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of the Stratospheric Quasi-zero Wind Layer over Korla, Xinjiang Province, China 被引量:3
1
作者 Rui YANG Lingkun RAN +1 位作者 Yuli ZHANG Yi LIU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10期1143-1155,共13页
The stratospheric quasi-zero wind layer (QZWL) is a transition region with low zonal wind speeds in the lower stratosphere at an altitude of ~20 km. The zonal wind direction above the QZWL layer is opposite to that be... The stratospheric quasi-zero wind layer (QZWL) is a transition region with low zonal wind speeds in the lower stratosphere at an altitude of ~20 km. The zonal wind direction above the QZWL layer is opposite to that below the QZWL layer and the north –south wind component is small. The atmospheric wind field near the stratospheric QZWL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flight altitude and dynamic control of stratospheric airships. It is therefore necessary to study the stratospheric QZWL to provide better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for these aircraft. High-resolution radiosonde data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ratospheric QZWL over Korla, Xinjiang Province, China. A weak wind layer in which the wind direction suddenly reversed from westerly to easterly was observed at ~20 km in the lower stratosphere, characteristic of the stratospheric QZWL. 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profiles of the horizontal wind speed and direction over Korla. The forcing effect of each diagnostic term in the equation on the zonal wind speed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dvection term was the dominant factor forcing the zonal wind speed. The wave term had a secondary forcing role, although the forcing effect of the wave term on the zonal wind speed was significant in some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merical simulation radiosonde stratospherIC AIRSHIPS stratospherIC quasi-zero wind layer
下载PDF
Height Variation in the Summer Quasi-Zero Wind Layer over Dunhuang, Northwest China: A Diagnostic Study 被引量:1
2
作者 Yi YUAN Yi LIU +1 位作者 Lingkun RAN Hua ZHANG 《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SCIE CSCD 2022年第4期618-630,共13页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variation in the stratospheric quasi-zero wind layer(QZWL)over Dunhuang,Gansu Province,China,on 9 August 2020 using sounding observations from the Dunhuang national reference station and th...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variation in the stratospheric quasi-zero wind layer(QZWL)over Dunhuang,Gansu Province,China,on 9 August 2020 using sounding observations from the Dunhuang national reference station and the fifth generation of ECMWF atmospheric reanalysis data(ERA5).The QZWL over Dunhuang was located between 18.6 and 20.4 km on 9 August 2020.The South Asian high(SAH)and subtropical westerly jet jointly affected the QZWL.As the SAH retreated westward,the upper-level westerly jet over Dunhuang strengthened,and the jet axis height increased.As a result,the zonal westerly wind was lifted to a higher altitude,and the wind speed of 100–70 hPa increased,raising the QZWL.In addition,the east–west oscillation of the SAH occurred earlier than the adjustment of the QZWL altitude,which can be used as a forecasting indicator for the QZWL.To further explore the mechanism responsible for the QZWL adjustment,the forcing terms in the equations for zonal wind,kinetic energy,and vertical wind shear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upper-level geopotential gradient was the basic physical factor forcing the local change in zonal wind and kinetic energy.The change in zonal wind and kinetic energy led to the uplift of the QZWL.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vertical shear of horizontal wind could adequately indicate the stratospheric QZWL lo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atospheric quasi-zero wind layer stratospheric airships South Asian high
原文传递
临近空间串联气球系统设计与特性分析
3
作者 骞航 张泰华 张冬辉 《海军航空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262-268,共7页
目前,零压气球和超压气球固有的不足限制了高空气球的飞行能力。提出了1种无需消耗压舱物和浮升气体即可实现昼夜高度自稳定且能够长时间迂回飞行的临近空间串联气球系统。结合了2种气球的优点,避开了现阶段高空气球发展遇到的困难。建... 目前,零压气球和超压气球固有的不足限制了高空气球的飞行能力。提出了1种无需消耗压舱物和浮升气体即可实现昼夜高度自稳定且能够长时间迂回飞行的临近空间串联气球系统。结合了2种气球的优点,避开了现阶段高空气球发展遇到的困难。建立了昼夜飞行高度一定的串联气球系统的数学模型,设计了能够利用准零风层风场条件实现迂回飞行的串联气球系统,通过与单一零压气球系统对比,验证了该系统的优势。数值仿真分析了零压气球形状、系统设计高度对超压气球尺寸、最大超压量等关键参数的影响,为设计飞行性能更好的系统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流层浮空器 串联气球系统 准零风层 系统参数设计 特性分析
下载PDF
中国上空平流层准零风层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肖存英 胡雄 +1 位作者 龚建村 刘佳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0-235,共6页
利用ECMWF提供的ERA-40再分析风场资料首次分析了中国上空平流层准零风层的特点及其随季节和地理位置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准零风层一般处于18~25 km高度范围内,零风线所在的高度随时间和地理位置的不同稍有变化.根据准零风层随纬度的... 利用ECMWF提供的ERA-40再分析风场资料首次分析了中国上空平流层准零风层的特点及其随季节和地理位置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准零风层一般处于18~25 km高度范围内,零风线所在的高度随时间和地理位置的不同稍有变化.根据准零风层随纬度的变化特征,中国上空可以分成三个区域:低纬地区(5°N~20°N)、中低纬过渡区域(20°N~32.5°N)和中高纬地区(32.5°N~55°N).低纬地区一般在冬季和初春有准零风层结构存在;中高纬地区一般在春末和夏季存在准零风层结构;而中低纬过渡区域是否有准零风层结构存在还与准两年震荡(QBO)有关,在QBO东风相位时,过渡区域呈现的特性偏向于中纬特性,在QBO西风相位时,过渡区域呈现的特性偏向于低纬特性.准零风层随经度变化非常小,零风线所在高度随经度的变化幅度一般不超过2 km,过渡区域的变化幅度相对大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流层准零风层 零风线 ERA-40再分析资料
下载PDF
瑞利测风激光雷达夜间准零风层观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胡冬冬 舒志峰 +2 位作者 孙东松 张飞飞 窦贤康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82-485,共4页
一台用于观测对流层和平流层风场的车载瑞利测风激光雷达于安徽合肥建成,该雷达使用双边缘技术,设计探测高度10~40 km,距离分辨率分别为100 m(20 km高度以下)和500 m(20 km高度以上)。在2011年夏季该雷达于新疆乌鲁木齐地区(42.1&#... 一台用于观测对流层和平流层风场的车载瑞利测风激光雷达于安徽合肥建成,该雷达使用双边缘技术,设计探测高度10~40 km,距离分辨率分别为100 m(20 km高度以下)和500 m(20 km高度以上)。在2011年夏季该雷达于新疆乌鲁木齐地区(42.1°N,87.1°E)进行了风场观测实验并成功观测到了平流层准零风层大气结构,给出了几组夜间典型的风场数据,根据观测结果得出:准零风层底部高度稳定在17~18 km高度而不随时间变化,而准零风层厚度则随时间有一个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并在北京时间凌晨0点~3点期间达到最大值。在观测中出现的准零风层厚度最大值超过15 km,最小值则仅有约2~3 km。分析认为:准零风层厚度的变化与夜间平流层接收到的紫外线辐射强度变化有关,同一时刻不同纬度上的平流层接收的紫外线辐射强度变化程度不同,导致平流层温度梯度继而大气环流的速度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准零风层厚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光学 测风激光雷达 平流层 准零风层
下载PDF
平流层准零风层统计特征及准两年周期振荡对其影响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陶梦初 何金海 刘毅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2-102,共11页
根据形成机制的不同将平流层准零风层(Quasi-Zero Wind Layer,QZWL)划分为由平流层准两年周期振荡(Quasi-Biennial Oscillation,QBO)各高度处于不同位相形成的第一类QZWL和由于平流层低层经向温度梯度逆转而形成的第二类QZWL;利用ERA-4... 根据形成机制的不同将平流层准零风层(Quasi-Zero Wind Layer,QZWL)划分为由平流层准两年周期振荡(Quasi-Biennial Oscillation,QBO)各高度处于不同位相形成的第一类QZWL和由于平流层低层经向温度梯度逆转而形成的第二类QZWL;利用ERA-40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两类QZWL在不同季节中空间结构的变化规律,讨论了平流层QBO对两类QZWL年际变化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类QZWL集中出现在冬季赤道附近地区,第二类QZWL在夏季热带外地区和冬季20°N~40°N太平洋地区上空;QZWL夏季高度比冬季低约3km,夏季QZWL出现高度比冬季稳定,约在50~70hPa之间;由于受到QBO的直接影响,第一类QZWL出现的高度和纬度范围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第二类QZWL受到QBO的影响主要体现在QBO西风位相年和东风位相年相比,冬季20°N~40°N范围内存在第二类QZWL的概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流层准零风层 准两年周期振荡 年际变化
下载PDF
我国中纬度地区多普勒激光雷达准零风层多季节观测与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元祖 韩於利 +4 位作者 孙东松 韩飞 周安然 张楠楠 唐磊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4-291,共8页
一台基于分子双边缘鉴频技术的车载瑞利多普勒激光雷达系统,于2014年至2016年先后在山西忻州(38.42°N 112.72°E)和甘肃酒泉(39.74°N 98.49°E)地区对平流层风场进行连续观测。观测结果表明:18~25 km范围内,酒泉春、... 一台基于分子双边缘鉴频技术的车载瑞利多普勒激光雷达系统,于2014年至2016年先后在山西忻州(38.42°N 112.72°E)和甘肃酒泉(39.74°N 98.49°E)地区对平流层风场进行连续观测。观测结果表明:18~25 km范围内,酒泉春、秋季节以及忻州冬季均出现了准零风层大气结构,并伴有明显的上下浮动现象,该准零风层结构与2011年夏季新疆乌鲁木齐(42.1°N 87.1°E)多普勒激光雷达系统观测到的结果具有明显差异。分析认为:由于5月与10月处于短暂的季节过渡时期,中纬度地区平流层东风环流尚未稳定导致零风线的上下浮动;2015年1月忻州地区出现平流层准零风层与平流层爆发性增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激光雷达 直接探测 平流层 准零风层
下载PDF
低纬地区平流层准零风层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陈柏青 刘毅 +2 位作者 刘靓珂 沈新勇 张玉李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57-669,共13页
利用ERA-Interim逐日再分析资料,使用EOF(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等统计方法,分析了中国低纬地区平流层准零风层(Quasi-Zero Wind Layer,QZWL)的时空分布特征,旨在为平流层飞艇寻找合适的运行区域及时段。低纬地区QZWL主要受到... 利用ERA-Interim逐日再分析资料,使用EOF(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等统计方法,分析了中国低纬地区平流层准零风层(Quasi-Zero Wind Layer,QZWL)的时空分布特征,旨在为平流层飞艇寻找合适的运行区域及时段。低纬地区QZWL主要受到热带平流层大气环流季节性变化和平流层准两年振荡(Quasi-Biennial Oscillation,QBO)的影响。在二者共同作用下,低纬地区QZWL高概率带可分为南北两支:"北支"出现在10月至次年4月间,QBO东风位相时期,"北支"中心纬度基本维持在20°N附近,西风位相时期,"北支"中心纬度随高度降低南移明显;"南支"仅出现在QBO西风位相期间,5~11月在5°N附近,其余时段与"北支"合并,可以认为是"北支"向南延伸。通过对比海口站和南沙站Weibull概率密度函数与风速资料的拟合结果,表明Weibull分布可以很好拟合不同QBO位相下平流层逐月风速频率分布,根据Weibull分布计算特定的累积概率风速值,可以作为选取适宜平流层飞艇运行的低风速风场的判据。海口站30~50 hPa高度11月至次年4月、南沙站50~70 hPa高度QBO西风位相时期全年均较为适合平流层飞艇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纬地区 平流层准零风层 平流层飞艇 WEIBULL分布
下载PDF
新疆地区夏季平流层低层风场特征分析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晓婷 李森 +2 位作者 史小康 黄江平 胡艳冰 《气象科技》 2021年第6期878-884,共7页
利用2017年6—8月的FNL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新疆地区夏季平流层低层风场的时空演变特征,开展了平流层低层风场的高分辨率数值模拟和检验。结果表明:新疆地区夏季平流层纬向风随时间的变化存在经向差异,同时准零风层开始和结束的时间也存在... 利用2017年6—8月的FNL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新疆地区夏季平流层低层风场的时空演变特征,开展了平流层低层风场的高分辨率数值模拟和检验。结果表明:新疆地区夏季平流层纬向风随时间的变化存在经向差异,同时准零风层开始和结束的时间也存在经向差异,准零风层开始时间南部地区早于北部地区,而准零风层结束时间则相反。整个夏季新疆地区上空的准零风层处于70~40 hPa之间,其高度随时间呈先降低而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准零风层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模拟的准零风层参数与探空资料分析结果相比二者存在一致的变化趋势,准零风层起始高度的平均绝对误差为467 m,该高度对应的风速均方根误差为1.75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流层 准零风层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风场综合利用的新型平流层浮空器轨迹设计 被引量:9
10
作者 邓小龙 丛伟轩 +1 位作者 李魁 杨希祥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48-757,共10页
针对平流层底部准零风层特点,提出一种基于风场综合利用进行长时区域驻空的新型平流层浮空器,系统采用南瓜形超压气球体制,建立系统的浮重模型、推阻模型和能源模型,利用迭代算法完成了总体方案设计。在此基础上,建立动力学模型和高度... 针对平流层底部准零风层特点,提出一种基于风场综合利用进行长时区域驻空的新型平流层浮空器,系统采用南瓜形超压气球体制,建立系统的浮重模型、推阻模型和能源模型,利用迭代算法完成了总体方案设计。在此基础上,建立动力学模型和高度调控模型,针对我国某地风场模型,设计东西、南北方向独立控制区域驻留策略以及基于风场综合利用的协同控制区域驻留策略,通过SIMULINK模块开展区域驻留仿真,并对五种控制模式下的飞行轨迹进行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流层浮空器 准零风层 区域驻留 轨迹设计
下载PDF
基于风场环境利用的平流层浮空器区域驻留关键问题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1
作者 邓小龙 杨希祥 +2 位作者 麻震宇 朱炳杰 侯中喜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8-31,共14页
基于风场环境利用的平流层浮空器继承高空气球结构简单、技术成熟、快速响应、使用效费比高等特点,通过引入控制设计,克服轨迹控制和高度控制等方面的局限,具备一定的飞行轨迹规划和区域驻留能力,是当前临近空间飞行器发展的重要方向。... 基于风场环境利用的平流层浮空器继承高空气球结构简单、技术成熟、快速响应、使用效费比高等特点,通过引入控制设计,克服轨迹控制和高度控制等方面的局限,具备一定的飞行轨迹规划和区域驻留能力,是当前临近空间飞行器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基于对典型项目的调研分析,梳理了基于风场环境利用的平流层浮空器在区域驻留应用中的关键技术,重点讨论了风场感知与建模、风场利用方法、轨迹规划与决策等核心问题的研究现状,对现有方案进行深入分析,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探讨了相关技术难题的可行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流层浮空器 准零风层 区域驻留 高度调控 风场预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