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iveness of a 12-Week Program of Active and Passive Stretching in Improving Low Back and Neck Pain in Japanese Sedentary Men 被引量:1
1
作者 Yuna Naraoka Mikiyuki Katagiri Takuji Shirasawa 《Health》 2017年第3期493-505,共13页
Purpose: Muscle stretching is frequently prescribed in physical therapy to manage lower back and neck pain. However, there is no clear evidence regarding the differences in effectiveness of active and passive stretchi... Purpose: Muscle stretching is frequently prescribed in physical therapy to manage lower back and neck pain. However, there is no clear evidence regarding the differences in effectiveness of active and passive stretching. Therefore, we aimed to evaluate the relative effectiveness of a 12-week program of active and passive stretching on selected physical and mental stress variables of sedentary men with lower back and neck pain. Methods: A cohort of 28 sedentary men, 30 - 49 years old, were divided into two intervention groups: the passive stretching group (PSG, n = 15) and the active stretching group (ASG, n = 13). A trainer assisted with static passive stretching, while participants in the ASG were provided with an instructional video. The following outcomes were measured at the start and end of the first and twelfth week of the stretching program: physical measures (visual analogue scale score of lower back and neck pain;finger-to-floor distance, gravimetric assessment of pelvic tilt, muscle hardness of the biceps femoris, and straight-leg raising) and mental stress measures (α-amylase and cortisol levels in saliva samples). Results: Although both active and passive stretching produced acute changes in lower back and neck pain, only passive stretching yielded long-term improvement in pain, finger-to-floor distance, pelvic tilt, hardness of biceps femoris muscle and cortisol levels (p Conclusion: Passive stretching is superior to active stretching in reducing pain, increasing muscle extensibility and correcting posture among a group of sedentary men with lower back and neck p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VE stretchING PASSIVE stretchING Lower Back pain Neck pain
下载PDF
关节松动术联合肌肉牵伸在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蒋慧宁 付高勇 +1 位作者 林卫 杜蕊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307-310,共4页
目的 探讨关节松动术联合肌肉牵伸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HSP)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脑卒中后HSP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肩胛带控制训练、神经松动技术、经皮神经电... 目的 探讨关节松动术联合肌肉牵伸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HSP)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脑卒中后HSP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肩胛带控制训练、神经松动技术、经皮神经电刺激等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关节松动术联合肌肉牵伸技术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上肢运动功能(FMA-UE)、日常生活能力(MBI)、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液流变学[全血高切、中切、低切黏度]。结果 试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UE、MBI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hs-CRP、IL-6、TNF-α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全血高切、中切、低切黏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关节松动术联合肌肉牵伸能缓解HSP,促进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可能与拮抗炎症反应、血液流变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肩痛 关节松动术 肌肉牵伸 炎性因子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肌肉能量技术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患者的影响
3
作者 郑坤 杨浩伦 +1 位作者 贾程森 张黎明 《康复学报》 CSCD 2024年第4期396-401,共6页
目的观察肌肉能量技术(MET)联合常规康复治疗方法对慢性非特异性颈痛(CNSNP)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3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复医学中心门诊诊治的CNSNP患者54例,采用随机数字软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7例。治疗过... 目的观察肌肉能量技术(MET)联合常规康复治疗方法对慢性非特异性颈痛(CNSNP)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3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复医学中心门诊诊治的CNSNP患者54例,采用随机数字软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7例。治疗过程中共有3例患者因依从性不强而退出研究,其中对照组脱落2例,观察组脱落1例,最终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纳入25例、2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物理因子治疗和运动训练)联合拉伸训练,物理因子治疗主要包括磁热理疗和中频脉冲电理疗,每项20 min/次,1次/d,连续治疗,3次/周,共治疗1周;运动训练包括等长收缩训练和颈部深层屈肌群训练,3次/d,连续治疗,3次/周,共治疗1周;拉伸训练,1次/d,连续治疗,3次/周,共治疗1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接受MET治疗,治疗师将目标肌肉牵伸至引发疼痛或能够感觉到软组织阻力点的位置,双手分别固定肌肉起止点处并施加中等的阻力,让患者的目标肌肉进行等长收缩(强度为最大力的20%)并持续10 s后放松,然后继续拉伸该目标肌肉并到达下一个阻力点的位置,以该阻力点作为开始位置,重复3~5次,1次/d,连续治疗,3次/周,共治疗1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调查问卷(NDI)评估患者颈椎功能障碍情况;采用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CSR20)评估患者颈椎功能;采用《非特异性颈痛的物理治疗指南》评价临床疗效;观察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颈部疼痛加重、恶心、呕吐、头晕、心率加快等)。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VAS评分、NDI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CSR20评分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更低,CSR20评分明显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2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2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MET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CNSNP患者疼痛、颈椎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颈痛 肌肉能量技术 拉伸训练 等长收缩训练 颈椎功能
下载PDF
基于捏脊法“深取痛引之”探讨体表刺激量与皮部激活
4
作者 洪燕玲 林丽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15期20-23,28,共5页
捏脊作为传统中医儿科推拿手法之一,在临床小儿推拿中广泛应用且疗效显著。捏脊法以经络穴位为基础,通过外部刺激使相关部位获得经气感应,实现防治疾病的目的。文章欲从“深取痛引之”的角度探讨捏脊操作蕴含的体表刺激量和激活皮部理... 捏脊作为传统中医儿科推拿手法之一,在临床小儿推拿中广泛应用且疗效显著。捏脊法以经络穴位为基础,通过外部刺激使相关部位获得经气感应,实现防治疾病的目的。文章欲从“深取痛引之”的角度探讨捏脊操作蕴含的体表刺激量和激活皮部理论的意义,旨在为今后捏脊规范化操作、教学、临床运用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捏脊 深取痛引之 刺激量 皮部理论
下载PDF
肌肉牵张联合冰敷、艾灸对颈肩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病人治疗效果观察
5
作者 何琳 覃华 +3 位作者 张红色 杨小丹 赵金线 欧雯雯 《全科护理》 2024年第6期1123-1126,共4页
目的:探讨肌肉牵张联合冰敷、艾灸对颈肩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病人疼痛、颈部功能及心理焦虑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1月在广西某三级甲等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颈肩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进行针刺治疗的77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按... 目的:探讨肌肉牵张联合冰敷、艾灸对颈肩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病人疼痛、颈部功能及心理焦虑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1月在广西某三级甲等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颈肩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进行针刺治疗的77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前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冰敷组各26例,冰敷联合艾灸组(联合组)25例。三组病人均给予常规疼痛护理;在此基础上冰敷组给予肌肉牵张训练及冰敷的干预方法,肌肉牵张训练10 min,每天1次,冰敷20 min,每天1次;联合组在冰敷组的基础上联合艾灸,时间为30 min,每天1次。观察针刺治疗前1天,治疗后第1、3、7天的疼痛情况,针刺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天的颈部功能障碍情况和心理焦虑状况。结果:治疗后第1、3、7天,3组病人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人VAS评分在干预因素与时间因素上存在着交互效应(P<0.05);治疗后第7天,经两两比较发现,联合组、冰敷组在颈部残障指数表(NDI)评分、贝克焦虑量表(BAI)评分的改善程度上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冰敷组(P<0.01)。结论:肌肉牵张联合冰敷、艾灸可以有效改善颈肩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病人疼痛程度、颈部功能障碍和心理焦虑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筋膜触发点 肌肉牵张 冰敷 艾灸 疼痛 护理
下载PDF
朱琏针灸抑制Ⅱ型手法联合抻筋指推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效果
6
作者 杨红园 曾雨飞 +4 位作者 刘忠毅 宋燕 陈亮明 梁雯意 陆俭谋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8期114-117,122,共5页
目的探讨朱琏针灸抑制Ⅱ型手法联合抻筋指推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佛山市南海经济开发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9例)。对... 目的探讨朱琏针灸抑制Ⅱ型手法联合抻筋指推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佛山市南海经济开发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朱琏针灸抑制Ⅱ型手法联合抻筋指推法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及Melle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SF-MPQ、Melle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F-MPQ、Melle各项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的SF-MPQ、Melle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朱琏针灸抑制Ⅱ型手法联合抻筋指推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效果良好,可以减轻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周围炎 朱琏针灸抑制Ⅱ型手法 抻筋指推法 疼痛程度 肩关节功能
下载PDF
小针刀联合拉伸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的临床观察
7
作者 蔡伟 彭涛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5期84-88,共5页
目的:探讨小针刀联合拉伸疗法对肩关节周围炎患者肩关节功能、活动度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荆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实施... 目的:探讨小针刀联合拉伸疗法对肩关节周围炎患者肩关节功能、活动度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荆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实施拉伸疗法,观察组给予小针刀联合拉伸疗法治疗,两组均维持治疗2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关节活动度、肩关节功能、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12%(48/51),高于对照组的78.43%(4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指数(shoulder pain and disability index,SPADI)中的功能问题评分、疼痛问题评分及SPADI总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中后伸范围、前屈范围、外展范围、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中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及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联合拉伸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患者能够明显提高临床效果,缓解患者肩关节疼痛症状,提高关节活动度,从而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进一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周围炎 小针刀 拉伸疗法 肩关节功能 活动度 疼痛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益骨舒筋通络汤结合核心稳定性锻炼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研究
8
作者 郭国峰 《河南中医》 2024年第2期275-279,共5页
目的:观察益骨舒筋通络汤结合核心稳定性锻炼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5月到2022年5月项城市卫校中西医结合医院治疗的膝骨关节炎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核心稳定性锻炼干... 目的:观察益骨舒筋通络汤结合核心稳定性锻炼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5月到2022年5月项城市卫校中西医结合医院治疗的膝骨关节炎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核心稳定性锻炼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骨舒筋通络汤治疗。观察两组膝骨关节炎症状评分、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平衡能力、下肢肌力、炎症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7.96%,对照组有效率为81.63%,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晨僵评分、生活难度评分、疼痛难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闭目原地踏步时间、闭眼单脚站立时间、30 s坐-站测试次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骨舒筋通络汤结合核心稳定性锻炼治疗膝骨关节炎能够改善患者膝骨关节炎症状,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平衡能力及下肢肌力,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益骨舒筋通络汤 核心稳定性锻炼 疼痛 平衡能力 下肢肌力 炎症因子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联合伸筋膏在慢性腰肌劳损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对IL-6、TNF-α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林燕云 蒋擎 +1 位作者 张志恒 林子顺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8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腰肌劳损采用体外冲击波联合伸筋膏的治疗效果及对IL-6、TNF-α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腰肌劳损患者共计120例,根据随机摸球法分为观察组(n=60)与对照组(n=60),对照组采用伸筋膏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慢性腰肌劳损采用体外冲击波联合伸筋膏的治疗效果及对IL-6、TNF-α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腰肌劳损患者共计120例,根据随机摸球法分为观察组(n=60)与对照组(n=60),对照组采用伸筋膏治疗,观察组采用体外冲击波联合伸筋膏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腰痛症状评分、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的量表(ODI)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93.33%)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75.00%)明显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腰部功能障碍、日常活动、压痛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IL-6、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ODI评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结论将体外冲击波联合伸筋膏应用于慢性腰肌劳损患者治疗中,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腰痛症状,降低IL-6、TNF-α水平,改善疼痛程度及功能障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腰肌劳损 体外冲击波 伸筋膏 疼痛 功能障碍
下载PDF
针刺疗法联合耳穴贴压加肌肉牵张及艾灸对颈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疗效及负性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覃华 杨西宁 +2 位作者 何琳 张红色 黄红红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10期1093-1098,共6页
目的:探讨针刺疗法联合耳穴贴压加肌肉牵张及艾灸在颈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疗效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康复医学科2021年6月—2022年12月收治的颈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80例,按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探讨针刺疗法联合耳穴贴压加肌肉牵张及艾灸在颈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疗效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康复医学科2021年6月—2022年12月收治的颈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80例,按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针刺疗法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耳穴贴压联合肌肉牵张加艾灸;分别于干预前、干预24 h、干预第3天、干预第7天采用数字评定量表(NRS)对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评估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干预前后评定两组患者颈部活动度情况,出院后6个月电话随访两组患者颈部肌筋膜疼痛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在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与交互效应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后观察组负性情绪、颈部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颈肌筋膜疼痛复发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疗法联合耳穴贴压加肌肉牵张及艾灸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负性情绪,提高颈部活动度,降低复发率,有利于提高颈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针刺疗法 肌肉牵张 耳穴贴压 艾灸
下载PDF
伏案工作人群职业性颈肩肌肉疼痛运动处方的效果 被引量:20
11
作者 刘世忠 梁军 +3 位作者 林乾 李飞飞 李承蒙 黄力平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42-648,共7页
目的:为有效防治伏案工作人群职业性颈肩肌肉疼痛的发生与发展,制定一套该类人群工作中运动处方并评价其效果。方法:筛选符合入选标准的颈肩肌肉疼痛人员44名,随机分为实验组(n=22人)和对照组(n=22人)。实验组进行运动处方练习:(1)放松... 目的:为有效防治伏案工作人群职业性颈肩肌肉疼痛的发生与发展,制定一套该类人群工作中运动处方并评价其效果。方法:筛选符合入选标准的颈肩肌肉疼痛人员44名,随机分为实验组(n=22人)和对照组(n=22人)。实验组进行运动处方练习:(1)放松:头部旋转,肩带部旋转;(2)牵伸:前外侧肩颈肌牵伸,后外侧肩颈肌牵伸,肩背部牵伸;(3)力量练习:颈前肌肌力训练,颈后及背部肌力训练,肩背部肌力训练,背部肌力训练。每次练习20 min,2次/日,5天/周,共6周。对照组相应时间内暂停工作,适当休息。运动干预前后对两组受试者均进行VAS疼痛评分、颈部关节活动度、上斜方肌最大等长收缩肌力、疲劳检测,所得数据应用t检验进行组内/间分析。结果:6周运动干预后,实验组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颈椎左右侧屈、左右旋转活动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其他各指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干预前后组内VAS评分显著性降低(P<0.001);左右侧屈关节活动度显著增大(P<0.01);上斜方肌最大收缩肌力显著增大(P<0.01)。对照组运动干预前后各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以颈肩背部肌肉放松、牵伸、等长收缩练习为主的工作中运动处方简便、有效、可行,通过增强颈肩背部关节肌肉功能,能有效改善伏案工作人群颈肩肌肉疼痛症状及颈椎活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案工作者 颈肩痛 运动处方 牵伸练习 力量训练
下载PDF
对以针刺拉伸手法为主的综合方法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罗平 林鸿生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5-79,85,共6页
目的:研究以针刺拉伸手法为主,功能训练为辅的综合方法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在确诊为MPS的21名患者中,随机分为3组:I组、II组和III组,每组各7名,其中I组为以针刺拉伸手法为主的综合组、II组为针刺拉伸手法组、III组为功能... 目的:研究以针刺拉伸手法为主,功能训练为辅的综合方法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在确诊为MPS的21名患者中,随机分为3组:I组、II组和III组,每组各7名,其中I组为以针刺拉伸手法为主的综合组、II组为针刺拉伸手法组、III组为功能训练组,各治疗四周。疗效评价指标包括:满意度、疼痛症状和伴随征状、工作能力和运动能力、3个月后症状。分别于治疗结束后和随后3个月后进行以上指标的评分测量,比较三组之间的差异性。结论:采用针刺拉伸手法为主,功能训练为辅的综合方法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独采用针刺拉伸手法或者功能训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拉伸手法 功能训练方法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下载PDF
甲状腺全切术后早期颈部运动干预单盲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赵炳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185-188,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术后颈部伸展运动对减少颈部疼痛和失能情况的影响。方法:应用单盲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患者被分配到试验组(n=40)或对照组(n=40)。试验组在甲状腺全切除术后早期进行颈部伸展运动,对照组采用术后常...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术后颈部伸展运动对减少颈部疼痛和失能情况的影响。方法:应用单盲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患者被分配到试验组(n=40)或对照组(n=40)。试验组在甲状腺全切除术后早期进行颈部伸展运动,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功能康复。在第1周结束和术后1个月时评估伸展运动对两组患者的颈部疼痛和失能情况、颈部敏感性、颈部活动疼痛水平以及伤口愈合的影响。结果:比较甲状腺全切术前、术后1周和1个月后颈部疼痛和失能量表(NPDS)评分、颈部敏感性和颈部活动疼痛水平时,发现试验组患者的疼痛和失能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第1周结束时,试验组的NPDS评分(8.82 [12.23] vs. 30.28 [12.09]),颈部敏感性评分(0[0.75] vs. 2.00 [4.0])和颈部运动疼痛水平(0 [2.0] vs. 3.5 [5.7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然而,在1个月后的评估中,各组之间的评分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甲状腺全切除术后立即进行颈部伸展运动锻炼可减少短期颈部疼痛和失能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全切除术 颈部伸展运动 颈部疼痛 失能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微针射频治疗腹部妊娠纹15例护理体会 被引量:7
14
作者 余婷 梁仕兰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7年第7期158-159,共2页
目的总结Intensif微针射频治疗腹部妊娠纹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Intensif微针射频治疗腹部妊娠纹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相关护理措施。结果 15例患者治疗后1个月腹部皮肤均未发生感染、色素沉着、皮疹,且腹部妊娠纹减轻或完全消... 目的总结Intensif微针射频治疗腹部妊娠纹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Intensif微针射频治疗腹部妊娠纹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相关护理措施。结果 15例患者治疗后1个月腹部皮肤均未发生感染、色素沉着、皮疹,且腹部妊娠纹减轻或完全消失,腹部皮肤整体美观提升。结论 Intensif微针射频治疗腹部妊娠纹效果明显,同时治疗过程中应积极开展心理护理、疼痛护理,术后积极回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针射频 妊娠纹 色素沉着 皮疹 疼痛
下载PDF
牵伸松调法治疗慢性颈源性肩背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董有康 王春林 赵永康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03-305,共3页
目的:探讨牵伸松调法在慢性颈源性肩背痛(CSB)治疗中的疗效、耗时及满意度。方法:将90例慢性颈源性肩背痛患者按不完全随机发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牵伸松调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脊柱推拿,5次/周,10次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NRS-11评分法评... 目的:探讨牵伸松调法在慢性颈源性肩背痛(CSB)治疗中的疗效、耗时及满意度。方法:将90例慢性颈源性肩背痛患者按不完全随机发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牵伸松调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脊柱推拿,5次/周,10次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NRS-11评分法评定疗效、Borden氏测量法测弧弦距,统计治疗所耗时间,调查治疗后医患满意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总体NRS-11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NRS-11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有效率与及弧弦距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牵伸松调法治疗慢性CSB省时、省力、高效,医患满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伸松调法 手法 推拿 慢性颈源性肩背痛
下载PDF
利用触发点疼痛原理进行肱骨外上髁炎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5
16
作者 楼国华 《医学研究杂志》 2007年第9期101-103,共3页
目的观察利用触发点疼痛原理对肱骨外上髁炎进行诊断与治疗的效果。方法2002~2006年骨科门诊35例被诊断为肱骨外上髁炎的患者,主要累及肘外侧肌群。对发现有肌筋膜触发点疼痛的部位反复针刺、牵张锻炼和多种维生素、复方或冠心丹参片... 目的观察利用触发点疼痛原理对肱骨外上髁炎进行诊断与治疗的效果。方法2002~2006年骨科门诊35例被诊断为肱骨外上髁炎的患者,主要累及肘外侧肌群。对发现有肌筋膜触发点疼痛的部位反复针刺、牵张锻炼和多种维生素、复方或冠心丹参片。结果35例肱骨外上髁炎的患者都得到了有效的治疗,治疗前后的平均评分分别为4.4±1.03和1.2±0.4(P〈0.001)。结论肱骨外上髁肘外侧肌群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肱骨外上髁炎的主要原因,对受累肌肉进行触发点疼痛治疗是一简易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外上髁 肘外侧肌群 肌筋膜触发点疼痛 针刺 牵张锻炼
下载PDF
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跟痛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樊燕鸽 鲁稳梁 +2 位作者 马莉 王志涛 董铁立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19期2184-2189,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治疗跟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跟痛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牵伸锻炼,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TENS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和3个月时采用视觉模拟评法分(VAS)对晨起...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治疗跟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跟痛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牵伸锻炼,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TENS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和3个月时采用视觉模拟评法分(VAS)对晨起第一步和一天中最痛时进行疼痛程度评定。结果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时,2组晨起VAS评分和最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组降低更为显著;治疗组在治疗后各时间点的晨起VAS评分和最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结论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跟痛症疗效确切,优于单纯应用牵伸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痛症 疼痛 经皮神经电刺激 牵伸锻炼 足底跖腱膜 生物力学失衡
下载PDF
皮肤牵张闭合器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难愈性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周文涛 何国 +2 位作者 谢恩光 蔡翰翔 马焕霞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18期127-130,共4页
目的探讨皮肤牵张闭合器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难愈性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梅州市中医医院烧伤整形创面修复科收治的80例难愈性创面修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 目的探讨皮肤牵张闭合器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难愈性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梅州市中医医院烧伤整形创面修复科收治的80例难愈性创面修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观察组接受皮肤牵张闭合器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细菌培养阳性率、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率、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观察组细菌培养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2周的创面愈合率为(56.21±0.24)%、(84.65±1.20)%,高于对照组的(41.25±0.35)%、(72.65±1.25)%(P<0.05);两组治疗后1、2周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难愈性创面时可将皮肤牵张闭合器与封闭负压引流技术两者联合使用,能有效控制感染,促进创面愈合,缩短住院时间,且安全高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愈性 创面修复 皮肤牵张闭合器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 疼痛
下载PDF
针刺触发点联合腹壁拉伸运动治疗慢性腹壁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婷 刘秭伉 +1 位作者 姚永坤 郭安梅 《农垦医学》 2022年第4期314-317,331,共5页
目的:探讨针刺触发点联合腹壁拉伸运动治疗慢性腹壁痛的临床效果。方法:61例慢性腹壁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腹壁肌肉拉伸运动治疗,试验组采用针刺触发点联合腹壁拉伸运动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 目的:探讨针刺触发点联合腹壁拉伸运动治疗慢性腹壁痛的临床效果。方法:61例慢性腹壁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腹壁肌肉拉伸运动治疗,试验组采用针刺触发点联合腹壁拉伸运动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包括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36项健康调查简表(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结果:VAS评分、SF-36评分在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且试验组在坚持治疗2周、4周及停止治疗后3个月随访,症状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触发点联合腹壁拉伸运动治疗慢性腹壁痛有明确效果,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单纯拉伸治疗,适合在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腹壁痛 肌筋膜触发点 拉伸
下载PDF
肌筋膜触发点针刺和牵伸运动对原发性痛经的即刻镇痛效果比较 被引量:10
20
作者 陈兴利 乔亚芬 +6 位作者 孙明雨 钟元亨 刘刚 黄强民 吴殷 江容安 田石榴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98-1207,1218,共11页
目的:探究一次腹部肌筋膜触发点针刺治疗和一次牵伸运动练习对原发性痛经女性在经期时的即刻镇痛效果。方法:共54例原发性痛经女性参与试验,将所有受试者随机分为肌筋膜触发点组(20例)、运动组(18例)和空白对照组(16例),肌筋膜触发点组... 目的:探究一次腹部肌筋膜触发点针刺治疗和一次牵伸运动练习对原发性痛经女性在经期时的即刻镇痛效果。方法:共54例原发性痛经女性参与试验,将所有受试者随机分为肌筋膜触发点组(20例)、运动组(18例)和空白对照组(16例),肌筋膜触发点组在经期第一天痛感最强时接受一次腹部触发点针刺治疗,运动组在经期第一天痛感最强时接受一次时长为30-45min的牵伸运动练习,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干预。在干预前后采集压痛阈值、Mc Gill疼痛评分和痛经症状评分。结果:即刻治疗后,组内比较时,肌筋膜触发点组在各个部位的压痛阈值显著升高(P<0.05)、Mc Gill疼痛评分和痛经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运动组在腹部远端区域见压痛阈值显著提高(P<0.05),在部分腹部近端区域(腰椎左侧、上腹直肌处)见压痛阈值显著降低(P<0.05)、Mc Gill疼痛评分显著降低(P<0.05),但痛经症状积分仅有下降趋势(P>0.05);组间比较时,肌筋膜触发点组与对照组之间仅在腕背部右侧、斜方肌右侧、下腹直肌左侧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期时,肌筋膜触发点针刺治疗可以立即降低机体的疼痛敏感性和疼痛强度,以及缓解痛经相关症状,而即刻的牵伸运动可能提高机体的疼痛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肌筋膜触发点 牵伸运动 疼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