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蒙古国“石堆墓”“石板墓”与红山文化积石冢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雪莲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1-7,共7页
在蒙古国考古文化遗存中,有一种墓葬习俗与红山文化的积石冢的外部形制非常相似,那就是墓上积石的“石堆墓”和“石板墓”文化。虽然红山文化积石冢与蒙古国的“石堆墓”“石板墓”之间的文化内涵差异巨大,很难做大范围的跨时空比较研究... 在蒙古国考古文化遗存中,有一种墓葬习俗与红山文化的积石冢的外部形制非常相似,那就是墓上积石的“石堆墓”和“石板墓”文化。虽然红山文化积石冢与蒙古国的“石堆墓”“石板墓”之间的文化内涵差异巨大,很难做大范围的跨时空比较研究,但将蒙古国“石堆墓”“石板墓”与红山文化积石冢的外部形制、墓葬构筑特征进行一个粗线条的梳理,以期对红山文化及后来的北方游牧民族积石为墓的葬俗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即蒙古国“石堆墓”“石板墓”与红山文化积石冢之间,在埋葬习俗方面具有相似性,它反映出远古时期的先民们“天圆地方”观念的形成,对万物有灵世界及灵魂观念的虔诚笃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堆墓 石板墓 积石冢
下载PDF
大伊山石板棺葬群的文化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石荣伦 张家超 李传江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8年第1期81-84,共4页
连云港市灌云县境内的"大伊山石棺墓葬群"应该称为"大伊山石板棺葬群",这是中国境内现存的最古老的石板棺葬群。葬群遗址中发现的遗骸多为女性和儿童,说明当时该地区东夷人尚处在母系氏族社会。远古时代的连云港东... 连云港市灌云县境内的"大伊山石棺墓葬群"应该称为"大伊山石板棺葬群",这是中国境内现存的最古老的石板棺葬群。葬群遗址中发现的遗骸多为女性和儿童,说明当时该地区东夷人尚处在母系氏族社会。远古时代的连云港东夷人所建造的石棺虽然在外形上与今天的棺材基本一致,但是在功用上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前者为"藏",后者为"葬"。用陶钵盖头的目的是对"葬者"的抢救措施,而不是为方便死者灵魂升天。连云港东夷人创造的文化是儒家孝文化之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伊山石板棺葬群 陶钵盖头 符号与文字 东夷文化
下载PDF
2008年新疆伊吾峡沟墓地发掘简报 被引量:5
3
作者 张玉忠 尼加提 +5 位作者 周晓明 玉素甫 习通源 任萌 马健 亚合甫·江尼加提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25,F0002,F0003,共11页
2008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以及哈密地区文物局联合组成的考古队,抢救性发掘了伊吾县吐葫芦乡峡沟的一处古代墓地,共清理墓葬7座、房址3座。根据墓葬和出土遗物形制特征的初步分析,该墓地属于早期铁器时代。该墓... 2008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以及哈密地区文物局联合组成的考古队,抢救性发掘了伊吾县吐葫芦乡峡沟的一处古代墓地,共清理墓葬7座、房址3座。根据墓葬和出土遗物形制特征的初步分析,该墓地属于早期铁器时代。该墓地的发现尤其是积石墓的发掘,为认识东天山北麓古代游牧民族考古学文化面貌及其分布等问题的研究提供了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铁器时代 游牧聚落 积石墓 石围居址
下载PDF
咬“文”嚼“字”:唐代宫廷的器物分类法
4
作者 贺忠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67-70,共4页
以唐桥陵墓室内刻有编号的14块青条石的研究为依据,参照唐代诗人王建《宫词》中对于唐宫器物分类法的记载,可揭示出湮没已久的唐代宫廷《千字文》分类法。这是一种《千字文》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分类方法,它在实际使用中几经演变。发... 以唐桥陵墓室内刻有编号的14块青条石的研究为依据,参照唐代诗人王建《宫词》中对于唐宫器物分类法的记载,可揭示出湮没已久的唐代宫廷《千字文》分类法。这是一种《千字文》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分类方法,它在实际使用中几经演变。发现这种分类法有助于判定唐代宫廷制造与民间制造的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建《宫词》 唐桥陵青条石 《千字文》分类法
下载PDF
大连岗上类型积石冢与欧亚草原石板墓文化关系研究——兼谈萨满教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5
作者 宋美娇 田野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6-74,共9页
通过研究夏家店上层文化与大连岗上类型积石冢和欧亚草原石板墓文化的关系,证明了岗上类型积石冢产生的变化应与石板墓文化向东南的输出有关。在相距如此之远的两种文化之间产生的交流与影响,萨满教文化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 岗上类型 积石冢 欧亚草原 石板墓 夏家店上层文化 萨满教文化
原文传递
辽宁本溪县新城子青铜时代墓地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来柱 华玉冰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3-17,I0001-I0007,共22页
2006年,在本溪县新城子村发掘了16座盖石石棺墓。墓室均以石块或石板垒砌,墓顶盖石为整块大石板。墓中未见人骨,仅1座出有人牙。各墓随葬品均较少,种类有陶壶、罐及石斧、铲、纺轮等。这类墓葬属于广义的"石棚"类遗存,年代大... 2006年,在本溪县新城子村发掘了16座盖石石棺墓。墓室均以石块或石板垒砌,墓顶盖石为整块大石板。墓中未见人骨,仅1座出有人牙。各墓随葬品均较少,种类有陶壶、罐及石斧、铲、纺轮等。这类墓葬属于广义的"石棚"类遗存,年代大体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同类遗存广泛分布于辽东北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 新城子 盖石石棺墓 青铜时代
原文传递
长江中下游地区六朝墓葬出土石砚及相关问题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曾宇 李映福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13-221,共9页
长江中下游地区六朝墓葬中常见的石砚多为书写工具,石砚的使用者均具一定的身份地位或经济实力,表明六朝上层社会中有重视文教之风。石砚的性能优于陶瓷砚,但制作更加耗工费时且难以批量生产,可能是使用人群规模较小的原因之一。六朝石... 长江中下游地区六朝墓葬中常见的石砚多为书写工具,石砚的使用者均具一定的身份地位或经济实力,表明六朝上层社会中有重视文教之风。石砚的性能优于陶瓷砚,但制作更加耗工费时且难以批量生产,可能是使用人群规模较小的原因之一。六朝石砚的形制演变脉络清晰,阶段性特征明显,这与制墨工艺的完善和墨锭质地的提升密切相关,也是对汉代以来砚台功能结构设计中的合理性因素加以吸收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地区 六朝墓葬 石砚 形制演变
原文传递
贵州贞丰县浪更燃山汉代石板墓 被引量:6
8
作者 杨洪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7-49,2,共13页
2007年,对贞丰县浪更燃山墓地进行了发掘。共清理石板墓65座,其中18座为瓮棺葬石板墓,47座为长方形石板墓。出土遗物包括陶器、铜器、铁器、银器和玉石器等。墓葬的时代大致为西汉晚期至东汉早中期。此次发掘,为了解贵州地区石板墓的时... 2007年,对贞丰县浪更燃山墓地进行了发掘。共清理石板墓65座,其中18座为瓮棺葬石板墓,47座为长方形石板墓。出土遗物包括陶器、铜器、铁器、银器和玉石器等。墓葬的时代大致为西汉晚期至东汉早中期。此次发掘,为了解贵州地区石板墓的时空分布状况、探讨贵州古代民族的考古学文化和埋葬习俗提供了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贞丰县 浪更燃山墓地 石板墓 汉代
原文传递
试论贵州贞丰浪更燃山石板墓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洪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4-81,共8页
2007年,在贵州贞丰县北盘江南侧的浪更燃山上发掘了一批石板墓,本文依据墓地所出65座石板墓的形制,将其分为长方形石棺墓和瓮棺葬石板墓两类。并结合陶罐的形制和纹饰特点,与广西汉墓内出土的同类型器物比较,认为墓葬的年代在西汉晚期... 2007年,在贵州贞丰县北盘江南侧的浪更燃山上发掘了一批石板墓,本文依据墓地所出65座石板墓的形制,将其分为长方形石棺墓和瓮棺葬石板墓两类。并结合陶罐的形制和纹饰特点,与广西汉墓内出土的同类型器物比较,认为墓葬的年代在西汉晚期至东汉早中期。在此基础上,对墓地所体现的文化性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板墓 瓮棺葬 形制年代 文化性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