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斯蒂格勒“第三持留”的教育哲学阐释——兼论数字时代的教育困境与应对 |
许腾
夏保华
李艺
|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2
|
意识迷途与存在之痛:论斯蒂格勒的记忆工业批判 |
莫然
王伯鲁
|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3
|
从第三持存到数字持存——数字技术背景下对斯蒂格勒技术现象学的新解读 |
陈朦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4 |
1
|
|
4
|
作为“数字遗忘工业”的网络文艺——基于斯蒂格勒“记忆工业”概念之重构 |
杨光
|
《中国文艺评论》
|
2023 |
1
|
|
5
|
论斯蒂格勒技术哲学的神话结构 |
陈明宽
|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
1
|
|
6
|
斯蒂格勒,博伊斯和社会雕塑 |
夏开丰
|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7
|
斯蒂格勒是加速主义者吗? |
周雪健
|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8
|
从“此在”到“已经在此”——斯蒂格勒对海德格尔存在论哲学的批判性改造 |
张清喆
|
《德国哲学》
|
2023 |
0 |
|
9
|
斯蒂格勒:西方技术哲学的评论——《技术与时间》解读 |
张一兵
|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3
|
|
10
|
电影与记忆的工业化——贝尔纳·斯蒂格勒的电影哲学 |
李洋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7
|
|
11
|
斯蒂格勒与他的《技术与时间》 |
张一兵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4
|
|
12
|
斯蒂格勒人的代具性思想研究 |
顾世春
|
《创新》
|
2017 |
3
|
|
13
|
精神药物学——德里达及其后学对于媒介批评的学理启示 |
胡继华
贺宥姗
|
《文学与文化》
|
2017 |
1
|
|
14
|
从人的技术化到社会的技术化——斯蒂格勒的技术哲学思想进路 |
雷环捷
王伯鲁
|
《创新》
|
2016 |
2
|
|
15
|
“人的发明”的教育意蕴及其启示--斯蒂格勒技术哲学发微 |
邹红军
|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8
|
|
16
|
阿多诺、斯蒂格勒与工业经验图型 |
泰勒斯·米勒
高琼(译)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4
|
|
17
|
技术与时间:从海德格尔到斯蒂格勒 |
王庆节
|
《哲学分析》
CSSCI
|
2022 |
5
|
|
18
|
技术史视域下人的“赛博格化”研究 |
姚禹
|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1 |
4
|
|
19
|
延异断裂与技术踪迹——论斯蒂格勒对德里达延异概念的狭义化解释 |
陈明宽
司惠文
|
《哲学分析》
CSSCI
|
2022 |
2
|
|
20
|
论斯蒂格勒的“知识无产化 |
孙妍豪
|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
CSSCI
|
2018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