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ending of Euler-Bernoulli nanobeams based on the strain-driven and stress-driven nonlocal integral models: a numerical approach 被引量:3
1
作者 M.Faraji Oskouie R.Ansari H.Rouhi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5期871-882,共12页
Eringen's nonlocal elasticity theory is extensively employed for the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because it is able to capture nanoscale effects.Previous studies have revealed that using the differential form of th... Eringen's nonlocal elasticity theory is extensively employed for the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because it is able to capture nanoscale effects.Previous studies have revealed that using the differential form of the strain-driven version of this theory leads to paradoxical results in some cases,such as bending analysis of cantilevers,and recourse must be made to the integral version.In this article,a novel numerical approach is developed for the bending analysis of Euler-Bernoulli nanobeams in the context of strain-and stress-driven integral nonlocal models.This numerical approach is proposed for the direct solution to bypass the difficulties related to converting the integral governing equation into a differential equation.First,the governing equation is derived based on both strain-driven and stress-driven nonlocal models by means of the minimum total potential energy.Also,in each case,the governing equation is obtained in both strong and weak forms.To solve numerically the derived equations,matrix differential and integral operators are constructed based upon the finite difference technique and trapezoidal integration rule.It is shown that the proposed numerical approach can be efficiently applied to the strain-driven nonlocal model with the aim of resolving the mentioned paradoxes.Also,it is able to solve the problem based on the strain-driven model without inconsistencies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model that are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ingen's NONLOCAL theory Stress-driven MODEL strain-driven MODEL Euler-Bernoulli beam Numerical approach Paradox
下载PDF
基于应变响应数据驱动的游乐设施框架结构危险预警
2
作者 朱峰 柴宏旭 《计算机应用文摘》 2024年第24期185-187,190,共4页
常规的游乐设施框架结构危险预警方法以设施维护记录分析为主,但从海量维护数据中提取出的危险预警往往无法适应实时变化的预警场景,导致预警效果不佳。因此,文章设计了基于应变响应数据驱动的游乐设施框架结构危险预警方法,能监测游乐... 常规的游乐设施框架结构危险预警方法以设施维护记录分析为主,但从海量维护数据中提取出的危险预警往往无法适应实时变化的预警场景,导致预警效果不佳。因此,文章设计了基于应变响应数据驱动的游乐设施框架结构危险预警方法,能监测游乐设施框架结构安全风险,对影响游客安全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与重要性排序,并通过动态监管每个风险因素来掌握风险源主体行为。基于应变响应数据驱动建立框架结构危险预警指标,根据游乐设施框架结构应变模态振型突变情况判断结构存在的安全隐患,可确保预警的准确性。此外,文章采用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危险预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响应 数据驱动 游乐设施 框架结构 危险预警方法
下载PDF
激光驱动飞片加载金属箔板成形机理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刘会霞 杨昆 +4 位作者 王霄 王匀 李保春 高传玉 周明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65-869,共5页
分析了激光驱动飞片加载金属箔板成形的机理,结合激光驱动飞片模型和高速碰撞动力学理论,得到激光驱动飞片加载金属箔板成形时工件的应变率高达10^6~10^7S^-1,并给出了飞片加载的速度范围。从冲击温升、相变、位错密度等方面阐述了... 分析了激光驱动飞片加载金属箔板成形的机理,结合激光驱动飞片模型和高速碰撞动力学理论,得到激光驱动飞片加载金属箔板成形时工件的应变率高达10^6~10^7S^-1,并给出了飞片加载的速度范围。从冲击温升、相变、位错密度等方面阐述了高压高应变率下成形的特点,从理论上说明了激光驱动飞片加载技术能够提高金属箔板的成形能力,设计并完成了实验,实现了10μm厚铝箔的激光驱动飞片加载成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成形 激光驱动飞片 应变率 金属箔板
下载PDF
异步轧制驱动的等通道转角大应变技术 被引量:1
4
作者 蒋凌 许晓静 +3 位作者 费震旦 陆文俊 卢予东 成城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81-84,共4页
针对同步轧制驱动等通道转角大应变技术中主动轮扭矩与总扭矩之比过大的问题,采用有限元软件Defrorm-3D研究了异步轧制对轧制驱动等通道转角大应变技术的影响,分析了工件的大应变过程。结果表明:采用下轮比上轮转速低的异步轧制驱动,能... 针对同步轧制驱动等通道转角大应变技术中主动轮扭矩与总扭矩之比过大的问题,采用有限元软件Defrorm-3D研究了异步轧制对轧制驱动等通道转角大应变技术的影响,分析了工件的大应变过程。结果表明:采用下轮比上轮转速低的异步轧制驱动,能够降低主动轮扭矩;与同步轧制驱动相比,可有效缓解主动轮扭矩与总扭矩之比过大这一现象,但其产生的有效应变有所降低。当下轮的转速在0.1rad/s或以下时,工件的形貌较为光整;反之工件表面则出现严重的凹凸不平,甚至出现局部开裂现象。在对称转速下,当下轮比上轮的转速低时,装置的能耗特性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步轧制驱动 大应变 有限元模拟
下载PDF
微镜面的自组装制作技术
5
作者 王海龙 秦文华 赵传华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4期75-78,共4页
对最近发展的应力驱动的微结构的自组装技术进行了介绍,利用这种技术可以很方便地把许多微型器件在同一衬底上进行组装,在微光机电系统中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以制作GaAs微镜面为例,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自组装过程进行了模拟.通过... 对最近发展的应力驱动的微结构的自组装技术进行了介绍,利用这种技术可以很方便地把许多微型器件在同一衬底上进行组装,在微光机电系统中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以制作GaAs微镜面为例,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自组装过程进行了模拟.通过模拟得到了优化的样品结构与器件尺寸,并且发现添加合适厚度的应变补偿层对获得平整的镜面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技术 微镜面 应力驱动
下载PDF
光致形变聚合物材料马达光驱动的变形能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陈茂林 刘钊 +2 位作者 岳涛 朱玉田 李安虎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1-174,共4页
随着光致形变聚合物材料研究的不断深入,迫切需要从理论上研究其光致驱动的力学行为。针对这一情况,本文提出了光致形变聚合物材料系统的变形能分析方法,初步建立了材料梁的变形能分析模型。利用此方法,对由光致形变聚合物材料带构成的... 随着光致形变聚合物材料研究的不断深入,迫切需要从理论上研究其光致驱动的力学行为。针对这一情况,本文提出了光致形变聚合物材料系统的变形能分析方法,初步建立了材料梁的变形能分析模型。利用此方法,对由光致形变聚合物材料带构成的光驱动马达的驱动力矩进行了分析和计算,结果与试验现象相符合,解释了光照条件对驱动力、驱动方向的影响,较好地揭示了该马达的光驱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致形变聚合物 光驱动马达 变形能分析 驱动力矩
下载PDF
强激光加载下材料强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席涛 辛建婷 +4 位作者 何卫华 税敏 储根柏 范伟 谷渝秋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7,共7页
强激光动高压加载是目前研究极端条件下材料强度等动态响应特性的重要手段,是完善状态方程的有效途径。文章介绍了激光动高压加载技术,总结了适用于高压高应变率加载条件的材料本构方程,重点关注了强激光加载下材料强度测试方法以及利... 强激光动高压加载是目前研究极端条件下材料强度等动态响应特性的重要手段,是完善状态方程的有效途径。文章介绍了激光动高压加载技术,总结了适用于高压高应变率加载条件的材料本构方程,重点关注了强激光加载下材料强度测试方法以及利用这些测试方法取得的实验进展,并对激光加载下强度研究相关理论和实验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强度 激光加载 本构模型 高应变率 高压强
下载PDF
扭矩嵌入检测的机器人关节伺服舵机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谢光辉 张进春 +1 位作者 程福刚 吴德明 《自动化仪表》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6-28,共3页
为提高绘图机器人的轨迹跟踪精度,提出了一种嵌入式扭矩检测的谐波驱动伺服舵机。首先介绍了绘图机器人的结构;然后从机械结构、扭矩检测原理和控制方法这三方面对嵌入式扭矩检测的谐波驱动伺服舵机进行了设计。该伺服舵机通过贴于谐波... 为提高绘图机器人的轨迹跟踪精度,提出了一种嵌入式扭矩检测的谐波驱动伺服舵机。首先介绍了绘图机器人的结构;然后从机械结构、扭矩检测原理和控制方法这三方面对嵌入式扭矩检测的谐波驱动伺服舵机进行了设计。该伺服舵机通过贴于谐波齿轮柔轮上的应变片来检测机器人各关节扭矩,这种结构既不增加系统的物理尺寸,也不减小其刚性。最后,将所设计的伺服舵机应用于绘图机器人进行绘图,实验结果表明了其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信号处理器 嵌入式扭矩检测 谐波驱动 伺服舵机 应变片
下载PDF
美俄开展的铜材料动态屈服强度实验研究
9
作者 焦晓静 张平 韩锋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95-499,共5页
本文介绍了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和俄罗斯联邦核中心合作完成的高应变率系列实验RHSR-0,1,2。实验的目的是通过铜材料表面正弦螺纹的波幅增长率来确定铜的动态屈服强度。实验中利用两级爆炸驱动脉冲功率发生器来产生所需的35MA... 本文介绍了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和俄罗斯联邦核中心合作完成的高应变率系列实验RHSR-0,1,2。实验的目的是通过铜材料表面正弦螺纹的波幅增长率来确定铜的动态屈服强度。实验中利用两级爆炸驱动脉冲功率发生器来产生所需的35MA强电流,采用了三层套管系统(铝-介质-铜)和径向X-光照相技术,所得到的最终实验结果与理论模型的预测值基本一致,说明利用该实验原理来确定材料的动态屈服强度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服强度 应变率 爆炸驱动脉冲功率发生器
下载PDF
Numerical analysis of bending property of bi-modulus materials and a new method for measurement of tensile elastic modulus
10
作者 Tianmin Wang Jianhong Y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23年第10期2539-2555,共17页
In nature,there are widely distributed bi-modulus materials with different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under compressive and tensile stress states,such as concrete,rock and ceramics.Due to the lack of constitutive mod... In nature,there are widely distributed bi-modulus materials with different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under compressive and tensile stress states,such as concrete,rock and ceramics.Due to the lack of constitutive model that could reasonably consider the bi-modulus property of materials,and the lack of simple and reliable measurement methods for the tensile elastic parameters of materials,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always neglect the effect of the bi-modulus property of materials in engineering design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To solve this problem,this study utilizes the uncoupled strain-driven constitutive model proposed by Latorre and Montáns(2020)to systematically study the distributions and magnitudes of stresses and strains of bi-modulus materials in the three-point bending test through the numerical method.Furthermore,a new method to synchronously measure the tensile and compressive elastic moduli of materials through the four-point bending test is proposed.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bi-modulus property of materials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stress,strain and displacement in the specimen utilized in the three-point and four-point bending tests.Meanwhile,the results from the numerical tests,in which the elastic constitutive model proposed by Latorre and Montáns(2020)is utilized,also indicate that the newly proposed measurement method has a good reliability.Although the new measurement method proposed in this study can synchronously and effectively measure the tensile and compressive elastic moduli,it cannot measure the tensile and compressive Poisson’s rati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odulus material Uncoupled strain-driven constitutive model Three-point bending test Four-point bending test Tensile elastic modulus FssiCAS
下载PDF
大压下率对连轧驱动等通道转角大应变技术的影响
11
作者 陆文俊 许晓静 +2 位作者 卢予东 费震旦 蒋凌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1-4,共4页
采用有限元软件DEFORM-3D模拟了连轧驱动等通道转角大应变技术,研究了大轧制压下对大应变技术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摩擦系数低(0.12)时,工件与轧制轮之间出现打滑现象,在转角变形区出现沿弯曲通道向上位置的镦宽现象;在摩擦系数过高(0.5... 采用有限元软件DEFORM-3D模拟了连轧驱动等通道转角大应变技术,研究了大轧制压下对大应变技术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摩擦系数低(0.12)时,工件与轧制轮之间出现打滑现象,在转角变形区出现沿弯曲通道向上位置的镦宽现象;在摩擦系数过高(0.5~0.7)时,进入弯曲通道,出现明显的轧宽现象,在出口通道处,工件出现破损现象;在摩擦系数适中(0.3)时,工件变形流畅,工件在出口通道内未填满通道宽度。随着轧制压下率增大,有效应变增大,但能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轧制驱动 大应变技术 大压下率 有限元模拟
下载PDF
实现材料高应变率拉伸加载的爆炸膨胀环技术 被引量:17
12
作者 汤铁钢 李庆忠 +2 位作者 陈永涛 谷岩 刘仓理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46-549,共4页
设计了新型的爆炸膨胀环实验加载装置,加载装置中采用爆炸丝线起爆方式,避免了传统装置中对碰爆轰波加载时的应力不均匀性。利用新型的爆炸膨胀环实验技术研究了无氧铜材料的动态性能,利用激光位移干涉仪测量了试样环的径向速度历史,处... 设计了新型的爆炸膨胀环实验加载装置,加载装置中采用爆炸丝线起爆方式,避免了传统装置中对碰爆轰波加载时的应力不均匀性。利用新型的爆炸膨胀环实验技术研究了无氧铜材料的动态性能,利用激光位移干涉仪测量了试样环的径向速度历史,处理数据获得了无氧铜材料的流动应力-塑性应变-应变率的关系,为进一步利用爆炸膨胀环实验技术研究材料在高应变率拉伸加载时的本构关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爆炸膨胀环 冲击拉伸实验 无氧铜 高应变率
下载PDF
磁驱动相变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聂志华 王沿东 刘冬梅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2年第3期15-25,43,共12页
磁驱动相变材料利用外磁控制下铁弹马氏体变体重排或磁诱导一级相变产生的形状记忆效应来捕获应变,兼具铁弹形状记忆与磁致伸缩功效特征。Heusler型Ni-Mn-X(X=Ga或In)系磁驱动相变合金材料具有磁感生应变大、能量密度高、反应速度快等优... 磁驱动相变材料利用外磁控制下铁弹马氏体变体重排或磁诱导一级相变产生的形状记忆效应来捕获应变,兼具铁弹形状记忆与磁致伸缩功效特征。Heusler型Ni-Mn-X(X=Ga或In)系磁驱动相变合金材料具有磁感生应变大、能量密度高、反应速度快等优点,是未来重要磁传感器和磁驱动器研制的关键。主要介绍了国内外Ni-Mn-Ga、Ni-Co-Mn-In、反铁磁体等磁驱动相变材料的研究进展,以及本课题组利用高能X射线衍射和中子散射技术对磁驱动相变材料的原位研究。最后,展望了磁驱动相变合金材料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驱动相变 磁感生应变 马氏体相变 形状记忆合金 超弹性
下载PDF
珊瑚礁地质大直径钢管打入桩承载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修成 徐杰 +1 位作者 游新鹏 谢锋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7-163,共7页
马尔代夫中马友谊大桥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主墩基础施工过程中,将35根大直径钢护筒施沉至中等—强胶结礁灰岩地层,作为钻孔平台的临时桩基础。以主墩大直径钢护筒沉桩记录为依据,并结合高应变动力检测方法,对珊瑚礁地质大直径打入桩的... 马尔代夫中马友谊大桥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主墩基础施工过程中,将35根大直径钢护筒施沉至中等—强胶结礁灰岩地层,作为钻孔平台的临时桩基础。以主墩大直径钢护筒沉桩记录为依据,并结合高应变动力检测方法,对珊瑚礁地质大直径打入桩的承载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以钙质砂为主的覆盖层侧阻力较小;2)礁灰岩侧阻力随胶结程度的增加而增大;3)中等—强胶结礁灰岩可以作为打入桩的持力层,端阻力约占总承载力的70%;4)打入桩的承载力恢复系数较小,仅为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礁地质 打入桩 高应变动力检测 承载特性
下载PDF
有限元分析在液黏调速离合器传动轴设计中的应用
15
作者 王晓明 杨前明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11年第5期19-21,共3页
基于对液体黏性调速离合器被动轴结构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传统轴类零件力学分析方法,建立了力学模型,指出了受力集中的危险截面。为进一步分析其受力与应变特性,运用ANSYS软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进一步揭示了液体黏性调速离合器被... 基于对液体黏性调速离合器被动轴结构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传统轴类零件力学分析方法,建立了力学模型,指出了受力集中的危险截面。为进一步分析其受力与应变特性,运用ANSYS软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进一步揭示了液体黏性调速离合器被动轴在承载工况下的更加细微的应力与应变规律。两种方法获得了基本一致的分析结论,表明基于ANSYS有限元分析方法建模的正确性,为被动轴及类似轴类零件的合理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速离合器 被动轴 有限元分析 应力与应变
下载PDF
基于应变监控数据的金属结构疲劳裂纹量化模型研究
16
作者 李坤鹏 李彪 +3 位作者 张彦军 周颜 张腾 李亚智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32-941,共10页
实时获取金属结构的疲劳裂纹长度是开展飞机单机寿命监控和剩余寿命估算的基础。采用深度学习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应变监控数据的金属结构疲劳裂纹长度预测模型,通过构造循环对抗网络模型、裂纹尺寸的分类模型和裂纹长度的量化模型,分... 实时获取金属结构的疲劳裂纹长度是开展飞机单机寿命监控和剩余寿命估算的基础。采用深度学习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应变监控数据的金属结构疲劳裂纹长度预测模型,通过构造循环对抗网络模型、裂纹尺寸的分类模型和裂纹长度的量化模型,分别实现了含裂纹结构的应变试验数据与有限元模型数据的映射、裂纹尺寸范围的准确分类、裂纹长度的精确量化。将上述方法应用于中心带孔金属板在随机载荷谱下的疲劳裂纹监测,有效实现了疲劳裂纹长度的实时预测。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单孔板的孔边疲劳裂纹长度预测误差小于1 mm,满足工程实际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裂纹 应变监测 深度学习 数据驱动模型 疲劳裂纹预测
下载PDF
高电驱动应变介电弹性体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雷鹏 刘锦茹 +3 位作者 吕生华 雷颖 谢蕊颖 张康宁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121-134,共14页
介电弹性体(DE)是一种在电场作用下能发生形变、撤去电场可恢复原状的智能材料,具有形变大、重量轻、驱动效率高、响应速度快、黏弹滞后损耗小等特点,在智能机器人及仿生材料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被视为下一代“电-机驱动器”.然而,... 介电弹性体(DE)是一种在电场作用下能发生形变、撤去电场可恢复原状的智能材料,具有形变大、重量轻、驱动效率高、响应速度快、黏弹滞后损耗小等特点,在智能机器人及仿生材料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被视为下一代“电-机驱动器”.然而,传统的介电弹性体需要在很高的电场下才可产生较大的形变量,严重制约了介电弹性体在诸多领域的应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科研人员作了大量研究工作,提出降低弹性模量、提高介电常数、降低膜厚度等方法来构建在低电场下获得较高电驱动应变的介电弹性体.综述了提高介电弹性体电驱动性能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介电弹性体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电弹性体 电驱动应变 介电常数 杨氏模量
下载PDF
某核电机组电动给水系统管道冲击振动监测分析与治理 被引量:1
18
作者 陶建堂 黄小波 +1 位作者 付勇 阙家嘉 《电力系统装备》 2021年第14期65-67,共3页
某大型核电机组调试过程中,电动给水泵系统(APA)处于停运状态时其管道上发生了多个支吊架及液压阻尼器断裂破坏。根据现场勘察,确定APA系统处于停运状态下曾产生过强烈的瞬态冲击振动。为捕捉瞬态冲击振动和分析导致瞬态冲击振动的根本... 某大型核电机组调试过程中,电动给水泵系统(APA)处于停运状态时其管道上发生了多个支吊架及液压阻尼器断裂破坏。根据现场勘察,确定APA系统处于停运状态下曾产生过强烈的瞬态冲击振动。为捕捉瞬态冲击振动和分析导致瞬态冲击振动的根本原因,采用应变电测技术对管道上多个限位支架及阻尼器的荷载进行实时在线监测。监测过程捕获了多次APA系统的强烈冲击振动,冲击振动产生时部分支吊架的瞬时冲击荷载远超过许用荷载,明确了导致限位支架及阻尼器断裂的直接原因。结合设备状态监测系统及相关系统运行日志深入分析,明确导致APA系统瞬态冲击振动的根本原因为高温暖泵水在低压条件下气化并在管道高点聚集。蒸汽聚集到一定量之后排向给水除氧器引起管道内部大量流体的运动状态瞬变,产生强烈的瞬态冲击振动。明确根本原因后对暖泵水运行策略进行优化,成功消除APA系统停运状态下的瞬态冲击振动,保证了该系统管道及相关设备的安全,同时也为电力行业管道系统类似瞬态冲击振动问题的根本原因分析积累了可供参考的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给水 瞬态冲击振动 应变电测 在线监测
下载PDF
岩心钻机结构的轻量化优化和光测法强度分析
19
作者 张阳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7-170,共4页
采用拓扑优化结合目标驱动优化的方法对岩心钻机底座及给进机身进行了轻量化设计,使底座和给进机身质量分别降低了15. 44%、26. 18%,且应力分布更加均匀,材料利用率大幅提高。并采用数字散斑相关法对给进机身动态应变进行了测量,验证其... 采用拓扑优化结合目标驱动优化的方法对岩心钻机底座及给进机身进行了轻量化设计,使底座和给进机身质量分别降低了15. 44%、26. 18%,且应力分布更加均匀,材料利用率大幅提高。并采用数字散斑相关法对给进机身动态应变进行了测量,验证其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同时获得机身的振动频率为13 Hz,为整机动态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量化 拓扑优化 目标驱动优化 应变测量 数字散斑光学测量
下载PDF
大直径灌注桩的应力应变测试研究
20
作者 黄克海 施斌 唐军峰 《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1期37-41,共5页
桩身应力应变测试是从微观上了解桩基工作性状的基本方法.某工程大直径灌注桩采用静压试桩,通过考察应力应变测试结果,即试桩的Q-S曲线、桩身轴力曲线、单位摩阻应力曲线、单位摩阻应力随加载量变化的曲线,从微观上了解桩基工作性状,给... 桩身应力应变测试是从微观上了解桩基工作性状的基本方法.某工程大直径灌注桩采用静压试桩,通过考察应力应变测试结果,即试桩的Q-S曲线、桩身轴力曲线、单位摩阻应力曲线、单位摩阻应力随加载量变化的曲线,从微观上了解桩基工作性状,给出一些结论,供同类型工程设计和施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直径灌注桩 应力应变测试 工作性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