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ence in the Treatment of Tumors by Replenishing Qi and Nourishing Blood,Detoxicating and Resolving Masses
1
作者 LIU Nan-nan CHEN Shi-zhou WEI Li-hua 《World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2021年第3期37-41,共5页
The pathogenesis of malignant tumors is the deficiency of vital Qi and the excess of pathogenic Qi.Its basic treating principle is to strengthen vital Qi to eliminate pathogenic factor.The paper is to summarize the cl... The pathogenesis of malignant tumors is the deficiency of vital Qi and the excess of pathogenic Qi.Its basic treating principle is to strengthen vital Qi to eliminate pathogenic factor.The paper is to summarize the clinical experiences in tumor treatment of Dr.Chen Shizhou,a well-know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xpert in Weifang City,Shandong Province.He put forward the treatment method of"replenishing Qi and nourishing blood,detoxicating and resolving masses",paying attention to protecting stomach qi and advocating survival with tumor,with remarkable clinical eff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lignant tumors the deficiency of vital Qi and the excess of pathogenic Qi strengthening vital Qi to eliminate pathogenic factor Replenishing Qi and nourishing blood Detoxicating and resolving masses Protecting stomach Qi
下载PDF
基于“扶正祛邪”探讨胃癌前病变的病机及防治思路
2
作者 杨静 孙小伟 +2 位作者 雷东旭 南青山 舒劲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6期88-92,共5页
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 PLGC)是指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一种胃黏膜病理变化,是胃癌发生的重要阶段和炎-癌转化的“黄金转折点”。因此,及时、有效地截断或逆转PLGC对降低胃癌的发... 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 PLGC)是指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一种胃黏膜病理变化,是胃癌发生的重要阶段和炎-癌转化的“黄金转折点”。因此,及时、有效地截断或逆转PLGC对降低胃癌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扶正祛邪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总纲和基本指导原则,即扶助衰弱之正气,祛逐强盛之邪气,以使正盛邪弱、正胜于邪、疾病向愈。PLGC归于中医的“胃痛”“痞满”等范畴,证候特征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其发生发展之根本为正衰与邪盛长期作用的结果,正衰(脾胃虚弱)为致病之本,贯穿疾病始终,是感邪和虚实夹杂的基础,反复感邪,出现不同的邪实(滞、痰、瘀、湿、热、毒等)为致病之标,为病理基础,多种邪实互为因果,致使疾病冗杂多变。邪盛与正衰共存于本病不同阶段,治疗应采用扶正祛邪原则,即“健脾益气、养阴益胃、温中散寒”以扶正与“理气、祛湿、除痰、化瘀、解毒”驱邪等治则,根据病机组合,动态施治。大量研究证实,中医中药在改善胃黏膜萎缩、逆转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上具有一定优势和特色。文章基于“扶正祛邪”理论,从本质上探讨PLGC的病机及治疗思路,以更好的指导中医临床辨证施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祛邪 胃癌前病变 病机 防治思路
下载PDF
从“伏邪发病”论复发性尖锐湿疣
3
作者 要永卿 何宜恬 +1 位作者 张梦圆 邓蒂斯 《四川中医》 2024年第8期31-34,共4页
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以皮肤黏膜疣状增生性病变为主的性传播疾病。虽然临床治愈率高,但极易复发,极大影响患者身心健康,预防其复发是预后阶段的重要任务。中医学基于“伏邪”学说理论体系认为尖锐湿疣复发是基于正... 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以皮肤黏膜疣状增生性病变为主的性传播疾病。虽然临床治愈率高,但极易复发,极大影响患者身心健康,预防其复发是预后阶段的重要任务。中医学基于“伏邪”学说理论体系认为尖锐湿疣复发是基于正气亏虚,伏湿、伏毒为患,并确立补虚、祛湿、引邪之法予以预防。本文基于“伏邪”学说经典考证和现代研究结果对中医药预防尖锐湿疣复发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邪 伏邪学说 复发性尖锐湿疣 人乳头瘤病毒 扶正祛邪
下载PDF
基于六维辨证观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辨治体系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雨菡 于河 +3 位作者 张文静 王振东 李勋欣 谷晓红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86-1292,共7页
六维辨证观是综合多种辨证思维所提出的辨证观念,旨在从病因、病位、病期、病性、病势、病理等6个维度对疾病证态进行系统辨析,有利于临床把握整体,抓住机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进行性气流受限和持续的呼吸道症状为特征的... 六维辨证观是综合多种辨证思维所提出的辨证观念,旨在从病因、病位、病期、病性、病势、病理等6个维度对疾病证态进行系统辨析,有利于临床把握整体,抓住机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进行性气流受限和持续的呼吸道症状为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病多责之于肺气本虚,内外感召或他脏及肺,常有慢性肺系疾病迁延日久或先天不足因素。病位主要在肺,最常波及脾肾,病久可牵连心肝及六腑,是典型的多系统复杂疾病。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即肺脾肾虚损,痰瘀互结成积,除见气虚气滞、阴阳虚损等病理状态外,还最常见痰饮瘀及微型癥瘕等病理产物。本病分期明确,卫气同病、气分期和气营同病阶段病情寒热之性及邪正之势多变,可因病邪性质、季节地域、体质等因素表现不一,需要谨慎判断和用药;气血同病阶段寒热错杂、虚实并见,治疗棘手,恰是中医药发挥优势的大好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维辨证观 慢阻肺 急性加重期 稳定期 本虚标实 痰瘀互结 脏腑虚损 扶正祛邪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朴炳奎治疗大肠癌术后用药规律研究
5
作者 陈欣 谢飞彪 +5 位作者 张润顺 高劲 于惠博 马苏苏 郑红刚 花宝金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24-30,共7页
目的研究全国名中医朴炳奎教授治疗大肠癌术后患者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朴炳奎教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和北京颐庆堂中医诊所2002年1月1日-2022年2月28日大肠癌术后患者的门诊电子和纸质医案资料,运用R4.2.1对大肠癌术后患者处方... 目的研究全国名中医朴炳奎教授治疗大肠癌术后患者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朴炳奎教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和北京颐庆堂中医诊所2002年1月1日-2022年2月28日大肠癌术后患者的门诊电子和纸质医案资料,运用R4.2.1对大肠癌术后患者处方进行高频药物、药物类型、中药性能、药物阴阳五行和用药剂量,以及多味药关联性用药的规律研究。结果共纳入大肠癌术后患者642例,涉及2226诊次处方、180味中药、总频次为39988。高频药物为黄芪、麸炒枳壳、山药等,药物功效多为补虚药、消食药等;中药药性多用温、平,药味以甘、辛、苦为多,主归脾经、胃经,常用升浮药,药物基本无毒;补阳药使用频率高,五行常用属土药;药物剂量多为10、15、20 g。多味药关联性复杂网络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出朴炳奎教授治疗大肠癌术后基础方为黄芪、麸炒枳壳、山药、盐益智仁、陈皮、土茯苓、太子参、麸炒白术。结论朴炳奎教授治疗大肠癌术后重在扶正培本,顾护脾胃,兼顾清热解毒、祛湿化痰、导滞散瘀,辨证施治,补中益气,调畅气机,从而达到“治中焦如衡”,以平为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朴炳奎 数据挖掘 大肠癌 用药规律 扶正祛邪 补中益气
下载PDF
陆拯“健脾清肠解毒”治疗结肠癌经验举隅
6
作者 刘亚铭 傅睿 +1 位作者 陈明显 陆拯(指导)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1154-1158,共5页
[目的]总结国医名师陆拯教授“健脾清肠解毒”治疗结肠癌的临证经验。[方法]通过门诊跟诊学习,病案收集整理,查找结肠癌相关文献及中医典籍,研习陆拯教授所著之《毒证论》,结合教授的临证释义,探讨结肠癌的病因病机,阐释结肠癌的治疗方... [目的]总结国医名师陆拯教授“健脾清肠解毒”治疗结肠癌的临证经验。[方法]通过门诊跟诊学习,病案收集整理,查找结肠癌相关文献及中医典籍,研习陆拯教授所著之《毒证论》,结合教授的临证释义,探讨结肠癌的病因病机,阐释结肠癌的治疗方法为“毒证四层总纲”指导下的“健脾清肠解毒”,归纳其临证辨证施治要点及组方用药规律,并附验案加以佐证。[结果]陆拯教授认为结肠癌基本病机是脾胃元气受损、癌毒蓄积于肠,并进一步指出脾胃元气受损是结肠癌发生、发展的前提,癌毒蓄积于肠是结肠癌发生、复发和转移的关键,临证治疗当着眼于恢复脾胃元气,清除肠中湿、热、痰、瘀等内生邪气以及残余癌毒,条畅肠腑气机,即以“健脾清肠解毒”为指导思想,根据患者术后具体症状,归纳为湿热毒蕴、痰瘀毒阻、瘀血毒壅、阳虚寒毒、阴虚热毒五种证型,基于扶正拔毒并举的理念,分别以清热解毒、化痰祛瘀、化瘀逐毒、温阳拔毒、滋阴败毒论治,从而祛除术后余毒,杜绝新生癌毒。所举医案应用“健脾清肠解毒”法治疗后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随访无肿瘤复发转移。[结论]陆拯教授“健脾清肠解毒”治疗结肠癌的临证经验,展示了陆拯毒证理论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为结肠癌的中医辨治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脾胃元气 健脾清肠解毒 毒证 扶正祛邪 医案 陆拯 名中医经验
下载PDF
舒琦瑾教授“澄源固本”法辨治原发性肝癌的用药特色
7
作者 朱钧晶 舒琦瑾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1149-1153,共5页
[目的]探讨浙江省名中医舒琦瑾教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用药特色。[方法]从肝癌病机出发探析舒师辨治肝癌的特色,综合分析舒师对肝癌患者的处方用药情况。[结果]肝癌病机复杂,多以肝郁脾虚、脏腑气血亏虚为基础,又有久病、刀圭、放化疗致... [目的]探讨浙江省名中医舒琦瑾教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用药特色。[方法]从肝癌病机出发探析舒师辨治肝癌的特色,综合分析舒师对肝癌患者的处方用药情况。[结果]肝癌病机复杂,多以肝郁脾虚、脏腑气血亏虚为基础,又有久病、刀圭、放化疗致耗气伤阴,气血运行不畅,水液代谢受阻,继而产生气郁、血瘀、水饮痰湿、热毒等内生之邪。舒师临证多用疏肝健脾之法,针对“气血水”相关的内生之邪强化用药,缓消内邪;重视热毒,多用清热解毒利湿药物,减少肿瘤转移复发;始终坚守辨证论治、扶正固本的治法,强调健脾益气养阴;结合中医药的现代药理学研究及药物归经学说,精准抗癌。[结论]舒师辨治肝癌时遵循澄源固本之法,谨守病机,紧抓证型,调节机体气血水之运行,祛邪澄源,扶正固本,精确用药,全面处方,减少肝癌恶化、转移、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祛邪澄源 扶正固本 精准用药 名医经验 舒琦瑾
下载PDF
从免疫学角度探讨“扶正祛邪”法在慢性肾病中运用
8
作者 李文诗 孙家乐 王琳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206-210,共5页
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中具有独特优势,可将CKD的核心病机概括为“真邪相搏,虚实夹杂”。中医理论正邪发病观与肾脏疾病中现代免疫学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正气”是维持或调节免疫动态平衡的体现,“邪气... 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中具有独特优势,可将CKD的核心病机概括为“真邪相搏,虚实夹杂”。中医理论正邪发病观与肾脏疾病中现代免疫学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正气”是维持或调节免疫动态平衡的体现,“邪气”则代表诱发免疫异常的病理因素或因免疫功能异常形成的对机体有害的病理产物。基于“真邪相搏,虚实夹杂”的病机特点,运用中医药扶正祛邪法可改善由直接或间接免疫介导的肾脏损害,纠正免疫紊乱,改善肾脏病理表现及临床症状,起到肾脏保护的作用。文章对扶正祛邪法在CKD治疗中的理论依据、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医药治疗CKD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治疗 正邪理论 扶正祛邪 免疫调节 慢性肾脏病
下载PDF
从伏邪角度论治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
9
作者 张玉娇 马秀琴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22期90-93,共4页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病情极易迁延反复,并且西医治疗周期长、药物毒副作用等问题仍是当今医患双方关注的重点。针对此病,目前中医尚无系统的辨证论治体系,作者通过对伏邪学说...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病情极易迁延反复,并且西医治疗周期长、药物毒副作用等问题仍是当今医患双方关注的重点。针对此病,目前中医尚无系统的辨证论治体系,作者通过对伏邪学说进行梳理总结,发现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的病因病机特征与伏邪致病特点密切相关,正虚邪实是此病之关键,扶正祛邪须贯穿于此病治疗的各个时期。从伏邪角度论治此病,临床应用颇具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痹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 伏邪 扶正祛邪
下载PDF
从正气亏虚论治肺结节研究进展
10
作者 刘欣 顾祝同 +2 位作者 安磊 张硕 李平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12期69-72,共4页
肺结节是肺内常见的类圆形或不规则病灶,直径小于或等于3 cm。其在影像学上表现为密度增高的阴影,随着低剂量CT筛查的普遍发展,肺结节被发现的概率日益增高,通常在体检或治疗其他疾病时被偶然发现,多数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肺结节属于... 肺结节是肺内常见的类圆形或不规则病灶,直径小于或等于3 cm。其在影像学上表现为密度增高的阴影,随着低剂量CT筛查的普遍发展,肺结节被发现的概率日益增高,通常在体检或治疗其他疾病时被偶然发现,多数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肺结节属于临床难治性疾病,西医对其发病机制尚未有明确的认识,治疗上根据其风险程度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于风险较低的肺结节主要通过定期复查胸部CT来密切关注其变化,目前尚未提出系统的内科治疗方法;对于风险较高的肺结节则通过穿刺活检来确定是否需要手术切除治疗。中医学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有着独到的见解。该病属于中医“肺积”的范畴,中医学认为肺结节病位在肺,基本病机为正气亏虚、痰瘀互结,其中以正气亏虚为本,痰瘀互结为标。在治疗上强调以扶正为本,兼以化痰祛瘀。中医学通过对人体气、血、阴、阳亏虚辨证论治,提出了不同的治疗方法。气虚者重在补益肺脾之气,佐以化痰祛瘀;血虚者强调养血健脾,因血不独生,赖气以生之,故在养血的基础上加以益气之品;阴虚者以益气养阴为主,兼以化痰祛瘀;阳虚者重在温阳散结,佐以活血通络。文章列举现代中医学家论治肺结节的经验,旨在为临床辨证论治肺结节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正气亏虚 扶正祛邪 痰瘀互结
下载PDF
通鼻消涕颗粒治疗大鼠慢性鼻窦炎的作用机制研究
11
作者 吴敏曼 邱博文 +4 位作者 王旋 马越 杜晓璇 毛尔元 郭兆刚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4期23-28,共6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为通鼻消涕颗粒治疗慢性鼻窦炎提供客观实验数据支持。方法SPF级SD大鼠60只,取10只大鼠作为正常组,其余随机分为模型组、克拉霉素片组、通鼻消涕颗粒低剂量组、通鼻消涕颗粒中剂量组、通鼻消涕颗粒高剂量组,每组各1...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为通鼻消涕颗粒治疗慢性鼻窦炎提供客观实验数据支持。方法SPF级SD大鼠60只,取10只大鼠作为正常组,其余随机分为模型组、克拉霉素片组、通鼻消涕颗粒低剂量组、通鼻消涕颗粒中剂量组、通鼻消涕颗粒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造模成功后分别应用克拉霉素和通鼻消涕颗粒灌胃治疗2周后,HE染色检测鼻黏膜炎症情况。免疫组化染色及RT-PCR实验检测各组鼻黏膜组织的PLUNC、Cu/ZnSOD、PACAP、DJ-1、谷胱苷肽S转移酶-pi、NKEF-B的蛋白和mRNA;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的核转录因子(NF-κB)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外周血Th淋巴细胞亚群Th1/Th2水平。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各组大鼠服药前后各个阶段的免疫指标含量变化有无显著差异。结果HE染色与免疫组化染色发现PLUNC等鼻黏膜保护性蛋白均表达在鼻黏膜纤毛柱状上皮及黏膜下腺体中。RT-PCR检测结果表明经通鼻消涕颗粒治疗后,大鼠鼻黏膜上皮及黏膜下腺体反应性增生,产生PLUNC等鼻黏膜保护性蛋白增多来抵抗慢性炎症,克拉霉素治疗后主要是促进炎症消退,而鼻黏膜保护性蛋白产生不多。ELISA检测大鼠血清的NF-κB表达水平提示:通鼻消涕颗粒及克拉霉素片均能减轻慢性鼻窦炎大鼠血清中的NF-κB水平达到抗炎效果。流式检测结果表明中药通鼻消涕颗粒和克拉霉素片均能提高Th1细胞比例,降低Th2细胞比例,从而有助于促进炎症消退。结论中药通鼻消涕颗粒可通过提高鼻黏膜组织中PLUNC等鼻黏膜保护性蛋白含量来改善鼻黏膜局部免疫功能并降低血清NF-κB和Th2细胞比例促进炎症消退从而达到“扶正祛邪”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鼻窦炎 通鼻消涕颗粒 克拉霉素片 动物实验 扶正祛邪
下载PDF
肺积阳虚证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
12
作者 周勇杰 解博文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第5期5-9,共5页
肺积乃“五积”之一,病名最早见于《难经》。肺积的发生多与阴气内积、外感寒邪、正气虚弱有关,情志、起居、饮食等因素也会影响其预后和发展。阳虚证是肺积的重要证型,肺积阳虚证的发展特点可总结为起于寒,伴随于寒,又不止于寒。本研... 肺积乃“五积”之一,病名最早见于《难经》。肺积的发生多与阴气内积、外感寒邪、正气虚弱有关,情志、起居、饮食等因素也会影响其预后和发展。阳虚证是肺积的重要证型,肺积阳虚证的发展特点可总结为起于寒,伴随于寒,又不止于寒。本研究以古籍文献为基础,通过对肺积阳虚证病名内涵、病因病机和治疗特点进行归纳、分析、总结,探究古人对肺积阳虚证的认识,以期为临床治疗肺积阳虚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积 肺阳虚 温阳祛邪 温阳扶正
下载PDF
从肝肾不足论治支气管哮喘探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翟志光 秦欣欣 +5 位作者 张山 于会勇 王明哲 李富增 吴华阳 王成祥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90-1193,1197,共5页
哮喘是遗传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引发的疾病,哮喘的反复发作是治疗的难点与关键所在。《素问·刺法论篇》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提出了扶正祛邪的防病治病理念。从中医理论来讲,哮喘患者普遍存在肝肾不足的病理基础,其中... 哮喘是遗传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引发的疾病,哮喘的反复发作是治疗的难点与关键所在。《素问·刺法论篇》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提出了扶正祛邪的防病治病理念。从中医理论来讲,哮喘患者普遍存在肝肾不足的病理基础,其中肾虚精亏则易感寒邪、痰饮内生;肝血不足、水不涵木则易生风邪、上逆犯肺,二者是哮喘的重要病机。我们在临床中发现,即使在哮喘急性发作期亦应重视补益肝肾之法的应用,慢性持续期、缓解期更当以补益肝肾为立方之基,在重视补益肝肾的同时,不忘祛邪,并根据哮喘的不同阶段及兼夹证特点,结合体质、季节等,分期论治、随证加减,有望达到缩短病程、减少急性发作次数乃至治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肝肾不足 扶正祛邪
下载PDF
基于温病理论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践与再认识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思超 《山东中医杂志》 2023年第10期1021-1028,1061,共9页
从温病学理论出发,基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治疗的临床实践,系统探讨该病的中医病名、发病类型、病因属性、病机变化、辨证方法、治则治法、方药运用等。认为该病属于温病中的温疫病,其病因属性为湿热疫戾之气。邪气从口鼻或皮毛而入,在人... 从温病学理论出发,基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治疗的临床实践,系统探讨该病的中医病名、发病类型、病因属性、病机变化、辨证方法、治则治法、方药运用等。认为该病属于温病中的温疫病,其病因属性为湿热疫戾之气。邪气从口鼻或皮毛而入,在人体正气亏虚时,伏藏于肺脾,可按伏气温病认识和治疗。湿热疫戾之气可自发于里,也可由外邪引动,并长期停留气分,形成湿重于热、湿热并重、热重于湿证。湿热弥漫,可出现心、脑、舌、鼻、耳等上窍被蒙表现。病变过程或后期,根据湿与热的程度,既可伤阴亦可伤阳。涉及脏腑主要是肺、脾、心、肾。病理因素主要为湿、热、虚、瘀。基本治则是祛邪扶正、透邪外出,并根据湿热轻重及外邪性质确立不同治法和选方用药。例举本病不同阶段常见的发热、咳嗽、疲劳、失眠验案,并分析证治思路及体会以佐前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温病理论 湿热疫 伏气温病 卫气营血辨证 祛邪扶正 透邪外出
下载PDF
扶正祛邪法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天娇 王祺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3年第7期18-21,共4页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一种常见于老年的肺部感染性疾病,目前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病死率正逐年升高,患者的临床症状不明显,并发症及合并症较多,病程长及预后不良等特点已然成为对其诊治上的挑战。随着中医对疾病的研究和发展,认为老年...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一种常见于老年的肺部感染性疾病,目前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病死率正逐年升高,患者的临床症状不明显,并发症及合并症较多,病程长及预后不良等特点已然成为对其诊治上的挑战。随着中医对疾病的研究和发展,认为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治疗上根据辨证施治可总结为清热化痰法、化痰祛瘀法、清热通腑法、补肺健脾法、益气养阴法等,由于老年患者素体较虚,故在治疗上祛邪与扶正并重。中医药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在抗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病死率、防止复发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越性,扶正祛邪法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有较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中医药疗法 扶正祛邪
下载PDF
卢敏教授从“虚、瘀、毒”论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经验
16
作者 严可 邝高艳 +2 位作者 冯艺超 张波 卢敏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1430-1434,共5页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属于中医学“骨蚀”“骨痿”“骨痹”“髋骨痹”范畴。卢敏教授认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机为本虚标实,其特点为“虚、瘀、毒”并存,故在临证时多注重扶正固本,卫外解毒,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卢敏教授针对股骨头缺血性坏...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属于中医学“骨蚀”“骨痿”“骨痹”“髋骨痹”范畴。卢敏教授认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机为本虚标实,其特点为“虚、瘀、毒”并存,故在临证时多注重扶正固本,卫外解毒,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卢敏教授针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不同伴随症状,采取不同的康复策略,予以个体化治疗,改善肢体的活动功能,缓解疾病症状,延缓疾病进展,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扶正固本 卫外解毒 活血化瘀 通络止痛 卢敏
下载PDF
肝硬化并发肝癌的中西医结合诊治现状与评述 被引量:4
17
作者 蒋式骊 范海纳 +1 位作者 刘平 刘成海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3年第8期21-26,共6页
原发性肝癌在我国发病率、病死率高。肝硬化与肝癌关系密切,肝硬化程度决定了治疗手段和预后不同,肝硬化并发肝癌的治疗更为棘手。目前临床尚缺乏高质量的肝硬化并发肝癌的临床研究,大多为个案经验。已有研究表明中医药可改善肝脏微环境... 原发性肝癌在我国发病率、病死率高。肝硬化与肝癌关系密切,肝硬化程度决定了治疗手段和预后不同,肝硬化并发肝癌的治疗更为棘手。目前临床尚缺乏高质量的肝硬化并发肝癌的临床研究,大多为个案经验。已有研究表明中医药可改善肝脏微环境,降低肝癌复发与转移风险。建议临床应注重肝癌、肝硬化的共同治疗,为患者创造最优的治疗选择;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可改善肝功能、防止各类失代偿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癌 中西医结合疗法 扶正祛邪
下载PDF
聚焦核心病机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医证治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琪玥 杨爱东 李小茜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9-103,共5页
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属于中医学“疫病”或“瘟疫”范畴。尽管目前新冠病毒毒株不断变异,症状表现变化多端,但根据其临床特点,可聚焦“实性”“虚性”和“虚实夹杂”几种核心病机来认识新冠病毒感染。新冠病毒感染的实性病机包... 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属于中医学“疫病”或“瘟疫”范畴。尽管目前新冠病毒毒株不断变异,症状表现变化多端,但根据其临床特点,可聚焦“实性”“虚性”和“虚实夹杂”几种核心病机来认识新冠病毒感染。新冠病毒感染的实性病机包括热毒内盛、阳明热盛、湿浊酿毒等;虚性病机包括气血亏虚、肺脾素虚等;虚实夹杂病机包括津枯邪滞、邪热内盛兼津血内伤以及疫病虽愈,伏热内闭等。基于核心病机认识,新冠病毒感染的潜伏期可用连花清瘟胶囊、金花清感颗粒;轻型、普通型可选用清肺排毒汤、宣肺败毒方;重型、危重型选用血必净注射液、化湿败毒方、清肺排毒汤。近3年来的临床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是新冠病毒感染防治的最佳方案,中医中药在“疫病”的理论与实践中凸显出重要作用,中医药的分期辨证论治方案亦可为应对不断变异的新冠病毒感染的临床救治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病感染 中医药 病机治法 扶正祛邪 三药三方
下载PDF
基于“邪伏三阴,发于三阳”理论论治复发性口腔溃疡 被引量:1
19
作者 林可 刘晓谷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700-702,共3页
[目的]探讨“邪伏三阴,发于三阳”理论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stomatitis,RAS)的病机与治法。[方法]通过梳理中医伏邪理论,以“邪伏三阴,发于三阳”为切入点,深入分析RAS的病因病机,阐述伏邪与RAS的相关性,并附医案一... [目的]探讨“邪伏三阴,发于三阳”理论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stomatitis,RAS)的病机与治法。[方法]通过梳理中医伏邪理论,以“邪伏三阴,发于三阳”为切入点,深入分析RAS的病因病机,阐述伏邪与RAS的相关性,并附医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RAS病因复杂、发病隐匿、病程缠绵的特点与伏邪致病特点相似,具有“感而不发”与“反复发作”两个阶段。中医认为,正气亏虚乃邪气潜伏之基础,邪气伏于三阴则“感而不发”;当正气来复,正邪交争则发于三阳,不及时祛邪或未完全祛邪则导致“反复发作”。结合RAS特点,采用攻补兼施、寒温并用的治法,根据六经传变规律随证加减,使邪从里出表,疾病得到控制、截断,从而痊愈。所举医案中患者体内邪伏少阴、太阴,后发于阳明,辨为肝肾亏虚、痰瘀互阻型,以补益少阴太阴,兼以托举排毒为主要治法,临床效果明显。[结论]从“邪伏三阴,发于三阳”理论论治RAS,以中医整体观角度重新审视复杂性疾病,为临床治疗RAS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邪 口腔溃疡 复发性口疮性口炎 扶正祛邪 医案 标本兼治
下载PDF
《伤寒论》正虚外感的证治思想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培屹 张晓虹 +3 位作者 张诗晓 李启勇 陶旺 孙杰 《辽宁中医杂志》 2023年第12期27-29,共3页
人体正气强弱与感受外邪密切相关,正虚外感从古至今都是医者不断探讨的命题。《伤寒论》不仅总结了正虚外感疾病的临床特点、病因病机,还记载了很多扶正祛邪的方药,为后世医家开拓了以扶正祛邪为法的诊疗道路。作者将基于《伤寒论》,从... 人体正气强弱与感受外邪密切相关,正虚外感从古至今都是医者不断探讨的命题。《伤寒论》不仅总结了正虚外感疾病的临床特点、病因病机,还记载了很多扶正祛邪的方药,为后世医家开拓了以扶正祛邪为法的诊疗道路。作者将基于《伤寒论》,从六经角度出发探析张仲景治疗正虚外感疾病的思想,并例举相关临床运用研究,为临床医家运用经方治疗正虚外感类疾病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正虚 外感 扶正祛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