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1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icacy of Gastrosis No.1 Compound on Functional Dyspepsia of Spleen and Stomach Deficiency-Cold Syndrome:A Multi-Center,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声生 赵鲁卿 +6 位作者 汪红兵 吴兵 王垂杰 黄穗平 沈洪 魏玮 来要良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2013年第7期498-504,共7页
To assess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Gastrosis No.1 compound in the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dyspepsia with Spleen (Pi) and Stomach (Wei) deficiency-cold syndrome. Methods: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 To assess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Gastrosis No.1 compound in the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dyspepsia with Spleen (Pi) and Stomach (Wei) deficiency-cold syndrome. Methods: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was performed in 5 centers.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dyspepsia (FD) of Spleen-deficiency and qi-stagnation syndrome (162 case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groups given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CHM) Gastrosis No.1 compound or placebo in a 2:1 ratio. This trial included a 4-week treatment period and a 4-week follow-up period. The outcomes were the dyspepsia symptom scores (measured by total dyspepsia symptom scale and single dyspepsia symptom scale) and syndrom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ore (measur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 scale). The outcomes were noted at weeks 0, 4 and 8. Results: Compared with patients in the placebo group, patients in the CHM group show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the dyspepsia symptom scores as rated by patients and investigators (P〈0.01), and also showed improvement in syndrom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ore (P〈0.01). No serious adverse event was reported. Safety tests obtained after 4 weeks of treatment showed no abnormal values. Conclusion: CHM Gastrosis No.1 compound was effective and safe in the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dyspepsia with Spleen and Stomach deficiency-cold syndro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nctional dyspepsia spleen and stomach deficiency-cold syndrom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原文传递
黄芪建中汤合暖胃汤治疗患儿脾胃虚寒型急性肠胃炎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海华 宋金岭 +1 位作者 张志国 王芳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4期440-443,共4页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合暖胃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急性肠胃炎患儿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5月医院收治的74例脾胃虚寒型急性肠胃炎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7例。2组均接受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奥美拉唑...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合暖胃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急性肠胃炎患儿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5月医院收治的74例脾胃虚寒型急性肠胃炎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7例。2组均接受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黄芪建中汤合暖胃汤治疗。2组均治疗14 d。对比2组中医证候评分、病症恢复时间、临床疗效、炎症反应、胃肠激素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主症评分、次症评分、总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研究组发热、腹痛、呕吐、腹泻等病症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白细胞介素-17(IL-17)、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2组胃泌素(GSA)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2组胃动力素(MTL)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研究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合暖胃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急性肠胃炎患儿疗效确切,可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与胃肠功能,促进患儿康复,减轻炎症反应,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建中汤 暖胃汤 脾胃虚寒型 急性胃肠炎 小儿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田耀洲教授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采撷 被引量:2
3
作者 陈颖 田耀洲 +1 位作者 林琳 丁金荣 《光明中医》 2024年第8期1526-1529,共4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具有病情反复、缠绵难愈的特点。病理主要以胃腺体的萎缩、伴或不伴有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为特征。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属于癌前病变,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积极控制CAG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其病...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具有病情反复、缠绵难愈的特点。病理主要以胃腺体的萎缩、伴或不伴有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为特征。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属于癌前病变,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积极控制CAG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其病理进展或逆转其病理变化,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经济负担及预防胃癌发生。田耀洲教授认为此病属本虚标实,脾胃虚弱是本,气滞、湿郁、瘀血为标,虚、滞、湿、瘀相互胶结推动着疾病的进展,在辨证上推崇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用药上推崇中西医结合,并擅用经方与药对,精准辨治与用药。田教授开创的自拟方剂芪芝方,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脾胃湿热型CAG的临床症状。今将田教授辨治CAG之经验及自拟方剂分享给大家,以期为临床辨治CAG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脾胃湿热证 名医经验
下载PDF
国医大师杨春波辨治脾胃湿热证胃肠病经验 被引量:4
4
作者 黄铭涵 何友成 +2 位作者 杨正宁 林尧 杨春波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1期40-45,共6页
杨春波教授为全国第3届国医大师,擅长运用“脾胃湿热”理论诊治胃肠系统疾患。杨老认为,脾胃湿热由内外因素共同作用而成,应从“三因制宜”角度辨识脾胃湿热证胃肠病的个体化病因病机及临床特征。针对脾胃湿热证胃肠病的辨治用药,杨老... 杨春波教授为全国第3届国医大师,擅长运用“脾胃湿热”理论诊治胃肠系统疾患。杨老认为,脾胃湿热由内外因素共同作用而成,应从“三因制宜”角度辨识脾胃湿热证胃肠病的个体化病因病机及临床特征。针对脾胃湿热证胃肠病的辨治用药,杨老以清化湿热、调气舒络为总治则,创制“清化饮”为基本方,并结合辨析寒热、分利三焦、顾护正气、扶正防邪等辨治心得立方。作者结合杨老临床验案,阐述杨老辨治脾胃湿热证胃肠病的临证经验,以期对指导临床诊治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医经验 杨春波 脾胃湿热证 胃肠病
下载PDF
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炎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红霞 车旭 +2 位作者 曹海英 何莹莹 乔东鸽 《光明中医》 2024年第10期2087-2090,共4页
慢性胃炎是由多种病理因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患之一。而脾胃虚寒是慢性胃炎中最为常见的证型,在中医特色疗法中,艾灸疗法的应用相对广泛。因此,文章总结了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炎患者的应用,以艾灸的不同方式... 慢性胃炎是由多种病理因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患之一。而脾胃虚寒是慢性胃炎中最为常见的证型,在中医特色疗法中,艾灸疗法的应用相对广泛。因此,文章总结了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炎患者的应用,以艾灸的不同方式,如隔药灸、隔姜灸、悬起灸、雷火灸、温针灸、温灸器灸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艾灸疗法改善脾胃虚寒型胃炎患者症状提供综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痛 胃炎 脾胃虚寒证 灸法
下载PDF
泻黄散加味治疗脾胃积热型小儿便秘疗效及对证候积分的影响
6
作者 王芳 曹国云 +3 位作者 付峰 刘兴岳 何佳明 潘蕊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169-173,共5页
目的研究泻黄散加味与排便训练联合治疗脾胃积热型小儿便秘疗效以及对证候积分和复发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7月—2021年7月共101例脾胃积热型便秘患儿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接受... 目的研究泻黄散加味与排便训练联合治疗脾胃积热型小儿便秘疗效以及对证候积分和复发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7月—2021年7月共101例脾胃积热型便秘患儿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接受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和排便训练,而观察组采用泻黄散加味颗粒和排便训练治疗。观察治疗后2组患儿用药前后便秘改善程度及临床疗效差异,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胃肠激素水平[血清胃动素(MTL)、胃泌素(GAS)、胃饥饿素(GHR)]、血清学指标水平[血清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一氧化氮(NO)],统计2组不良反应以及半年内复发率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4周后,2组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PAC-SYM)各项评分、大便干结、腹胀、舌红苔黄、口干口臭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MTL、GAS、GHR、SP、VIP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提升(P<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高(P<0.05),NO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低(P<0.05)。2组患儿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治疗2个月均已治愈,经过6个月的随访,观察组便秘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泻黄散加味与排便训练联合治疗脾胃积热型患儿便秘表现出显著效果,使患儿便秘症状和胃肠激素表达均得到可观改善,纠正其消化系统的神经调节机制,有利于预防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便秘 脾胃积热 排便训练 泻黄散加味 疗效 证候积分
下载PDF
连朴泻心汤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
7
作者 范普雨 金先红 周志文 《河南中医》 2024年第4期571-575,共5页
目的:观察自拟连朴泻心汤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自拟连朴泻心汤。比较两组患... 目的:观察自拟连朴泻心汤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自拟连朴泻心汤。比较两组患者胃镜疗效、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清除率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临床症状分级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1.08%,观察组有效率为94.59%,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对照组Hp阳性12例,转阴3例,清除率为25%;观察组Hp阳性12例,转阴6例,清除率为40%,两组患者Hp清除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轻度患者例数多于本组治疗前,重度患者少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连朴泻心汤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确切,可缓解患者胸脘部胀满、胃脘部热痛、口苦、口黏、头身重着、纳呆嘈杂等不适症状,并能修复损伤的胃黏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脾胃湿热证 连朴泻心汤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中医证候特征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嫱 郭洁 +1 位作者 宋殿荣 鲁娣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1669-1675,共7页
【目的】探究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者中医证候特征,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0年9月至2022年10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就诊行HPV检测确诊为宫颈HR-HPV感染者进行中医证候调查,总结其病位、病... 【目的】探究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者中医证候特征,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0年9月至2022年10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就诊行HPV检测确诊为宫颈HR-HPV感染者进行中医证候调查,总结其病位、病性特点及证型分布。【结果】宫颈HR-HPV感染者的临床特征主要以阴道分泌物异常为主,占63.40%。病位证素为胞宫、脾、肝、肾、经络、胃、心神、心,其中以胞宫、脾、肝最多见,分别占67.00%、58.80%和55.80%。病性证素为湿、热、气滞、血瘀、气虚、阳虚、阴虚、痰、寒,其中以湿、热、气滞、血瘀最多见,分别占66.40%、56.60%、36.00%和31.80%。各年龄段病位证素均以胞宫为主,病性证素均以湿、热为主。双病位证素以胞宫-脾最常见,三病位证素以胞宫-脾-肝最常见。双病性证素以湿-热最常见,三病性证素以湿-热-血瘀最常见。根据聚类分析结果,结合临床实际,发现宫颈HR-HPV感染者的主要证型分布为湿热瘀阻、肝郁气滞、心肾不交、脾胃阳虚。【结论】宫颈HR-HPV感染者的中医病位证素主要在胞宫,兼脾、肝、肾多脏腑合病;病性证素以湿、热为主,呈现虚实错杂的特点;中医证型主要是湿热瘀阻、肝郁气滞、心肾不交、脾胃阳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 中医证候特征 证素 胞宫 湿热瘀阻 肝郁气滞 心肾不交 脾胃阳虚
下载PDF
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腹部穴位按摩及隔姜灸护理临床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赵坚 朱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2期134-137,共4页
目的观察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应用腹部穴位按摩及隔姜灸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入2021年1月—2022年1月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58例,将使用腹部穴位按摩及隔姜灸护理的29例患者作为结合组,将使用腹部穴位按摩护理治... 目的观察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应用腹部穴位按摩及隔姜灸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入2021年1月—2022年1月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58例,将使用腹部穴位按摩及隔姜灸护理的29例患者作为结合组,将使用腹部穴位按摩护理治疗的29例作为单一组,对比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结合组总有效率为93.10%(27/29),高于单一组的68.97%(20/29)(P<0.05)。护理后,结合组的胃脘或脘腹胀满、胃脘疼痛、嗳气反酸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单一组;生理职能、社会功能、心理健康得分高于单一组;VAS评分低于单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组护理满意度为96.55%(28/29),高于单一组的72.41%(21/29)(P<0.05)。结论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应用腹部穴位按摩及隔姜灸护理,较仅使用腹部穴位按摩护理的临床效果好,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脘痛 脾胃虚寒证 腹部穴位按摩 隔姜灸护理 中医外治法
下载PDF
基于解痉多肽表达化生病证结合的小鼠模型探讨胃癌前病变脾胃虚实证候的本质
10
作者 陈万群 田锋亮 +2 位作者 李延萍 张金卫 杨小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5-199,I0008,I0009,共7页
目的为了构建病证结合的小鼠模型及进行胃癌前病变(gastric precancerous lesions,GPL)脾胃虚实证候的本质研究。方法采用他莫昔芬(tamoxifen,TMXFR)诱导构建解痉多肽表达化生(spasmolytic peptide expression metagenesis,SPEM)小鼠模... 目的为了构建病证结合的小鼠模型及进行胃癌前病变(gastric precancerous lesions,GPL)脾胃虚实证候的本质研究。方法采用他莫昔芬(tamoxifen,TMXFR)诱导构建解痉多肽表达化生(spasmolytic peptide expression metagenesis,SPEM)小鼠模型,并在SPEM模型基础上分别模拟构建脾胃湿热证、脾气虚证模型,结合TMXFR诱导的SPEM模型具有自恢复的特性,以TMXFR组及生理盐水处理组作为对照组,监测小鼠一般情况,HE染色检测SPEM模型的构建及恢复情况,ELISA检测小鼠血清胃泌素水平,PCR检测各组小鼠胃黏膜中miR-7a-5p含量,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小鼠胃黏膜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表达。结果病证结合的脾胃湿热证、脾气虚证组较TMXFR组、SPEM组织恢复明显延迟;脾胃湿热证较对照组及TMXFR组的胃泌素表达异常升高(P<0.05),SPEM模型组小鼠胃黏膜中miR-7a-5p较对照组水平降低(P<0.05),病证结合的脾胃虚实组miR-7a-5p表达较TMXFR有下降趋势;病证结合的脾胃虚实组IL-1β表达较TMXFR组、对照组升高(P<0.05),脾胃湿热证、脾气虚证组中IL-13表达有升高趋。结论此项研究结果侧面证实了在癌前病灶已形成的前提下,虽无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外感湿热之邪、进食肥甘厚腻、饥饱失常、过劳伤脾等诱因下,机体可突破自身代偿修复能力,延缓SPEM恢复甚至使GPL进一步进展。这可能跟miR-7a-5p介导炎症因子IL-1β使得Th1/Th2细胞失衡相关,但具体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痉多肽表达化生 胃癌前病变 脾胃湿热证 脾气虚证 病证结合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基于肠道菌群探讨化裁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胆热脾寒型胆囊切除术后腹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思宇 梁曼青 +1 位作者 黄玉珍 刘万里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204-212,共9页
目的分析化裁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胆热脾寒型胆囊切除术后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4例胆囊切除术后腹泻胆热脾寒证患者分为中药组38例、泌特组38例、培菲康组38例,分别予化裁柴胡桂枝干姜汤、复方阿... 目的分析化裁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胆热脾寒型胆囊切除术后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4例胆囊切除术后腹泻胆热脾寒证患者分为中药组38例、泌特组38例、培菲康组38例,分别予化裁柴胡桂枝干姜汤、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口服治疗,疗程为8周。对比分析治疗前后3组患者大便性状及排便频率、中医症状改善情况及治疗后肠道菌群构成、代谢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1)3组患者大便性状及排便频率均有改善(P<0.05),泌特组、培菲康组疗效接近(P>0.05),均不及中药组(P<0.05)。(2)3组患者中医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中药组显著优于泌特组、培菲康组(P<0.01)。(3)中药组、泌特组、培菲康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72.22%、69.44%,3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优于泌特组、培菲康组(P<0.05)。(4)3组患者治疗后在α多样性分析方面均发生变化(P<0.05),中药组与培菲康组的Chao1、Observed features、Shannon及Simpson指数上升趋势较泌特组更显著;在β多样性分析方面,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中药组、培菲康组肠道菌群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泌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显著性差异方面,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中药组和培菲康组中有显著性差异的菌种较少,而泌特组较多;肠道菌群代谢通路结构差异性方面,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中药组与培菲康组代谢通路结构差异较小,泌特组差异较大。结论化裁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胆热脾寒型胆囊切除术后腹泻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症状,调节人体肠道菌群,恢复胆囊切除术后腹泻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改善肠道菌群代谢通路,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后腹泻 柴胡桂枝干姜汤 胆热脾寒证 临床疗效 肠道菌群
下载PDF
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中医寒、热证尿液代谢组学研究
12
作者 王亮 黄作阵 +2 位作者 李中峰 王佳婕 李志红 《四川中医》 2024年第9期83-88,共6页
目的:通过尿液代谢组学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与健康人群的差异代谢物及代谢通路,继而阐述尿液代谢组学未能佐证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寒、热辨证存在差异物质基础的原因。本研究收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以及健康志愿者的尿液样本,使用核... 目的:通过尿液代谢组学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与健康人群的差异代谢物及代谢通路,继而阐述尿液代谢组学未能佐证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寒、热辨证存在差异物质基础的原因。本研究收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以及健康志愿者的尿液样本,使用核磁共振氢谱技术定量检测其代谢物的含量,运用PCA、PLS-DA以及OPLS-DA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尿液中黄嘌呤、马尿酸、柠檬酸含量升高,肌酐、组胺酸、肌酸、鸟氨酸、磷酸肌酸的含量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慢性萎缩性胃炎寒、热证尿液中未找到具有明显差异的代谢物。结论:1.与健康人群相比,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尿液中差异代谢物主要与氨基酸代谢、三羧酸循环、尿素循环等代谢途径相关;2.慢性萎缩性胃炎寒、热证之间未找到明显差异的代谢物,原因可能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与证候的特点、尿液样本的选取和处理、辨证诊断和实验过程中的误差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代谢组学 证候 脾胃湿热证 脾胃虚寒证
下载PDF
基于四川地域特色探讨寻常性银屑病的中医治疗
13
作者 叶晟桢 凌桂华 +1 位作者 肖敏 陈明岭 《皮肤科学通报》 2024年第3期348-351,共4页
银屑病是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又称白疕。历代中医医家非常重视地域因素对疾病造成的影响,强调气候、饮食、体质等因素在患病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结合四川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与总结,本文提出... 银屑病是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又称白疕。历代中医医家非常重视地域因素对疾病造成的影响,强调气候、饮食、体质等因素在患病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结合四川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与总结,本文提出寻常性银屑病以脾虚为本,湿热内蕴为因,皮肤红斑鳞屑为果,提倡以寒温并调、清热利湿、健脾疏肝为治法,以标本兼治、扶正祛邪为目的治疗银屑病,临床常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本文介绍了川派皮科对银屑病的中医认识及治疗经验,以期为中医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气候 湿热证 寻常性银屑病 寒温并调法 脾胃 体质
下载PDF
基于“随其所得而攻之”探讨脾胃湿热证防治内涵及临床实践
14
作者 何友成 蒋风茹 +4 位作者 吴月 潘可怡 周淳宇 蔡舒雨 袁建业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75-180,共6页
脾胃湿热证是中医临床辨治较为棘手的脾胃复合证型之一。基于“随其所得而攻之”理论内涵,认为脾胃湿热证需从“攻无形邪气所据”(祛湿温阳)、“攻治所合之腑”(苦寒直折胃腑湿热)、“随五脏欲恶而攻”(制定脾胃所喜的生活调摄方案)、... 脾胃湿热证是中医临床辨治较为棘手的脾胃复合证型之一。基于“随其所得而攻之”理论内涵,认为脾胃湿热证需从“攻无形邪气所据”(祛湿温阳)、“攻治所合之腑”(苦寒直折胃腑湿热)、“随五脏欲恶而攻”(制定脾胃所喜的生活调摄方案)、“随五脏所喜用药”(随脾胃所喜用药)、“各量轻重,从宜施治”(把握细节,辨证施治)5个方面进行综合辨治,并附临证案例一则,为脾胃湿热证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其所得而攻之 脾胃湿热证 辨证论治 理论探析
下载PDF
寒温统一论视角下的脾胃病证治
15
作者 张毅堃 陆星瑶 胡鸿毅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10期1382-1385,共4页
寒温统一论是外感热病治疗过程中重要的指导理论,临床提倡寒温结合治疗。外邪是导致脾胃病的重要因素,伤寒温病皆可致脾胃病的发生,且内伤脾胃病亦可由外邪久治不愈引起,临床上往往表现为寒热虚实错杂。故寒温统一论中的治疗法则亦可运... 寒温统一论是外感热病治疗过程中重要的指导理论,临床提倡寒温结合治疗。外邪是导致脾胃病的重要因素,伤寒温病皆可致脾胃病的发生,且内伤脾胃病亦可由外邪久治不愈引起,临床上往往表现为寒热虚实错杂。故寒温统一论中的治疗法则亦可运用到脾胃病的治疗当中。本文结合伤寒、温病经典,从脾胃生理病理出发,总结寒温统一论辨治下的脾胃病治法,归纳为“辛开苦降”“寒热并用”“清宣祛邪”三大方面,兼顾脾胃病治疗中阴阳特征、气机升降、邪正关系,并通过现代生理学、药理学研究阐释寒温统一类方治疗脾胃病的机制,为临床治疗疑难脾胃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病 寒温统一论 伤寒论 气机 温病 辛开苦降
下载PDF
基于昼夜节律探讨和法治疗恶性肿瘤
16
作者 王晶惠 许云 +1 位作者 谷珊珊 史纪言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92-1797,1801,共7页
“和法”是中医八法之一,应用范围广泛。恶性肿瘤具有一定节律性,应用昼夜节律抗肿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目前尚缺乏针对昼夜节律紊乱有效的干预措施。通过和寒热、和肝脾、和营卫3个方面对“和法”在调节昼夜节律紊乱层面进行探究,并... “和法”是中医八法之一,应用范围广泛。恶性肿瘤具有一定节律性,应用昼夜节律抗肿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目前尚缺乏针对昼夜节律紊乱有效的干预措施。通过和寒热、和肝脾、和营卫3个方面对“和法”在调节昼夜节律紊乱层面进行探究,并明确和法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可为肿瘤时间疗法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夜节律 恶性肿瘤 和法 中医药 辨证论治 和寒热 和肝脾 和营卫
下载PDF
1746例胃息肉中医证型与内镜特征、病理类型的相关性研究
17
作者 黄锐梅 王文辉 +1 位作者 叶志宁 梁民联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1971-1977,共7页
【目的】探究胃息肉中医证型与内镜特征、病理类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总院脾胃病科收治的胃息肉住院患者1746例,收集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中医四诊资料以及胃息肉的病理类型、好发部位、数量... 【目的】探究胃息肉中医证型与内镜特征、病理类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总院脾胃病科收治的胃息肉住院患者1746例,收集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中医四诊资料以及胃息肉的病理类型、好发部位、数量、大小等,分析胃息肉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内镜特征、病理类型的相关性。【结果】(1)性别方面,1746例患者中,女性1107例(63.40%),男性639例(36.60%),男女之比为1∶1.73;年龄方面,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P<0.01),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中老年人是胃息肉的好发人群,≥40岁者占比高达87.40%。(2)中医证型方面,胃息肉患者的中医证型以脾胃气虚证最多[418例(23.94%)],其他按分布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寒湿阻滞证394例(22.57%)、脾胃湿热证353例(20.22%)、气滞痰阻证311例(17.81%)和痰瘀互结证70例(15.46%)。(3)不同性别中医证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脾胃气虚证、寒湿阻滞证、气滞痰阻证、痰瘀互结证女性多于男性,而脾胃湿热证男性多于女性;不同年龄段中医证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30岁患者多见脾胃气虚证,30~39岁和40~49岁患者多见脾胃湿热证,50~59岁患者多见气滞痰阻证,≥60岁患者多见寒湿阻滞证。(4)病理类型方面,胃息肉患者的主要病理类型为胃底腺息肉1327例(76.00%),其他依次为增生性息肉266例(15.23%)、炎性息肉146例(8.36%)、腺瘤性息肉7例(0.40%);不同病理类型中医证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胃底腺息肉以脾胃气虚证为主,增生性息肉以气滞痰阻证为主,炎性息肉以寒湿阻滞证为主,腺瘤性息肉以痰瘀互结证为主。(5)胃息肉数量方面,以多发性息肉为主[1120例(64.15%)],单发性息肉较少[626例(35.85%)];不同胃息肉数量的中医证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多发性息肉以脾胃气虚证的占比最高(25.45%),单发性息肉以脾胃湿热证的占比最高(24.28%)。(6)好发部位及大小方面,胃息肉好发于胃体、胃底等部位,直径常≤0.5 cm;但不同发病部位及胃息肉大小之间的中医证型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息肉患者的中医证型与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和数量具有相关性;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中老年是胃息肉的好发人群;女性明显高于男性,脾胃湿热证男性多于女性,其余证型均以女性多见;胃底腺息肉以脾胃气虚证为主,增生性息肉以气滞痰阻证为主,炎性息肉以寒湿阻滞证为主,腺瘤性息肉以痰瘀互结证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息肉 内镜特征 病理类型 中医证型 相关性 脾胃气虚 气滞痰阻 寒湿阻滞
下载PDF
中医辨证施治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学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9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治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64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中医辨证施治。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治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64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中医辨证施治。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75%(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脘隐痛、喜温喜按、泛吐清水、便溏、神疲乏力积分分别为(0.90±0.18)、(0.87±0.16)、(0.92±0.19)、(0.86±0.17)、(0.93±0.20)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47±0.23)、(1.44±0.22)、(1.50±0.24)、(1.46±0.23)、(1.51±0.24)分(P<0.05)。治疗后,观察组IL-1β、IL-6、TNF-α、CRP水平分别为(14.27±2.54)ng/L、(20.33±3.02)ng/L、(4.59±0.78)ng/L、(3.02±0.75)mg/L,低于对照组的(18.96±3.31)ng/L、(27.84±3.56)ng/L、(7.13±1.16)ng/L、(6.87±1.28)mg/L(P<0.05)。结论中医辨证施治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中医证候,减轻炎症反应,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虚寒证 慢性胃炎 中医辨证施治 临床效果 中医证候
下载PDF
黄芪建中汤加味对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影响
19
作者 李少华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3期120-123,共4页
目的:探讨黄芪建中汤加味对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8月淄博市中医医院收治的76例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黄芪建中汤加味... 目的:探讨黄芪建中汤加味对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8月淄博市中医医院收治的76例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中医症候积分、氧化应激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6(IL-6)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观察组IL-6、IL-10、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丙二醛(MDA)低于治疗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高于治疗前,观察组MDA低于对照组,SOD及GSH-Px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胃脘疼痛、胸胁满闷、食欲不振、嗳气吞酸及倦怠乏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胃脘疼痛、胸胁满闷、食欲不振、嗳气吞酸及倦怠乏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的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黄芪建中汤加味可有效减轻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其氧化应激反应,改善其病情,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建中汤 脾胃虚寒型 胃溃疡 炎症因子 氧化应激 中医症候积分
下载PDF
热敏灸联合参苓止泻颗粒治疗脾胃虚弱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
20
作者 龙年宝 唐奔 +1 位作者 刘雅婧 葛来安 《光明中医》 2024年第17期3460-3463,共4页
目的评估热敏灸联合参苓止泻颗粒治疗脾胃虚弱型肠易激综合征(IBS)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4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随机分为4组,各20例。分别为热敏灸(A组)、参苓止泻颗粒(B组... 目的评估热敏灸联合参苓止泻颗粒治疗脾胃虚弱型肠易激综合征(IBS)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4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随机分为4组,各20例。分别为热敏灸(A组)、参苓止泻颗粒(B组)、灸药联合(C组)与蜡样芽孢杆菌活菌胶囊(D组),均治疗28 d。比较4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肠道敏感性状况评分和IL-6、IL-8水平变化。结果最终纳入73例。治疗后,4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肠道敏感性状况评分、IL-6、IL-8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C组较其他3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总有效率与其他3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灸药联合治疗脾胃虚弱型IBS相较单一方案更有疗效,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泄泻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脾胃虚弱证 热敏灸疗法 参苓止泻颗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