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Frontier of Street Spatial Form
1
作者 BAI Mei ZHU Yongqiang +1 位作者 CHEN Jian WU Sihan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21年第6期89-94,98,共7页
In order to comprehensively and objectively understand the research status of street form at home and abroad,WOS and CNKI database are as the source,and 176 street form papers retrieved from 2010 to 2021 are as sample... In order to comprehensively and objectively understand the research status of street form at home and abroad,WOS and CNKI database are as the source,and 176 street form papers retrieved from 2010 to 2021 are as samples to conduct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data.The main research hotspots are reviewed systematically,and the research trends in the field of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e are pointed out.The hot topics of street form research in the past ten years are summarized,such as street spatial form characteristics,street form and thermal environment,air quality correlation,street form and walking,safety,vitality,health and other perceived correlations.The research methods are summarized from two levels of street form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Finally,the current research trend characteristics and future trends are summarized and prospect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urrent research of street for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eet form Open street view Micoclimate WALKING Environmental behavior perception
下载PDF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Street Space Form in the Old City of Beijing: A Case Study of Shijia Hutong, the White Stupa Temple Area, and Dashilanr
2
作者 YAO Tong YANG Xin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8年第2期19-23,共5页
Urban renewal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urban development in China. With the gradual progress of urbanization, the renewal of the old city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urbanization.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street... Urban renewal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urban development in China. With the gradual progress of urbanization, the renewal of the old city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urbanization.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street space form in the old city, and explor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reet space form with a view to exploring streets whose space forms are suitable for the current social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of Shijia Hutong, the White Stupa Temple area, and Dashilanr,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streets in these areas with different space forms in the old city of Beijing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and social and cultural factors expressed in urban space form and the impact of human activities on the street space form were explored in terms of the scale, function, building type, and connection with the outside world. It is hoped that this paper will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future renovation of the Old 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old city of Beijing street form Urban renewal
下载PDF
Merging Traditional Dwelling Form into Modern Neighborhood—— A Holiday Villa District's Planning and Design in Shanghai 被引量:1
3
作者 ZHANG Lei ZHOU Shan BAO Peipei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4年第1期9-12,共4页
Taking a holiday villa district for example, this paper explored the ways of merging traditional dwelling form into modern neighborhood, i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is villa district, external space designs of tra... Taking a holiday villa district for example, this paper explored the ways of merging traditional dwelling form into modern neighborhood, i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is villa district, external space designs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were borrowed to stress the construction of traditional spaces, and the layout of road traffi c. It was elaborated that in the design of Chinese residential buildings, not only should Chinese style be applied in the facade design of dwellings, but also traditional dwelling forms should be merged with modern life, so the essence of traditional resident culture can be demonstrated in modern residential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ditional dwelling form Chinese building street and alley COURTYARD
下载PDF
基于城市微气候的地下空间开发策略研究——以地下商业街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素华 苏小超 +2 位作者 赵旭东 陈昭赫 肖秋凤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1期39-44,共6页
为探索改善城市微气候的地下空间开发策略,以围合式城市形态下地下商业街开发为例,选择室外CO浓度为评价指标,运用微气候模拟软件ENVI-met量化研究不同地下商业街开发强度、竖井排风位置、竖井排风高度以及地面横向乔木、竖向乔木、大... 为探索改善城市微气候的地下空间开发策略,以围合式城市形态下地下商业街开发为例,选择室外CO浓度为评价指标,运用微气候模拟软件ENVI-met量化研究不同地下商业街开发强度、竖井排风位置、竖井排风高度以及地面横向乔木、竖向乔木、大灌木、小灌木和草四种绿化等设计因素对室外CO浓度的影响,以此探索基于城市微气候的地下商业街设计策略。结果表明,随着地下商业街开发强度的增加,室外的CO浓度变高,污染范围变大;提高竖井排风高度,竖井排风选择分散布置,在开发区域地面种植草或者大灌木,能够降低室外CO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商业街 城市形态 Envi-met 竖井排风 微气候
下载PDF
文化景观视角下防御型山地村落街巷形态研究——以晋东南地区为例
5
作者 牛瑞甲 高祥冠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1期28-32,共5页
晋东南地区大量的防御型村落,随山水而生,由宗族凝聚,因绅商兴盛,又因无法适应新的社会形态而面临发展困境,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及空间智慧也难以接续。文章以文化景观视角,将街巷作为村落空间发展的时空链条,通过田野调查和形态研究梳理... 晋东南地区大量的防御型村落,随山水而生,由宗族凝聚,因绅商兴盛,又因无法适应新的社会形态而面临发展困境,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及空间智慧也难以接续。文章以文化景观视角,将街巷作为村落空间发展的时空链条,通过田野调查和形态研究梳理即将被遗忘聚落的街巷形态,从商道文化、宗族文化及生态文化方面探讨其对街巷防御形态的影响。对保护村落历史资料、沿承空间智慧和提出保护更新方法都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景观 街巷形态 防御景观 晋东南
下载PDF
基于形态仿生理论的地域性智慧路灯设计
6
作者 张明宇 李刚 《设计》 2024年第13期111-113,共3页
为了地域性智慧路灯更加符合用户使用心理,增加产品辨识度,增强地域风貌。使用形态仿生理论下的地域性智慧路灯设计应用,是将形态仿生理论运用于路灯的设计之中,将设计出更具识别性、地域性与装饰性的智慧路灯。近些年,随着智慧城市的... 为了地域性智慧路灯更加符合用户使用心理,增加产品辨识度,增强地域风貌。使用形态仿生理论下的地域性智慧路灯设计应用,是将形态仿生理论运用于路灯的设计之中,将设计出更具识别性、地域性与装饰性的智慧路灯。近些年,随着智慧城市的不断发展,在智慧城市背景下智慧路灯的发展也是突飞猛进,5G技术、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的大力发展背景下,智慧路灯已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考虑到城市之间的差异性与地域性,从而设计出符合城市地域风貌的创意性智慧路灯产品,增加产品竞争力。运用形态仿生设计手法设计智慧路灯,体现城市精神文明风貌,彰显城市地域风貌,强化智慧城市治理效率、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路灯 产品语意 形态仿生 地域性 路灯设计
下载PDF
格式塔理论视角下的苏州山塘街历史文化街区空间形态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姚莹莹 汤恒亮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7期199-202,共4页
格式塔理论认为建筑和空间的形态与人类的心理状态和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以格式塔理论视角下符号学与空间形态探讨作为新视角,通过对苏州山塘街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沿革、地理位置、人文环境、建筑形式以及街区内空间组织形式的分析... 格式塔理论认为建筑和空间的形态与人类的心理状态和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以格式塔理论视角下符号学与空间形态探讨作为新视角,通过对苏州山塘街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沿革、地理位置、人文环境、建筑形式以及街区内空间组织形式的分析,探讨城市街区的组织结构和视觉形态,以及背后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并提出针对性的保护和改进措施,为其他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形态研究提供借鉴,为城市规划和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式塔理论 空间形态 山塘街 历史文化街区 符号学
下载PDF
更新治理模式迭代下历史文化街区的形态变迁研究——以惠州水东街为例
8
作者 张洁 刘卫斌 《小城镇建设》 2024年第1期12-21,30,共11页
本文梳理了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水东街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同时期的城市更新治理模式下街区空间形态的变迁。通过对相关规划和更新文本的解读,研究根据更新治理模式中政府、市场、居民三者之间的合作关系与相对应的更新措施,将水东街的... 本文梳理了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水东街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同时期的城市更新治理模式下街区空间形态的变迁。通过对相关规划和更新文本的解读,研究根据更新治理模式中政府、市场、居民三者之间的合作关系与相对应的更新措施,将水东街的更新分为3个阶段—从基于复杂产权的碎片化维系,到房地产导向的局部重建,再到多维度的保护性更新,并从平面肌理、空间功能、立面风貌、公共空间形态等方面对街区形态的变迁进行了历时性分析,建立起与更新治理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更新治理模式 形态变迁 惠州水东街
下载PDF
儿童医院医院街的功能构成要素与空间形式的设计研究
9
作者 陈梦瑶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1期54-56,共3页
医院街作为儿童医院的主干道,串联着医疗与非医疗的活动空间,其功能与布局有着灵活的发展可能,可将其发展为儿童友好的公共空间,成为连接医院和城市的纽带。基于儿童心理特点,塑造儿童医院医院街各组成部分,可以缓解儿童对医疗空间的恐... 医院街作为儿童医院的主干道,串联着医疗与非医疗的活动空间,其功能与布局有着灵活的发展可能,可将其发展为儿童友好的公共空间,成为连接医院和城市的纽带。基于儿童心理特点,塑造儿童医院医院街各组成部分,可以缓解儿童对医疗空间的恐惧与焦虑,文章通过厘清儿童医院医院街的功能构成要素及其关系,探索儿童医院医院街的空间形式,以期指导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医院 儿童心理 医院街 构成要素 空间形式
下载PDF
城市商业街道柔性边界的表达形态与价值研究
10
作者 石媛 《工业设计》 2024年第7期68-71,共4页
文章以城市商业街道柔性边界为研究对象,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柔性边界二要素”。文章采用建筑透明性理论、格式塔心理学、建筑现象学以及边界效应等相关理论,并结合实地调研的方法,归纳柔性边界在街道空间中的... 文章以城市商业街道柔性边界为研究对象,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柔性边界二要素”。文章采用建筑透明性理论、格式塔心理学、建筑现象学以及边界效应等相关理论,并结合实地调研的方法,归纳柔性边界在街道空间中的四种表达形态、三大特点及三大价值。以期在当下城市更新“存量时代”的背景下,为规避众多历史文化名城出现的“千城一面”现象及保持街道社会交往的必要性等方面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商业街道 柔性边界 表达形态 价值
下载PDF
沈阳市太原街城市形态雨洪韧性量化评价分析研究
11
作者 张巧昀 孙洪涛 于思涛 《华中建筑》 2024年第8期115-120,共6页
当前城市面临的不确定风险日益增加,城市发展中遇到的雨洪问题给人们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危险。该文首先对雨洪韧性及城市形态韧性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了解目前学术界达成的既有共识与最新研究成果,为后文评价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其次... 当前城市面临的不确定风险日益增加,城市发展中遇到的雨洪问题给人们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危险。该文首先对雨洪韧性及城市形态韧性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了解目前学术界达成的既有共识与最新研究成果,为后文评价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其次对国内外现有研究相关指标进行筛选,明确指标量化方式,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及专家打分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构建城市形态雨洪韧性评价体系;最后对沈阳市太原街区域进行评价,分析该片区城市形态现存问题,并提出可行性的雨洪韧性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洪韧性 城市形态韧性 量化评价 沈阳市太原街
下载PDF
新市街形成过程与机制研究——上海市漕宝路为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白光润 王琳 +1 位作者 曹嵘 黄辞海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4期423-427,共5页
以上海市漕宝路为例 ,研究现阶段中国大城市郊区新市街形成的过程和机制 ,研究证明新市街的形成演化基本上是按着 ,住宅个体装潢建材业生活服务业较大型商业与金融业的次序进行的 ,形成机制主要受市场需求、道路区位和城市规划控制 .提... 以上海市漕宝路为例 ,研究现阶段中国大城市郊区新市街形成的过程和机制 ,研究证明新市街的形成演化基本上是按着 ,住宅个体装潢建材业生活服务业较大型商业与金融业的次序进行的 ,形成机制主要受市场需求、道路区位和城市规划控制 .提出加强过渡期间城市管理、商业布局要与新市街演化过程相协调和商业配置注重“社会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市街 形成过程 新城市主义 形成机制 上海 漕宝路 城市郊区规划
下载PDF
城市街巷型公共空间人群聚集安全风险量化评估 被引量:18
13
作者 刘晓芳 吝涛 +2 位作者 郑千惠 陈毅凯 贾玉秋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4-139,共6页
为预防城市公共空间安全事故,基于城市空间环境布局与人群行为对城市空间安全的重要影响,从建筑规划与人群活动特征的视角,选取人群密度、人群聚集度、人流冲突度和空间场所危险度等4个评估因子,根据经典风险评估理论,建立城市街巷型公... 为预防城市公共空间安全事故,基于城市空间环境布局与人群行为对城市空间安全的重要影响,从建筑规划与人群活动特征的视角,选取人群密度、人群聚集度、人流冲突度和空间场所危险度等4个评估因子,根据经典风险评估理论,建立城市街巷型公共空间人群聚集安全风险量化评估模型。以厦门市中山路为例,经现场观测统计,获取真实状态下的人群活动数据,评估各路段空间的人群聚集安全风险。结果表明,城市街巷型公共空间人群聚集高风险是人群密度、人群聚集、人流冲突及空间场所布局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空间场所危险度权重系数最高,且人群密度结合人群聚集度才能更准确地反映其对人群聚集安全风险的影响。建议采取规划设计和管理措施降低所研究区域的安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街巷型公共空间 人群密度 人群聚集度 人流冲突度 空间场所危险度 风险评估 城市空间环境
下载PDF
基于城市肌理层级解读的滨水步行可达性研究--以上海市苏州河河口地区为例 被引量:24
14
作者 杨春侠 史敏 耿慧志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4-114,共11页
滨水步行空间的营造和步行活力的激发正逐渐受到重视,而城市肌理的重塑是从汽车城市向步行城市回归的重要干预手段。研究将城市肌理形态看作具有尺度和层级连续性的有机整体,在传统的街道、地块、建筑层级之外,增加街廓层级,使线性街道... 滨水步行空间的营造和步行活力的激发正逐渐受到重视,而城市肌理的重塑是从汽车城市向步行城市回归的重要干预手段。研究将城市肌理形态看作具有尺度和层级连续性的有机整体,在传统的街道、地块、建筑层级之外,增加街廓层级,使线性街道与面状街廓的研究互为补充;在传统的二维形态研究之外,重视三维空间分析,包括街道断面,建筑高度等,细化步行体验的空间感受。研究以上海苏州河河口区域为对象,调研分析步行交通的现状和问题,测算统计街道、街廓、地块、建筑等层级要素的数据;然后逐层分析城市形态与河流之间的互动关系,观察下一层级对上一层级形态特征的演绎以及对步行活动的影响;最后,从步行支持出发对4个层级要素提出优化策略,并指出大尺度街廓是步行环境低下的根源,应从规划源头抓起,增加控制性详细规划在产权地块形态这一中间层面的管理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理形态 街道体系 街廓结构 产权地块 建筑形态
下载PDF
基于信息熵权TOPSIS法的步行商业街业态竞争力及布局研究——以杭州市两条步行商业街为实证案例 被引量:14
15
作者 周永广 温俊杰 陈鼎文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12年第6期724-732,共9页
近期,全国许多城市大刀阔斧地进行步行商业街建设来打造城市名片,其业态结构、规划布局和竞争力提升对其招商、建设和大旅游产业链的培育等具有深远意义.本研究选取杭州市内两条不同时期规划的步行商业街——河坊街和南宋御街为对象,采... 近期,全国许多城市大刀阔斧地进行步行商业街建设来打造城市名片,其业态结构、规划布局和竞争力提升对其招商、建设和大旅游产业链的培育等具有深远意义.本研究选取杭州市内两条不同时期规划的步行商业街——河坊街和南宋御街为对象,采用实地调查和案例对比,对步行商业街的业态构建了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并首次在商业街研究领域中采用了信息熵权TOPSIS法(逼近理想解排序法),对两者业态的竞争力、空间布局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1)四种业态在两条街中最具竞争力,分别是服饰、餐饮、工艺品和食杂店.其中,无品牌的本土工艺品店、本土品牌的服饰店和食杂店的竞争力在河坊街排名前三,而在南宋御街排名前三的依次是本土品牌的餐饮店、国外品牌的餐饮店以及本土品牌服饰店.(2)工艺品店竞争力的排名差异最大.在河坊街,无论国外还是本土的工艺品店,其排名都很靠前;而在南宋御街,其排名则全部垫底.(3)百货店在两条街的业态竞争力排名中均处于倒数.此外,研究还发现了步行商业街业态的竞争力与其布局之间存在着协调一致性,并且,业态的空间集聚、分散现象与其竞争力强弱有着紧密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行商业街 业态 竞争力 信息熵权法 TOPSIS法
下载PDF
城市街道模式对交通安全的影响研究——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 被引量:7
16
作者 谢波 凌昌隆 王兰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5-83,共9页
探索街道模式对交通事故发生的影响,将有助于完善交通安全视角下的街道规划设计方法。本研究采用街道的布局特征和设计特征描述街道模式,以武汉市主城区567个交通小区为分析样本,分析发生在其中的13964起严重交通事故分布。在控制交通... 探索街道模式对交通事故发生的影响,将有助于完善交通安全视角下的街道规划设计方法。本研究采用街道的布局特征和设计特征描述街道模式,以武汉市主城区567个交通小区为分析样本,分析发生在其中的13964起严重交通事故分布。在控制交通流量、土地利用、设施可达性等因素基础上,通过建构回归模型探究街道模式对严重交通事故的影响;并检验不同街道布局形式下街道设计特征对严重交通事故数量的影响差异,进而提出针对不同街道布局形式的设计优化策略。研究结果指出,描述街道网络交通量潜在分配情况的介数中心性、街块面积、次干路和支路密度与严重交通事故数量负相关,而出入口数量、机动车道数、街道高宽比与严重交通事故数量正相关。研究提出了在不同街道布局形式下特定街道要素的优化设计策略,从而提升街道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 街道模式 街道布局形式 街道设计特征 街道安全规划
下载PDF
川西寺庙影响型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郑志明 焦胜 熊颖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9年第6期50-57,共8页
川西地区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受藏传佛教影响,聚落形态多为多处村庙结合布局。选取16个典型寺庙影响型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分析村寺格局和形成机制,此类村落分为中心型、混合型、相邻型、分离型四种,重点从村落选址、村落形态、街巷形式... 川西地区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受藏传佛教影响,聚落形态多为多处村庙结合布局。选取16个典型寺庙影响型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分析村寺格局和形成机制,此类村落分为中心型、混合型、相邻型、分离型四种,重点从村落选址、村落形态、街巷形式、建筑布局四个方面解析此类村落的空间形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落 选址 空间形态 街巷形式 建筑布局 藏族
下载PDF
西安满城区城市形态演变的启示 被引量:6
18
作者 梁江 沈娜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9-65,共7页
以西安满城区为研究范围,选取了清代、民国和当今三个典型的发展时期,从街道和街廓的形态特征入手,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探讨了城市形态演变的一系列问题、模式和动因,以期对今天的城市规划有所启示。
关键词 西安 启示 城市形态 城区 动因 发展时期 模式 演变 研究范围 选取
下载PDF
昆明道路绿地彩叶植物种类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朱勇 潘晓转 +1 位作者 张英 袁冬梅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656-1659,共4页
昆明市道路绿地主要有31种彩叶植物,其中乔木12种、灌木14种、草本3种、藤本2种;春色叶植物7种、秋色叶植物5种、斑色叶植物10种、常色叶植物9种。彩叶植物的叶色构成以黄(41.94%)、红(38.71%)为主。彩叶植物在道路绿化中的应用形式主... 昆明市道路绿地主要有31种彩叶植物,其中乔木12种、灌木14种、草本3种、藤本2种;春色叶植物7种、秋色叶植物5种、斑色叶植物10种、常色叶植物9种。彩叶植物的叶色构成以黄(41.94%)、红(38.71%)为主。彩叶植物在道路绿化中的应用形式主要有基础种植、孤植、行列式种植、群植和丛植等。配置形式主要有灌木、灌-草、乔-灌、乔-灌-草几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彩叶植物种类较少,尤其是乡土树种偏少,配置形式单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叶植物 种类 应用 街道绿地 昆明
下载PDF
西安市街尘中重金属赋存形态和污染特征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袁宏林 张恒 +1 位作者 李星星 李龙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682-1688,共7页
城市街尘是重金属等污染物质的依附载体,居民日常活动频繁接触使得污染物很容易进入人体,对居民健康危害极大,因此街尘污染控制受到广泛关注。为了开展街尘重金属污染状况及特征研究,针对西安市街尘聚集量较多的冬春季节,选择不同路况... 城市街尘是重金属等污染物质的依附载体,居民日常活动频繁接触使得污染物很容易进入人体,对居民健康危害极大,因此街尘污染控制受到广泛关注。为了开展街尘重金属污染状况及特征研究,针对西安市街尘聚集量较多的冬春季节,选择不同路况特征的8个区域作为街尘样品采样点,运用Tessier顺序提取法对样品中的重金属元素进行分步提取,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测定了街尘中镉(Cd)、铅(Pb)、锌(Zn)、铜(Cu)、锰(Mn)、铁(Fe)等6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及赋存形态。与陕西省土壤重金属环境背景值对比显示:8个采样点处,街尘中6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均显著超过环境背景值,平均超出倍数分别为Cd49.6倍、Pb15.7倍、Zn8.1倍、Cu3.8倍、Mn2.5倍、Fe2.3倍。偏差分析显示:Cd含量受采样点环境影响较大,Fe在各点处较为均衡,其他元素略有差异;主干路和次干路段街尘中的Cd、Pb和Zn富集较支路严重,沥青路面上Cd和Cu积累高于水泥路面而Pb和Zn低于水泥路面。赋存形态分析发现:西安市街尘中,Cu主要以有机物结合态赋存,Fe和Zn主要以铁锰结合态赋存,Mn主要以铁锰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赋存,Pb主要以可交换态和铁锰结合态赋存,Cd主要以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赋存。道路等级越高,其街尘重金属的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比例也越高;沥青路面上更容易产生或聚集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重金属。各重金属生物有效性顺序为:Cd>Pb>Cu>Zn>Mn>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尘 重金属 赋存形态 地累积指数 生物有效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