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trospective study of effect of whole-body vibration training on balance and walking function in stroke patients 被引量:7
1
作者 Lei Xie Shi-Xiong Yi +2 位作者 Qi-Feng Peng Pei Liu Heng Jiang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1年第22期6268-6277,共10页
BACKGROUND Dysfunction in stroke patients has been a problem that we committed to solve and explore.Physical therapy has some effect to regain strength,balance,and coordination.However,it is not a complete cure,so we ... BACKGROUND Dysfunction in stroke patients has been a problem that we committed to solve and explore.Physical therapy has some effect to regain strength,balance,and coordination.However,it is not a complete cure,so we are trying to find more effective treatments.AIM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whole-body vibration training(WVT)on the recovery of balance and walking function in stroke patients,which could provide us some useful evidence for planning rehabilitation.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30 stroke participants who underwent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9 to August 2020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The participants were divided into whole-body vibration training(WVT)group and non-WVT(NWVT)group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y were given WVT.In the WVT group,routine rehabilitation therapy was combined with WVT by the Galileo Med L Plus vibration trainer at a frequency of 20 Hz and a vibration amplitude of 0+ACY-plusmn+ADs-5.2 mm,and in the NWVT group,routine rehabilitation therapy only was provided.The treatment course of the two groups was 4 wk.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the Berg balance scale(BBS),3 m timed up-and-go test(TUGT),the maximum walking speed test(MWS),and upper limb functional reaching(FR)test were performed.RESULTS After 4 wk training,in both groups,the BBS score and the FR distance respectively increased to a certain amount(WVT=46.08±3.41 vs NWVT=40.22±3.75;WVT=20.48±2.23 vs NWVT=16.60±2.82),with P<0.05.Furthermore,in the WVT group,both BBS score and FR distance(BBS:18.32±2.18;FR:10.00±0.92)increased more than that in the NWVT group(BBS:13.29±1.66;FR:6.16±0.95),with P<0.05.Meanwhile,in both groups,the TUGT and the MWS were improved after training(WVT=32.64±3.81 vs NWVT=39.56±3.68;WVT=12.73±2.26 vs NWVT=15.04±2.27,respectively),with P<0.05.The change in the WVT group(TUGT:17.49±1.88;MWS:6.79±0.81)was greater than that in the NWVT group(TUGT:10.76±1.42;MWS:4.84±0.58),with P<0.05.CONCLUSION The WVT coul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balance and walking function in stroke patients,which may be good for improving their quality of li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lance function Berg balance scale Maximum walking speed test stroke timed up-and-go test Vibration training
下载PDF
Effects of Water Weight-Loss Walking Training on Lower Limb Motor Function and Gait in Stroke Patients
2
作者 Jingbin Dou Mengxuan Jiang 《Health》 CAS 2022年第8期921-930,共10页
Background: Water weight-loss walking training is an emerging physical therapy technique, which provides new ideas for improving the motor function of stroke patients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How... Background: Water weight-loss walking training is an emerging physical therapy technique, which provides new ideas for improving the motor function of stroke patients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However, the rehabilitation effect of water weight-loss training in stroke patients is currently unclear.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water weight loss walking training in stroke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180 stroke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9 to December 2021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walking training, and the research group performed weight loss walking training in water on this basis. The lower limb motor function, muscle tone grade, daily living ability, gait and balance abilit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FMA-LE score (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 of Lower Extremity), MBI score (Modified Barthel Index) and BBS score (berg balance scale)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muscle tone was lower (P Conclusion: Water weight loss walking training can enhance patients’ muscle tension, correct patients’ abnormal gait, improve patients’ balance and walking ability, and contribute to patients’ motor function recovery and self-care ability improv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oke Water Weight Loss walking training Balance Ability Three-Dimensional Gait Analysis Lower Limb Motor function
下载PDF
作业疗法联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与功能性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汪云朋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4期448-450,共3页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联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与功能性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6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区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常...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联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与功能性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6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区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常规康复护理)与对照组(作业疗法联合联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每组各45例。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的平衡功能与功能性步行能力。结果:干预3个月,试验组患者Berg平衡量表(BBS)、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79、5.555,P<0.05);试验组患者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24、8.637、26.306、5.162、7.579、15.302、8.918、8.080、20.745、10.862、1.397、6.806,P<0.05)。结论:作业疗法联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功能性步行能力,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 作业疗法 减重平板步行训练 平衡功能 功能性步行能力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步行能力、Lovett肌力分级及平衡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安丹蔷 季宇宣 +2 位作者 张瀚之 石狄 肖京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77-381,共5页
目的分析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步行能力、Lovett肌力分级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12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康复医学科接受康复治疗至少8周的86例老年脑卒中偏瘫... 目的分析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步行能力、Lovett肌力分级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12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康复医学科接受康复治疗至少8周的86例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训练方法不同分为联合组(n=43)和对照组(n=43)。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联合等速肌力训练,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训练。观察分析两组训练前及训练8周后神经功能、步行能力、Lovett肌力分级、平衡能力、不良反应。结果训练后,两组NIHSS评分、Rankin评分均较训练前降低,且联合组NIHSS评分、Rankin评分分别为(10.96±1.32)、(2.12±0.24)分,均低于对照组[(15.93±1.79)、(2.65±0.2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FAC高分级均较训练前增加,且联合组FAC及Lovett肌力高分级比例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BBS评分均较训练前升高,且联合组BBS评分(45.19±4.83)分,高于对照组[(38.76±4.1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显著不良反应。结论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可改善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提高其步行能力、Lovett肌力分级及平衡能力,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 等速肌力训练 老年 脑卒中偏瘫 神经功能 步行能力 Lovett肌力分级 平衡能力
下载PDF
功能性电刺激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和血清Aβ与Tau的影响
5
作者 邱锦芳 郭峰 林军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524-527,共4页
目的:探讨在核心肌群训练基础上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予以功能性电刺激(FES)治疗对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按治疗方式不同,将9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n=48)与观察组(n=48),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核心肌群训练;观察组予以... 目的:探讨在核心肌群训练基础上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予以功能性电刺激(FES)治疗对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按治疗方式不同,将9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n=48)与观察组(n=48),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核心肌群训练;观察组予以FES治疗联合核心肌群训练,两组均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下肢运动功能[简化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LE)]、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步行功能[功能性步行能力分级(FAC)、10 m步行时间测试(10MWT)、6 min步行距离测试(6MWT)]、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的评定,并进行血清β-淀粉样蛋白(Aβ)、Tau蛋白水平的测定。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MA-LE评分和B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6MWT和FAC分级高于对照组(P<0.05);10MWT低于对照组(P<0.05),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NHI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Aβ、Tau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FES联合核心肌群训练能够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降低血清Aβ、Tau水平,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下肢运动功能 步行能力 核心肌群训练 功能性电刺激
下载PDF
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悬吊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张海泉 胡川 +2 位作者 黄磊 路伟 王欣 《康复学报》 CSCD 2024年第2期110-116,共7页
目的 观察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HD-tDCS)联合悬吊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2月在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康复医学部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HD-tDCS... 目的 观察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HD-tDCS)联合悬吊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2月在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康复医学部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HD-tDCS组、悬吊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治疗过程中有4例因中途出院无法继续接受治疗而脱落,其中对照组3例,HD-tDCS组1例,最终对照组、HD-tDCS组、悬吊组和联合治疗组分别纳入27、29、30、30例。对照组接受运动疗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等常规康复治疗,25 min/d,1次/d,5 d/周,持续治疗8周;HD-tDCS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HD-tDCS治疗,主要刺激电极置于偏瘫侧脑初级运动皮层M1区(C3/C4),4个接受极分别置于M1区四周约3.5 cm处的C1/C2、C5/C6、FC3/FC4、CP3/CP4区,电流恒定强度2 mA,电流起伏时间30 s,20 min/次,1次/d,5 d/周,持续治疗8周;悬吊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偏瘫侧下肢分离组合运动、动态闭链稳定运动、骨盆摆动和放松运动等悬吊运动训练,25 min/次,1次/d,5 d/周,持续治疗8周;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HD-tDCS联合悬吊运动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8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下肢部分(FMA-LE)评定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患者平衡功能;采用功能性步行能力量表(FAC)评定患者功能性步行能力;采用视频步态分析系统评定患者步态时空参数(步频、步速、步长和步行周期)。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4组治疗4、8周后FMA-LE评分、BBS评分、FAC等级及步态时空参数(步频、步速、步长和步行周期)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HD-tDCS组、悬吊组同一时间点比较,联合治疗组治疗4、8周后FMA-LE、BBS评分均明显更高,治疗8周后FAC等级及步态时空参数(步频、步速、步长及步行周期)均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D-tDCS联合悬吊运动训练可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 悬吊运动训练 下肢运动功能 平衡功能 步行能力
下载PDF
基于叠加效应的全身振动联合蹲起同步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徐冬艳 王卫宁 +5 位作者 梁思捷 刘加鹏 潘力 刘罡 吴毅 朱玉连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8-184,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叠加效应的全身振动联合蹲起同步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浦东院区)40例监护或者辅助具下,可以独立步行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全身振动训练组(WBVT组)和对照组,两组均... 目的:探讨基于叠加效应的全身振动联合蹲起同步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浦东院区)40例监护或者辅助具下,可以独立步行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全身振动训练组(WBVT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每天40min。WBVT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全身振动联合蹲起同步训练,20min/次/天。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在全身振动平台上无振动站立,20min/次/天。分别在入组时和干预4周后,采用穿戴式三维步态评估仪对患者步行能力进行评估,使用表面肌电图仪采集患者步行过程中的股直肌和股二头肌长头的肌电信号,并对干预前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4周干预,两组的步速和步幅均比治疗前有提高(P<0.05),且WBVT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WBVT组膝关节摆动角度较治疗前有提高(P<0.05),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患侧单支撑相(SS),WBVT组双侧股直肌和股二头肌协同收缩率干预前后均有差异(P<0.05);在患侧摆动相(SW),两组双侧股直肌和股二头肌协同收缩率干预前后均有差异(P<0.05),但干预后WBVT组患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叠加效应的全身振动联合有节律的蹲起同步训练能够改善患者步行速度、步幅和下肢肌肉协同收缩率,改善患者步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振动 蹲起训练 脑卒中 协同收缩率 步行功能
下载PDF
前庭电刺激联合闭链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和平衡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代永利 王利凯 +2 位作者 王亚娟 王战 王立童 《中国康复》 2024年第5期259-263,共5页
目的:观察前庭电刺激联合闭链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和平衡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50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按照随机对照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下肢功能训练,以闭链康复训练为主,观察组在闭链功能训练... 目的:观察前庭电刺激联合闭链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和平衡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50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按照随机对照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下肢功能训练,以闭链康复训练为主,观察组在闭链功能训练过程中同步进行前庭电刺激。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利用步态分析系统对患者的步态周期、支撑相、摆动相和步速进行测量,分别采用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LE)、Berg平衡量表(BB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评估患者的下肢运动能力、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2周后,对照组患者步态周期、支撑相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步态周期、支撑相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步速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步态周期、支撑相时间、步速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FMA-LE、MBI和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FMA-LE、BBS、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庭功能训练联合下肢闭链训练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电刺激 闭链功能训练 脑卒中 平衡功能 步行能力
下载PDF
基于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的康复训练在卒中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9
作者 吕郑茜 赵洋洋 张水亮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2期70-73,共4页
目的:观察基于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的康复训练在卒中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72例卒中恢复期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 目的:观察基于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的康复训练在卒中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72例卒中恢复期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PNF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训练前后步行功能[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E)]评分、10 m最大步行速度(MW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训练后,两组FAC等级均高于训练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BS、FMA-LE评分均高于训练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WS水平、MBI评分均高于训练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采用基于PNF的康复训练可提高卒中恢复期患者步行功能分级、BBS评分、FMA-LE评分、MWS水平和MBI评分,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恢复期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康复训练 平衡能力 步行功能 下肢运动功能
下载PDF
核心肌群训练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行走功能的效果研究
10
作者 张金 孟勇 +1 位作者 杨俊 葛仕花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858-861,共4页
目的研究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偏瘫(apoplexy hemiparalysis,AH)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116例接受治疗的AH患者;数字编号信封法分为A组(n=59)和B组(n=60)。A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B组在A组基础上联合核心肌群训练。以Berg平衡量表(B... 目的研究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偏瘫(apoplexy hemiparalysis,AH)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116例接受治疗的AH患者;数字编号信封法分为A组(n=59)和B组(n=60)。A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B组在A组基础上联合核心肌群训练。以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ke,BBS)评估训练前后患者平衡功能,以步行患者例数、10 m最大步行速度(MWS)评估训练前后患者行走功能,以简化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估训练前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以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估训练前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SF-36量表评估训练前后患者生活质量,并对上述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训练后B组BBS评分(由坐到站、独立站立、独立坐、由站到坐、由床向椅子转移)、步行者例数、MWS、FMA评分(上肢坐位运动功能、腕运动功能、手运动功能、下肢仰卧位运动功能、下肢坐位运动功能)、MBI评分(穿衣进食、洗澡修饰、上下楼梯、行走、转移床椅)、SF-36评分(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精神健康)优于A组(P<0.05)。结论AH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核心肌群训练,能显著提高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同时有利于改善患者行走和平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核心肌群训练 下肢运动功能 行走功能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康复效果的范围综述
11
作者 严小青 李玉静 +2 位作者 李怡璇 杨帆 田文艳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4年第7期105-111,共7页
汇总了脑卒中患者应用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robot-assisted gait training,RAGT)的相关文献,使用范围综述的方法对系统检索后的结果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积极效果,提出了开发基于RAGT的外骨... 汇总了脑卒中患者应用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robot-assisted gait training,RAGT)的相关文献,使用范围综述的方法对系统检索后的结果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积极效果,提出了开发基于RAGT的外骨骼装备和实施多元化步态康复训练计划等建议,为促进RAGT的应用与发展和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康复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 脑卒中 康复训练 范围综述 步行功能康复
下载PDF
高强度间歇跑台训练对脑卒中慢性期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12
作者 陆敏杰 田园 +4 位作者 吴长伟 王冬缘 谢国浩 周子怡 王泳 《中国康复》 2024年第3期141-145,共5页
目的:探讨高强度间歇跑台训练对脑卒中慢性期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脑卒中慢性期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采用高强度间歇跑台进行训练)和对照组25例(采用传统康复治疗技术训练),比较2组患者训练前和训练后2周... 目的:探讨高强度间歇跑台训练对脑卒中慢性期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脑卒中慢性期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采用高强度间歇跑台进行训练)和对照组25例(采用传统康复治疗技术训练),比较2组患者训练前和训练后2周的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AC)、Berg平衡量表(BBS)、10m步行测试(10MWT)、6min步行测试(6MWT)、简式Fugl-Meyer功能量表下肢部分(FMA-LE)。结果:训练2周后,2组患者组内比较观察组FAC、BBS、10MWT、6MWT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FMA-L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训练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2例大腿酸痛外,其余无不良反应。结论:高强度间歇跑台训练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改善脑卒中慢性期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且训练过程安全无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高强度间歇性训练 慢性期 步行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社区步行能力的影响
13
作者 许菁 张伟 +3 位作者 李奎 吕佳豪 郑婵娟 夏文广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4年第3期136-140,186,共6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联合任务导向性下肢运动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社区步行能力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实验组脱落1例...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联合任务导向性下肢运动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社区步行能力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实验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2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rTMS治疗,实验组给予rTMS联合任务导向性下肢运动功能训练,每天治疗1次,每周5 d,连续治疗4周。2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进行功能评估,包括下肢Fugl-Meyer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 of lower extremity,FMA-LE)、10米最大步行速度(10 meter walk test,10MWT)、6 min步行试验(6 minute walk distance,6MWD)、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ime up and go test,TUG)、仪器平衡功能测试评估患者姿态稳定极限。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LE、10MWT、6 min步行距离、TUG、极限位移时的移动速度、最大位移、终点位移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但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极限位移时的反应时间及方向控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观察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r TMS联合任务导向性下肢运动功能训练对于脑卒中患者社区步行能力及平衡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其疗效优于单一r TMS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重复经颅磁刺激 任务导向性训练 社区步行能力 平衡功能
下载PDF
下肢步行外骨骼机器人配合呼吸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心肺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14
作者 张大伟 李杰 +2 位作者 董洁 郭玲玲 王力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3期46-49,150,共5页
目的分析下肢步行外骨骼机器人配合呼吸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心肺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陕西省康复医院收治的11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 目的分析下肢步行外骨骼机器人配合呼吸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心肺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陕西省康复医院收治的11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下肢步行外骨骼机器人配合呼吸训练。比较两组的心肺功能、平衡能力、步行能力及运动功能。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的峰值分钟通气量(VE_(peak))、峰值摄氧量(VO_(2peak))、峰值能量代谢当量(MET_(peak))及无氧阈(AT)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的Berg平衡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的功能性步行能力分级(FAC)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的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E)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步行外骨骼机器人配合呼吸训练不仅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心肺功能,增强其平衡能力与步行能力,而且还可以促进运动功能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步行外骨骼机器人 呼吸训练 脑卒中 心肺功能 平衡能力 运动功能 步行能力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在卒中后偏瘫足下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5
作者 李晓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3期107-109,113,共4页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在卒中后偏瘫足下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94例卒中后偏瘫足下垂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研...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在卒中后偏瘫足下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94例卒中后偏瘫足下垂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步行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分、步态参数(步频、步速、步幅、步宽)水平和康复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60%(36/47),高于对照组的51.06%(24/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FMA、FA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步频、步速、步幅、步宽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康复满意度为87.23%(41/47),高于对照组的68.09%(32/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应用于卒中后偏瘫足下垂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步行功能评分、步态参数水平和康复满意度,效果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康复训练 卒中 偏瘫 足下垂 步行功能 满意度
下载PDF
早期强化认知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血清S100β及NSE水平的影响
16
作者 陈莉 赵美英 汪桂青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3期332-335,共4页
目的:探究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患者经早期强化认知功能训练干预对认知功能、血清S100β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老年医学科收治的129例脑卒中PSCI患者... 目的:探究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患者经早期强化认知功能训练干预对认知功能、血清S100β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老年医学科收治的129例脑卒中PSC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64例(常规康复干预)和观察组65例(常规康复干预联合早期强化认知功能训练),两组患者均干预治疗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训练前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分为注意力、抽象能力和记忆力、视空间执行能力评分;神经因子水平:训练前后血清S100β和NSE水平;照顾负担:干预前后采用照顾者负担量表(ZBI)和照顾者积极感受量表(PAC)评估。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注意力、抽象能力、记忆力、视空间执行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23、11.873、4.519、7.954,P<0.05);观察组患者ZBI、PA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83、14.165,P<0.05)。观察组患者NSE、S100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94、4.824,P<0.05)。结论:常规康复联合早期强化认知功能对脑卒中PSCI患者干预可有效改善神经因子,降低照顾负担,减轻认知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强化认知功能训练 脑卒中 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常规康复训练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病人步行能力、平衡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7
作者 鲍丽芳 陈玉琪 徐建秀 《全科护理》 2024年第13期2493-2496,共4页
目的:探讨常规康复训练中辅以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病人步行能力、平衡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9月—2022年9月医院收治的104例脑卒中偏瘫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实施... 目的:探讨常规康复训练中辅以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病人步行能力、平衡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9月—2022年9月医院收治的104例脑卒中偏瘫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运动想象疗法干预,比较两组病人训练前后步行能力[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及生活质量[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结果:训练后观察组病人FAC分级优于对照组,BBS评分、FMA上肢评分及下肢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训练后两组病人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康复训练中辅以运动想象疗法可提高脑卒中偏瘫病人步行能力及平衡能力,增强运动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训练 运动想象疗法 脑卒中偏瘫 步行能力 平衡能力 运动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督脉隔药灸联合静态平衡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临床研究
18
作者 徐婉婷 秦小怡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2期119-123,共5页
目的:观察督脉隔药灸联合静态平衡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2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2组均予以甲钴胺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静态平衡训练治疗,观察组给予督脉隔药灸联合... 目的:观察督脉隔药灸联合静态平衡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2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2组均予以甲钴胺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静态平衡训练治疗,观察组给予督脉隔药灸联合静态平衡训练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平衡功能、患侧肌张力及步行能力。结果:治疗后,2组Berg平衡功能评定量表(BBS)、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BBS、PA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侧肌张力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患侧肌张力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步频、10 m最大步行速度、步长均较治疗前改善,观察组步频、10 m最大步行速度、步长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督脉隔药灸联合静态平衡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平衡功能、步行能力,降低患侧肌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偏瘫 督脉 隔药灸 静态平衡训练 平衡功能 步行能力 肌张力
下载PDF
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全方位密集型运动训练应用于痉挛型脑瘫儿童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静 岳玲 +5 位作者 王泽熙 陈智红 孙素真 马贵林 白冰 陈翠英 《康复学报》 CSCD 2023年第1期57-64,共8页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全方位密集型运动训练应用于痉挛型脑瘫儿童的康复疗效。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法将2018年9月—2020年8月河北省儿童医院就诊144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按照1∶1∶1实验原则分为核心稳定组、密集运动组、联合组,每组48...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全方位密集型运动训练应用于痉挛型脑瘫儿童的康复疗效。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法将2018年9月—2020年8月河北省儿童医院就诊144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按照1∶1∶1实验原则分为核心稳定组、密集运动组、联合组,每组48例,分别给予核心稳定性训练、全方位密集型运动训练、核心稳定性训练+全方位密集型运动训练,3组均连续干预6个月。统计比较3组临床疗效及干预前、干预3个月、6个月步行参数(步长、步宽、步速)、躯干控制能力、粗大运动评定量表(GMFM)评分、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分和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FIM)评分。结果:联合组的总有效率分别高于核心稳定组和密集运动组(P<0.05);干预3、6个月联合组步长分别高于核心稳定组和密集运动组(P<0.05),且密集运动组步长高于核心稳定组(P<0.05);干预3、6个月联合组步宽分别低于核心稳定组和密集运动组(P<0.05),且密集运动组步宽低于核心稳定组(P<0.05);干预3、6个月联合组前后方向平均运动速度、左右方向平均运动速度、运动长度及WeeFIM评分均分别高于核心稳定组和密集运动组(P<0.05),且核心稳定组高于密集运动组(P<0.05);干预3、6个月联合组粗大运动D区、E区评分分别高于核心稳定组和密集运动组(P<0.05);干预3、6个月联合组MAS评分分别低于核心稳定组和密集运动组(P<0.05),且密集运动组MAS评分低于核心稳定组(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方位密集型运动训练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可应用于痉挛型脑瘫患儿,能进一步提高患儿步行功能、躯干控制能力及运动功能,缓解痉挛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瘫 核心稳定性训练 全方位密集型运动训练 步行参数 躯干控制能力 痉挛程度 功能独立性
下载PDF
不同频率全身振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20
作者 王路 陈艳 +3 位作者 杜志伟 于瑞 关志恒 曾一鸣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96-1700,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频率全身振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10Hz组(n=20)、20Hz组(n=20)和30Hz组(n=20)。3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10Hz组在常规训练上给予10Hz全身振动训练,20Hz组在常规训练上给予20Hz... 目的:比较不同频率全身振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10Hz组(n=20)、20Hz组(n=20)和30Hz组(n=20)。3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10Hz组在常规训练上给予10Hz全身振动训练,20Hz组在常规训练上给予20Hz全身振动训练,30Hz组在常规训练上给予30Hz全身振动训练。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lower extremity,FMA-LE)、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ime up and go test,TUGT)、10m最大步行速度(10m maximum walking speed,MWS)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3组患者的FMA-LE、BBS、TUGT和10mMWS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30Hz组和20Hz组均显著优于10Hz组(P<0.05),30Hz组各项指标改善最显著(P<0.05)。结论:3组不同频率全身振动训练均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下肢功能、平衡和步行能力,但30Hz全身振动训练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振动训练 脑卒中 下肢功能 平衡 步行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