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目标管理在脑卒中中心应急团队建设中的应用
1
作者 张园园 许东东 顾宝清 《中国卫生产业》 2024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目标管理模式在脑卒中中心应急团队建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2年6月山东国欣颐养集团枣庄中心医院脑卒中中心68名医疗人员为研究对象,其中实施目标管理前的医疗人员(2020年7月—2021年6月)设为对照组,实施目标... 目的探讨目标管理模式在脑卒中中心应急团队建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2年6月山东国欣颐养集团枣庄中心医院脑卒中中心68名医疗人员为研究对象,其中实施目标管理前的医疗人员(2020年7月—2021年6月)设为对照组,实施目标管理后(2021年7月—2022年6月)的医疗人员设为观察组,每组各34名。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目标管理模式,比较两组医护人员急救综合能力和对管理模式的满意度,以及两组患者静脉溶栓关键时间。结果观察组医疗人员应急团队急救综合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的初步诊断时间、急诊CT检查时间、检查报告时间、专科医师会诊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医疗人员对管理模式的总满意度评分为(89.51±1.51)分,高于对照组的(73.59±1.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中心应急团队中实施目标管理,可明显提高应急团队的急救综合能力,促进应急队伍的发展,并提高管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管理 时间目标 脑卒中中心 应急团队 救治能力
下载PDF
专职卒中救治团队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及介入取栓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刘丽霞 于香利 +4 位作者 张朋 李道静 齐子有 郝永楠 张爱梅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67-675,共9页
目的探讨专职卒中救治团队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及介入取栓治疗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经卒中绿色通道给予静脉溶栓和介入取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纳入2018年6月1日至2020月5月31日即... 目的探讨专职卒中救治团队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及介入取栓治疗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经卒中绿色通道给予静脉溶栓和介入取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纳入2018年6月1日至2020月5月31日即专职卒中救治团队成立前的2年内收治的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355例及介入取栓患者85例;2020年6月1日开始成立专职卒中救治团队,由脑血管病专业方向的神经内科医师、神经外科医师、急诊护士及神经内外科护士组成,有全职科主任和护士长,独立的病房,专门收治需静脉溶栓和(或)介入取栓治疗的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以自成立专职卒中救治团队至2022年5月31日2年内收治的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757例及介入取栓患者277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静脉溶栓率、就诊至开始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DNT)、就诊至介入取栓股动脉穿刺时间(DPT)、DNT≤60 min达标率、DPT≤90 min达标率、静脉溶栓并发症发生率、介入取栓并发症发生率、介入取栓患者住院病死率、介入取栓血管再通率等。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静脉溶栓及介入取栓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吸烟、饮酒等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355例,同期首诊的发病14 d内住院脑梗死患者为5877例,静脉溶栓率为6.0%;观察组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为757例,同期首诊的发病14 d内住院脑梗死患者为7306例,静脉溶栓率为10.4%;观察组静脉溶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8.826,P<0.01)。观察组静脉溶栓DNT为(44±23)min,较对照组DNT[(55±25)min]明显缩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86,P<0.01);对照组DNT≤60 min达标率为51.5%(183/355),观察组DNT≤60 min达标率为69.4%(525/75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54,P<0.01)。对照组静脉溶栓发生并发症共15例,分别为症状性颅内出血2例,消化道出血8例,尿道出血2例,舌体出血2例,口唇肿胀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2%;观察组静脉溶栓并发症共21例,分别为症状性颅内出血5例,消化道出血15例,尿道出血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8%;观察组静脉溶栓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78,P<0.01)。观察组介入取栓DPT为(86±30)min,较对照组DPT[(96±27)min]有缩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04,P<0.01);对照组DPT≤90 min达标率为40.0%(34/85),观察组DPT≤90 min达标率为50.9%(141/27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62,P<0.01)。对照组介入取栓并发症共发生7例,分别为症状性颅内出血5例、动脉夹层1例和血管再栓塞1例,发生率为8.2%;观察组介入取栓并发症共发生9例,分别为症状性颅内出血6例、动脉夹层1例、再灌注损伤1例和血管再栓塞1例,发生率为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51,P<0.01)。观察组介入取栓治疗患者病死率为2.5%(7/277),低于对照组病死率5.9%(5/8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02,P<0.01);观察组介入取栓血管再通率为93.9%(260/277),高于对照组介入取栓再通率[85.9%(7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26,P<0.01)。结论专职卒中救治团队能有效地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率,缩短DNT、DPT,并降低介入取栓并发症发生率,降低静脉溶栓及介入取栓患者住院病死率,提高介入取栓血管再通率,提高急性脑梗死救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卒中救治团队 卒中绿色通道
下载PDF
基于延续护理模式的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马兰 彭淼 张德弟 《河北医药》 CAS 2021年第1期149-152,共4页
目的建立基于延续护理模式的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并评估其效果。方法基于延续护理模式建立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采用便利抽样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收治且符合脑卒中疾病诊治指南标准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 目的建立基于延续护理模式的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并评估其效果。方法基于延续护理模式建立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采用便利抽样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收治且符合脑卒中疾病诊治指南标准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基于延续护理模式的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开展康复训练等服务,对照组提供基本诊断与治疗等常规急救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的运动能力、生活质量、护理时间、住院次数、治疗费用等以评价基于延续护理模式的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结果2组运动能力、生活质量、护理时间、住院次数、治疗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运动能力、生活质量、护理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基于延续护理模式的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干预,加快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进程,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具备显著改善患者临床效果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护理 急救护理小组 脑卒中 治疗结果
下载PDF
急救护理小组模式结合链式管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救效率和救治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黎彩卿 潘艮珍 +1 位作者 周柳英 吴美霞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0年第11期170-173,共4页
目的分析急救护理小组模式结合链式管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救效率和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5月中山市东凤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49)。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 目的分析急救护理小组模式结合链式管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救效率和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5月中山市东凤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49)。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急救护理小组模式结合链式管理。比较两组的救治效果、急救效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溶栓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救治总有效率为97.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63%(P<0.05)。观察组的分诊时间、等待抢救时间和急诊救治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值均<0.05)。溶栓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溶栓前降低,BI评分均较溶栓前增高,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4%,与对照组的8.1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应用急救护理小组模式结合链式管理可提高急救效率和救治效果,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急救护理小组模式 链式管理 急救效率 救治效果
下载PDF
医疗团队资源管理模式在救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张云 高春梅 《循证护理》 2023年第1期143-146,共4页
目的:探讨医疗团队资源管理模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病人救治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102例AIS病人,行常规救治模式的51例病人作为对照组,行基于医疗团队资源管理模式救治的51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静脉... 目的:探讨医疗团队资源管理模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病人救治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102例AIS病人,行常规救治模式的51例病人作为对照组,行基于医疗团队资源管理模式救治的51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静脉溶栓流程的时效指标、医护人员对救治流程的满意度及病人治疗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各静脉溶栓流程时效指标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医护人员对各个救治环节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疗团队资源管理模式应用于AIS病人救治中可缩短就诊至用药时间,提升医护人员服务质量及病人治疗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团队资源管理模式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救治 满意度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