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ystematic review of hematidrosis: Time for clinicians to recognize this entity
1
作者 Gilbert Sterling Octavius Fellisa Meliani +1 位作者 Rivaldo Steven Heriyanto Theo Audi Yanto 《World Journal of Dermatology》 2023年第2期7-29,共23页
BACKGROUND Hematidrosis is a sporadic disease,to a point where its existence is still denied up to date.It is also linked to stigmata,psychological roots,and religious beliefs,whih has strengthened clinicians'disb... BACKGROUND Hematidrosis is a sporadic disease,to a point where its existence is still denied up to date.It is also linked to stigmata,psychological roots,and religious beliefs,whih has strengthened clinicians'disbelief in hematidrosis.AIM To conduct a thorough review to classify the likelihood of hematidrosis cases.METHODS We searched PubMed,Science Direct,Medline,and Google Scholar,as well as four different preprint databases,including Medrxiv,Research Square,SSRN,and Biorxiv.We included studies from 1996 onwards,with no limitation on language.Hematidrosis was classified as"unlikely","likely",and"highly likely".RESULTS There are 74 articles with 106 hematidrosis cases.India(n=40)and China(n=11)report the most cases.Patients are mostly female(76.5%)with a median age of 13 years.The head region is the most common bleeding site(n=168/254).Headaches(26.9%)and abdominal pain(16.4%)are the most common prodromes.Beta-blockers(43%)and anxiolytic(23.2%)are the most commonly prescribed pharmacotherapy.Psychotherapy(37.5%)and counseling(32.5%)are the most utilized non-pharmacotherapy measures.Only 41.1%and 19.8%of all cases reach complete resolution and are highly likely to be hematidrosis,respectively.CONCLUSION Although hematidrosis is rare and the pathophysiology is still largely unknown,that does not mean hematidrosis does not exist.It is important to note that the most frequent trigger factors are either anxiety,fear,or excessive stress.Clinicians need to exclude other diagnoses and search for stressors to alleviate the blee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matidrosis Bloody sweat stigmata BLOOD
下载PDF
玉米须保健袋泡茶的研制 被引量:16
2
作者 瞿颖 蒋立勤 +3 位作者 李喜 张舟艺 姜宇翔 丁力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11年第7期831-834,共4页
开发以玉米须和绿茶为主料,以甘草、山楂、荷叶为辅料的玉米须保健袋泡茶,并评价其抗氧化能力。采用煎煮、提取、喷揉法制备玉米须袋泡茶,采用正交法、感官评价法得到袋泡茶最佳工艺参数,采用铝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采用DPPH自由基清... 开发以玉米须和绿茶为主料,以甘草、山楂、荷叶为辅料的玉米须保健袋泡茶,并评价其抗氧化能力。采用煎煮、提取、喷揉法制备玉米须袋泡茶,采用正交法、感官评价法得到袋泡茶最佳工艺参数,采用铝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和总还原力法测定产品的抗氧化能力。最佳配料配方中每份含玉米须69%,绿茶20%、山楂7.0%、荷叶3.7%、甘草0.7%,产品总黄酮含量较高并且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玉米须袋泡茶中含有黄酮等功效成分具有较好保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 袋泡茶 加工工艺 感官评价 抗氧化
下载PDF
高温胁迫对黄瓜授粉后雌花中Ca^(2+)分布、ABA及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杨立飞 张玉华 +1 位作者 缪旻珉 朱月林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4-240,共7页
用焦锑酸钾沉淀法对45℃和28℃下黄瓜(新泰密刺)授粉后柱头及子房中C a2+分布进行了电镜观察,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 ISA)测定了叶片中的ABA含量及用等电聚焦聚丙烯酰胺双向电泳(IEF-SDS PAGE)方法对其蛋白合成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用焦锑酸钾沉淀法对45℃和28℃下黄瓜(新泰密刺)授粉后柱头及子房中C a2+分布进行了电镜观察,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 ISA)测定了叶片中的ABA含量及用等电聚焦聚丙烯酰胺双向电泳(IEF-SDS PAGE)方法对其蛋白合成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8℃时柱头中的C a2+主要分布在细胞间隙中,经45℃处理后细胞间隙和胞内C a2+水平均显著升高,胞内外C a2+浓度梯度逐步丧失;45℃处理1 h后柱头和子房中内源ABA含量显著提高;高温处理后柱头和子房中产生了一些新的蛋白质,如柱头中的(MW26.0 kD,P I 5.4)、(MW90.0 kD,P I5.1)、(MW54.0 kD,P I 4.6)、(MW41.0 kD,P I 6.2),子房中的(MW90.0 kD,P I5.2)、(MW61.0 kD,P I 5.4)、(MW48.0 kD,P I 6.4)、(MW40.5 kD,P I 4.9);另有一些蛋白质与常温相比表达量大幅上调,如柱头中的(MW67.0kD,P I 5.8)、(MW56.5 kD,P I 5.8),子房中的(MW70.0 kD,P I 5.7)、(MW57.0 kD,P I 5.7).上述结果表明,C a2+和ABA信号系统均参与了授粉后黄瓜雌性器官对高温胁迫的反应调节并最终导致基因表达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柱头 子房 黄瓜 ABA 蛋白质双向电泳
下载PDF
聚苯胺修饰碳纤维超微pH传感器研究及其在植物柱头活体测试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万其进 张学记 +1 位作者 张春光 周性尧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26-228,共3页
关键词 聚苯胺 修饰微电极 超微pH传感器 碳纤维电极
下载PDF
玉米须提取液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咏梅 楚瑞琦 +2 位作者 侴广程 贾艳辉 刘占全 《四川中医》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玉米须提取液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采用健康雄性Sq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及玉米须治疗组,第4、8周任取6只大鼠,收集血、尿标本测定生化指标。大鼠肾组织分别作组织学、超微结... 目的:探讨玉米须提取液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采用健康雄性Sq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及玉米须治疗组,第4、8周任取6只大鼠,收集血、尿标本测定生化指标。大鼠肾组织分别作组织学、超微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小球podocin蛋白表达,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观察podocin mRNA在肾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在4周、8周,糖尿病组血糖、肌酐清除率、尿白蛋白排泄率较正常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玉米须提取液治疗组血糖、肌酐清除率、尿白蛋白排泄率较正常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玉米须提取液治疗组血糖、肌酐清除率、尿白蛋白排泄率显著低于同时期的糖尿病组。糖尿病组大鼠肾组织podocin mRNA和蛋白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玉米须提取液组明显上调。结论:玉米须提取液对糖尿病大鼠肾结构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可影响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podocin蛋白表达,从而对糖尿病肾病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提取物 糖尿病肾病 PODOCIN 糖尿病大鼠 蛋白尿
下载PDF
蝇幼虫后气门结构的光镜和扫描电镜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许世锷 陆秀君 金立群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1999年第4期227-233,共7页
本文应用光镜及扫描电镜对大头金蝇、家蝇等幼虫的后气门进行了对照观察,证明后气门由体壁层、气门极层及连接于其下的气管3部份组成,在体壁层与气门极层之间为潜在性的气门腔。在光镜下只能看到气门板层上的结构,而扫描电镜可看到体壁... 本文应用光镜及扫描电镜对大头金蝇、家蝇等幼虫的后气门进行了对照观察,证明后气门由体壁层、气门极层及连接于其下的气管3部份组成,在体壁层与气门极层之间为潜在性的气门腔。在光镜下只能看到气门板层上的结构,而扫描电镜可看到体壁层,其上也有3个长条形的气门裂,表面光滑,中间有闭合的缝隙。在每个气门裂的外侧缘上及内、中气门裂之间,共有4组气门肌(原称气门腺)。体壁层在气门肌的作用下可开闭,使空气进入或防止水的侵入。不同蝇种后气门体壁层上的气门裂、钮孔及气门肌的形态、数量、分布基本相似,仅气门肌的分枝数有所不同,而与气门板上各种结构的位置及形态并不一定相同。本文也观察了大头金蝇及棕尾别麻蝇一龄幼虫的后气门,证明都有2个气门裂,但发育尚未完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蝇幼虫 后气门 光镜 扫描电镜
下载PDF
玉米须煎剂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7
作者 陈沛林 薛艳芸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2期358-359,共2页
目的:探讨玉米须煎剂对慢性肾小球肾炎(以下简称慢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肾炎62例,按就诊顺序的奇偶数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1例。两组病人均进行休息、限盐等一般治疗及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服玉米须煎剂,对照组服安慰剂。... 目的:探讨玉米须煎剂对慢性肾小球肾炎(以下简称慢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肾炎62例,按就诊顺序的奇偶数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1例。两组病人均进行休息、限盐等一般治疗及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服玉米须煎剂,对照组服安慰剂。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58.1%及96.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2.2%和61.3%)(P<0.05)。结论:玉米须煎剂在治疗慢性肾炎中显示出更高疗效、更少反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煎剂 慢性肾小球肾炎
下载PDF
玉米须提取液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nephrin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咏梅 楚瑞琦 +2 位作者 刘占全 谢瑞娟 贾海红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38-539,共2页
目的:探讨玉米须提取液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组,第4、8周末收集血、尿标本测定生化指标及观察nephrin mRNA在肾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在第4、8周,糖尿病组血糖、肌酐清除率、尿白蛋白排泄... 目的:探讨玉米须提取液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组,第4、8周末收集血、尿标本测定生化指标及观察nephrin mRNA在肾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在第4、8周,糖尿病组血糖、肌酐清除率、尿白蛋白排泄率较正常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玉米须提取液治疗组低于同时期的糖尿病组。糖尿病组大鼠肾组织nephrin 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玉米须提取液组明显增高。结论:玉米须提取液对糖尿病大鼠肾结构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提取液 NEPHRIN 糖尿病大鼠模型 蛋白尿
下载PDF
玉米须总皂苷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SREBP1c和ACCα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余渊 程杰 《西部中医药》 2018年第9期21-25,共5页
目的:探讨玉米须总皂苷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 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大鼠肝脏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1c,SREBP1c)和乙酰辅酶羧化酶α(Acetyl CoA car boxyl aseα,ACCα)表... 目的:探讨玉米须总皂苷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 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大鼠肝脏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1c,SREBP1c)和乙酰辅酶羧化酶α(Acetyl CoA car boxyl aseα,ACC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20只,造模成功后,治疗组给予玉米须总皂苷4 mg/(kg·d)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给生理盐水灌胃,于治疗4周和8周后分别处死大鼠各半,HE染色检测肝脏病理学,普通试剂盒检测血脂,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 SA)试剂盒检测肝功能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同时采用RT-PCR以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肝脏组织SREBP1c和ACCα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功能指标AST和ALT,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和游离脂肪酸(FFA)升高(P<0. 05),与模型组相比,玉米须总皂苷治疗4周后,其AST、ALT、TG以及FFA均下降(P<0. 05);治疗8周后进一步降低(P<0. 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SREBP1c和ACCα表达升高(P<0. 05),与模型组相比,玉米须总皂苷治疗4周后降低,治疗8周后进一步降低(P<0. 05)。结论:玉米须总皂苷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大鼠肝功能和血脂有改善作用,这可能与其可以降低肝脏脂肪酸α氧化关键酶SREBP1c和ACC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 乙酰辅酶羧化酶α 玉米须总皂苷 大鼠
下载PDF
2型糖尿病中医食疗研究概况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琰 刘静 +1 位作者 夏梦婷 王红霞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7年第2期83-85,共3页
中医食疗2型糖尿病注重整体观念,药食同源、辨证施膳,运用"四气""五味"、食物归经,在辨证分型理论指导下,辨体质施食,遵循比例科学、食量有度、性味平衡原则,限制总热量,考虑低糖、低脂肪、食物多样化,是集营养与... 中医食疗2型糖尿病注重整体观念,药食同源、辨证施膳,运用"四气""五味"、食物归经,在辨证分型理论指导下,辨体质施食,遵循比例科学、食量有度、性味平衡原则,限制总热量,考虑低糖、低脂肪、食物多样化,是集营养与治疗于一体的具有中医特色的传统疗法之一,常用玉竹、南瓜、玉米须、麦冬和山药等。中医食疗与现代医学综合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一个重要方向。存在问题:不同地区环境及饮食方式、文化程度、对糖尿病认知程度、家庭经济情况等差异导致坚持治疗依从性参差不齐;医护人员中医基础理论及相关营养专科知识掌握程度均影响中医饮食治疗的效果;基于中医辨证分型指导下的中医食疗研究深度和力度不够,导致中医食疗的证据不够充足,阻碍发展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消渴 中医食疗 药食同源 辨证施膳 玉竹 南瓜 玉米须 麦冬 山药
下载PDF
23例脊柱神经管原肠囊肿病例报告
11
作者 许燕凯 杨应明 +3 位作者 蔡楚伟 郑少钦 赖润龙 陈伟强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01-103,共3页
背景与目的 :探讨脊柱神经管原肠囊肿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科收治的23例脊柱神经管原肠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个病例 ,8个是女性 ,15个是男性。他们的年龄范围从5到52周岁不等。小儿的主要表现为... 背景与目的 :探讨脊柱神经管原肠囊肿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科收治的23例脊柱神经管原肠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个病例 ,8个是女性 ,15个是男性。他们的年龄范围从5到52周岁不等。小儿的主要表现为隐性脊柱裂 ,而成年人多以疼痛为最初表现 ,病变常见于胸腰椎的硬膜内脊髓外、脊髓腹侧 ,手术全切17例 ,大部分切除5例 ,部分切除1例 ,病例的追踪期平均是7.5年 ,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神经管原肠囊肿良性先天性发育异常疾病 ,早期显微手术切除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神经管原肠囊肿 特异相关体征 诊断 显微手术切除
下载PDF
气门镦锻模的应力分析与结构优化设计
12
作者 邱忠义 金伟东 王强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1期118-124,共7页
采用刚-粘塑性有限元法模拟热变形过程,获得终锻瞬时模具工作表面的应力分布,以此为依据,用弹性有限元法分析模具强度。使用预应力结构优化设计,降低模具工作表面的应力水平,从而延长了模具的寿命。
关键词 气门 镦锻模 应力分析 结构
下载PDF
玉米须总黄酮对胰岛素抵抗合并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相关代谢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孟渊 冯学轩 黎莉斯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0年第12期59-64,共6页
目的观察玉米须总黄酮(TFSM)对胰岛素抵抗合并高尿酸血症(IR-HUA)模型大鼠血清尿酸(SUA)等相关代谢指标及胰岛素抵抗(IR)状态的影响。方法选用60只雄性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IR-HUA模型组(简称IR-HUA组)、吡格列酮阳性对... 目的观察玉米须总黄酮(TFSM)对胰岛素抵抗合并高尿酸血症(IR-HUA)模型大鼠血清尿酸(SUA)等相关代谢指标及胰岛素抵抗(IR)状态的影响。方法选用60只雄性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IR-HUA模型组(简称IR-HUA组)、吡格列酮阳性对照1组(简称吡格列酮组)、苯溴马隆阳性对照2组(简称苯溴马隆组)、TFSM高剂量组(简称TFSM.H组)和TFSM低剂量组(简称TFSM.L组)。正常对照组喂饲普通颗粒饲料和正常饮用水,其余各组每天喂饲高热能饲料及10%果糖水,连续8周;第7周始(d43),各给药组灌胃相应药液,正常对照组、IR-HUA组灌胃2%吐温80 CMC-Na溶媒,每日1次,连续15 d;给药3~4 h后,正常对照组灌胃0.5%CMC-Na溶液,其余各组灌胃腺嘌呤溶液(150 g/kg体质量),每日1次,连续15 d。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R-HUA组的Lee’s指数及尿酸排泄分数(FEUA)增加;同时,IR-HUA组的空腹血糖(FPG)及HOMA-IR指数升高,空腹胰岛素(FINS)略有升高。与IR-HUA组相比,苯溴马隆组体长增加,Lee’s指数降低;苯溴马隆组、TFSM.H组、TFSM.L组的SUA及UUA浓度略有降低而排尿体积略有增加,吡格列酮组、苯溴马隆组、TFSM.H组、TFSM.L组的尿酸排泄总量均略有下降,但吡格列酮组、苯溴马隆组、TFSM.L组的FEUA均略有增加;同时,吡格列酮组、苯溴马隆组、TFSM.H组的FPG、FINS、HOMA-IR指数及TFSM.L组的FINS均略有降低。此外,苯溴马隆组、TFSM.H组的SUA水平与FEUA具有相关性。结论 IR-HUA模型大鼠在SUA升高的同时伴随FPG、Lee’s指数及HOMA-IR指数升高,表明制备的IR-HUA模型是成功的;TFSM、吡格列酮、苯溴马隆均显示出一定的促进模型大鼠肾脏排泄尿酸、降低SUA水平以及改善IR状态的作用趋势;SUA水平与肾脏尿酸排泄能力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总黄酮 胰岛素抵抗 高尿酸血症 代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高尿酸血症(IR-HUA)模型 大鼠
下载PDF
拟瑞士桥弯藻的超微结构
14
作者 龙继艳 刘冰 +1 位作者 徐三妹 唐海朋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4期67-71,共5页
为揭示拟瑞士桥弯藻的超微形态结构特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拟瑞士桥弯藻进行了全面观察.结果表明该桥弯藻具有6个鉴定特征.(1)壳瓣具明显背腹之分;(2)远端壳缝末梢弯向背侧,近缝端膨大呈泪珠状,不偏转;(3)无顶孔区;(4)单列线纹,略微... 为揭示拟瑞士桥弯藻的超微形态结构特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拟瑞士桥弯藻进行了全面观察.结果表明该桥弯藻具有6个鉴定特征.(1)壳瓣具明显背腹之分;(2)远端壳缝末梢弯向背侧,近缝端膨大呈泪珠状,不偏转;(3)无顶孔区;(4)单列线纹,略微辐射状排列,但在两端转为会聚状,背侧线纹密度为9~11条/10μm,腹侧为11~13条/10μm;(5)孔纹通常呈狭缝隙状,个别呈“Y”形,密度为30~33个/10μm;(6)腹侧中央有4~7个孤点.以上特征组成了区分和鉴定拟瑞士桥弯藻的独特性状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结构 拟瑞士桥弯藻 孤点 顶孔区 青海
下载PDF
玉米须多糖不同提取方法对体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东琦 韩雪 +1 位作者 石俊姣 王喜庆 《农产品加工》 2021年第7期36-38,共3页
采用几种常见玉米须多糖提取法,比较其玉米须多糖提取率,并研究不同提取法对所得玉米须多糖多种体外活性的影响。分别选用热水浸提法、超声辅助法、酶辅助法、微波辅助法和酶联合超声辅助法提取玉米须多糖,并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降... 采用几种常见玉米须多糖提取法,比较其玉米须多糖提取率,并研究不同提取法对所得玉米须多糖多种体外活性的影响。分别选用热水浸提法、超声辅助法、酶辅助法、微波辅助法和酶联合超声辅助法提取玉米须多糖,并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降血糖活性和抗菌活性。结果表明,酶联合超声辅助法所得多糖提取率最高为9.53%,其他提取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酶辅助法、超声辅助法、微波辅助法和热水浸提法。酶联合超声辅助法是一种高效、绿色、节能、操作便捷的玉米须多糖提取方法。所得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降血糖活性及抗菌活性,基本与其提取率呈正比。玉米须多糖具有多种体外活性,其应用潜力巨大,应用市场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 多糖提取 体外活性
下载PDF
结实灵在杂稻制种上应用初报
16
作者 王际凤 张学兵 《贵州农业科学》 CAS 1994年第2期10-13,共4页
研究了结实灵对母本柱头生活力的影响,并与其他几种制种激素在杂稻制种上应用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不育系柱头生活力在开花2~3天内较高,最长可维持6天;喷施结实灵后,不育系柱头生活力显著提高和延长,最长可维持8天... 研究了结实灵对母本柱头生活力的影响,并与其他几种制种激素在杂稻制种上应用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不育系柱头生活力在开花2~3天内较高,最长可维持6天;喷施结实灵后,不育系柱头生活力显著提高和延长,最长可维持8天。2.在抽穗扬花期间喷施结实灵等4种制种激素,以结实灵增产效果较好,亩产208.1公斤,比对照增产达显著水平。增产主要原因在于提高了外实率和结实率。此外,结实灵还对提高柱头外露率、降低黑粉病粒率有一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稻制种 水稻 杂交稻 制种 结实灵
下载PDF
秦艽根和玉米须提取物对高尿酸血症大鼠的治疗效果研究
17
作者 李琪 幸鸿雁 +3 位作者 李伟坤 马诗蓓 张春海 刘俊林 《生物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54-56,60,共4页
目的:探究秦艽根和玉米须醇提取物对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大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制备秦艽根和玉米须乙醇提取物,对Wister大鼠进行干预构建HUA模型,同时采用非布司他片对HUA大鼠进行治疗。通过检测大鼠治疗前后血清中的尿酸... 目的:探究秦艽根和玉米须醇提取物对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大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制备秦艽根和玉米须乙醇提取物,对Wister大鼠进行干预构建HUA模型,同时采用非布司他片对HUA大鼠进行治疗。通过检测大鼠治疗前后血清中的尿酸(Serum Uric Acid,SUA)、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e)含量,以及制作HUA大鼠双肾切片,观察其对肾脏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2.7 mg/(kg·d)]秦艽根和玉米须醇提取物治疗组的大鼠血清中SUA、SCre含量显著降低。结合组织结构观察,发现秦艽根和玉米须醇提取物能有效减轻肾脏肿胀与肾细胞变性坏死情况。结论:秦艽根、玉米须醇提取物可以对HUA大鼠的肾脏起到保护和干预治疗作用,具有一定的开发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秦艽根 玉米须 醇提取物
下载PDF
不同产地玉米须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比较 被引量:3
18
作者 董金香 梁冬 邱智东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12年第11期1002-1004,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玉米须中总黄酮、刺芒柄花素、木犀草素的含量。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产地玉米须中总黄酮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玉米须中刺芒柄花素和木犀草素的含量。结果:不同产地玉米须中总黄酮含量为0...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玉米须中总黄酮、刺芒柄花素、木犀草素的含量。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产地玉米须中总黄酮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玉米须中刺芒柄花素和木犀草素的含量。结果:不同产地玉米须中总黄酮含量为0.39%~1.38%,刺芒柄花素含量为0.153~0.358mg·g-1,木犀草素含量为0.052~0.112mg·g-1。不同产地玉米须中黄酮类成分含量差异较大。结论:本试验结果可为玉米须质量标准的制定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 总黄酮 刺芒柄花素 木犀草素 含量测定 比较
原文传递
三桠苦茎枝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斯达 褚晨亮 +2 位作者 崔婷 詹若挺 高幼衡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76-1079,共4页
目的研究三桠苦Melicope ptelefolia茎枝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重结晶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ESI-MS等现代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三桠苦茎枝石油醚部位和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 目的研究三桠苦Melicope ptelefolia茎枝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重结晶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ESI-MS等现代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三桠苦茎枝石油醚部位和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素甲醚(1)、豆甾-3,5-二烯-7-酮(2)、β-谷甾酮(3)、(24R)-乙基-3β,5α,6β-三羟基胆甾烷(4)、dihydroxanthyletin(5)、正二十烷酸甲酯(6)、大黄素(7)、(+)-marmesin(8)、rudicoumarin C(9)、3-(2′,3′-二羟基)异戊基-7-羟基香豆素(10)、4-甲基喹啉酮(11)。结论化合物1~11均为三桠苦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0为新化合物,命名为三桠苦素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桠苦 大黄素甲醚 豆甾-3 5-二烯-7-酮 4-甲基喹啉酮 三桠苦素D
原文传递
食管静脉曲张大出血与血栓头位置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付来琳 申少华 +5 位作者 刘迎娣 孙国辉 王娟 张帅 杨竞 令狐恩强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96-399,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静脉曲张大出血好发部位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因肝硬化合并急性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并行急诊胃镜者共823例,总结活动性出血或血栓头的发生位置及方位,探讨其与大出血发生的关系。结果急诊内镜下... 目的探讨食管静脉曲张大出血好发部位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因肝硬化合并急性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并行急诊胃镜者共823例,总结活动性出血或血栓头的发生位置及方位,探讨其与大出血发生的关系。结果急诊内镜下发现活动性出血及血栓头者共372例(45.2%,372/823),其中有出血及血栓头具体位置和方位描述者190例。出血或血栓头距门齿28-32 cm者(A组)58例(30.5%),35 cm以上者(B组)132例(69.5%),B组在全部病例中占比明显高于A组(χ^2=57.642,P〈0.000 1)。190例病例中,3点位出血或血栓头占比最高(37%,70/132),其次依次为12点位(30%,58/132)、6点位((24%,45/132)和9点位(9%,17/132)。A组及B组各点位占比变化趋势同全体病例,且除了9点位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点位B组占比均明显高于A组(P〈0.000 1)。结论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多见于食管3点位、6点位和12点位,且以食管距门齿35 cm以下为高危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出血 血栓头 位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