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癌组织podoplanin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罗庆伟 田小林 +1 位作者 蒋志庆 林静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2105-2108,共4页
目的观察胃癌组织淋巴管内皮细胞podoplanin的表达,为研究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分子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探讨podoplanin在胃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用SP免疫组化检测法对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胃组织中podoplanin的表达情况进行观察;... 目的观察胃癌组织淋巴管内皮细胞podoplanin的表达,为研究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分子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探讨podoplanin在胃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用SP免疫组化检测法对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胃组织中podoplanin的表达情况进行观察;用podoplanin来标记淋巴管,检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胃组织中微淋巴管密度(LMVD)。结果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podoplanin表达阴性,淋巴管内皮细胞podoplanin阳性表达。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LMVD〔(9.19±2.48)、(18.19±4.22)〕均高于正常胃组织的(5.60±0.84)(P<0.01);癌旁组织的LMVD又高于胃癌组织(P<0.01)。同时胃癌组织中有淋巴结转移的LMVD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癌旁组织中有淋巴结转移的癌周淋巴管密度(LMVDpt)也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odoplanin可选择性的在胃癌组织淋巴管内皮表达,能明确区分血管及淋巴管成分,可作为一个淋巴管内皮细胞较特异的标记物。检测微LMVD在胃癌组织、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高,说明淋巴管数量的增加可能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podoplanin 淋巴管 微淋巴管密度
下载PDF
宫颈癌前病变和早期浸润性宫颈鳞癌组织中胎盘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守华 蔡俐琼 +3 位作者 王绍海 程恒辉 黄在菊 王泽华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67-570,共4页
目的:探讨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LGF)在宫颈癌前病变和早期浸润性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和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之间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采... 目的:探讨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LGF)在宫颈癌前病变和早期浸润性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和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之间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法分别检测22例宫颈癌前病变和36例早期浸润性宫颈鳞癌组织中PLGF蛋白和mRNA水平的表达,CD34和D2-40相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MVD和LVD的水平,分析PLGF的表达与MVD和LVD之间的关系及其意义。结果:宫颈癌前病变组织中PLGF蛋白表达阳性率为22.73%(5/22),早期浸润性宫颈鳞癌组织中PLGF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8.33%(21/36);PLGF蛋白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1);PLGF mRNA水平的表达与蛋白一致,且与MVD和LVD水平均呈正相关(P<0.01,P<0.05),尤与MVD的相关性更为密切。结论:PLGF在宫颈癌早期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且与肿瘤血管新生密切相关,可能成为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胎盘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淋巴管密度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VEGF-D及MLVD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5
3
作者 邓明佳 沈丽达 张丽娟 《实用癌症杂志》 2016年第1期39-42,58,共5页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D,VEGF-D)及微淋巴管密度(micro-lymphatic vessel density,MLVD)与其生存期的关系。方法收集52例胃癌术后患者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D,VEGF-D)及微淋巴管密度(micro-lymphatic vessel density,MLVD)与其生存期的关系。方法收集52例胃癌术后患者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VEGF-D、MLVD及胃癌癌旁MLVD。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VEGF-D、MLVD与其生存期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VEGF-D阳性组生存期较阴性组短(P=0.048),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癌旁组织MLVD高组(≥10)较低组(<10)生存期短(P=0.001),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胃癌组织MLVD高组(≥10)较低组(<10)生存期短(P=0.067),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组织中VEGF-D及胃癌癌旁MLVD可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D 微淋巴管密度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生存期
下载PDF
胃癌微淋巴管的增殖状态及分布特点 被引量:2
4
作者 徐静 项锋钢 王宁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473-476,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微淋巴管的分布特点以及增殖状态。方法应用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采用Podoplanin及Ki-67标记56例胃癌及12例相应正常胃组织,并检测微淋巴管及微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正常胃组织微淋巴管在黏膜固有层、黏... 目的探讨胃癌微淋巴管的分布特点以及增殖状态。方法应用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采用Podoplanin及Ki-67标记56例胃癌及12例相应正常胃组织,并检测微淋巴管及微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正常胃组织微淋巴管在黏膜固有层、黏膜下层、肌层及浆膜层均可见到,且在黏膜下层数目最多,多呈扩张状,壁薄,形态大小不一,其微淋巴管密度(LMVD)为6.93±1.32。胃癌微淋巴管在癌周及癌内数目及形态均不同,癌内微淋巴管数目少,其LMVD为5.83±3.26,并且多闭锁呈条索状;癌周微淋巴管数目多,其LMVD为11.89±3.95,且扩张呈管腔样,有时可在其中发现癌栓。癌周LMVD与癌内比较,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10.1,P<0.01);与相应正常胃组织比较,差别亦有统计学意义(t′=7.52,P<0.05)。胃癌癌周微淋巴管内皮细胞Ki-67指数与癌内微淋巴管及相应正常胃组织微淋巴管相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t=6.38、6.88,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存在新生微淋巴管,癌周数目较多,且具有较高增殖活性,提示癌周微淋巴管可能是发生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功能性淋巴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微淋巴管密度 淋巴管生成
下载PDF
60例胃腺癌微淋巴管密度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开智 李珍华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365-367,共3页
目的探讨胃腺癌中微淋巴管的分布特点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微淋巴管特异标记D2-40对60例胃腺癌的癌中心组织、癌边缘区组织及其相应正常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微淋巴管密度,以CD34标记血管作对比。结果胃癌中心未见... 目的探讨胃腺癌中微淋巴管的分布特点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微淋巴管特异标记D2-40对60例胃腺癌的癌中心组织、癌边缘区组织及其相应正常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微淋巴管密度,以CD34标记血管作对比。结果胃癌中心未见明显微淋巴管;边缘区微淋巴管明显增多,胃癌边缘区淋巴管密度较正常胃组织增高(P<0.01),胃癌边缘区微淋巴管密度与胃腺癌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或0.01)。结论胃癌组织边缘区存在新生微淋巴管,癌周围微淋巴管密度增加与胃腺癌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胃癌边缘区微淋巴管密度测定对淋巴结转移可能性的判断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淋巴管新生 微淋巴管密度 淋巴转移 肿瘤转移
下载PDF
术前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对晚期乳腺癌MVD、MLVD的影响
6
作者 马小军 何建苗 +2 位作者 蒲永东 倪量宏 贾鸿兴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66-169,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对晚期乳腺癌微血管密度(MVD)、微淋巴管密度(MLVD)的影响。方法将76例晚期乳腺癌随机分为两组,术前局部动脉灌注化疗(A组)35例和术前全身静脉化疗(B组)41例,另选25例未行术前化疗的Ⅲ期乳腺癌作对照组... 目的探讨术前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对晚期乳腺癌微血管密度(MVD)、微淋巴管密度(MLVD)的影响。方法将76例晚期乳腺癌随机分为两组,术前局部动脉灌注化疗(A组)35例和术前全身静脉化疗(B组)41例,另选25例未行术前化疗的Ⅲ期乳腺癌作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用CD3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抗体对3组组织标本进行MVD、MLVD检测。结果A组MVD为36.05±13.64,B组为49.92±12.90,对照组为60.38±13.54,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A组MLVD为6.62±3.70,B组为9.96±4.57,对照组为11.30±5.32,A组与对照组、B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B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术前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能有效地降低肿瘤组织及其周边组织内MVD和MLVD,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减少肿瘤转移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动脉灌注化疗 微血管密度 淋巴管密度
下载PDF
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标记的乳腺癌微淋巴管密度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7
作者 钱文军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1年第3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标记的乳腺癌微淋巴管密度测定(MLD)在乳腺癌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4例乳腺癌组织和40例正常乳腺组织的LYVE-1的表达,光镜下观察计数MLD,评价淋巴管增殖情况。结果 LYV... 目的探讨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标记的乳腺癌微淋巴管密度测定(MLD)在乳腺癌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4例乳腺癌组织和40例正常乳腺组织的LYVE-1的表达,光镜下观察计数MLD,评价淋巴管增殖情况。结果 LYVE-1阳性表达于肿瘤边缘组织淋巴管内皮细胞,表现为淋巴管扩张明显,在肿瘤中心区实质部组织淋巴管则表达较少,多呈闭锁的条索状或隙状,乳腺癌肿瘤边缘和中心区MLD均值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粘膜组织(P<0.05,P<0.01),肿瘤边缘组织MLD均值则明显高于肿瘤中心组织(P<0.05)。结论检测乳腺癌肿瘤组织中的MLD可作为评价肿瘤淋巴管发生及判断淋巴转移的一个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 微淋巴管密度 肿瘤转移
下载PDF
食管鳞癌组织MTA2表达与淋巴管生成关系探讨 被引量:4
8
作者 李秀娟 李明霞 +4 位作者 赵轶峰 金春亭 范婕 李海军 李玉珍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74-677,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MTA2表达与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收集1995—01—01—2010—12—31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切除的食管癌标本96例及正常黏膜标本(距离肿瘤组织〉5cm)3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食管鳞癌及癌旁...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MTA2表达与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收集1995—01—01—2010—12—31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切除的食管癌标本96例及正常黏膜标本(距离肿瘤组织〉5cm)3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食管鳞癌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MTA2蛋白的表达,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志Podoplanin检测食管鳞癌及正常黏膜组织中的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分析MTA2表达及LVD与各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Cox回归模型评估MTA2、LVD及各病理指标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96例食管鳞癌组织中MTA2阳性表达率为65.6%(63/96),且MTA2在高、中、低分化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0%(12/25)、60.9%(14/23)和77.1%(37/48),在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分别为77.2%(44/57)和48.7%(19/39),在I~Ⅱ期和llI~IV期阳性率分别为55.3%(26/47)和75.5%(37/49),MTA2表达与分化程度(X2=6.467,P=0.039)、淋巴结转移(X2=8.323,P=0.004)和TNM分期(X2=4.335,P=0.037)明显相关。死亡病例MTA2的阳性表达率74.6%(50/67)也明显高于存活病例的44.8%(13/29),X2=7.967,P=0.005。96例食管鳞癌组织LVD为6.07±1.95,显著高于正常组织的4.78±1.35,P=0.001;淋巴结转移组的LVD为8.25±1.86,也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4.72±1.18,P=0.004;死亡病例的LVD为7.61±2.22,存活病例的为4.95±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食管鳞癌组织中MTA2阳性和阴性表达的LVD分别为(7.87±2.09)和(4.79±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LVD均是影响食管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MTA2的阳性表达可能是诱导食管癌淋巴管生成的重要原因。LVD是影响食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MTA2 podoplanin 淋巴管生成 淋巴管密度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促进胃癌淋巴管生长 被引量:4
9
作者 倪效 燕敏 +6 位作者 严超 刘炳亚 陈雪华 瞿颖 计俊 俞焙秦 朱正纲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362-366,共5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与胃癌淋巴管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从人胃癌旁正常组织中扩增人VEGF-D全长cDNA,经T-A克隆酶切鉴定及测序得到完整的序列后,亚克隆并构建pEGFP/VEGF-D真核表达...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与胃癌淋巴管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从人胃癌旁正常组织中扩增人VEGF-D全长cDNA,经T-A克隆酶切鉴定及测序得到完整的序列后,亚克隆并构建pEGFP/VEGF-D真核表达载体,转染低表达VEGF-D的胃癌细胞株SGC7901,通过体外G418抗生素筛选得到高表达VEGF-D的肿瘤细胞克隆,用这种高表达VEGF-D的胃癌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用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盐受体(LYVE-1)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肿瘤淋巴管密度和形态。结果对照组和转染pEGFP/VEGF-D组肿瘤的重量分别为(1.13±0.40)g和(2.24±0.82)g,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织内的淋巴管密度分别为2.89±1.32和5.74±1.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周边肿瘤组织存在扩张的功能性淋巴管。结论VEGF-D在胃癌中可能通过主动促进淋巴管生长来促进肿瘤生长和远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 胃肿瘤 淋巴管转移 淋巴管密度
原文传递
D2-40检测LVD与胃癌临床病理的关系
10
作者 吴勇军 李筝 +3 位作者 张漾 赵毅 伍镇江 苏琦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0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淋巴管密度(1ymphotic vessel density,LVD)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胃癌组织D2-40的表达,并计数LVD。结果52例胃癌总LVD均值为18.19.7,肿瘤内及边缘分别为16.449.62、19.9010.13,明显高于...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淋巴管密度(1ymphotic vessel density,LVD)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胃癌组织D2-40的表达,并计数LVD。结果52例胃癌总LVD均值为18.19.7,肿瘤内及边缘分别为16.449.62、19.9010.13,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6.583.87(P〈0.05)。低分化胃癌边缘23.211.6显著高于高中分化胃癌15.75.9(P〈0.05)。淋巴结转移者21.910.8较无淋巴结转移者14.95.9显著升高(P〈0.05)。胃癌边缘LVD与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肿瘤内与边缘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胃癌肿瘤内与边缘LVD显著高于正常组织,与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提示LVD增加可能与胃癌的侵袭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D2-40 淋巴管密度 转移
原文传递
胃癌中Notch1、DLL4、HES-1表达与微血管、微淋巴管生成的关系及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富花 何黎黎 +4 位作者 张锦华 庄剑波 吴正奇 韩俭 张建刚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789-792,共4页
目的 研究Notch1、Delta样分子4(DLL4)、发状分裂相关增强子-l(HES-1)在胃癌组织的表达检测微血管密度(MVD)和微淋巴管密度(MLD),探讨它们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术后切除的胃癌组织、距癌组织边缘>60mm的癌旁组织,... 目的 研究Notch1、Delta样分子4(DLL4)、发状分裂相关增强子-l(HES-1)在胃癌组织的表达检测微血管密度(MVD)和微淋巴管密度(MLD),探讨它们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术后切除的胃癌组织、距癌组织边缘>60mm的癌旁组织,同期胃镜下正常胃黏膜作为对照.将标本组织制作组织芯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Notch1、DLL4和HES-1表达,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法检测MVD和MLD,分析Notch1、DLL4和HES-1表达与微血管、微淋巴管生成的关系及意义.结果 Notch1在胃癌组的阳性率为48.30%,显著高于癌旁组(25.00%,χ2 =6.38,P<0.05)和对照组(16.67%,χ2=10.18,P<0.05);DLL4在胃癌组的阳性表达率为55.94%,与癌旁组(45.70%)和对照组(56.67%)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18,P>0.05χ2=0.005,P>0.05);HES-1在胃癌组的阳性率为36.64%,与癌旁组(34.40%)和对照组(33.3%)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P>0.05;χ2=0.11,P>0.05).胃癌组MVD为28.84±14.17,高于癌旁组(17.02±8.54,t =4.03,P<0.05)和对照组(16.69 ±7.21,=5.01,P<0.05);胃癌组MLD为8.55 ±4.98,显著高于癌旁组(4.05 ±2.48,=9.30,P<0.05)和对照组(3.99±1.56,t=10.32,P<0.05).DLL4表达与MVD有相关性(t=2.77,P<0.05),与MLD无相关性(t=1.89,P>0.05).Notch1和HES-1表达与MVD和MLD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Notch1在胃癌发展中具重要作用;胃癌中存在大量新生微血管、微淋巴管;胃癌中DLL4的表达在促进微血管的形成中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受体 Notch1 淋巴管 微血管 Delta样分子4 发状分裂相关增强子-1
原文传递
胰腺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和淋巴管密度对术后1年内肿瘤远处转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陆厚良 乔莎莎 +1 位作者 韦有亮 陈琼 《中华胰腺病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272-277,共6页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MVD)和淋巴管密度(LVD)对患者肿瘤术后1年内远处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广西来宾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7例胰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后1年随访期间内是否发生...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MVD)和淋巴管密度(LVD)对患者肿瘤术后1年内远处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广西来宾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7例胰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后1年随访期间内是否发生肿瘤远处转移分为无转移组(24例)和转移组(23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胰腺癌组织微血管上皮细胞CD34及淋巴管上皮细胞D2-40的表达,计数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MVD、LVD,分析癌组织MVD、LVD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长径、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神经侵犯、肿瘤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癌组织MVD、LVD预测胰腺癌术后肿瘤1年内远处转移的价值。分析MVD、LVD对胰腺癌术后1年内肿瘤远处转移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胰腺癌术后1年内肿瘤远处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转移组癌组织中MVD和LVD高于癌旁正常组织[(72.52±9.73)个/400倍视野比(51.73±7.95)个/400倍视野、(23.78±6.87)个/400倍视野比(14.00±5.66)个/400倍视野],无转移组癌组织中MVD和LVD也高于癌旁正常组织[(63.20±6.52)个/400倍视野比(54.79±5.80)个/400倍视野、(16.25±5.15)个/400倍视野比(13.62±5.03)个/400倍视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长径≥2 cm、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TNM高分期患者的癌组织MVD显著增高(P<0.05),肿瘤长径≥2 cm、肿瘤中低分化、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神经侵犯、TNM高分期患者的癌组织LVD显著增高(P<0.05)。癌组织中MVD和LVD预测胰腺癌术后1年内肿瘤远处转移的AUC值分别为0.799(95%CI0.659~0.939)、0.803(95%CI0.676~0.929),预测临界值(Cut-off值)分别为70.5、20.5个/400倍视野,灵敏度分别为73.9%、69.6%,特异度分别为87.5%、83.7%。高MVD值和高LVD组术后1年内累积肿瘤远处转移率显著高于低MVD组和低LVD组(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长径≥2 cm(OR=1.757,95%CI1.536~3.846,P<0.05)、淋巴结转移(OR=2.364,95%CI1.036~4.175,P<0.05)、高MVD(OR=4.345,95%CI1.245~3.736,P<0.05)和高LVD(OR=3.637,95%CI1.426~4.035,P<0.05)是胰腺癌术后1年内肿瘤远处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胰腺癌组织中MVD和LVD增高,是术后肿瘤1年内远处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可用于预测患者术后1年内有无肿瘤远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微血管密度 淋巴管密度 影响因素分析 预后 肿瘤转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