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4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eatment of Arthralgia Syndrome from Eliminating Pathogen and Strengthening Vital Qi
1
作者 Lamei ZHOU Wen XU Donglin HAO 《Medicinal Plant》 CAS 2020年第3期1-5,10,共6页
More than 40 medical history works and classical medical literatures about the theory and prescription of arthralgia syndrome treated from eliminating pathogen and strengthening vital qi were sorted out,summarized and... More than 40 medical history works and classical medical literatures about the theory and prescription of arthralgia syndrome treated from eliminating pathogen and strengthening vital qi were sorted out,summarized and analyzed,and the theory of treating arthralgia syndrome from eliminating pathogenic factors including dampness,heat,cold,phlegm and blood stasis,and strengthening vital qi basically reflected the academic thought of treating Bi syndrome from eliminating pathogen and strengthening vital qi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oo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hralgia syndrome eliminating pathogen strengthening vital qi
下载PDF
Experience in the Treatment of Tumors by Replenishing Qi and Nourishing Blood,Detoxicating and Resolving Masses
2
作者 LIU Nan-nan CHEN Shi-zhou WEI Li-hua 《World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2021年第3期37-41,共5页
The pathogenesis of malignant tumors is the deficiency of vital Qi and the excess of pathogenic Qi.Its basic treating principle is to strengthen vital Qi to eliminate pathogenic factor.The paper is to summarize the cl... The pathogenesis of malignant tumors is the deficiency of vital Qi and the excess of pathogenic Qi.Its basic treating principle is to strengthen vital Qi to eliminate pathogenic factor.The paper is to summarize the clinical experiences in tumor treatment of Dr.Chen Shizhou,a well-know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xpert in Weifang City,Shandong Province.He put forward the treatment method of"replenishing Qi and nourishing blood,detoxicating and resolving masses",paying attention to protecting stomach qi and advocating survival with tumor,with remarkable clinical eff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lignant tumors The deficiency of vital qi and the excess of pathogenic qi strengthening vital qi to eliminate pathogenic factor Replenishing qi and nourishing blood Detoxicating and resolving masses Protecting stomach qi
下载PDF
《神农本草经》与经方应用之泽泻篇
3
作者 郑振涛 袁红霞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428-433,共6页
《神农本草经》记载泽泻“:味甘,寒。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久服耳目聪明,不饥,延年,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以《神农本草经》中泽泻的主治作用为线索,分析《伤寒杂病论》中泽泻的应用。泽泻主治消水,消心下之水... 《神农本草经》记载泽泻“:味甘,寒。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久服耳目聪明,不饥,延年,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以《神农本草经》中泽泻的主治作用为线索,分析《伤寒杂病论》中泽泻的应用。泽泻主治消水,消心下之水,常与白术配伍,以泽泻汤为代表方;消膀胱之水,常与茯苓、白术、桂枝等药配伍,以五苓散为代表方;消腰下之水,常与牡蛎、栝楼根、葶苈子等药配伍,以牡蛎泽泻散为代表方;消肾脏之水,常与生地黄、山茱萸等药配伍,以肾气丸为代表方;消血中之水,常与当归、芍药等药配伍,以当归芍药散为代表方。泽泻可调养五脏,培补正气,“养五脏,益气力,耳目聪明”,常与生地黄、山药等配伍,以肾气丸为代表方;“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常与茯苓、甘草、桂枝等药配伍,以茯苓泽泻汤为代表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农本草经》 《伤寒杂病论》 经方 泽泻 消水 养正 养五脏 益气力
下载PDF
从“清激调补”探讨新型冠状病毒二次感染的临证思路
4
作者 贾新华 马先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1期1-4,14,共5页
结合新型冠状病毒二次感染的现状,在辨病与辨证、辨分期结合的基础上,提出“清激调补”的中医临证思路。“清”即清除外来邪毒与内生浊物,祛邪外出,是新型冠状病毒二次感染治疗的关键;“调”为调理脏腑,随证治之,是新型冠状病毒二次感... 结合新型冠状病毒二次感染的现状,在辨病与辨证、辨分期结合的基础上,提出“清激调补”的中医临证思路。“清”即清除外来邪毒与内生浊物,祛邪外出,是新型冠状病毒二次感染治疗的关键;“调”为调理脏腑,随证治之,是新型冠状病毒二次感染治疗的重要内容;“激”是激发人体正气,调动先天之气补充后天之气以抗邪,“补”即补益气血阴阳,“激”与“补”二者均扶正以祛邪,是促使新型冠状病毒二次感染患者恢复健康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二次感染 清激调补 扶正祛邪 调理脏腑 先天之气 补益气血阴阳
下载PDF
从“伏邪发病”论复发性尖锐湿疣
5
作者 要永卿 何宜恬 +1 位作者 张梦圆 邓蒂斯 《四川中医》 2024年第8期31-34,共4页
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以皮肤黏膜疣状增生性病变为主的性传播疾病。虽然临床治愈率高,但极易复发,极大影响患者身心健康,预防其复发是预后阶段的重要任务。中医学基于“伏邪”学说理论体系认为尖锐湿疣复发是基于正... 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以皮肤黏膜疣状增生性病变为主的性传播疾病。虽然临床治愈率高,但极易复发,极大影响患者身心健康,预防其复发是预后阶段的重要任务。中医学基于“伏邪”学说理论体系认为尖锐湿疣复发是基于正气亏虚,伏湿、伏毒为患,并确立补虚、祛湿、引邪之法予以预防。本文基于“伏邪”学说经典考证和现代研究结果对中医药预防尖锐湿疣复发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邪 伏邪学说 复发性尖锐湿疣 人乳头瘤病毒 扶正祛邪
下载PDF
浅析前胡之推陈致新功用
6
作者 王珏 王星栋 薛佳怡 《河南中医》 2024年第3期347-350,共4页
前胡味苦、辛,性微寒,归肺经,《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等均记载其有推陈致新功效,可祛除在表之水饮,解在表之邪气,从而达到“推陈”之功,且其味甘可健中焦,补益胃气,故在祛除病理产物的同时还具有补益之功。柴胡、前胡均能疗伤寒寒... 前胡味苦、辛,性微寒,归肺经,《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等均记载其有推陈致新功效,可祛除在表之水饮,解在表之邪气,从而达到“推陈”之功,且其味甘可健中焦,补益胃气,故在祛除病理产物的同时还具有补益之功。柴胡、前胡均能疗伤寒寒热,发表散风,推陈致新,清里散结,而前胡更偏于除里之痰饮水气,散表之风邪,其与半夏相配能制痰饮痞结,降逆化浊;与黄芩相配可泻厥阴伏火;与桂枝相配能散表之风邪;与生姜相配意在温胃化饮。前胡之推陈致新功用既体现在气机层面,可理气、散气,对不同程度的气机瘀滞、气机凝结等均有效;又表现在活血通脉方面,在理气的基础上,通行血脉,活血化瘀。散气、活血均是“推陈”的体现,“陈”包括机体的病理产物如痰浊、水饮、瘀血、滞气、燥矢等,推出体内陈旧之代谢废物,促使新生之物产生,从而使机体达到气血通畅、五脏安和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胡 推陈致新 健中焦 化痰滞 和少阳 降火热 解表邪 祛水饮 散气结 祛瘀血
下载PDF
基于“伏毒”学说审因论治结直肠癌
7
作者 李玉 李城 +5 位作者 时浩洋 王栋 张艳 李雯 李清波 孟静岩 《天津中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714-718,共5页
伏毒作为介导结直肠癌发病、转移和复发的重要病理因素,贯穿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多个阶段,根据伏毒成因不同,可分为外淫伏毒和内生伏毒,审因论治结直肠癌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祛除外淫伏毒,以宣透疏散为要;对于内生伏毒,兼顾扶正与祛邪。... 伏毒作为介导结直肠癌发病、转移和复发的重要病理因素,贯穿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多个阶段,根据伏毒成因不同,可分为外淫伏毒和内生伏毒,审因论治结直肠癌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祛除外淫伏毒,以宣透疏散为要;对于内生伏毒,兼顾扶正与祛邪。扶正者,须注重健脾益肾、气血双补、通补兼施;祛邪者,当针对不同伏毒,分别予以燥运除伏湿、健脾化伏痰、活血化伏瘀等法。运用“伏毒”学说可对结直肠癌进行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以把握时机,标本兼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毒 结直肠癌 审因论治 扶正祛邪
下载PDF
陆拯“健脾清肠解毒”治疗结肠癌经验举隅
8
作者 刘亚铭 傅睿 +1 位作者 陈明显 陆拯(指导)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1154-1158,共5页
[目的]总结国医名师陆拯教授“健脾清肠解毒”治疗结肠癌的临证经验。[方法]通过门诊跟诊学习,病案收集整理,查找结肠癌相关文献及中医典籍,研习陆拯教授所著之《毒证论》,结合教授的临证释义,探讨结肠癌的病因病机,阐释结肠癌的治疗方... [目的]总结国医名师陆拯教授“健脾清肠解毒”治疗结肠癌的临证经验。[方法]通过门诊跟诊学习,病案收集整理,查找结肠癌相关文献及中医典籍,研习陆拯教授所著之《毒证论》,结合教授的临证释义,探讨结肠癌的病因病机,阐释结肠癌的治疗方法为“毒证四层总纲”指导下的“健脾清肠解毒”,归纳其临证辨证施治要点及组方用药规律,并附验案加以佐证。[结果]陆拯教授认为结肠癌基本病机是脾胃元气受损、癌毒蓄积于肠,并进一步指出脾胃元气受损是结肠癌发生、发展的前提,癌毒蓄积于肠是结肠癌发生、复发和转移的关键,临证治疗当着眼于恢复脾胃元气,清除肠中湿、热、痰、瘀等内生邪气以及残余癌毒,条畅肠腑气机,即以“健脾清肠解毒”为指导思想,根据患者术后具体症状,归纳为湿热毒蕴、痰瘀毒阻、瘀血毒壅、阳虚寒毒、阴虚热毒五种证型,基于扶正拔毒并举的理念,分别以清热解毒、化痰祛瘀、化瘀逐毒、温阳拔毒、滋阴败毒论治,从而祛除术后余毒,杜绝新生癌毒。所举医案应用“健脾清肠解毒”法治疗后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随访无肿瘤复发转移。[结论]陆拯教授“健脾清肠解毒”治疗结肠癌的临证经验,展示了陆拯毒证理论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为结肠癌的中医辨治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脾胃元气 健脾清肠解毒 毒证 扶正祛邪 医案 陆拯 名中医经验
下载PDF
从免疫学角度探讨“扶正祛邪”法在慢性肾病中运用
9
作者 李文诗 孙家乐 王琳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206-210,共5页
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中具有独特优势,可将CKD的核心病机概括为“真邪相搏,虚实夹杂”。中医理论正邪发病观与肾脏疾病中现代免疫学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正气”是维持或调节免疫动态平衡的体现,“邪气... 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中具有独特优势,可将CKD的核心病机概括为“真邪相搏,虚实夹杂”。中医理论正邪发病观与肾脏疾病中现代免疫学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正气”是维持或调节免疫动态平衡的体现,“邪气”则代表诱发免疫异常的病理因素或因免疫功能异常形成的对机体有害的病理产物。基于“真邪相搏,虚实夹杂”的病机特点,运用中医药扶正祛邪法可改善由直接或间接免疫介导的肾脏损害,纠正免疫紊乱,改善肾脏病理表现及临床症状,起到肾脏保护的作用。文章对扶正祛邪法在CKD治疗中的理论依据、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医药治疗CKD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治疗 正邪理论 扶正祛邪 免疫调节 慢性肾脏病
下载PDF
任青玲运用加味二妙方治疗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经验
10
作者 吴蝶 商婷婷 +3 位作者 顾晨曦 洪丹丹 徐佳忆 任青玲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第3期232-234,共3页
任青玲教授认为,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多属湿热下注,带脉失约,病位在下焦,肝、脾、肾功能失常是其发生的内在条件,基于“两虚相得,乃客其形”病机,提出“扶正改邪”之说,遵“分消走泄”之法自拟加味二妙方,传承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调周... 任青玲教授认为,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多属湿热下注,带脉失约,病位在下焦,肝、脾、肾功能失常是其发生的内在条件,基于“两虚相得,乃客其形”病机,提出“扶正改邪”之说,遵“分消走泄”之法自拟加味二妙方,传承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调周法要验,于阳气旺盛之经前期用药,重视清热解毒、健脾利湿,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二妙方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扶正改邪 调周法 名医经验 任青玲
下载PDF
阮诗玮基于伏邪理论运用透邪法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
11
作者 杨运劼 阮诗玮(指导)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1期81-85,共5页
阮诗玮教授认为慢性肾脏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与伏邪关系密切,总体病机为“正气虚损,邪气深伏”,正气虚损为伏邪蛰藏之夙根,具体可分三类:正虚精亏,伏邪羁藏;外伤淫邪,伺机而发;内生伏邪,蜇机而动。故治疗上以透邪为法,扶正透邪为基本原... 阮诗玮教授认为慢性肾脏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与伏邪关系密切,总体病机为“正气虚损,邪气深伏”,正气虚损为伏邪蛰藏之夙根,具体可分三类:正虚精亏,伏邪羁藏;外伤淫邪,伺机而发;内生伏邪,蜇机而动。故治疗上以透邪为法,扶正透邪为基本原则,扶正贯穿始终。重视三焦分治:上焦用药以轻宣为法,祛邪务尽;中焦用药以芳香透达、苦燥健运、淡渗利泄为法;下焦用药以固涩收敛、厚味填精、虫蚁捜剔为主。此外,强调病后调护对透达邪气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邪 透邪法 扶正透邪 三焦分治 病后调护 慢性肾脏病
下载PDF
基于六维辨证观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辨治体系
12
作者 王雨菡 于河 +3 位作者 张文静 王振东 李勋欣 谷晓红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86-1292,共7页
六维辨证观是综合多种辨证思维所提出的辨证观念,旨在从病因、病位、病期、病性、病势、病理等6个维度对疾病证态进行系统辨析,有利于临床把握整体,抓住机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进行性气流受限和持续的呼吸道症状为特征的... 六维辨证观是综合多种辨证思维所提出的辨证观念,旨在从病因、病位、病期、病性、病势、病理等6个维度对疾病证态进行系统辨析,有利于临床把握整体,抓住机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进行性气流受限和持续的呼吸道症状为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病多责之于肺气本虚,内外感召或他脏及肺,常有慢性肺系疾病迁延日久或先天不足因素。病位主要在肺,最常波及脾肾,病久可牵连心肝及六腑,是典型的多系统复杂疾病。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即肺脾肾虚损,痰瘀互结成积,除见气虚气滞、阴阳虚损等病理状态外,还最常见痰饮瘀及微型癥瘕等病理产物。本病分期明确,卫气同病、气分期和气营同病阶段病情寒热之性及邪正之势多变,可因病邪性质、季节地域、体质等因素表现不一,需要谨慎判断和用药;气血同病阶段寒热错杂、虚实并见,治疗棘手,恰是中医药发挥优势的大好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维辨证观 慢阻肺 急性加重期 稳定期 本虚标实 痰瘀互结 脏腑虚损 扶正祛邪
下载PDF
李宏良治疗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经验
13
作者 文孝男 李宏良(指导)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第3期191-194,共4页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是一种后天获得性造血干细胞基因突变导致红细胞膜缺陷的疾病,临床以血管内溶血发作,血红蛋白尿,以及全血细胞减少等为主要表现。李宏良教授认为,该病以正虚(脾肾亏虚)为本,湿、毒、瘀为标,扶正祛邪为PNH的...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是一种后天获得性造血干细胞基因突变导致红细胞膜缺陷的疾病,临床以血管内溶血发作,血红蛋白尿,以及全血细胞减少等为主要表现。李宏良教授认为,该病以正虚(脾肾亏虚)为本,湿、毒、瘀为标,扶正祛邪为PNH的治疗总则,补益脾肾、扶助正气为根本,辅以清热解毒、祛湿、化瘀通络,临证时应根据疾病所处的阶段而有所侧重。从脾肾论治PNH,取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扶正 祛邪 李宏良
下载PDF
基于“扶正祛邪”探讨胃癌前病变的病机及防治思路
14
作者 杨静 孙小伟 +2 位作者 雷东旭 南青山 舒劲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6期88-92,共5页
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 PLGC)是指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一种胃黏膜病理变化,是胃癌发生的重要阶段和炎-癌转化的“黄金转折点”。因此,及时、有效地截断或逆转PLGC对降低胃癌的发... 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 PLGC)是指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一种胃黏膜病理变化,是胃癌发生的重要阶段和炎-癌转化的“黄金转折点”。因此,及时、有效地截断或逆转PLGC对降低胃癌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扶正祛邪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总纲和基本指导原则,即扶助衰弱之正气,祛逐强盛之邪气,以使正盛邪弱、正胜于邪、疾病向愈。PLGC归于中医的“胃痛”“痞满”等范畴,证候特征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其发生发展之根本为正衰与邪盛长期作用的结果,正衰(脾胃虚弱)为致病之本,贯穿疾病始终,是感邪和虚实夹杂的基础,反复感邪,出现不同的邪实(滞、痰、瘀、湿、热、毒等)为致病之标,为病理基础,多种邪实互为因果,致使疾病冗杂多变。邪盛与正衰共存于本病不同阶段,治疗应采用扶正祛邪原则,即“健脾益气、养阴益胃、温中散寒”以扶正与“理气、祛湿、除痰、化瘀、解毒”驱邪等治则,根据病机组合,动态施治。大量研究证实,中医中药在改善胃黏膜萎缩、逆转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上具有一定优势和特色。文章基于“扶正祛邪”理论,从本质上探讨PLGC的病机及治疗思路,以更好的指导中医临床辨证施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祛邪 胃癌前病变 病机 防治思路
下载PDF
从正气亏虚论治肺结节研究进展
15
作者 刘欣 顾祝同 +2 位作者 安磊 张硕 李平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12期69-72,共4页
肺结节是肺内常见的类圆形或不规则病灶,直径小于或等于3 cm。其在影像学上表现为密度增高的阴影,随着低剂量CT筛查的普遍发展,肺结节被发现的概率日益增高,通常在体检或治疗其他疾病时被偶然发现,多数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肺结节属于... 肺结节是肺内常见的类圆形或不规则病灶,直径小于或等于3 cm。其在影像学上表现为密度增高的阴影,随着低剂量CT筛查的普遍发展,肺结节被发现的概率日益增高,通常在体检或治疗其他疾病时被偶然发现,多数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肺结节属于临床难治性疾病,西医对其发病机制尚未有明确的认识,治疗上根据其风险程度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于风险较低的肺结节主要通过定期复查胸部CT来密切关注其变化,目前尚未提出系统的内科治疗方法;对于风险较高的肺结节则通过穿刺活检来确定是否需要手术切除治疗。中医学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有着独到的见解。该病属于中医“肺积”的范畴,中医学认为肺结节病位在肺,基本病机为正气亏虚、痰瘀互结,其中以正气亏虚为本,痰瘀互结为标。在治疗上强调以扶正为本,兼以化痰祛瘀。中医学通过对人体气、血、阴、阳亏虚辨证论治,提出了不同的治疗方法。气虚者重在补益肺脾之气,佐以化痰祛瘀;血虚者强调养血健脾,因血不独生,赖气以生之,故在养血的基础上加以益气之品;阴虚者以益气养阴为主,兼以化痰祛瘀;阳虚者重在温阳散结,佐以活血通络。文章列举现代中医学家论治肺结节的经验,旨在为临床辨证论治肺结节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正气亏虚 扶正祛邪 痰瘀互结
下载PDF
方志军诊治结直肠癌临床经验
16
作者 吕欣妮 尹佳钰 +3 位作者 钱丽君 金梦洁 胡灿红 方志军(指导)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3期310-314,共5页
系统阐述方志军教授诊治结直肠癌的临证经验。方教授认为“风邪流注,气机失调”是结直肠癌的病因病机。外风侵袭,内风暗卷,内外联动,继而兼加他邪合而致病,故风邪留注为本病的核心病因;气机升降失调,生理紊乱,汇集他邪,变生成癌为本病... 系统阐述方志军教授诊治结直肠癌的临证经验。方教授认为“风邪流注,气机失调”是结直肠癌的病因病机。外风侵袭,内风暗卷,内外联动,继而兼加他邪合而致病,故风邪留注为本病的核心病因;气机升降失调,生理紊乱,汇集他邪,变生成癌为本病的关键病机。并提出“扶正祛风,调气通腑”的治疗大法,兼之明辨分期、中西汇通,做到因人制宜、综合治疗。临床可有效减缓疾病进程,提高患者生活品质。附验案1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风邪流注 气机失调 扶正祛风 调气通腑 方志军
下载PDF
舒琦瑾教授“澄源固本”法辨治原发性肝癌的用药特色
17
作者 朱钧晶 舒琦瑾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1149-1153,共5页
[目的]探讨浙江省名中医舒琦瑾教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用药特色。[方法]从肝癌病机出发探析舒师辨治肝癌的特色,综合分析舒师对肝癌患者的处方用药情况。[结果]肝癌病机复杂,多以肝郁脾虚、脏腑气血亏虚为基础,又有久病、刀圭、放化疗致... [目的]探讨浙江省名中医舒琦瑾教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用药特色。[方法]从肝癌病机出发探析舒师辨治肝癌的特色,综合分析舒师对肝癌患者的处方用药情况。[结果]肝癌病机复杂,多以肝郁脾虚、脏腑气血亏虚为基础,又有久病、刀圭、放化疗致耗气伤阴,气血运行不畅,水液代谢受阻,继而产生气郁、血瘀、水饮痰湿、热毒等内生之邪。舒师临证多用疏肝健脾之法,针对“气血水”相关的内生之邪强化用药,缓消内邪;重视热毒,多用清热解毒利湿药物,减少肿瘤转移复发;始终坚守辨证论治、扶正固本的治法,强调健脾益气养阴;结合中医药的现代药理学研究及药物归经学说,精准抗癌。[结论]舒师辨治肝癌时遵循澄源固本之法,谨守病机,紧抓证型,调节机体气血水之运行,祛邪澄源,扶正固本,精确用药,全面处方,减少肝癌恶化、转移、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祛邪澄源 扶正固本 精准用药 名医经验 舒琦瑾
下载PDF
从“虚劳”论治脓毒症并发持续炎症-免疫抑制-高分解代谢综合征
18
作者 徐建兴 杨志旭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1期71-74,共4页
本文以“虚劳”理论为基础并结合临床研究,分析脓毒症并发持续炎症-免疫抑制-高分解代谢综合征(PICS)的病因、病机及辨治,认为“营卫失调,正虚邪恋,瘀毒阻络”为脓毒症并发PICS的病机,治疗上以“扶正解毒通络”为总体治则,以补益为主并... 本文以“虚劳”理论为基础并结合临床研究,分析脓毒症并发持续炎症-免疫抑制-高分解代谢综合征(PICS)的病因、病机及辨治,认为“营卫失调,正虚邪恋,瘀毒阻络”为脓毒症并发PICS的病机,治疗上以“扶正解毒通络”为总体治则,以补益为主并辅以清透,维持阴阳气血低水平平衡,同时开达通路清透余邪,消除体内痰瘀浊毒等积聚的病理产物,调节免疫代谢紊乱,以期预防反复感染,为中医辨治PICS拓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持续炎症-免疫抑制-高分解代谢综合征 虚劳(重症迁延期) 瘀毒阻络 扶正祛邪
下载PDF
祛邪扶正益中和护理法联合常规护理干预非小细胞肺癌术后的效果 被引量:1
19
作者 姜萍 王逸飞 邓建华 《光明中医》 2024年第4期800-804,共5页
目的 探究祛邪扶正益中和护理法联合常规护理干预非小细胞肺癌术后的效果。方法 将84例肺癌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祛邪扶正益中和护理法,2组均护理3周。比较2... 目的 探究祛邪扶正益中和护理法联合常规护理干预非小细胞肺癌术后的效果。方法 将84例肺癌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祛邪扶正益中和护理法,2组均护理3周。比较2组护理后睡眠质量、负向情绪(焦虑、抑郁)、疼痛评分(VAS)、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PSQI评分、HAMA-14评分、HAMD-17评分、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EORTC-QLQC30评分各项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祛邪扶正益中和护理法联合常规护理干预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可有效改善睡眠质量,有助于消除负向情绪,缓解疼痛,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积 肺癌 祛邪扶正 益中和
下载PDF
扶正祛邪法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探讨
20
作者 李逸雪 程良斌 《山西中医》 2024年第6期1-3,共3页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以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为本,致气血津液运行失常,痰、湿、热、瘀毒内生,各种病理因素相互错杂为标,属本虚标实证。基于“扶正祛邪”理论,治疗以益肾疏肝健脾等扶正为主,兼顾活血通腑、清热除湿、益气祛痰等以祛邪,...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以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为本,致气血津液运行失常,痰、湿、热、瘀毒内生,各种病理因素相互错杂为标,属本虚标实证。基于“扶正祛邪”理论,治疗以益肾疏肝健脾等扶正为主,兼顾活血通腑、清热除湿、益气祛痰等以祛邪,使祛邪而不伤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扶正祛邪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