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robiome changes in the gastric mucosa and gastric juice in different histological stages of Helicobacter pylori-negative gastric cancers 被引量:10
1
作者 Qing-Hua Sun Jing Zhang +3 位作者 Yan-Yan Shi Jing Zhang Wei-Wei Fu Shi-Gang Di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22年第3期365-380,共16页
BACKGROUND The gastric microbiota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GC)has received increasing attention,but the profiling of the gastric microbiome through the histological stages of gastric tumorigenesis remains poorl... BACKGROUND The gastric microbiota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GC)has received increasing attention,but the profiling of the gastric microbiome through the histological stages of gastric tumorigenesis remains poorly understood,especially for patients with Helicobacter pylori-negative GC(HPNGC).AIM To characterize microbial profiles of gastric mucosa and juice for HPNGC carcinogenesis and identify distinct taxa in precancerous lesions.METHODS The 16S rRNA gen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gastric mucosa from 134 Helicobacter pylori-negative cases,including 56 superficial gastritis(SG),9 atrophic gastritis(AG),27 intestinal metaplasia(IM),29 dysplasia(Dys),and 13 GC cases,to investigate differences in gastric microbial diversity and composition across the disease stages.In addition,paired gastric mucosa and juice samples from 18 SG,18 IM,and 18 Dys samples were analyzed.α-Diversity was measured by Shannon and Chao1 indexes,andβ-diversity was calculated using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Differences in the microbial composition across disease stages in different sample types were assessed using the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effect size.RESULTS The diversity and composition of the bacterial microbiota in the gastric mucosa changed progressively across stages of gastric carcinogenesis.The diversity of the gastric mucosa microbiota was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IM and Dys groups than in the SG group,and the patients with GC had the lowest bacterial community richness(P<0.05).Patients with IM and those with Dys had similar gastric mucosa microbiota profiles with Ralstonia and Rhodococcus as the predominant genera.Microbial network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was increasing correlation strength between IM and Dys(|correlation threshold|≥0.5,P<0.05).GC and its precancerous lesions have distinguishable bacterial taxa;our results identified HPNGC-associated bacteria Streptococcaceae and Lactobacillaceae(P<0.05).Additionally,across precancerous lesion stages from AG to Dys in Helicobacter pylori-negative patients,Burkholderiaceae abundance continuously increased,while Streptococcaceae and Prevotellaceae abundance presented a continuous downward trend.Furthermore,the microbial diversity was higher in gastric juice(P<0.001)than in the mucosa,while PLS-DA revealed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ANOSIM,P=0.001).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microbial structure was identified,with Proteobacteria being more prevalent in the gastric mucosa and Firmicutes being more abundant in gastric juice.CONCLUSION Our results provide insights into potential taxonomic biomarkers for HPNGC and its precancerous stages and assist in predicting the prognosis of IM and Dys based on the mucosal microbiota profi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tric mucosa gastric juice MICROBIOTA stomach neoplasms Histological stages 16s RNA gene sequencing
下载PDF
Carcinogenic potential of duodenal reflux juice from patients with long-standing postgastrectomy 被引量:9
2
作者 Zhe Fu Ma~1 Zhong Yu Wang~1 Jun Ran Zhang~2 Peng Gong~1 Hai Long Chen~1 ~1Departrnent of General Surgery,First Hospital,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Dalian 116011,China ~2Department of Radiation Oncology,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and Harvard Medical School,Charlestown,MA 02129,USADr.Zhe Fu Ma graduated from Shanxi Medical College in 1993,nowPh.D.,M.D.in Department of Surgery,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majoring gastroenteric cancer,having 4 papers published.Correspondence to:Dr.Zhe Fu Ma.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First Hospital,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Dalian 116011,China Tel.0086-411-4720334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3期376-380,共5页
AIM: To determine whether study on the carcinogenic potential of reflux juice from patients with remote gastrectomy could clarify the inher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duodenal reflux and gastric stump cancer. METHODS: A ... AIM: To determine whether study on the carcinogenic potential of reflux juice from patients with remote gastrectomy could clarify the inher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duodenal reflux and gastric stump cancer. METHODS: A total of 37 reflux juice samples (13 Billroth I, 24 Billroth II) were employed in the present study. A two-stage transformation assay using BALB/c 3T3 cells was carried out to test the initiating or promoting activity of these samples. RESULTS: Two of 18 (11.1%) reflux samples exerted initiating activities, whereas 9/19 (47.4%) samples enhanced the MNNG-initiating cell transformation, suggesting the duodenal reflux juice might more frequently possess the tumor-promoter activity (P = 0.029). In addition,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initiating activities of the samples irrespective of surgical procedures (P = 0.488), while Billroth II samples exhibited stronger tumor-promoter activity than Billroth I samples (P = 0.027). Furthermore, the promoter activities were well correlated with the histological changes of the stomas (r(s) = 0.625, P = 0.004), but neither their cytotoxicities nor initiating activities had this correlation (Probabilities were 0.523 and 0.085,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duodenal reflux juice from patients with remote postgastrectomy did have carcinogenic potential, and suggested that tumor-promoting activity should principally account for the high incidence of gastric cancer in gastrectomy patients. In contrast, it is difficult to explain the high stump-cancer incidence with the N-nitroso compounds theory-a popular theory for the intact stomach carcinogenesis, and it seemed to be justified to focus chemo-prevention of this cancer on the tumor-promoting potential of reflux ju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trectomy gastric juice 3T3 Cells Adult Aged Animals CARCINOGENS Cell Transformation Neoplastic Duodenogastric Reflux Female gastric Stump Gastritis Humans Male MICE Mice Inbred BALB C Middle Aged stomach neoplasms
下载PDF
胃癌及胃液中p53、ras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新美 齐兆生 +3 位作者 李建钊 王新云 韩红梅 孙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77-180,共4页
目的 :探讨胃良性病变向恶性转化过程中 p5 3、ras基因突变的规律 ,并分析胃癌无损伤基因检测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PCR SSCP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比研究。结果 :异型增生 p5 3基因突变率 10 % (3/30 )、ras基因突变率 16 7% (5 /30 ) ... 目的 :探讨胃良性病变向恶性转化过程中 p5 3、ras基因突变的规律 ,并分析胃癌无损伤基因检测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PCR SSCP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比研究。结果 :异型增生 p5 3基因突变率 10 % (3/30 )、ras基因突变率 16 7% (5 /30 ) (二者总突变率 2 6 7% ) ;早期胃癌p5 3基因突变率 35 % (7/2 0 )、ras基因突变率 6 0 % (12 /2 0 ) (二者总突变率 85 % ,其中 2例重复突变 ) ;中晚期胃癌 p5 3基因突变率 6 0 % (18/30 )、ras基因突变率 4 3 3% (13/30 ) (二者总突变率 90 % ,其中 4例重复突变 ) ;胃息肉ras基因突变仅 1/10。 30例胃溃疡边缘正常黏膜均未发现 p5 3、ras基因突变。p5 3基因突变的 2 5例胃癌的胃液中其相应的突变率 32 % (8/2 5 )。 19例胃癌患者的胃液中 9例有ras基因突变 4 7 1% (9/19)。异型增生 p5 3蛋白过度表达阳性率13 3% (4/30 ) ,p2 1ras蛋白阳性率 16 7% (5 /30 )。胃癌 p5 3蛋白阳性率 5 6 % (2 8/5 0 ) ,p2 1ras蛋白阳性率 6 0 % (30 /5 0 )。正常胃黏膜上皮、溃疡边缘正常黏膜及胃息肉均呈p5 3及ras蛋白阴性表达。结论 :胃癌的发生发展与癌基因ras与抑癌基因p5 3的突变有关 ,且两种基因同时检测 ,可覆盖绝大多数胃癌病例 ,提高了本项技术的可靠性 ,提供了胃癌无损伤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胃液 P53 RAS 基因突变 临床病理
下载PDF
胃液固有荧光光谱、pH值和潜血检测对胃癌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徐志洁 林三仁 +3 位作者 周丽雅 丁士刚 李渊 耿秋明 《胃肠病学》 2004年第4期213-216,共4页
背景:胃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已有研究显示胃液固有荧光光谱检测对于胃癌的诊断具有一定意义。目的:评价胃液固有荧光光谱、pH值和潜血检测用于胃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719例行胃镜检查者的胃液标本,有效例数为712例... 背景:胃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已有研究显示胃液固有荧光光谱检测对于胃癌的诊断具有一定意义。目的:评价胃液固有荧光光谱、pH值和潜血检测用于胃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719例行胃镜检查者的胃液标本,有效例数为712例(其中胃癌24例,重度异型增生1例)。将胃液离心、过滤、稀释10倍,使用荧光分光光度计进行固有荧光光谱检测;使用试纸检测胃液pH值和潜血。结果:稀释胃液固有荧光光谱有P1、P2、P3和P4四个峰,胃癌组P2、P4的荧光强度P2FI、P4FI显著高于各胃内良性病变组(P<0.05)。参照既往研究结果,以P2FI≥111.80(发射光波长为320~360nm)作为恶性病变判定标准,以胃镜活检标本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胃液固有荧光光谱检测诊断胃癌的敏感性为70.8%,特异性为80.3%。胃癌组的胃液pH值显著高于除胃溃疡组外的其他胃内良性病变组(P<0.05),但其胃液潜血阳性率与各胃内良性病变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在45岁以上的受检者中,以P2FI≥111.80或胃液pH≥5作为恶性病变判定标准,其诊断胃癌的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71.4%。结论:胃液固有荧光光谱检测如要推广应用于胃癌的筛查和诊断,还需进行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加以验证。但在高危人群中进行包括胃液固有荧光光谱和pH值检测在内的胃液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液 胃癌 固有荧光光谱 诊断 潜血 FI 良性病变 结论 参照 血检
下载PDF
胃液固有荧光光谱诊断胃部恶性病变检测条件的比较 被引量:5
5
作者 孟灵梅 周丽雅 +2 位作者 林三仁 王爱英 郭长吉 《胃肠病学》 2006年第10期590-593,共4页
背景:有研究证实,稀释胃液固有荧光光谱可用于胃癌临床诊断和筛查,但检测条件不同时,其结果不尽相同。目的:确定胃液固有荧光光谱的最佳检测条件。方法:随机收集162例胃部良、恶性病变患者(其中恶性病变者54例)的胃液,用pH7磷酸盐缓冲... 背景:有研究证实,稀释胃液固有荧光光谱可用于胃癌临床诊断和筛查,但检测条件不同时,其结果不尽相同。目的:确定胃液固有荧光光谱的最佳检测条件。方法:随机收集162例胃部良、恶性病变患者(其中恶性病变者54例)的胃液,用pH7磷酸盐缓冲液分别以1∶5、1∶10、1∶20、1∶40、1∶80稀释;继而分别以pH3、5、7、8、9、10、11磷酸盐稀释溶液和超纯水稀释20倍,分别保存于室温、4℃、-20℃、-40℃、-80℃和液氮中。应用RF-5000型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结果:良、恶性病变患者的胃液荧光光谱均有两个发射峰,分别位于330~360nm和579.2nm处。1∶20稀释时荧光光谱第一峰荧光强度(P1FI)较强,良、恶性病变之间的P1FI差异较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87;pH11时,良、恶性病变之间的P1FI差异最大,ROC曲线下面积最大(0.82)。液氮保存对P1FI的影响最小,保存1个月不影响敏感性。结论:稀释浓度为1∶20、磷酸盐稀释溶液pH11、液氮保存不超过1个月时,胃液固有荧光光谱检测结果较好。本研究结果对规范胃液固有荧光光谱的检测实验条件、提高检测的稳定性和保证结果的可靠性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液 荧光光谱法 温度 时间
下载PDF
胃液中一组新肿瘤相关抗原MG-Ags的测定及其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4
6
作者 李耕 张学庸 +5 位作者 樊代明 陈希陶 牟震先 胡家露 周绍娟 李彩宁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9-22,共4页
本文应用6种胃癌单克隆抗体混合物,以酶联结合抑制法分别测定了47例胃癌、2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1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27例消化性溃疡,14例食管癌者患者胃液中上述单抗的相应抗原MG-Ags的含量。以抑制率≥60%计算各组阳性率,分别为78.7%... 本文应用6种胃癌单克隆抗体混合物,以酶联结合抑制法分别测定了47例胃癌、2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1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27例消化性溃疡,14例食管癌者患者胃液中上述单抗的相应抗原MG-Ags的含量。以抑制率≥60%计算各组阳性率,分别为78.7%、14.3%、33.0%、14.8%、和7.1%。并在胃癌组中观察到,随着癌灶增大,MG-Ags含量增加。酶联结合抑制法操作简便,重复性、敏感性、特异性较好。用此法测定胃液中肿瘤相应抗原的MGs含量,有助于临床诊断,有助于判定病情进展,治疗效果和预后,也有助于在高危人群中检出胃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单克隆抗体 诊断
下载PDF
稀释胃液固有荧光光谱对胃癌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郭慧兰 周丽雅 +5 位作者 林三仁 丁士刚 王立新 金珠 耿秋明 赵一鸣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40-543,共4页
目的 :探讨稀释后胃液固有荧光光谱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胃液稀释后 ,应用RF 5 0 0 0型荧光分光光度计 ,以 2 88nm为激发光 ,测定 30 0~ 80 0nm发射光范围内的荧光光谱。结果 :共测定了 2 5 1例各种胃内良、恶性病变患者 (... 目的 :探讨稀释后胃液固有荧光光谱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胃液稀释后 ,应用RF 5 0 0 0型荧光分光光度计 ,以 2 88nm为激发光 ,测定 30 0~ 80 0nm发射光范围内的荧光光谱。结果 :共测定了 2 5 1例各种胃内良、恶性病变患者 (其中进展期胃癌 39例 ,重度异型增生 1例 )的稀释胃液固有荧光光谱 ,发现原有胃液固有荧光光谱有 3个峰 ,稀释后胃液固有荧光光谱的峰位和峰数不变 ,仅相对荧光强度指数 (FI)改变。胃癌患者稀释胃液 (体积比 1∶2 0 )固有荧光光谱的峰位和峰数与胃内良性病变患者基本相同 ,仅第 1峰 (位于 32 0~ 36 0nm处 )的相对荧光强度指数 (P1FI)增大。用CARTV2 .0软件进行分析 ,以P1FI >38.995为胃癌诊断标准 ,用于诊断胃癌的先验概率的敏感度为 85 .0 % ,特异度为 91.9% ;后验概率的敏感度为 82 .5 % ,特异度为 91.9%。如以P1FI >2 4 .34作为胃癌阳性判定标准 ,则诊断胃癌的敏感度为 95 .0 % ,特异度为 75 .8%。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释胃液 荧光光谱 胃癌 诊断
下载PDF
胃液中胃癌相关抗原(GCRA)测定 被引量:2
8
作者 朱永良 丁夷峰 +3 位作者 钱可大 林洁 唐训球 毛建山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23-25,共3页
作者用自行研制的鼠源性胃癌细胞单克隆抗体与溴化氰活化的葡聚糖4B(CNBr-Sepharose4B)偶联,从胃癌组织匀浆中分离相关抗原(gastriccarcinomarelatedantigen,GCRA)。通过免疫家兔获得兔源性多抗,建立酶免疫GCRA测定法。用以检测... 作者用自行研制的鼠源性胃癌细胞单克隆抗体与溴化氰活化的葡聚糖4B(CNBr-Sepharose4B)偶联,从胃癌组织匀浆中分离相关抗原(gastriccarcinomarelatedantigen,GCRA)。通过免疫家兔获得兔源性多抗,建立酶免疫GCRA测定法。用以检测167例胃液标本,结果胃癌组阳性率71.9%(41/57);癌前期病变28.6%(6/21);正常组6.6%(6/89)。胃癌组与正常组比较P<0.001。GCRA对胃癌诊断敏感性89.1%,特异性71.9%,提示检测胃液GCRA可提高胃癌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癌相关抗原 诊断 胃液
下载PDF
胃液血液中铁蛋白测定对胃癌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洪汝涛 任登先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1期20-22,共3页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29名胃癌、29名慢性萎缩性胃炎、31名消化性溃疡患者胃液和血液中铁蛋白含量,以2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作为对照。结果表明:胃癌组胃液铁蛋白浓度较其他各组明显增高,差异非常显著(P<0.01),慢性萎缩...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29名胃癌、29名慢性萎缩性胃炎、31名消化性溃疡患者胃液和血液中铁蛋白含量,以2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作为对照。结果表明:胃癌组胃液铁蛋白浓度较其他各组明显增高,差异非常显著(P<0.01),慢性萎缩性胃炎组较对照组亦显著升高(P<0.05),而血液铁蛋白浓度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提示,测定胃液内铁蛋白浓度可作为胃癌的辅助诊断指标,对筛选和随访胃癌高危人群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诊断 铁蛋白 测定
下载PDF
胃液α-抗胰蛋白酶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史向军 黄新余 +2 位作者 汪昱 郑起 冯昌宁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胃液中α1-抗胰蛋白酶的检测对胃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4月于本院行胃镜检查的114例胃癌(胃癌组)、43例胃部良性疾病(胃部良性疾病组)和25例健康人(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测定三... 【目的】探讨胃液中α1-抗胰蛋白酶的检测对胃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4月于本院行胃镜检查的114例胃癌(胃癌组)、43例胃部良性疾病(胃部良性疾病组)和25例健康人(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测定三组人员胃液中的α1-抗胰蛋白酶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胃癌组胃液中仪,-抗胰蛋白酶浓度[(1368.7±498.4)μg/dL]分别显著高于良性胃部疾病组[(345±96.5)μg/dL]和健康组[(31.2±17.3)μg/d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液α1-抗胰蛋白酶检测胃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0.4%、89.7%、90.1%;Ⅲ-Ⅳ期胃癌患者胃液α1-抗胰蛋白酶浓度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胃液中α1-抗胰蛋白酶的浓度有助于提高胃癌的诊断准确率,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诊断 胃液 α-抗胰蛋白酶/代谢
下载PDF
胃液胃动素测定及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裕新 许才绂 +1 位作者 冯英明 张少玲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2年第6期469-470,共2页
胃动素(motilin,MTL)系消化道激素,它与疾病的联系目前了解甚少。国内新近对血浆MTL进行了临床观察。我们在测定正常人及各种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血浆MTL的同时,应用放免法测定了胃液中MTL含量,并探讨其价值。
关键词 胃动素 放射免疫测定 胃液 胃肿瘤
下载PDF
胃液CEA和CA50检测在胃癌诊断及术后复发预测中的价值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建俊 王金鹏 +3 位作者 张克伟 欧阳建东 高靖 张剑 《肿瘤防治杂志》 2005年第17期1333-1334,共2页
探讨胃液癌胚抗原(CEA)、糖链多肽抗原50(CA50)在胃癌诊断和术后复发筛查中的价值。应用免疫放射法检测了62例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胃液中CEA、CA50的变化并进行了随访观察。手术后32例肿瘤复发组2项标志物分别为CEA(65.81±18.6)ng/mL,... 探讨胃液癌胚抗原(CEA)、糖链多肽抗原50(CA50)在胃癌诊断和术后复发筛查中的价值。应用免疫放射法检测了62例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胃液中CEA、CA50的变化并进行了随访观察。手术后32例肿瘤复发组2项标志物分别为CEA(65.81±18.6)ng/mL,CA50(90.13±21.43)U/mL,明显高于30例未复发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联合检测可将敏感性提高至81.25%,并可在胃癌术后亚临床期检出复发。初步研究结果提示,胃液CEA、CA50联合检测对胃癌诊断和术后复发筛查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诊断 胃液 癌胚抗原 抗原 肿瘤相关 碳水化合物
下载PDF
胃液、血清HA和Ⅳ型胶原检测在胃良、恶性溃疡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13
作者 阮海玲 洪汝涛 +3 位作者 谢惠君 胡乃中 许建明 张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0-172,共3页
目的探讨胃液、血清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在胃良恶性溃疡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4例溃疡型胃癌和20例胃溃疡患者胃液、血清中HA和Ⅳ型胶原含量,并以30例浅表性胃炎患者作为对照。结果胃癌组胃液HA、Ⅳ型胶原含量... 目的探讨胃液、血清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在胃良恶性溃疡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4例溃疡型胃癌和20例胃溃疡患者胃液、血清中HA和Ⅳ型胶原含量,并以30例浅表性胃炎患者作为对照。结果胃癌组胃液HA、Ⅳ型胶原含量明显高于胃溃疡组和对照组(P<0.05、P<0.01);胃癌组血清HA含量明显高于胃溃疡组和对照组(P<0.05、P<0.01);胃癌组血清Ⅳ型胶原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胃液HA、Ⅳ型胶原水平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血清HA、Ⅳ型胶原水平亦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胃液HA和Ⅳ型胶原单独检测对胃癌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79.41%、61.79%,二者联合检测其敏感性为88.24%。结论胃液HA、Ⅳ型胶原和血清HA含量在胃良恶性溃疡的鉴别诊断上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胃液HA和Ⅳ型胶原含量测定比二者的血清学检测敏感性更高,可能有更高的辅助诊断价值;二者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辅助诊断意义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诊断 胃溃疡/诊断 透明质酸 胶原Ⅳ型 胃液 放射免疫测定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GP87在胃癌及胃癌前病变患者胃液和粪便中的表达
14
作者 乔士兴 陆莹 谭毓铨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06-807,809,共3页
目的 :探讨 GP87在胃癌及胃癌前病变患者胃液和粪便中表达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 ELISA)法检测胃癌及胃癌前病变患者胃液、粪便中的 GP87水平。结果 :阳性率最高者为胃癌组 ,其次为不典型增生组 ,肠化生组及萎缩性... 目的 :探讨 GP87在胃癌及胃癌前病变患者胃液和粪便中表达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 ELISA)法检测胃癌及胃癌前病变患者胃液、粪便中的 GP87水平。结果 :阳性率最高者为胃癌组 ,其次为不典型增生组 ,肠化生组及萎缩性胃炎组 ,浅表性胃炎组及正常对照组则明显低于以上各组。结论 :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标记 生物学 胃肿瘤 癌前状态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胃液 粪便
下载PDF
Ⅳ型胶原在胃癌中的表达与临床对比分析
15
作者 阮海玲 洪汝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22-25,共4页
为提高胃癌的诊断率,探讨胃液、血清、胃组织中Ⅳ型胶原在胃癌诊断中的意义。121例临床病例被分为3组,即胃癌组50例、胃癌前病变组41例和浅表性胃炎组3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和免疫组化法测定Ⅳ型胶原在各组中的表达。胃癌组胃液中Ⅳ型胶... 为提高胃癌的诊断率,探讨胃液、血清、胃组织中Ⅳ型胶原在胃癌诊断中的意义。121例临床病例被分为3组,即胃癌组50例、胃癌前病变组41例和浅表性胃炎组3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和免疫组化法测定Ⅳ型胶原在各组中的表达。胃癌组胃液中Ⅳ型胶原含量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胃癌组Ⅳ型胶原的连续性表达明显低于其余两组(P<0.01),胃癌组血清Ⅳ型胶原含量高于癌前病变组(P<0.05)。Ⅳ型胶原的测定对胃癌的辅助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诊断 胶原Ⅳ型 胃液 放射免疫测定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胃液肿瘤标志物CEA、CA199及CA724在胃癌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22
16
作者 何思春 庞红全 +2 位作者 焦鑫 王利君 刘兴琼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8期857-858,共2页
目的探讨胃液CEA、CA199、CA724单项检测或联合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技术,检测胃癌、良性胃疾病患者胃液中CA724、CA199、CEA浓度。结果胃癌患者胃液中CEA、CA199、CA724阳性率分别为35.7%、50.0%、50.0%,CEA、CA... 目的探讨胃液CEA、CA199、CA724单项检测或联合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技术,检测胃癌、良性胃疾病患者胃液中CA724、CA199、CEA浓度。结果胃癌患者胃液中CEA、CA199、CA724阳性率分别为35.7%、50.0%、50.0%,CEA、CA199联合检测阳性率为57.1%,CEA、CA724联合检测阳性率为71.4%,CA199、CA724联合检测阳性率为64.3%,3项联合检测阳性率为71.4%。结论胃液中CEA、CA199、CA724检测有助于胃癌的诊断,CEA、CA724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诊断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液 CEA CA199 CA724
下载PDF
胃液与胃部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周璀 侯利丹 孟祥军 《胃肠病学》 2020年第4期234-237,共4页
胃液是一种无色、含水、酸性的消化液,主要在胃腔内进行生化代谢,因此胃液成分的变化能迅速、直接地反映胃黏膜的病理变化。近年来,由于胃部疾病的高发生率和胃镜的高使用率,胃液的临床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胃液成分的变化与胃部... 胃液是一种无色、含水、酸性的消化液,主要在胃腔内进行生化代谢,因此胃液成分的变化能迅速、直接地反映胃黏膜的病理变化。近年来,由于胃部疾病的高发生率和胃镜的高使用率,胃液的临床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胃液成分的变化与胃部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液 胃炎 胃肿瘤
下载PDF
胃液中胃癌相关抗原的检测及其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向阳 汪鸿志 +4 位作者 黎奇奇 袁玫 张小平 李力 李华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1992年第4期334-336,共3页
以G_(s-2)、P_(s-7)、P_(s-10)三株单克隆抗体用SABC-ELISA结合抑制法检测胃液中的胃癌相关抗原,以结合抑制率间接反应抗原含量。结果表明三株单抗对应抗原在胃癌患者胃液中的平均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及非癌胃部疾病患者(P<0.001)... 以G_(s-2)、P_(s-7)、P_(s-10)三株单克隆抗体用SABC-ELISA结合抑制法检测胃液中的胃癌相关抗原,以结合抑制率间接反应抗原含量。结果表明三株单抗对应抗原在胃癌患者胃液中的平均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及非癌胃部疾病患者(P<0.001)。其阳性率分别为71.4%、65.O%、74.6%。比较同一病例中胃液抗原含量与胃癌组织的抗原表达,发现两者基本一致。三株单抗组合应用,胃癌阳性率达92.0%。正常对照组阳性率为12.0%,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诊断 免疫学 肿瘤抗原 胃液
下载PDF
胃癌高低发区居民空腹胃液中N-亚硝酰胺总含量的比较 被引量:11
19
作者 邓大君 昌云生 +7 位作者 李吉友 潘凯枫 张劲松 李彤 赵雷 张联 马骏岭 游伟程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96-99,共4页
N-亚硝酰胺(NAD)为高度可疑的人胃癌病因,但缺乏直接的流行病学证据。本研究探讨了NAD暴露与人胃癌流行的相关性。方法利用胃液痕量NAD总量分析和胃镜活检等技术,对胃癌高发区山东省临朐县和低发区苍山县35~68岁居... N-亚硝酰胺(NAD)为高度可疑的人胃癌病因,但缺乏直接的流行病学证据。本研究探讨了NAD暴露与人胃癌流行的相关性。方法利用胃液痕量NAD总量分析和胃镜活检等技术,对胃癌高发区山东省临朐县和低发区苍山县35~68岁居民空腹胃液中NAD暴露水平进行比较。结果(1)高发区样品NAD的阳性率(n=176,40.9%)高于低发区(n=99,30.3%),经标化后有统计学意义(p=0.0324)。(2)在高发区仅48%胃液样品的pH≤3,而在低发区则高达84%(p<0.001);在pH≤3的样品中,NAD的阳性率也是高发区高于低发区(46.2%比27.4%,p<0.01);在低发区样品中,pH值高者NAD的阳性率高于pH值低者,在高发区则无此现象。(3)慢性缩性胃炎(CAG)和CAG伴异型增生者,胃液NAD的阳性率高于胃粘膜正常和浅表性胃炎者。结论本研究揭示,NAD的暴露与胃癌的流行可能存在正相关关系,CAG和异型增生与NAD致胃癌过程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病因学 亚硝酰胺类 胃液
原文传递
胃液中α1抗胰蛋白酶检测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申停停 宋健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6期270-273,共4页
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是胃癌防治的关键。胃液因其包含胃癌组织直接分泌的蛋白质及其他生物活性分子,通过胃液中胃癌标记物检测可以获得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经研究发现α1抗胰蛋白酶在胃癌发生、... 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是胃癌防治的关键。胃液因其包含胃癌组织直接分泌的蛋白质及其他生物活性分子,通过胃液中胃癌标记物检测可以获得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经研究发现α1抗胰蛋白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通过胃液中α1抗胰蛋白酶检测用于胃癌的早期诊断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Α1抗胰蛋白酶 早期诊断 胃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