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ew Stone Artifacts Discovered by Xardai Co Lake
1
作者 Huo Wei 《China's Tibet》 1994年第6期22-23,共2页
Early on the aftermnoon of May 24,1992,1 members of the Tibet Cultural Relics Survey Team discovered 93 stone implements in a 5,000 square meter area on the northeast banks of Xardai Co Lake in Ngari.
关键词 New stone artifacts Discovered by Xardai Co Lake CO
下载PDF
河南灵宝旧石器考古调查报告
2
作者 赵清坡 马欢欢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1-330,共10页
2016年以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在河南三门峡地区进行旧石器考古调查,在灵宝窄口水库周边发现旧石器地点8处、石制品74件及少量动物化石;石制品中有47件出自地层。石制品主要埋藏在黄土堆积和河流相堆积中,原料以石英岩为主,类... 2016年以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在河南三门峡地区进行旧石器考古调查,在灵宝窄口水库周边发现旧石器地点8处、石制品74件及少量动物化石;石制品中有47件出自地层。石制品主要埋藏在黄土堆积和河流相堆积中,原料以石英岩为主,类型包括石器、石核、石片、断块等。石核包括单台面石核、双台面石核、盘状石核和多台面石核;石片以锤击石片为主;石器主要为刮削器和砍砸器,也有似手斧和凹缺器等。从技术和类型上判断,该地区的石器工业属于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早期普遍存在的石核-石片工业。石制品多出自黄土-古土壤条带L11~S5之间,年代范围为0.99~0.48 MaBP,属旧石器时代早期。本次调查成果表明,该地区具有发现更多、更重要旧石器时代遗址并开展深入考古发掘与研究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门峡 石制品 旧石器时代早期
下载PDF
四川广汉联合遗址出土玉石器石料的选择策略研究
3
作者 肖倩 向芳 +2 位作者 辛中华 黄恒旭 何黎松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3-417,共15页
四川广汉联合遗址是成都平原内遗存较丰富、时代延续性较好的古遗址。为研究该遗址中出土玉石器石料的选择策略,对玉石器开展手标本鉴定、显微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和拉曼光谱分析。结果显示,遗址石料类型十分丰... 四川广汉联合遗址是成都平原内遗存较丰富、时代延续性较好的古遗址。为研究该遗址中出土玉石器石料的选择策略,对玉石器开展手标本鉴定、显微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和拉曼光谱分析。结果显示,遗址石料类型十分丰富,同时包括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3类岩和极少量的矿石,玉料类型仅可见闪石玉和蛇纹石玉。具体而言,新石器时代以硅质岩和砂岩为主,商周时期以板岩、页岩、砂岩、粉砂岩为主。在石料的认识与利用上,联合遗址的先民能较好利用石料的不同物理性质制作相应功能的石器,但商周时期先民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更高。与同属商周时期的三星堆遗址相比,联合遗址先民由于所处地位弱势,在玉石器选材较次。结合地质资料和水系分布发现,玉石器原料主要来源于湔江上游和岷江流域的龙门山构造带,这说明联合遗址先民或继承了宝墩文化时期的玉石料利用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宝墩文化与三星堆文化的发展演变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石器 石料类型 原料来源 选择策略
下载PDF
潮湿环境砖石文物本体病害分析及保护技术研究进展
4
作者 刘远坚 韩绍康 +2 位作者 张程 仉文岗 杨阳 《重庆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0-137,共18页
文中对潮湿环境砖石质文物的保护研究现状、基本特征、病害形成机理和保护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及评述,潮湿环境砖石质文物从预防到修复,再到妥善保存,每一步都涉及到岩土工程、材料科学及微生物工程等多学科交叉,需进一步探索修复材料... 文中对潮湿环境砖石质文物的保护研究现状、基本特征、病害形成机理和保护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及评述,潮湿环境砖石质文物从预防到修复,再到妥善保存,每一步都涉及到岩土工程、材料科学及微生物工程等多学科交叉,需进一步探索修复材料的优选、检测技术的更新和修复手段的优化等,并对病害分析和保护措施流程规范化,为相关文物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石文物 病害机理 潮湿环境 微生物加固 文物保护
下载PDF
天津蓟州区太子陵旧石器地点2021年发掘简报
5
作者 王家琪 张雪微 +1 位作者 王春雪 盛立双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0-447,共8页
太子陵旧石器地点位于天津市蓟州区境内。2005年旧石器专项调查时发现该地点,2015年进行复查,2021年进行发掘,发掘面积为50 m^(2),出土石制品158件。石制品原料系就地取材于遗址附近河床或基岩。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石器以及断... 太子陵旧石器地点位于天津市蓟州区境内。2005年旧石器专项调查时发现该地点,2015年进行复查,2021年进行发掘,发掘面积为50 m^(2),出土石制品158件。石制品原料系就地取材于遗址附近河床或基岩。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石器以及断块等。剥片采用锤击和砸击法;石器以小型为主,包括边刮器、凹缺器、尖刃器和砍砸器等,加工方向以正向居多。根据地层堆积以及石制品面貌判断,该地点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阶段。另外,在该地点的第6文化层出土了1件研磨类石器,这件具有磨光痕迹的砺石为东亚地区研磨类石器的研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线索,显示了中国北方地区在旧石器时代与欧亚大陆的紧密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 蓟州 太子陵 石制品 晚更新世
下载PDF
2021年河南南召新发现的旧石器
6
作者 崔祚文 王春雪 +2 位作者 陈全家 曾庆硕 张楠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3-864,共12页
2021年,在南召县发现8处旧石器地点,石制品400余件。通过地层比对,小余坪西山、余坪、瓦房庄西山、杏花山猿人、沈家庄东山和南坡根6处地点暂归为中更新世中期,距今50~60万年;钟店西南山和白果树西南山2处地点暂归为中更新世晚期。对各... 2021年,在南召县发现8处旧石器地点,石制品400余件。通过地层比对,小余坪西山、余坪、瓦房庄西山、杏花山猿人、沈家庄东山和南坡根6处地点暂归为中更新世中期,距今50~60万年;钟店西南山和白果树西南山2处地点暂归为中更新世晚期。对各地点的石器工艺流程复原、技术特点等比对发现,均体现石核—石片技术。从石器大小上分析,钟店西南山、小余坪西山、白果树南山、瓦房庄西山和沈家庄东山地点属于华北小石器工业,余坪和南坡根地点显示出南北方过渡的工业特征。这几处地点的石器工艺比1980、1987年小空山上洞和下洞遗址的更为原始。从石制品原料利用率、器类组合、石器加工技术等方面分析,钟店西南山、余坪、白果树西南山3处地点与上洞遗址更为接近;从剥片技术和石器大小上分析,又比上洞遗址更为原始,可能具有发展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召县 白河支流 石制品 中更新世
下载PDF
泥河湾盆地马圈沟遗址鱼咀沟1号地点2017-2018年发掘出土的石制品
7
作者 刘连强 蒲昱晓 +1 位作者 侯佳岐 王法岗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54,共15页
马圈沟遗址鱼咀沟1号地点位于泥河湾盆地东缘,大田洼台地的北坡,为该遗址最北的一处地点,2017-2018年发掘80 m2,发现7个文化层、4个化石层,发现207件石质标本和一部分动物化石。石制品152件,类型包括石锤、石核、石片、石器、残废品以... 马圈沟遗址鱼咀沟1号地点位于泥河湾盆地东缘,大田洼台地的北坡,为该遗址最北的一处地点,2017-2018年发掘80 m2,发现7个文化层、4个化石层,发现207件石质标本和一部分动物化石。石制品152件,类型包括石锤、石核、石片、石器、残废品以及备料等,其中石器包括刮削器、凹缺器、尖状器、钻器、砍砸器等,具有中国北方小石器工业的典型特征。原料主要为燧石(39.6%),其次是白云岩(27.5%)与硅质灰岩(19.3%),最后是玄武岩等其他岩类(13.6%)。遗址埋藏于早更新统泥河湾组的地层内,第4、第7文化层分别与马圈沟遗址第I、第III文化层对应,年代分别为距今155万年、166万年,整体年代处于距今166-150万年之间。该地点地层序列清晰,年代古老明确,文化层序众多,文化遗物丰富,进一步丰富了马圈沟遗址早更新世古人类的文化序列,为探索东亚地区早期人类的出现与演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河湾盆地 马圈沟遗址 石制品 早更新世 小石器工业
下载PDF
2022年云南宾川盆地旧石器遗址调查报告
8
作者 肖培源 阮齐军 +6 位作者 高玉 贾真秀 张明 杨李靖 刘建辉 李三灵 李浩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8-457,共10页
2022年9-10月,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旧石器考古调查共发现旧石器遗址33处,采集石制品417件。遗址主要分布于桑园河和炼洞河三级和四级阶地前缘。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石器和断块等,原料以石英正长斑岩为主。更新刃缘石片是石片中的... 2022年9-10月,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旧石器考古调查共发现旧石器遗址33处,采集石制品417件。遗址主要分布于桑园河和炼洞河三级和四级阶地前缘。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石器和断块等,原料以石英正长斑岩为主。更新刃缘石片是石片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石器组合中,以刃缘具有层叠状修疤且刃角较陡的基纳型刮削器为特色,其修理特征与欧洲旧石器时代中期和西亚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基纳修理技术相似。本次调查虽未发现石制品的原生地层,但通过与周边已测年的天华洞遗址的石器技术进行比较,初步判断宾川盆地调查发现的旧石器遗址的地质年代可能为晚更新世早中期,确切年代有待今后进一步开展考古发掘和测年工作。宾川盆地发现的具有基纳修理技术的石制品,对于认识该类遗存在中国境内的出现和发展模式,以及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石器技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宾川盆地 石制品 旧石器时代中期 基纳型刮削器
下载PDF
天津蓟州区朝阳洞遗址2号地点发掘简报
9
作者 魏天旭 王春雪 +2 位作者 张雪微 王家琪 盛立双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4-320,共7页
朝阳洞遗址是天津市首个发掘的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该遗址在2015年旧石器专项调查中发现。2019年7-9月,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对其进行发掘。该遗址由1号地点和2号地点组成,1号地点出土了陶器、石制品和动物化石,... 朝阳洞遗址是天津市首个发掘的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该遗址在2015年旧石器专项调查中发现。2019年7-9月,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对其进行发掘。该遗址由1号地点和2号地点组成,1号地点出土了陶器、石制品和动物化石,2号地点仅出土了石制品。本文只研究2号地点出土的石制品,包括石片和石器。从石片特征判断,2号地点剥片技术为直接锤击法。石器的类型简单,只有刮削器和凹缺器两类,均以石片为毛坯。通过地质地层对比以及石器工业面貌,推测其年代应为旧石器时代晚期。朝阳洞遗址的发现不仅为构建天津地区旧石器时代的年代序列增添了新材料,而且对揭示该地区的早期人类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更新世 石制品 天津蓟州区 朝阳洞遗址
下载PDF
陶寺文化遗址出土璧环类器物研究
10
作者 刘晓彤 《文物季刊》 2024年第2期57-65,75,共10页
璧环类器物是陶寺文化中的重要随葬器物,普遍中孔较大,器型多样,大多出土于墓主人手臂附近或直接套置于墓主人手臂上,具有极强的装饰性特征。陶寺文化璧环类器物除了受到海岱地区大汶口文化因素的影响,更多继承并发展了本土文化特征,形... 璧环类器物是陶寺文化中的重要随葬器物,普遍中孔较大,器型多样,大多出土于墓主人手臂附近或直接套置于墓主人手臂上,具有极强的装饰性特征。陶寺文化璧环类器物除了受到海岱地区大汶口文化因素的影响,更多继承并发展了本土文化特征,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陶寺文化璧环类器物,并进一步向北影响到了晋陕高原等周边地区。根据璧环类器物大多出土于较低等级贵族墓葬这一特征,推测璧环类器物在陶寺文化中并非作为礼仪性器物而更可能作为一种财富象征出现在墓葬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寺文化 玉璧 玉石器
下载PDF
四川汉源富林遗址石制品再研究
11
作者 浣发祥 杨石霞 +3 位作者 陈苇 陈伟驹 朱利东 张玉修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7-190,共14页
富林遗址出土的细小石器在20世纪发现之初便引起了广泛关注,是南方小型石制品组合的典型代表且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本文结合已有报告对石制品进行再研究,认为富林遗址石器工业整体仍以石核-石片技术为主导,包含小型石片产品和似石叶产... 富林遗址出土的细小石器在20世纪发现之初便引起了广泛关注,是南方小型石制品组合的典型代表且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本文结合已有报告对石制品进行再研究,认为富林遗址石器工业整体仍以石核-石片技术为主导,包含小型石片产品和似石叶产品,未见细石叶技术相关产品。在石器修理与使用方面,除较为常见的刃部正向修理之外,对石片未加工刃缘的直接使用也较为突出;并观察到对装柄部位修理的例子,指示了复合工具的使用。富林遗址的石制品技术反映的是青藏高原边缘地带人群在更新世末-全新世初对气候环境、原料条件及人口规模变化作出的适应。在更新世末-全新世中期,中国南方的小型石制品组合远不止富林遗址这一例,各地人群为适应生态环境而发展出了多样的石制品组合,形成了较为多元化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方 富林 石制品 类型 技术
下载PDF
河南登封方家沟遗址的石料产地
12
作者 林壹 刘拓 +2 位作者 顾万发 汪松枝 王幼平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5-35,共11页
方家沟遗址主文化层出土了大量石制品,以石片石器工业为特征,年代约在距今5~3万年前。遗址周边是一个石料资源相对丰富的区域,可以通过原料分布、质量和可获性了解当时人类为何选择特定原料。遗址的原料既包括石英砂岩、石英岩和脉石英... 方家沟遗址主文化层出土了大量石制品,以石片石器工业为特征,年代约在距今5~3万年前。遗址周边是一个石料资源相对丰富的区域,可以通过原料分布、质量和可获性了解当时人类为何选择特定原料。遗址的原料既包括石英砂岩、石英岩和脉石英砾石,又包括脉石英岩块。石料调查显示,遗址附近丘岗顶部的中更新世砾石层可能是砾石原料的来源;西北距遗址约7~11 km处的嵩山东南麓元古宙地层中多见脉石英出露,最有可能是脉石英岩块的采集地。遗址周边区域并不缺乏燧石等质量更好的原料,但极少被当时人类所利用,这说明当地石片石器工业的长期延续不能用缺乏优质原料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家沟 石制品 原料 来源 MIS 3阶段
下载PDF
重庆市西北涪江流域旧石器考古调查 被引量:1
13
作者 贺存定 张瑾 +2 位作者 高磊 贺欣熠 李大地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15-826,共12页
2022年3-4月,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与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联合在渝西北涪江流域开展了旧石器考古专项调查。调查队在涪江下游各级阶地新发现旧石器地点46处,采集石制品833件,绝大部分石制品因脱层而暴露于地表,少量出自地层断面。石制... 2022年3-4月,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与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联合在渝西北涪江流域开展了旧石器考古专项调查。调查队在涪江下游各级阶地新发现旧石器地点46处,采集石制品833件,绝大部分石制品因脱层而暴露于地表,少量出自地层断面。石制品原料单一,剥片技术多样,类型丰富,形态与尺寸差异极大。从技术与类型方面来看,至少包含了砾石石器工业、石片石器工业和阿舍利石器工业,尤其是手斧、手镐、薄刃斧等器物组合和大石片技术产品是本次调查的主要发现。综合地质、阶地地貌及地层堆积物特征分析,这些遗址的时代跨度可能不大,大致应集中在中-晚更新世。本次调查发现表明,涪江流域也是古人类迁徙扩散和生存演化的活跃地带,尤其是对阿舍利手斧技术的分布和传播路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涪江 石制品 手斧
下载PDF
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2015~2016年出土的石制品
14
作者 李三灵 杜水生 李占扬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15,共13页
灵井许昌人遗址2015、2016年共出土石制品1213件,光释光年代为距今约12.5~9万年。石制品原料以脉石英为主,以硬锤直接打击法进行剥片,出现少量高效率的盘状石核,工具有刮削器、锯齿刃器、尖状器、凹缺刮器、钻和砍砸器等,表现出中国北... 灵井许昌人遗址2015、2016年共出土石制品1213件,光释光年代为距今约12.5~9万年。石制品原料以脉石英为主,以硬锤直接打击法进行剥片,出现少量高效率的盘状石核,工具有刮削器、锯齿刃器、尖状器、凹缺刮器、钻和砍砸器等,表现出中国北方小石器工业的特点。许昌人所使用的压制法与西方旧石器文化中的压制法剥片技术不同,它仅仅是对优质脉石英原料强化利用时所使用的一种修理技术,和“指垫法”修理技术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井许昌人遗址 石制品 脉石英 压制技术
下载PDF
泥河湾盆地山兑东旧石器地点初步研究
15
作者 侯佳岐 王法岗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42-750,共9页
2014年,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泥河湾盆地东缘大田洼台地南部发现山兑东旧石器地点,揭露面积约8 m2,发现石质标本81件,动物化石16件。石制品的原料以燧石为主;剥片以锤击法为主,少量砸击法产品;类型包括石锤、石核、石片、石器、残片... 2014年,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泥河湾盆地东缘大田洼台地南部发现山兑东旧石器地点,揭露面积约8 m2,发现石质标本81件,动物化石16件。石制品的原料以燧石为主;剥片以锤击法为主,少量砸击法产品;类型包括石锤、石核、石片、石器、残片、断块等,石片、石器以微型、小型的为主,石器包括刮削器、凹缺器、尖状器、钻器、雕刻器、砍砸器等,属于中国北方以小石器为主的石器工业。动物骨骼3件样品的AMS14C测年结果分别为43396~42271 BP cal、41940~40737 BP cal、36830~35885 BP cal,表明遗址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早段。该遗址的石器技术继承更早的小石器技术,为探索旧石器时代晚期小石器技术的延续发展、石器技术的多样性以及早期现代人演化模式的复杂性提供了重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河湾 石制品 旧石器时代晚期 中国北方
下载PDF
四川地区石窟寺造像表面油饰妆彩的调查与研究
16
作者 张孜江 刘宇 韦荃 《文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5-90,共6页
四川地区石窟寺及石刻表面油饰妆彩存在众多病害,本文使用光学显微观察、SEMEDS、Raman、FTIR等多种分析方法对油饰样品进行了显微结构观察、涂刷工艺分析、元素组成及物质组成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油饰样品虽已老化,但对横截面的观察... 四川地区石窟寺及石刻表面油饰妆彩存在众多病害,本文使用光学显微观察、SEMEDS、Raman、FTIR等多种分析方法对油饰样品进行了显微结构观察、涂刷工艺分析、元素组成及物质组成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油饰样品虽已老化,但对横截面的观察仍可见多层颜色分布,说明石刻曾被多次重复妆彩;样品成分分析确定了妆彩层中的显色物质主要为铁红、铬绿、炭黑和群青等,主要成膜物质为聚酯漆、环氧树脂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质文物 油饰妆彩 检测分析
下载PDF
湖北郧西白龙洞古人类遗址初步研究 被引量:30
17
作者 武仙竹 裴树文 +4 位作者 吴秀杰 屈胜明 陈明惠 胡勤 刘武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5,共15页
湖北省郧西县白龙洞遗址经过两次正式发掘,出土了古人类牙齿化石、石制品、骨制品等文化遗物和大量动物化石,是一处重要的古人类遗址。2007年4—5月,作者在该遗址周围进行了地质、地貌调查,并对以往发掘出土的部分动物化石和文化遗物进... 湖北省郧西县白龙洞遗址经过两次正式发掘,出土了古人类牙齿化石、石制品、骨制品等文化遗物和大量动物化石,是一处重要的古人类遗址。2007年4—5月,作者在该遗址周围进行了地质、地貌调查,并对以往发掘出土的部分动物化石和文化遗物进行了整理。同年9月,作者在白龙洞进行探察和小规模试掘,出土大量动物化石和少量石制品、骨制品等文化遗物。同时还发现可疑燃烧痕迹、动物骨骼表面痕迹以及特殊的动物化石埋藏现象等古人类活动证据。白龙洞发育于上新世沙坪组砾岩、泥晶灰岩和泥灰岩地层中,近水平状节理和裂隙为洞穴发育提供前提条件,垂直渗流为溶蚀的主要方式。白龙洞遗址属原地埋藏,动物群的组合显示中更新世早期的面貌,石英岩岩脉原料可能是导致石器工业组合显示北方石器工业面貌的原因。对遗址分布及埋藏现象的初步分析显示,白龙洞为一处多功能的古人类活动遗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更新世 古人类 石制品 白龙洞 郧西
下载PDF
高家镇旧石器遗址1998年出土的石制品 被引量:14
18
作者 裴树文 卫奇 +5 位作者 冯兴无 陈福友 高星 朱松林 吴天清 李国洪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4-120,共17页
高家镇遗址是三峡地区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遗址埋藏于长江右岸第Ⅲ级基座阶地内。1995年和1998年经过两次发掘,揭露面积456m2,出土石制品2500余件,其中1998年在B区发掘出土石制品719件。石制品类型包括石器、石核、石片和断块等... 高家镇遗址是三峡地区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遗址埋藏于长江右岸第Ⅲ级基座阶地内。1995年和1998年经过两次发掘,揭露面积456m2,出土石制品2500余件,其中1998年在B区发掘出土石制品719件。石制品类型包括石器、石核、石片和断块等。古人类选取河卵石为原料运用锤击法剥片和加工石器;石器以大型为主,毛坯多为石核和完整石片,砍砸器是石器的主要类型;石器加工较简单,多数单向加工。石器工业具有中国南方旧石器时代主工业鲜明特点。地貌和地层对比,显示该遗址可能与冉家路口遗址同时,处于中更新世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8年 石制品 旧石器遗址 出土 旧石器时代 1995年 更新世晚期 三峡地区 中国南方 地层对比 加工 锤击法 河卵石 古人类 发掘 类型 工业 阶地 断块 地貌
下载PDF
内蒙古金斯太洞穴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25
19
作者 王晓琨 魏坚 +2 位作者 陈全家 汤卓炜 王春雪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32,共18页
2000—2001年间,金斯太洞穴遗址先后经历了两次发掘,面积约80m2,发掘出土石制品4000余件和大量动物化石。洞穴地层堆积厚达6m以上,可划分为8层。第3层以下为旧石器时代文化堆积,可分为上、中、下三个文化层。遗址经过14C测年,旧石器层... 2000—2001年间,金斯太洞穴遗址先后经历了两次发掘,面积约80m2,发掘出土石制品4000余件和大量动物化石。洞穴地层堆积厚达6m以上,可划分为8层。第3层以下为旧石器时代文化堆积,可分为上、中、下三个文化层。遗址经过14C测年,旧石器层位年代为距今3.6万年至1.8万左右,处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过渡至晚期之末。通过对石、骨制品和部分动物化石的分析可知,这是一处以旧石器遗存为主,兼有全新世遗存的洞穴遗址。遗址石器工业整体上属于小石器工业,中文化层阶段出现了勒瓦娄哇技术,上文化层阶段出现了细石叶工业,并占主体地位,与小石器工业并行发展。该遗址的发掘为探索北方主工业的分布范围和文化内涵提供了新的材料,对于探讨旧石器时代的文化交流以及细石叶工业的产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斯太洞穴 旧石器时代 石制品 勒瓦娄哇技术
下载PDF
丹江口库区宋湾旧石器地点发掘简报 被引量:36
20
作者 牛东伟 马宁 +1 位作者 裴树文 彭菲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23,共13页
丹江口库区宋湾旧石器地点位于河南省淅川县盛湾镇宋湾村三组,埋藏于丹江右岸第三级基座阶地的红色黏土层中。2009年3~4月对该地点进行抢救性发掘,揭露面积800m2,出土石制品353件。石制品包括石器、石核、石片类和断块等。古人类选择... 丹江口库区宋湾旧石器地点位于河南省淅川县盛湾镇宋湾村三组,埋藏于丹江右岸第三级基座阶地的红色黏土层中。2009年3~4月对该地点进行抢救性发掘,揭露面积800m2,出土石制品353件。石制品包括石器、石核、石片类和断块等。古人类选择阶地底部河卵石为原料进行剥片和加工石器;硬锤锤击法为剥片的主要技术;石制品总体以小型和中型居多;石器主要以石片为毛坯,刮削器是主要类型;石器多由古人类在石片的两侧采用锤击法加工而成。石制品特点显示中国南方砾石工业的面貌,同时石制品组合中出现了小型刮削器和石片等北方石片工业的元素。地貌和地层对比显示该地点形成于中更新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更新世 石制品 宋湾 丹江口库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