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WRF-STILT模型对高塔CO_2浓度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胡诚 张弥 +5 位作者 肖薇 王咏薇 王伟 Tim Griffis 刘寿东 李旭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424-2437,共14页
利用下垫面均一的美国最大农业种植区已有高塔CO_2浓度观测资料,结合EDGAR的13种不同类型人为化石源CO_2通量和Carbon Tracker的植被NEE数据,评估了WRF-STILT拉格朗日大气传输模型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WRF-STILT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出高... 利用下垫面均一的美国最大农业种植区已有高塔CO_2浓度观测资料,结合EDGAR的13种不同类型人为化石源CO_2通量和Carbon Tracker的植被NEE数据,评估了WRF-STILT拉格朗日大气传输模型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WRF-STILT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出高塔100m处观测到的CO_2浓度强季节和日变化特征,全年模拟的大气CO_2浓度的均方根误差为10.6×10^(-6),相关系数为0.44(n=7784,P<0.001);生长季(6~9月)观测和模拟的浓度增加值线性拟合斜率为1.08(R=0.52,P<0.001),说明一致性高;截距为7.26×10^(-6)则反映了使用人为化石燃烧的CO_2通量的高估或者植被NEE的低估.2008年全年高塔观测到的CO_2浓度增加值为4.83×10^(-6),小于模拟得到化石燃烧贡献的增加量6.61×10^(-6)与植被NEE的贡献值3.23×10^(-6)之和.其中原油生产和提炼以及能源工业分别贡献了化石燃料燃烧总量的2.55×10^(-6)(38.6%)和1.43×10^(-6)(21.6%).而对生长季观测到的强CO_2浓度日变化特征模拟结果显示,其模拟的平均日振幅为24.30×10^(-6);生物质燃烧产生的CO_2浓度贡献值为0.06×10^(-6),相对于植被NEE和化石源的贡献,可以被忽略.该方法可为将来应用高塔衡量气体浓度观测来反演中国区域尺度的温室气体通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stilt模型 高塔CO2 浓度模拟 涡度相关 区域尺度 美国玉米带
下载PDF
Wooden Wall Construction of Traditional Miao Stilted Buildings: A Case Study of Xijiang Miao Village in Guizhou
2
作者 GAO Pei GAO Wanglei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9年第2期68-70,共3页
Wooden walls of traditional stilted buildings of Miao Nationality show outstanding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Taking the well-preserved traditional stilted buildings in Xijiang Miao Village for example, this paper focu... Wooden walls of traditional stilted buildings of Miao Nationality show outstanding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Taking the well-preserved traditional stilted buildings in Xijiang Miao Village for example, this paper focused on the construction units of the wooden wall, and the hierarchy of wooden wall construction, concluded spatial forms of the wooden wall,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indigenous construction culture in the wooden wall system, protect and inherit the culture; seek for the ways of expressing national an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modern architectural designs of relevant cultural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ilted buildings WOODEN WALL CONSTRUCTION Xijiang MIAO VILLAGE
下载PDF
Building Skills of Stilted Buildings of Tujia Nationality Incorporated with the Concept of Folk Beliefs
3
作者 CHEN Rihong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8年第4期15-18,共4页
The stilted buildings of Tujia nationality spread over the adjacent mountain areas of Hunan, Hubei, Guizhou and Chongqing belong to the typical pile-dwelling architecture in southern China. Stilted buildings are not ... The stilted buildings of Tujia nationality spread over the adjacent mountain areas of Hunan, Hubei, Guizhou and Chongqing belong to the typical pile-dwelling architecture in southern China. Stilted buildings are not only a typical residential building style of the Tujia people, and they are also a matetialized symbol of Tujia ciilture. For thousands of years, Tujia people have taken materials from the local areaand built buildings in the mountains, emphasizing the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They have also integrated their ptay for happiness and peace, yearning for a good life, and customafy rituals of prayingfor happiness into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stilted buildings. Thus, unique building skills of stilted, buildings of Tujia natiomity af e formed. Under the impact of modem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tiie inheritance of building skills of stilted buildings of Tujia nationality has gradually entered an embamssing situation. Therefore, they have been included in the lis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become the object ofprotection. In the context of the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Cj rc-recognizing the building skillsof stilted buildings of Tujia national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tecting and promoting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has an unignorable teference value for the design of modem residential landscap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ilted buildings Building skills Folk taboo Intangible cultufal heritage
下载PDF
The Stilted Buildings of the Tujia People
4
作者 GUO ZHIDONG 《China Today》 2019年第5期78-80,共3页
THE Tujia people live in the Wuling Mountains, straddling the borders of Hunan, Hubei, and Guizhou provinces and Chongqing Municipality. As for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traditional dwellings of the ethnic group, the di... THE Tujia people live in the Wuling Mountains, straddling the borders of Hunan, Hubei, and Guizhou provinces and Chongqing Municipality. As for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traditional dwellings of the ethnic group, the distinction belongs to the stilted buil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JIA PEOPLE stilted BUILDINGS
下载PDF
Architectural Features of Stilted Buildings of the Tujia People: A Case Study of Ancient Buildings in the Peng Family Village in Western Hubei Province, China
5
作者 Kui Zhao William L. Tilson Dan Zhu 《Journal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and Planning Research》 2013年第4期131-140,共10页
This paper describes and analyzes the stilted buildings of the Tujia people (an ethnic group living in China's Mainland), a distinctive building style unique to them,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ite selection, spati... This paper describes and analyzes the stilted buildings of the Tujia people (an ethnic group living in China's Mainland), a distinctive building style unique to them,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ite selection, spatial layout,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and cultural inheritance. The cluster of stilted buildings (Diaojiao Lou in Mandarin Pinyin) in the Pengjia Village (meaning most of the villagers share the surname of Peng) is presented as a case study in this paper. The paper makes a case for their preservation as authentic carriers of the Tujia people’s cultural history, which is quickly disappearing due to development pressures. Three preservation strategies are discussed to meet this preservation goal. The first is to provide a detail 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language to guarantee authenticity in the documentation, pre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processes of the stilted buildings. The second is to keep alive the expert knowledge and skill of traditional artisans by involving them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structures using diaojiaolou techniques. The third strategy is to encourage local people to “dress-up” discordant buildings constructed mid to late 20th century with well-mannered facades using traditional details such as suspension columns, shuaqi, and six-panel and bang doors. Taking as a whole, these strategies are presented to help local residents, preservation experts, developers and policy makers sustain the irreplacea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economic independence of the Tujia peop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JIA PEOPLE stilted Buildings ANCIENT Architecture SURVEYING TRADITIONAL Structural FEATURES TRADITIONAL Spatial FEATURES
下载PDF
张家界牧笛溪村土家族传统聚落研究
6
作者 郑泓灏 张程惠 《城市建筑空间》 2024年第6期92-94,共3页
第4批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张家界牧笛溪村是有着悠久历史且特色鲜明的土家族传统聚落,从建筑形式与院落类型、聚落与自然环境关系、人文情怀与民俗文化对其进行研究,揭示土家族传统聚落形成与变化的关键因素,为其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传统聚落 吊脚楼 四合院
下载PDF
隔震支座布置形式对坡地吊脚楼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李瑞锋 刘立平 +2 位作者 尹力 韩树旺 李英民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8-157,共10页
以坡地吊脚楼为研究对象,针对结构不等高嵌固的特点,分别设计了无隔震、基础隔震和第二层柱底隔震(层间隔震)这3种三维吊脚框架结构算例。开展算例模型的弹性反应谱分析和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考察隔震支座布置形式对吊脚框架结构动力响... 以坡地吊脚楼为研究对象,针对结构不等高嵌固的特点,分别设计了无隔震、基础隔震和第二层柱底隔震(层间隔震)这3种三维吊脚框架结构算例。开展算例模型的弹性反应谱分析和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考察隔震支座布置形式对吊脚框架结构动力响应、破坏模式以及地震倒塌概率等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将隔震技术运用于坡地吊脚框架结构中可以控制结构动力响应,为改善吊脚框架结构抗震性能提供了新途径;设置基础隔震可改善结构刚度分布的不均匀性,降低吊脚柱之间剪力差异,提高吊脚短柱安全储备,但不同标高处隔震支座的变形存在差异;与基础隔震相比,层间隔震对结构损伤控制的能力更优,层间隔震模型上部楼层变形更为均匀,地震倒塌概率更低,但在层间隔震结构设计中应考虑适当减小吊脚柱间侧向刚度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吊脚框架结构 隔震支座 抗震性能 动力响应 地震倒塌概率
下载PDF
广西沿海新定殖种群黑翅长脚鹬的巢址选择
8
作者 田禾 贺垚银 +2 位作者 张明辉 梁苗苗 余丽江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2-199,共8页
筑巢是鸟类繁殖过程的重要阶段,为繁殖成功提供重要保障。为了解新定殖种群的繁殖策略,本文以在广西沿海留居繁殖的黑翅长脚鹬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巢址选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022年3-6月,共记录到巢37个,巢外径(18.806±3.728)cm... 筑巢是鸟类繁殖过程的重要阶段,为繁殖成功提供重要保障。为了解新定殖种群的繁殖策略,本文以在广西沿海留居繁殖的黑翅长脚鹬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巢址选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022年3-6月,共记录到巢37个,巢外径(18.806±3.728)cm,巢内径(9.759±1.365)cm,巢高(3.006±1.561)cm;2)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巢址选择的生态因子为植被因子、社交因子、隐蔽度因子、巢材因子、干扰因子;3)通过巢区与对照区的对比分析发现,黑翅长脚鹬偏好于草本均高较大(14.844±1.549)cm、距大路距离更远(357.108±71.118)m、隐蔽度更高(1.622±0.2063)的地点筑巢;4)通过成功巢与失败巢的对比分析表明,在距大路距离、觅食地明水面积以及隐蔽度等生态因子方面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翅长脚鹬 巢址选择 主成分分析 生态因子
下载PDF
吊脚楼门窗正对位热辐射变化特征研究
9
作者 龚旭峰 叶雁冰 《四川建材》 2024年第9期229-232,共4页
运用FDS火灾模拟软件,测量吊脚楼门窗洞口在火灾中的温度值,运用温度值进行热辐射强度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热辐射强度随离门窗火源距离减小而增大,其增幅变化表现出两个特征:一是热辐射强度的增幅与门窗洞口温度无关,与辐射半径的大小有... 运用FDS火灾模拟软件,测量吊脚楼门窗洞口在火灾中的温度值,运用温度值进行热辐射强度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热辐射强度随离门窗火源距离减小而增大,其增幅变化表现出两个特征:一是热辐射强度的增幅与门窗洞口温度无关,与辐射半径的大小有关,距门窗火源越远,增幅越小;二是热辐射强度增幅情况与门窗洞口面积呈现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吊脚楼 FDS 热辐射 增幅 木结构
下载PDF
精彩豪情之美——沧州民间高跷服饰艺术研究
10
作者 杨曦 刘立军 《丝网印刷》 2024年第3期33-36,共4页
高跷是沧州民间花会中较为典型的代表,演出服装与道具等具有典型的民间表演特征,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当地的文化特色。文章以前李寨村高跷为案例样本,对其丰富的角色服装服饰艺术做了深入考察,呈现出沧州民间花会服饰的发展规律及艺术特色... 高跷是沧州民间花会中较为典型的代表,演出服装与道具等具有典型的民间表演特征,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当地的文化特色。文章以前李寨村高跷为案例样本,对其丰富的角色服装服饰艺术做了深入考察,呈现出沧州民间花会服饰的发展规律及艺术特色,以期为当代服饰及创新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沧州花会 李寨高跷 服饰艺术 创新
下载PDF
张良皋先生西南民居双开间再探--黔东南民居双开间向三开间的演进
11
作者 展玥 王红军 《华中建筑》 2024年第4期157-161,共5页
张良皋先生提出西南民居双开间是干栏式建筑向“一明两暗”三开间演化的中间形态,这一观点在近年黔东南民居研究中未得到应有的关注。通过文献研究和田野调查,探究双开间在黔东南的分布规律、基本平面、演化路径和演化机制。双开间是干... 张良皋先生提出西南民居双开间是干栏式建筑向“一明两暗”三开间演化的中间形态,这一观点在近年黔东南民居研究中未得到应有的关注。通过文献研究和田野调查,探究双开间在黔东南的分布规律、基本平面、演化路径和演化机制。双开间是干栏式建筑到地面式建筑演进中不可或缺的平面形式,承载了苗侗民居的记忆。双开间向三开间的演进是黔东南少数民族与汉民族民居文化交融过程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开间 三开间 干栏式建筑 地面式建筑 改土归流
下载PDF
高脚竞速接力比赛中接力技术的研究——以第11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为例
12
作者 向慊 向政 +3 位作者 朱欢 陈芬 孙先峰 陈鑫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第5期37-40,共4页
该文以2019年全国第11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高脚竞速4×100m接力比赛决赛的8支队伍为调查对象,通过视频分析、对比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高脚竞速接力比赛中接力环节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决赛中8支队伍呈现出了行... 该文以2019年全国第11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高脚竞速4×100m接力比赛决赛的8支队伍为调查对象,通过视频分析、对比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高脚竞速接力比赛中接力环节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决赛中8支队伍呈现出了行进间交接方式和静止式交接方式两种不同的交接技术;(2)决赛成绩由高到低排名为湖北队、贵州队、广东队、广西队、陕西队、四川队、湖南队、江西队;(3)行进间交接方式交接用时少,容易造成失误,而静止式交接稳定性高,但交接耗时相对较长。基于此,提出以下建议:(1)选择适用接力技术并合理训练;(2)加强特定环境训练,增强技术稳定性;(3)注重专项体能训练,奠定竞赛基础;(4)推进科技助力,科学化训练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脚竞速 接力技术 交接方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湘西吊脚楼工匠伦理及其当代价值探析
13
作者 易学尧 陈建妃 +1 位作者 聂倩 夏晨曦 《中外建筑》 2024年第6期130-135,共6页
湘西吊脚楼是地域风情和民俗文化的艺术呈现与情感表达,体现了湘西传统建筑艺术的文化价值和审美追求,其间深蕴工匠伦理的价值取向和价值主张。其建筑选址与环境营造、功能组群与平面形制、空间造型与结构类型、色彩材质与装饰构件等各... 湘西吊脚楼是地域风情和民俗文化的艺术呈现与情感表达,体现了湘西传统建筑艺术的文化价值和审美追求,其间深蕴工匠伦理的价值取向和价值主张。其建筑选址与环境营造、功能组群与平面形制、空间造型与结构类型、色彩材质与装饰构件等各方面渗透和浸染着工匠的伦理认知、伦理意志和伦理追求,是工匠对营造之技(求精)、营造之艺(求美)与营造之用(求善)的理解与体现,反映出“质朴求实,尚美致用”“粗材细作,精雕细琢”和“人神共居,祈福纳祥”的工匠伦理内涵。当前,探究湘西吊脚楼的工匠伦理精神,揭示其生态、实用和文化价值,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 吊脚楼 工匠伦理 价值特征
下载PDF
水族传统民居建筑特征及演化——基于贵州三都县怎雷村上寨的田野调查
14
作者 陈博闻 《城市建筑》 2024年第7期67-71,共5页
三都县怎雷村上寨作为风貌保存较好的水族村寨,对其开展研究对于深入挖掘水族建筑文化内涵具有极高的价值。笔者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文献梳理与对比研究的方法,以贵州三都县怎雷村上寨的水族传统民居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建筑平面、功... 三都县怎雷村上寨作为风貌保存较好的水族村寨,对其开展研究对于深入挖掘水族建筑文化内涵具有极高的价值。笔者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文献梳理与对比研究的方法,以贵州三都县怎雷村上寨的水族传统民居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建筑平面、功能、结构、立面、屋顶等多方面探究水族传统建筑特征及变化。发现当地水族民居具有“上以自处,下居鸡豕”“栅居”,以及屋顶形式丰富、横向装板、开放度提升、建筑装饰少等特点;同时,分析发现其变化与物质条件、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文化交流、生活改善等多方面的原因相关。水族民居在发展中不断演化进步的同时,也始终保留了自身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族 传统民居 怎雷村 干栏式建筑
下载PDF
布朗族民居建筑设计研究--以云南景迈山芒景村民居为例
15
作者 陈晨 忽文婷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期61-65,共5页
文章以云南芒景村为田野调查点对布朗族传统民居进行实地调研与测绘,同时对布朗族民居的历史和发展进行了文献归纳。然后通过类型学研究对民居的平面功能、外观形态、结构、材料和其他生活设施设备等方面进行总结。研究布朗族传统民居... 文章以云南芒景村为田野调查点对布朗族传统民居进行实地调研与测绘,同时对布朗族民居的历史和发展进行了文献归纳。然后通过类型学研究对民居的平面功能、外观形态、结构、材料和其他生活设施设备等方面进行总结。研究布朗族传统民居不仅对传统民居的保护起到作用,同时也能在新民居建设中对传统民居的传承与创新起到借鉴作用,让新民居在兼顾传统的同时也能提高使用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朗族 干栏式建筑 布朗族民居 建筑技术
下载PDF
潮汐与广州园池 被引量:5
16
作者 冯江 李睿 《建筑史学刊》 2023年第1期147-161,共15页
从谢兰生《常惺惺斋日记》及格雷夫人的家信中关于潮汐与游园的记载出发,着重探究潮汐与广州园池之间的关系,分析广州历代园林沿水系分布的七条主要线索,深入解读历史文献和图像中的内城喻园、花地馥荫园、河南潘家花园、荔枝湾海山仙... 从谢兰生《常惺惺斋日记》及格雷夫人的家信中关于潮汐与游园的记载出发,着重探究潮汐与广州园池之间的关系,分析广州历代园林沿水系分布的七条主要线索,深入解读历史文献和图像中的内城喻园、花地馥荫园、河南潘家花园、荔枝湾海山仙馆、西关长寿寺花园和伍家花园等代表性园林因应潮汐而出现的双池与多池、窦口、池间堤、堤边树、垂直池壁与拦河、高架廊道和池上楼馆等现象,以及其中蕴涵的海山想象。认为潮汐对广州园池的择址、布局、立意、理景、造屋、栽植和游赏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由此形成了依水筑园、跨波构基、高树深池、风廊水殿和真海仙山等“惟岭南园林得之”的重要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 广州园池 深池 窦口 水殿 风廊 海山想象
下载PDF
广西侗族传统吊脚楼抑制火灾蔓延对策研究
17
作者 叶雁冰 龚旭峰 熊浩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2期181-183,共3页
广西侗族传统吊脚楼民居的建筑材料以木材为主,经过上千年的沉淀,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本土历史文脉。传统吊脚楼受到现代文化与科学技术的冲击,再加上传统吊脚楼本身的火灾蔓延和防火缺陷,严重制约了传统吊脚楼的传承与保护。文章以广西侗... 广西侗族传统吊脚楼民居的建筑材料以木材为主,经过上千年的沉淀,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本土历史文脉。传统吊脚楼受到现代文化与科学技术的冲击,再加上传统吊脚楼本身的火灾蔓延和防火缺陷,严重制约了传统吊脚楼的传承与保护。文章以广西侗族传统吊脚楼为例,探索抑制吊脚楼火灾蔓延的方法,旨在提高吊脚楼的抗火灾蔓延能力,保护其宝贵的建筑文化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 传统吊脚楼 火灾蔓延 防火改造
下载PDF
不同截面吊脚柱RC框架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唐洋洋 李英民 +3 位作者 刘立平 姜宝龙 余洪翔 姬淑艳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27,共9页
为研究山地吊脚RC框架结构的地震响应特征和抗震性能,设计并制作了一个1∶8缩尺的吊脚RC框架模型。通过振动台试验,对结构模型的破坏现象、动力特性、加速度反应、变形特征、楼层剪力和扭转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吊脚RC框架结构的... 为研究山地吊脚RC框架结构的地震响应特征和抗震性能,设计并制作了一个1∶8缩尺的吊脚RC框架模型。通过振动台试验,对结构模型的破坏现象、动力特性、加速度反应、变形特征、楼层剪力和扭转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吊脚RC框架结构的吊脚层和第2层破坏明显不均匀,吊脚层破坏轻微,且坡顶短柱破坏较早,第2层柱底破坏严重,且破坏程度自坡底柱侧向坡顶柱侧递减,结构破坏主要位于吊脚层以上,最终表现为部分柱铰屈服破坏;激励水平大于罕遇地震时,吊脚层的加速度放大系数大于上部结构,楼层剪力的增大程度相对上部结构也更加显著,吊脚层变形不大,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始终在3~4层;结构的最大层间扭转角随地震强度增加自第2层转移至吊脚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建筑结构 吊脚RC框架结构 振动台试验 地震响应
下载PDF
山西稷山高跷走兽文化遗产信息可视化设计研究
19
作者 李硕 苗雨晨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3年第12期18-20,共3页
高跷走兽作为山西稷山县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独具特色的表演形式彰显着劳动人民与民间艺人的创造力与智慧。本研究旨在通过信息可视化的现代设计手段,以传承和发扬高跷走兽文化为主旨,对其走兽信息、制作工艺、表演形式等要素... 高跷走兽作为山西稷山县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独具特色的表演形式彰显着劳动人民与民间艺人的创造力与智慧。本研究旨在通过信息可视化的现代设计手段,以传承和发扬高跷走兽文化为主旨,对其走兽信息、制作工艺、表演形式等要素进行提取归纳,细致梳理并以视觉设计为基础构建信息框架。以现代艺术语言向公众弘扬高跷走兽文化,保护文化遗产并使其焕发新的活力,将成为本研究的核心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信息可视化 高跷走兽
下载PDF
试析渝东南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的文化特征 被引量:3
20
作者 冉曼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31-35,共5页
吊脚楼主要分布于武陵山地区,是土家族普遍居住的一种建筑形制。基于武陵山区复杂的地势地貌,依山而建、沿水而起成为土家族吊脚楼建造中最鲜明的地域特征,体现了土家族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尊重自然的生态观。以渝东南地区的土家族吊脚楼... 吊脚楼主要分布于武陵山地区,是土家族普遍居住的一种建筑形制。基于武陵山区复杂的地势地貌,依山而建、沿水而起成为土家族吊脚楼建造中最鲜明的地域特征,体现了土家族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尊重自然的生态观。以渝东南地区的土家族吊脚楼为个案,围绕当地土家族吊脚楼的营造技艺,揭示其在建造过程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渝东南 土家族吊脚楼 营造技艺 文化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