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但明伦《聊斋志异》评点中对“奇”的阐释
1
作者 王炜 方健霖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5期85-91,共7页
但明伦在评点《聊斋志异》时,将“奇”作为核心术语,并通过奇文和奇事两个维度进行阐释。就奇文而言,但明伦以“曲”为奇文的构型准则,将创作中曲折变化的叙事手法拢括在奇文的范畴之内,架构了“奇”与文法层面相对应的叙述方式。就奇... 但明伦在评点《聊斋志异》时,将“奇”作为核心术语,并通过奇文和奇事两个维度进行阐释。就奇文而言,但明伦以“曲”为奇文的构型准则,将创作中曲折变化的叙事手法拢括在奇文的范畴之内,架构了“奇”与文法层面相对应的叙述方式。就奇事而论,但明伦从题材内容的角度确立“幻”为奇事的内核。在奇文与奇事双向同构的批评维度中,但明伦将“奇”与“理”构于一体,围绕“奇”与因果报应的关系建构起特定的逻辑依据,重构了“奇”的原初义涵。这样,“奇”不仅接续独特、殊异的本义,进而还与社会道德准则、伦理规范形成了正向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但明伦 小说评点 《聊斋志异》
下载PDF
生态美学背景下的《聊斋志异》解读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睿涛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8期5-8,共4页
在探索《聊斋志异》所蕴含的深层次生态美学思想的过程中,我们从生态美学的视角出发,解读这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对自然景象、动植物形象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描绘。蒲松龄通过其作品中丰富的自然描写和人与自然的互动,不仅展现了他对... 在探索《聊斋志异》所蕴含的深层次生态美学思想的过程中,我们从生态美学的视角出发,解读这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对自然景象、动植物形象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描绘。蒲松龄通过其作品中丰富的自然描写和人与自然的互动,不仅展现了他对自然美的深度理解和热爱,而且表达了对和谐人与自然关系的追求。这些故事中的神话色彩不仅反映出作者对于自然环境的深切关怀,同时也提出了对环境保护的生态警示,展现了深刻的人文关怀。在当前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蒲松龄的作品促使我们重新思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能性,这一过程不仅为我们带来文学审美的享受,也深化了我们对自然和生态环境的认识。该文旨在通过对《聊斋志异》的深入解读,探讨如何通过文学表达生态美学理念,以及这一理念对当代社会实践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生态美学 自然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警示 人文关怀
下载PDF
由新见日藏汉籍《十二家灯谜稿》论晚清灯谜对《聊斋志异》的措用
3
作者 任增强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3期100-107,共8页
新见日本实践女子大学庋藏晚清《十二家灯谜稿》为国内缺藏的谜稿版本,共辑录十二位谜家所做灯谜。就所引小说而言,谜稿中与《聊斋志异》相关的灯谜数量最多,且措用形式多样,对《聊斋志异》的篇目、人物、文句与作者俱有涉及。《十二家... 新见日本实践女子大学庋藏晚清《十二家灯谜稿》为国内缺藏的谜稿版本,共辑录十二位谜家所做灯谜。就所引小说而言,谜稿中与《聊斋志异》相关的灯谜数量最多,且措用形式多样,对《聊斋志异》的篇目、人物、文句与作者俱有涉及。《十二家灯谜稿》体现了《聊斋志异》在晚清通俗化的接受取向,表明《聊斋志异》在晚清时期流传的广度与深度已非其他清代小说可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藏汉籍 《十二家灯谜稿》 《聊斋志异》 措用
下载PDF
犹抱琵琶半遮面--翟理斯英译《聊斋志异》文化话语重构研究
4
作者 戴文艺 《蒲松龄研究》 2024年第3期90-102,共13页
Strange Stories from a Chinese Studio是第一个以完整译本形式出版的《聊斋志异》英译本,在英语世界流传甚广,经久不衰,对后世《聊斋志异》的英语重译和其他语种外译产生了重要影响。翟理斯在翻译过程中对《聊斋志异》原文的文化话语... Strange Stories from a Chinese Studio是第一个以完整译本形式出版的《聊斋志异》英译本,在英语世界流传甚广,经久不衰,对后世《聊斋志异》的英语重译和其他语种外译产生了重要影响。翟理斯在翻译过程中对《聊斋志异》原文的文化话语进行了重构,本文从文本内容的选择性采用、标示性建构和参与者再定位三方面,分析了翟译本的文化话语重构策略,并进一步探索译者翻译策略背后的原因,寻求译本被英语世界成功接受的有效翻译模式,对当代的中国文学外译和中华文化传播提供有益的启发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翟理斯 文化话语 重构
下载PDF
《聊斋志异》的劝善主旨研究
5
作者 鲁仪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7-81,共5页
当代学者对《聊斋志异》的研究重心多在其才学方面,而缺少对其道德方面的关注,忽视了它的劝善目的。从小说内容看,其劝人向善的目的是十分明确的。从书中“花妖狐媚、鬼魅精怪”幻想故事并结合当时时代背景看,其不仅反映了现实生活,寄... 当代学者对《聊斋志异》的研究重心多在其才学方面,而缺少对其道德方面的关注,忽视了它的劝善目的。从小说内容看,其劝人向善的目的是十分明确的。从书中“花妖狐媚、鬼魅精怪”幻想故事并结合当时时代背景看,其不仅反映了现实生活,寄托了作者的理想,而且蕴藏着丰富的劝善思想。蒲松龄将自己对社会、家庭、个人所应具有的道德观念与奇闻异事相融合,通过《聊斋志异》传达给世人。小说通过一则则光怪陆离的短篇小说,以寓庄于谐的方式达成其劝善的主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劝善 主旨
下载PDF
“疯癫与文明”视域下《聊斋志异》非理性人物形象探析
6
作者 耿鑫 《武夷学院学报》 2024年第10期39-43,共5页
福柯指出疯癫是一种文明产物。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众多极富个性的非理性人物形象,他们因行为怪诞、言语癫狂而遭到封建社会的排斥和打压。然而,这群不合时宜的人,实则是心性纯良、勇敢坚毅、爱憎分明的时代觉醒者。在“疯癫... 福柯指出疯癫是一种文明产物。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众多极富个性的非理性人物形象,他们因行为怪诞、言语癫狂而遭到封建社会的排斥和打压。然而,这群不合时宜的人,实则是心性纯良、勇敢坚毅、爱憎分明的时代觉醒者。在“疯癫与文明”的视域下,分析《聊斋志异》中非理性者的性格特点,探寻蒲松龄隐藏在人物形象背后的思想内涵,揭示其塑造非理性人物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疯癫与文明 《聊斋志异》 非理性人物
下载PDF
精神分析视角下《聊斋志异》文本新解
7
作者 李慧杰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5-60,共6页
《聊斋志异》作为中国文言小说发展历程中的一座高峰,历来受到学界的关注。有些学者从西方的精神分析视角来剖析这部短篇小说集的创作心理动因等,而重新从精神分析视角对该小说进行研究,不难发现,其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等还反映出了... 《聊斋志异》作为中国文言小说发展历程中的一座高峰,历来受到学界的关注。有些学者从西方的精神分析视角来剖析这部短篇小说集的创作心理动因等,而重新从精神分析视角对该小说进行研究,不难发现,其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等还反映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一,人的两种“本能”,即“生的本能”与“死的本能”;其二,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实践过程中积淀而形成的“集体无意识”;其三,“本我”“自我”和“超我”这三种不同的人格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精神分析 本能 集体无意识 人格结构
下载PDF
徐訏小说创作与《聊斋志异》的互文研究
8
作者 韩佳霖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0期1-5,共5页
徐訏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鬼才”作家,他笔下神秘曲折的惊情故事,如《鬼恋》《离魂》等,与中国古典志怪巅峰之作《聊斋志异》有明显的互文性。具体表现在徐訏的小说与《聊斋志异》在空间意象、人物形象和情节模式上都有很强... 徐訏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鬼才”作家,他笔下神秘曲折的惊情故事,如《鬼恋》《离魂》等,与中国古典志怪巅峰之作《聊斋志异》有明显的互文性。具体表现在徐訏的小说与《聊斋志异》在空间意象、人物形象和情节模式上都有很强的相似性。同时因徐訏受过新式教育,受到过西方文学与哲学的影响,相比于《聊斋志异》,徐訏的小说在思想上表现出深刻的哲思意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及男女平等的意识,并在美学风格上呈现“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倾向。新旧交融、中西合璧的写作风格让徐訏小说有了雅俗共赏的特质,这使得他在名家云集的现代文坛开辟出独属于自己的文学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訏 《聊斋志异》 《鬼恋》 唯美主义 新浪漫派 蒲松龄
下载PDF
论《聊斋志异》悍妇形象及其女性文化 被引量:14
9
作者 黄伟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5-30,共6页
悍妇形象出现于《聊斋志异》“女性大观园”中独具一格的女性群体。她们无视封建礼教的约束,不以男人的是非为是非,敢以女性之悍抗衡男性之道,以女性之妒反拨男性之理。表现出对传统女性文化的全面背离和反拨。悍妇现象作为男女不平等... 悍妇形象出现于《聊斋志异》“女性大观园”中独具一格的女性群体。她们无视封建礼教的约束,不以男人的是非为是非,敢以女性之悍抗衡男性之道,以女性之妒反拨男性之理。表现出对传统女性文化的全面背离和反拨。悍妇现象作为男女不平等的封建婚姻制度的产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悍妇形象 女性文化 传统文化
下载PDF
《聊斋志异》还是《来自一个中国书斋的奇异故事》 被引量:12
10
作者 曾婳颖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0年第2期78-83,共6页
英国汉学家、翻译家翟里斯将《聊斋志异》选译成英文,但是这不仅仅是翻译,更是对原文的改写。根据列弗维尔的理论,译者的意识形态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为了保证译文能够被接受,译者作为译入语文化社会的一员,作为译文的全权负责者... 英国汉学家、翻译家翟里斯将《聊斋志异》选译成英文,但是这不仅仅是翻译,更是对原文的改写。根据列弗维尔的理论,译者的意识形态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为了保证译文能够被接受,译者作为译入语文化社会的一员,作为译文的全权负责者,作为两个文化的中间人,将译入语文化的接受程度作为了最终的审判标准。本文谨从译者对于"异史氏曰"的处理,找出在其背后操纵的各种意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翟里斯 《聊斋志异》 译者 意识形态
下载PDF
蒲松龄与爱伦·坡小说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陆万胜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9-74,共6页
蒲松龄是清代杰出的小说家、诗人,其《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创作最高成就的代表;爱伦.坡是19世纪初美国的一位小说家、诗人,是美国短篇小说发展史上的奠基者。两位不同时期、不同国度的作家,在身世遭际与小说创作上都有着... 蒲松龄是清代杰出的小说家、诗人,其《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创作最高成就的代表;爱伦.坡是19世纪初美国的一位小说家、诗人,是美国短篇小说发展史上的奠基者。两位不同时期、不同国度的作家,在身世遭际与小说创作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在身世遭际方面,两位作家生前皆落寞孤独,身后却名声远播;在小说创作领域,两人都表现出对神秘恐怖题材的偏嗜,且在表现手法上极其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松龄 爱伦·坡 《聊斋志异》 超现实小说
下载PDF
幻域与人间:《聊斋》爱情故事的空间隐喻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春宁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6-133,共8页
空间背景不仅仅是一个地点,而且是爱情故事发展的依托和载体。《聊斋志异》突破了传统小说和戏曲爱情故事展开以后花园为空间背景的模式,将空间背景的描绘进一步扩展到异域和梦境、寺庙与旷宅、郊野、书斋和馆驿等范围和领域。《聊斋》... 空间背景不仅仅是一个地点,而且是爱情故事发展的依托和载体。《聊斋志异》突破了传统小说和戏曲爱情故事展开以后花园为空间背景的模式,将空间背景的描绘进一步扩展到异域和梦境、寺庙与旷宅、郊野、书斋和馆驿等范围和领域。《聊斋》小说的空间背景,一方面是蒲松龄心灵场所的体验和想象,是他面对现实处境和精神苦闷时在内心构筑的虚幻空间;另一方面,它也是蒲松龄在现实世界中构建的既真实又不真实的"异托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爱情故事 空间背景
下载PDF
从《聊斋志异》的“书生”故事看蒲松龄的创作补偿心态 被引量:4
13
作者 侯学智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2-76,共5页
《聊斋志异》中的“书生”故事,很明显地体现出作者的创作补偿心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借艺术幻境补偿在现实中失落的人生目标和尘世欲求;二是通过否定科考、称道“出世”来寻求平衡、消解苦闷;三是借幻想中的美人对书生的相... 《聊斋志异》中的“书生”故事,很明显地体现出作者的创作补偿心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借艺术幻境补偿在现实中失落的人生目标和尘世欲求;二是通过否定科考、称道“出世”来寻求平衡、消解苦闷;三是借幻想中的美人对书生的相知相悦,寻求慰藉,肯定自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文人心结 文化心理 创作补偿
下载PDF
中国古人对外邦的态度与豪侠文化——《聊斋志异·王司马》的主题学解读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立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7-103,共7页
《聊斋志异·王司马》突现了王霁宇以冒牌武勇服夷,以诡计服夷,以英雄魅力服夷,其直接来自隋唐豪侠文化。汉大赋即以"豪气服夷"为中央集权地位威望表现,中古汉译佛经比武赌技故事是该母题又一渊源。明代超凡武勇的中原战... 《聊斋志异·王司马》突现了王霁宇以冒牌武勇服夷,以诡计服夷,以英雄魅力服夷,其直接来自隋唐豪侠文化。汉大赋即以"豪气服夷"为中央集权地位威望表现,中古汉译佛经比武赌技故事是该母题又一渊源。明代超凡武勇的中原战将让北方的外族人恐惧,对蒲松龄也可能产生影响。虽蒲公有意将背景和"北人"确指淡化,其主要人物的行为透露了其处境的尴尬,暗示出将领的无奈来自朝廷的昏庸和法令无常,体现了蒲松龄对明朝灭亡的深沉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对外态度 豪侠文化 佛经故事 主题学
下载PDF
从本地到本土——论莫言对《聊斋志异》传统的继承与创新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立群 吴繁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第6期43-46,共4页
莫言从儿时在故乡聆听神鬼故事、历史传奇、逸闻趣事,到创建文学领地"高密东北乡",向世人呈现了自己曲折、复杂的创作历程,实现了继承、借鉴后的创新,揭示了他与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之间的师承关系。莫言通过向蒲松龄学习... 莫言从儿时在故乡聆听神鬼故事、历史传奇、逸闻趣事,到创建文学领地"高密东北乡",向世人呈现了自己曲折、复杂的创作历程,实现了继承、借鉴后的创新,揭示了他与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之间的师承关系。莫言通过向蒲松龄学习,开始自觉继承中国文学的优秀传统,在汲取《聊斋志异》创作资源的同时,在小说中加大魔幻叙事的比重,注重艺术的转化力与创造力,通过中国式的魔幻叙事,创作了一个又一个当代文化寓言,并在汲取诸多"现代"元素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从莫言说的"讲故事的人"考察其创作与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的关系,莫言的小说其实同后者一样,延续了民间的艺术创作道路并具有鲜明的民间文化色彩。从本地到本土,莫言的经验值得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聊斋志异》 本地 本土
下载PDF
明清小说评点中的“另类”——冯镇峦、但明伦等对《聊斋志异》艺术规律的发掘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稔穰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23-130,共8页
冯镇峦、但明伦等人对《聊斋志异》的评点,在小说理论史上第一次肯定了文言小说集体例驳杂的合理性及其审美意义;指出了《聊斋》故事的虚构性、志异的深层原因以及取得艺术真实感的主要方法;总结了《聊斋》鬼狐形象兼具"人事之伦次... 冯镇峦、但明伦等人对《聊斋志异》的评点,在小说理论史上第一次肯定了文言小说集体例驳杂的合理性及其审美意义;指出了《聊斋》故事的虚构性、志异的深层原因以及取得艺术真实感的主要方法;总结了《聊斋》鬼狐形象兼具"人事之伦次"和"百物之性情"的复合统一的特点及其塑造方式、审美价值;并对《聊斋》不同于白话小说的一些独特的"文法"进行了分析和命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镇峦 但明伦 《聊斋志异》 评点
下载PDF
《聊斋志异》“异史氏曰”叙事艺术论略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尚云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3-96,共4页
《聊斋志异》中的"异史氏曰"素有"史笔"之称,基因遗传源远流长。这一特殊的叙事模式,艺术创新在于:叙事艺术日臻成熟,提升了文言小说的传统地位;叙事结构统驭连株体故事,拓展了小说的结构章法;记言模式上师承史传,... 《聊斋志异》中的"异史氏曰"素有"史笔"之称,基因遗传源远流长。这一特殊的叙事模式,艺术创新在于:叙事艺术日臻成熟,提升了文言小说的传统地位;叙事结构统驭连株体故事,拓展了小说的结构章法;记言模式上师承史传,开创了文言小说的新体例。缺陷与不足是:议论过半,喧宾夺主;封建说教,苍白平庸;偏离正文,松散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异史氏曰 叙事艺术
下载PDF
谈《聊斋志异》黄炎熙抄本 被引量:4
18
作者 袁世硕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5-8,共4页
袁世硕教授是海内外著名的聊斋学专家 ,出版的《蒲松龄著述新考》、《蒲松龄评传》 (合著 )等专著和论文 ,在学术界反响强烈。这篇文章所谈《聊斋志异》早期抄本的作者 ,及其借以转抄的另一抄本 (已逸 )的作者 ,都是福建人。本刊特约请... 袁世硕教授是海内外著名的聊斋学专家 ,出版的《蒲松龄著述新考》、《蒲松龄评传》 (合著 )等专著和论文 ,在学术界反响强烈。这篇文章所谈《聊斋志异》早期抄本的作者 ,及其借以转抄的另一抄本 (已逸 )的作者 ,都是福建人。本刊特约请袁先生撰写此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黄炎熙 抄本
下载PDF
从《聊斋志异》看中国女性意识的觉醒 被引量:7
19
作者 谭本龙 王洁 陈菊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50-53,共4页
一些文章认为,《聊斋志异》对女性的描写反映了妇女解放运动或男权主义意识,但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思潮来看,它实际上只是表现了明末清初的一种女性意识的觉醒。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女性意识 觉醒
下载PDF
论八股技法对《聊斋志异》叙事艺术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才训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5-132,共8页
蒲松龄对八股文浸淫甚深,这使他自然而然地将这种强势文体的一些写作技法融入小说创作。讲究"相题而言"的八股文以悬想揣摩的代言机制及其"肖题"原则,进一步提高了蒲松龄的虚构想象与"肖物"能力,使他在... 蒲松龄对八股文浸淫甚深,这使他自然而然地将这种强势文体的一些写作技法融入小说创作。讲究"相题而言"的八股文以悬想揣摩的代言机制及其"肖题"原则,进一步提高了蒲松龄的虚构想象与"肖物"能力,使他在小说创作中既能很好地代花妖狐魅立言,又能紧扣其原型特点,从而塑造出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蒲松龄在安排小说情节时对八股文的"两扇题"结构技巧,对"伏应"、"渡法"、"入题"、"束比"等八股技法的结构功能也有成功借鉴。蒲松龄将八股文"顿挫错综"的行文原则用于小说情节设计,以"蓄"、"转"等文法使小说情节曲折多变,跌宕起伏。《聊斋志异》"亦谐亦庄"的艺术风格也得益于蒲松龄对一些八股技法的巧妙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松龄 八股技法 《聊斋志异》 叙事艺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