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6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THE ORIGIN OF STRESS PEAK IN UNI-AXIAL STRETCHING OF AMORPHOUS POLYMERS
1
作者 钱人元 沈静姝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32-337,共6页
Rubber of high molar mass, like cis-polybutadiene, shows's stress peak on the engineering stress-strain curve during stretching at room temperature. In this work cis-polybutadiene samples were swollen in a poor so... Rubber of high molar mass, like cis-polybutadiene, shows's stress peak on the engineering stress-strain curve during stretching at room temperature. In this work cis-polybutadiene samples were swollen in a poor solvent, CHCl3/EtOH (1/1 v/v), for different times. It was found that both the initial modulus and the stress peak on stretching decreased in magnitude with increasing swelling time and the peak disappeared entirely after 1 hour of swelling. On further swelling the initial modulus increased somewhat and a small stress peak re-appeared after swelling for 2 h. The disappearance of the stress peak after swelling is interpreted as the result of disruption of cohesional entanglements present in the initial rubber sample. The re-appearance of a small stress peak and the increase of modulus on further swelling are interpreted as being of the same nature as the phenomenon of anti-plasticization. It is the result of forming some new cohesional entanglements of larger binding energies through longer range chain segmental motions excited after the disruption of the previously existing cohesional entanglements in the rubber. Thus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stress peak on stretching a high molar mass rubber and the phenomenon of anti-plasticization on molecular level has been put forwa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 SWELLING ENTANGLEMENT stress peak uni-axial stretching
下载PDF
Estimation of seismic stress drop from the peak velocity of ground motion
2
作者 秦嘉政 刘祖荫 +1 位作者 钱晓东 谢庆茵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1997年第5期29-39,共11页
According to the source dislocation model suggested by Brune(1970), the authors have calculated the displacement spectra of S wave and source parameters of the Heqing M S 5 3 earthquake sequence, using th... According to the source dislocation model suggested by Brune(1970), the authors have calculated the displacement spectra of S wave and source parameters of the Heqing M S 5 3 earthquake sequence, using the digital data of this sequence obtained in the Western Yunnan Earthquake Prediction Experimental Field (WYEPEF). Based on this calculation we have studied the dependence of the peak velocity ( rv ) of ground motion on the seismic stress drop Δ σ . From the seismic scaling law we obtained ( rv )∝Δ σ 2/3 , thus the three formulae of calculating seismic stress drop Δ σ using the peak velocity parameters can be derived: lg( rv)=d 1+13lg M 0+23lgΔ σ ; lg( rv) =d 2+13 M L+23lgΔ σ ; lgΔ σ =-1 0+1 5lg( rv ) Assuming that the average stress drop Δ σ =3.0×10 6 Pa for great and small earthquakes, then the constants d 1=-3 88 and d 2=-0 38 are determined by the observational data of the Heqing M S5 3 sequence. Results of the source parameters for this sequence show that the seismic moment M 0 is between 10 11 N·m and 10 15 N·m, the rupture radius a of the source is between 200 m and 600 m, the stress drop Δ σ is between 0 1 MPa and 10 MPa and the average stress drop Δ σ =3 7 MPa calculated from the peak velocity parameter of the ground motion. Δσ values measured from these scaling relations are basically in agreement with the results given by Brune′s method( 1970).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 that the dependence of the ground motion peak velocity parameter (rv) on the stress drop Δσ is even stronger than that on the seismic moment M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 moment stress drop peak VELOCITY earthquake sequence
下载PDF
冻融循环下秸秆纤维混凝土损伤特性及动态力学性能研究
3
作者 孙霄 刘茂野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119,125,共7页
为研究冻融循环对不同纤维掺量的秸秆纤维混凝土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非金属超声波检测仪测量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秸秆纤维混凝土试件纵波波速,利用直径74 mm变截面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试验装置对试件开展动态单轴压缩试验,分析试件纵... 为研究冻融循环对不同纤维掺量的秸秆纤维混凝土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非金属超声波检测仪测量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秸秆纤维混凝土试件纵波波速,利用直径74 mm变截面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试验装置对试件开展动态单轴压缩试验,分析试件纵波波速、峰值应力、劣化度、韧性及破碎耗能密度与冻融循环次数及秸秆纤维掺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纤维的掺入能够提高混凝土材料的纵波波速及整体性,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秸秆纤维混凝土纵波波速随之降低,冻融循环会对试件造成损伤;秸秆纤维的掺入会增强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掺量为0.2%时效果最佳,冻融循环作用试件峰值应力不断降低,劣化度不断增加,相较于冻融循环0次素混凝土试件,冻融循环30、60、90、120次试件峰值应力分别降低6.96%、19.4%、34.2%、53.3%,冻融循环后期应力降幅显著增加,纤维的掺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冻融作用下试件劣化程度;纤维掺量为0.2%时试件的韧性与破碎耗能密度提升最大,冻融循环会对试件造成劣化,降低其韧性及吸能效果。秸秆纤维的掺入使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大幅增加,秸秆纤维的绿色可再生性对秸秆纤维混凝土的推广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循环 秸秆纤维 纵波波速 峰值应力 劣化度 韧性 破碎耗能密度
下载PDF
富水软弱围岩劈裂型注浆加固体力学性能与破坏模式
4
作者 杨磊 张耀磊 +3 位作者 唐明秀 李让杰 徐真浩 尹贺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9-664,共16页
富水软弱围岩劈裂型注浆加固体的力学性能与破坏模式对注浆整体效果具有显著影响。基于室内注浆模拟试验、劈裂型注浆加固体三轴压缩试验和相应的离散元数值模拟,研究劈裂浆脉形态与空间分布特征及注浆加固规律,分析浆脉粗糙度、厚度、... 富水软弱围岩劈裂型注浆加固体的力学性能与破坏模式对注浆整体效果具有显著影响。基于室内注浆模拟试验、劈裂型注浆加固体三轴压缩试验和相应的离散元数值模拟,研究劈裂浆脉形态与空间分布特征及注浆加固规律,分析浆脉粗糙度、厚度、数量和倾角对注浆加固体力学性能与破坏模式的影响,阐明三轴加载条件下加固体内部孔隙率和微裂纹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劈裂浆脉空间分布模式主要包括半贯通型、交叉型和贯通型,注浆影响区域可分为加固区、过渡区和未扰动区;浆脉存在有效提升了加固体的整体刚度和承载力,加固体峰值偏应力与浆脉粗糙度、厚度、数量呈正相关关系,而浆脉倾角增大会导致整体强度降低;加固体破坏模式主要有局部膨胀型和剪切滑移型,受浆脉形态特征影响,二者对整体变形破坏的贡献程度不同;在加载过程中,浆-土界面处首先萌生微裂纹,进而浆脉两侧软弱介质被压缩挤密后出现大量微裂纹,裂纹数量持续增多直至试样破坏;加固体孔隙率与微裂纹萌生数量变化规律均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且受浆脉形态特征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劈裂注浆 加固体 浆脉形态特征 变形破坏模式 峰值偏应力 微裂纹萌生
下载PDF
混凝土内部受压力学性能试验与本构分析
5
作者 何浩祥 王峥 +1 位作者 程时涛 高伟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5-141,202,共8页
为了精准测量受压混凝土内部应力-应变关系,通过在丙烯酸树脂杆上布置电阻式应变片,测量得到混凝土试块内部应变,研发大量程微型土压力盒实现混凝土内部应力测量。将相关测试装置预埋在混凝土试块内部,完成混凝土试块单轴压缩试验,获得... 为了精准测量受压混凝土内部应力-应变关系,通过在丙烯酸树脂杆上布置电阻式应变片,测量得到混凝土试块内部应变,研发大量程微型土压力盒实现混凝土内部应力测量。将相关测试装置预埋在混凝土试块内部,完成混凝土试块单轴压缩试验,获得精准的混凝土内部应力-应变关系数据。结果表明,混凝土内部本构模型相对于传统本构模型具有良好的延性,且峰值强度远高于传统本构模型。结合国内外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混凝土本构方程对试验进行了有限元模拟,针对应力-应变曲线、峰值强度及峰值应变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实测的混凝土内部应力-应变曲线合理准确,相关测量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度和可行性;基于我国规范模型的有限元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最好,可进一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内部应力-应变曲线 本构模型 传感器 峰值强度 峰值应变
下载PDF
复式楔形掏槽在大断面隧道掘进中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钱至桥 赵明生 +3 位作者 池恩安 王振毅 崔未伟 吴永祥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6-95,共10页
掏槽孔爆破效果对整个断面的爆破质量有着重要影响,为解决大断面隧道掘进困难,炮孔利用率低的问题,采用基于ANSYS/LS-DYNA的流固耦合算法对比研究单楔形掏槽与复式楔形掏槽的内部有效应力与损伤破坏范围,与现场实际爆破效果印证解释了... 掏槽孔爆破效果对整个断面的爆破质量有着重要影响,为解决大断面隧道掘进困难,炮孔利用率低的问题,采用基于ANSYS/LS-DYNA的流固耦合算法对比研究单楔形掏槽与复式楔形掏槽的内部有效应力与损伤破坏范围,与现场实际爆破效果印证解释了复式楔形掏槽爆破效果优于单楔形掏槽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单楔形掏槽应力峰值出现在孔底处,随孔底至堵塞段应力峰值缓慢降低,堵塞段到掌子面应力峰值骤降。复式楔形掏槽应力峰值则出现在一级掏槽孔底位置,且其数值大小高于单楔形掏槽应力峰值。选取两种掏槽模型的损伤区域截面发现,两者的破碎面积接近,但单楔形掏槽模型的堵塞段至掌子面区域的岩石未能破碎贯通,复式楔形掏槽模型整个槽腔完全贯通。根据数值模拟结果改进了某公路隧道爆破方案并进行了现场试验,复式楔形掏槽能更好地解决大断面隧道爆破炮孔利用率低以及爆后大块多的问题。研究结果可为相关隧道掏槽孔布设方案提供选择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掘进 复式掏槽 爆破参数 数值模拟 峰值应力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法三裂纹岩石裂纹扩展特征的试验与数值研究
7
作者 祁敬茗 张红丹 +3 位作者 周磊 陈剑星 马雷钧 肖晓冬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7-115,共9页
为研究三裂纹岩石的静力学破坏特征,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软件PFC2D和模型试验方法,分析三裂纹岩石的峰值应力、应力—应变曲线及裂纹扩展特性,验证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的可行性。通过改变岩石的水平围压和裂纹长度,分析单轴压缩载荷作用... 为研究三裂纹岩石的静力学破坏特征,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软件PFC2D和模型试验方法,分析三裂纹岩石的峰值应力、应力—应变曲线及裂纹扩展特性,验证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的可行性。通过改变岩石的水平围压和裂纹长度,分析单轴压缩载荷作用下三裂纹岩石的力学响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中间横向裂纹对裂纹岩石的峰值应力影响较大,中间竖向裂纹对裂纹岩石的峰值应力影响较小;加载过程中裂纹尖端最先出现应力集中现象,最后形成2条约70°的主裂纹贯通3条预制裂纹;随着围压的增大,三裂纹岩石的峰值应力先增大后减小;随着裂纹长度的增加,三裂纹岩石的峰值应力不断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裂纹岩石 裂纹扩展 数值模拟 离散元法 裂纹倾角 预应力 裂纹长度 峰值应力
下载PDF
玻璃纤维改良对浙西山区红黏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葛宏盛 刘丽萍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41-47,共7页
为了解决高液限红黏土在浙西地区工程施工中引起的路基不均匀沉降、滑坡等工程地质灾害。文中采用玻璃纤维加筋技术改良红黏土,通过直剪试验、无侧限抗压试验对不同长度、掺量的玻璃纤维红黏土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分析其力学性能指标演变... 为了解决高液限红黏土在浙西地区工程施工中引起的路基不均匀沉降、滑坡等工程地质灾害。文中采用玻璃纤维加筋技术改良红黏土,通过直剪试验、无侧限抗压试验对不同长度、掺量的玻璃纤维红黏土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分析其力学性能指标演变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红黏土中掺入定量的玻璃纤维对土体的抗剪强度有明显的提升作用,可使土体的黏聚力相比于素土提高1.68~2.22倍,黏聚力随着掺量和长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玻璃纤维红黏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相比于素土提高了1.47~1.95倍,纤维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随掺量、长度的增加而增强。通过分析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发现素土应力峰值出现在2.5%~3.0%之间,而纤维土应力峰值出现在3.5%~4.5%之间,说明玻璃纤维的掺入提高了土体的残余强度。改良后的纤维土体可满足路用性要求,为纤维加筋土体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红黏土 抗剪强度 无侧限抗压试验 应力-应变关系 应力峰值
下载PDF
颗粒混凝土冲击压缩动态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9
作者 韩国庆 穆朝民 +2 位作者 陆显峰 王阔 时本军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85-92,共8页
颗粒混凝土材料在建筑结构中应用比较常见,但其冲击下的动力学性能研究欠缺.为得到颗粒混凝土的动力学特性,借助MTS实验机得出其静力学强度,其后使用直径为75 mm SHPB系统对颗粒混凝土试样做了多种加载速度下的冲击试验.结果表明,颗粒... 颗粒混凝土材料在建筑结构中应用比较常见,但其冲击下的动力学性能研究欠缺.为得到颗粒混凝土的动力学特性,借助MTS实验机得出其静力学强度,其后使用直径为75 mm SHPB系统对颗粒混凝土试样做了多种加载速度下的冲击试验.结果表明,颗粒混凝土试样的毁坏模式是非脆性碎裂,呈现出延性特点;随着冲击速度的增大,破坏后的形状由试样被压扁(形态基本完整,表现出明显的可压缩性)过渡到絮状.应变率在103.88~464.71 s^(-1)时,试样的峰值应力随着应变率的变大而增大,表现出明显的应变率效应.根据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推导建立了颗粒混凝土峰值应力前和峰值应力后应力-应变的等效本构方程,将实验数据与拟合数据进行对比,具有较为明显的一致性,验证了本构方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PB 颗粒混凝土 动力学 峰值应力 应变率 本构方程
下载PDF
轴向荷载作用下碳纤维布约束损伤混凝土能量耗散试验研究
10
作者 张正亚 王志博 孙明明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88,共8页
本文对碳纤维布约束损伤混凝土在轴向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开展试验研究。设计了混凝土损伤度、碳纤维布层数及碳纤维布缠绕角度三种变量,通过试验结果分析了三种变量对碳纤维布约束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峰值应力、耗能效果及机械损伤... 本文对碳纤维布约束损伤混凝土在轴向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开展试验研究。设计了混凝土损伤度、碳纤维布层数及碳纤维布缠绕角度三种变量,通过试验结果分析了三种变量对碳纤维布约束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峰值应力、耗能效果及机械损伤度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未损伤试件,0.4σm(σm为未损伤混凝土试件单轴抗压强度)、0.5σm、0.6σm、0.7σm应力幅值损伤下素混凝土损伤度均值分别为7.24%、14.86%、25.31%、36.66%,损伤度与损伤应力幅值间指数函数呈现良好的正相关。碳纤维布的约束作用增强试件峰值应力及延性,0.4σm损伤应力作用后,相较于未粘贴碳纤维布试件,粘贴1,2,3层碳纤维布试件峰值应力增幅分别为34.99%、55.16%、64.42%,碳纤维布粘贴层数与峰值应力间指数函数呈负相关,过量的纤维布使试件应力增幅不再明显。碳纤维布缠绕角度的增大使试件单位体积耗散能线性降低,缠绕角度的增大降低了荷载作用下试件的承载效果。应力损伤幅值的增大使试件机械损伤度降低,碳纤维布层数的增加使试件机械损伤度增加,纤维布的约束保护作用极大提升了试件的耗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混凝土 碳纤维布 损伤度 峰值应力 耗能密度 机械损伤度 复合材料
下载PDF
粉煤灰再生混凝土损伤模型与试验对比研究
11
作者 张玉栋 张富钧 +1 位作者 谢龙 张佳帅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2-96,共5页
建筑垃圾和工业废料粉煤灰在工程中的利用率较低,为将建筑垃圾和粉煤灰利用率最大化提升,分别以再生骨料20%、40%、60%、80%、100%和粉煤灰0、10%、15%、20%的替代率取代天然骨料和水泥制作粉煤灰再生混凝土,对不同取代率下粉煤灰再生... 建筑垃圾和工业废料粉煤灰在工程中的利用率较低,为将建筑垃圾和粉煤灰利用率最大化提升,分别以再生骨料20%、40%、60%、80%、100%和粉煤灰0、10%、15%、20%的替代率取代天然骨料和水泥制作粉煤灰再生混凝土,对不同取代率下粉煤灰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探究。为更好的分析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建立理想再生混凝土损伤模型并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试块的强度与本身再生骨料的性能相关性极大,并绘制应力-应变曲线,将再生骨料替代率和粉煤灰替代率结合分析,最终得出结论:再生混凝土中粉煤灰替代率与承载能力大小呈负相关关系,与峰值应变变化和坍落度呈正相关关系。经微观分析后,证实了对试块坍落度、抗压强度的宏观实测数据及原因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微观分析 峰值应力 峰值应变
下载PDF
峰前峰后循环加卸载对砂岩动力特性的影响
12
作者 王瑞红 贾敬茹 +3 位作者 骆浩 危灿 张健锋 贾依行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4-101,共8页
为深入分析砂岩峰前和峰后不同阶段的动力特性规律,开展单轴分级循环加卸载试验,综合分析下限应力对砂岩峰前峰后不同加卸载阶段的表观弹性模量、滞回圈面积、阻尼比、阻尼系数及动弹性模量等相关动力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岩样... 为深入分析砂岩峰前和峰后不同阶段的动力特性规律,开展单轴分级循环加卸载试验,综合分析下限应力对砂岩峰前峰后不同加卸载阶段的表观弹性模量、滞回圈面积、阻尼比、阻尼系数及动弹性模量等相关动力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岩样在峰后因内部损伤加深和累积,相同下限应力下滞回曲线位于峰前右侧,且应变量增幅和最大应变增幅均随下限应力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说明峰后岩样虽然强度已达到极限状态,但只要岩石未完全破坏失稳,其致密性仍可以在高应力条件下的循环加卸载中得到增强。②砂岩在峰前峰后循环加卸载下的变化过程,可以通过表观弹性模量曲线斜率a值的变化得以体现,低下限应力循环加卸载试验中,致密性增强系数a_(1)>致密性劣化系数a_(2),斜率a均为正值,轴向应力对岩石整体的压密作用明显强于劣化损伤作用;随着下限应力升高,a_(2)的降低速率高于a_(1)的升高速率,a值逐渐减小甚至变为负值,说明轴向应力对岩石整体的压密作用逐渐弱于劣化损伤作用。③4组不同下限应力条件下,岩样峰后的滞回圈面积、阻尼比、阻尼系数均高于峰前状态,而动弹性模量低于峰前状态,说明岩样在峰后循环加卸载过程中内部劣化损伤程度高于峰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峰前峰后 循环加卸载 表观弹性模量 下限应力 动力特性
下载PDF
不同充实率下的采动覆岩沉降规律
13
作者 谢宝亮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5期67-69,76,共4页
煤炭在中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煤炭开采会对覆岩形成破坏,造成覆岩沉降。因此,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担水沟煤矿在不同充实率下的覆岩沉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采空区覆岩应力峰值与采空区充实率呈反比关系,采空区充实率越高覆岩应力峰... 煤炭在中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煤炭开采会对覆岩形成破坏,造成覆岩沉降。因此,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担水沟煤矿在不同充实率下的覆岩沉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采空区覆岩应力峰值与采空区充实率呈反比关系,采空区充实率越高覆岩应力峰值越小,采空区充实率越低覆岩应力峰值越大;受采空区充实率的影响,不同充实率下采空区上方覆岩沉降是不同的,充实率越高覆岩沉降越小,充实率越低覆岩沉降越大;在工作面向前推进至80 m时,由于受开采充填影响,下沉的覆岩逐步得到压实,起到了对上方覆岩的支撑作用,因此沉降不再继续增大,而是随着工作面的推进覆岩下沉量减小,直至趋于初期开采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岩沉降 不同充实率 应力峰值
下载PDF
不同应力循环路径下砂岩的能量演化特征
14
作者 张遵国 袁新立 +3 位作者 陈毅 唐朝 马凯欣 陈永强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4-152,共9页
为从能量角度探究砂岩在循环应力作用下的力学响应,开展10 MPa初始峰值应力逐级递增、80 MPa初始峰值应力逐级递增及恒定100 MPa峰值应力3种循环路径下的加卸载试验,结合应力应变曲线和能量计算结果,分析砂岩各项能量随循环次数和峰值... 为从能量角度探究砂岩在循环应力作用下的力学响应,开展10 MPa初始峰值应力逐级递增、80 MPa初始峰值应力逐级递增及恒定100 MPa峰值应力3种循环路径下的加卸载试验,结合应力应变曲线和能量计算结果,分析砂岩各项能量随循环次数和峰值应力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随循环次数和峰值应力增加,初始峰值应力80和100 MPa时滞回环仅在第2次循环时向应变增大方向明显迁移。不同应力循环路径下单位体积耗散能表现出不同的阶段性演化特征,分级循环加卸载时,砂岩各项能量值随峰值应力增加由二次函数向线性函数增长特征转变,而峰值应力恒定为100 MPa等幅度循环加卸载时,随循环次数增加,砂岩单位体积能和单位体积弹性能呈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趋势下降,单位体积耗散能呈指数趋势下降。不同应力区间内循环路径对砂岩的能量影响有较大差异,分级循环加卸载与单次加卸载相比,峰值应力为80 MPa时各项能量相差均小于10%,峰值应力为100 MPa时各项能量相差达到22.74%~62.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路径 砂岩 峰值应力 滞回环 能量演化 耗散能
下载PDF
爆破荷载损伤下喷射混凝土孔隙结构及三轴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15
作者 张景丽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8-45,共8页
为探究爆破荷载作用对喷射混凝土孔隙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核磁共振(NMR)检测技术及三轴加载装置对爆破荷载损伤混凝土微观孔隙结构及宏观力学性能开展试验研究,分析不同围压和爆破距离对试件T_(2)谱分布、孔隙结构变化、孔隙率、... 为探究爆破荷载作用对喷射混凝土孔隙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核磁共振(NMR)检测技术及三轴加载装置对爆破荷载损伤混凝土微观孔隙结构及宏观力学性能开展试验研究,分析不同围压和爆破距离对试件T_(2)谱分布、孔隙结构变化、孔隙率、压缩强度、起裂应力及扩容应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①喷射混凝土试件T_(2)谱呈3峰型,且峰1强度远高于峰2、峰3,爆破荷载作用后试件T_(2)谱峰值增大且向右偏移,T_(2)谱分布总面积增大,试件内部孔隙数目增加、直径增大。②未损伤试件孔隙率为1.63%,距离爆源80、140、200、260 mm处试件孔隙度分别为3.78%、3.01%、2.55%、1.89%,爆破荷载作用使得试件孔隙率增大,与爆源间距离的增大使得试件内部孔隙率增幅减小;试件内部微孔、中孔占比均在87.01%以上,爆破荷载作用后损伤试件微孔占比降低,中孔、大孔、裂隙占比均升高。③围压的增大使得试件峰值应力、起裂应力及扩容应力均随之增加,围压增强了试件力学性能。④爆破荷载作用后试件峰值应力、起裂应力及扩容应力均存在不同程度降低,且与爆源间距离越小,试件应力降幅越显著,孔隙度增幅也越大。在锚喷支护及混凝土衬砌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爆破应力波对喷射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应提前做好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荷载 喷射混凝土 T2 孔隙率 峰值应力 起裂应力 扩容应力
下载PDF
扩散焊后TC4钛合金热变形行为及焊接界面孔洞演变
16
作者 吴腾飞 范荣磊 +2 位作者 马广璐 董佳鹏 武永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8-163,共6页
利用UTM5504X型电子万能试验机对扩散焊后TC4钛合金进行恒应变速率拉伸实验,研究材料在变形温度680~920℃、应变速率0.0001~0.1 s^(-1)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通过光学显微镜分析了扩散焊后TC4钛合金和原始态TC4钛合金金相组织的差异,并... 利用UTM5504X型电子万能试验机对扩散焊后TC4钛合金进行恒应变速率拉伸实验,研究材料在变形温度680~920℃、应变速率0.0001~0.1 s^(-1)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通过光学显微镜分析了扩散焊后TC4钛合金和原始态TC4钛合金金相组织的差异,并研究了不同变形参数对焊接界面孔洞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原始态TC4钛合金相比,扩散焊后TC4钛合金中针状α相发生了明显粗化。随着变形温度的上升和应变速率的下降,峰值应力逐渐减小。在变形温度680~800℃、应变速率0.0001~0.01 s^(-1)范围内,扩散焊后TC4钛合金趋于沿焊接界面断裂;当变形温度为920℃、应变速率为0.0001 s^(-1)时,扩散焊后TC4钛合金沿焊接界面断裂,伸长率为237.1%。当真应变保持恒定时,焊接界面的孔洞占比随着变形温度的上升和应变速率的下降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焊 TC4钛合金 热变形行为 峰值应力 焊接界面
下载PDF
纹理构造对结构-砂界面力学特性的影响
17
作者 韩延吉 孟凡涛 《低温建筑技术》 2024年第5期36-40,共5页
结构物表面纹理尺寸的设计直接影响到界面抗剪强度的发挥,研究纹理尺寸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利用改进的剪切装置研究了不同表面纹理形态的钢板与细砂间的宏观剪切表现,结果表明界面剪切应力与剪切位移的关系曲线可分为线性增长阶段、... 结构物表面纹理尺寸的设计直接影响到界面抗剪强度的发挥,研究纹理尺寸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利用改进的剪切装置研究了不同表面纹理形态的钢板与细砂间的宏观剪切表现,结果表明界面剪切应力与剪切位移的关系曲线可分为线性增长阶段、非线性增长阶段和稳定阶段;界面峰值剪切应力与纹理宽度成正比,与纹理深度的关系规律不明显,纹理尺寸与砂粒径的相对比值影响了界面剪切应力的发挥;不同纹理宽度和纹理深度条件下的界面摩擦角分别集中在25°~28°和26°~27°范围内,纹理深度2mm、纹理宽度3mm的界面抗剪强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理宽度 纹理深度 峰值剪切应力 界面摩擦角
下载PDF
爆破震动作用下高地应力巷道动力响应特征与稳定性研究
18
作者 乔国栋 刘泽功 +2 位作者 高魁 刘健 傅师贵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4-422,共9页
为了研究爆破震动作用下高地应力巷道的动力响应特征及其稳定性,以淮南潘三矿超前预裂卸压爆破扰动瓦斯综合治理巷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爆破作业扰动巷道围岩模型,并根据应力波传播理论及波前动量守恒定理推导出了爆破震动作... 为了研究爆破震动作用下高地应力巷道的动力响应特征及其稳定性,以淮南潘三矿超前预裂卸压爆破扰动瓦斯综合治理巷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爆破作业扰动巷道围岩模型,并根据应力波传播理论及波前动量守恒定理推导出了爆破震动作用下巷道围岩振动方程。使用数值模拟研究了巷道围岩质点峰值振动速度(Peak Particle Velocity,PPV)的衰减特征,从应力分布规律的角度对理论分析进行了补充,并根据模拟结果对巷道围岩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巷道围岩振动方程显示,爆炸应力波入射角度的不同会导致巷道围岩不同区域的动态响应特征存在差异。随着爆心距增大,巷道轮廓面附近围岩PPV出现波动,并在自由面处获得最大峰值振速;地应力对巷道围岩PPV具有抑制作用,地应力越大抑制作用越明显,且不同位置围岩的PPV对地应力敏感度存在差异;随着地应力增大,爆破震动作用下巷道围岩受力状态从拉剪变为压剪,最大主应力和剪切应力也随之增大。研究认为随着埋深增加,在对爆破震动作用下巷道围岩的稳定性进行评估时地应力因素不可忽略。对于潘三矿超前预裂卸压爆破工程现场而言,除了巷道的直墙外,墙角、拱墙也是危险区域,应当着重予以加固并加强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 动力响应 爆破震动 围岩失稳 质点峰值振动速度
下载PDF
高瓦斯矿井合理封孔长度分析及囊袋带压封孔技术
19
作者 王江龙 雷腾飞 《陕西煤炭》 2024年第3期79-82,共4页
为确定适合陕西黄陵二号煤矿顺层瓦斯抽采钻孔的合理封孔长度,开展基于钻孔应力状态分布特征的封孔长度分析,并运用巷道弹塑性软化模型定量得到符合黄陵二号煤矿地质条件的瓦斯抽采钻孔峰后应力升高区半径,通过理论计算确定该矿井的最... 为确定适合陕西黄陵二号煤矿顺层瓦斯抽采钻孔的合理封孔长度,开展基于钻孔应力状态分布特征的封孔长度分析,并运用巷道弹塑性软化模型定量得到符合黄陵二号煤矿地质条件的瓦斯抽采钻孔峰后应力升高区半径,通过理论计算确定该矿井的最佳封孔长度为12 m。在此基础上应用双囊袋一体化封孔技术替代传统聚氨酯材料实施封孔,预抽钻孔平均瓦斯浓度由14.2%提升至30.2%,取得良好的瓦斯抽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预抽 封孔长度 钻孔应力 峰后应力 带压注浆
下载PDF
软岩巷道破坏机理与支护技术研究
20
作者 李向福 曹臣 +1 位作者 廉万 赵军 《中国矿山工程》 2024年第3期44-48,共5页
针对33104运输巷道围岩变形量大问题,在原锚喷支护的基础上,提出采用锚注支护提高围岩稳定性。通过模拟注浆前后巷道应力和位移变化情况可知,锚注支护后围岩承载能力提高,在浅部围岩形成锚固体,应力峰值向深部转移,浅部围岩处于应力降... 针对33104运输巷道围岩变形量大问题,在原锚喷支护的基础上,提出采用锚注支护提高围岩稳定性。通过模拟注浆前后巷道应力和位移变化情况可知,锚注支护后围岩承载能力提高,在浅部围岩形成锚固体,应力峰值向深部转移,浅部围岩处于应力降低区。同时,注浆能将松散破碎围岩胶结成整体,可以提高围岩承载能力,围岩变形量得到明显改善,支护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 锚注支护 应力峰值 围岩变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