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链霉菌Streptomyces sp.SCSIO 1667中吲哚咔唑生物碱类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周俊勇 黄洪波 +5 位作者 汪中文 杨民和 田新朋 张偲 张长生 鞠建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1年第3期415-419,共5页
运用大孔树脂柱及硅胶柱层析对南海海洋链霉菌Streptomyces sp.SCSIO 1667的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从SCSIO 1667菌株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两个indolocarbazole生物碱类化合物,经质谱,1D、2D NMR波谱数据分析鉴定为星形孢菌素(staurosporin... 运用大孔树脂柱及硅胶柱层析对南海海洋链霉菌Streptomyces sp.SCSIO 1667的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从SCSIO 1667菌株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两个indolocarbazole生物碱类化合物,经质谱,1D、2D NMR波谱数据分析鉴定为星形孢菌素(staurosporine,1)和K-252d(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放线菌 streptomyces sp.scsio 1667 STAUROspORINE K-252d
下载PDF
中国南海来源海洋链霉菌SCSIO 11863中Enterocins的分离鉴定(英文) 被引量:1
2
作者 Kumar Saurav 张庆波 +4 位作者 李苏梅 张文军 田新朋 李慧贤 张海波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16-1220,共5页
从南海底泥样品中分离到一株具有较强抗菌活性的放线菌株SCSIO 11863。表型和进化系统分析数据表明该菌属于链霉菌属并命名为Streptomyces sp.SCSIO 11863(KC904267)。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它与白浅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ogriseolus ... 从南海底泥样品中分离到一株具有较强抗菌活性的放线菌株SCSIO 11863。表型和进化系统分析数据表明该菌属于链霉菌属并命名为Streptomyces sp.SCSIO 11863(KC904267)。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它与白浅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ogriseolus strain ABRIINW EA1145(GQ925802)有99%的相似性。对该菌发酵液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活性追踪分离得到了两个结构类似化合物,分别为Enterocin(1)和5-deoxyenterocin(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沉积物 海洋放线菌 streptomyces sp scsio 11863 ENTEROCINS
下载PDF
海洋链霉菌Streptomyces sp.SCSIO 1666活性代谢产物替达霉素A和B的发酵优化及分离鉴定 被引量:7
3
作者 段传人 姚月良 +4 位作者 汪中文 田新朋 张偲 张长生 鞠建华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10年第6期12-20,共9页
目的对南海海洋沉积物中分离的海洋放线菌进行体外抗肿瘤细胞和抗菌模型筛选,选取生物活性强的海洋链霉菌菌株Streptomyces sp.SCSIO1666进行发酵条件优化和活性产物的分离及结构鉴定。方法用针对6种NCI肿瘤细胞株A549、DU145、H1299、H... 目的对南海海洋沉积物中分离的海洋放线菌进行体外抗肿瘤细胞和抗菌模型筛选,选取生物活性强的海洋链霉菌菌株Streptomyces sp.SCSIO1666进行发酵条件优化和活性产物的分离及结构鉴定。方法用针对6种NCI肿瘤细胞株A549、DU145、H1299、HCT15、HEP3B和SF268的体外抗肿瘤模型及其抑菌模型对提取物进行筛选,进一步优化发酵条件,采用HPLC-UV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抑菌活性追踪,利用有机溶剂萃取、正相硅胶和反相硅胶等各种色谱层析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与结论从一株海洋链霉菌菌株Streptomyces sp.SCSIO 1666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替达霉素A和B(TirandamycinsA and B),替达霉素A和B的生产对海盐的依赖程度较高,在不加盐的条件下产量极低,加3%粗海盐时,其发酵产量提高250倍以上,说明盐胁迫是海洋链霉菌菌株SCSIO1666产生活性物质的重要条件。替达霉素B是终产物,加入2%大孔吸附树脂发酵时,替达霉素A的产量得到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放线菌 streptomyces sp.scsio 1666 替达霉素A和B 发酵优化 抗肿瘤 抗菌
原文传递
深海链霉菌Streptomyces sp.SCSIO 04777中肠道菌素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1
4
作者 刘静 罗明和 +4 位作者 唐桂岭 宋永相 田新朋 卢来春 鞠建华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13,共7页
目的对从印度洋深海沉积物中分离的1株深海放线菌Streptomyces sp.SCSIO 04777进行鉴定并对其抗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通过16SrDNA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来鉴定菌株,利用有机溶剂萃取、正相和反相硅胶层析等分离手段... 目的对从印度洋深海沉积物中分离的1株深海放线菌Streptomyces sp.SCSIO 04777进行鉴定并对其抗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通过16SrDNA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来鉴定菌株,利用有机溶剂萃取、正相和反相硅胶层析等分离手段对海洋放线菌SCSIO 04777的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并参阅文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该放线菌被鉴定为Streptomyces sp.SCSIO04777,并从其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了芳香聚酮类化合物-肠道菌素。结论首次筛选得到了1株产生肠道菌素的深海链霉菌,为肠道菌素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菌株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放线菌 streptomyces sp scsio 04777 肠道菌素 芳香聚酮类化合物
原文传递
1株海洋来源Streptomyces sp.SCSIO 1682中那西肽(nosiheptide)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合成基因簇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程伟鸽 桂春 +1 位作者 鞠建华 李青连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16年第6期7-14,共8页
目的对1株海洋来源的菌株SCSIO 1682进行16S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对发酵产物中的抑菌活性化合物进行分离鉴定,并对抑菌活性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基因簇进行分析。方法通过构建基于16S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树来进行菌株鉴定;通过有机溶剂萃取、... 目的对1株海洋来源的菌株SCSIO 1682进行16S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对发酵产物中的抑菌活性化合物进行分离鉴定,并对抑菌活性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基因簇进行分析。方法通过构建基于16S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树来进行菌株鉴定;通过有机溶剂萃取、正相和反相硅胶层析等化学分离手段对菌株SCSIO1682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活性追踪分离纯化;运用HR-ESI-MS,1 H和13 C NMR等波谱手段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解析;通过对菌株SCSIO 1682进行全基因组扫描测序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基因簇。结果该菌株被鉴定为链霉菌,命名为Streptomyces sp.SCSIO 1682,所得抑菌活性化合物为那西肽(nosihetide),鉴定了那西肽的生物合成基因簇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论从海洋链霉菌Streptomyces sp.SCSIO 1682中分离鉴定了那西肽,那西肽生物合成基因簇的鉴定为利用组合生物合成和合成生物学技术对那西肽进行结构改造提供了新的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放线菌 streptomyces sp.scsio 1682 那西肽 生物合成基因簇
原文传递
深海链霉菌SCSIO 03032芳酰胺类代谢产物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聂方玲 陈玉婵 +4 位作者 张庆波 田新朋 章卫民 张长生 张文军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15年第4期49-55,共7页
目的对从印度洋深海沉积物中分离到的1株深海来源的放线菌Streptomyces sp.SCSIO 03032进行次级代谢产物分析及其活性研究。方法对深海来源放线菌Streptomyces sp.SCSIO 03032的发酵产物进行有机溶剂萃取,利用正、反向硅胶层析、硅胶柱... 目的对从印度洋深海沉积物中分离到的1株深海来源的放线菌Streptomyces sp.SCSIO 03032进行次级代谢产物分析及其活性研究。方法对深海来源放线菌Streptomyces sp.SCSIO 03032的发酵产物进行有机溶剂萃取,利用正、反向硅胶层析、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薄层层析等分离手段进行纯化,通过ESIMS、1 H NMR、13 C NMR分析及文献查阅鉴定化合物结构,并对化合物进行抗菌及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从深海来源放线菌Streptomyces sp.SCSIO 03032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3个芳酰胺类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4-甲基苯-1,3-二氨基甲酸甲酯(1)、2-甲基苯-1,3-二氨基甲酸甲酯(2)、羰基亚氨基4-甲基-3,1-亚苯基双[氨基甲酸]甲酯(3);活性结果显示3个化合物均无明显的抑菌活性或抗氧化活性。结论得到了1株能够产生3个不同芳酰胺类化合物的深海链霉菌SCSIO 030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来源放线菌 streptomyces sp.scsio 03032 芳酰胺类化合物
原文传递
2株南极来源放线菌所产的二酮哌嗪类化合物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田小杏 Kumar Saurav +4 位作者 张庆波 张文军 蒲晓辉 张长生 张海波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17年第3期67-72,共6页
目的对从南极潮间带沉积物样品中分离得到的2株具有抗菌活性的放线菌进行分类鉴定并进行次生代谢产物研究。方法通过形态学分析及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鉴定菌株并对其发酵产物进行生物活性评价;利用硅胶、凝胶柱层析、semi-HPLC等色谱分... 目的对从南极潮间带沉积物样品中分离得到的2株具有抗菌活性的放线菌进行分类鉴定并进行次生代谢产物研究。方法通过形态学分析及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鉴定菌株并对其发酵产物进行生物活性评价;利用硅胶、凝胶柱层析、semi-HPLC等色谱分离手段对2株菌的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采集所得化合物的质谱、NMR等数据并分析后鉴定其结构。结果 2株菌分别鉴定为Streptomyces sp.SCSIO 40061和Nocardiopsis sp.SCSIO KS107;从相应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2个二酮哌嗪类化合物,结构分别鉴定为:(3Z,6E)-1-N-甲基-3-苯亚甲基-6-(2-甲基-3-羟基丙烷)-2,5-二酮哌嗪(1)以及(3Z,6Z)-3-(4-对甲氧苯亚甲基)-6-(2-甲基丙烷)-2,5-二酮哌嗪(2)。结论发现了2株能产二酮哌嗪类化合物的南极来源放线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放线菌 streptomyces sp.scsio 40061 NOCARDIOPSIS sp.scsio KS107 二酮哌嗪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