噪声摄动改变了Stick-slip运动的运动模式,可以通过噪声摄动控制Stick-slip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摩擦 随机 stick-slip运动
下载PDF
法向振动对Burridge-Knopoff模型Stick-Slip运动影响数值研究
2
作者 姜磊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7-70,124,共5页
Burridge-Knopoff模型是研究地震和其他机械系统动力学行为的实用模型。考虑到摩擦力的影响,Burridge-Knopoff模型运动呈现出动力学非线性,Stick-Slip运动是这种模型的典型运动特征。滑块法向振动对这种模型运动行为的影响规律尚未被有... Burridge-Knopoff模型是研究地震和其他机械系统动力学行为的实用模型。考虑到摩擦力的影响,Burridge-Knopoff模型运动呈现出动力学非线性,Stick-Slip运动是这种模型的典型运动特征。滑块法向振动对这种模型运动行为的影响规律尚未被有效研究,为此建立一种考虑了滑块法向振动影响的Burridge-Knopoff模型。Stribeck模型被用来刻画依赖于滑块与传送带之间相对速度的摩擦力。采用数值方法分析系统的典型运动规律,研究法向振动的频率和相位对系统运动模式的影响规律,考虑法向振动的Burridge-Knopoff模型存在混沌和分岔现象得到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Burridge-Knopoff模型 法向振动 数值分析 stick-slip运动 动力学分岔
下载PDF
运动员的肠道菌群特征
3
作者 张秋萍 徐倩 +4 位作者 田华君 褚羽丹 何俊良 马国强 邱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3051-3060,共10页
背景:了解运动员肠道菌群的特征及影响因素有助于确定相关运动项目的最佳肠道微生物组成,寻求提高运动表现和恢复的有效途径,并为个性化营养方案提供独特视角。目的:总结运动员的肠道菌群特征,从运动训练和饮食摄入两方面阐述影响运动... 背景:了解运动员肠道菌群的特征及影响因素有助于确定相关运动项目的最佳肠道微生物组成,寻求提高运动表现和恢复的有效途径,并为个性化营养方案提供独特视角。目的:总结运动员的肠道菌群特征,从运动训练和饮食摄入两方面阐述影响运动员肠道菌群特征的重要因素。方法:检索PubMed、ScienceDirect、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2004-2024年发表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microbiota,microbiome,athlete,exercise,training,diet,nutrition,dietary fiber,protein,ketogenic,fat”,中文检索词为“肠道菌群,肠道微生物,运动员,训练,比赛,饮食,营养”。排除研究质量较差及内容不相关的文献后,最终纳入65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①与普通人群相比,精英运动员的肠道菌群以α多样性增加、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值升高、健康有益菌丰度增加、有助于运动表现的功能途径富集为主要特征;②项目类型和训练负荷与运动员肠道菌群物种结构及功能表达密切相关;③由代谢物介导的宿主与肠道微生物间的双向交流,是运动影响肠道菌群的重要机制;④阶段训练通常能够引发肠道微生物群产生适应性变化,并且菌群在结构或功能上的改变具有持续效应;⑤宏量营养素的种类、数量及组合形式能够显著影响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并与运动训练发挥协同叠加或削弱抵消的作用;⑥未来应持续加强对运动员肠道菌群的相关探索,明确因果关系,建立运动训练干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运动 运动 训练 饮食 肠道微生物 综述
下载PDF
不同类型贴布对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行走时踝关节运动学的影响
4
作者 柳青 马刚 +3 位作者 曹建玲 张宇 熊优 何瑞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989-2994,共6页
背景: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行走时倾向于过度足内翻,这将增加步行周期支撑相踝关节扭伤的风险。临床医生常使用肌内效贴布或运动贴布进行踝关节贴扎。由于肌内效贴布具有弹性,而运动贴布无法拉伸,因此两者技术应用和生理机制存在差异,进... 背景: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行走时倾向于过度足内翻,这将增加步行周期支撑相踝关节扭伤的风险。临床医生常使用肌内效贴布或运动贴布进行踝关节贴扎。由于肌内效贴布具有弹性,而运动贴布无法拉伸,因此两者技术应用和生理机制存在差异,进而可能产生不同的康复疗效。目的:对比肌内效贴布和运动贴布干预对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步行支撑相足额状面和胫骨水平面运动的影响。方法:40名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随机分为肌内效贴布组和运动贴布组,肌内效贴布组从后足内侧向外侧粘贴2条贴布,以产生外翻拉力;运动贴布组采用踝关节闭锁式编篮贴扎。分别于贴扎前后在电动跑台上进行行走测试,利用三维运动分析系统获取受试者足部和胫骨运动学参数。结果与结论:肌内效贴布组贴扎后于支撑相早期足外翻角度增加(P<0.05),但对支撑相晚期足的位置无影响(P>0.05);运动贴布组贴扎后于支撑相晚期胫骨内旋增加(P<0.05),而支撑相早期胫骨位置无明显改变(P>0.05)。结果表明:与运动贴布相比,肌内效贴布能够提供灵活的拉力,有利于步态周期中支撑相早期足外翻,同时不限制支撑相晚期的正常足内翻。因此,肌内效贴布可能是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的实用康复疗法,在纠正踝关节异常运动的同时不限制其自然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内效贴布 运动贴布 慢性踝关节不稳 踝关节运动 步态周期
下载PDF
不同运动模式影响心肌梗死致心力衰竭大鼠骨骼肌重塑的机制
5
作者 付常喜 何瑞波 +2 位作者 马刚 朱政 马文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1-230,共10页
背景:急性心肌梗死可引起心脏重塑和心力衰竭,同时导致骨骼肌病变,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运动疗法是心力衰竭患者的重要康复手段,然而最佳运动处方尚未明确。目的:对比不同运动模式(有氧运动、抗阻运动)对急性心肌梗死诱导心力衰竭模型大... 背景:急性心肌梗死可引起心脏重塑和心力衰竭,同时导致骨骼肌病变,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运动疗法是心力衰竭患者的重要康复手段,然而最佳运动处方尚未明确。目的:对比不同运动模式(有氧运动、抗阻运动)对急性心肌梗死诱导心力衰竭模型大鼠骨骼肌重塑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优化运动康复方案提供依据。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梗死组、有氧运动组和抗阻运动组。利用冠状动脉结扎术进行心力衰竭模型制作,3个月后有氧运动组和抗阻运动组进行12周相应运动模式干预,假手术组和心肌梗死组于鼠笼内安静饲养。实验后,利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实验和爬梯实验分别测定大鼠最高跑速和最大负重,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脏结构与功能;分离出心脏,分别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观察心脏重塑情况;分离出腓肠肌,行ATP酶染色观察肌纤维类型和细胞横截面积改变,二氢乙锭法评估活性氧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丙二醛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免疫印迹法测定泛素-蛋白酶体系统蛋白表达量,双重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活化的卫星细胞数(Pax7^(+)/MyoD^(+))。结果与结论:①运动能力: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肌梗死组最高跑速和最大负重下降(P<0.05);与心肌梗死组比较,有氧运动组最高跑速以及抗阻运动组最大负重增加(P<0.05)。②心脏重塑: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肌梗死组梗死面积、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心肌胶原含量升高(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缩短分数下降(P<0.05);与心肌梗死组比较,有氧运动组和抗阻运动组上述各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骨骼肌重塑: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肌梗死组腓肠肌质量、腓肠肌质量指数、细胞横截面积、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活化的卫星细胞数量下降(P<0.05),活性氧、丙二醛含量以及泛素、MuRF1、MAFbx蛋白表达量上调(P<0.05);与心肌梗死组比较,有氧运动组和抗阻运动组腓肠肌质量指数、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活化的卫星细胞数量增加(P<0.05),活性氧水平以及泛素、MuRF1、MAFbx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与有氧运动组比较,抗阻运动组腓肠肌质量、腓肠肌质量指数、细胞横截面积、活性氧水平、丙二醛含量、活化的卫星细胞数量升高(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下调(P<0.05)。结果表明: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均可提升心力衰竭大鼠的运动能力,其机制与减轻氧化应激、抑制泛素-蛋白酶体系统活性以及激活卫星细胞进而改善骨骼肌重塑有关。有氧运动对于改善骨骼肌氧化应激作用更佳,而抗阻运动促进骨骼肌再生方面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运动 心脏 骨骼肌 重塑
下载PDF
游泳运动对大鼠创伤性关节挛缩的影响及机制
6
作者 税晓平 李春莹 +5 位作者 张鑫 李彬 冯超 周宏宇 陈科 廖莹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2-268,共7页
背景:早期运动是预防创伤性关节挛缩的主要方式,也是近期研究热点。游泳运动借助水的特殊物理特性,可能是潜在有益的干预方式。目的:观察游泳运动对大鼠关节挛缩发展的影响,探究游泳运动预防关节挛缩的相关机制。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 背景:早期运动是预防创伤性关节挛缩的主要方式,也是近期研究热点。游泳运动借助水的特殊物理特性,可能是潜在有益的干预方式。目的:观察游泳运动对大鼠关节挛缩发展的影响,探究游泳运动预防关节挛缩的相关机制。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8)和关节挛缩造模组(n=16),手术制备膝关节挛缩模型后,再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n=8)和游泳干预组(n=8)。游泳干预组在术后第2周开始游泳干预,共干预5周。在术后第6周,测试各组大鼠体质量、术侧膝关节活动度、股四头肌直径,计算直径-体质量指数;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膝关节囊和股四头肌病理变化;Masson染色观察关节囊胶原纤维化改变;免疫组化检测膝关节囊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和Ⅰ型胶原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股四头肌中MuRF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手术对照组和游泳干预组大鼠膝关节活动度下降,总伸膝受限角度和关节源性伸膝受限角度均明显增加(P<0.01),股四头肌直径下降(P<0.01),关节囊出现明显纤维化表现,股四头肌萎缩,手术对照组直径-体质量指数降低(P<0.01);与手术对照组比较,游泳干预组大鼠膝关节活动度和股四头肌直径明显增加(P<0.01),关节囊纤维化病变和股四头肌萎缩明显改善;②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手术对照组和游泳干预组大鼠关节囊中胶原纤维含量、转化生长因子β1和Ⅰ型胶原蛋白表达均增加(P<0.01);与手术对照组比较,游泳干预组大鼠关节囊中胶原纤维含量、转化生长因子β1和Ⅰ型胶原蛋白表达均降低(P<0.01);③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手术对照组和游泳干预组大鼠股四头肌中MuRF1蛋白表达增加(P<0.05);与手术对照组比较,游泳干预组大鼠股四头肌中MuRF1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果表明:早期游泳干预能够降低创伤性挛缩大鼠关节囊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和Ⅰ型胶原蛋白表达,降低股四头肌中MuRF1蛋白表达,提高关节活动度和股四头肌直径,抑制关节挛缩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挛缩 肌肉萎缩 游泳 运动 关节活动度 大鼠
下载PDF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运动技能教学若干关键问题审思
7
作者 季浏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运动技能是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基本运动技能内容和专项运动技能内容。如何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学生体育学习特点进行运动技能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对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运动技能,发挥运动技能... 运动技能是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基本运动技能内容和专项运动技能内容。如何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学生体育学习特点进行运动技能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对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运动技能,发挥运动技能对培养核心素养、增进身心健康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分析小学是否应采用自主运动选项教学和走班制形式、基本运动技能是否应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进行专门教学、专项运动技能是否应按照年级划分等级3个理论和实践问题,认为,小学不应采用自主运动选项教学和走班制形式,基本运动技能在小学1~2年级进行专门教学更科学合理,按照年级划分专项运动技能等级不符合课程标准的精神和学生体育学习特点。正确认识和理解这3个问题,有助于提升体育与健康课程运动技能教学和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享受运动乐趣、掌握运动技能、实现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与健康课程 自主运动选项教学 基本运动技能 专项运动技能等级
下载PDF
不同强度运动抑制糖尿病大鼠肾脏PI3K/AKT/mTOR信号通路改善自噬的比较
8
作者 周鸿雁 张译丹 +1 位作者 季威 刘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310-2318,共9页
背景:2型糖尿病损害肾功能。研究表明运动干预可以保护肾脏;鸢尾素可以通过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恢复自噬,保护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目的:探讨运动能否通过抑制肾脏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背景:2型糖尿病损害肾功能。研究表明运动干预可以保护肾脏;鸢尾素可以通过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恢复自噬,保护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目的:探讨运动能否通过抑制肾脏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过度激活来恢复自噬,改善肾损伤,以及分析不同方式运动产生影响的差异。方法:将6周龄的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正常大鼠)和糖尿病组,其中糖尿病组大鼠经过高脂高糖喂养加腹腔注射低剂量1%链脲佐菌素(30 mg/kg)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后再将糖尿病组大鼠随机分成糖尿病模型组、中强度持续运动组和高强度间歇运动组。两个运动组大鼠分别进行8周不同强度运动干预。取材后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大鼠空腹血糖,使用试剂盒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胰岛素浓度,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RT-PCR检测肾组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靶蛋白、Beclin-1、podocin、nephrin的基因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雷帕霉素靶蛋白及自噬标记蛋白LC3-1、LC3-2、Beclin-1的蛋白表达量。结果与结论:①2型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极显著性升高,胰岛素抵抗水平显著上升,胰岛素水平显著下降;两种运动均能使2型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极显著下降,胰岛素抵抗水平显著下降,胰岛素水平显著上升;与中强度持续运动组相比,高强度间歇运动组胰岛素水平显著上升。②2型糖尿病大鼠podocin、nephrin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两种不同形式运动均能显著提高其表达;与高强度间歇运动组相比,中等强度持续性运动组足细胞相关蛋白基因表达有进一步上升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③2型糖尿病大鼠肾组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mTORC1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显著增加,自噬标志蛋白Beclin-1、LC3-2表达量以及LC3-2/LC3-1显著降低;两种不同形式运动均能使肾组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mTORC1的mRNA及雷帕霉素靶蛋白蛋白的表达量显著降低,自噬标志蛋白Beclin-1、LC3-2以及LC3-2/LC3-1显著升高;与中等强度持续性运动组相比,高强度间歇运动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mTORC1的mRNA及雷帕霉素靶蛋白的蛋白表达量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Beclin-1、LC3-2以及LC3-2/LC3-1有进一步升高的趋势,但仅Beclin-1有显著性差异。④结果说明2型糖尿病肾脏足细胞损伤,自噬受到抑制,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mTORC1信号通路被异常激活密切相关。高强度间歇运动和中等强度持续性运动可以保护糖尿病肾脏,减少足细胞损伤,促进自噬恢复,这可能与运动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过度激活有关。与中等强度持续性运动相比,高强度间歇运动恢复自噬的效果呈更优趋势,但足细胞蛋白表达稍有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足细胞 自噬 高强度间歇运动 中等强度持续性运动 PI3K AKT mTOR
下载PDF
神经生物力学视角下无创脑刺激对提高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
9
作者 刘宇 周治宁 +6 位作者 王玮 张玉凤 杨宸灏 徐永鑫 李路 吕娇娇 黄灵燕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7,共17页
基于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聚焦无创脑刺激技术,特别是无创深部脑刺激——相位干涉电场刺激(temporal interference brain stimulation,TIs),探讨其对提升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详细分析TIs技术精准调控深部脑区以增强运动皮... 基于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聚焦无创脑刺激技术,特别是无创深部脑刺激——相位干涉电场刺激(temporal interference brain stimulation,TIs),探讨其对提升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详细分析TIs技术精准调控深部脑区以增强运动皮层兴奋性,促进运动技能学习,并提升下肢爆发力的作用机制。同时,探讨TIs对运动认知功能的潜在调节作用及其在帕金森病等运动功能障碍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及前景,突出其非侵入性、聚焦深部脑区、位置及参数可调等独特优势。此外,介绍脑肌互作神经启动技术,它结合了无创脑刺激与肌肉电刺激技术,通过同步调节脑和肌肉的功能,进一步优化运动控制与执行系统以提升运动能力。未来研究应聚焦多学科协作,推动技术应用拓展、智能化集成以及运动科技新质生产力发展,以充分释放无创脑刺激技术在提升运动表现、增强运动认知功能及治疗运动功能障碍方面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侵入性脑刺激 运动表现 相位干涉电场刺激 运动功能障碍 神经肌肉电刺激
下载PDF
基于三维运动捕捉技术构建蒙医震脑术三维虚拟仿真平台的视觉呈现 被引量:1
10
作者 白雪 王星 +6 位作者 洪国萍 贾茹铄 韩琦 郭怀钰 牛泓凯 张少杰 朝鲁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3826-3832,共7页
背景:基于三维运动捕捉技术可以构建精准的、客观量化的医学虚拟仿真模型,有利于临床学习者精准、深入理解和掌握各种传统疗术。目前中医虚拟仿真模型已有报道,但蒙医传统疗术的虚拟仿真模型尚未见报道。目的:构建一种基于三维运动捕捉... 背景:基于三维运动捕捉技术可以构建精准的、客观量化的医学虚拟仿真模型,有利于临床学习者精准、深入理解和掌握各种传统疗术。目前中医虚拟仿真模型已有报道,但蒙医传统疗术的虚拟仿真模型尚未见报道。目的:构建一种基于三维运动捕捉技术的交互式三维可视化的蒙医震脑术虚拟仿真模型。方法:使用Motion Analysis三维光学运动捕捉系统和足底测力台采集蒙医专家的运动捕捉数据,在Motion Builder软件中构建震脑术三维动作模型,使用Maya软件构建角色模型并与动作模型相匹配,运动Unity3D软件构建蒙医震脑术虚拟仿真系统,系统整合蒙医震脑术操作3D动画、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信息。结果与结论:通过三维运动捕捉技术和计算机仿真重现蒙医震脑术操作,能够显示施术者和受试者的运动姿态,记录关节运动的关键空间位置参数与变化情况,得出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学、动力学参数。运用交互式三维虚拟仿真技术,实现蒙医震脑术的三维虚拟仿真的视觉呈现,为蒙医震脑术手法的标准化、数字化、可视化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医震脑术 三维运动捕捉技术 足底测力台 Anybody 虚拟仿真 三维可视化 Motion Builder MAYA UNITY3D 人工智能
下载PDF
8周运动预适应增强脂肪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大鼠的效果
11
作者 娄国 张敏 付常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63-1370,共8页
背景:干细胞移植是心肌梗死的崭新疗法,然而梗死区域极其恶劣的微环境造成干细胞存活率低下并导致远期疗效甚微。运动预适应是一种通过运动诱导机体产生内源性保护效应的方式,可作为心脏康复预防与治疗的新策略。目的:评估运动预适应是... 背景:干细胞移植是心肌梗死的崭新疗法,然而梗死区域极其恶劣的微环境造成干细胞存活率低下并导致远期疗效甚微。运动预适应是一种通过运动诱导机体产生内源性保护效应的方式,可作为心脏康复预防与治疗的新策略。目的:评估运动预适应是否能够增强大鼠心肌梗死后脂肪干细胞移植的心脏保护效应,探讨血管生成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6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造模组、干细胞组以及干细胞运动组。利用冠状动脉闭塞术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对照组同期行假手术;干细胞运动组于造模前进行8周有氧运动,造模后30 min进行脂肪干细胞移植;干细胞组仅进行脂肪干细胞移植。干细胞移植后1 d和7 d,利用免疫印迹法测定心肌总Akt(t-Akt)、磷酸化Akt(p-Ak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总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t-eNOS)和磷酸化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p-eNOS)蛋白表达量,计算p-Akt/t-Akt和p-eNOS/t-eNOS比值;4周后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检测心脏结构与功能以及心肌血流量,TTC染色法检测心肌梗死面积,Masson染色法检测心肌间质胶原沉积,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心肌毛细血管密度,TUNEL染色法评估心肌细胞凋亡。结果与结论:(1)干细胞移植后4周:与对照组比较,造模组左心室缩短分数、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肌毛细血管密度和心肌血流量下降(P<0.05),心肌梗死面积、胶原容积分数和细胞凋亡增加(P<0.05);与造模组比较,干细胞组上述指标(除左心室缩短分数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外)得到改善(P<0.05);与干细胞组比较,干细胞运动组以上各参数进一步改善(P<0.05)。(2)干细胞移植后1 d:与对照组比较,造模组t-Akt、p-Akt、VEGF、t-eNOS、p-eNOS蛋白表达量以及p-Akt/t-Akt、p-eNOS/t-eNOS比值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与造模组比较,干细胞组上述指标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干细胞运动组磷酸化p-Akt蛋白表达量以及p-Akt/t-Akt比值上调(P<0.05)。(3)干细胞移植后7 d:与对照组比较,造模组p-Akt、VEGF、p-eNOS蛋白表达量以及p-Akt/t-Akt、p-eNOS/t-eNOS比值下降(P<0.05);与造模组比较,干细胞组各参数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干细胞运动组p-Akt、VEGF、p-eNOS蛋白表达量以及p-Akt/t-Akt、p-eNOS/t-eNOS比值升高(P<0.05)。结果表明:运动预适应可增强脂肪干细胞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脏重塑的治疗效果,其机制与促进心肌血管生成并增加血流灌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脂肪干细胞 运动预适应 心肌梗死 血管生成 心脏重塑 血流灌注
下载PDF
河北省普通高校定向越野课程中教师教学能力与学生运动热情的关系研究
12
作者 林彦 刘钊 郭鸿 《学周刊》 2025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普通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对运动热情的影响,并考查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河北省普通高校选修定向越野课程的在校学生225名,使用了教师教学能力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和运动热情量表为工具,采用SPSS25...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普通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对运动热情的影响,并考查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河北省普通高校选修定向越野课程的在校学生225名,使用了教师教学能力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和运动热情量表为工具,采用SPSS25、PROCESS3.5软件进行描述统计、信效度分析、相关性检验、中介效应检验数据分析。结果:通过分析数据发现,教师教学能力与学生自我效能感之间的相关性显著(r=0.390,p<0.01)。教师教学能力与运动热情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473,p<0.01)。学生自我效能感与运动热情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401,p<0.01)。检验了学生自我效能感在教师教学能力与运动热情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显示,学生自我效能感在教师教学能力与运动热情之间的关系起到了中介效应(β=0.175,p=0.000)。结论:学生自我效能感通过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间接地影响了学生的运动热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高校 教学能力 自我效能感 运动热情
下载PDF
多巴胺在运动调控睡眠-觉醒中的作用机制
13
作者 侯莉娟 耿雅萱 +2 位作者 李科 黄朝阳 毛兰群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8,共11页
睡眠是与觉醒状态交替转换的一种本能行为,它有助于机体恢复细胞能量、增强免疫能力、促进生长发育、巩固学习记忆等,确保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随着工作生活等社会压力的增大,睡眠障碍(sleepdisorder,SD)的发生率逐年升高,解析其发生机... 睡眠是与觉醒状态交替转换的一种本能行为,它有助于机体恢复细胞能量、增强免疫能力、促进生长发育、巩固学习记忆等,确保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随着工作生活等社会压力的增大,睡眠障碍(sleepdisorder,SD)的发生率逐年升高,解析其发生机理并寻找有效的调控靶点愈发重要。多巴胺(dopamine,DA)是神经系统中重要的神经递质,除参与动作发起、运动调节、情绪调控外,在睡眠-觉醒状态转换的稳态重塑中也发挥关键作用。本文将对不同形式运动引起的DA变化及其在睡眠结构障碍调节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临床睡眠障碍运动处方的制定,及药物运动联合干预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觉醒 多巴胺 活体脑神经电化学 运动 睡眠障碍
下载PDF
指向身体素养发展的运动技能模式:内涵阐释、体系解构与实践启示
14
作者 张磊 孟泽禹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21,共7页
“身体素养之旅”揭示儿童青少年时期是构筑身体素养基石的黄金阶段。采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从内涵阐释、体系解构和实践启示3个方面系统阐释运动技能模式。研究认为,运动技能模式是一个以运动者为中心、能够有效促进儿童青少年... “身体素养之旅”揭示儿童青少年时期是构筑身体素养基石的黄金阶段。采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从内涵阐释、体系解构和实践启示3个方面系统阐释运动技能模式。研究认为,运动技能模式是一个以运动者为中心、能够有效促进儿童青少年身体素养发展的科学模式,具有可靠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内容体系和充分的实证支撑。实践启示在于:重视体能、技能与心智的多维协同发展,筑牢儿童青少年身体素养发展的根基;融合多样化的运动体验,增强儿童青少年身体素养发展的动力;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健全儿童青少年身体素养发展的体系。未来可进一步从建立纵向有序衔接的儿童青少年身体素养评价体系、完善运动发展阶段划分、加强家庭与社会协同育人、提升运动技能教学智能化水平等方面推进运动技能模式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身体素养 运动技能模式 儿童青少年
下载PDF
非凸时序差分低秩约束的人体运动捕获数据恢复算法
15
作者 胡文玉 彭绍婷 +1 位作者 郭震宇 黄慧英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6-158,共13页
人体运动捕获数据恢复问题旨在恢复缺少的运动标记点位置信息,同时消除噪声。现有基于低秩矩阵填充的恢复方法大多利用人体运动捕获数据矩阵的低秩性。然而,随着运动数据帧数的不断增加,低秩性可能不再满足。为更好地刻画运动数据的低秩... 人体运动捕获数据恢复问题旨在恢复缺少的运动标记点位置信息,同时消除噪声。现有基于低秩矩阵填充的恢复方法大多利用人体运动捕获数据矩阵的低秩性。然而,随着运动数据帧数的不断增加,低秩性可能不再满足。为更好地刻画运动数据的低秩性,提出一种联合Schatten-p范数和lq范数的非凸时序差分低秩约束(NTDLR)的人体运动捕获数据恢复算法。首先,将数据矩阵投影至时序差分空间,构造时序差分矩阵。其次,引入非凸Schatten-p范数,刻画数据时序差分矩阵的低秩性,同时引入非凸lq范数约束稀疏噪声项。再次,利用交替方向乘子法求解模型,采用Newton-Raphson迭代法求解子问题。最后,在CMU数据集和HDM05数据集上,将NTDLR与经典的TrNN、CaNN和IRNNL Lp算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NTDLR算法的视觉效果更优,具有更好的恢复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运动捕获 矩阵补全 时序差分 Schatten-p范数 非凸优化
下载PDF
不同运动方式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功能恢复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晓璇 刘帅祎 +3 位作者 李奇 邢政 李庆雯 褚晓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48-1256,共9页
背景:运动作为一种主动康复的方式可以改善周围神经损伤导致的功能障碍,而不同运动方式针对的病变部位及恢复机制不同。目的:综合分析不同运动方式在周围神经损伤功能恢复中的应用及机制。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建... 背景:运动作为一种主动康复的方式可以改善周围神经损伤导致的功能障碍,而不同运动方式针对的病变部位及恢复机制不同。目的:综合分析不同运动方式在周围神经损伤功能恢复中的应用及机制。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建库时间至2024年1月期间的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为“peripheral nerves injury,spinal cord,exercise,cerebral cortex,muscle atrophy,mirror therapy,blood flow restriction training”,中文检索词为“周围神经损伤,脊髓,大脑皮质,肌肉萎缩,有氧运动,血流限制,镜像运动”,最终纳入77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周围神经损伤后会引起其支配骨骼肌萎缩、相应脊髓节段病变、感觉运动皮质重塑等系统性的病理变化。有氧运动可以加强免疫反应,促进神经胶质细胞极化以及神经生长因子的释放,改善功能障碍。血流限制运动可以调节肌肉生长因子的分泌,促进肌肉生长及增强肌肉力量。镜像运动在激活大脑皮质、减少皮质重塑方面有良好的作用。不同运动方式在周围神经损伤功能恢复中具有潜在的益处,然而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运动方式的选择、运动强度和频率的控制及机制的详细解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损伤 脊髓 大脑皮质 肌肉萎缩 有氧运动 血流限制 镜像运动 机制
下载PDF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实践
17
作者 王晖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5年第1期46-48,共3页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早期工人运动之一,其不仅是中国工人运动史上的重要篇章,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重要起点。本文通过深入剖析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紧密结合,探讨了这...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早期工人运动之一,其不仅是中国工人运动史上的重要篇章,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重要起点。本文通过深入剖析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紧密结合,探讨了这一运动如何彰显了阶级斗争理论、革命领导权和暴力革命理论、党的领导和群众路线在其中的关键作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因此,这一运动不仅是中国工人运动史上的光辉一页,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源路矿 工人运动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早期实践
下载PDF
运动损伤康复体能训练轨迹监控系统的设计及其功能测试
18
作者 陈金娥 宋书磊 孙珂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22-128,共7页
为实现对运动员受伤后康复训练过程中的远程监控,利用微控制器STM32和无线通信模块,设计了一个康复训练监控系统.将6名实验室工作人员确定为实验对象,在正常条件下测量其血氧饱和度(SpO_(2))和脉搏率.然后使用实验室开发的上下肢康复训... 为实现对运动员受伤后康复训练过程中的远程监控,利用微控制器STM32和无线通信模块,设计了一个康复训练监控系统.将6名实验室工作人员确定为实验对象,在正常条件下测量其血氧饱和度(SpO_(2))和脉搏率.然后使用实验室开发的上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对实验对象分别进行15、30、45min的低、中、高三档康复训练,低、中、高档各重复测量6次.该系统测得的数据与鱼跃YX301指压式脉搏血氧仪测得的数据一致,因此该设计符合要求,可以实时监测和记录实验对象的血氧饱和度和脉搏率等生理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损伤 康复体能训练 监控系统 血氧饱和度
下载PDF
温针灸联合悬吊运动训练治疗肩袖损伤对肩关节功能及肩袖生活质量的影响
19
作者 陈飞宇 刘小平 +4 位作者 张雯舒 蒋丽元 楚佳梅 史莹莺 贾俊亮 《新中医》 2025年第1期127-131,共5页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悬吊运动训练(SET)治疗肩袖损伤(RCI)对肩关节功能、肩袖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针灸康复科门诊就诊的RCI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悬吊运动训练(SET)治疗肩袖损伤(RCI)对肩关节功能、肩袖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针灸康复科门诊就诊的RCI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皆予关节松动术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温针灸疗法治疗,治疗组予温针灸联合SET治疗,2组均治疗6周。治疗6周后,比较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肩关节外展活动度(SAROM)、肩袖生活质量指数(RCQOL)评分。结果:治疗6周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SAROM较治疗前增大(P<0.05),治疗组SAROM大于对照组(P<0.05)。2组RCQO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RC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SET治疗可有效改善RCI患者肩关节功能,减轻疼痛,提高肩袖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损伤 温针灸 悬吊运动训练 肩关节功能 肩袖生活质量
下载PDF
有氧—抗阻运动联合营养管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康复中的应用
20
作者 董晓燕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5年第1期166-168,共3页
目的:探讨有氧—抗阻运动联合营养管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2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66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加用有氧—抗阻运动... 目的:探讨有氧—抗阻运动联合营养管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2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66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加用有氧—抗阻运动联合营养管理。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肺功能指标、6分钟步行距离(6MWT)、COPD患者自我评估测试问卷(CAT)评分、营养学和免疫学指标。结果:干预后两组的肺活量(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率(FEV1/FVC)和6MWT均较干预前升高,CAT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后两组血清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和身体质量指数(BMI)、上臂围(MAC)、小腿周径(CC)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后两组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和T细胞亚群CD3^(+)、CD4^(+)均较干预前升高,CD8^(+)均较干预前下降,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有氧—抗阻运动联合营养管理的肺康复方案可有效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和肺功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有氧—抗阻运动 营养管理 肺康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