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2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untain Effect and Differences in Storm Floods between Northern and Southern Sources of the Songhua River Basin 被引量:6
1
作者 LI Hongyan WU Ya'nan LI Xiubi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2年第3期431-440,共10页
In this study, the differences in annual rainstorm changes in the Second Songhua River Basin and the Nenjiang River basin and their causes were compar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untain effects. The following results ... In this study, the differences in annual rainstorm changes in the Second Songhua River Basin and the Nenjiang River basin and their causes were compar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untain effects. The following results were drawn: (1) Altitude effect is the primary factor leading to increased rainstorms in the southern source; (2) Slope effect primarily leads to differences of the weather systems in the two sources, and thus cause the difference of the rainstorms; (3) Slope effect is responsible for the greater fluctuation in the observed floods in the southern source. These landform differences eventually lead to the differences 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loods in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sources. Commensurability method was used to identify the period of rainstorms in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sourc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though rainstorms do not appear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two sources they are characteristic of a 10 years' period in both areas. These results can serve as hydrological references for flood control and long-term flood disaster predi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untain effect Songhua River Basin Nenjiang River Basin the Second Songhua RiverBasin storm flood
下载PDF
Assessment of Land Erosion and Sediment Accumulation Caused by Runoff after a Flash-Flooding Storm Using Topographic Profiles and Spectral Indices
2
作者 A. Bannari G. Kadhem +2 位作者 A. El-Battay N. A. Hameid M. Rouai 《Advances in Remote Sensing》 2016年第4期315-354,共40页
This research deals with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areas associated with flash floods and erosion caused by severe rainfall storm and sediment transport and accumulation using topographic attributes and profiles, spectr... This research deals with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areas associated with flash floods and erosion caused by severe rainfall storm and sediment transport and accumulation using topographic attributes and profiles, spectral indices (SI),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To achieve our objectives, topographic attributes and profiles were retrieved from ASTER-V2 DEM. PCA and nine SI were derived from two Landsat-OLI images acqui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flood-storm. The images data were atmospherically corrected, sensor radiometric drift calibrated, and geometric and topographic distortions rectified. For validation purposes, the acquired photos during the flood-storm, lithological and geological maps were used. The analysis of approximately 100 colour composite combinations in the RGB system permitted the selection of two combinations due to their potential for characterizing soil erosion classes and sediment accumulation. The first considers the “Intensity, NDWI and NMDI”, while the second associates form index (FI), brightness index (BI) and NDWI. These two combinations provide very good separating power between different levels of soil erosion and degradation. Moreover, the derived erosion risk and sediment accumulation map based on the selected spectral indices segmentation and topographic attributes and profiles illustrated the tendency of water accumulation in the landscape, and highlighted areas prone to both fast moving and pooling water. In addition, it demonstrated that the rainfall, the topographic morphology and the lithology are the major contributing factors for flash flooding, catastrophic inundation, and erosion risk in the study area. The runoff-water power delivers vulnerable topsoil and contributes strongly to the erosion process, and then transports soil material and sediment to the plain areas through waterpower and gravity. The originality of this research resides in its simplicity and rapidity to provide a solid basis strategy for regional policies to address the real causes of problems and risk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Certainly, it can help i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management of water regulation structures to develop a methodology to maximize the water storage capacity and to reduce the risks caused by floods in the Moroccan Atlas Mountain (Guelmim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Erosion Sediments Transport and Accumulation flood-storm RUNOFF Climate Change Remote Sensing GIS Topographic Profiles Landsat-8 ASTER-DEM
下载PDF
基于HEC-RAS的陇南山地山洪灾害风险图优化研究
3
作者 陶虎 方自刚 +1 位作者 樊娜娜 尚凯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47,共14页
短历时山洪是威胁陇南山地交通和村镇安全的重要灾害之一。为提高该地区防灾减灾能力,通过不同雨强计算出洪水淹没损失程度,利用洪水风险区划图指导当地群众预防山洪灾害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基于HEC-RAS水文分析方法,结合GIS软件模拟... 短历时山洪是威胁陇南山地交通和村镇安全的重要灾害之一。为提高该地区防灾减灾能力,通过不同雨强计算出洪水淹没损失程度,利用洪水风险区划图指导当地群众预防山洪灾害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基于HEC-RAS水文分析方法,结合GIS软件模拟了流域洪水淹没过程,以陇南山地蒲家沟为研究对象,在5、10、50、100 a一遇设计雨量条件下,综合考虑坡度、土地类型、损失率、水位和流速等多种因素,对传统洪水风险区划图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相比传统方法绘制的风险区划图,优序图法优化后的风险区划图更加重视承灾体的受影响程度,且解决了传统风险区划图中小区域风险等级跨度大,风险等级难以定级的缺点。优化后的风险区划图,上中游无人区风险等级降低,下游人类活动区域风险等级更加明确。以马泉村王家咀为例,在50 a一遇的设计雨量下,传统方法绘制的风险区划图其划分结果涵盖5个风险等级,各区域面积差距不显著,难以确定最终的风险等级。而优序图法优化后的风险区划图划分结果更加集中,王家咀高风险区域面积不足中风险的4%,王家咀风险区域可以明确地定位到中风险。文中优序图法优化后的风险区划图在实用性和适应性上更具优势,可以为小流域山洪预警预报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洪 设计暴雨 优序图法 山洪预警
下载PDF
产流模式空间分布对城市雨洪过程模拟的影响
4
作者 刘成帅 许营营 +4 位作者 孙悦 赵晨晨 解添宁 李文忠 胡彩虹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34,116,共8页
通过耦合网格产流计算模型(GRGM)和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WMM)汇流计算模块构建了GRGM-SWMM模型。以贾鲁河中牟水文站控制流域(包括郑州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基于18场实测暴雨洪水资料探究了产流模式空间分布对洪水过程模拟精度的影响。结... 通过耦合网格产流计算模型(GRGM)和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WMM)汇流计算模块构建了GRGM-SWMM模型。以贾鲁河中牟水文站控制流域(包括郑州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基于18场实测暴雨洪水资料探究了产流模式空间分布对洪水过程模拟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超渗产流模式空间分布面积占比高达72%,城市下垫面仍以超渗产流模式为主;相较于仅考虑超渗产流计算的SWMM,考虑超渗、蓄满和混合等不同产流模式空间分布的GRGM-SWMM模型场次洪水产流量、流量过程模拟精度明显提高,产流量模拟相对误差平均降低33.26%、决定系数平均提高0.089,流量过程模拟均方根误差平均降低5.13 m^(3)/s、纳什效率系数和决定系数分别平均提高0.227、0.2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雨洪过程模拟 产流模式 SWMM GRGM-SWMM 郑州市
下载PDF
沿海地面沉降对风暴潮作用下洪水淹没影响的析因试验
5
作者 黄光玮 郭成超 +2 位作者 蔡华阳 田雨 赵铜铁钢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51,共10页
地面沉降会加剧沿海地区潮灾风险。基于验证良好的MIKE 21水动力模型预测珠海市未来地面沉降和风暴潮影响下洪水淹没情况,引入并设计析因试验以量化地面沉降和风暴潮对洪水淹没的单独效应、主效应和交互效应。结果表明:珠海市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会加剧沿海地区潮灾风险。基于验证良好的MIKE 21水动力模型预测珠海市未来地面沉降和风暴潮影响下洪水淹没情况,引入并设计析因试验以量化地面沉降和风暴潮对洪水淹没的单独效应、主效应和交互效应。结果表明:珠海市地面沉降在平沙镇东北至白蕉镇西南呈条带状分布,对洪水淹没存在空间“放大效应”。地面沉降和风暴潮交互作用会加剧鸡啼门水道和泥湾门水道两侧洪水向内陆演进的趋势;与内陆相比,沿岸农田和水产养殖区的淹没对地面沉降更为敏感。交互作用时两个因素的单独效应均增强,二者对洪水淹没存在正向协同交互作用。未来100年地面沉降情景下,地面沉降主效应约为风暴潮主效应的1.11~29.49倍,这表明地面沉降在淹没效应中占主导地位,在预测未来风暴淹没时须考虑地面沉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风暴潮 洪水淹没 析因试验 MIKE 21
下载PDF
基于MIKE FLOOD模型的湟水河上游洪水风险评估 被引量:4
6
作者 韩岭 盖永岗 +1 位作者 刘杨 张瑞海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61-165,共5页
湟水河上游段属于典型的山区性河段,河道比降大,暴雨洪水的突发性强,洪水流量大,历史短,具有巨大的破坏力,严重考验着河流的防洪能力。通过MIKE FLOOD耦合模型建立一二维水动力学模型评估现有防洪工程的防洪能力,预测了湟水河上游遭遇1... 湟水河上游段属于典型的山区性河段,河道比降大,暴雨洪水的突发性强,洪水流量大,历史短,具有巨大的破坏力,严重考验着河流的防洪能力。通过MIKE FLOOD耦合模型建立一二维水动力学模型评估现有防洪工程的防洪能力,预测了湟水河上游遭遇10年、50年、100年一遇洪水时的洪水风险情况,并且根据预测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工程改进建议,为该地区的防洪救灾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根据计算结果也表明MIKE FLOOD耦合模型在山区性河流的风险评估中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KE flood模型 山区河流 暴雨洪水 风险评估 湟水河上游
下载PDF
基于流溪河模型的任河流域城口段暴雨洪水模拟 被引量:1
7
作者 谢向东 林孝松 +3 位作者 李宏伟 张吉祥 涂荣誉 程宏莉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19,共5页
为准确、有效地预报任河流域城口段暴雨洪水,以DEM、土地利用和土壤类型数据为基础,利用流溪河模型构建任河流域3级河道模型,选取20190627暴雨洪水手动优选模型参数,借助20170923、20180919暴雨洪水验证模型适用性;考虑降雨移动方向,利... 为准确、有效地预报任河流域城口段暴雨洪水,以DEM、土地利用和土壤类型数据为基础,利用流溪河模型构建任河流域3级河道模型,选取20190627暴雨洪水手动优选模型参数,借助20170923、20180919暴雨洪水验证模型适用性;考虑降雨移动方向,利用优选模型模拟12 h降雨量为30、60、90、120、150 mm等5种情景洪水流量,分析各情景模拟特征。结果表明,参数优选后,20190627暴雨洪水洪峰误差减至2.79%,峰现时间提前5 h,模型模拟效果显著提升。20170923、20180919两次暴雨洪水洪峰误差小于20%、峰现误差小于3 h,满足模拟精度要求,流溪河模型可用于研究区暴雨洪水模拟。多情景下,30、60 mm降雨洪峰流量均小于150 m3/s;从90 mm降雨开始,洪峰流量急剧增加,增长率高达94.17%;降雨由上游往下游移动时洪水曲线至少出现1次峰值,反之洪水曲线仅有1次峰值,降雨量每增加30 mm,峰现时间提前1 h。流溪河模型在任河流域具有较好适用性,多情景模拟结果可为城口县设置暴雨洪水防治措施提供多视角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洪水 流溪河模型 任河流域 多情景模拟 城口县
下载PDF
有效不透水面分布对城市雨水径流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郑自琪 庞博 +2 位作者 李钰 陈浩铭 周斯聪 《水力发电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6,共12页
城市区域不透水面分布错综复杂,汇流路径多样,不透水面有效性及其产流机制成为城市水文学的热点问题。研究以北京市主城区为对象,构建了基于汇水路径的有效不透水面的识别方法,拟合出总不透水面与有效不透水面的经验公式,定量识别了不... 城市区域不透水面分布错综复杂,汇流路径多样,不透水面有效性及其产流机制成为城市水文学的热点问题。研究以北京市主城区为对象,构建了基于汇水路径的有效不透水面的识别方法,拟合出总不透水面与有效不透水面的经验公式,定量识别了不透水面有效性对北京市主城区雨水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不透水面有效性能显著提升模型模拟精度,针对不同城市化阶段,在各种重现期降雨情景下设置不同有效不透水面比例并进行模拟,发现有效不透水面对低重现期降雨产流过程的影响远大于高重现期降雨产流过程,且城市化前期有效不透水面增加会导致较大洪峰增长率,而城市化后期影响减小。研究可为优化城市地面格局,减缓城市洪涝灾害损失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不透水面 汇流路径 暴雨洪水管理模型 城市洪涝 洪峰流量
下载PDF
主客观融合精细化降水预报方法及防汛业务应用
9
作者 高唯清 王琳 +2 位作者 刘佳伟 傅承浩 黄小玉 《中国水利》 2024年第16期34-41,68,共9页
基于水利部现有预报数据和资源,开展主客观融合的精细化降水预报方法研究,研制了一套技术方法。选取2022—2023年4次较强洪水过程,对主客观融合预报、主观预报、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客观预报在9个流域的预报结果对照实况进行检... 基于水利部现有预报数据和资源,开展主客观融合的精细化降水预报方法研究,研制了一套技术方法。选取2022—2023年4次较强洪水过程,对主客观融合预报、主观预报、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客观预报在9个流域的预报结果对照实况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主客观融合预报在空间融合与时间拆分效果上优于主观预报和客观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客观融合 精细化降水预报 洪水预报应用 暴雨洪水
下载PDF
南京城市下垫面对夏季暴雨云团特征的影响
10
作者 沈烨 张晶寒 +1 位作者 袁慧玲 杨龙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3-462,共10页
为了理解城市下垫面对降雨的影响机制,选取南京地区2次不同天气背景的降雨过程,利用中尺度气象模式和暴雨云团追踪算法开展数值试验,揭示城市下垫面对暴雨云团形态、结构和演进特征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当天气强迫较弱时,城市热岛效应... 为了理解城市下垫面对降雨的影响机制,选取南京地区2次不同天气背景的降雨过程,利用中尺度气象模式和暴雨云团追踪算法开展数值试验,揭示城市下垫面对暴雨云团形态、结构和演进特征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当天气强迫较弱时,城市热岛效应增强大气边界层对流活动,暴雨云团进入城市后快速坍塌,云团数量减少,空间覆盖增大,降雨在城区增加;当天气强迫较强时,城市冠层影响暴雨云团特征,城市地区出现大量面积小、移动缓慢且空间结构“尖瘦”的暴雨云团,降雨在城区和城市下风向增加。城市下垫面对暴雨云团特征的影响与降雨前期天气强迫有关,更新了城市对降雨影响机制的传统认识,为城市地区暴雨临近预报和设计暴雨方法提供了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云团 城市洪涝 降雨 下垫面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珠江口地区台风风暴潮和流域洪水遭遇事件的风险探究
11
作者 余锡平 张安一方 单楷越 《中国水利》 2024年第14期27-32,共6页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该地区易受超强台风风暴潮和流域特大洪水等极端事件的侵袭,其复合作用的风险也不可忽视。全球气候变化更是增添了珠江三角洲地区防洪安全的复杂性。系统分析珠江口地区复合洪水...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该地区易受超强台风风暴潮和流域特大洪水等极端事件的侵袭,其复合作用的风险也不可忽视。全球气候变化更是增添了珠江三角洲地区防洪安全的复杂性。系统分析珠江口地区复合洪水的发生条件与致灾风险,提出精准防灾减灾措施,对保障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表明,珠江口地区的台风风暴潮和流域洪水的间隔窗口期呈逐步缩小趋势,二者叠加产生复合灾害的潜在风险呈逐步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 台风风暴潮 流域洪水 复合灾害 气候变化
下载PDF
海平面上升情景下沿海城市极端雨潮复合洪涝危险性评估——以海口市为例
12
作者 吴国凤 刘青 +2 位作者 许瀚卿 魏旭辰 王军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25-1035,共11页
以海口市为例,利用1960—2017年的66场台风资料,包括台风日降雨和风暴潮的极值水位,建立复合洪涝组合情景。基于多个情景,对海口市在海平面上升背景下极端雨潮复合洪涝灾害的潜在风险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1)在台风事件中,风暴潮为复... 以海口市为例,利用1960—2017年的66场台风资料,包括台风日降雨和风暴潮的极值水位,建立复合洪涝组合情景。基于多个情景,对海口市在海平面上升背景下极端雨潮复合洪涝灾害的潜在风险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1)在台风事件中,风暴潮为复合洪涝灾害的关键致灾因子,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主要位于南渡江入海口和北部滨海地区;2)在最大雨潮复合洪涝组合情景中,海口市受淹面积估计为148km^(2),相较于最小雨潮复合洪涝组合情景增加了约15倍,淹没区域中一半以上的区域积水深度超过1 m;3)在极端雨潮复合情景下,海甸岛、新埠岛及江东新区一带的滨海地区受到海平面上升影响最显著。根据RCP8.5情景预测,到2100年,海口市受极端复合洪涝灾害的影响区域预计达到约203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洪涝 雨潮 情景构建与模拟 海平面上升 沿海城市 海口市
下载PDF
台风风暴潮与上游洪水耦合作用下温州飞云江感潮河段潮水位模拟研究
13
作者 魏国振 任明磊 +3 位作者 孙琳 夏志昌 陈智洋 尤再进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16-1024,共9页
在全球气候急剧变化的背景下,沿海地区风暴潮发生的频率与受灾程度逐渐增加,特别是受风暴潮与上游流域洪水共同影响下的河口感潮河段区域。尽管现有风暴潮模型也引入多种不同的边界设置,但提供的边界条件有限,且无法满足当前国内复杂水... 在全球气候急剧变化的背景下,沿海地区风暴潮发生的频率与受灾程度逐渐增加,特别是受风暴潮与上游流域洪水共同影响下的河口感潮河段区域。尽管现有风暴潮模型也引入多种不同的边界设置,但提供的边界条件有限,且无法满足当前国内复杂水工程的概化需求。为此,文章以飞云江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耦合上游流域水动力模型IFMS与海洋风暴潮模型ADCIRC模式,充分发挥二者各自的优势,构建河口感潮河段洪水演进模型,实现飞云江感潮河段潮水位时空模拟。该模型不仅有效地考虑了河口海洋处风暴潮上溯对感潮河段区域洪水演进的影响,也考虑了流域上游洪水对该区域的影响。首先,采用2016年台风“鲇鱼”对模型进行验证,模拟结果与实测系列吻合度较高,误差满足基本要求。然后,对台风“杜苏芮”和“卡奴”影响下的瑞安、马屿、碧山六桥及洞头4个潮位站的洪水过程进行模拟,结果显示4个站点的洪峰误差值均低于0.30m,纳什系数大于0.80,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高低潮位变化,可应用于河口感潮河段防灾减灾中。最后,还分析了上、下游边界的驱动作用对感潮河段3个站点(瑞安、马屿、碧山六桥)潮水位预测的影响,证明了下边界对3个站点的潮水位预报影响比上边界的影响大。研究成果不仅为河口感潮河段洪水模拟提供了一种新方法,而且通过分析给出提升模型模拟精度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潮河段 水动力模型 风暴潮模型 上游洪水 潮水位模拟
下载PDF
考虑Copula-LM-HMS耦联的台风情境下大坝洪水漫顶风险率计算
14
作者 李佳 傅志敏 王亚坤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6-134,共9页
气候变化下台风风暴潮出现频次增加,形成的暴雨洪水对水库大坝安全产生极大威胁。由于部分地区实测流量资料缺少,基于雨量资料的随机模型与水文模型耦合模拟洪水过程线的研究亟待发展。针对现有小流域流量资料缺少问题,研究了基于降雨... 气候变化下台风风暴潮出现频次增加,形成的暴雨洪水对水库大坝安全产生极大威胁。由于部分地区实测流量资料缺少,基于雨量资料的随机模型与水文模型耦合模拟洪水过程线的研究亟待发展。针对现有小流域流量资料缺少问题,研究了基于降雨随机模型与水文模型的Copula-LM-HMS耦联模型,来模拟入库洪水并计算水库大坝洪水漫顶风险率。该模型通过Copula函数与拉丁超立方-蒙特卡罗抽样(Latin Hypercube-Monte Carlo Simulation)生成流域多组7日降雨数据,并通过变倍比放大法缩放处理得到相应降雨序列,利用HEC-HMS水文模型模拟洪水过程线并结合调洪演算得到坝前最高水位,同时考虑风浪作用来模拟台风情景下的库水位变化情况,计算大坝洪水漫顶风险率,并分析不同组合条件对洪水漫顶风险率的影响。余姚市四明湖水库实例分析表明,构建的Copula-LM-HMS耦合模型计算得到的拦河坝在未来台风情境下无漫顶风险,自溃坝最小漫顶风险为0.22%,最大漫顶风险达到2.68%;洪水漫顶风险与降雨分布及起调水位有关,同时风浪作用对洪水漫顶风险影响较大。基于耦合模型进行中小流域洪水漫顶风险率计算,不仅能考虑降雨系列之间的相关性、流域地形特征与实际调洪规则,还可延长无流量资料地区水库大坝应对台风情境下洪水风险的预报期,为保证水库大坝应对未来气候变化影响下的运行安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风暴潮 洪水漫顶风险率 随机降雨模拟 HEC-HMS水文模型 调洪演算模型
下载PDF
临泽县黑山口河“2022-08-13”暴雨洪水调查研究
15
作者 姚代顺 周轶成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24年第3期88-90,共3页
文章对黑山口河“2022-08-13”暴雨洪水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确定黑山口河此次洪峰流量为59.8 m3/s,重现期为百年一遇,调查研究了该暴雨洪水特性,为临泽县合黎山区针对强降雨、局部大洪水等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置提供了数据支撑。
关键词 临泽县 黑山口河 暴雨洪水 调查 研究
下载PDF
斋堂水库23·7特大暴雨洪水分析与思考
16
作者 王璠 刘波 +3 位作者 宋占春 彭超宇 任国飞 孙雪峰 《中国高新科技》 2024年第15期143-145,共3页
2023年7月29日—8月1日受台风“杜苏芮”影响,斋堂水库流域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持续的强降雨过程,使斋堂水库发生了1974年建库以来的最大洪水。在此次洪水过程中,先后发生了断网、断电、前哨水文站失联等突发情况,为了保证下游人民... 2023年7月29日—8月1日受台风“杜苏芮”影响,斋堂水库流域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持续的强降雨过程,使斋堂水库发生了1974年建库以来的最大洪水。在此次洪水过程中,先后发生了断网、断电、前哨水文站失联等突发情况,为了保证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斋堂水库科学调度、拦洪错峰、果断处置突发情况,充分发挥了防洪效益。文章通过对此次暴雨洪水的分析,为今后斋堂水库防洪减灾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斋堂水库 台风暴雨 洪水分析 23·7
下载PDF
中洲河“22.6”暴雨洪水分析
17
作者 陈仲桥 《广东水利水电》 2024年第10期70-74,共5页
受超强“龙舟水”影响,2022年6月20日至21日,中洲河大象(二)水文站出现建站以来最大洪水过程,洪峰水位为7.57 m(冻结基面,下同),洪峰流量为1410 m^(3)/s。该文对中洲河“22.6”大洪水的暴雨成因、暴雨过程及特点、洪水过程、洪水重现期... 受超强“龙舟水”影响,2022年6月20日至21日,中洲河大象(二)水文站出现建站以来最大洪水过程,洪峰水位为7.57 m(冻结基面,下同),洪峰流量为1410 m^(3)/s。该文对中洲河“22.6”大洪水的暴雨成因、暴雨过程及特点、洪水过程、洪水重现期以及洪水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成果可为今后中洲河防洪减灾、水资源合理利用与开发提供可靠的水文数据及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洲河 “22.6” 暴雨洪水分析 重现期
下载PDF
基于“9·7”特大暴雨的深圳河流域防洪能力分析
18
作者 周慧 刘晶 +2 位作者 高时友 吴尧 卢陈 《人民珠江》 2024年第11期34-42,共9页
为探究深圳河流域当前防洪能力能否满足设计标准,基于一维水动力数学模型,对深圳河流域2023年“9·7”特大暴雨的洪水过程进行模拟,并进一步模拟分析不同地形及不同糙率下的流域防洪能力,模拟结果表明,2016—2020年的清淤工程后,深... 为探究深圳河流域当前防洪能力能否满足设计标准,基于一维水动力数学模型,对深圳河流域2023年“9·7”特大暴雨的洪水过程进行模拟,并进一步模拟分析不同地形及不同糙率下的流域防洪能力,模拟结果表明,2016—2020年的清淤工程后,深圳河干流的防洪能力已由部分河段不足20年一遇提升到整体满足50年一遇。但由于清淤后河床快速回淤抬高和河道内植被生长导致糙率增加,支流莲塘河上游河段不能满足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目前深圳河的防洪面临扇形集雨地貌叠加城市化发展、河道清淤后回淤明显以及河口红树林不断扩张等不利下垫面条件、极端灾害天气频发和内涝风险严重等挑战,需要从流域层面对防洪能力的提升进行总体方案布局,采取蓄、滞、分、泄、挡等各项措施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削减洪峰流量和增加河道行洪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雨 暴雨洪水 防洪能力 深圳河流域
下载PDF
极端天气下轨道交通水害致灾因子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江雨潮 高燕 +2 位作者 史天根 孙可天 施旭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19,共10页
近年来,在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多种极端天气因素的相互作用下,洪涝事件对城市及轨道交通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以粤港澳大湾区典型沿海城市洪涝事件为例,研究了轨道交通水害的主要致灾因子(极端降雨和台风风暴潮)及相关特征参数,揭示了其时... 近年来,在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多种极端天气因素的相互作用下,洪涝事件对城市及轨道交通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以粤港澳大湾区典型沿海城市洪涝事件为例,研究了轨道交通水害的主要致灾因子(极端降雨和台风风暴潮)及相关特征参数,揭示了其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表明:①近年来,广州市降雨量、降雨强度均明显增加,但降雨历时减少,降雨整体呈现增多且趋于集中的极端化趋势。广州市降雨时间分布在年内存在两个极值区间,第一极值区间与广州市“龙舟水”相关,第二极值区间主要受台风影响。广州市降雨空间分布不均,主要受季风及地理位置影响。②近10 a影响广东省的29场台风风暴潮灾害集中发生在7~10月,该时间与降雨第二极值区间重合。在对近年广东省典型轨道交通水害事件进行总结后发现,水害高发期与两个极值区间重合。虽然广东省台风强度存在缓慢降低趋势,但由于广东省沿海城市遭受台风风暴潮灾害的频次不断上升,且粤中地区密集分布有广东省全部的地下轨道交通系统,未来广东省轨道交通系统水害风险将随着极端天气时空分布特征的变化进一步加大。研究成果可为未来城市轨道交通水害致灾特征研究提供依据,为城市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洪涝灾害 致灾因子 极端降雨 台风风暴潮 特征参数模型 广州市
下载PDF
河口强排泵闸在高潮叠加风暴潮条件下的应用研究
20
作者 林杏传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24年第10期77-82,共6页
为了降低高潮叠加风暴潮对相关地区的影响,研究将河口强排泵闸技术用于泄洪排涝水利工程中,以期降低对相关地区的损失。通过对河口强排泵闸进行模拟试验,结果显示,使用该技术后,各检测点泄洪排涝后的实际水位与预期水位之间的差距均在1c... 为了降低高潮叠加风暴潮对相关地区的影响,研究将河口强排泵闸技术用于泄洪排涝水利工程中,以期降低对相关地区的损失。通过对河口强排泵闸进行模拟试验,结果显示,使用该技术后,各检测点泄洪排涝后的实际水位与预期水位之间的差距均在1cm之间,同时当地生态环境质量评分显著提高;2023年第三季度的经济损失降低89%。表明研究提出的河口强排泵闸可以提高泄洪排涝的效率,降低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潮叠加风暴潮 河口强排泵闸 泄洪排涝 水利工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